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气动实训总结

气动实训总结

气动实训总结

气动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气维修专业安全防事故

电气维修专业是我院重要专业之一,其人才特点在于围绕岗位任职需求和装备适应能力,突出专业技能及组训能力,构建设备模拟训练、实装训练、技术保障综合训练相结合的人才培训模式,培养军政素质强、精维修、精使用、会组训、会管理、会创新的“技师型”专业人才。这就决定了在电气专业教学训练开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大量动用实装进行训练,具统计电气教研室年均动用装备达2000余学时,另外在专业教室和实验室教学训练中,会接触到强电(380V)、强酸(蓄电池电解液),搬运重物及大型装备部件,导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不减少训练内容、降低训练标准而消极保安全前提下,确保训练质量和强度,这就需要在人员思想教育、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制定安全细则上下功夫,使每名参训人员都认识到保安全就是保训练的重要性,确保在安全训练的前提下,完成好各项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任务。

一、提高思想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安全制度建设

思想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抓好安全教育,对于军队院校的安全训练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要突出教育引导,课前认真进行思想动员,开展安全教育,制作安全教育课件,通过一些典型案例使学员充分认识到电气课程实习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着眼强化学员的自律意识和防范意识,引导学员充分认清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训练质量与效率,必须重视。二是要突出以人为本,对学员多关心多爱护,及时帮助学员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强化学员的安全意识,使学员的安全意识由不自觉到自觉,由强制执行到自觉遵守,全面打牢学员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安全思想素质。

二、严格周密组织训练。保障过程性安全工作落实

预防事故的关键就是要查找事故隐患背后的根源,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因此安全训练必须重视细节。一是实践课前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或实施方案,在方案中重点强调存在那些安全隐患,要注意那些安全事项。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实习科目,比如起动机拆装、充电检验等实习科目,制定训练计划,按规定的训练内容、时间、条件、标准和安全要求,规范安全训练的组织与实施,计划要结合任务和季节特点,科学分配时间、合理搭配训练内容,提高计划的可操作性,除内容上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之外,还要强调训练方式方法上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强化学员的执行力,大力提升安全训练组织的科学性。二是强化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流程,紧密结合专业岗位需求和电气装备技战术性能,细致地进行电气设备结构原理、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的讲解,让学员及时了解新知识,及时掌握新技能,熟知安全操作技术规范,有效避免和应对装备自身的安全故障或操作不当而引发的安全事故,提高其防范技能。三是实践课程中确定监督检查机制。以教员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骨干的积极性,比如设定组长、安全员,加强安全管理,强化学员的责任意识,教员对训练中的重点内容、重点环节、重要阶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安全训练的有效落实。四是制定应急预案,集思广益,把各种可能拉单列表,每种安全均对应具体的处置办法,包括请示汇报、应急处理、人员分工等,向学员宣贯,使每名同志都熟知相关预案和自己相关角色,如有必要,要进行相关演练示范。五是为确保安全责任制,还需成立相应安全组织结构。每个实习小组设组长和安全员各一名,负责全组的实习和安全工作。

三、注重总结经验教训,积累凝练完善的安全规范

引发安全事故的因素复杂多样,全面地预测分析只靠凭空想象是难以做到的,因此要注重总结经验,通过经常性的开展安全注意事项交流等活动,提高学员的安全意识。一是针对每次课程展开过程中因时而变、因人而变、因事而变的特点,主动调查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分析研究学员的现实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推进安全的落实。二是在课程展开过程中如果出现安全隐患问题,如果是共性问题,要马上停止训练,对存在问题进行集中指导,如果是个性问题,则可以单独指导。三是组织学员开展研讨交流会、在课程结束前撰写安全实习经验总结,深入总结安全训练的规律,并做好经验推广。让学员对照安全问题查找自身还有哪些制度落实不到位、哪些基本知识和技能不掌握、我们的安全管理措施还有哪些不完善等等,懂得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的道理,真正总结出能用得上的经验教训,将个人在实践中获得的宝贵经验传递给下一届学员,同时可将先进的训练经验编辑成册,供全体学员进行深入地学习,以此避免训练资源的浪费,为今后的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四、电气维修专业安全细则

