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转基因食品安全论文

转基因食品安全论文

转基因食品安全论文

转基因食品安全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消费者;风险感知;调查

中图分类号:F42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2

引言

1996年,全球第一例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番茄进行商业化种植以来,转基因食品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于2014年的统计资料显示:2014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实现了自1996年以来的连续18年增长。我国的转基因食品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已经在基因挖掘、转基因新品种培育、转基因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和后期影响仍然饱受争议,影响着消费者对其的购买意愿。

一、文献回顾

1.转基因食品

现阶段,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定义公认为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这样的生物体直接作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如今大量的转基因食品进入食品市场,在它们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前进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形成了一定的风险。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讨论已经渐渐成为国际关心的重要问题。

2.风险感知

又称风险认知,指人们对风险食物和风险特征的感受、认识和理解。根据专家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Homibrook, 2005 ; Mahon & Cowan, 2004),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也采用六个维度来涵盖:健康风险、性能风险、金钱风险、时间风险、社会风险和心理风险。其中健康风险是食品风险感知中最易被感知的风险。

二、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与风险感知调查

1.调查背景

由于调查的多个变量都未有权威的评价标准,为确保测量变量具有可靠性,我们在研究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选取了相关的一般指标,并对题目进行了仔细的推敲和修正,得到了最终的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分为五部分:一是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家庭状况、职业、文化程度、收入情况等;二是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和接受态度;三是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感知风险;四是消费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五是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具体风险感知因素。

本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武汉市的消费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武汉是我国第一个取得转基因安全证书的地区,也是转基因食品争论的焦点;另外,武汉整体文化水平较高,经济也位于全国中上游水平,同时因人口分布分散,中心城区和郊区有较大距离,在经济、文化、卫生等方面差别较大,故具有一定代表性。

2.调查样本描述

从样本的分布情况来看,全部样本的男女比例均衡,分别占48.5%和51.5%,年龄上以中青年为主,而老年人和青少年儿童因出门频率小因而样本个数较少。在文化程度方面,初高中占28.9%,中专大专占26.3%,本科生占28.2%,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占9.3%,文化程度总体中等偏高。而中青年和文化水平高的人对新鲜事物更为关注,这也有利于调查研究。在收入水平方面,以月收入2501~4000元和月收入1001~2500元的样本居多,分别占32%和27%,而月收入达到6001以上的占比最少,仅为4.8%。总体来看,样本分布比较合理,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3.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总体了解与认知调查

在调查中,综合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总体认知,发现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知晓度较高,但是对转基因食品的具体认知程度、总体发展状况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这说明广大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风险感知

见表3-2,转基因食品作为一种新鲜事物,消费者对其的感知程度普遍较低,因为更加关注它的安全问题。根据我们的调查,大多数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呈担心的态度,也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持中立态度,只有少数人表示放心。

5.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具体风险感知因素

具体的感知风险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关于健康的担忧较为明显;其次是比较担心与生态安全风险相关的问题;再次是对于推广和应用转基因食品生产技术会影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最后在转基因食品的营养和口感上,被调查者的担心程度较以上几个方面低。总体的感知风险较我国目前的食品问题的风险感知程度低。

三、对改善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较高风险感知程度的建议

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程度

提升消费者对整体食品安全的信任程度是降低其对转基因食品风险感知的关键,那么建立并完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就成为提高消费者信任度的一个核心途径。首先,完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体系,建立相关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并设立应急措施。其次,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技术专利管理,鼓励转基因技术安全发展。最后,建立统一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从生产到销售全程加强监管以确保转基因食品的安全。

2.提升转基因食品生产技术水平

转基因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转基因食品的价值。首先,要调查了解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关注因素,对症下药,针对其关注问题重点改进相关技术。其次,要建立相关国家政策来支持和鼓励转基因技术发展,构建利于转基因技术发展的大环境。

