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古版年画艺术教育策略

古版年画艺术教育策略

一、儒家思想在年画中的表现

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不仅是老百姓为了装饰家用,同时也是艺术教育的一种形式,可以说年画是一种最直接、最便利、最经济、最直观、最易懂的教科书。中国有许许多多的老百姓是年画教育的受益者,他们没进过学堂,没读过四书五经,却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这种道理大多源自年画艺术的普及。朱仙镇木版年画长期受到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儒家认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艺术是表现道德和仁厚的最佳方式。《孔子家语•观周》载:“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康,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孔子徘徊而望之,谓从者:‘此周之所以盛也。夫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孔子的这一观点,与其“文以载道”的思想一致。这种从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出发的艺术观对谢赫“图画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披图可鉴”的观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彦远根据民间美术创作情况,又提及“钟鼎刻,则识魑魅而知神奸;旗章明,则昭轨度而备国制;清庙肃,而樽彝陈,广轮度,而疆理辨;以忠以孝,尽在于云台,有烈有勋,皆登于麟阁;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①,这是对美术所产生的社会功能加以明确的肯定,同时也说明绘画是不脱离政治的。他也看到绘画与其他教育工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指出“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赞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肯定了绘画艺术的重要作用。木版年画在宣传教化方面远远超于庙堂中的绘画功能,因为它经济实用,流通广泛,作用更为突出。清朝翁斋老人李光庭阐释年画时说:“令/hJL看之,为之解说,未尝非养正之一端也。”‘这里说的就是年画的教育功能和“养正”含义。年画的教说,与空洞的说教不同。年画的教说,是以画面为中心议题。画面中蕴藏着故事,一旦讲清故事,教益自然就有了。艺术精神在中国文化中是以多种形式体现的。它引导人们向善、向上。就因为在年画艺术中包含着这样的责任,所以它必须要载道。年画不只是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用来普及教化民众、创建和谐社会的工具,观赏年画,会时常提醒人们不能玩物丧志,不应好恶无节。

二、寓教于乐的教化内容

朱仙镇年画题材的内容,大都与人民生活、感情、心理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作品有描绘农民生活、革命斗争的,着重反映的是人民的愿望和理想,反映他们迫切希望摆脱困境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求,年画中同时还大量描绘了历史传说和戏曲故事,这当然是适应人们娱乐的要求,但它不是单纯地对曲折情节的欣赏,更重要的是从中反映了人们的道德观念,体现了对英勇人物的敬慕和对丑恶虚伪的憎恶。朱仙镇年画的教化内容大致表现以下几种:

1.歌颂赤胆忠心的英雄。朱仙镇木版年画继承了我国古代优良的艺术传统,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点。歌颂美是朱仙镇年画的一大亮点,魁梧健壮的英雄形象,是对中国传统美德的宣扬。朱仙镇木版年画代表作品之一是《步下鞭》,这个故事源于唐代。秦琼、尉迟恭二人原是唐朝大将、开国元勋,作战勇猛无比。唐太宗因病所扰,夜不能寐,秦琼、尉迟恭为其把守宫门,鬼魅不敢为祟,后来便将二人图形绘于门上,以镇鬼魅。从此,秦琼、敬德以其阳刚正气来镇鬼驱邪的故事,便流传到民间,人们尊之为门神,取代了神荼而成为人间的保护神。朱仙镇年画的秦琼、尉迟恭的形象是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运用我国传统绘画手法绘制而成。二人穿戴皆为铠甲,勾戏曲脸谱,作舞台角色打扮,有不同姿态亮相,线条粗实厚重,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这种威武英勇的形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长坂坡》又名《单枪救主》《保阿斗》《当阳桥》,民间各类剧种均有这一剧目。剧情大意是:曹兵追赶刘备,赵云保糜竺与甘夫人失散。张飞激怒赵云,赵云舍命杀回阵中,救出夫人与阿斗,夫人为保全阿斗性命,乃托子阿斗与赵云,自己投井而死。赵云怀抱阿斗,拼死突出重围,猛将张飞在当阳桥前接应,呵退曹兵,使阿斗平安回到刘备身边。二人身穿铠甲、肩背战旗,张飞健壮威猛,赵云怀抱阿斗面带笑容、临危不惧,厚重严谨的线条表现出了人物的精神气质。

2.反封建统治的英勇好汉。朱仙镇年画《四霸天》表现的是清代康熙年间,黄天霸与贺天保、濮天鹏、武天虬结拜,江湖人称“江南四霸天”,后来黄天霸投奔施德伦,濮、武因其负义,遂绝交。画中人物造型采用写意的表现手法,不按常规、不求比例,而是以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四人的形象,每个人物的不同姿态都表现出强烈的个性,既生动又有趣味。

