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襄阳中考

襄阳中考

襄阳中考

襄阳中考范文第1篇

【导语】面对目标,信心百倍,人生能有几次搏?面对成绩,心胸豁达,条条大陆通罗马。 给自己一个恰如其分的自信。

参加2017年湖北襄阳高中会考的考生可点击进入《湖北襄阳高中会考报名网站:襄阳教育网》进行湖北襄阳高中会考报名。

点击进入>>>襄阳高中会考报名网站:襄阳教育网

报名方式:

湖北襄阳高中会考网上报名时考生直接通过互联网登录《襄阳教育网》网站,湖北襄阳高中会考报名平台(xfedu.cn/)进行报名。

(一)报名点学校

1.审定考生报名资格;

2.指导考生了解网上报名有关说明,在报名系统中进行报名操作;

3.通过系统打印考生报名信息,由考生签字确认;

4.指导报名信息有误考生在网上进行更正重新打印报名信息签字确认。

(二)市、县(市、区)教育考试机构

1.核查报名点学校的报名信息;

2.在系统中设置考点并指定考生参考地点。

会考时间及科目:

襄阳中考范文第2篇

中考就如一座山,年少的我们面对它也许会有一些惧怕与紧张。然而,当我们懂得人生的成长便是一次次跨越时,我们便敢于和乐于去拥抱它并翻越它,此中的每一袭风雨、每一步攀登都是值得感激和骄傲的。你们付出了汗水,经受了考验,理想的大门就一定会为你们而敞开!2017年湖北各市中考作文题出炉,

襄阳卷:可爱

【题目】题一:话题作文“后盾”;题二:密码。

襄阳中考范文第3篇

报名平台、网站和网址

1、“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务考籍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下称“学考信息平台”)是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指定的为考生提供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网上报名、网上报考、考场查询、成绩查询、成绩认证、考籍查询、考籍转移等服务的官方平台,考生须通过学考信息平台开展网上报名、网上报考、网上缴费、网上转考、信息查询和成绩认证等业务操作。

2、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官网是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指定学业水平考试政策规定、考试规则、考试公告以及考生登录学考信息平台的官方网站。考生在报名参加考试前,可通过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学业水平考试相关政策信息、考试规定、考试规则、考试公告、报名报考规定等信息。

3.登录网址:www.hbea.edu.cn。打开浏览器,输入规定网址,即可进入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官网,点击网站首页“2019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务考籍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登录入口(网上报名入口)”,即可进入学考信息平台。

2019年湖北襄阳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报名网站网址:http://www.hbea.edu.cn/

襄阳中考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襄阳乐;大堤曲;兴衰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7-0146-01

从南朝到唐代,乐府诗歌中有一种极为常见的题目――《襄阳乐》、《大堤曲》,多咏唱歌姬妖艳商贾冶游的情愫。《通典》卷一百四十五乐五:“随王诞又作襄阳乐。诞始为襄阳郡元嘉末仍为雍州刺史,夜闻群女歌|,因而作之所以歌和中有襄阳来夜乐之语也其歌云朝发襄阳城暮至大宿大诸女儿花艳惊郎目”。随王诞为襄阳乐为最早见的,当为大堤曲之滥觞。此后,以《大堤曲》、《襄阳乐》为题的诗作甚多,如下:

张柬之《大堤曲》:“南国多佳人,莫若大堤女。玉翠羽帐,宝袜莲花炬。魂处自在目成,色授开心许。”(《全唐诗》)

崔国辅《襄阳曲二首》:“蕙草娇红,时光舞碧鸡。城中美年少,相见白铜L。少年襄阳地,来往襄阳城。城中轻薄子,知妾解秦筝。”(《全唐诗》)……

从如此多的乐曲当中,我们可已想象襄阳当时是如何繁华。毕业於武汉大学历史系的著名历史学家严耕望先生,在其学术巨著《唐代交通图考》写到:“中道之总干线为襄(襄阳)荆(江陵)道,水陆并通,可谓中古时代最繁华之交通线,商旅繁会,神色之娱最盛,宜城大堤,尤为妓艺声色之中心,尤先秦之邯郸、明清之秦淮。”如此繁盛的襄阳,进入宋代以后,除了南宋末年宋元襄樊之战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外,后世竟不为人所闻,这是为什么呢?