3.加强宣传力度,提升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不仅关系到其购买意愿的形成,更影响着抓基因食品继续发展的趋势。因此,要通过科学的宣传来提升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可和价值感知,降低其感知风险。首先,要构建权威的转基因食品信息交流和沟通的平台,既规范媒体的宣传、降低舆论,又要使消费者有渠道获取充足的信息。其次,科学家们应发挥自身作用,将科学的信息传递给媒体和消费者;媒体也要秉着公正负责的态度传播信息,使消费者可以借助媒体达到与科学家的交流。同时,通过公益活动和科学讲座改善转基因食品形象,建立良好的口碑,以提升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价值感知降低其风险感知。

参考文献:

[1]张秀敏.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及检测方法评估――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唐雪明专访[J].食品科学,2012(23).

[2]程培,卢凌霄,殷志扬等.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态度的形成:理论与量表设计[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6-11.

转基因食品安全论文范文第2篇

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林敏表示,转基因食品入市前都要通过严格的毒性、致敏性、致畸等安全评价和审批程序,目前还没有其他食品经过了这样严格的安全评价,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具有同样的安全性。

上述说法再度引来广泛质疑,北大教授刘华杰微博,“不能说通过环评的工程就没有环境问题,也不能说环保部门检查并通过的地方就没有环境问题。”他认为,无法证明通过安全评价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

林敏称,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全球转基因商业化应用已经17年,食用转基因产品的人口占到全球人口的4/5,还没有发生一例被证实的食用安全问题。林敏未提供全球4/5人口食用转基因的来源。不过,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组织ISAAA今年2月的最新数据,2012年,转基因作物在全球种植面积达到前所未有的1.7亿公顷,世界耕地面积约为14.8亿公顷,即使以ISAAA数据计算,转基因种植面积也只有全球耕地的1/10左右,而其中不少转基因是用作饲料或加工原料。

美国人食用转基因食品成为转基因争论的风向标,如林敏所说,美国是世界上转基因作物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食用转基因农产品(6.99, 0.29, 4.33%)时间最长的国家。美国种植的86%的玉米,93%的大豆和95%以上的甜菜是转基因作物。

旅美学者曹明华向记者指出,美国国内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虽然种植面积较大,但主要是用于工业材料,比如燃料能源、工业制品原材料,美国的转基因大豆油有相当一部分用作生物柴油原料和动物饲料,还向不发达国家出口。

目前,世界各地监管机构没有要求进行长期的转基因食品试验,而是以公认的90天饲养老鼠实验证明转基因安全性,不过,塞拉利尼团队首次突破了90天试验期限,将转基因的试验周期延长到两年,并得出转基因致肿瘤的结论。

争议的结果是,6月29日,欧盟官方网站公告:拨款300万欧元,资助一项使用NK603转基因玉米饲养老鼠的实验、实验为期两年。有学者评论称,这等于欧盟官方完全承认并接受了法国学者关于转基因玉米饲养老鼠实验至少该有两年时间的科学建议、并付诸实施了。

转基因食品安全论文范文第3篇

“食品安全”包含两个彼此不同却又相互联系的概念:“food safety”和“food security”。前者通常被解释“为避免产生食品引发的疾病,所采取的管理、准备和存储食物的方法”;而后者的解释是“食品的可获取性”。也就是说,“食品安全”包含“吃下去不会让人生病” “持续供应”两方面。对于前者,中文一般称之为“食品安全”;而后者,中文则称之为“粮食安全”。应当说,“粮食安全”的提法并不是很准确,因为它的含义不但包括作为主食的粮食,而且包括着肉、蛋、奶、果蔬等副食的持续供应问题,为行文方便,本文仍然用“粮食安全”指代“food security”,而用“食品安全”指代“food safety”。

对于转基因食品是否有毒有害,之前已有大量文章进行探讨,科学界的共识是:已经通过安全性检验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和传统食品一样安全。而对于保证粮食安全,转基因技术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粮食安全:面临重大挑战

