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处长转正总结

处长转正总结

处长转正总结

处长转正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全面;历史;辩证;经济新常态

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概念,7月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再提“新常态”,11月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首次全面阐释中国经济新常态。在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从需求结构、微观市场和宏观经济三个层次,揭示了包括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在内的我国经济发展的九大趋势性变化,进而得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经济发展新常态”,作为对我国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的重大战略判断,不仅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最大亮点,也是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经济思想。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于坚定信心、凝聚共识,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中国经济新常态主要包括“四个新常态”,即增长速度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新常态,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新常态,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新常态,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应该着重认识以下几点:

一、客观地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应该说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的高速增长,平均增速达到9.7%,但是GDP增速也曾出现三次连续低于8%的情况。第一次是1979年至1981年(7.6%,7.8%,5.2%);第二次是1989年至1990年(4.1%,3.8%);第三次是1998年至1999年(7.8%,7.1%);现在是第四次正在出现,2012年、2013年GDP均增长7.7%,2014年是7.4%。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的经济体量已今非昔比。2014年一年中国经济的增量(1.1万亿美元),比1996年全年的经济总量还高出约57亿美元,相当于半个印度全年的GDP,可以在全世界排到17位,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这种经济规模还想再有很高的速度是很难的,这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从国际经验看,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各国经济增长速度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韩国先后经历了23年和36年的高速增长时期,GDP年均增速分别为9.7%和8.02%,其后经济增速约下降一半。

所以,面对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自觉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在经济增速换挡中把握好调整的合理空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全面地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中国经济新常态表现出的四个特征,是一个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挡、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动力转向的有机整体。而且彼此之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弥补、相互影响。既要看到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带来的阵痛;又要看到市场配置资源发挥决定性作用释放的活力;还要看到政府简政放权自身革命带来日趋完善的市场环境。必须充分协调发挥“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这两只手的作用,积极寻找市场机制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的最佳结合点,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筹兼顾,综合施策,保证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不突破下线、超出底线,物价涨幅不超出上限,使经济整体运行处于合理空间。

三、历史地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在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近10%的持续高速增长之后出现的阶段性特征。认识新常态,必须总结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

1.新常态意味着以往高速增长期的结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的奇迹。从1978年到2011年,GDP年平均增长率为9.9%;2012年以后GDP年平均增长率在7%以上。分析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既有短期需求波动的因素,更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潜在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一是短缺时代已经过去,市场由供不应求转向供大于求。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已经从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经济复苏疲软,(2015年一季度美国GDP仅增长0.2%)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发展环境日趋复杂,未来外需对经济增长的低贡献可能成为常态。从国内看,一方面,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另一方面,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产能过剩普遍出现,经济增长面临的市场约束日益增强。二是要素低成本时代已经过去,劳动力高成本、原材料高成本、土地高成本、资源高成本、环境高成本呈长期化趋势,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成本约束日益强化。在市场需求和要素成本的双重约束下,以往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条件发生根本性变化,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

2.新常态标志着新的经济转型期的开始

新常态表面上看是经济减速换挡,但本质上还是由于出口、人口、资源环境“三大红利”衰减,传统的经济增长动力趋于减弱,导致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我国已经到了不进行转型升级就难以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适应国际环境深度调整和中国经济增长阶段性变化,关键要把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变成调结构、转方式的内在动力,把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改革的红利叠加起来,启动经济结构重构和增长动力重塑为内涵的经济转型过程,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3.新常态预示着向好的发展趋势和愿景

新常态并不是已经实现的状态。新常态是我们期望达到的“目标态”。目前中国经济并非已处于新常态,而是正处于向新常态过渡的过程中。尽管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速在下降,但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一系列积极而深刻的变化。从2013年开始,我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单位GDP能耗下降,经济结构调整出现了好的苗头,中国经济开始步入新的正常发展的轨道。我们要争取进入好的新常态,即增速放缓后企稳,减速不减势,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最终实现经济的全面转型升级;避免进入坏的新常态,即增速持续低迷,结构持续恶化,最终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四、辩证地分析经济发展新常态

新常态蕴育着新机遇。经济发展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新常态面临着新挑战。新常态也面临着新问题、新矛盾,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减速不减势,将带来六大新机遇:一是人口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将创造巨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加速消费升级。城市群今后将成为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主平台,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有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增长极,更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二是经济服务化。消费升级将创造公共、消费和生产的巨大空间。三是发展低碳化。资源环境瓶颈压力加剧,新兴产业勃发,消费者环保意识增强都将创造绿色低碳经济机遇。四是产业高端化。产业结构的水平要从低端、中端逐步走向中高端,对冲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五是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是当前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突破发展瓶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节能减排,提升产业竞争力、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是新常态下的一个新引擎。六是经营国际化。中国国际化战略转型需要实现从产品国际化走向企业国际化,从商品输出大国走向资本输出大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从大多数产品贴牌生产转向品牌创新,从低层次国际分工战略走向高层次国际运营战略,从世界工厂“打工者”向全球资源“整合者”转变。

“新常态”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形风险逐步显性化,新常态面临很多新挑战。 一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这一轮产能过剩既有结构性特点也有全面性特点,既有落后产能也有先进产能,既有钢铁、水泥、石化等传统产业,也有风电设备、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同时部分行业产能由相对性、阶段性过剩转向绝对性、长期性过剩。着力化解产能过剩,是当前经济工作中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二是房地产市场风险。房价过高导致经济泡沫与社会风险,但若房地产投资持续过度下降,又会进一步加大经济下行压力。既要稳经济,又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难题。三是地方债风险。随着投融资平台集中还款高峰的到来,在经济增速趋缓、工商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局部地区面临较大偿债压力,财政风险加大。 四是金融风险。不规范的民间借贷和“影子银行”,积聚较大的金融和社会风险。这些风险和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相互作用,处理不好将使潜在风险转化为严峻的现实问题,影响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必须加强风险评估,及早准备预案,有效化解各种风险。

