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长跑训练计划

长跑训练计划

长跑训练计划

长跑训练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400米;速度;耐力;训练1.400米跑中速度和耐力供能特点

人体运动的能源主要是来源于有氧代谢供能、糖酵解供能、磷酸原供能三个种类,其中有氧代谢可以满足长时间的运动功能,但对短时间内的运动供能确难以适应。磷酸原供能则恰恰相反,能够维持高速率供能要求,并且供能速度很快,但维持时间仅在6-8秒中。糖酵解供能速率虽然略低,但维持高速率供能时间却数倍于前者。

现如今,随着400米跑成绩的提高,单位时间内对肌肉供能速率的提高要求也逐渐增强,所以,运动中的能量供应必须产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肌肉工作的需要。有关资料表明名今世界上许多优秀400米运动员的成绩已经逼近43秒,运动时血乳酸的浓度可达19.8mMOL/L,无氧代谢供能的比例超过90%以上,而且随着运动成绩的提高将进一步加大,甚至完全进入无氧化代谢区,成为名符其实的“长距离短跑”。所以说,在400米跑的训练中,糠酵解将是运动中能量供应的主要来源。同时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无氧代谢供能的能力,提高糖的无氧酵解供能能力,在今后的训练中也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2.400米跑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

2.1 400米跑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设计的指导思想

从400米跑供能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我们不能简单的把400米跑看做是短跑的延长,或者是长跑的缩短。美国短跑专家威廉.布莱克的研究也证明:400米跑时磷酸原系统的供能占20-25%,糖酵解系统的供能占55-65%,而有氧代谢供能的比例仅占15-25%州。由此,在具体的训练设计中要结合其供能特点及供能方式,合理安排训练计划。特别是在指导思想上,要充分挖掘磷酸原供能的潜力,提高糖酵解供能的能力,重视人体产乳酸、抗乳酸、消除乳酸的能力培养。

2.2 400米跑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注意问题:

在设计400米训练计划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多年形成的从量到质的概念还没有改变。

(2)所有训练汁划都要遵循好的模式,制定的工作计划要有标准,这样会大大缩短跑速,并缩短休息时间。

(3) 超负荷概念也有益处,以下就是个例子:一名400米运动员跑600米x 2组,他以很慢的速度跑过400米,当前400米的时间逐渐下降到他难以保持跑速时,减少跑的距离;下一个距离500米,运动员以同样的步速通过前400米以前的距离。运动员继续完成这个工作计划直到距离减到450米,尽力到赛季中期达到这个最终距离,并延续练到年底。笔者建议,在重大比赛前,运动员一个人跑,而不是两个。尽管距离减少,但他们的能力提高了——身体能承受更大的压力o

(4)制定400米训练计划要考虑的另一个因素,大约40秒引起大量乳酸继积,一般男子理想的距离是350米。由于大部分高水平运动员稍过40秒完成

这个距离,运动数十秒就引起乳酸地积,所以为完成这个距离,运动员在训练乎节要进,行多次跑的练习。

2.3 相关训练策略

2.3.1 耐力训练

(1) 速度耐力训练

在运动员的速度耐力训练中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高氧债和乳酸堆积,因此说处理好高氧债和乳酸堆积对于对优秀的400米运动员训练计划来说就非常重要。具体来说,做到跑的距离要从100米到600米,反复跑距离的重复次数平均2.5次。例如400米跑,重复跑达到1000米、恢复10分钟,让运功员差不多完全恢复,保证训练质量。下面设计的速度耐力训练计划帮助提高乳酸能系统。(如表1)重复次数X米休息时间(分钟)10X1005-106X1505-105X200104 X300103X350102 X45010

(2) 力量耐力训练

本阶段的训练主要包括持续时间超过10秒的运动。比如说:6X150米上坡跑、6x 60米体育场台阶跑、6x15秒跳绳阻力跑。这类活动还包括阻力跑、越野跑和体育场里的台阶跑等。

