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以抚州市为例分析中小城市出游市场及发展潜力

以抚州市为例分析中小城市出游市场及发展潜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中小城市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外出旅游的需求持续增长。相对于大城市,中小城市的出游市场规模较小,并呈现出其自身特点,这些特点从不同方面表现出中小城市出游市场的复杂性和发展潜力。

国内出游市场是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出游人数和出游时间、距离是繁荣国内旅游市场的重要方面。而在我国旅游业统计中,出游市场关注度较低,一方面,由于旅游者的经济贡献主要集中在旅游目的地,地区旅游收入主要来源于入境旅游人口,我国大部分统计资料均是对入境人数进行统计,入境人口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业收入和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此外,出境人口呈现辐射状分布,难以进行详细统计也是忽视出游市场的另一个原因。旅行社作为经营出境业务的重要单位,出游市场的信息对其具有重要意义,了解本地出境旅游需求情况可以正确的指导其制定和调整经营业务和经营范围。本文建立在对抚州市区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问卷进行设计,并制定相应的问题来了解抚州市区人口对旅游出行的需求情况。在调查中以问卷调查为主,充分运用直接访问、抽样调查、网络资源收集等手段,对抚州市整体出游市场状况进行分析。

一、抚州市区域概况

抚州市位于江西省东部,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环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交叉地带。抚州市素有“才子之乡”的美誉,但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市内旅游资源难以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旅游市场以出境为主。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为3877431人。在岗职工人数为203066人,平均工资为13695元。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数为153059人,城镇集体单位16039人,其他单位33968人。2009年,抚州按照“建现代工业新城、创文化生态名城”的城市定位,全力改造老城区,打造新城区,使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变化,全市城镇化率两年提高了4.6个百分点,市中心城区拉开框架2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47.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增加8万人、达48万人。长期以来,抚州市的对外联系主要通过公路与南昌相连,抚州至南昌约为3小时,出游人口也主要通过南昌进行中转,交通的滞后严重制约着抚州市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繁荣。

二、主要调查对象及内容

(一)年龄。对于不同年龄的旅游者,其身体状况及旅游需求是有差异的,在旅游调查中对年龄进行区分,不仅可以了解出行者的实际旅游需求和服务,还可以了解出行群体的大致构成及潜在旅游群体。调查选取年龄段为18~25岁、26~45岁、46~60岁和60岁以上四个年龄段,由于18岁以下人群经济能力尚未独立,未予以考察。

(二)性别。性别是区分旅游者旅游习惯和旅游态度的重要方面。从长期来看,我国旅游者构成以男性为主,但随着国内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和法律保护促使的完善,女性旅游市场逐渐形成一个不断壮大的市场。本次调查男女比例分别占53%和47%。

(三)旅游时间。旅游时间不仅反映了旅游者对外出旅行的时间跨度要求,还反映出旅游者的消费状况。调查发现,旅游时间为1-3天的有220人,4-7天的有460人,8天以上的有100人,分别占28.2%、59%和12.8%。

(四)旅游目的地类型。对于不同性格不同收入水平的旅游者,旅游目的地的类型选择是不同的,针对不同的旅游目的地类型设计不同的旅行线路及旅游宣传有助于旅行社更好的把握潜在旅游消费者。通过调查发现,历史古迹及自然生态等类型目的地是抚州市居民的主要旅游类型选择。而对于探险、美食等旅游类型则较少,仅占10%。

(五)心理预期消费。心理预期消费反映了消费者的对出游的资金投入状况,较高的心理预期消费可形成长途的较高的消费类型,而过低的心理预期消费则可能产生近距离旅游的需求。抚州市居民预期消费1000元以下、1000-2000元、2000-3000元和3000元以上分别为22.7%、54.3%、16.4%、6.1%。

(六)其它方面的调查。在对主要方面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还对调查者职业、收入状况、对旅游服务要求、向往旅游目的地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获取相对充分的资料,对抚州市居民出游概况进行了解。

三、结论及探讨

(一)旅游消费差距明显

调查发现,机关单位人员心理预期消费额以2000-3000元居多,并且出游次数较多,普通居民个人消费基本在1000元左右居多,年出游次数1-2次,并且存在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市场,消费额集中在500元左右。尽管中小城市居民收入较少,但机关单位人员依旧是高薪人群,在出游者中,机关单位人员是中小城市旅游出行的主要消费人群,这部分人是中小城市出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而言,城市普通居民旅游需求支出水平较低,对于远距离旅游较难以实现;中小城市的高校学生消费水平较低,出行时间集中在长假期间,且以自助出行为主。

(二)旅游类型以历史古迹及自然生态为主且存在差异

抚州市居民旅游类型依旧以历史古迹及自然生态类为主,旅游方向偏向于沿海和西南一带。但尽管如此,机关单位人员的个人旅游个性化趋势开始显现,多数人比较倾向云南、西藏一带的目的地,类型主要为民族风情、宗教圣地、美食特产等;普通居民中则更加倾向于比较经典的旅游线路和目的地,自然生态、历史古迹和民族风情的旅游的目的地类型是其首选。

(三)黄金周改革不利中小城市旅游发展

我国自1999年开始实行《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以来,旅游业得到了迅速提升。节假日缩短对中小城市居民出行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对于交通便利的大城市而言,中小城市出行多要进行中转,且出行方式以汽车、铁路为主,交通的不便增加了时间消耗。二是带薪假期制度在中小城市推进缓慢,“单位不主动安排”、“自己不好提出”等是阻碍带薪假期的实施。

(四)单位出游市场和居民短途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中小城市经济发展中,职工奖励旅游逐步开展,一些机关单位和国有企业开始注重职工的旅游福利。旅行社主动联系有出行意愿的单位提供服务,不仅可以减少单位支出,还有利于中小城市单位旅游的推进和活跃出游市场。相对于大城市居民和中小城市的高收入群体而言,中小城市居民的旅游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并且出行次数较少,而选择省内或周边省份进行短程出游则成为中小城市普通居民旅游消费的重点。

(五)中小城市的发展对旅游的带动力持续增强

城市化是我国当前的一个大趋势,大批农民工的出现并逐步摆脱耕地走向城市是城市化的一个主要路径。从目前国内两亿农民工的流向来看,约60%流向中小城市和乡镇企业,只有40%流向大城市,而能够置业长期居住的人口则少之又少。因此,中小城市的发展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随着中小城市规模不断增大,城市居民人口增多,旅游需求也将不断扩大并呈现新的特点。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