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秋节赏月的诗句

中秋节赏月的诗句

中秋节赏月的诗句

中秋节赏月的诗句范文第1篇

《红楼梦》中对中秋的描绘只有两次。

第一次,是在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原文这样写道:“一日,早又中秋佳节。士隐家宴已毕,乃又另具一席于书房,却自己步月至庙中来邀雨村。”

中秋之际,甄士隐十分好客,邀请贾雨村喝酒。那贾雨村本一穷秀才,正欲上京赴考,中途因缺少盘费而留滞于仁情巷葫芦庙,靠写诗作文过日子。山穷水尽之际,却有贵人相助,庙旁一员外名甄士隐支助了盘费,才得上京赶考。且说他寓居葫芦庙时,以卖文作字为生。他有七情六欲,看上甄家之婢娇杏,正值中秋,对月有怀,赋诗一首:“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脂砚斋说他“不独因好色,多半感知音”,是有几分道理的。文人嘛,同是天涯沦落人,高山流水觅知音,历来如此。

最有意思的是,表字“时飞”的他搔首对天长叹,高吟一联:“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正好让甄士隐听见,甄士隐笑道:“雨村兄真抱负不浅也!”明月当空,飞彩凝辉,二人不免继续豪饮。贾雨村在有七八分酒意的情况下,口号一绝云:“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中秋诗起,中秋诗收,既清雅氤氲,又大气磅礴,这才是写人生抱负的好诗句啊!理想是动力,才气是支撑。因此,甄士隐听了,连忙大叫:“妙哉!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可贺,可贺!”如果说这时甄士隐只是萌生资助的想法,后面贾雨村之言才真的坚定了他的想法。贾雨村叹道:“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只是目今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者。”你看,“士隐不待说完”就表示“其盘费余事,弟自代为处置”,“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非常豪爽,当然了这可能也有下赌的成分。贾雨村也很爽快,收赠而快走,可见对功名的急切之情。

中秋佳节写月的诗句也不少,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这样写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流露了对远方的家人无尽的思恋;李朴的《中秋》又写“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歌咏了皓月当空,长天万里的壮观景象;《红楼梦》中的中秋节,主人公贾雨村却对月抒发自己的凌云之志,当真少见!这个主人公正羁旅异乡,渴盼求取功名,这个“求功名”的迫切想法平日里如果时时刻刻放在心头,挂在嘴上是再正常不过的,表明此人抱负远大,积极进取;但此时此刻正逢中秋佳节啊!贾雨村却丝毫没有思乡之意,思亲之情,独独裸地把自己“出人头地、飞黄腾达”的念头高声吟唱出来,曹公这样写肯定不是为了“求新求异”吧!窃以为,这样的笔墨恰恰可以活画出贾雨村的形象来!这是一个很有才华也很有抱负的读书人,但在他的价值观里,如果只剩了求功名为人生唯一要义时,这样的人就太可怕了!

想想,贾雨村后面的人生轨迹的确如此!他处理的第一个案子是一起人命案,这起人命案子有个最大的焦点,就是“英莲”是支助其上京赶考的恩人甄士隐失散的小女,贾雨村不但不帮忙找回,还恩将仇报。经过此次审案,他平步青云而上;再有一事,某次,雨村外出,偶在野外一小庙见一道士,像是甄士隐,但上前攀问以后,答非所问,便不在意,回衙了事。可走了没多远,小庙竟着火了,雨村只打发一下人看道士烧死了没有,也没有再落实,就这样了事。恩人被烧,死与活与自己再也没有多大关系,果真无情无义,只是个“削尖了脑袋”往上钻的人啊!

这个贾雨村绝对是个人材,而且是个大材,只可惜是个坏材。以金榜题名为分界,他的人生分成了前后两个完全不一样的阶段,前一阶段他是一个历尽沧桑、忍辱负重、坚韧不拔、奋发图强的男子汉;后一阶段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贪官污吏。曹雪芹真是一个大师,他给我们设置了这样一个不一样的中秋节,当我们听到贾雨村吟唱的诗句时可能当时还深受感染,但当我们读完全卷,再来品味这一节,再来思考曹公笔下的人物时,就是另一番感慨了!

