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注射室护士总结

注射室护士总结

注射室护士总结

注射室护士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门诊注射室护理;关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不仅需要高超的医疗护理技术,而且更需要关怀。医院开展门诊注射室护理必将深受广大病人的欢迎,这不仅符合医疗护理需求不断增长的客观形势,同时更代表了护理学科改革发展的趋势。然而门诊注射室护理如何向纵深发展,引起了护理界的广泛关注,我们认为,变革护理的基本行为,善于与病人沟通,给予病人关怀,是将门诊注射室护理落实到病人身上,让病人受益,提高病人满意度的重要举措。本文临床门诊注射室护理的深化,让患者得到关怀等方面进行探讨。

1 深化门诊注射室护理与关怀

门诊注射室护理的核心是:护理工作首先要尊重人、关爱人,如果抽掉这个现代关怀核心.门诊注射室护理则是一种形式,无法达到优质护理效果,进而阻滞了门诊注射室护理向纵深发展。如果把以人为本为目的,以人为依归的门诊注射室护理比作是一棵优良树种,那么,关怀则是这棵理想树种生长、壮大、结果的土壤和养分。

关怀是护理的核心概念与中心任务。有效的关怀能增强病人应对压力的能力,促进病人的康复,病人在门诊注射室护理中感受的关怀越深,对护理的满意度就越高。在门诊注射室护理工作中,要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保证护理质量,护士必须注重对病人的关怀,主要表现在护士善于从不同病人的眼神,表情言语,体态中读懂他们的需要、痛苦和渴望,并不遗余力地满足他们的需要,哪怕是极其细微的小事,如心梗病人在静滴氯化钾过程中,由于氯化钾对血管的刺激引起疼痛,而护士对其不管不问,病人则会牢骚满腹,表示极度不满,而另一种方式则是责任护士在穿刺针上方皮肤处轻轻抚摸一下,病人的疼痛就感觉减轻了,一连几天责任护士都给予同样的关怀就能使病人情绪稳定地接受治疗、护理,安全地度过危险期,病人及家属都感到非常高兴和满意。

2 关怀的层次

2.1 营造微笑气氛

医院的病房应努力营造一种充满人性、人情味的、以关心病人、尊重病人、以病人利益和需要为中心的环境,病房环境的设计和设施布置尽可能体现家庭式的温馨、舒适和方便,推行鲜花服务,对每位住院病人献上一只鲜花和满脸笑容.祝愿他们早日康复,这样既消除病人的陌生感、恐惧感和孤独感,同时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护患沟通交流环境。

2.2 将现代礼仪融入护理行为中

为树立护士良好的职业形象。对护理人员应进行礼仪爱心教育,进行日常礼仪、电话礼仪、上岗礼仪、交接班规范等严格训练、并将这些行为融入各项护理工作中,纳入护理质控标准.使护土的形象工程、爱心意识得到强化,护理人员的素质才能不断提高,并能使全院护士的精神面麓焕然一新。护士们的规范化操作,优雅举止,良好的语言修养,则能受到病人的普遍好评。

2.3 注意与病人的沟通交流

与病人的交流沟通是门诊注射室护理的基奉 为,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善于与病人沟通交渣能较好地解决病人住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性情绪及心理需求,减少护理纠纷,拉近护患距离,使护士及病人都处在较好的环境中工作和治疗,负责与病人沟通的护士,应要求护理业务精湛,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掌握交流沟通技巧的高年资、高职称的护士担任,其主要的工作任务是每天与病人交流,了解病人因不同疾病引起的各种心理问题,指导其自我凋适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接受病人及家属的咨询,征求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 门诊注射室护理效果

3.1 全面满足病人的需求:高超护理技术与关怀的完美结合足门诊注射室护理不断深化的体现,关怀让病人感受到护士的关心、照顾,真正满足了病人的需求,使护患关系更为融洽,病人对护理的工作更放心。

3.2 减少护理纠纷和投诉发生:深化门诊注射室护理,良好的仪表和行为规范,善于与病人沟通交流,且使病人与家属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爱护,促进护患间的理解,使病人对医院的医疗、护理、收费、检查等放心。使病员真正体现到百姓放心医院,且使护理纠纷和病人投诉消灭在萌芽状态。

总之临床诊疗工作中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是除了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更重要的是护理工作,现代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护理工作需求和要求不断提高,相比之下,门诊注射室护理的深化和提高对患者的关怀的质和量是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贾关华。浅谈医院综合管理[J]。中华当代医药 2004,2(10):50-51.