3,宣扬妇女善良的美德。宣扬妇女的美德是朱仙镇年画艺术的又一侧重点,《三娘教子》就是人们对道德标准的赞美。故事梗概:明朝时薛广为一妻二妾,大妻生一子名倚哥。薛广去镇江后误传死在外地,其妻及二娘闻讯改嫁,唯三娘王春娥矢志守节,与老仆薛保哺育倚哥,倚哥在学校被人耻笑为无父无母之子,回家与三娘吵闹,三娘教子发愤读书,后科举高中,薛广亦建立军功还乡,三娘苦尽甘来受到褒奖。此为对幅门画,分别画出三娘机房教子及薛广、倚哥二人衣锦荣归的情节。在民间文化观念中,善的观念就是美的观念,符合道德标准就是美的对象,表现出生命质朴便是美的理想。民间画师通过对善的直接肯定,来揭示美和寄托理想。因此,他们在创作民间美术时,尊重自我心灵要求,自觉地按照自我理想重新安排外部世界的现实秩序,构成表现理想愿望的艺术形象。

三、风格独特的教化形式

朱仙镇年画根植于民间,装饰于节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适应群众的审美和需求,形成独具特色的画种,起着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反映人民美的愿望、美化人民节日环境的作用。艺术作品中的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联系紧密,形式是体现内容的重要手段,朱仙镇年画通过线条、造型、色彩等手段来完成对内容的表达。

1.线条。朱仙镇木版年画来自民间,流传于民间,年画是以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以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朱仙镇年画在线条上运用“铁线描”的技法,特点是道劲如铁划,注重用线的顿挫转折、压力均匀,表现出来的人物神采飞扬,有呼之欲出之感。朱仙镇年画的线条,强化了线的意识,抬高了线的作用,把线描的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线条的运用更加突出木版年画的风格特点。朱仙镇木版年画为了突显自己的风格,线条的运用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工整形式,特点是线条粗犷豪放,阴粗阳细,阴阳对比性较强,在表现英雄人物形象上更为突出,具有北方民族纯朴、厚实、健壮的艺术风格。其二,写意形式,特点是线条如同写意人物画,洒脱飘逸,给人一种轻松之感。通过线条可以看到民间艺人对美有着最直接、最原本的认识,无刻画雕琢的理性技巧,一切凭直觉和想象而为之。朱仙镇木版年画虽用五色,但线条却是它的基础和骨干,如果只有色彩而不以线立骨,画面的视觉效果就会减弱,从而也就失去了朱仙镇年画的独特魅力。

2.造型。朱仙镇木版年画历来注重造型,在形式的表达上,稚拙夸张的语言更贴近老百姓的审美爱好,不求形似成为人们欣赏的标准,同时也为年画的发展树立了成功的典范。朴素的人物造型使人产生好感,使内容得以更好地表达。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先生在致版画家刘岘先生的信中说:“朱仙镇木版画,朴实,不染粉脂,人物无媚态,色彩浓重,很有乡土味,具有北方年画独有的特色。”人物方正的国子脸上,以威武的大刀眉,平正浑圆的眼珠,飘逸的胡须,将主人公的凛凛威风和浩然正气表现得淋漓尽致,呈现出一副浑厚、大气、雄浑、肃正的气概。人物气质神韵毫无媚态,与生活在黄天厚土环境中的河南乡亲憨厚、质朴、刚正不屈、大义凛然的性格相吻合。工整造型的表现形式,无论是对人物形体结构的刻画还是对服饰的描绘都恰到好处,使人物形象威武厚重。朱仙镇年画工整造型的风格是柔中带刚、表现含蓄,无剑拔弩张之势,溢淡雅高超之气。他以粗线浓墨、施加重彩的画法,达到光彩夺目的艺术效果,从而使朱仙镇年画成为中国民间美术的一枝独秀。朱仙镇木版年画,在人物形象的提炼上,既重视形体的夸张,又重视神情表达的含蓄。年画的人物造型,看着似乎都不合比例,然而正是这种不合比例,构成了它在艺术上和谐比例的完美,正是这种夸张达到了它自己的深度和力量,体现了传统艺术的独具魅力。

3.色彩。朱仙镇年画有着自己独特的色彩观,注重民族传统习惯,追求色彩对比强烈。在用色上多用丹朱,色调柔和古雅,这和中原悠久的文化与历史有关,追求色彩的鲜艳欢快是华夏民族最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明快的色彩更能突出人物的形象,加强与观者的直接情感交流,在视觉上造成深刻的记忆。朱仙镇年画的色彩有两大特点,一是色彩单纯:木版年画创作没有章法束缚,其主观意识和幻想色彩被充分发挥出来,强烈的色彩衬托出人物的形象,使观者感受到质朴纯真的艺术享受,特别值得回味。二是热情奔放:朱仙镇木版年画以鲜艳色彩表现出人物威武、欢快的形象特征,同时反映出了作者对艺术创作的想象力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朱仙镇木版年画独特的设色成为版画艺术一道靓丽的风景,以独有的方式呈现出河南年画的艺术魅力,反映出了我国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转型,当前的文化态势已呈现出与传统社会截然不同的景观,人们的生活观念、审美情趣也在发生变化。如何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如何去参与当代大众审美文化的建构,捕捉并反映当代人的审美习惯并最终创造出新形式下的年画艺术形式,成为今天发展新年画艺术的重要课题。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年画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