谈论转基因农业,不能不考虑一个背景:世界的饥饿人口数量庞大,而且在近5年来还在增加。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每3年一次的统计,从1969年到2008年,世界的饥饿人口百分比一直在减少,已经从1969~1971年的26%减少到2006~2008年的13%,数量也曾一度从1969年~1971年的8.78亿人减少到1995~1997年的7.92亿人。之后,饥饿人数又不断上升,2006~2008年增长到8.50亿人。

其实,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人口比例来说,全球饥饿人口数量都是非常惊人的。

除了人口问题,淡水资源问题也是人类粮食安全面临的重大挑战。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的数据,农业目前使用世界上超过70%的淡水,地下水位迅速下降的国家如中国,供水会继续减少。而应对这种危机的最重要方法就是培育能够抗旱,减少用水量的作物,可惜这样的抗旱基因在传统作物中很难找到。转基因方法可以把其他生物的基因转到作物中,从面达到很好的抗旱效果。

转基因农业:提高效率,增加产量

为应对未来的危机,世界需要以更高的效率,生产更多的粮食。转基因技术已经对提高粮食产量,降低粮食价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ISAAA《2010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转基因作物在1996年到2009年在全球产生了大约650亿美元的农业经济效益,其中44%是由于减少生产成本(犁耕更少,杀虫剂喷洒量和劳力减少)的收益,56%是由于2.29亿元可观的产量收益。这2.29亿吨,包括了1996年到2009年期间的8350万吨大豆、1.305亿吨玉米、1050万吨皮棉以及480万吨油菜籽。

英国咨询公司PG Economics执行主任格拉海姆・布鲁克斯(Graham Brooks)的独立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

因为转基因作物的种植,1996年到2009年让农民增加了647亿美元的收入,其中包括因为产量增加的收入,也包括因为节约成本带来的收入。1996年到2009年,如果没有使用转基因技术,想要达到相同的产量,则需要增加7497万公顷的耕地,超过中国一半的耕地面积。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增产的效果大多仅来自两种转基因性状:抗虫和抗除草剂,并且未涉及主粮大米、小麦和土豆。转基因技术让农业增产的潜力非常大。

有人质疑,转基因食品现在没出问题,并不能保证未来不会出问题。科学地讲,谁也不能保证转基因作为一种技术,在未来不会出任何问题。但是没有任何技术是有利无害的,比如,DDT曾经造成危害,但不能从整体上否定农药的运用,如果没有农药,就不可能有“绿色革命”,人类饥饿的比例不可能逐年下降。任何技术的运用都是权衡利弊的结果。

现实情况是,饥饿人口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重大问题,未来人类粮食安全面临重大挑战也绝不是杞人忧天。而相比粮食安全面临的风险,严格的审批制度下的转基因食品带来的食品安全的风险要小很多。

中国问题:粮食供应影响食品安全

应当指出,侧重于“食用无害”的食品安全和“持续供应”粮食安全是两个相互联系的概念。如果食品短缺,人们陷入饥饿的境地,“食品安全”的要求就会大大降低。众所周知,在闹饥荒的时候,粮食吃完了,就会吃猫、狗、老鼠、草根、树皮,甚至根本就没有营养价值的东西。

中国近年来的大量食品安全事件,除了社会、道德方面的原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刚刚开始富裕的中国人向往发达国家那样丰富的食品供应,但是社会生产力水平并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其实一个重大的问题是饲料供应的问题。

根据中国禽蛋门户网提供的数据,中国是一个蛋白质资源十分缺乏的国家,国内目前1.5亿吨的饲料,约需3750万吨蛋白质原料,其中70%依赖进口,每年需要进口3500万吨大豆。饲料的短缺和供应不足必然造成肉、蛋、奶等成本的上升,也就造成了劣质奶、假牛肉等欺诈事件难以根除。

所以,“反转人士”把“毒牛奶”、“地沟油”和“转基因”相提并论,是非常不科学,不公正的。相反,真正令人遗憾的是,在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下,国家仍然不能下决心发展自己的转基因饲料产业,相反每年从国外进口大量的转基因大豆和玉米。