(一)电气维修专业实装实习安全安全细则

在装甲车辆实装实习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各舱门打开后必须固定牢靠;水散热器掀开后必须锁定定位销和支架,放下风扇保护网(保护盖板)。

2、除起动实习外,卸下起动电路保险丝或断开起动电动热保护开关,未经教员允许禁止按下起动按钮、机油泵按钮、灭火按钮等红色开关按钮。

3、不属于本专业实习内容机件禁止操作,禁止松开炮塔固定器,禁止解脱火炮解脱子,炮塔下方禁止站人。

4、因实习需要发动车辆或转动炮塔前营向教员报告,由教练团主要负责发动车辆,车辆发动前按规定发出音响信号,检查变速杆是否在空挡位置,发动时车辆前后不准站人,履带上不得放置杂物。

5、拆装机件时要可靠操作,正确实用工具,必要时使用线绳等绑扎好工具,零件工具防止掉入车内,一旦掉入必须取出,较大的机件(炮塔尾盖板、后桥盖板、前装甲板、空气滤清器、起动电动机等)应由全组配合抬起取下,置于地面,不得放置在装备上。

6、排除电路故障要切断电路总开关,谨防短路打火,设置故障应符合规定,不得改变原有结构和接线形式。

(二)专业教室用电安全细则

1、不用湿手扳开关,插入或拔出插头。

2、经常检查工具设备,不允许使用绝缘不好的电工工具。

3、如打火、冒烟、焦糊味等用电安全问题时,及时断开电源开关。

4、不许带电检修实验台等设备。

5、试验完毕,及时断开电源开关。

6、禁止用铜丝代替保险丝,禁止用橡皮胶、透明胶代替电工绝缘胶布。

气动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随着经济形势的飞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员工素质的提高。员工的素质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企业只有加强员工的培训,加强知识技能更新才能跟上新技术的发展,只有通过培训员工整体水平才能不断提高。而企业培训能否有效实施,归根结底依赖于培训教学。

 

成功的培训教学对提高培训质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的企业员工的培训教学,无外乎有两种,尽管这两种方式在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培训效果均不是最佳。一种是依靠企业内部自行进行培训的教学,缺点体现为知识深度不足,不能形成系统的、规范的知识体系;另一种是把企业员工送到相应的大专院校进行培训,但培训教育教学内容脱离生产实际,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

 

因此,通过校企合作对实训教学进行改革来完成培训逐渐成为现代化企业培训的最佳选择。基于实际生产需要,大连固特异轮胎有限公司于2009年与我校开展校企合作,将企业的培训基地设置于本校,主要承担可靠性技术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在理论上、实践上为员工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其岗位综合技能水平。在本校与固特异的校企合作员工培训过程中,对该企业可靠性技术员进行了多期班(现已完成十二期,20人/期)的培训,笔者主要负责液压与气动培训部分,在此培训过程中,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采取了校企结合的新型培训方式,针对企业生产实际对液压与气动培训教学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培训效果。

 

一、参与液压与气动培训教学改革的人员选择

 

在液压与气动培训教学改革过程中,采用企业培训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与学校专职培训教师的共同合作研究,学校教师最终实施教学的方法。企业培训人员根据学员岗位职能和实际生产要求提供所培训人员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相关岗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工程师、技术员等)从专业角度提供本岗位所需进行的专业知识培训内容;而培训教师则负责将教学目标与培训内容联系在一起,根据液压与气动教学的教学规律和学科特点将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企业生产需求。整个教学改革过程要求所有人员全员参与,加强沟通合作,在培训工作的平稳推进下对教学持续改进。

 

二、培训内容更具针对性,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

 

