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鹰捉小鸡教案

老鹰捉小鸡教案

老鹰捉小鸡教案

老鹰捉小鸡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微视频;活动作文;整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7)07-0048-03

小学中段的活动作文教学,通过让学生参与有趣的活动,解决了“无米”的问题,还有助于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可是在教学中,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写作之前仍有“怕写”的心理,写作时还是会陷入“无话可写”的困境。

曾任教育部部长的陈至立同志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为了更好地指导小学中段的学生写好活动类作文,我尝试把活动类作文教学与微视频进行整合。微视频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时间一般控制在5-10分钟左右,它只需要一个能摄录的移动设备,相关软件的操作也很简单,一般老师都能轻易掌握。微视频能够捕捉瞬间即逝的活动场景,把它与作文教学进行整合,有利于学生对场景中人、物的细微处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改善作文教学的效果。

快播,理清活动的线

一般的活动作文可按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的顺序来写,小学中段学生写活动作文时,常出现条理不清、言之无序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观察顺序紊乱。只有引导学生理清活动的线,作文的条理自然也就清晰了。

在活动作文课《老鹰捉小鸡》教学前,我带领学生开展了这一活动并拍摄了微视频。在作文指导课上,我带领学生回忆,在玩游戏时,我们先做了什么,接着是怎么做的,然后又发生了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根据学生回答,把老鹰捉小鸡的活动环节在时间轴上进行标注,初步整理后,如图1所示,学生明确了本次活动的基本过程。

图1 学生初步整理活动的线

19世纪俄国教育家、有“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之称的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但由于小学中段的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注意不够稳定,所以在初次整理时,还存在遗漏的地方。针对这一情况,课前我用视频编辑软件把微视频的素材速度设置成0.8。课堂上,让学生观看编辑成快播的微视频,学生发现在初次整理时,把宣布游戏规则以及每一轮游戏开始前所进行的分工遗漏了。经过补充,如图2所示,活动环节更完整有序了。

快播微视频,能把原来正常播放需要8分钟的微视频缩短到5分钟左右,既节约时间又能再现整个活动过程。学生观看后被唤醒了记忆,把活动环节补充完整,为有条理地写好活动作文打下了基础。

慢播,选取观察的面

在理清活动的线之后,就让学生写作文,最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嗦的流水账,事无巨细,不落下活动的任何一个情节,洋洋洒洒,以为作文写得越长越好,读来犹如乱麻绳;还有一种是扼要的流水账,简简单单,先进行第一轮游戏,甲怎么做,乙怎么做,结果怎么样,后面几轮游戏也基本采用同一格式来描写,用不到100个字就把活动过程记录完毕,读来犹如白开水。

叶圣陶先生说:所谓好文章,也不过是材料选得精当一点儿,话说得确切一点儿周密一点儿罢了。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选材精当呢?在《老鹰捉小鸡》的作文教学中,我以“你觉得哪一轮游戏最有趣?有趣在哪里?”为主问题,引导学生选取观察的面。由于观察不细致是小学中段学生的普遍特点,所以课前我用视频编辑软件,把微视频的素材速度设置成1.3。课堂上依次慢播三轮游戏的过程,并安排学生围绕主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最后选派小组代表进行发言。根据小组发言,老师在第一、二、三轮的游戏上用五角星做标注并简要写明理由,如图3所示,学生一看就明白了第三轮游戏应重点观察,写作时要浓墨重彩详细描写,其他两轮游戏可忽略不写或稍加交代。

慢播微视频,把原先5分钟的活动过程拉长至8分钟,再结合小组讨论,能很好地帮助学生选取观察的面,为学生写活动作文时抓住重点、详略得当做好准备。

定格微,细化关注的点

经过快播和慢播微视频,学生理清了活动的线,也选取了第三轮游戏作为重点观察的面,但是细节点的刻画是小学中段学生最薄弱的地方。如在老鹰捉小鸡的过程中,老鹰、母鸡、小鸡以及观众们的表情变化,老鹰是怎样抓小鸡的,母鸡是怎样保护小鸡的,小鸡又是如何躲避老鹰追捕的……这些细节很容易被忽略掉,在课堂上让学生回忆老鹰、母鸡、小鸡以及观众们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细节,如图4所示,学生们能记得的寥寥无几。