说道襄阳,不能不说她的地理形势与交通条件。

襄阳位于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西接秦岭、伏牛山脉,东接桐柏、大别山脉,即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一道缺口上。北面为南阳盆地直通黄河流域,南面为江汉平原。通南阳盆地有唐白两河,通江汉平原有汉江。

古代中国降雨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主体,中间隔着秦岭、伏牛、桐柏、大别诸山脉,使得中国南北交通限于东、中、西三线。西线由关中越秦岭西段,顺嘉陵江入四川、重庆。但西线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只能沟通关中与四川、重庆;秦岭险要,交通非常困难。东线由河淮平原逾淮水到长江下游的江苏、浙江一带。东线所经过的地方虽然多为平原,却缺少自然河流贯通南北。

自然地理形势决定的襄阳的交通地位,而交通地位的变化着牵动着襄阳的兴衰荣辱。

影响交通的无非两个因素,一是交通线两端的情况,一是同类交通线的竞争。基于上述分析,我认为有五个方面的原因导致襄阳如宋以后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一是北方中国政治中心的东移。秦汉隋唐时代,中国的政治中心位于关中盆地、河洛地带,中央政府要控制长江流域,中线是他们的必然选择。无论是政府还是商人,经过中线从长江流域运输货物都是他们的首选。政治中心落在东线北段,东线自然受到大家的重视。相比之下,中线也就失去了它往日的繁荣。

二是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和长江流域经济中心的东移。到了南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彻底南移。经济重心南移一方面使北方政治中心更加依赖南方,另一方面,使得南方东西向的经济交流增加,由此带来长江流域东西交流的繁荣,长江真正发挥其“黄金水道”的作用。伴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在今湖北境内还有一个经济重心东移的问题。鲁西奇先生在考察汉水流域历史地理情况时,在其著作《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对象与方法――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中仔细分析了汉水流域诸城市的发展,认为:“襄阳、南郑和鄂州分别是这一时期(指七至十三世纪)汉水中、上、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其中襄阳与南郑是汉水流域规模最大的城市。”“随着交通与流域经济的发展,汉口逐步成为全流域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它还是长江中游地区的中心),而襄阳、汉中则逐步降为地方性的中心城市。”

三是全国政治的长期稳定。入宋以后,中国再也没出现过长期分裂的局面。襄阳周围地理形势及交通条件的军事价值自然受到忽视。

四是东线交通的发展对中线的冲击。元代开通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和海上漕运,直接沟通了北方政治中心和南方经济中心。东线已经是维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所谓“国家都燕,盖极北之地,而财赋之人,皆自东南而来”,东线有如人之咽喉,“一日食不下咽,立有死亡之祸”。这一时期每年漕粮都在200~500万石左右。中线由于东线的竞争,衰落的命运已无可挽回。

五是近代平汉铁路的开通对传统中线的冲击。这一线路彻底取代了途经襄阳的传统中线的地位。襄阳就是这样离开大家视野的。

襄阳中考范文第5篇

【关键词】韩森冢;庄襄王;昭襄王;孝文王;芷阳陵地

西安是一个神秘的古都城市,其中有着非常多的不解之谜,在东郊韩森路中段有一个大土冢位于高亢的台地之上,有一座规模较大墓地。当地的人们一般称之为“韩森冢”。长久以来,墓主的身份到至今都没有被确认,虽然在入口处有一个石碑写着庄襄王之墓,但是还是疑点重重。另外有的人说是“吕不韦冢”,或是秦孝文王之墓以及通过谐音推断的“韩信墓”,说法不一。

一、当地人们的看法

“小时候我们经常在冢附近玩耍”附近居民说道。韩森寨村的87岁老人阎志凯告诉记者,韩森寨是一个古老的村庄,相传远在秦汉时期即住有人家,因村西北上有韩森冢,明代又驻扎过朝廷屯田军的营寨,故得名韩森寨。韩森冢从80年代到至今一直是老年人锻炼身体和商贩交易物品的场所,之前很多的居民早上天天去韩森冢做操跑步,爬冢锻炼,对其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和讨论并不多。可能是长久疏于保护所以使得人们也逐渐淡忘这个墓地的重要意义,只知道这是个古代时候流传下来的帝王陵。

二、墓主身份特殊,冢规模大,属于秦王墓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为配合新城区韩森冢周边综合改造项目,进行考古勘探时发现,韩森冢封土为覆斗形,底边东西长73米,南北宽75.5米,以现在周围的地表计算,该大冢高20米,但考古人员发现,现在周围地表比初建墓时地表下降了5米,而最初的封土有多高,则无法计算,但考古专家确定至少比20米还要高。最令考古人员震惊的是,勘探发现韩森冢为坐西朝东,是有4条墓道的“亚”字型大墓,在其周围还发现3个陪葬墓,2个陪葬坑。据了解,在我国古代墓葬中,墓道数量的多寡代表着地位的高低。拥有四条墓道的亚字型墓等级最高,属于帝王级。

根据韩森冢的形制与规模,与目前发现的秦东陵一号陵园的两座亚字型墓相似,与秦东陵四号陵一座亚字型大墓相同,从墓葬形制等来判断,基本上能确定该大墓应是战国时期的秦王墓。专家推测,其墓主人极有可能为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或者爷爷孝文王。