参加培训的可靠性技术员来源于企业,大部分具有中专或大专以上文凭,针对这种学员的文化基础,培训内容要结合培训对象实际和企业要求加以改革。基于培训的具体实际情况,培训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进行了改革。

 

1.液压与气动培训教学的理论部分内容的改革。结合工程实际对液压与气动教学理论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对于流体力学部分(如流体的流动状态、伯努利方程等)、阀体结构受力分析、液压缸、邮箱的结构设计、液压系统设计等理论性过强的内容,对于可靠性技术员来说,并不属于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应予以删除;对于某些与工程实际不相符的环节,予以适当修改。例如,工程上习惯使用公斤力作为压力单位,而且固特异企业主要采用欧美元件,因此在讲解压力单位时,不能局限于国际单位,需要把各种常用压力单位加以讲解和区别。对于液压与气动元件,常规的教学内容是介绍常见的元件类型,随着液压与气动技术的飞速发展,元件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根据企业的元件的应用情况,应结合厂商提供的产品手册对新型元件的使用和维护进行介绍和讲解。

 

在进行典型液压与气动系统分析时,需要以活页教材的形式引入企业的工程液压与气动图纸,既在元件学习的基础上掌握了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分析方法,又对企业生产设备有了清晰地了解,做到能够熟练使用相关的元件。除了以上几点,在教学中还应加强比例阀、板式阀、插装阀和叠加阀等新型阀体的介绍,更多结合工程实际分析其特点及安装要点。内容的选择原则是: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着重知行合一,理实一体。

 

2.液压与气动培训教学的实践动手操作部分内容的改革。校企合作使我校液压与气动培训中心拥有了国内一流的液压实训室、气动实训室,辅助教学设备齐全(Festo、Rexroth、SMC等本行业知名企业液压与气动元件等),为开展液压与气动的实训教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有力保障。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教学实践操作之前,所有参加培训人员应参照工厂生产规程加入安全教育部分,经过安全教育,不但能够保证学员在实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也能够使学员尽快进入角色,融入生产实际,具备适应工厂生产要求的工作能力。这也是在培训中始终需要贯穿的一种企业文化,即安全意识。

 

以往的液压与气动实训,仅对基本元件与基本回路系统进行了简单的实验操作练习,属于验证性实训项目,并没有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表现为对理论知识要求过高,而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过低,很难使学员入职后马上适应工作岗位。因而,针对企业实际要求而开展实验项目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在培训中,为了加强学员实践动手能力,使其更快熟悉工厂设备,根据橡胶企业中的生产设备——硫化机开发了硫化机液压阀组模拟实验台和硫化机气动阀组实验台。实训中直接采用工厂系统图纸的局部回路作为指导进行回路组建与操作,对系统进行了改造与简化,以便于操控、实训和最终实践环节考核。此类实训装置在培训中效果显著,最大程度地锻炼了学员的动手实践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训指导以活页形式出现,在基本培训大纲下根据实际需要穿插不同内容,并根据企业生产要求不断丰富改进,增加新的案例。培训内容与企业的设备体系紧密联系,及时获得最新的技术发展信息和行业领先的技术设备,实现技术的与时俱进,实时更新。同时,还采取了“引进来,走出去”的实训理念,除了邀请来自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工程师参与讲解某些企业内部的专业交叉性较强的设备与新兴技术,也根据培训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将学员送进企业实地学习实践。

 

三、教学改革实施与考核

 

在教学方法上,液压与气动元件的教学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液压原理、液压系统等内容的教学主要采用现场教学法。采取边练边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对一些难以表述清楚地运动过程采用三维动画和视频加以演示说明。在教学组织上,着重采用小组教学方式,通常以5人一组进行各种实训操作训练,这种教学组织方式利于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最大化为学员提供实践动手机会,同时也提高了学员的团体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除了采取闭卷笔试之外,还通过硫化机的液压和气动模拟装置的组建和操作来测试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需进行4次测试),并参考企业考核标准,分别对安全、系统组建、演示效果、系统分析和5s等项目赋分,再结合平时表现和理论测试最终评定本科目的成绩。