[3] 冉平.医院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4,1:10一11.

注射室护士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门诊注射室护士; 职业危害; 防护

门诊注射室是人们患病初期集中治疗的地方,是医院比较忙的一个科室,护士长期工作在一个患者密集的场所,容易受到多种职业危害因素的侵袭,使身心健康面临严重威胁,因此,一定要加强防护,使职业危害的风险尽可能降到最低。本文主要对门诊注射室护士面临的多种职业危害因素做了初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1 职业危害因素

1.1 物理危害因素

1.1.1 噪音 门诊注射室护士面临最大的职业危害因素就是噪音。为了便于工作,注射室一般设计面积为50~80 m2,相对较小,而患者有时多达100人次,加上陪护家属,人多嘈杂;还有患者的、不合作小儿的哭闹,形成了一种高分贝噪音的环境。常时间处于噪音之中,能导致头晕、耳鸣、血压升高、神经衰弱等[1]。

1.1.2 锐器伤 “锐器伤是指在工作中被针头、手术器械、玻璃制品、医疗器械设备、医疗废弃物及其他锐利物品刺伤和割伤皮肤而导致有被病原微生物感染风险的意外事件”[2]。护士为患者进行各种注射时,都要接触到安瓿瓶、尖锐针头等物品,容易被玻璃割伤、针头刺伤。

1.1.3 劳损伤 由于患者多,护士的工作量大,加上长时间站立、日光灯的长期刺激,易导致颈椎病、腰腿疼、下肢静脉曲张、眼干涩等劳损病。

1.2 生物危害因素

1.2.1 病毒 因针刺伤容易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因皮肤接触可能传染带状疱疹;因吸入流感病毒含量高的空气可能传染上感。

1.2.2 细菌 注射室患者多,空气污浊,尤其是有被漏诊的具有传染性的早期开发性肺结核患者,使注射室护士容易患肺结核等细菌性疾病。

1.3 化学危害因素

1.3.1 消毒制剂 用于注射室空气、地面、物品表面、器械消毒的各种制剂,如84消毒液、过氧乙酸、戊二醛对人体皮肤、黏膜、呼吸道、神经系统都有一定的刺激,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哮喘、鼻炎、结膜炎、头痛、记忆力减退[3]。

1.3.2 化疗药物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有些病情比较稳定的患者,为了方便,选择在门诊注射室做化疗。在化疗药物的配制过程中,均可出现肉眼看不到的含有药物的微粒或气雾污染环境,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吸入,对人体产生危害[4]。

1.3.3 臭氧 紫外线消毒空气时产生的臭氧通过呼吸道和皮肤的接触对人体皮肤、神经系统、胃肠道和呼吸道都有一定的不良影响,长期吸入臭氧,有诱发肺纤维化的可能[5]。

1.4 社会危害因素

1.4.1 暴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维权意识的过度增强,医患纠纷不断升级,暴力已经成为威胁护士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1)现在独生子女多,家长特别宠爱孩子,有时因为小儿静脉注射失败,家长就心疼而与护士发生争吵,盛怒之下家长很可能做出不理智行为,推打护士情况时有发生;(2)有些醉酒患者,神智恍惚,异常躁动,很容易误伤护士;(3)打架、斗殴后造成外伤的患者,一般性格都比较偏激,稍有不慎就容易对护士拳脚相加。

1.4.2 歧视 由于社会偏见,目前护士的社会地位依然较低,容易被一些势力眼瞧不起,对护士没有礼貌,不尊重护士,有时甚至故意刁难护士。

1.5 心理危害因素

1.5.1 自卑 由于门诊注射室护士工作辛苦,待遇一般,加上社会地位较低,受尊重程度差,护士易产生自卑心理。

1.5.2 焦虑 工作量大,护患关系日益紧张,使护士逐渐成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感觉上班压力大,特别容易产生焦虑不安情绪。

2 防护措施

2.1 对物理危害因素的防护

2.1.1 噪音的防护 当班护士要加强管理,向患者耐心解释,尽量减少陪伴人员;对小儿静脉注射,要充分准备,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减少患儿哭闹。

2.1.2 锐器伤的防护 要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规范操作流程,严格锐器废物管理。重点注意在使用锐器前、中、后正确操作,做到忙而不乱,尽量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2.1.3 劳损伤的防护 增加人员,减少人均工作量;定期岗位轮换,让注射室护士能得到适当的休息。