叶圣陶先生说:就一个人来说,言语、举动虽然和许多人大体相同,可是总有着“小异”之点。如何引导学生Α靶∫臁敝点进行详细的观察呢?课前我将精彩的画面剪切下来,然后导入并调整好图片长度。课堂上与学生逐一来定格老鹰、母鸡、小鸡和观众,关注他们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如在定格老鹰时,学生从老鹰首次发起进攻时的眼神、手、脚以及身体的动作,再关注到老鹰总攻时的神态、冲刺时的动作、胜利时的语言等,真可谓细致入微。通过逐一定格观察并交流,学生对细节的关注明显比前一次细致,如下:

老鹰:目不转睛地盯、瞪着杀气腾腾的圆眼睛、张开宽大的翅膀、弓下身子、叉开双腿、瞪大了眼睛、四处寻找目标、虎视眈眈地望、伸出尖锐的爪子、凶狠、如猛虎下山、猛扑过去、低空盘旋、扇动有力的翅膀、拼命地追、一会儿往左、一会儿往右、动起了歪脑筋、假装闭目养神、漫不经心、扑来扑去、非常得意、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高兴地说

母鸡:用尽全力保护小鸡、展开翅膀、左抵右挡、炯炯有神的眼睛、紧紧地盯着老鹰、大说、一侧身、赶紧调转方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一时还没反应过来、累得坐到地上歇息、唉声叹气

小鸡们:紧紧拽住前面小鸡的衣服、左躲右闪、吓坏、一个紧跟在一个的后面、大幅度转弯、生怕被老鹰捉去、机警地逃脱、东逃西窜、累得满头大汗、吓得心惊胆战,尖叫、惨叫、腿不停地发抖、愁眉苦脸、垂头丧气、像泄了气的皮球

以精彩的画面为点,定格活动细节的方式,提高了学生观察的质量,使他们对于细节的描述更加精细化、具体化了。

回放,掌握修改的“矢”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但对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小学中段学生来说,他们基本没有修改作文的概念,也无从谈起掌握修改的方法了。而微视频作为一种辅助资源,为教师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提供了方便,也为学生自主修改习作以及学生之间互相评改作文搭建了平台。

在指导学生修改时,我从学生的薄弱之处――细节描写入手,选取作文水平处于下游的学生A的作文片段,他是这样描写老鹰的:游戏开始了,老鹰张牙舞爪地向小鸡跑去……老鹰累得气喘吁吁,便动起了歪脑筋,他自言自语地说:“哈哈!这次给你们点颜色看看。”说着,老鹰向左跑去……啊!不好,一只小鸡被老鹰捉住了。

虽然学生A也抓住了老鹰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来描写,但感觉还不够具体,我选取学生A所描写的微视频片段进行回放,并请全班同学一起为他出谋划策。通过回放,学生们提出了很多建议,而学生A也根据同学们的建议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作文有明显的进步,如下:游戏开始了,老鹰张牙舞爪地向小鸡跑去,(只见他瞪着杀气腾腾的圆眼睛,张开宽大的翅膀,伸出尖锐的爪子,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好像在想:这么多的小鸡,我可以饱餐一顿了!)……老鹰累得气喘吁吁,便动起了歪脑筋,他自言自语地说:“哈哈!这次给你们点颜色看看。”说着,(他假装往左跑,母鸡马上就往左跑了几步,老鹰又假装往右跑,母鸡立刻跑到了右边,反复几次后,老鹰又装出往左跑的样子,可这回母鸡却没有跑,她大概认为这次老鹰又是装装样子而已。老鹰见有机可乘,一个猛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到了最后一只小鸡的身边。)啊!不好,一只小鸡被老鹰捉住了。

结合学生A的作文片段,回放微视频,动员全班学生参与修改,这一过程不但把学生A的作文修改得更生动、具体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回放――比对――修改的过程中,全班学生渐渐掌握了修改活动类作文的方法。

教育技术专家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我把微视频和小学中段的活动作文教学进行整合,经过这几年的实践与研究,发现微视频给小学中段的活动类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通过快播、慢播、定格、回放等方式,大大提高了作文教学效率,让学生体验到了作文的乐趣。

(作者单位:浙江嘉兴市教育装备与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浙江省教科所主编.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安志东. 活动教学理论与典型案例[M].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余应河. 浅谈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10).