 

四、教学的评估与持续改进

 

1.学员参加培训后提出反馈意见。学员在培训后,在回到企业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根据自身的学习体会和实践应用情况,提出教学改进意见(教学反馈意见表),对于教学内容的建议由企业汇总后转交培训教师,培训教师参考后,酌情确定是否对下一期培训班的培训进行适当调整。在此过程中不断总结、反馈、提升,有助于提升培训效果与培训质量。

 

2.企业根据学员培训后在企业的表现提出反馈意见。其一,由企业技术人员根据实际岗位需求确定入职考试内容,在学员参加培训之前进行考核,成绩记录在册,结业考试仍采用同一份试卷,对比培训前后的差距,由企业技术人员汇总分析,反馈到培训教师处。针对薄弱环节,对下一期培训班的培训进行适当调节。其二,每期员工参加培训后入职满三个月,由所在部门技术主管向培训中心反馈意见,对于培训后的员工表现的不足之处加以详细说明,培训教师据此以针对教学相关的不足加以改进提升。

 

3.教师与企业加强联系,获得第一手反馈资料。培训教师每年以顶岗实习、挂职锻炼等形式短期进入企业,加深对所培训岗位的了解,获得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对教学进行持续提升改进。实践证明,经过以上的反馈和持续改进过程,培训教师对液压与气动教学多次修改完善,使得培训内容和形式越来越适应企业生产实际要求,培训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过改革的液压与气动培训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反响良好。自2010年至今,现已完成前后十二期可靠性技术员培训班的培训。事实证明:参加培训的学员学习兴趣高,教学的教学效果好,因液压与气动培训教学改革后与企业工程实际结合紧密,培训后的学员能够具备企业所需的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能够更快地熟悉实际的工作环境,尽快投入生产实践,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受到合作企业的充分肯定。这种基于企业要求的培训模式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体现出更多的优势,势必成为职业院校对外培训和教学的最佳模式。

气动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训练;肺功能;护理对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 其发病主要与吸烟、大气污染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导致的气道慢性炎症有关[1]。确定气流受限最重要的检查是肺功能检测, 经证实, 适度的呼吸训练对提高肺功能有一定效果, 为了探讨呼吸训练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相应的护理对策, 河南省济源卫校附属医院选取64例患者展开研究, 现总结回顾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2010年8月~2012年4月入住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均无特殊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由症状+体征+病史+肺功能检查确诊。男38例, 女26例, 年龄62~83岁, 平均73.4岁。所有患者均排除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肺结核等相关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严重程度等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呼吸功能训练 对患者采取呼吸功能训练治疗, 时间不少于6个月, 结束后进行肺功能检查测定。给予患者呼吸功能训练, 主要分为:①缩唇呼吸:保持口唇闭合, 使用鼻子进行呼吸, 吸气时, 将腹部随吸气运动鼓起, 保持屏息2 s, 呼气时, 将口唇以适当的力度缩回, 缓慢呼出气体, 同时腹部随呼气运动下降, 呼气时间维持在8 s, 每天将训练进行4次, 每次进行15 min。②腹式呼吸:采取坐位, 放松全身肌肉, 并维持胸部不动, 将一手置于腹部, 一周置于胸前, 深呼吸至最大肺容量, 然后屏息, 时间维持在6~10 s内, 然后缓慢呼气, 将呼气时间维持在10~20 s内, 每天进行锻炼4次, 每次进行10 min。③坐式呼吸:患者取坐位, 盘起双腿, 将双手置于膝盖处, 缓慢平静深呼吸至最大肺容量, 屏息8s, 再缓慢将气体呼出, 循环训练, 连续进行20次。④ 立式呼吸:患者取站位, 并拢双腿, 双臂上举时吸气, 放下双臂时呼气, 循环训练, 连续进行20次。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功能训练前、后肺功能情况。主要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肺总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x-±s),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治疗后, 所有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肺总量)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好转, 治疗有效, 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主要表现为长期的慢性咳嗽咳痰、喘息胸闷或气短呼吸困难等,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主要考虑为长期的气道慢性炎症, 导致正常肺组织结构的改变, 包括肺组织弹性减弱、肺泡的回缩障碍、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网功能的退化等, 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呼吸肌功能的减退、胸廓和肺脏顺应性的降低及横隔的活动受限, 引起了患者的肺功能障碍, 表现为肺脏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 甚至引发呼吸衰竭等。肺功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给予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进行肺功能检查, FEV1/FVC

