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作弊现象教育管理制度浅谈

作弊现象教育管理制度浅谈

考试作为评估学生学习情况、检测教师教学效果的方式,对教育机构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之风愈演愈烈,高科技作弊方式越来越先进,严重地影响了考试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影响评估和检测的结果。为了减少作弊现象的发生,加强考试管理,本文从学生作弊原因的分析入手,介绍学校试图从学生自我管理和完善管理制度方面加强建设,提出防止学生作弊行为和现象发生的对策,以及对待学生作弊的态度。

一、学生作弊现象的成因分析

1.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缺少学习兴趣。

只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学校效果自然就会好。然而,在对学校基础课程听课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上课时很少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甚至是追随教师授课思路。一般情况是:30%的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授课思路;30%的学生从事与课程无关的事情,基本不听课;剩余的学生偶尔跟随教师思路,且容易被其他无关因素吸引。也就是说,课堂上有70%的学生缺少学习主动性,对授课内容缺少兴趣。大部分学生上课时没有认真听讲,课下基本上不投入时间学习,造成对课程内容的不了解,不能系统掌握知识体系。当课程结束时,学生为了通过考试,突击学习,为了通过课程期末考试,会采用准备小条的方式考试作弊,以期通过考试。

2.奖学金等物质和各种资格名誉方面的诱惑。

由于学生年龄的关系,很容易受到物质或其他方面事物的吸引,使学生触犯纪律。例如。部分学生受到高额奖学金的诱惑,为了获得奖学金评定的机会,不惜使用各种方法。成绩作为评定奖学金的重要标准,自然成为投机学生的主攻目标,部分学生为了高分,不惜使用作弊手段。大学期间入党是很荣耀的事情,并且党员学生在毕业时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但是学生入党名额有限,学习成绩同样是硬指标,学校一般会推荐成绩好的学生成为共产党员。因此,个别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依然使用作弊的方式。

3.群体效应引发的危机。

在学生自身心理和周围环境的共同作用下,作弊行为带来的利益极易引发其他学生的盲目追随。由于高额奖学金和各种荣誉的吸引,学生中已经产生一定的倾向性,并且个别学生采用作弊方式也获得了奖学金等物质或各种荣誉,由于没有被发现而未受到相应的处罚,此种行为引发个别心理倾向性较强学生的模仿,造成更多学生参与作弊。

4.教师的纵容导致考试秩序失控。

师者父母心,然而,正是此种心态,使考试秩序失控。一些教师,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教师,当在考试过程中看到个别学生出现违纪、作弊现象时,往往只是将作弊工具收起,要求学生注意或对作弊行为熟视无睹,更有甚者,监考教师以保护者的身份为学生“监视”学校巡视督察人员。此种行为是对努力学习学生的极大不尊重,严重地破坏考试的公正和公平,必然导致考场秩序或整个学校考风的失控,让努力学习的良好风气荡然无存。

5.传统考试方式是形成作弊行为的温床。

传统考试方式以考查学生知识记忆能力为主,缺少对知识运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这种方式虽然在考查知识学习记忆方面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以记忆为主的知识考查从根本上容易造成作弊现象的发生。大学中长期存在的考前画重点的教学方式也为学生准备作弊工具提供良好的温床。

二、积极影响,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1.自我目标管理。

明确的目标能够使学生形成长远的生活、学习计划,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目标观念,建立学习、生活长期目标—建立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念,建立中期目标—完成各个学期的所有课业,规划每个学期的学习和生活,与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合理的布局分配,建立学习的近期目标—完成课程学习目标,达到课程要求,掌握课程主要内容,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2.自我定位管理。

正确的自我定位,是关乎学生将来在社会中存在价值的重要一环。有了准确的自我定位,才能有正确的行为指南。通过对自身纵向比较和与他人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建立正确、完整的自我定位,为个人行为提供指导,形成准确的自我认识,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自我目标以及发展相关的各个方面。

3.自我心态管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通过定期的自省,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释放学习、生活上的压力,避免负面情绪对自我目标和定位产生的影响。另外,通过自省,认真分析各种现象以及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切勿让负面情绪和压力造成判断上的失误。

