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露地油松容器育苗与造林技术管窥

露地油松容器育苗与造林技术管窥

1.油松容器苗培育

1.1圃地选择

选择交通便捷、地势平坦,易于排水,通风透光,光照条件好、有良好灌溉条件的地块。不宜选择地下水位高、坡度大,易犯风和光照不良的地块。

1.2容器选择

由于我国育苗生产中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低,生产落后,实践中多采用塑料薄膜容器方式,它具有成本低廉、牢固耐用、保温保湿效果好,出苗早等优点。多采用单个株形有底塑料容器袋,规格7×12cm,但在装入基质时费工费时。

1.3整地作床

在苗床均匀施入FeSO4•7H2O10kg/亩、呋喃丹颗粒2.5-3kg/亩。苗床多采用水平底床,宽1.2m,步道宽30-40cm,步道高出地面20cm。苗床周围要修排水渠,做到内水不积,外水不淹。1.4基质配制挖取不带草种、害虫,未受污染的刺槐林下土、灌木林下土或荒坡表土,运回粉细,按土:沙:肥:药=7:0.5:2:0.5比例混合后搅拌均匀,堆积一周左右装袋,避免出现烧苗现象。1.5装袋摆放基质与袋口装平或低于1cm,需保持10-15%的含水量,分层震实,逐行摆放,挤紧靠实,摆完后用细土或沙子填实袋与袋之间的空隙。

2.种子处理

2.1选种

一般用水选法挑选油松种子,再用0.5%KMnO4溶液浸泡2小时消毒,再用清水清洗,捞出种籽置于箩筐中,盖上湿毛巾,每隔1-2天将种籽上下翻动并用清水浇洗,直至有一半种籽裂嘴时开始点种。一般1kg种子可装1万袋。

2.2点种

在点种前用3%FeSO4•7H2O溶液喷洒床面一次,待床面稍干时即可播种,用指轻压表土中央成穴状,每穴下种3-5粒。少了发芽不整齐,多了发芽后易发生立枯病和猝倒病。点种位置以容器袋1-1.5cm深处为宜,用手指轻压种子,使之与土壤充分接触,检查无空袋漏袋后覆土约1cm厚,腐殖土覆盖效果更好。点播完后采用淋灌水一次浇透。

3.苗期管理

3.1出苗期间管理

气温在12℃左右,种子开始发芽;20℃左右时,发芽最快。以20-25℃生长最旺盛,出苗前需保持地面湿润。采用喷灌方式,每周2-3次,干旱时适当多喷,湿润时减少喷洒次数。

3.2幼苗遮荫

遮荫可防止日光曝晒幼苗和鸟类啄食危害。高温高湿也易使油松患立枯病和猝倒病。温度在29℃左右时须遮荫,用遮荫网效果最好,以距地60-80cm为宜。在苗床周围投放鼠饵毒杀鼠类,以防危害苗床。

3.3防立枯病

在幼苗基本出齐时,用2%FeSO4•7H2O溶液每周喷洒床面一次,或用根腐灵与敌可松交替喷洒,效果也很好。如已发生立枯病,可清除病苗,并撒FeSO4•7H2O粉末将病区圈起,以防病害蔓延。

3.4待幼苗长出4片以上真叶,至立枯病不再发生时,对死亡、无苗袋应进行补种

每袋选1株健壮苗木,及时拔草。追肥施营养液时间间隔越长,浓度应越高,氮:磷:钾比例1:5:1,两周后用2:1:1混合肥液,9月以后喷洒高钾混合肥为重。11月中旬苗木越冬前浇透水1次。

4.容器苗造林

4.1造林时间

春季可在3-4月份,也可在雨季造林,随起随造,可提高成活率。

4.2苗木质量

选用苗龄1.5-2年以上,高度10-20cm的容器苗。起苗前浇透水后隔3-5天起苗,运苗中应保护好苗木不受损伤。

4.3整地

山地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等,规格为30×30×20cm,株行距1.5×2m,亩植222株。

4.4栽植

将塑料容器撕裂后放入坑内,每穴一株(袋),覆盖表土,扶端踏实,注意不要将苗木压倒或倾斜。连续抚育两年,每年抚育1-2次,以防杂草与苗木竞争养分。

5.容器育苗及造林结果分析

5.1成本比例

容器苗产苗25万株/亩,每亩投资2.5万元,投资0.1元/株;裸根苗产苗20万株/亩,每亩投资1万元,投资0.05元/株。容器育苗每株成本高出裸根苗约2倍。造林中裸根苗往往栽植2株/次,和容器造林成本相持平。

5.2裸根苗与容器苗成活率对照

选择生态因子相同、地点不同的6个小班的裸根苗栽植和容器苗栽植,容器苗成活率平均达到93.5%,裸根苗平均成活率达72.7%。

6.容器苗特点

6.1容器苗优点

育苗节约种子,周期短,栽植工序简化,对植苗技术要求不高,工人易掌握,节省拔草费用,无需切根假植。育苗地选择不严,无需肥力较高土地。容器苗的抗旱性,适应性显著提高。苗木根系不易受伤,与母土不分离,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成本低,不受季节限制,栽植后无缓苗期,比裸根苗生长快,郁闭早,能缩短幼林抚育年数。

6.2容器苗缺点

成本高,单位面积产苗量低,育苗费用大,费工费时,需大量营养土;苗木矮小,易被杂草灌木所压,整地除草等抚育早期要求高。

7.结论

油松容器育苗不仅可以直接用于渭北高原干旱地区造林,也可经移植后在大田中培育大径节的油松苗木,更好服务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和城乡绿化,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段小庆单位:铜川市耀州区林业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