通过呼吸训练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患者的肺功能。主要因为慢阻肺患者的肺脏活动度有限, 导致患者通气不足, 使患者主要进行胸式呼吸, 而长期的胸式呼吸, 可以造成呼吸肌的疲劳, 加重患者缺氧, 因此通过呼吸训练, 纠正异常呼吸, 通过建立正常的呼吸模式, 改善了肺泡的通气量, 纠正了缺氧, 使呼吸肌的紧张得到了缓解。缩唇呼吸延长了呼吸的时间, 使气道压力增高, 改善了呼吸肌的疲劳, 促进了肺泡内无效气体的排出。腹式呼吸可以提高腹部肌肉的收缩力度, 加大了膈肌的活动范围, 而膈肌是重要的呼吸肌, 故此种方法可以提高肺活量, 同时排出了无效气体, 改善了呼吸的通气血流比例, 提高了气体交换, 纠正缺氧。坐式和站式呼吸是训练了有氧运动, 使参与呼吸运动的主要肌群功能得到提高, 降低了感染的风险, 同时使呼吸频率降低, 加大了潮气量, 提高了通气血流比例, 改善气体交换[3]。

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治疗后, 患者的肺功能情况明显好转, 治疗有效,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呼吸训练, 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 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黄文洁. 6 min步行联合呼吸训练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10(16):65.

气动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制造业人力资源建设在企业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过程中具有引领、示范、推动、凝聚作用。要把知识与技术创新体系和人力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紧密结合,为企业培养培训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提供知识和智力支撑。

一、上海电气人力资源基本状况

上海电气集团共有企业387家,其中资产管理公司277家、有限公司103家,总公司下属7家。

集团共有职工114709名,其中,在岗职工为74584名。所属企业中,资产管理公司拥有职工68211名,其中32899名职工在岗;有限公司拥有职工45467名,其中40654名职工在岗。

在岗职工中,有专业技术人员共18221名,占职工总数的24.43%;有技术工人35535人,其中技能人才33139名,占职工总数的44.43%。根据电气集团人力资源分类统计表,在岗劳务工用工总数13480人。集团在岗职工中,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职工1277名。占专业技术人员的7%,占在岗职工的1.7%,职工的学历学位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集团共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938名,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0.6%,占在岗职工的2.6%。集团共有高级技师202名,技师1685名,两者分别占技术型人才的0.6%和5.1%,占在岗职工的0.3%和2.3%,技师、高级技师占技术型人才比例为5.7%,占技术工人比例为5.3%,占工人(含劳务工14066人)比例为3.8%。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型人才比例为24.4%,占技术工人比例为22.74%。

在职工教育培训投入方面,2006年。上海电气职工教育培训投入3501.6万元,在岗职工人均469.5元,其中,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总投入1049.8万元。技能人才人均316.8元。技能人才培训占总投入比例为30%。有限公司职工教育培训投人2313.5万元,人均投入569.1元,其中技能人才投入566.1万元,技能人才人均276.8元。有限公司技能人才培训占总投入比例为24.5%。

同时根据调查,45%的职工在过去一年中参加了企业组织的培训。但有77.5%的职工表示过去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群体中有52.5%的职工表示过去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有26.7%的职工表示过去一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35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群体中38.2%的职工表示过去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其中有65.20%的职工表示过去一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企业高层领导中23.1%的人员表示过去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68.5%的人员表示过去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