第二次,是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和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贾母点头叹道:“咱们别管人家的事,且商量咱们八月十五日赏月是正经。”基本过程也就是拜月、夜宴、赏月。因贾母一句“赏月在山上最好”,于是,众人“从下逶迤而上,不过百余步,至山之峰脊上,便是这座敞厅。因在山之高脊,故名曰凸碧山庄。”他们玩起了击鼓传花的游戏,“若花到谁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这一段有点俗套了。因为来的人不多,大家有点强装欢颜的感觉。大户人家赏月讲究一些,还要赏花,还要有音乐。贾母带众人赏了一回桂花,又入席换暖酒来。贾母说:“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于是就有,“猛不防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都肃然危坐,默默相赏。”

相比较而言,七十六回写得很清雅,因为有史湘云与林黛玉的联诗,但清雅中又显凄凉。史湘云和林黛玉的身世都十分可怜,特别是史湘云,可她相对大度些,少一些黛玉的多愁善感。二人来到“凹晶馆”,“遂在两个湘妃竹墩上坐下。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净。”在这个宁谧的环境里,才女的才情与性情才可能完美地展现出来。其中最为有名的句子莫过于史湘云吟出“寒塘渡鹤影”,林黛玉对以“冷月葬花魂”,真是奇妙无比。

这回的中秋,又与寻常人家的中秋有着莫大的不同!寻常百姓家里,全家围坐,喝酒赏月,其乐融融!大观园赏月,表面热闹,实则悲哀。其时,大观园刚刚经历抄检,晴雯、司棋、入画都出去了,宝钗、宝琴也搬离了大观园,凤姐妯娌两个又病了,在这种情况下,越热闹越凄凉。桂花飘香,笛声悠扬,伴随的却是无味笑话和强颜欢笑,贾母堕泪就是明证啊!

中秋节赏月的诗句范文第2篇

中秋节演讲稿一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是中秋佳节,我代表公司向所有的同事们说一声节日快乐,也祝福我们的家人能够健康幸福。"月是故乡圆,人是故乡亲",虽然我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是为了公司的发展聚在了一起共同努力,一起为了公司的成长壮大,在此我向为了公司付出青春与汗水的员工道一声谢谢!在今天这个花好月圆的美好夜晚,我们难免会有思念亲人的感想,但是也为在我们这个团结奋进的大家庭而感到高兴。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是丰收的节日,是合家团聚、把酒邀明月的喜庆节日。关于中秋,自古就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嫦娥奔月"在中秋之夜不仅给人以无穷的遐想,而且将中秋之夜点缀得浪漫、温馨,更加迷人。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中秋之夜,尽情抒发自己情怀,留下许多不朽的诗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皓月当空洒银泄玉,中秋正至喜事悦人。昨天的成绩造就今天的辉煌,今天的辉煌又是明天新的起点。当前,我们公司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刻,多个项目的快速推进,为公司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形势逼人,时不我待。机关是公司实施有效管理的"中枢神经",起着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内外沟通的枢纽作用,其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和作风形象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对内对外形象和发展。让我们齐心协力,同舟共济,以更加勤恳敬业的态度、严谨扎实的作风和热情充沛的劲头,不断推进公司各项工作再上台阶,再创佳绩。

让我们怀着饱满的热情,为了公司的大力发展而贡献出自己的努力。谢谢大家!