长远对策:发展自己的转基因农业

从长远来看,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需要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全世界21%的人口。在粮食消费大量增加的同时,土地在逐年减少。据调查,2007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比1996年减少1.25亿亩,年均减少1100万亩。和土地同样严重的问题,还有水资源的紧缺。目前,中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为2200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8%。

在反对转基因的声音中,总是听到“转基因威胁中国粮食安全”的话语。其实,说起粮食安全,首先就应当是粮食自给。美国以实践已经证明了转基因技术能够在保证消费者安全,对环境无负面影响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作物产量。未来应用高产、抗旱等转基因作物,是一条可供选择的发展路径。

转基因食品安全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 安全性 法律规制

近段时间,随着国家农业部今年6月批准三种转基因农作物进口,以及10月份甘肃省张掖市明令禁止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的规定,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转基因产品尤其是转基因食品的高度关注,引发了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广泛讨论。本文就转基因食品的法律规制进行了相关探讨。

一、转基因食品的出现及发展

转基因产品是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出现的事物。什么是转基因产品?通常认为,转基因产品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导入特定的外源基因(包括其他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工设计的基因)改良生物品种及其新性状,甚至生成新物种的制成品”。转移因产品涉及的领域很多,包括转基因生物、药物、食品等,本文主要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制进行粗浅的探讨。根据我国卫生部《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第二条的规定,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包括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直接加工品、以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1983年美国培植成功第一例转基因作物——烟草,1991年转基因农作物获准在美国田间进行试验,1994年世界第一种转基因食品——西红柿获准开始进入美国市场,1996年转基因食品——西红柿酱开始在市场销售,这也意味着转基因食品开始进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美国因其生物科学技术非常发达,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非常广泛,相比较而言,欧洲国家在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和进口上采取较为谨慎的态度。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开始,我国也开始进行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建立了对转基因产品的管理制度,我国目前已经获得安全批准证书的有棉花、水稻、番木瓜和玉米,其中棉花和玉米已经批准可进行商业化种植,获准进口的转基因作物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只能用作加工原料。

虽然转基因作物实行商业化种植和转基因食品上市流通已有20年历史,可关于其安全性的争议从未停止过,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主要涉及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方面(笔者主要从人类身体健康方面进行分析)。有的科学家认为,任何技术都存在风险,但能够人为控制风险的技术就是安全的,转基因食品问世以来并没出现大的问题,说明其具有安全性。而另外一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食品在下列方面存在危险:一是有些转基因产品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问题,也就是说某种食品添加了另外一种食品的基因,那么对后一种食品过敏的人可能对本来不过敏的前种食品产生过敏反应,从而影响身体健康;二是可能会导致人体对抗生素的抗药性;三是外来基因会以人们目前无法知道的方式破坏食物的营养。也有的专家提出,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潜在的毒素,影响人类身体健康。

二、我国关于转基因食品法律规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基于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考虑,世界许多国家都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国际上也有关于转基因生物制品的国际条约。我国自本世纪初也相继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条例》及《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等5部规章,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管理。我国管理制度包括:第一是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制度,即指市场上销售的转基因食品须在其产品或包装上标注其产品为“转基因食品”或采用“转基因食品原料”( 根据《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第16条);第二是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价制度;第三是转基因生物的生产、加工及经营和进口的行政许可制度。

目前,我国在转基因食品法律规制方面主要存在下列缺陷和不足:

(一)转基因食品方面的立法层次较低,法规之间缺乏协调性

我国现行的关于转基因食品管理的法律主要为国务院颁布的一部行政法规即《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条例》和国务院相关部委颁布的规章《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卫生部《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等,立法位阶较低,而且法规之间存在内容不协调的情况。比如《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条例》第28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应当有明显的标识。”其配套规章《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列举了 5类17中转基因生物,并没有包括在我国种植面积达3.5万亩的转基因番木瓜“华农一号”,所以转基因番木瓜“华农一号”由于不在目录里可不标识,但根据卫生部《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第16条的规定,食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须加以标识的规定,转基因番木瓜“华农一号”应作标识。