综合上述情况可见,上海电气集团已经拥有一支专业配套、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人才队伍。近三年来。职工队伍建设态势良好。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在岗职工比例在2004年、2005年、2006年分别为1.87%、2.17%、2.28%,高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比例在2004年、2005年、2006年分别为7.68%、8.8,%、10.03%,呈现上升趋势。

二、上海电气人力资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级技能人才在总量、结构和素质上还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根据2006年西门子年度报表,2006年西门子共有员工474900名。其中173000人(36.42%)的员工具有本科学历。2006年,西门子在世界范围内新雇佣了75200位员工,其中36%具有本科学历,在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新员工中,有60%是科学家职务或者是工程师。西门子公司高级技术工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30%以上。而上海电气高级技能人才从质量到数量都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技师、高级技师人数偏少;二是学历结构上偏低;三是高技能人才年龄偏大;四是劳务工技能等级低。缺乏相应的培训。

2、高端、紧缺、关键人才不足。对集团人才队伍存在问题的反映主要有:一是高端管理和科技人才比例较缺乏。西门子公司大学本科以上员工占50%,而上海电气仅16%;二是适应战略发展需求的人才缺口很大:三是高级技术工人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大的差距。西门子公司高级技术工人占1/3以上,而上海电气高级技术工人只占技术工人总量的24.4%。值得关注的是,根据电气集团人力资源统计表不完全统计,党政管理人员中的本科及以上学历3223人,占党政管理人员总数的25.16%;同时党政管理人员的总量较大。共有12809人,占调查企业人员总数的22.93%。

3、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存在不足。调查显示,54.6%的职工表示过去1年内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77.5%表示过去1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技术人员群体中52.5%表示过去1年内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76.7%表示过去1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中基层管理人员中33.6%表示过去1年内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68%表示过去1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35岁及以下本科以上学历群体中38.2%表示过去1年内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65.2%表示过去1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企业高层领导中23.1%表示过去1年内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68.5%表示过去1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

三、进一步加强上海电气人力资源建设的对策

1、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工人队伍。上海电气作为是中国最大的装备制造业集团,技术工人的水平和质量应该走在全国前列。按照集团发展规划和先进制造业发展要求,到“十一五”末,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比例要超过30%,其中技师、高级技师比例要达到8%,45岁以下中青年高技能人才占高技能人才比重达80%左右,并涌现一批中青年领军高技能人才,带动中、初级技能工人队伍相间梯次发展。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整体技能、素质水平。

要加强劳务工的建设。参加教育培训、提升工作等级已经成为劳务工的迫切需求。上海电气集团职工队伍结构老化的矛盾较为突出,劳务工的加入使得职工队伍老化的状况大大改善。目前集团一线劳务工10175人,占一线职工的35.7%,占劳务工总数的75.48%。如在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电焊和冷作两个主要工种中。劳务工已占在职工人数的30%,10年内30%的在职焊工和冷作工退休。在职技术工人学历层次偏低,年龄偏大;劳务工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技术技能的掌握也比较粗浅。76.9%的劳务工比较希望和非常希望参加教育培训,目前有39.4%劳务工参加过技术培训,55.9%的劳务工没有参加培训。要立足上海、延伸国内外,在外省市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围绕企业实际需求,加强对技术工人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与计划工作,通过教育培训、鉴定考核、择优选拔,建立分层、分类实施的技术工人培养体系,造就一支高、中、低合理配置的技术工人队伍。

企业通过建立能级体系,制订相对科学的、合理的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培训体系,推进企业各类技术工人队伍的建设工作。