综合判断当前的发展环境,总体上是机遇挑战并存,下行压力与增长潜力同在。一方面,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扩大内需,发展空间十分广阔。我国地域广阔,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比较明显。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处于关键阶段,所带来的市场潜力巨大,也将带来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必将进一步激发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总体上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长期看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时期,正处于“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转型道路上所遇到的阵痛与摩擦,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之多、挑战之多、风险之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突出。加之世界经济也在深度调整,变数很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环境仍不容乐观。

总之,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客观地、全面地、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既要坚定信心,也要清醒认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抓住发展机遇,搞好统筹兼顾,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

处长转正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制造业服务转型;微笑曲线;发展路径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7.06.06

中图分类号:F127;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7)06-0024-06

The Choice of the Manufacturing Service Transformation Path in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Smiling Curve

ZHANG Yuchuan,DAI Cheng,ZHANG Jinxin

(School of Business,Hubei University,Wuhan 430062)

Abstract: Regarding the list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s our study object, and select the four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whose number of listed enterprise ranked the top four. This paper divides the nine provinces and two cities into three part, including upper reaches, middle reaches and lower reaches. Based on the smiling curve theory, it quantitatively studies the problem of the Choice of the Manufacturing Service Transformation Path of the top four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by subsectors and subregional analysis the 20122014 panel data of the top four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listed enterprises, and drawing out the smiling curve map about the service transformation path of the top four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giving the choice dire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of service transformation of list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Key words: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manufacturing service transformation; smiling curve; development path

制造I服务转型是指制造企业由最初的单纯提供物品向现在的提供物品―服务包进行转变的一种动态变化过程[1]。在这一过程中,制造商的主要任务由提供有形产品向提供服务的方向发生着转变[2]。具体体现就是制造企业向市场所提供的物品中,服务成分所占的比重已经越来越高[3]。根据“微笑曲线”理论,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环节的研发和销售附加值较高,而产业链中游环节制造附加值较低[4]。在制造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利润日趋压缩的严峻局势下,制造业服务转型是制造企业为了更好地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获取更强的竞争优势和提高企业经营绩效而采取的一种以服务为导向、提供更多数量和更高品质服务的变革过程[5]。研究表明,以我国服务化转型的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得出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6],服务产品在制造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7],制造企业能够在产品的基础上增加服务以获取竞争优势[8]。从国内外若干制造企业服务转型成功实例的经验看,通过提升制造能力、减少投入和消耗从而降低成本的方法同样可以提升企业的附加值,并带来微笑曲线的上移[9]。制造业在其价值链上地位的转变可以从营销等产业链的下游转变[10],也可以同时向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移动[11]。以价值链为研究对象,制造业服务转型可供选择的转型路径有四条,即下游产业链服务化、上游产业链服务化、上下游产业链服务化和完全去制造化[12]。因此制造业服务转型的路径不唯一,而如何选取最合适的服务转型路径是值得研究的。

从现有的文献看,关于制造业服务转型路径选择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大多是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推导研究[13,14],很少在微笑曲线的视角下进行实证研究。微笑曲线是以企业价值链为对象来刻画的,本文认为即便是同一产业(如制造业)中的不同分行业,甚至是同一分行业所处地理区域的不同,其“微笑曲线”的“微笑”程度也是不同的。此外,在对制造业服务转型这种产业融合模式的探讨下,本文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制造业都适合于此转型模式,制造业服务转型会受到诸如企业所处地理区域以及企业所属行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希望通过定量的实证研究,探索我国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不同行业制造企业的服务转型路径,并试图刻画出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不同区域不同分行业的制造企业服务转型的微笑曲线图谱,为长江经济带制造企业服务转型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与指导。

1样本数据搜集与模型设定

11样本与数据搜集

本文统计了长江经济带所有制造业各分行业上市企业的数量,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并选取了企业数量最多的4个行业:机械、设备、仪表(C7),石油、化学、塑胶、塑料(C4),金属、非金属(C6)和医药、生物制品(C8)(行业名称后括号内为行业分类代码,本文将用此分类代码表示这些行业)作为研究对象,这4个行业上市企业的数量为452家,占长江经济带制造业所有上市企业的791%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没有报告每个行业的企业数量。。为了研究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不同区域不同分行业服务转型的路径,本文按照地域分布将长江经济带9省2市划分为上、中、下游三个区域,其中上游涵盖的省市有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中游涵盖的省市有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下游涵盖的省市有上海、江苏和浙江。

用研发投入利润率(R&DIPR)、制造投入利润率(MIPR)和销售投入利润率(SIPR)3个指标分别表示企业价值链研发环节、制造环节和营销环节的附加值。其中研发投入利润率、制造投入利润率和销售投入利润率分别等于企业的利润总额(TP)与其相应环节投入的比值,当相应环节没有投入时,其利润率为零。样本企业相关财务数据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的样本企业在2012~2014年的年度报表,452家公司的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见表1。

12模型设定

为了量化长江经济带各区域各行业的制造企业在研发、制造和营销各环节的附加值水平,本文利用所搜集到的452家样本企业2012~2014年的面板数据,用样本企业的利润总额(TP)作为企业附加值的衡量指标,以其作为回归模型的被解释变量。用样本企业的研发投入(R&DI)、制造投入(MI)和销售投入(SI)作为企业分别在研发、制造和营销环节上所贡献附加值能力的衡量指标,以这些指标作为回归模型的解释变量。综上得出本研究的回归模型:

TP=β0+β2R&DI+β2MI+β2SI+μ(1)