三、完善学校制度建设,以科技手段武装考试管理

1.以教师为抓手,完善教师与考试相关的规章制度。

第一,从任课教师抓起,加强考前管理。教师既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考试纪律的管理者和倡导者,因此,学校在教师管理方面要做到细致和完善,加强管理。学校为了让学生明了考试方式和成绩的构成与计算方法,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在第一次上课时就将具体的考试方式和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向全体学生进行公布,在开课两周内将成绩比例系数填写在成绩管理系统中的。任课教师必须严格审核学生的考试资格,对平时考核不合格的学生一律取消课程考试资格,不得在考前向学生透漏考试范围,在考试完成后不得以任何理由调整考试成绩或成绩构成比例。第二,从监考教师抓起,加强考试过程管理。学校建立考场评估制度,对考试过程中的全部因素进行评价,包括试卷、监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和学院巡视人员行为,而且评价结果将直接影响监考教师、学院和学生等有关方面的优秀评比成绩或资格。为此,学校专门成立考场评估小组,在执行正常考试巡视职责的同时对各个考场进行评估。为了学院和个人的利益,监考教师和学院巡视人员要在考试过程中积极维护考场秩序。

2.以宣传为抓手,完善考场内、外规章制度的建设。

第一,对考场规则进行详细研究,建立更具有操作性的规程。学校考试部门通过对考场规则进行详细研究,提出很多具体的操作方法。例如,在安排学生座位方面,针对不同教室类型,设置不同的安排规则;对通讯工具作弊难以界定的问题,特别提出“携带即违纪,开机即作弊”的考前告知方式。第二,利用学校电子屏幕、宣传栏等手段,营造严肃、严格的考试氛围。学校在通过利用教学楼内的电子屏幕公布与考试相关注意事项的同时,还公布违纪作弊学生的数量、相关信息等,对参加考试的学生起到警示作用。利用学校内的宣传栏展示优秀学生的照片和个人信息,对广大学生进行积极的正面引导。

3.以科技手段武装监管过程。

科技发展为考试过程的实时监管,提供实现的可能。第一,监控考试过程,监管学生行为。全程监控为作弊行为举证和事后举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将安装在教室内的监控系统引入考试管理,实现过程监督和事后举证,有利于震慑存在违纪、作弊心理的学生,有利于学生考试后举报违纪、作弊行为。第二,屏蔽手机信号,屏蔽学生侥幸心理。手机依赖症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学生,随时随地的网络查询和通信功能加大考试管理的难度。在考试过程中,使用手机信号屏蔽器,让手机处于“失联”状态,从根本上解决手机依赖产生的“不自立”,防止有作弊动机的学生与他人联系。

四、加强人文关怀

考试不是目的,仅仅是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手段;发现学生考试作弊也不是目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公正、公平的考试环境。自古以来,有考试就有作弊,当出现作弊情况后,学校、教师和学生应该怎么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我们应该从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方面进行关注,对学生出现违纪、作弊现象的原因给予重视。正如前文所述,思想道德教育和学习兴趣的缺失会引起学生后续违纪、作弊的行为,因此,发现并重视其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作弊问题。其次,提出补救方法。第一,重新学习,包括违纪、作弊课程的重新学习,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点,达到课程学习要求。第二,消减违纪、作弊带来的影响。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为违纪、作弊的学生提供改正错误的机会,如提高违纪、作弊学生的各种门槛或其他要求(学分积点或课程成绩等)。最后,对违纪、作弊学生的信息进行保密。廉耻之心,人皆有之。在处理违纪、作弊学生的同时,应考虑学生的个人感受和隐私,避免出现侵犯他人隐私的情况,这不仅是对学生自身权益的尊重,也是对学校利益的维护。

五、结束语

控制和减少大学生作弊是涉及学校教学和管理的系统工程,不是简单地通过制定几个文件或规定就能够解决的问题。高等学校应该对考试中违纪、作弊的现象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不应仅有处罚一种方式,有时关爱也是一种态度。

作者:闫海波 刘洁 王剑波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