2.2 对生物危害因素的防护

2.2.1 感染病毒的防护 临床各种病毒性血液传染病主要由针刺伤引起,因此,预防针刺伤至关重要。强化护士的职业风险意识,主动接受职业防护和标准预防教育[6]。严格执行规范的操作流程,争取做到针头零刺伤;如不慎被刺伤时,要及时规范处理伤口,并根据情况注射相应的保护性抗体,并随访观察,建立锐器损伤呈报制度。

2.2.2 细菌性疾病的防护 护士一定要戴好口罩,遮住口鼻。做好环境卫生,定期通风换气,减少空气中病菌含量。定期消毒室内空气、地面、桌椅、物品、器械,正确处理患者的分泌物。

2.3 化学危害因素的防护

2.3.1 各种消毒剂的防护 尽量选择刺激性小的消毒剂。接触消毒剂时,要戴口罩和手套;配置消毒液时,选择通风良好的地方,浓度、剂量要准确。

2.3.2 化学药物的防护 加强护士化疗防护知识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使用防护用具,如手套、袖套、防护围裙、防护眼罩等。

2.3.3 臭氧的防护 在紫外线灯管测试时要戴防护镜,开关应安装在室外,使用紫外线消毒时禁止入内。消毒完毕后,要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半小时后方可进入[7]。

2.4 社会危害因素的防护

2.4.1 暴力的防护 医院要把暴力问题作为一个新课题,认真对待,不断总结如何评估和识别可能发生暴力的有关因素和信号,学会自我保护,如提高警惕性,掌握适当的防卫技术,及时通知保安人员等。

2.4.2 心理调整 护士不要太在意别人不公正的看法,要摆正心态,自我调节,排除困扰,正确面对。

2.5 心理危害因素的防护

2.5.1 自卑的防护 通过锻炼、自我教育等方法塑造坚强的性格,培养自信心理。抛开世俗的偏见,重新评估自己,正确看待护理职业。控制情绪波动,保持心理稳定。

2.5.2 焦虑的防护 实现人文关怀,多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文体活动,放松身心。

参 考 文 献

[1] 赵叶.征服噪音,还自然以宁静[J].下一代,2006,5(2):107-108.

[2] 周敏.护生锐器伤的分析与预防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2009,19(16):2162.

[3] 李艳红,谢丹,翟欣荣. 手术室的环境污染及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J].职业与健康,2003,19(11):35-36.

[4] 徐建鸣.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护[J].上海护理,2004,3(2):58-59.

[5] 马欣.麻醉复苏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J].河南外科,2008,14(2):119-120.

注射室护士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损伤 手术室 护士 防护

职业损伤是近年来护理管理界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各种诊疗技术的推广,增加了血液暴露引起的血源感染机会,尤其是近年来,新的化学药物和高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护理人员常暴露于各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之中。因此,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非常重要,而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经常接触缝针、刀、剪等锐器及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麻醉废气、电刀电凝产生的烟雾、骨水泥异味、各种化学消毒剂异味排出、放射线等,使手术室护士经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之中,若执行各种护理操作不严加自身防护差,会造成职业损伤给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2005年8月―2006年7月对我院30名护士进行了职业损伤原因调查分析,制定了有效的防护措施,到2006年8月―2007年7月又对50名手术室护士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效果统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2005年8月―2006年7月对手术室工作的30名护士(含进修生、实习生)进行了调查,工作年限1~25年,其中主管护师3人、护师7人、护士7人、进修生1人、实习护士11人。2006年8月至2007年7月对手术室工作的50名护士进行了调查,工作年限1~26年。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6人、护师7人、护士3人、实习护生33人。

1.2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方法,内容包括个人一般情况、职业损伤的原因、次数、损伤环节、程度,是否被污染的利器损伤,损伤后的处理程序,是否进行血液检测等问题。通过对2年共80名手术室护士的问卷调查,了解实施防护措施前后发生职业损伤情况,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80份,回收率100%。

2结果及原因分析

2.1损伤种类:针刺伤40人,占50%(其中被污染的针刺伤18人,占45%);安瓿割伤29人,占36.25%;化学消毒剂损伤2人,占2.5%;其他废气及放射线伤害9人(其中过敏性鼻炎4人;流产2人;婴儿面部小血管瘤2人;白细胞严重减少1人),占11.25%。

2.2工作年限与损伤次数的关系:5年之内工龄的护士占总人数的17.5%,损伤次数占总数的25%;10年以上工龄的护士占总人数的12.5%,损伤次数占总数的10%。