2微笑曲线的量化分析与绘制

按照样本企业所处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各区域和企业所属C4、C6、C7、C8各行业的不同,将所搜集到的452家样本企业划分为12类,即长江经济带上游C4、C6、C7、C8行业的样本企业,中游C4、C6、C7、C8行业的样本企业和下游C4、C6、C7、C8行业的样本企业,利用Eviews72对模型(1)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

基于表2的回归结果,以产业链各环节对企业利润总额的贡献能力即以上回归模型中研发投入、制造投入和营销投入这3个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产业链各环节的利润率)作为企业附加值的衡量指标,绘制出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不同区域不同行业服务转型的微笑曲线图谱,如图1所示。

由表2的回归结果及图1所绘的“微笑曲线”图谱可知:长江经济带上游C4行业的研发投入和营销投入对企业利润总额均没有显著影响,而制造投入对利润总额有显著负影响,这表明由于地理区域和行业特征等因素的影响,长江经济带上游C4行业在服务转型时尚未呈现出一条固定的适合其发展的转型路径;长江经济带中游C4行业的研发投入对企业利润总额有显著负影响,制造投入和营销投入对企业利润总额有显著正影响,可见长江经济带中游C4行业在服务转型时应选择继续保持制造业发展的同时向下游产业链发展,以此将“微笑曲线”整体上移;长江经济带下游C4行业的研发投入和营销投入对企业利润总额的影响是显著的,而制造投入对企业利润的改没有显著影响,可见长江经济带下游C4行业在服务转型时应减少或舍弃制造环节的投入,选择向产业链的上游研发环节和下游营销环节发展,因为研发投入对利润总额的影响明显大于营销投入对利润总额的影响,所以企业在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时应重点发展产业链的上游研发环节。

长江经济带上游C6行业的研发投入对企业利润总额有显著负影响,而制造投入和营销投入对企业利润总额没有显著影响,表明长江经济带上游C6行业在服务转型时应舍弃其研发环节的投入。长江经济带中游C6行业的研发投入和营销投入对利润总额产生显著正影响,而制造投入对企业利润总额产生显著负影响,因此长江经济带中游C6行业在服务转型时应选择完全去制造化向产业链两端发展的路径,因为营销投入对企业利润总额的影响明显大于研发投入对利润总额的影响,因此企业在选择完全去制造化向产业链两端发展路径的前提下,应重点发展产业链的下游营销环节;长江经济带下游C6行业的研发投入和营销投入的增加对企业利润总额均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而制造投入的增加对企业利润总额产生显著正影响,因此长江经济带下游的C6行业应继续保持其制造业的发展,放弃服务转型。

长江经济带上游C7行业的企业在研发和制造环节的投入对其利润总额有显著负影响,而其营销环节的投入对利润总额有显著正影响,可见长江经济带上游C7行业在服务转型时,应选择向下游产业链发展。长江经济带中游C7行业的研发投入和营销投入对企业利润总额均有显著正影响,而制造投入对企业利润总额有显著负影响,因此长江经济带中游C7行业在服务转型时应选择完全去制造化向产业链的两端发展。此外,由于研发投入对利润总额的影响系数明显大于营销投入对利润总额的影响系数,因此在选择完全去制造化向产业链两端发展的同时,应重点发展产业链上游的研发环节。长江经济带下游C7行业的研发投入对企业利润总额有显著负影响,而制造投入和营销投入对企业利润总额有显著正影响,因此长江经济带下游C7行业在服务转型时应选择继续保持制造业发展的同时向下游产业链发展,以此将“微笑曲线”整体上移。

长江经济带上游C8行业的研发投入和营销投入对企业利润总额均有显著正影响,而制造投入对企业利润总额有显著负影响,可见长江经济带上游C8行业在服务转型时应选择完全去制造化向产业链的两端发展。同时,由于研发投入对利润总额的影响系数明显大于营销投入对利润总额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完全去制造化向产业链两端发展的同时,应重点发展产业链的上游研发环节。长江经济带中游C8行业的研发投入和营销投入对利润总额有显著正影响,而制造投入对利润总额没有显著的影响。且研发投入对利润总额的影响系数明显大于营销投入对利润总额的影响系数,因此长江经济带中游C8行业在服务转型时,应选择同时向产业链的两端发展并重点发展产业链的上游研发环节。长江经济带下游C8行业的研发投入对企业利润总额有显著负影响,而制造投入和营销投入对利润总额有显著正影响,因此长江经济带下游C8行业在服务转型时,应选择继续保持制造业发展的同时向下游产业链发展。

C合以上描述,本文将长江经济带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制造企业服务转型的路径选择方向列入表3。

3总结与启示

本文基于微笑曲线理论的视角,定量研究了长江经济带属于制造业的前四大分行业服务转型路径选择的问题,发现制造业前四大分行业因企业所处区域和所属行业不同,其服务转型的路径也各有不同。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31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行业

处于长江经济带上游的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行业,在服务转型过程中尚未呈现出一条固定的适合其发展的转型路径。由实证结果可知,其在制造环节的投入仅能产生较低的附加值,这些低附加值甚至会比该行业在制造环节上投入的资金还低,这是由于该行业的企业要想在制造环节上获得附加值,就必须付出更多的成本,因此该行业的企业完全可以将其制造业务外包出去,通过减少成本的方法来提高利润;处于长江经济带中游的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行业,在中游产业链的制造环节和下游产业链的服务环节上具备良好的竞争与盈利能力,因此其应该将发展重心落脚在制造环节和营销环节上,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独特的营销手段来发展固定的顾客群进而发展企业的品牌,获得更高的市场影响度;处于长江经济带下游的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行业,因处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其在产业链的上下游服务环节中均能够获得较高的附加值,由于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行业的性质,其在产业链的上游研发环节可以获得更高的附加值,因此在没有足够的资金同时发展上下游产业链的情况下,企业应优先选择发展上游研发环节,通过研发获得品牌特有的核心竞争力,以此获取消费者的青睐。