2、实施科技专家、项目科技带头人、首席技师的选拔制度,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培养科技创新领军旗帜型人才。要实施上海电气科技专家、上海电气项目科技带头人、上海电气首上海电气席技师的选拔制度。以推进集团科技进步、技术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激发广大员工的创造激情,培养和造就一批科技和高技能领军人才。与高校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以加强上海电气人才资源的投资和开发,大力提高人才资源对上海电气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构筑上海电气人才资源建设,使之成为上海电气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3、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使人力资源建设与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一是要坚持和完善学习培训制度。建立培训——上岗——使用——考核——奖惩的配套制度。完善制度建设,为教育培训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基础。制定规范和促进教育培训工作开展的制度,《生产人员持证上岗及技能鉴定实施办法》、《师傅带徒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四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生产一线员工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供电企业生产一线用工管理暂行办法》、《“首席岗位制”管理办法》、《员工培训考试考核奖惩规定》、《兼职培训师管理办法》、《首席工程师管理暂行办法》、《优秀人才管理办法》。《高级管理人员学习培训制度》、《技术创新人员学习培训制度》、《技术工人学习培训制度》、《劳务工学习培训制度》等。

二是建立培训激励制度。要完善的岗位任职资格要求,建立公平、公正、客观的业绩考核标准;公平竞争的晋升规定和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分配原则。

为充分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公司建立员工能力素质模型,实施职业生涯管理,设立管理、技术、技能人才三通道职业生涯发展体系。对优秀高技能人才,在晋升、工资、福利、带薪学习、休假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

气动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2)问题归纳法。其策略一般程序为提出问题一掌握知识一解决问题,也就是将教学内容在实际生活的表现以及存在问题先请学员提出,然后教师运用书本知识来解决上述问题,最后归纳总结所学基本原理及知识。

(3)典型案例法。其策略一般程序为案例解说一尝试解决一设置悬念一理论学习一剖析方案一小组讨论一成果分享一总结归纳。这种方法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环环入扣,对错分明,印象深刻,气氛活跃。

(4)情景创设法。其策略一般程序为设置问题一创设愿景一搭建平台一激活学员。这种方法将参加培训人员分为若干组,为每组队员提供一份经典管理案例,组员们积极开动脑筋,结合本岗位实际,总结出“责任要分解到人”、“工作要养成一丝不苟、有条不紊、精益求精的习惯”、“执行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细节决定成败”等一系列观点,“执行力”的概念也潜移默化地深深印刻在了每个人的脑海里。

(5)多维思辨法。其策略程序为解说原理—分析优劣一发展理论。即把现有定论、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提供给学员,让学员挑刺,提出优劣加以完善,这种方法课堂气氛热烈,分析问题深刻,自由度较大,所以教师要收放得当,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具有极高的分析探索能力。

3注重互动教学技术的创新

在坚持传统的互动教学模式外,安全技术培训教师还应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创新互动教学的形式。

(1)积极探索网上互动培训方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应该借助网络媒体,一是在企业网络系统上建立起培训学习的菜台,培训教师随时上传学员所需要的学习内容和问题,同时,教师可以在这个平台上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念,解答学员的问题,二是培训教师和学员建立互动博客,每个学员可以到自己所喜欢的博客上学习,这种网上互动式学习实现了资源共享,是互动教学技术的新趋势。

(2)模拟训练。模拟训i练就是把学生带入一个虚拟的假定情景中,人为制造种种复杂疑难的情节,让学生去面对困难、矛盾和冲突,独自去处理、解决矛盾,从中观察学生应付管理突发事件的态度和解决管理疑难复杂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可以采用现场演示评议法,跟踪拍摄回放法,分组对垒法,角色换位法等方式进行模拟训练,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hotseat”方式(热椅子)。即在培训者和被训者之中每天产生一名坐上“热椅子”的人员。众多个学员可以向他提问。通过“热椅子”形式,旨在给学生创造互动的条件,提供互动的机会。为了给学生示范,第一天坐上“hotseat”的应该是教师,最后发展为学员们争坐“hotseat”.自己去探索、体会与他人交流信息,交换意见,沟通情感的乐趣,课堂气氛自然而然地活跃起来。

相关期刊更多

液压与气动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液压气动与密封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气动研究与实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