胡艳. 微视频教学资源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2013.

老鹰捉小鸡教案范文第2篇

游戏作为想象与现实生活的独特结合,作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抽象和模拟,便理所当然地被引入到幼儿世界里,并由于它对幼儿潜在愿望的满足受到幼儿的欢迎。由此可见,游戏已成为幼儿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的重要活动形式。

一、让幼儿自主、自由的游戏,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在游戏中,幼儿也不是成人愿望的执行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玩游戏的,教师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看待幼儿的游戏自,让幼儿自己确定想玩什么、怎样玩、和谁一起玩等。

平时,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要用心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不要把成人的知识和答案告诉幼儿,不要轻易打断幼儿的游戏,更不能包办代替或导演幼儿的游戏,这样会不同程度地剥夺幼儿游戏的自。在游戏中幼儿有权决定一切,如,游戏的玩具、材料的投放要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出发点,游戏中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才能使幼儿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将外部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因此教师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当然在游戏中,教师并非完全放任,而应做到心中有数,并依据平时对幼儿活动特点的观察和了解进行相应的指导。

二、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基本能力,观察力是智力的基础,观察力强的幼儿能获得丰富的素材,获得真实的感觉和认识,比如,老师在组织幼儿玩“抢椅子”的游戏时,可提醒幼儿观察:为什么总有一个小朋友没有抢到椅子呢?幼儿通过观察及点数椅子与人数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小朋友的人数总是比椅子多一个。这样使孩子逐渐养成做事动脑筋的习惯,有利于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从而使求知欲也更加强烈。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幼儿做游戏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从而把孩子培养成富有想象力,富有创造性的人。如,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常用“假装”“好比”“好像”等词来表示想象的事物,他们要把自己想象成所“假装”的人物,模仿所想象的角色来行动,并尽最大的努力装得更像,甚至还要把自己想象的东西补充进来,使之更完美,并根据游戏的需要,改变物品的用途。如,把地板当作“大海”,把椅子当作“汽车”等。针对具体情况,老师再给予适当的指导。只有在游戏中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遨游,才能有力地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四、利用游戏,促进幼儿身心的愉悦

幼儿是在游戏中快乐成长的,游戏能带给幼儿身心的愉悦。如,在表演游戏《拔萝卜》中,幼儿通过扮演老公公、小狗、小猫等角色,表演老公公种萝卜,一大群人物和动物拔萝卜的滑稽场面,幼儿看了笑声不断,觉得很好玩,很喜欢这种游戏,不管是扮演者还是小观众都在一种快乐的游戏氛围中体验游戏带给他们的身心愉悦。再如,体育游戏《猫捉老鼠》活动中,教师扮老猫,幼儿夹着一条小尾巴扮老鼠。在追逐的过程中,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跑跑跳跳,高高兴兴地玩,全班幼儿都能担任不同的角色,在不同角色扮演下,快乐体验游戏的乐趣,从中促进幼儿身心愉悦、健康的发展。

五、传统游戏有利于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们总归要走进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丰富的社会经验无疑对孩子们成功地融入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怎样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地让孩子的社会经验丰富起来呢?我认为传统的游戏在丰富孩子们的社会经验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如,教学“老鹰捉小鸡”时,有一次游戏开始后,老鹰张开双臂朝鸡妈妈扑过来,后面的小鸡迅速在鸡妈妈身后躲藏,可这时的鸡妈妈却“吓跑”了,致使小鸡各个被擒。游戏后,幼儿们在一起评论:鸡妈妈不够勇敢,面对凶恶的老鹰被吓跑了;鸡妈妈不仗义,丢下小鸡跑了等。在孩子们讨论时我观看了“鸡妈妈”的扮演者,他很羞愧,喃喃道:其实,我看动画片时就很害怕凶恶的老鹰,妈妈也经常说:“你不乖就让老鹰把你捉走”,刚才那个“老鹰”实在很凶!哈哈,大家都笑了,原来是这样啊!类似这样的游戏还有很多,比如捉迷藏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可以学会机敏、灵活、应变和判断等能力。