32金属、非金属行业

处于长江经济带上游的金属、非金属行业,在研发环节上的投入会显著地降低企业利润,而在其他环节上的投入对企业利润总额没有明显的影响,因此该地区该行业的企业应该舍弃研发环节,在技术上可以直接采用拿来主义,引进别人的技术,再消化吸收为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技术,并结合区域以及行业的发展特性和企业的发展战略,选择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转型路径;处于长江经济带中游的金属、非金属行业,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均具有明显的获利能力,而产业链中游制造环节的投入会降低企业利润,因此服务转型选择是完全去制造化,并由实证结果可知,其下游营销环节的获利能力高于上游研发环节的获利能力,因此处于该区域的金属、非金属企业可以先通过在营销环节上的投入来攫取较大的市场份额,获取一定的利润后再发展研发环节,通过研发技术获得属于企业产品特有的核心竞争力,稳固已获得的顾客市场并开拓新的市场,使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渐增加从而逐步走向金字塔的顶端;处于长江经济带下游的金属、非金属行业,其产业链的上游研发环节和下游营销环节均没有明显的获利能力,而制造环节对企业利润的增加有显著的贡献作用,因此应该继续保持制造业的发展,放弃服务化转型。

33机械、设备、仪表行业

处于长江经济带上游的机械、设备、仪表行业,在研发环节上的投入很难给企业带来较高的附加值,研发环节上的大量投入还会使企业整体的获利水平降低,因此应该重点发展其产业链的下游环节,努力做好产品营销,加强同其他区域其他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企业的品牌,通过品牌效应提升议价能力,在该行业的市场供应方面获得较其他企业更强的竞争力,占领更大的市场以获取更高的利润;处于长江经济带中游的机械、设备、仪表行业,在其价值链的上游和下游环节上都可以获得一定的附加值,尤其是在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可以获得高附加值,因此当该行业的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使其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环节得到均衡发展时,可以优先发展上游产业链,通过研发技术确保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再向产业链的下游环节发展,在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通过适当的营销便可以获得较好的市场反应从而进一步给企业带来较高的利润;处于长江经济带下游的机械、设备、仪表行业,其产业链的中下游均可以给企业带来附加值,但是相对于下游的营销环节,中游制造环节的获利能力更强,因此可以在保证制造环节正常高效发展的前提下,适当向下游营销环节发展,通过营销环节的投入来提高企业产品的知名度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为企业实现高额利润提供有力的条件。

34医药、生物行业

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生命健康,因此医药生物技术的发展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处于长江经济带上游的医药、生物行业,由于地理区域的限制,首先应该重点发展产业链的上游研发环节,研制出新的有利于人类生命健康的医药或生物技术,再发展产业链的下游营销环节,通过加强区域合作,获取更多的顾客群体,从而达到获取利润的目的;处于长江经济带中游的医药、生物行业,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具有一定的获利能力,但研发环节的获利能力最大,因此应重点发展研发环节,在具有一定的研发技术基础上,加大制造环节的投入,通过有效的营销将企业的成果推向市场;处于长江经济带下游的医药、生物行业,相对于制造环节和营销环节而言,在研发环节上投入的回报需要大量时间的积淀才会显现出来,因此应直接引用长江经济带上中游的研发技术,将投资的重点放在营销环节,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再通过区域合作将长江经济带上游和中游的医药、生物行业研制出来的新产品推向市场,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处长转正总结范文第3篇

近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彭森,他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回落至合理范围,基本符合宏观调控总体方向和总体预期。

他认为,经济增速合理回落是调结构、转方式的必要代价;推动经济成功转型主要靠政府主导,更要靠市场的力量;下一步要稳中有为,进一步凝聚共识,推进一些重大改革,通过改革释放“正能量”,促进经济“稳增长”和增强市场内在活力和动力。

7.6%——符合预期

对于上半年经济发展,彭森认为“总体是平稳的,在调结构方面,稳中有进”。他说,上半年7.6% 的经济增速,比前几年的速度有明显的降低,但是从去年二季度开始,我国的经济增长一直稳定在7.4%—7.9% 的区间,维持在目前可控、合理的范围内,基本符合目前宏观调控总体方向和总体预期。

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我国经济已经明显地下了一个台阶,回落到中速发展的阶段。以经济增长速度为主,包括财政收入、外贸等指标,确实已从改革开放30 多年以来长期维持在10%、20%的速度,回落到一个比较符合目前我国国情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合理区间。

更重要的是,我国经济还面临着进一步下行的压力 :产能过剩比较严重,企业效益下降,内生动力不足,还有一些比较严重的金融和债务风险。下半年走势如何?国家统计局认为保持经济增长平稳运行是大概率事件。但也要看到,由于去年四季度曾出台刺激措施,导致基数较高,加上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较大,如经济增速回落到7.5% 以下,“这也是可能发生的大概率事件”。

不过,彭森表示,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大量“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政策措施。比如新一届政府强化职能转变,进一步取消和下放了一批行政许可 ;出台政策促进新型消费,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出台金融“国十条”,有针对性地加强金融资本市场监管,等等。这些政策的实施,将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调结构、转方式”的代价

在彭森看来,当前我国正处于从经济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发展的换档期,处于发展模式从过去高投资、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长方式转向科学发展的转型期,还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在此背景之下,推进“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目标的实现,确实存在着“两难”的选择,必须有所取、有所予,有所失、有所得,“这就涉及我国经济能不能实现无痛转型。我看目前的调结构也好、转方式也好,不付出一些代价,没有一些痛苦,恐怕是难以实现的。”

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提高了对经济增速回落的容忍度。尽管中央已明确提出不再以GDP 增速来论英雄,但是从地方来讲,还是对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冲动,对“无痛”转型存在幻想。即幻想在不牺牲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能够实现经济平稳转型和结构调整。