2.3其他因素:岗前培训缺乏防范知识,未受过职业安全教育,工作不熟悉,操作不规范,缺乏防锐器伤的规范程序,工作紧张,锐器用后处理不当。

3防护管理

3.1加强职业防护宣传:通过宣教、讲座、知识测验等增强护士的防护意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添置必要的防护设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危险因素。

3.2建立职业损伤报告制度:使受损伤人员得到及时预防及跟踪检测,提高报告及时率,减少漏报及迟报现象。

3.3加强护理人员健康监测:重视改善工作条件,对医护人员进行岗前体检及定期体检,实施计划免疫接种,使护理人员更加安全有效地工作。

3.4改进护理防护设备:治疗率下面应配置小型毁器,以便将使用的注射针头、穿刺针头及各种锐器及时进行毁形,积极扩大使用无针产品及安全注射器等。

4防护措施

4.1严格操作规程,避免自伤:①熟练使用各种锐器,防止针刺伤及各种锐器损伤;②术中严禁用手直接接针,锐性器械应避免手与手的传递,应经过中介物―弯盘,这样可减少传递器械所致的危害;③禁止双手将针帽回套被污染的针头;④尽快、准确地把用过的针头和锐器丢弃于专用容器内;⑤使用性能良好的护理器材,如无针头的静脉通路装置,可回缩针头的注射器等;⑥作好手术床周围地面的保护,防血液污染;⑦搬运病人或进出房门防碰伤或躁动病人抓伤;⑧操作过程中不慎被锐器伤应立即挤出血液,常规消毒处理,根据病人血检情况并进行相关的药物处理或疫苗预防。

4.2疑有污染病人手术应做好三固定:即手术间固定、室内人员固定、室内物品固定,术前备物充分,手术开始不再出手术间,术后严格按制度处理器械和消毒房间。

4.3避免电击伤:手术室工作使用各种电器较频繁,在使用中应注意安全用电,出现故障应先切断电源,再查找原因或请专业人员修理。对各种电器及相关设备应定期保养、检修,随时保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4.4防止空气污染:术中经常有各种化学消毒剂及各种仪器使用后产生的废气暴露在空气中,对人体有潜在的危害性,因此,防护中应注意:①购置空气净化器,有效解决手术间的空气污染;②使用吸入性麻醉剂时,要定期检查麻醉机的密闭性,了解保持空气中的湿度,使用时将废气排出室外;③使用化学消毒剂(如甲醛)时,应注意戴手套,防泄漏造成伤害;④使用高频电刀、电凝时,用吸引及时抽尽烟雾,减少烟雾在空气中的弥漫。

4.5X线管理:术中需行X线透视的手术,需注意:①穿铅衣隔离;②设置铅屏风;③合理安排洗手,巡回护士次数,避免短期内接受大剂量的X线照射;④避免孕期护士参加。

4.6严格手术医用垃圾的处理:手术所产生的医用垃圾较多,如刀、针、敷料及手术切除的组织等,处理要严格执行国家消毒卫生学法规,术后物品进初步处理后,标志醒目,专人、专车运送到指定地点处理。

4.7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工作中注意合理安排和适当调整洗手和巡回护士的工作次数,这样既保证了工作的连续性,又缓解了护士因工作带来的身心疲劳。

通过实施上述防护措施一年来,我科各种职业损伤发生次数占总人数的67%,下降了33%。目前职业安全备受全社会的关注,我们应采取有效综合措施,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增强防范意识,规范操作程序,完善防护设施,改进医疗器具,建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建立医护人员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做好预防接种,从而有效地保障医护人员的自身健康,预防和控制血液性疾病的职业感染。

参考文献

[1]候美凤.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的原因及防护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66.

注射室护士总结范文第4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3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29-01

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保证患者静脉用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是医疗机构综合实力提高与工作优化的体现[1]。但有些基层医院仍在治疗室里配置静脉用药,配置人员是当天的轮班护士、护师或主管护师,护理部会定期检查治疗室的环境是否整洁、空气培养细菌数是否超标等感控要求,却忽视了护理人员对静脉药物配置所造成的安全隐患。现将常见隐患报告如下。

1 配伍禁忌概念模糊

1.1 认为同一系统疾病所用药物可用同一个注射器配制 如法莫替丁与奥美拉唑钠同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两药可共用注射器。