(3) 耐力跑训练

耐力跑训练计划是纯粹的有氧代谢,它用固定的速度持续不断地跑15-45分钟。虽然400米只要求5%的有氧代谢,但是对400米选手来说,打好有氧代谢的基础、提高氧需求量,使两者的恢复时间缩短到最小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包括:15分钟的固定速度跑、30分钟的法特莱克跑和6 x800米越野赛跑3分钟恢复。

(4) 节奏耐力训练

节奏耐力训练对于400米运动员来说非常的重要,不单单能够帮助运动员提高氧的承受量,缩短恢复时间,而且还能使他们完成较长时间的训练量。另外,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帮助运动员提高基本能源——磷酸盐的储量。下面的训练计划强调数量不强调质量,一般保持时间为2-3分钟。重复次数X米休息时间(分钟)8X2002分钟6X3002分钟50-100-150-200-300-350休息,即走同样的距离

2.3.2 速度训练

(1) 爆发力速度训练

加大对运动员的爆发力练习,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速度。下面的爆发力速度训练计划强调肌肉收缩速度,通常做这类练习10次,每组休息不超过10秒。具体包括:60米短距离爬山跑、10 x30米轻驾车跑、10 x10秒快速跳绳。

(2) 速度训练

速度训练计划里包括从30米到150米的距离,一般休息时间较长,有充足的时间恢复,保持较好的状态。其中接力跑可以作为速度训练的一种重要方式,具体包括:6 x40米起跑、6 x60米行进间起跑、6x60米接力跑。

(3) 辅助训练

第一,短程训练法:主要是指20-80米的冲刺跑、加速跑等等。要求运动员在跑的过程中逐渐的加速,当加到一定速度之后开始维持这种高速进行一定阶段的高速跑,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400跑的加速度。第二,阻力训练法:就是指负重的上坡跑、跑台阶等等,目的在于增加腿部力量、提高加速度,要求频率要快、步幅要大。第三,助力训练:就是借助外力的阶段跑,比如下坡跑、顺风跑等等,这种训练的特点在于省力、放松、动作轻快。对发展速率很有好处。在训练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训练中避免破坏跑的正确技术,保证动作的质量。第四,10秒训练法:原地快速跑、原地高抬腿跑10秒。同时伴有快速信号节奏,以刺激运动员高速度快节奏完成动作。

3.结论

总的来说,400米男子运动员的速度和耐力训练要以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前提,根据能量代谢的基本规律,在训练中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处理好耐力训练和速度训练的比例关系问题。(作者单位:烟台南山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东海校区))

长跑训练计划范文第2篇

一、训练计划的制定

训练计划的制定对指导训练和控制训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整体的训练计划分成年度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月训练计划和周训练计划。

1、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的前期准备工作中,首先要明确年度、阶段、月和周的训练任务,以及想要达到的训练目的。

2、结合短跑专项的训练原则与特点,分不同时期和阶段进行训练计划的制定。

3、要根据运动员的年龄、性别、身体结构等不同特点进行训练安排。

二、短跑训练手段的最佳组合

年度训练、阶段训练、月训练都是靠每一个自然周训练手段组合去完成,每一个自然周的训练手段显得更为重要。最佳的训练手段组合可以使训练获得飞跃的进步。反而不恰当的训练手段组合,使训练水平达不到计划的设计要求,很可能会出现相反的效果,甚至使运动员出现严重的运动创伤。

1、训练原则

(1)每一种训练手段都必须精心的设计好,并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2)每一种训练手段的安排都必须在体力较好的情况下进行(特殊训练和强化训练除外)。

(3)每周的训练手段都必须达到最佳组合和配比。

2、每个自然训练周中速度训练、专项训练、力量训练等训练项目顺序安排:

在一周的训练安排中,优先安排速度训练,因为进行速度训练时,奔跑的速度快、节奏性强,肌肉收缩性大。所以,要求训练时的肌肉质量和状态是一周最好的。其次,是安排专项训练和力量训练等。