对此,彭森认为目前消费没有新的增长点,外贸出口萎缩,如过分强调拉动经济只有靠最有效、最熟悉的投资。“我们到地方去做调研,看到的还是‘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冲动。有些地方年初经济增长目标都定得比较高,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大大超出了实际的潜在经济增长能力。今年一、二季度,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实际比预计的目标有明显的下降,普遍比年度计划低2 至3 个百分点。在这种情况下,地方考虑的还是扩大投资,有的地方全年投资增长总规模超出了整个地区生产总值。这不能不使我们联想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大部分问题,包括产能过剩、效益低下、内生动力不足,包括债务风险、信贷泡沫,都是与过度依赖投资这种旧的增长方式相联系。”

他说,目前的全社会投资增速已经开始呈现回落态势,但还在高位运行,在20% 以上,其中增速高的还是房地产和政府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真正要下决心调结构、转方式,就要明确下决心摒弃高投资、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增长方式,真正从中央到地方对这个问题统一认识,长痛不如短痛,经济增速降一点对我国经济转型和长期发展是有好处的。”

经济成功转型要靠政府和市场联手

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转方式、调结构”。就此,彭森说,“既然我们要容忍经济下行,要容忍转型中的阵痛或短痛,那么在付出牺牲和代价后,能否成功转型就很重要了。”

问题在于,“调结构、转方式”靠什么?是不是靠政府主导或政府的力量就能够实现目标?彭森认为不应否定政府在转型过程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是过度迷信政府的力量则很危险。回顾历史经验和教训,“很多时候靠的是产业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进行扶持 ;一旦出现经济过热或者产能过剩的时候,又靠简单的上收审批权力,却一直忽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比如,2009 年四部委下发文件,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实际上产能过剩愈演愈烈,钢铁和水泥的产能都是以亿吨级的规模在增加 ;2010 年还出台过一个淘汰落后产能的规定,但也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近年还搞了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结果出现了光伏和风电等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他还举例,过去从中央到地方,出台过大量干预、补贴竞争性领域中工商企业的政策。“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通过给一些特殊的扶持,希望这些企业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但无一例外的是,这给企业或给市场发出了一个投资扩能的信号。可以说,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大量矛盾和问题,表面上是应对金融危机期间大规模扩张政策带来的后果,实质上是过度依赖和迷信政府力量的体制性问题的集中暴露。”

因此,在“调结构、转方式”当中,既要政府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同时更要通过改革创新发挥市场的作用。他表示,今年年初中央提出“稳中求进”的要求,“进”主要体现在结构调整方面,这是有进展的。现在提出还要“稳中有为”,这个“为”靠的是什么?主要应靠的是市场,靠的是改革。“如果不搞改革,不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光靠政策和号召,恐怕难以有为。 ”

经济转型过度依赖政府有危险

“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方式和途径,不能否认政府在转型中发挥引导作用,但过度依赖政府是危险的。”彭森说。

“仅靠政策是不够的,关键是培育内在动力,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突破现有的生产关系。”彭森指出,经济转型升级过度依赖政府并不现实,从“九五”时期开始,转型就已经开始列上议程,但由于人口红利、改革红利带来的持续增长,并未产生市场的内在动力。

彭森说:“虽然对经济增长放缓的容忍度已提高,但很多地方还存在高增长的冲动和幻想,主要办法还是依靠高投资来拉动。当前经济运行中大部分问题,如债务危机、房地产过热、产能过剩等都是高投资造成的结果。”有统计显示,2000年钢铁总产能为1.5亿吨,而目前已接近10亿吨;水泥产能在2000年只有6亿吨,现在接近30亿吨,其中有8亿吨属过剩产能。

专家认为,过度依赖政策还造成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忽略市场需求集中扶持一些新兴产业,导致出现了光伏、风能等新的产能过剩情况,反而影响了经济运行情况。

“转型必须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简政放权,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主要职责应是为企业营造竞争环境、提高活力;另外需要深化国企改革和垄断行业改革,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彭森说。

凝聚共识,推进改革

在经济下行的情况,全社会各个层面都有了紧迫感和危机意识,彭森认为这是一个推进改革的好时机,“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利益集团对于推进改革的阻力有可能转化为动力。应抓住时机,进一步凝聚共识,推出一些重大改革,团结动员全社会关注改革,参与改革,通过改革释放正能量。”

就当前改革,他认为有两类 :“一类是重点在拉动内需、稳定增长方面发挥作用,虽是短期效应,但也是有意义的。另一类改革,是着眼于长期的体制机制性问题,主要是有利于增强市场的内在活力和动力,真正通过‘调结构、转方式’ 的改革来增强社会的整体效益。”

处长转正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产业结构;份额转移;分享增长;区位优势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中部崛起战略对中部六省经济增长影响——基于份额转移分析法

收录日期:2013年5月27日

一、引言

经济的发展主要包含总量与结构两方面,而总量的增长则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结构的状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增长本身就是一个结构变化的过程。一定条件下,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之一,而经济的增长将导致产业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动。因此,充分认识中部六省产业结构与其经济增长现状,对促进中部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运用份额转移分析方法,从产业结构角度考察其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竞争力状况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部地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前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为中部地区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经济增长质量,更加有效振兴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二、理论简介

1、份额转移分析方法。1942年由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B·克雷默提出,其后经E·S·邓恩和埃德加·胡佛等人进一步发展的份额转移分析方法,是一种产业区位或结构的分析方法,主要用来分析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该方法认为,区域经济增长总量可以分解为分享增长量与转移增长量之和,其中,分享增长是指目标区域(本文为中部六省)在某一时期以背景区域(本文为全国水平)的平均增长速度增长所获得的增长量,该部分反映了目标区域经济增长在标准区域中所占的份额,是测定各地区经济增长偏差的标准参数。该法在揭示区域与部门结构变化原因,确定区域经济未来发展主导方向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2、主要分析指标。以Ej0和Ejt分别表示j区域在0时和t时的总产值,E0和Et分别表示背景区域对应时段的总产值,Eij0和Eijt分别表示j区域i产业在0时和t时的总产值,Ei0和Eit分别表示背景区域对应时段的总产值,则有:

(1)分享性增长量Nj=Ej0×(Et/E0)-Ej0;

(2)结构性增长量Pj=∑[(Eit/Ei0)-(Et/E0)]×Eij0,若区域专业化部门是背景区域经济中的高速增长部门,则Pj>0,否则Pj

(3)区位性增长量Dj=[Eijt-(Eit/Ei0)]×Eij0,一个具有区位优势的区域,其Dj>0,否则Dj

(4)转移性增长量Sj=Pj+Dj,如果区域实际增长率高于背景区域的平均水平,那么区域总转移增长量为正,否则为负;

(5)区域总产值增长量Gj=Ejt-Ej0=Nj+Sj

由此得出:分享增长贡献率Hn=Nj/Gj×100%;结构性增长贡献率Hp=Pj/Gj×100%;区位性增长贡献率Hd=Dj/Gj×100%。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

文章选取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前的l998~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和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后的2004~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为样本,以l998年、2004年为基期,2003年、2010年为报告期,分别对样本进行份额转移分析,并进行对比,找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前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变动状况,根据“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出表1、表2、表3、表4。(表1~表4)

1、中部六省的分享增长量呈现递增趋势。由表1和表3可以看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前后,六省的分享增长量都较大,表l中除了山西的分享增长量低于1,000之外,其他五省的分享增长量均超过了l,000;表3中六省的分享增长量均超出l,000,特别是湖北和安徽均超过2,000。充分说明这些地区的经济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获得了较大增长。同时,中部六省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前,其结构增长量和体现竞争优势的区位增长量均为正值,分别为481.82和1.75,总转移增长量为483.56。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后,六省结构增长量减至-254.74,区位增长量上升至427.72,总转移增长量为172.98,低于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前的水平,这是由于结构增长量较之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前有较大幅度下降所致。

竞争力方面,中部地区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前后,整体区位增长量由1.75跃升至427.72,表明区位因素对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较大影响,第二产业竞争力因素影响尤为显著,说明中部地区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基础和工业原料基础。第一产业的区位增长量由之前的-399.46上升至61.44,表明中部地区正在逐步发挥其耕地广阔、生态环境良好、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的区位优势,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与此相对应,第三产业的区位增长量由之前的360.29下降至-57.59,说明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前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第三产业在实施后相对全国而言衰落了,第一、第二产业的优势相对全国而言有所增强。

2、具体来看,各省的情况大相径庭。首先,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前,湖北、河南、山西三省的总转移增长量为正,说明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实际增长快于全国比例增长量,其他三省则相反。正转移增长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最多的省份是河南,达到695.52,是中部总转移增长量的143.83%,表明l998~2003年河南省经济增长高于全国和中部比例增长量,增长优势较志其余五省比较明显。负转移增长量最多的是安徽,主要原因在于产业结构分量的负推动效应(-215.14)和竞争力因素不足(-116.90)的双重影响,说明安徽省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竞争力建设方面的不足和不力,因而有必要得到加强,要采取措施积极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优化升级,充分利用其长三角辐射地的有利区位优势,创造竞争力以取得中部崛起的有利地位。

3、对比4表可以看出,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前后,六省分享增长贡献率都较大,说明都在很大程度上享受了全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尤其是江西和安徽两省前后的分享增长率均超过100%,说明两省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全国经济推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后,按贡献率大小依次为河南55.04%,山西31.42%,湖南1.48%,江西-21.62%,湖北-57.18%,安徽-88.51%。六省中,河南省占据东西与南北交通要道,与山西并列属于黄河中游经济区,具有丰富的煤炭、水能资源;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省属于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是我国水稻、棉花等农作物重要的生产基地和深加工基地。表明中部六省有其自身区位优势,但安徽、江西两省并未表现出来,这也是今后两省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和重点。

主要参考文献:

[1]于今.统筹区域协调发展[M].党建出版社,2004.

[2]吴风庆.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偏离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2.

[3]谭崇台.发展经济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4]高新才.区域经济与区域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吴殿延.区域分析与规划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处长转正总结范文第5篇

在试用期届满之际,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我们申请转为公司正式员工。那么转正工作总结怎么写?如果有不足之处应该怎么说?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转正工作总结不足之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点击获取“实习总结、转正总结、试用期总结” 计算机实习生工作总结模板

会计转正工作总结格式样本

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格式模板

人力资源试用期工作总结

房地产新员工试用期工作总结

转正工作总结不足之处范文一时间过的真快,转眼我进公司已将有三个月了,在公司和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其他同事的真诚帮助下,在我的努力学习下,我已经融入了公司这个大家庭,我衷心的感谢所有给予我帮助的领导和同事。

我实习的刚位是保健品销售员,记得刚开始接触这个行业什么都不懂,以前也没有接触过保健品,所以刚开始怎么去推销都不知道,有的人认为销售很简单,就是把东西卖出去就可以了。

其实不是这样的,如果想做好这个行就必须要对推销的产品比较了解,包括吃了以后会有什么效果,还要注意饮食问题,最主要的是要有工作热情,主动接近顾客是销售的第一步,了解顾客的需求,介绍我们产品的好处,跟其他保健品相比有什么优势,当顾客犹豫的时候要适当的找话题,针对顾客感兴趣的话题聊,我们目标虽然是销售产品,但是必须要让顾客相信我们销售员那么他们才能去接受我们的产品。