中秋节演讲稿二在这金秋送爽的九月,我们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将欣赏到皓月当空的美景,当我们仰望苍穹时,脑海中定会浮现起那优美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啊,人生有诸多事情难以两全,多少在外求学和工作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此时不能回到亲人身边。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秋节一直被人们喻为最具有人情味,最富有诗情画意的节日,而这一天天上的明月又分外明亮,分外的圆,所以又叫团圆节。中秋赏月,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美丽的神话故事,当然最为人们熟悉的是《嫦娥奔月》了。在多民族的我国,有二十多个民族也在欢庆中秋节,虽然庆祝方式各异,但其寓意,也都是在祁求国泰民安,丰衣足食,团团圆圆,平平安安。所以这天都以月饼作为礼物,亲友间互相赠送,以取团圆之意,家家赏月欢宴,呈现太平盛世,祥和,文明的景象,团圆节哦,也让我们更加深切盼望海峡两岸同胞们早日团圆,祖国的统一大业早日实现。

随着中秋节的即将来临,我们伟大的祖国建国六十周年国庆节,也接踵而来,更增添了节日喜庆的气氛,在我们欢庆这双节之时,我们也应该在学业上来个双赢,为国家的建设,民族的振兴。造就成祖国有用之材,我们共同去努力吧!

中秋节演讲稿三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秋高气爽的金秋九月,我们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喧嚣的都市车水马龙,奔波的人们已很难使自己停下来,但是每到八月十五中秋节到来之时,一轮皓月高挂天空,传统佳节的温馨便俘虏了忙碌着的人们的心灵。我们互相传递的礼物,不止是礼物,还是问候,是祝福,是浓浓的民俗文化。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这个中秋,我们又将欣赏到皓月当空的美景,当我们仰望天空那一轮明月时,脑海中会浮现那些优美的诗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古往今来,寄托着多少中华儿女的乡愁与离情。每逢佳节倍思亲,同根同宗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将在这一节日里重温民俗再叙乡情。

中秋节赏月的诗句范文第3篇

中秋节,到了

让人期待已久的中秋节到了,我捧着月饼,吃着月饼,还观看着中秋的月亮,那是一个爽啊!

古人有句诗叫:“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过中秋,在我国是一项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人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风俗逐渐影响到民间。

中秋节,大家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吃月饼寓意成家人团聚的象征。

说起月饼,大家一定都想到了赏月吧!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 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时,形成了以赏月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赏月,你们一定都知道了,不过,“拜月”的故事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呀?嘿嘿,让我来给你解释解释吧。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年幼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的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就任命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中秋节赏月的诗句范文第4篇

中秋节,自古以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的流行风俗,也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习俗。2021年中秋节的菜谱推荐有哪些你知道吗?共同阅读2021年中秋节的菜谱推荐,请您阅读!

2021年中秋节的菜谱推荐清蒸大闸蟹

材料:公蟹母蟹各三只、生姜、白糖、醋、啤酒

做法:

1、大闸蟹用牙刷刷净

2、蒸锅添水,将姜片放入水中,再倒入少量啤酒。

3、将绑好的活蟹放入,盖盖,冷水大火蒸15—18分钟(蒸的时间视蟹的大小决定)

4、生姜、葱切末,并调入白糖和醋,即成为姜醋蘸汁(蟹性寒,须加姜醋才可食用。

)

蚝油木耳蒸鸡

材料:鸡1只、黑木耳、葱、姜、耗油、花雕酒

做法:

1、事先准备:鸡肉切小块;

木耳泡发后去蒂撕小朵;姜切片,葱打结或切段。

2、鸡块内加入适量酱油膏。

加入适量蚝油。加入少许花雕酒。

3、加入葱姜后抓匀,冷藏腌制30分钟以上以便入味。

4、腌好的鸡块内加入木耳拌匀。

5、开水入锅,蒸约20分钟至熟即可。

清蒸迷你狮子头

材料:猪肉、马蹄、姜、葱、耗油、香油、胡椒粉、盐、白砂糖、水

做法:

1、取4分肥肉6分瘦肉分别切成细丁,再剁成颗粒状的肉蓉(细切粗剁)。

2、将葱白和马蹄分别切成碎,生姜用磨泥器磨成泥。

3、将肉蓉放入碗内,加入所有调味料及马蹄碎,葱白,姜泥。

4、用筷子顺时间搅拌至肉起胶状,(夏天需移入冰箱冷藏2小时)。

5、将肉分成两份,分别在一大盆内用手摔打50下使肉变的紧致。

6、取一小份肉馅,用双手交替摔成圆球状(夏天要移入冰箱冷冻片刻)。

7、将有些变硬的肉馅,再次用双手搓圆,放入深盘内。

8、锅内烧开水,放上盘子,加盖大火蒸10分钟。

9、蒸好的成品,倒出里面的汤汁,和少许水淀粉重新下锅内加热至浓稠,淋在肉丸表面即可。

中秋节传统食品的喻意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中秋节赏月的诗句范文第5篇

古人赋予月亮很多的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咏月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好时刻。到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月相既圆且亮,清辉洒满大地,它寄托着世代国人盼望团圆的愿望,承载着厚重的思乡思亲之真情。其源远流长,底蕴深厚。

中秋节还与科举考试有关联,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中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

中秋祭月

中秋祭月,是我国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月饼史话

八月十五吃月饼,是中秋佳节的特色。月饼在很早以前叫小饼、甜饼,原是祭奉月神的供品。据史书记载,唐代京城长安就有制作月饼的铺子。宋代兴旺起来,北宋诗豪坡曾有“小饼如嚼月,中秋醉和饴”的诗句。相传在元末,由于统治者剥削奴役人民,而又害怕人民起来造反,故凡是老百姓家中的金属器具一律没收,只准十家合用一把菜刀,于是引起人们的不满和反抗。当时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组织农民起来反抗,为了秘密传递通知,便专制大饼,把走访通知藏在大饼中,约定在八月十五日为起义时间。当天晚上月亮最高的时候,大家一齐动手,造反起义。后来形成中秋节送月饼的习俗。

中秋吃月饼,寄托着人们渴望团圆的美好企望。有首《羊城竹枝词》云:“中秋佳节近如何?饼饵家家馈送多。拜罢嫦娥斟月下,芋头啖遍又香螺。”记载广东人中秋吃月饼、芋头、田螺的饮食习俗。清代李行南《申江竹枝词》中一首云:“桂樽环饼答秋光,处处氤朝斗香。携伴良宵出城去,陆家桥上月如霜。”“环饼”就是月饼,可见当时中秋吃月饼及结伴出门赏月之风已盛行。清王笠云,以绿豆沙制月饼,味道特美。他的一个亲戚辞官后学得此法,以经营绿豆沙月饼为生。当时著名诗人樊增祥知其饼的制法传自王笠云,便写下一首风趣小诗:“笠云花馅称残牙,细漉金盆绿豆沙。供养纯孤堪一笑,临汾少尉饼归家。”清代诗人袁景澜有一首很长的《咏月饼诗》,其中有“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赠,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等句子,从月饼制作、亲友间互赠月饼到设家宴及赏月,缕述无遗,似一幅中秋民俗风情画。

文人赏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极为盛行,絮叨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了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到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认清世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一类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中秋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阅月游人,达旦不绝。

赏月佳联

1.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相传粤东才子宋湘,中秋之夜仰望明月,吟得上联,但他苦思冥想,拟不出与之相媲美的下联,直到除夕晚上,想到明天是新年,触动灵感,才写出了下联,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2.月里嫦娥,周年为坐月女;花间蝴蝶,终日作探花郎。

“坐月”,原指妇女生孩子后的一个月在床上静养,联中指嫦娥住在月中。下联“探花郎”也是语带双关。读起来趣味盎然,让人浮想联翩。

3.片月如船,满载桂花,撑入银河七姊买;明星布局,变为棋子,携归玉洞八仙移。

此联将月比作“船”,而且这船还派上了大用场了。作者妙用比喻,想象丰富奇特,异想天开。

4.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清代徐稚小的时候,老师出上联,他对出下联。“地月缺”指人不团圆。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5.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