3、训练负荷的控制

训练负荷包括:“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一周训练要遵守大、中、小负荷量安排。训练过程中,训练负荷盲目的大和负荷不够,都达不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4、在几种情况下不能或者不适宜安排训练:

(1)大训练负荷后,不宜安排速度训练;

(2)耐力跑后不适宜安排专项训练;

(3)专项训练后不适宜安排身体训练;

(4)高质量的速度训练和专项训练课跑得次数不适宜超过3-4次。

(5)带伤不适宜进行有强度的训练。

三、短跑训练中各项训练内容和手段安排

1、速度训练:速度训练包括:各种形式的跑,快速肌肉力量等。

短跑段落安排:30米、60米、80米、100米、150米

训练手段:蹲踞式起跑、站立式起动跑、行进间跑、双人追逐跑、牵引跑、计时后蹬跑、计时单足跳、快速皮条前抬、快速皮条扒地、负重快速脚踩跳。

2、专项训练:

专项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最强力的手段,尤其是比赛期中专项训练更是以高强度、大密度而著称。专项训练主要是围绕着所从事的专项或专项上下距离所进行的无氧极限跑,其特点是强度高、间歇时间长,对内脏器官和肌肉刺激大。

训练距离安排:

100米项目:30米、60米、80米、100米、120米、150米。

200米项目:60米、100米、150米、200米、250米、300米

400米项目:100米、150米、200米、300米、400米、500米

3、力量训练:

(1)在短跑训练中,力量训练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2)其意义在于:可以使肌肉获得更大的工作能力,使肌肉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呈现出最佳的爆发力;可以使肌肉在规定时间内获得更大的耐酸能力。

(3)在力量训练中,特别注意全面性、均衡性。

长跑训练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长跑节奏训练 比赛节奏 战术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34-01

中长跑比赛过程中,持良好的节奏感非常重要,可以确保运动员体力的合理分配。通过节奏训练,培养运动员的节奏控制力,即人体大脑皮层产生兴奋、心理活动,经神经中枢系统协调,对生理机制进行支配,从而准确完成符合节奏律动的肢体动作。

1 中长跑节奏训练方法分析

中长跑运动中的节奏,即保持预定跑速的一种跑法,其中包括时间感、空间感以及距离感。节奏训练过程中,首先应当确定距离,调节跑速,然后采用一定的跑步节奏,完成预定的跑步距离。中长距离节奏跑过程中,所设置的跑步距离,应当比实际比赛过程中所设计的距离要短一些。比如,800米径赛项目训练过程中,可选600米距离作为训练场地;1500米径赛项目训练过程中,以1200米距离为宜;5000米竞赛项目以3000米距离为宜,以此类推。其次,中长跑节奏训练过程中,跑速、节奏的确定应当根据制定的竞赛目标所需时间确定跑速和节奏,这是节奏训练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用比目标稍快节奏跑、还是选择稍有余地跑速的重要参考依据。在中长跑节奏训练过程中,为了使运动员能够更好地掌握时间、把握好距离,中距离通常200米小段记时,以便于能够找出其中的微细节奏。实践中可以看到,训练过程中的重复次数非常重要,不仅要求象中距离那样进行小段记时,而且还要找出平均数、计算几个大段落时间,找出他们的差距,然后通过训练找到适宜的节奏。其中,重复次数应当以训练目的、时间为基础进行适当的增减;准备阶段可增加重复次数,慢慢提高运动员的节奏感;临近比赛需检查运动员的节奏感时,快跑应减少重复次数,使身体能够习惯竞赛节奏,以免打乱自己原来已经掌握的节奏感。