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所接触的生活面、知识面越来越宽,好奇心越来越重,随之就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产生一系列的幻想,幻想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样?自己在那里做什么?等等,这就是游戏世界。因此,老师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特点组织和指导他们的游戏,以便更好地发挥游戏的积极作用,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使其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老鹰捉小鸡教案范文第3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

(2)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重难点分析:

本节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食物链,构建食物链的概念。难点是:指导学生设计生物防治方案。通过对食物链,特别是与人有关的食物链的分析,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建立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意识。

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了2个“分析活动”和1个“方案设计”3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课件展示儿时“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导入新课,利用游戏“谁吃谁”的活动,建立食物链的概念,通过小组分析讨论归纳出食物链的特点,达到了“做中学”的目的。第二部分是指导学生分析食谱中的生物,连出包括人在内的食物链。一方面巩固食物链知识,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到人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也处在一个个复杂的食物链中;通过“我请大家吃大餐”的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第3部分是指导学生设计一个生物防治的方案。通过展示我国生物防治取得的成果,激发学生设计生物防治方法的热情。通过搜集各种资料,设计一个生物防治的方案,组内进行自评和互评,进行修订,评出最佳方案。并设置课后拓展:请学生课后点击相关网站,查阅资料,搜集生物防治的各种方法,为当地农田主要害虫(如:棉芽虫、菜青虫、稻飞虱等)设计一个可行性生物防治方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造福于家乡。

课前准备

1、学生游戏道具:印有各种生物头像的彩色图片,制作成头饰。

2、用于制作食物链的卡片和针线。

3、课前搜集松毛虫天敌的资料和生物防治的方法的资料。

4、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1:观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动画(配乐朗诵,并配上动画)

我国西汉时期刘向的《说苑》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展示课件2:一群小朋友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视频)

提问:

1、第一画面描述了怎样一个成语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通过观看两个画面,说说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捕食关系、吃与被吃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展示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尤其是课件2,让学生回想起孩提时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悟出生物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

(二)新授:

1、食物链

【学生游戏活动】:谁吃谁?

请几个学生上台戴上印有不同生物图片的小头饰,来扮演各种生物,并在“人群中”迅速找到“自己”喜爱的食物。看谁找得又快又准。(学生完成每组活动后,请下面的学生按上面学生的活动写出相应的食物链,并请学生上黑板写出各条食物链。)

注意:一定要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将被吃的生物排在前面,吃它的动物排在后面,并在它们之间画上箭头,箭头必须指向后面的动物。

第一组:鼠、粮食、猫(粮食鼠猫)

第二组:青菜、鸡、蜘蛛、鹰、昆虫

(青菜鸡鹰;青菜昆虫鸡鹰;青菜昆虫蜘蛛鸡鹰)

讨论:(1)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连在一起,像什么?(食物链)

(2)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食物链?(在一定的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就叫做食物链。

(3)在食物链中,连接各种生物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箭头表示生物之间的被吃关系)

第三组:青草、蛇、蚱蜢、鹰、青蛙(青草蚱蜢青蛙蛇鹰)

如果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又增添了一种生物——公鸡,那食物链会不会有什么变化?会有怎样的变化?请一位同学上来扮演公鸡,并寻找“自己”所在的食物链的位置。

(青草蚱蜢鸡蛇鹰;青草鸡蛇鹰;青草鸡鹰;青草蚱蜢鸡鹰)

师: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所以,存在的食物链也会有很多条。每条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环节越多食物链越复杂。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谁吃谁”的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游戏的不断深入,使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悟出食物链的概念。)

【小组分析】:通过分析以上几组游戏,相信同学们对食物链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请大家结合屏幕上显示的这几条食物链和讨论题,总结一下食物链有哪些特点?(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1)食物链一般由哪几类生物构成?(绿色植物和动物)

(2)它们分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生产者、消费者)为什么?(生产者:可以利用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消费者:不能自已制造有机物,要从外界获取)

(3)从屏幕上的这几条食物链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起始端均为植物,第2、第3及以后的环节均为动物)

(4)第2、第3环节的动物有何不同?