在其他同事的指导下,也在我不断努力学习下,我已经融入了这个团队,业余时间我经常会看一些关于销售方面的书和与人沟通方面的书,我知道只有不断充电我才能跟快的成长,更快的提高工作效率。我能够遵守劳动纪律,团结进取,务实求真,乐观上进,任劳任怨,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我有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保持热情,对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在工作上还有许多需要学习,需要不段充实自己,不断进步;有时看问题不够透彻,容易把问题理想化,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会时刻注意自身的不足,努力克服不足,改正缺点,虚心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更好地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

在此,我想借此机会正式向公司领导提出转正申请,希望各位领导能对我的工作态度,能力与表现以正式员工的要求,做一个全面的考量。同时也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给予我提现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使我的工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激励了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进取与完善。我明白了企业的美好明天要靠大家的努力去创造,相信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企业的美好明天更辉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上进,希望公司领导批准转正。

转正工作总结不足之处范文二在紧张、充实的工作氛围下,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我来到公司已经三个月了。三个月来,在公司和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同事们的热情帮助下,我较快熟悉了公司环境,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对于公司能够给我这个成长和锻炼的机会,我很珍惜,所以每天我都是非常认真努力去做我的工作,也因此感到很充实。现将试用期来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主要收获

(一)专业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认识。进入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最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作为一名新人,我坚持把学习作为自我完善和提高的重要途径,认真学习公司制度,熟悉公司的企业文化,同时认真思考,分析总结,对企业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

(二)写作能力有所提高。通过报告研究和书编制项目的锻炼,我觉得自身较以前在行文逻辑和语言表述精准方面有所提高。另外,我尝试过不同语言风格的写作。这些项目经历能为日后报告编制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础。

(三)思考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一是思考问题的主动性有所提高,执行项目时,会有意识从整体上把握项目,思考自己负责部分对整个项目的作用及如何开展工作。二是认真揣摩别人对我完成工作的修改意见,加以总结,提升自己。

(四)更加注重工作中的细节。通过与同事的沟通讨论及学习领会领导在领会上提出的要求,我特别注重工作中的细节问题,以提醒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尽可能少犯低级错误,提高工作成果质量。

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回顾三个月来的工作,我虽然做了一些事情,在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一)专业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尤其是将理论用于实践中的能力还比较欠缺。正因为学习不够,向同事分享的东西也不够。因此,加强学习是未来工作中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思考问题不够多,不够深。有时接手一项任务,缺乏对项目整体的思考,导致完成的任务质量不高。有时对于一项任务,总想着有没有以前类似的东西可以模仿,缺少主动思考的过程。因此,今后应多思考,从全局把握项目,充分激发自己的潜能。

(三)工作的自信心不够。有时认为自己底子薄,与同事差距大,工作起来缺乏自信心,把一些任务想得过难,从而影响工作效率。今后要加强与领导同事的沟通,积极调整心态,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工作。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我感觉受益颇丰,因工作而成长,因成长而快乐,感谢公司,感谢领导,感谢给予我支持和帮助的同事们,我愿与你们一同成长,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转正工作总结不足之处范文三我回顾了自己的这半年的学习工作,有很多值得回味和深思的东西。

从最初入住白龙 潭集中培训的对银行工作的总体勾画、在财贸学校对的银行技能初体验、来到首 体支行的懵懂无知,在首体支行第一天正式上柜时候的谨慎小心,再到如今在能 柜台上对常规业务的熟练操作。一路走来,我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工作状态,以一 名合格的农商行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立足本职工作,认真学习业务技能,希望 自己能更快的融入到这个岗位中。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几年的专业知识 学习,养成了对于实践的东西接触的少,对于许多实际应用问题不了解。面对这 种情况,在近一段时间里,我在师傅的教导下,柜台经理的带领下,在首体支行 各位领导的关心和全体同事们的帮助下,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一 步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在业务技能和个人素质等方面都能够胜任这个 岗位。现将这一年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养成良好的品德素质和职业道德是重中之重

作为一名银行柜员,每天与金钱打交道,因此对员工品德修养以及职业道德 上面的要求更高。 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自制力, 能遵纪守法, 忠于职守、廉洁奉公、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因此我对自己这方面的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方面。在 目前的工作岗位上,能够不断的去学习,积累经验,要求很高,坚决不做违反员 工守则要求的事。

(二)要认真学习专业技能知识,在工作上争创佳绩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首要条件就是成为业务技能上的骨干。对于刚刚走 出大学校门参加工作的我来说,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努力学习、熟练掌握专业 知识,始终以积极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 因此,在目前的工作岗位上,我不断的跟老员工学习业务知识,积累经验,经过 自己的努力,具备了一定的工作能力,能够从容的接待客户,应对柜面上面的一 般业务。 在业务技能、综合分析能力、协调办事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 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为我知道只有加强自己的业务技能水平,我们才能在工作 中得心应手,更好的为广大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服务。在工作中,我是忠于职守,尽力而为的,银行属于服务行业,工作使我每天要面对众多的客户, 为此,我常常提醒自己“善待别人,便是善待自己” ,在繁忙的工作中,我仍然 坚持做好“微笑服务” ,耐心细致的解答客户的问题,遇到蛮不讲理的客户,我 也试着去包容和理解他, 最终也得到了客户的理解和尊重。 我始终以 “客户满意、业务发展”为目标,搞好服务,树立热忱服务的良好窗口形象,做到来有迎声, 问有答声,走有送声,让每个顾客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三)要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

作为一名新员工,我们的短处是业务技能上的经验不足,但我会在工作态度 和勤奋敬业方面发挥自己的长处。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正确,认真的去对待每 一项工作任务,在工作中能够采取积极主动,能够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业务 培训和营销任务。经过近一年的不懈努力,我的工作水平有了一定的进步,并且 相信自己能为首体支行做出更多的贡献。

