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经济开始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值得注意的是,经济新常态并不仅仅是一种客观形势,它也是一种新环境下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思维。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经济新常态和大逻辑的概念,然后分析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机遇,最后探讨了如何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和大逻辑。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大逻辑;创新发展

一、认识中国经济新常态和大逻辑

38年来中国经济不断成长,从量的变化形成了今天质的变化,可以说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新常态,它是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经济新常态的出现表明我国的经济正在向更高形态和结构转变,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化的过程。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经济新常态具有如下九大趋势:

一是消费者消费需求趋于多元化、个性化消费;二是投资领域出现减速迹象,制造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以及房地产行业相继出现饱和;三是我国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在减弱;四是产能过剩循环加剧;五是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效能降低;六是市场竞争呈现质量型、差异化;七是资源约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变大;八是市场风险逐步显性化;九是宏观调整成效降低。

上述九种趋势直观地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也正是这些变化才使得新常态出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重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一纲领性思想对于指导我们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机遇

第一,“中国智造”的生产模式取代了“中国制造”的生产模式。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决定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在未来一段时期,我们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给海归人才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让这些人才能真正在合适的领域和岗位上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及创造力。

第二,国内企业需要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争取投资红利。近段时期以来,和李总理多次出访海外国家,并与其他国家首脑所签署了投资合作备忘录和人民币互换协议。这对于国内企业向海外开拓市场是一个很好的信号,一方面表明中国自身的金融开放程度将扩大,另一方面表明全球化红利的发展战略正在逐步推进。

第三,市场经济制度使得经济市场更加活跃,优胜劣汰规则明显。计划经济制度体制下政府为解决就业问题而不得不对一些企业提供援助,扶持了一些产能低的企业。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逐渐形成了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企业的破产也会是新常态。这使得企业认识到自身发展对于生存的重要性,开始摆脱对政府的依赖性,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政府职能转变带来制度红利。政府强调政府工作应“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即关注民生工程,优化监管机制,给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市场来检验和淘汰企业,实现经济发展的再平衡。

三、如何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大逻辑

1.放开基础产业准入限制

在铁路、电信等方面,政府性企业一直处于垄断地位,很多企业难以进入该领域发展。而观察以往这些领域的企业发展,大多效率低下,管理水平不高,资源浪费严重。放宽这些领域的限制,使更多的企业参与竞争,将快速激发这些领域的市场活力,有效提升行业水平。以铁路建设为例,铁路建设一般存在着资金缺乏的问题,如果能让外部投资者参与进来,将有效地提升资本投资效率。

2.转型升级

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企业需要根据行业特点和自身发展状况及时作出战略调整,积极转型升级,在激烈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应该说中国经济新常态给企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潜力空间是巨大的,处于平均水平以上的企业生存和发展情况较明朗,需要积极向行业标杆靠拢。

3.加快创新步伐

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在创新问题上颇受关注的互联网行业正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实体经济一直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信息滞后、效率低下、产能过剩等多种问题,而互联网行业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产业,其发展速度迅猛,发展规模逐步扩大。互联网行业与实体经济融合一方面将给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行业将使实体经济催生出新的生产流程和商业模式,对实体经济实现大面积的洗牌;另一方面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给互联网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将大大提高互联网创新成功的机率。此外,政府需要做好创新保护工作,注重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4.坚持绿色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可持续化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资源作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在建国初期比较明显,但是随着资源不断被消耗,人们开始认识到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总有一天丰富的自然资源将被消耗殆尽,而环境污染也将加剧。在经济的发展问题上,要坚持所讲的: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参考文献:

[1]陈建明,胡洁.新常态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探究——《新常态改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谈大趋势》评介[J].当代财经.2016(05).

[2]时艳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新拓展——基于党的“十八大”关于发展的理论、制度和道路视角[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3(05).

[3]陈晓所,于江华.扩大投资需求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对秦皇岛市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的调查[J].河北金融.1998(07).

[4]符栋栋,周新苗.汇率、利率、资产价格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关系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5(06)

作者:傅冰秦 单位:皇岛市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