第2环节的动物大多为植食性动物,第3环节的动物大多为肉食性动物)

(5)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鸡既可以位于第2环节,又可以位于第3环节,说明什么?(说明鸡既可以吃植物,又可以吃动物,是杂食性动物。)

学生总结食物链的特点:①食物链通常是由一种绿色植物开始的。

②位于食物链第二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

③位于食物链其它环节的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

教师将完整食物链的特点展示在屏幕上:

生产者消费者(植食性动物)消费者(肉食性动物)消费者(肉食性动物)……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设置,使学生新旧知识贯通;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学生活动】:下面请各小组将P74农田中的生物制成卡片,并将卡片用针线将各条食物链串连起来,看哪一组的同学连的又快又准。最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将这些“链”小心地夹在笔记本里保存好,下节课还要用到。)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安排目的是对食物链知识的巩固,其实是一个课堂练习。通过手工制作加深一次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也为下一课的学习准备教学用具。)

超链接到课件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动画,请一学生上黑板画出一条符合诗意的食物链。

(树蝉螳螂黄雀人)

师:可见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与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联系。那人类参不参与这种食物链关系呢?大家都知道,民以食为天,人的食物从哪里来呢?

展示课件3:丰富多彩的食物(图片)以及学生在食堂用膳的情景。

【学生探究】:我请大家“吃”大餐

师:请每一位同学为自己选一份午餐食谱,分析每种食物分别来自哪种动物或植物。对于动物,请接着写出它们的食物,别忘了把自己的名字写上,然后用箭头把它们连接起来。你能发现些什么问题呢?你这顿午餐从哪几条食物链中获了物质和能量?写出你午餐所涉及的食物链。请学生上台通过实物投影,汇报展示。

学生总结:我们发现自己处在食物链的最高位置。

师:非常正确。人类是食物链中的最高阶层,应当属于消费者。

讨论:从食物链角度考虑,人会受到自然界中其他生物的影响吗?

展示课件3:生态农业图

人与动植物之间有着复杂的食物联系。人的食物种类很多,因此与人有关系的食物链,实际上要比我们画的复杂得多。

通过大家所画的食物链可以看出:人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是一环扣一环,相互依赖生存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生物受到影响,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我们人类自己。因此我们应该要对它们加以保护,其实也是为了我们人类自身更好的生存。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件1食物链的描述,认识到人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也处在复杂的食物链中;通过“我请大家吃大餐”的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2、天敌与农林害虫

展示课件4:(视频)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啄木鸟;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猫头鹰;稻田里的青蛙;庭院里的猫的捕食行为。

讨论:(1)请找出画面中的食物链并表示出来。

(2)你还知道哪些生物的天敌?

师:科学家从生物的食物链中得到启发,想出了利用天敌对农林害虫进行生物防治的方法。

展示课件5:展示生物防治农林害虫的成果:“森林医生”啄木鸟;“农田卫士”猫头鹰;松毛虫、金龟子等害虫的天敌灰喜鹊;防治棉蚜虫的七星瓢虫等等。

想一想:用生物防治农林害虫有什么意义?

讨论:小红家菜园里的青菜上长了许多菜青虫,小红把家里的几只老母鸡放在田里去,用母鸡来防治菜青虫。你认为这样的方案可行吗?为什么?

师:那么,在设计利用天敌防治害虫的方案时,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请学生查阅信息库中“天敌的选择”)

提示:设计利用天敌防治害虫的方案,不仅要选择有效天敌,还要充分考虑这些天敌的饲养,以及这些天敌放飞的时间和方法有的时候还要考虑怎样回收天敌以便下次防治时再利用。

师:根据天敌选择的原则,请各小组选择一种松毛虫的天敌,并设计一个可行的方案来防治松毛虫。

学生分工合作,将课前搜集的资料和信息库的资料进行整合,设计出松毛虫的生物防治方案,并在全班进行交流。评选出最佳方案。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我国生物防治取得的成果,激发学生设计生物防治方法的热情。设计一个生物防治的方案,这是对食物链知识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3、小结