三、芷阳陵地四座墓地简介与地理位置

一号陵地西距秦芷阳城遗址1.5公里,海拔557米。南起小峪沟,北至武家沟,东界为人工挖掘的兆沟,西抵小峪沟河道,南北宽1800米,东西长4000米,总面积72万平方米。二号陵地位于一号陵园东北1500米的范家村北,东到北沟村,西到枣园村,南到三冢坡村北边的无名沟,北到武家沟。东西走向长约500米,南北宽300米,面积15万平方米。三号陵地位于武家沟村北100米处,东南距一号陵园1500米。四号陵地位于小峪河南岸,北临井深沟。陵园所在地为骊山山前的又一冲积扇面,扇面宽约1公里,海拔600米。与一号陵园隔河而望,相距2.5公里。

四、庄襄王与昭襄王、孝文王之墓葬在芷阳陵地

由文献以及相关的秦汉资料和考古资料堪比,发现韩森冢究竟是不是秦皇陵仍需要考证,另作分析如下。

《史记?秦本纪》:昭襄王“四十年悼太子死魂,归葬芷阳。”

《史记?秦本纪》:昭襄王四十二年“安国君(昭襄王次子,即孝文王柱)为太子,十月宣太后薨,葬芷阳骊山”。

《史记?秦始皇本纪》:“昭襄王享国五十六年,葬芷阳”。《索隐》云:“十九年而立,葬芷陵也”是知昭襄王陵寝名曰芷陵。

《史记?秦本纪》:孝文王立,“尊唐八子为唐太后,而合其葬于先王”。唐八子是孝文王的母亲,合葬的“先王”,即孝文王之父—昭襄王。唐太后与昭襄王合葬,当即葬入芷陵。

《史记?秦本纪》《索隐》云:孝文王“名柱,五十三而立,立一年卒,葬寿陵”。《吕不韦传》曰:“孝文王后曰华阳太后,与孝文王会葬寿陵”。《正义》云:“孝文王陵在雍州万年县东北二十五里”。唐万年县即宋咸宁县,治所在长安城中,由道里推之,寿陵亦当在东陵之内。《史记新政》也说:“昭襄、孝文、庄襄三王皆葬芷阳,……。”

《史记?秦本纪》:“孝文王五年……除丧,十月乙亥即位,三日辛丑卒,子庄襄王立。”《索隐》云:庄襄王“名子楚。三十二而立,立四年卒,葬阳陵。”《秦始皇本记》:“庄襄王享国三年,葬芷阳。”庄襄王的陵寝名阳陵,亦在东陵之内。

《史记?吕不韦传》:“始皇十九年,太后薨,与庄襄王会葬芷阳。”

从上方列举的文献资料可以看出,芷阳陵地的营造当始于秦昭襄王时期。昭襄王四十年(公元前267年)葬悼太子;四十二年(前265年)葬宣太后;五十六年(前251年)葬昭襄王,并以唐太后会葬;孝文王元年(前250年)葬孝文王,后以华阳太后会葬;庄襄王四年(前247年)葬庄襄王,秦始皇十九年(前228年)会葬帝太后。陵名有:“芷陵”、“寿陵”、“阳陵”等,归葬东陵的人物则是秦始皇之前的三代国君及太后太子。陵地内的墓葬级别都属于亚字形形式,从中可以确定为秦王墓葬,亚字形的墓葬形式是只有身份尊贵的帝王才可以采用。芷阳陵地里的亚字形墓葬说明了葬在这里的主人身份特殊,非王即后。文献资料记载此地的秦王数目与陵地的数目一致,所以基本为秦昭襄王和唐太后、孝文王与华阳太后、庄襄王与帝太后的合葬墓地。韩森冢的墓主身份就还需要更仔细的考察才能得到结论。虽然说韩森冢是属于秦王陵,但是不是庄襄王和孝文王以及昭襄王之墓亦有待更确切的讨论。

五、韩森冢的规划及保护措施

韩森冢占地约8万平方米,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年来,韩森冢文物控制区逐渐从群众晨练场所变成了农贸市场。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这里乱搭乱建越来越历害,而且垃圾遍地,脏乱不堪,既影响了文物保护又给周围群众生活带来了不便。为彻底改变这里的面貌,新城区经过充分论证,决定在此建立一个大型绿化广场。广场将以韩森冢为主景,用亭子、喷泉、水面、走廊把各种景观融为一体,绿化充分体现韩森冢的人文和历史风貌。同时打通公园北路,修建广场环冢路。韩森冢文物控制区内56间违法建筑和800多个摊位棚亭被依法拆迁,韩森冢文物控制区内环境焕然一新,这为新城区建设韩森冢绿化广场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史记?吕不韦列传.中华书局,1959.

[2] 史记?秦本纪.中华书局,1959.

相关期刊更多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教育厅

乡音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政协办公厅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技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