1.2 认为都是无色透明的药液可用同一个注射器配制 如硫酸阿米卡星与硫酸庆大霉素共用注射器配制,而配伍禁忌表上已标识这两种药物是不宜配伍的。

1.3 认为配制无色透明或无需做过敏试验药液的注射器可用于配制任何药 如用已配制多种无色透明药物的注射器去配制奥美拉唑钠,即可出现粉红色变色。

1.4 冲洗注射器后再用于配制任何药物 有的护士也会意识到共用注射器会引发配伍禁忌,但为了节约注射器,会将已抽吸无色透明药液的注射器用未配药的液体冲洗后再用于配制其他药物。

1.5 同一患者的所有静脉用药使用同一个注射器配制 同一患者的几组滴液,第一组输入的多为抗生素。有的护士认为只要抗生素无过敏反应,配制抗生素的注射器可用于配制其他任何一组药液。

1.6 认为两种药液混匀后无浑浊或变色即为可配伍 对两种药物能否配伍认识不足,不是去查找配伍禁忌表或独立使用注射器,而是将两种药液各抽取少许在同一个注射器内,若无浑浊或变色即认为可配伍,可共用注射器配制。

2 无菌性及安全性意识差

2.1 消毒不规范 如配制生理盐水250ml+青霉素钠800万U共有11个启封口,护士在配药前用一根棉签蘸消毒液如“画龙点睛”点11个启封口就算消毒完毕。

2.2 违反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护士在配药时不戴口罩,特别是独立当班时及非高危科室更多见;未经消毒的手和物品随意跨越无菌区;消毒剂的瓶盖不随手盖好,而是开放至下班或交接班时才盖上,造成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达不到等,从而给配药工作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2.3 人为因素 如用药剂量不准确:儿科配药时,有的护士为了加快配制速度,就用20ml注射器直接抽吸小儿用量,如抽吸地塞米松1.5mg,就用20ml注射器直接抽吸0.3ml,还有的护士直接在液体瓶表面划线标识小儿用药剂量,用输液器直接把多余的液体排出,如此配制药物是不能给小儿准确剂量的;还有药物被污染:护士因操作不当导致无菌药物被污染,也给输液的安全性带来极大隐患。

为了消除基层医院静脉药物配置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笔者总结了以下防范措施:①医院应加强护士长、工龄较长护士及带教人员的业务规范培训,强化全院护士对静脉药物配置的无菌性、合理性及安全性的认识,对年轻护士通过良性及规范的传、帮、带来逐渐改善整体护理队伍的工作面貌。②静脉药物配置护士应严格挑选与管理。③高层管理者应形成长效的、随机的、深入实际的护理检查及管理模式,以确保各科室自觉地、长效地保证静脉药物配置等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及安全性。

注射室护士总结范文第5篇

周二、亲自或指导护士检查治疗室、人流室、产房、洗婴室、仓库的药品、器械、敷料、被服等保管使用消毒情况,做到物品定位、定量、定期消毒,器械性能良好,进行护理查房和护理业务学习。

周三、跟班工作,深入检查了解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和临床护理,组织全科护士对危重病人进行基础护理和卫生整顿。整理出院病历归档。

周四、领取备用物品。参加院周会。检查住院病人收费情况。

周五、与科主任总查对医嘱,传达院周会,与科主任总结本周工作情况,检查护理员工作,并进行检查评比、排班,计划下周工作。

新年伊始,各科室根据医院中心工作,围绕创建全国、全拾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的目标,制定了本科室的护理,内容翔实,措施具体,注射室、妇科、心内科、感染科、胃肠外科、妇科对科室全年的护理工作做了具体的工作进度安排。各科室在质量安全、教学培训、护理服务、健康教育、护患沟通上想办法、动脑筋,出台了许多专科特色鲜明工作方法和细则,汇总如下,供大家学习借鉴。

1、质量安全“讲究规范、注重细节”

心胸外根据病种细化规范交xxx内容(给氧、胸腔闭式引流的病人必须测量血氧饱和度;心脏病人必须听诊心率、心律等);注射室加强门诊注射用药管理,每月学习新药知识,贯彻注射用药安全操作及使用规程,实施科内制定的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流程;神经内科建立护士安全档案,实行月安全积分与年安全积分的管理,进行一月一汇总一排名,安全积分与年度评先、评优挂钩。

骨二科制定并完善骨科专科应急预案,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颈椎骨折颈髓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人工关节脱位、肺栓塞、脂肪栓塞等,通过情景模拟的形式进行培训与考核,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妇科科内每半年评选一次最佳质控员及最佳质量个人,给予表彰。手术室术前访视重质量、术中护理重服务、术后随访重反溃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住宅设施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设计管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