老鹰捉小鸡教案范文第4篇

白果树在老家是一种神圣的树。方圆数十里,能看到的白果树并不多,在我的记忆里,它总是长在宅子边上,而且是那种很老的宅第。在那些老宅边上,盛夏一树浓荫,深秋一树金黄,总是一树好景致。能弄出好景致的白果树,年岁都已久远,它是一个寨子的风水,或是一个家族的寄托。

白果树我是在外婆家认识的。那是一株几个人才能合抱的大树,扇形的叶子,革质的叶片,我一见到它就在心头喜欢了。抚摸它革质的叶子,有一种触摸到坚韧生命的感觉,如同一种血缘的传承,我触摸到的就是源自血缘上游的血色素与蛋白质。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公孙树,来自于爷爷栽树孙子享福之意,它承递的就是血缘。

白果之于我是一个很大的诱惑。我喜欢在树下找寻白果的感觉,我至今依稀记得那腐臭的白果从高处跌落的情形,砰然有声,饱满希望。白果果实外皮是黄的,我们在捡拾时得去除这黄色的皮,如果不及时清理,经过树下,路人就会掩鼻而过。我与童年的伙伴们却乐此不疲,我们向往将白果去皮后得到的果核,白色的外壳,青色的果肉,那才是我们对于白果的感情所系。将白色的果核放在火塘边上焙烤十余分钟,那壳慢慢地就裂开了,壳里升腾起清新的气味,香气弥漫在屋子里,几日不去。白果是可口的,不过却不能多食,老家有“白果千粒成毒药”的俗语。外婆最怕的就是我与表兄弟们贪食。我们在白果树下耽搁过久,她就会迈着她的小脚,颤巍巍地跑过来看我们,看我们只是在踩掉白果的黄色外皮,并没有生食果肉,她才放心地进家去做她的针线活。

留在我记忆里的白果树曾是一种巫味十足的树。近邻的晃县,有一个很有名的巫师,姓名我一直无从知晓。关于他的法术,民间有许多的传言。最著名的一个是他能捉巨大的蟒。传说他有一次到外县去帮人索魂,在山涧里遇上巨蟒,张开血盆大口直扑过来,被他祭出灵符吓退,最后乖乖地缩在他的足下,再不敢有半点动静,直待索魂的法事做完,方被允许归遁山林。据说这位法力无边的巫师用的灵符就是用白果树刻制的。所以,见到体型巨大的白果树,走过它的身边,我们都是屏息静气,以免扰了树神的静歇。那种气氛其实是我喜欢的:虔诚,执著,神秘。它使我沉溺其中。侗民族是一个泛神信仰的民族,对白果树这种生长年代久远的古树的膜拜是不足为奇的。这种敬畏曾一度被我视为彻底的迷信,但现在我更愿意老家的孩子还能保持这种对于物的敬仰。倘有一天风水树也被视为草芥,任由砍伐毁坏,那将是怎样破败的景象?我害怕去设想这样的结局。但我相信,如果这一天到来,从明万历年间以来就繁衍着陈姓家族一脉的那片土地,将会让我们的后代永失乐园。

知道白果是珍贵树种是上初中植物学课后的事情。白果就是银杏,书上配有彩图,这种裸子植物让我震撼,书上称它为活化石。它出现的年代久远得令我无法猜想,在第四纪冰川后,这个顽强的物种生存了下来。更为可叹的是,现代的银杏树与那久远的地质时代的银杏并无多大差别,沧海桑田,斗转星移,这“化石”依然生机蓬勃。如此珍贵的树种,我以为它应当对生长环境极为挑剔,但相反的是,白果树极易移植成活,甚至可以扦插成活。我曾从外婆家那株巨大的白果树分了一株小小的幼苗,拔起来时只有些许细微得可以忽略的须状根,但它却在我家的宅子边上长得郁郁葱葱。

我记得移植白果树时是1984年的春节,那年我十一岁, 二十二年,对于树,对于人,都是成长中最为重要的时期。看到这株长势良好的银杏,我如同看到自己的内心与身体,我甚至愿意将自己的生命历程与这株白果树联系起来。我老去时,它或许正是壮年,我归于尘埃,它肯定还在老树发新枝。但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有一天它也将枯死,最后归于尘埃。到那时,将不会再有人记起一棵树与一个人的联系。好在我不希望永恒,我追求的是这样的生命过程――它不灿烂,它不恢宏,但永远存有一份对于生的敬仰,对于死的淡然。我亲手植下的那株白果树,它是这样的吗?我想是的。这个经历无数次苦难与重生的物种,它们的生命状态早已彻底地远离喧嚣,归于一望无边的平静,它们的生命高度,让我们永远无法企及。