中长跑节奏训练与其它项目的训练一样,并非孤立存在的,在节奏训练过程中可适当地结合改进跑技术、强化跑步战术的应用。中长跑节奏训练过程中,应当因人而异,速度感较好的运动员可不做为重点,反之亦然。一般而言,每周都要安排两次节奏训练计划。对于运动员的速度感而异,实际上是长期训练、比赛经验积累的结果,所以在训练安排时应当加强重视。准备完成后,应当每隔两三周的时间,进行检查跑练习。中长跑节奏训练过程中,其跑速主要是根据比赛目标时间、节奏性而定的。比如,巴西著名中长跑运动员克鲁斯,在23届奥运会上以1分43秒的优异成绩勇夺男子800米冠军,其教练总结训练计划时说道,在没有比赛的日常训练中,一周要安排4次节奏训练计划,在比赛季一周安排3次节奏训练计划;正是在这种训练方案下,克鲁斯每次比赛时都有非常强的节奏感,能够在赛场上轻松超越对手。再如,50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莫尔克罗夫特,其在个人训练过程中,冬季每周安排两次节奏训练,夏季每周安排3次训练,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在1982年挪威首都陆斯比什列特体育场打破5000米世界纪录,以1分零秒42的成绩获得冠军。有人描写他比赛时的场面,“他从一开始就不像罗诺,他就与对手并驾齐驱毫不相让,以出众的奔跑能力超越对手一路领先,越跑越快,以惊人的速度跑完了最后1000米,毫不逊色地体现了前慢后快的长跑节奏。”

2 中长跑比赛节奏和战术应用

在中长跑比赛过程中,不要过多地关注对手的,而是应当严格按照自己平时训练过程中较为熟悉的节奏跑,这是正常发挥和取得好成绩的关健所在。在国际、国内大型比赛过程中,节奏把握和战术应用非常重要,这是中长跑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重点。

2.1 领先跑,甩开对手

在中长跑比赛中,采取领先跑战术,要求运动员在起跑以后就要加速,在最短的时间内甩开对手,在身位上占优;然后再按预定计划分配体力和速度,主动控制速度和节奏,最终将领先优势保持到最后。比如,1985年摩洛哥运动员奥伊塔,全程领跑并创造5000米世界纪录;有东方神鹿之称的王军霞,也采用了领先跑的战术,最终打破世界纪录。从应用效果上来看,领先跑战术的应用可以从心理上给自己以自信,有一种先声夺人的感觉,比赛开始时就给对手造成心理上的压力、破坏对手的心态,使对手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

2.2 跟随跑,紧跟对手

跟随跑战术即影子战术,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紧跟某个运动员、或一直保持在非领先位置上,紧紧咬住前面的运动员,给他造成一定的压迫感,然后选择适当时机冲刺。采用跟随跑战术,不适合每一个运动员,而是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因为跟随跑战术,如果把握不好节奏,可能会适得其反,被对方打乱节奏,影响自己的成绩。对于适合的运动员而言,通常应当现以较快速度抢占有利跑道位置,紧跟其后,在剩下最后两圈、或者不足500米时,利用速度优势,通过最后的冲刺快速超越领跑者。比如,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子10000米比赛过程中,中国运动员王军霞便在最后150米时被葡萄牙运动员里贝罗反超,无缘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同样是女子10000米中长跑比赛中,冠军获得者邢慧娜便采用的这一战术,紧跟前面的3名埃塞俄比亚运动员、荷兰运动员基普拉加特,最后2000米时,仍在第五位;但是其表情非常的自信和轻松,然在最后不足100米时,突然加速,超过了千米的四个对手,获得那一届的奥运会冠军。

2.3 均速跑,创造佳绩

中长跑比赛中的匀速跑,即在比赛时将体力均匀分配到每个段落,该战术要求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需有较强的速度感和节奏感,有沉着、冷静的良好心理素质。采用匀速跑战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成绩,先以较快速度起跑,在占据有利位置以后再按自己既定配速跑步,无论场上情况如何,都要保持节奏;保持稳定的速度,依靠速度感和节奏感综合控制身体。均速跑是中长跑比赛过程中创造佳绩的最好方法之一,同时也是最省力的一种战术,可使运动员身体系统保持平衡,感觉轻松、能量消耗少,肌肉工作的效率高。

