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途径探究

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途径探究

摘要:新时代下企业之所以需要将核算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根本原因在于传统财务会计模式普遍存在的局限性,比如静态与滞后的工作状态及相对边缘的角色定位等。而实现管理会计转型则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比如管理会计对数据挖掘与价值发现的能力,以及管理会计工作更加有助于融入核心决策圈等。因此,新时期企业实现核算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不仅需要持续优化信息化建设,也需要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同时以全面预算实现数据挖掘和价值发现,并应关注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新时代;核算型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转型途径

引言

核算型财务会计顾名思义就是侧重于财务数据核算的传统会计,通常被称为对外会计,工作重点是对企业内外披露会计信息,并通过编制会计报表展示企业资产、负债与收益等各种财务情况。管理会计则不同,由于更加侧重于管理服务,因此着眼于企业内部管理活动,故又被称为内部报告会计或内部会计。管理会计虽然会有部分工作涉及传统财务会计的数据与信息,然而更加关注的是服务于企业宏观战略与决策规划。自2014年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后,核算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就成为加速推进会计工作改革的基本方向,旨在通过构建会计2.0版本全面提高会计服务能力。

一、核算型财务会计传统工作模式的局限性

(一)静态、滞后传统模式下,企业核算型财务会计的工作具有十分典型的静态化、滞后性特点。每到会计期末,核算型财务会计便会根据汇总后的财务数据展开核算清理,进而完成从凭证填制、账簿登记到报表编制在内的一系列常规作业。但这种一成不变的工作模式极其耗时费力。对大多数企业而言,传统模式下完成年度财务报表至少需要耗费两个月时间,季度报表耗时约在一个月,即便是例行公事的月度报表也需三至五天才能完成。然而市场却是瞬息万变的动态环境。当众多企业得到姗姗来迟的财务报表时,市场现状早已和报表反映的历史情况相去甚远。因此,许多企业对于传统核算型财务会计的工作结论往往持有姑且一看的心态。同时,由于核算型财务会计相对滞后的工作结果,会计工作对于企业财务状态的监控也只能以片段化模式呈现,无法给予更加连续、持续性的准确反映。而这也是传统核算型财务会计以分期理论着眼企业财务活动分析的主要原因。

(二)相对边缘的角色定位正是由于静态化又滞后的工作状态,许多企业对传统财务会计工作缺少足够重视,仅仅将事后产生的会计报表和分析结果等作为决策规划的有限参考。因此,绝大多数核算型财务会计难以进入企业战略决策核心圈层。同时,陈旧的工作模式也导致不少财务会计部门长期处于管理后端,与行政部门或后勤事务并列。而这也是导致核算型财务会计的角色定位只在企业决策层相对边缘位置的主要原因。

二、新时代下核算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重要性

(一)数据挖掘与价值发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支持,新时期的企业管理会计能够突破核算型财务会计只能就资金流进行基础分析的局限,获得包括资金、物流与信息在内的所有业务与财务数据。而在“三流合一”“业财一致”基础上,管理会计能够着眼于从生产、销售到管理各环节的数据挖掘,发现和掌握各项活动的趋势、概率与潜在风险。同时,由于“三流合一”“业财一致”的数据范围和内容涵盖了从业务启动到服务结果及用户需求在内的全过程,管理会计能够从中发现优化服务或改进生产的盲区与空白,这就为发掘价值洼地创造了条件。显然,这种更加趋于前端的主动管理模式赋予了管理会计更具动态性、前瞻性的工作特性,远远超越核算型财务会计迟缓、静态的局限。而这也是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关注到管理会计重要职能与作用的主要原因所在。

(二)融入核心决策层随着持续不断的数据挖掘与价值发现,管理会计的每项量化考核与定性分析都能得到充足数据支持,因而能够就企业财务与业务活动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判断。这种更趋客观、理性的判断更加有助于管理会计得到成熟、系统的战略决策方案。而着眼于事前与事中管控的管理会计必定能够助力企业宏观决策保持高度的针对性和预见性。这也是企业核心决策圈最为需要的参谋助手。可见,只有实现了核算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才能真正融入核心决策层,才能切实发挥优化管理模式、改进作业流程的决策性作用。