葛藤

说到藤本植物,在我的植物经验里,葛藤自然是首选。这种多年蔓生的蝶形花科植物,构筑了我对于“藤”这个汉字的最初认识:韧性,缠绕,绵延。葛藤在老家是一种极具人间味道的藤本植物,它与我们之间的联系,如同它那蔓生的藤,交织,错综,还有着几分淡然的牵挂。

葛藤与老家人实在是过从甚密。如果将生活中经常会有联系的野生植物喻为我们的远亲,那葛藤至少是血缘刚刚超出三代的那种旁系亲戚,虽然不常走动了,但彼此还经常会在乡场上遇到,血缘的气息淡了,朋友的情分却浓了。

葛藤在老家那块土地上哪儿没有它的足迹呢?每一户人家门前的树上,都看得到葛这个家族与邻居们亲密无间。高大的香椿树上有,挺拔的枫木上有,而最不起眼的天南星科植物上也有,缠缠绕绕,或疏朗,或密匝,好不热闹。它们没有冷落它们的比邻者,即便是相隔好一段距离,它也藤藤蔓蔓地匍匐而去。某一日中午,庄户人家闲暇在家乘凉,打量一下这遮蔽日头的小小林子,才发现那些树与树之间的空地早没有了。倘是夏秋时节,正是葛藤开花的日子,蓝紫色的蝶状小花儿一束束耸起,倒成了一处难得的好景致了。在山野里,葛藤更是无处不在,深山有,丘陵有,坝子有,高山有,葛藤伴随着我们的视野与足迹。

这种无处不在的藤本植物,从老家的孩子记事始,它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诱惑。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我的童年与少年生活里,葛根是一种诱人的食物,蒸,煮,烤,烧,味道都是十分的受用。其实在我的童年里,并没有碰到特别缺粮的年景,但葛根为何这般地诱惑,让一大群孩子为之找寻?现在想来,这里头大约隐含了老家人对于食物的朴素认知,以及收获的欢娱。其实,父母也是这样鼓励孩子的,尽管他们知道,七八岁的孩子要掘出一根富含淀粉的粗硕葛根实在是勉为其难,但他们乐于看到自己的孩子享受到劳动的快意。而勤劳,与聪慧相比,在老家人看来,前者更为重要,聪慧多多少少有着天分的意味,而勤劳却可以长久地培植,它足以让一个人安身立命。爷爷在世时曾无数次说,聪明好,但有时反被聪明误,勤劳不会。旧时,老家的春联里总有“勤俭持家”这样的字眼,这样的词构成的对联每年都是不会换的,仅是换了新的红纸罢了,一般贴在正屋的门上。在老家,对联无疑具有了教化的意味,陈旧教条,却又朴素深刻。

葛根之于老家的孩子,当然不仅仅是葛根的美味,它还使得他们从这里开始掌握必要的劳作技能。捆扎这样的基本活,是大多数孩子感悟劳动的第一步。在黔东湘西的山区,与山为邻的孩子,上山打柴往往是父母交给孩子的第一项重要的农活。我首次上山打柴是与堂姐去的,她其实仅仅是比我大几个月罢了,那年她十岁,我九岁。砍完柴后,堆放在一起,我手足无措,她却熟练地从身边割了葛藤来,将它们整齐地捆起来。这样的技能现在看来自然是简单的,而当时堂姐教会我时,它给我的震撼不亚于寻到一根粗硕的葛根,它让我更充满成就感,那场景让我至今难忘。1991年我考上大学时,堂姐因一场莫名其妙的病死在夫家,抛下了年幼的孩子。每每看到葛藤,总想起我们曾经的童年,怀想使我感触到人生无常的隐痛。