3 结语

总而言之,中长跑节奏训练非常重要,因此养的对专项节奏感、比赛战术意识和战术应用能力加强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成绩,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长跑训练计划范文第4篇

1 培养训练兴趣

青少年正处在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运动训练的主要目的虽然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但归根结底它是一个培养人、塑造人的教育过程,其最终是要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因此,少体校开展田径训练,首先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培养学生训练兴趣为第一要务。日常训练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向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先进事迹学习,学习他们是怎样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创造好成绩为国争光的精神。同时,还应结合本校历史以来被国家、省市录取,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典型例子,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为他们骄傲和自豪,激励学生的训练兴趣,从而使学生从小树立起认真训练,为国家,为学校和家乡争光的信念。

2 教练员应不断丰富自身素质

教练员在田径项目训练中起着主导作用,是运动训练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是运动员的教育者和指导者,教练员素质的高低将对运动员的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少年儿童的影响上更加深远。教练员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敬业,爱生,才能完成好训练任务。少体校田径训练是培养体育人才的基地,教练员必须明确本质工作,树立责任感和事业心,这样才能脚踏实地进行工作。

要想使我国田径一线教练员的执教水平迅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就要不断加强教练员知识体系的更新,学习国际上先进的训练理念、训练方法,使教练员的整体素质、执教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学习文化的黄金时期是青少年时期,运动员在加紧训练中,学习文化课也是至关重要的,教练在一定程度上,要对运动员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这样做不但能让运动员在训练的乐趣中得到学习的快乐,还能在学习中正确对待自己的比赛成绩。

教练与运动员就好比建楼一样,不是一块块砖头积在一起就能变成一栋楼,它是要经过许多工匠用自身的工艺将这些砖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才能使这栋楼结实、稳固。而作为少年田径教练员必须把握少年运动员各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随时捕捉人体生长发育和机能增长的突破点,融入田径各项目技术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使少年运动员的技术和生理机能可以提高,全面发展运动员的体能,为其专项成绩的突破打好有力、坚实的基础。

3 制定训练计划从严进行训练

田径运动的训练工作是一项巨大的人才培养系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有长远的训练计划,不能急于求成,要有多年计划也要有近期目标。计划内容的安排应重视基础训练和基本运动能力培养。先发展学生协调能力和基本运动能力,后根据专项的需要及运动员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训练。

周计划应根据年计划的任务要求以及比赛任务来制定。严格训练目的,防止形成错误动作定型,并按基础训练和水平提高进行因材施教,更要使?W生懂得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教练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技术长处,利用运动员的先天性竞技能力来保证运动水平的不断大幅提高。另外,教练员必须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每一次示范训练的动作,给学生做一个好榜样,同时要建立严格的训练常规,要求学生做到的,自身必须首先做到,课后多与学生谈心,听取学生反馈的意见,再根据反馈意见调整训练计划,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4 合理安排训练方法

长跑训练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5000米跑教学 训练手段

5000米跑训练是我军军人体育“达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军人耐力素质的一种手段,也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科学地组织5000米跑的教学训练,对提高5000米跑的训练效果,有着十分突出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在总结以前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院的教学改革实际,对本科新学员的耐力素质训练,进行了认真的理论探讨和实践。

一、加强学员的“心率监测”提高5000米长跑的训练质量

近几年来,我院本科队招收地方生的比例逐年增大,我们对新生进行了5000米的入学测试,其中地方生的及格率平均仅有3%,而且近60%的地方生5000米成绩都在30分钟以上,与及格标准23分相差甚大,而部队生5000米成绩及格率平均下来也只有35%。由于学员基础差,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通过多年来在教学中的探索,我们应用“心率监测法”来严格控制训练中的量与强度及密度三者的比例和节奏,使其不断完善。这对我们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提高运动成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心率监测法是科学合理安排运动和强度的客观依据