(二)审批程序缺乏透明性,消费者知情权得不到保障

我国在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实验以及生产、进口环节实行审批制度,颁发安全许可证书,但到目前为止,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工作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人员组成并未公开,对实际大众安全的转基因生物进口和生产许可的审批的程序不够公开透明,消费者很难获得相关的信息,只知道审批结果,对审批过程和安全性的论证缺乏了解,这难免会导致一些不准确的信息流传,造成百姓误解。

(三)监管体制不健全,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处理

1.我国目前市场上存在某些转基因食品未加标识;或者虽有标识但不够明显或过于隐蔽,消费者不仔细查找根本无法发现;再有就是某些食品的辅料含有转基因成分但未注明,进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

2.部分地区违规商业化种植、加工和销售转基因作物(包括玉米、水稻等)。据报道,湖北等地早已经进行水稻的商业化种植。

三、完善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思考

转基因农作物的大量进口和商业化种植的趋势日益明显,转基因食品市场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为保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目前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法律规制的必要性日趋重要。

(一)完善转基因农作物尤其是转基因食品的立法

我国目前关于转基因产品立法层次较低,法规及规章之间也存在不够协调的情况,建议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法》或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增加转基因产品(食品)管理的规定,对转基因产品(食品)的安全标准、市场准入及标识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另外,根据张掖市的做法,笔者建议在转基因产品的种植以及推广方面,应允许地方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选择,以保障地方对传统农产品的保护和发展。

(二)建立公正透明的安全评估机制

自从转基因食品市场化和进入大众日常生活以来,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议就未停止过,由于信息公开程度的欠缺,加上社会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传言较多,导致老百姓对转基因食品缺乏信任。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应建立和健全公正、客观、科学和透明的转基因食品风险安全评估体制,转基因农作物安全委员人员的组成应公开和实行回避制度,定期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估报告,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三)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督管理

近几年出现的“黄金大米”和“亨氏婴儿营养米粉”等事件反映出我国在转基因食品管理方面的漏洞。根据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农业部和卫生部等部门对转基因食品负有监督管理职责,这些部门应切实加强管理,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严肃处理,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安全。

转基因食品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物,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广大老百姓的生活,关于其安全性的讨论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正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所说:“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至少需要两代人的时间才能得出结论。因此,如果是一个负责任的机构,对于转基因,可以允许科研,但不应该强推这种食品,除非你能拿出真正的科学数据来告诉老百姓它是安全的。”笔者认为,只有从法律方面健全相关制度,才能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

参考文献:

[1]闫新甫.转基因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

[2]汪萍.完善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法律保障机制的具体制度构想[J].经济师,2004,(4).

[3]陈德敏,邓禾.对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立法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4]汪平,美国、欧盟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法律规范[J].广西社会科学,2004,(4).

[5]柯坚,论生物安全法律保护的风险防范原则[J].法学杂志,2003(1).

[6]沈孝宙.转基因之争[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转基因食品安全论文范文第5篇

美国的食品有两种分类。

一是按育种分,有转基因和非转基因。传统的育种和杂交育种都属非转基因。(激进人士认为杂交育种也属基因修饰物种,本文还是采用严格的转基因定义)所以无籽西瓜、杂交水稻是非转基因类。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无籽水果都是嫁接的,不是转基因,比如无籽西瓜、葡萄、橘子。另一种分类是按种植条件分的,有传统种植和有机种植,有机种植不使用激素、抗生素、除草剂、杀虫剂、化肥,使用了任何以上所列化学药剂的都属传统种植。