(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打算

虽然近一段时间来感觉自己有了不小的进步,但不足之处仍然存在,在一些 细节的处理和操作上存在一定的欠缺,如收章锁屏、钱箱摆放等柜员行为规范以 及业务中的操作顺序和合规排查等。此外,对于一些日常工作中遇见次数很少的 业务,我还掌握得不够,总是在新人的立场上不敢接手。我要在今后的工作学习 中磨练自己,在领导主管和同事的指导帮助中提高自己,发扬长处,弥补不足。 在今后制定出我新的奋斗目标,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挑战,向先进学习, 向同事学习,学习新业务,掌握新理论,适应新要求,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不 断提高自己的履岗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业务全面的人才。

转正工作总结范文四白驹过隙,时光飞逝,短暂而充实的试用期就在这阳光明媚的初夏结束了。回想我刚来公司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当时的我刚从大学毕业,面对新的工作、新的环境懵懂无知却满腔热血。然而在公司领导这几个月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海纳百川的包容下,在同事们雷厉风行的工作态度和温暖活泼的公司氛围的带动影响下,再加上自己在工作中的不断摸索、学习,我顺利地完成了试用期工作任务并收获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下面,我简要汇报下我试用期的工作情况。总的来说,我的试用期工作大致可分为行政工作和风控工作两部分。

一、行政工作。

试用期前半段,我主要参与了公司的行政工作。我很荣幸地与同事们全程经历了公司从筹备到注册开业的全部过程。

在公司筹备期间,我曾仔细校对整理过开业申报材料;协助领导召开20__年第一次股东会、第一届第一次董事会;配合集合公司开展了两次公司招聘;参与了两次南京培训;协助领导解决了公司装修的遗留问题;并积极参与了公司开业典礼的筹备工作。

公司开业后,我主要参与了办公用品购置、公司员工入职手续办理、公司行政制度初步建立以及召开2016年第一次股东会、第一届第二次董事会的工作。

二、风控工作。

我从行政岗调到风控岗也已一月有余。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按照公司规定,我已基本把开业时期遗留的合同档案资料归档整理好,公司合同档案库初具雏形。如今新的业务资料,也能做到及时归档整理。

业务方面,对于我来说完全是一个新的领域。郭经理也带我走访了一些企业,我从中获益匪浅。但我深感自己金融知识以及工作经验的匮乏,所以我也不断督促自己继续学习,希望能尽快胜任风险控制这个岗位。

试用期的结束,对我来说是这个阶段的终点,也是下一个阶段的起点。正是因为这个不可或缺的试用期经历,让我更加看清了自己的实力,摆正心态,虚心学习,积极工作。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坚持积极严谨的工作态度、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让自己从一个雄心壮志却处处碰壁的大学生迅速成长为一个工作负责、业务娴熟的好员工。

最后,我要感谢公司给我提供了这个平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给了我人生新的起点,感谢所有领导的培育和关怀,谢谢你们。我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请相信我、考核我,谢谢。

转正工作总结范文五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到公司已经三个多月了。这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一段经历,在这段时间里领导及同事在工作上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忙,在生活上给予了我极大的关心,让我充分感受到了领导“海纳百川”的胸襟,感受到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豪气。在肃然起敬的同时,也为我有机会成为公司的一份子而自豪。在这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经过自身的努力,各方面均取得了必须的提高,现将我的工作情景作如下汇报。

一、经过培训学习和日常工作积累使我对大发有了必须的认识。

在9月份,我拿到的第一份资料就是公司简介,当时觉得企业规模较大,发展空间。经过了不太漫长的程序而入职,其间对公司有了必须的了解。经过了三个多月的亲身体会,对本职工作和公司有了更深的了解。公司的文化理念:“…,…。”我对这一文化理念十分认同,公司发展不忘回报社会的壮举,令人敬佩。公司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的思想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这是不断能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工作,使自我素养不断得到提高。

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每一项工作顺利开展并最终取得成功的保障。在这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我能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兢兢业业做好本职业工作,三个月从未迟到早退,用满腔热情进取、认真地完成好每一项任务,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平时生活中团结同事、不断提升自我的团队合作精神。一本《细节决定成败》让我豪情万丈,一种进取豁达的心态、一种良好的习惯、一份计划并按时完成竟是如此重要,并最终决定一个的人成败。这本书让我对自我的人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渴望有所突破的我,将会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时时提醒自我,以便自我以后的人生道路越走越精彩。

三、认真学习岗位职能,工作本事得到了必须的提高。

根据目前工作分工,我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历史审稿。经过完成上述工作,使我认识到一个称职的__人员应当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流畅的文字写作本事、灵活的处理问题本事。

四、不足和需改善方面。

虽然到公司来了三个多月,对公司还不够了解,审稿熟练程度也不够,问题还很多。随着对公司和工作的进一步熟悉,我觉得多做一些工作更能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学习业务知识,经过多看、多问、多学、多练来不断的提高自我的各项业务技能。学无止境,时代的发展瞬息万变,各种学科知识日新月异。我将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并用于指导实践。在今后工作中,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把自我的工作创造性做好做扎实,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我的力量。

五、几点提议。

公司正处于企业转型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应当从管理上下工夫,企业管理的好坏,会决定企业转型的成败。

首先,要加强思想观念的转变,加大培训力度,异常是管理干部要改变老观念,要从实干型向管理型转变。领导干部定期参加外培,这样能够开阔视野、学习管理理论。

其次,公司要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权、建立激励机制、完善考核方式。好的制度能够改变人的行为,好的制度能够激励员工,好的制度能够强化管理。

第三,要做好后继人才的培养工作。成立十五年了,当年创业的壮年人已经逐渐变成了老年人,这也是客观规律,从此刻起,要做好老同志的传帮带工作,把他们的好做法传下来,永载史册。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公共安全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防伪技术协会、深圳市安全防范行业协会

创造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