三、新时代下核算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途径

(一)持续优化信息化建设信息时代背景下,网络与信息技术早已全面渗透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2014年11月,两件令国人瞩目的大事先后发生。其一是财政部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意见》强调信息化是支持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落地、功能发挥与价值实现的核心手段及推动力。其二是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而总理在互联网大会上的发言中明确提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由此可见,网络与信息技术是新时代核算型财务会计实现管理会计转型的先决条件与支柱平台。而从当前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来看,要助力传统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由于不少企业受到传统观念、资金与技术等客观条件的局限,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这不仅体现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简单化、局部化、碎片化、分散化、初级化等显著问题,也体现在企业高层管理对于信息化仍然未能达成足够共识。因此,新时期企业持续优化信息化建设首先需要管理层全员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会计转型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思想认识层面达成共识带动具体实践手段的优化和改进。而落实到具体的信息化机制建设层面,其中的核心之一就是ERP升级。ERP是实现会计转型最常用且适用的支撑平台。由于其内置了管理会计框架、理论、工具与实践模型,因此是核算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强大助力。而《意见》的出台则为ERP升级提出了战略发展方向。一方面,ERP的普适性能够帮助许多企业顺利实现从核算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但另一方面则会由于不同行业与企业的性质、规模、阶段等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性。这就需要不同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对ERP进行更具针对性地选择,使ERP升级实现个性化和本土化。这是新时代下企业会计转型优化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二)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管理会计的数据挖掘能力需要覆盖全局的数据量支撑才能得以体现。因此,企业实践会计转型时当尽可能避免数据壁垒问题的出现。这就需要对会计数据进行统一核算与集中管理,从而在保障会计信息完整性与准确性的同时大幅提高会计数据分析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而这就需要采取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方式助力企业会计转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至少需要具备三集中特点,也就是人员集中、数据集中、端口集中。人员集中指会计人员集中处理数据信息。集中办公的优势不仅在于提高工作效率,也有助于避免分散办公状态下非财务部门与会计工作出现交集,给财务安全管理造成风险隐患。数据集中指从生产、销售到管理产生的数据均需汇集到中心,由会计人员统一分析核算,得到立足于全局、全链条的决策意见与建议。端口集中指中心能够覆盖、触及各项业务端口。比如会计人员能够参与采购活动,从而随时了解采购价格、实施账期管理并掌握供应商信用情况等。

(三)以全面预算实现数据挖掘和价值发现受到时效性、技术性等多方制约,传统的核算型财务会计只能进行片段化核算,导致企业的预算管理只能在会计期结束后对历史数据做内部结算分析。这时常导致同一企业内不同机构部门之间出现利益博弈现象。因此,传统模式下的预算管理仍然存在有限次数的事后管控问题,这无助于管理会计本质功能的发挥。因此,着眼于会计转型的模式优化应当以全面预算实现数据挖掘和价值发现。作为精益会计的代表,管理会计能够充分细化预算目标并全面分解落实到每个业务节点,实现人人负有预算责任的全流域管控。同时,基于先进技术的支撑,财务人员能够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将传统的事后核算充分前置,实现对事前、事中的管理监督。不仅如此,由于信息技术的光速传输与海量存贮能力,全面预算管理还能在实时管理的基础上构建动态化调整机制。这对预算管理保持对市场和环境的高度敏感极为有益。

(四)关注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信息时代大环境中,技术的快速迭代给予传统核算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以平台支撑和实践可能。但从企业会计人员理论与实践素质的整体水平看,当前不少企业实践会计转型其实存在不小的人才缺口问题。现有会计人员队伍中,中低执业资格成员比重偏大,拥有专业管理会计资质者寥寥无几。即便是拥有高级会计证书的业务高手也对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存在不少盲区。因此,新时期的企业核算型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还需关注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这并不意味着简单对外招聘以扩充企业财务人员队伍,而是需要企业通过持之以恒的教育培训,在现有财务人员中选拔、培养出类拔萃者。不仅如此,这些先进者还应当承担起教育导师的职能,将自己在实践操作中总结的经验教训广泛传授给其他同业人员。只有企业财务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核算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才能拥有更加扎实的人才基础。与此同时,国际上会计人员转型的发展趋势中出现越来越显著的泛会计化与非专业化会计的特点。也就是非财务部门的人员从事相对基础的会计工作,而财务部门人员将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管理工作。因此,国内企业还应具有全球视野,通过不断普及基础财务理论与实践技能将常规财务会计工作推及所有岗位,而使专业财务人员更加侧重于管理会计事务。这也是企业为会计转型创造更加良好条件的重要举措。

四、结语

新时代下核算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正在成为会计专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这不仅是由于传统财务会计工作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管理工作整体转型升级的现实要求,也缘于信息化技术构建的基础平台已经为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创造了更为良好的条件。只有在管理理念层面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数据挖掘与价值发现的巨大潜能,彻底转变对核算型财务会计固有认知与定位,才能避免受到陈旧意识的束缚。而核算型财务会计转型为管理会计不能脱离全面、充分的信息化支撑,因此不断完善和优化信息化平台建设是左右会计转型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但这样的信息化建设不能满足于高度共性和全盘模仿,而是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走一条个性化、本土化转型路线。只有在思想和实践两条线上实现了彻底超越和突破,核算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才能在立足全局的高度上不断提高管理会计辅助决策的能力,进而实现新形势下企业会计转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志斌.新时期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对策分析[J]经济管理者,2019(03):15–17.

[2]彭家钧.海尔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管理会计创新[J].新理财,2014(05):66–67.

[3]孟祥静.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改革初探[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06):31–33.

[4]裴小兵,蒋伟.基于传统会计与精益会计体系对存货认知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15.

[5]洪波.如何提高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工作质量[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12):15–17.

作者:史瑞 单位:昌陆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