这样就有了美国市场上三类主要农产品:有机产品,有机种植的非转基因产品;传统产品,传统种植的非转基因产品,可能含杀虫剂;转基因产品,传统种植的转基因产品。(没有有机种植的转基因产品)2010年,美国有机食品的销售占总食品销售的4%,预计2013~2018五年内会有平均14%的年增长率。非转基因食品销售预计逐年增长,至2017年有可能达到食品和饮料销售的30%~40%。一项针对新鲜果蔬的调查显示,美国普通超市里,有机食品、传统食品和转基因食品的比例是81%、19%和0%。

美国目前商业化的有八种转基因作物,其中油菜、玉米、棉花、黄豆、甜菜的种植比例超过90%,这些农作物基本以加工食品的形式进入超市,如油、甜味剂、面粉、糖浆、饮料、烘焙食品等。转基因作物在超市60%到70%的货架食品中存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中,只有夏威夷木瓜(70%为转基因),少部分夏南瓜和一些甜玉米是转基因的。

以玉米为例,尽管绝大部分玉米是转基因的,但多用作酒精原料(40%)和动物饲料(45%),用作加工食品原料的占11%左右。一项调查显示直接流入超市的新鲜或罐头的转基因玉米仅占所有抽查样品的3%左右。有的主售健康食品的连锁店的玉米是有机的,沃尔玛上架的玉米棒子是没有标记的转基因玉米。

现在美国市场上没有转基因番茄、土豆、鱼和猪。转基因番茄于1994年上市,1997年因为口味欠佳下市;转基因土豆于1996年上市,2001年因为快餐和土豆片商均拒绝使用而下市;转基因沙丁鱼正申请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转基因猪于2009年申请,2012年放弃申请。

转基因是否有毒?

科学界广泛认同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直到2015年美国FDA仍然批准了不变色的转基因苹果和土豆的生产。95%的作物转基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作物的抗病(病毒)抗虫(昆虫)和抗除草剂的能力。抗病抗虫作物可以降低农药和杀虫剂的使用,提高产量。抗除草剂可以简化田间管理,降低成本。

个别转基因产品是为了提高营养成分,比如黄金米是在大米中转了两个代谢酶的基因,这样水稻可以自己合成胡萝卜素而成黄色。

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一直都颇受争议。

就健康而言,有少数报道认为转基因玉米导致肿瘤和肝肾损伤,转基因土豆致癌,转基因与不孕有关联。这些报道还有待严谨地论证,无疑也会增加对转基因安全的关注。笔者对“谈转色变”持保留意见,原因是现在95%的动物饲料都来自于转基因作物,和1996年以前100%的饲料是非转基因饲料相比,29年的圈养动物的产量和健康数据回顾并没有显示有什么不同。如果转基因作物存在明显的致癌、致不孕的安全隐患,人们是不可能忽略掉的。

(选自2015年09期《奥秘》,本刊有删改)

鉴赏空间

《送你一束转基因花》一文,更多地从积极的角度畅想了这一新型生物技术的优势,本文则客观地介绍转基因食品目前在美国的使用情况。作者从美国食品和农产品的种类谈起,娓娓道来,谈到超市上架的食品中转基因食品的比例,谈到为什么转基因以及转基因的安全性等话题。

本文在语言的表述上是极为准确又严谨的。例如,“现在美国市场上没有转基因番茄、土豆、鱼和猪”,“现在”限定了时间,“没有”一词非常明确,转基因蔬果食物,当今美国人不食用。可见其安全性目前有待论证。此外,文本运用大量数据,体现说明内容的客观性。

文章题目用语也很准确:谁说美国人不吃“转基因”?但是他们怎么吃的?吃了多少?文章为我们设置了悬念。可见作者语言表述的功力之深。

读有所思

1.下面句子中的数据有什么表达作用?

尽管绝大部分玉米是转基因的,但多用作酒精原料(40%)和动物饲料(45%),用作加工食品原料的占11%左右。

相关期刊更多

逻辑研究专辑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逻辑学会

集宁师专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昌吉师专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昌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