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培养实践教学环境工程论文

培养实践教学环境工程论文

一、探索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1.面向工程,强化特色《环境工程原理》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促使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迅速发展,而现有的环境工程原理体系仍然由经典的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理论,沉降、吸附、吸收等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构成。现有的教学体系已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尤其是工科专业距离社会的要求相去甚远。但环境工程原理又是环境学科十分重要的理论基础,须及时吸纳相关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一些基础原理和最新研究动态,才能更好地解决日益复杂的环境污染问题。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工程实例,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意识,重视实践教学,重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训练,为社会培养更合格的专业应用型人才。我校立足“绿色工业”,体现轻工特色,考虑增加一些轻工行业相关实例,同时,工程案例和项目要不断更新,紧扣学科热点和难点,解决企业发展急需解决的棘手问题,与企业完美对接,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做到学以致用。我国许多大学没有建立完善的与之发展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新型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结合专业,执业考试注重授课内容与注册环保工程师和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等环境专业的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相适应。尤其是注册环保工程师,首次实施注册环保工程师资格考试,中国在环保行业逐步实行执业注册制度。环境工程原理是注册环保工程师资格考试主要内容之一。在讲课过程中,考虑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以及注册环境工程师的考试要求,将相关内容整合,渗透到教学实践中,保持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应用的同步,与国家环保政策导向同步,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习动力和热情,与工程设计与管理实践相接轨,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注册环保或环评工程师的培养三位一体的课程内容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涉及的理论内容多,难度大,对“教”与“学”都有很高的要求。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选择了传统板书和多媒体并驾齐驱的教学方式,注意教学内容筛选与合理搭配,合理组织板书教案和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于一体,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很强的实物感,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等优势,使课堂内容生动、丰富,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相关设备构造的认识,提高了学习效果。而对一些公式的推导,使用黑板可边提示学生思考边推导,避免全过程多媒体教学造成推导过程的平淡无味、无悬念、多媒体教学速度较快,重要知识点的公式推导,采用多媒体的话,学生印象不深,公式快速闪过,不易记住。例如在讲解边界层分离时,板书讲解推导公式,视频动画形式引入边界层形成过程时,使学生不仅了解边界层的形成过程,而且深入了解边界层的形成条件和关键,采用多媒体讲解一些边界层分离的实例,这有利于增加学生对理论性较强的边界层的感性认识,加深印象,从而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互为补充,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讨论、引入式教学由于《环境工程原理》牵涉的基础理论面广、公式多、知识点多,所以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上课时采用提问等方式了解预习情况,同时避免“填鸭式”教学,采用讨论式,引入式教学,讲授过程中多使用反问的方式,提示的方式,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积极调动学生对教师授课内容的关注和兴趣;课后给学生留有一定量的自学内容,将每个班学生分成4~6个学习小组,每组分配一个问题或一个专题,并推荐参考书目,让学生多涉猎不同学科知识,扩宽其知识面,也符合了环境工程是多门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的学科特点。经查阅资料、讨论和总结后,在下次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讨论,各小组轮流派代表汇报,教师参与点评,并给予优秀学习小组肯定和奖励。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励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有效避免上课思想“开小差”的情况发生,通过讨论可使重要知识点清晰明朗化,加深学生印象,促进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优化实验内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在授课过程中,穿插验证性实验,以加深学生对该课程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理解,以及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如雷诺演示实验,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演示实验。课程完成后,再安排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综合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创新性,培养其综合能力,如传热综合实验。同时,也可设立开放型实验,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或参与企业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所设立横向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查阅文献、参与拟定实验方案、准备材料,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装置的运行及检修、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等过程,完成实验。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全方位、系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创新潜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效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2.课程设计、并结合实际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完成《环境工程原理》课程学习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也是一个总结性的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对所掌握的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知识针对性地进行模拟设计及应用,在设计过程中,要学会查阅资料、使用技术手册、学会选用数据和公式、合理确定工艺流程、学会正确设计计算、用技术经济的观点评价设计结果,用AUTOCAD画出合理的平面图。设计选题要求多变,并结合实际,使得设计内容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避免设计方案千篇一律。

3.实习形式多渠道传统的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在此基础上,拓展实习渠道,如学术讲座、校企合作等。尤其国家目前大力推行卓越工程师计划,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启发和引导学生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会他们“点金之术”而不是“给予金子”。针对我们湖北工业大学,我们有膜技术研究所的研发和工程实践,让学生在大二开始,就参与多项课题的立项、研究、项目实施和项目运行,把各种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了实处,学生多次获得大学生创业大赛奖项;并长期与一些污水处理厂、环保公司建立长期实习合作关系,学生在大三时,选派学生到公司进行长期实习,实行分班轮岗制,学生在各个岗位上都得到了锻炼,能够参与公司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营运的整个过程。

四、结语

高校尤其是工科院校,国家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实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强国等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教育举措。《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起着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因而课程的建设应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采用适宜高效的教学方法,多彩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切合实际的实践环节,多层次、多渠道地提高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真正高素质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对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有重大意义。

作者:张会琴皮科武李祝黄磊高林霞单位:湖北工业大学轻工学部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