训练中我们认识到心率的变化与运动训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5000米跑中什么强度的运动量才能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在此我们本着科学的态度从生理学的角度出发,根据卡沃南提出的运动中的适应心率:安静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60-70)%来控制训练中的运动量与强度。根据以上的公式结合我院学员的特点在进行有氧代谢训练时学员的心率一般控制在(140-170次/分)之间,在训练进行无氧间隙跑时要求学员的心率控制在(180―200次/分)之间。在训练中当进行大运动量而强度小的5000米跑时,当心率达到140次/分时表明体内的ATP―CP(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能量系统的供能达到最完善的地步。而在进行速度耐力训练时根据国外最新资料要求运动员的心率应达到极限心率的85%至90%。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但是在训练中若学员的心率超过180次/分或更快时且恢复比正常期慢时说明学员已开始疲劳,这时运动负荷不能再增加。在训练中应遵循这一规律控制好训练中的运动量,运动强度及密度的节奏。并应客观合理地安排大中小相结合的运动量、强度及密度。根据学员的训练水平提出相应的要求,做到区别对待,尽最大限度地避免盲目加量。使训练达到较佳效果减少过度疲劳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心率监测是即时合理增加运动负荷的重要依据

通过近几年来对学员的心率监测训练,发现普遍学员的心率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以同样的运动负荷安排训练后学员的心脏力量增强,心肌增厚每输出量增大,在有氧代谢的过程中整个供氧系统的工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说明在训练的每个小周期按相同的运动负荷训练,经过一个循环以后学员的心率则会降低,而前期的运动量随着训练周期的延长人体各系统已从不适应阶段过渡到了适应阶段,这就是训练效应的产生。这时再增加训练负荷是较为科学合理的。只有这样肌体才能从适应―不适应―再适应周而复始逐步提高,促进下一个效应的产生。从我院学员的实情分析来看,通过运用“心率监测法”的观察,在训练中连续两个周期(14天)给学员以同样的负荷,经过训练发现两周期后学员的心率会逐步降低随之稳定在一个水平,说明其心脏对该负荷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也就是产生了训练效应,我们便可以准确地算出增加运动负荷的最佳时期。因此只有当训练效应产生时及时地改变训练计划增加运动负荷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保证。

总之我院学员通过运用“心率监测法”来控制训练中的运动量、强度及密度三者的比例和节奏是符合科学训练原则的,其效果非常显著,运用起来方法简单易行,对训练提高运动成绩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针对耐力素质差学员课外训练的指导,提高5000米跑成绩

本科地方生入学5000米成绩有60%超过30分钟,由于基础太差,光靠每周1次体育课的教学,难以提高其成绩。为此,我们采用加强课外体育锻炼管理的方法,把体育课和第八节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员提高5000米成绩,增强身体素质。掌握自我锻炼的方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体育教学课内课外一体化

对5000米跑差的学员课外体育训练应根据每个学员的具体情况,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员给他们制定课外训练计划,把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作为一个整体。使学员既能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锻炼,又能有充足的练习时间来消化、吸收体育课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缩小他们在学习上的差距。同时学员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长期的,不断地自我锻炼,身体素质也慢慢得到提高,使课内体育知识能有效地指导课外体育锻炼,课外体育锻炼反过来,又能促进课内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能充分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

对5000米跑差的学员课外体育锻炼制定训练计划,使教员与学员之间形成了一个较为理想的双向反馈。教员可以通过咨询分析等方法,及时收集各种不同的信息,发现学员在实施课外训练计划中发现的问题,学习的困难和接受能力,不断地对课外训练计划进行调节和补充。学员可以通过练习和测试进行自我批评,及时地进行自我调整,使锻炼质量和效果不断提高,在训练中,学员也可按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练习,使练习的内容更科学更切合实际,通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再向教员咨询,然后再调整课外训练计划。这样整个练习过程,有教员的系统指导,学员能较快地掌握要点,充分体现了教员的主导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学员锻炼的效率。

(三)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能充分调动学员锻炼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