葛藤的捆扎,给我的印象是硬实的。当然,它的硬实程度是相对的。与人工绞制的棕绳相比较,它就逊色许多了。不过,葛藤与棕绳的比较,在老家,在那曾经令良心迷失的年代里,它传达了真实的良心。“”时,地妹这个偏远的小村也没有安宁,在批斗一个外乡的干部时,有人悄悄地将捆人的棕绳弄丢了,最后只得临时用了葛藤来捆人,葛藤自然不能狠下力气捆扎,让受批斗者少了许多痛苦。这个故事我是从一个老人那听来的,他如今已经故去。我没有考证它的真实程度到底有多大。因为从许多过世的老人那里模糊听来的是,当年那场灾难里,批斗是让人不寒而栗的。如今我已无从考证,这样的细节没有人再记得,当时稍有记忆的人记得的是撕心裂肺的恐怖场景。而我宁愿相信这不是故事,它就曾活生生地发生在地妹那个小村里。在那令人不堪回首的岁月,老家的那根葛藤,饱满良心,悲悯,还有最真实的人性。

鸡药

鸡药用于治鸡鸭骨折,这样的治疗法似乎并没有刻意地传授。但在老家,六七岁的孩子都知道它的作用,也知道它这个通俗得没有一点回旋与含蓄的名字。母亲都是这样做的,没有言传,却有身教,孩子们记得牢牢的。幼时,我无数次地看到,从野外劳作晚归的母亲,在昏黄的油灯下,将摘来的鸡药叶子放在砧板背面,用小木棰捣烂,然后从鸡栅捉来鸡仔,它们白日里被老鹰或鹞子扑折了翅膀或腿脚,披一身的小绒毛,或断了翅膀,或断了脚,失去了平衡,在母亲的掌心跌跌撞撞。母亲一手托起鸡仔,一手往它们的骨折处敷药。白布条早准备好了,我在旁边伺候着,安静极了,油灯波波地响,静得听见我们的呼吸。包扎好了,母亲将鸡仔放在单独为受伤的鸡仔准备的竹筐里,铺着新换的软草,小鸡仔在里面安静地卧着,眼睛滴溜溜地,那种柔软的样子让人怜爱。

鸡药这种植物大约是个外来品种,不算老家植物的土著,因为在野外没有。不过这是如今的想法了,那时老家的孩子们对鸡药是很看重的。如果列出他们最先认识的几种植物,我想这鸡药大约也是排在前头的,因为它总是与那些讨孩子们喜欢的小鸡仔联系在一起。幼时在老家,孩子有一个大人安排的任务,就是看着家里的鸡,不要被老鹰和鹞子叨走。夏秋的晴天,天空中总看见一些大鸟在盘旋,先是一个小小黑点,它越旋越近,慢慢地进入我们的视野,原来是那些可恶的鹰与鹞。鹞子来时还在高空叫上几声,可老鹰却是从不声张的,在高空反复盘旋时,它就看清了地面上的情况。倏地一个俯冲,鹰直扑向鸡群,半大的鸡是最容易被它抓住的,一抓一个准,孩子们发现时,它已冲天而去,慢慢地消失在天边,任我们喊破了喉咙,它也不撒爪子。胆小的孩子早吓哭了。

当然再凶狠的鹰也有失手的时候,如果碰上刚孵出小鸡仔的母鸡,它有时也会被吓住,特别是那些刚长大的幼鹰,母鸡凶狠地扑向它,它多半会丢下爪上的小鸡狼狈逃走。经过这么一折腾,稚嫩的鸡仔骨折了。这时候,我们就找来鸡药,学着母亲的样子,给小鸡包扎,如果不是伤得很厉害,几天后就会好起来。如果受伤特别严重,小鸡仔也会死去。我们一帮孩子把死去的小鸡仔装在纸盒子里,挖个小坑将它葬了,那仪式竟然有几分的严肃。现在忆起,我依然记得起那次为小鸡下葬的简单仪式,伙伴们将各家被老鹰扑倒死去的小鸡集中在一起,一共是五只,我们都特别地难过,为自己没有看好它们而深深自责,它们伤得很厉害,鸡药也无济于事了。我记得那是在一棵枳菏飨隆H缃瘢那棵枳菏饕丫长得相当巨大,早无当年痕迹。而我知道,那里安息着脆弱的生命,那里曾经围绕着几个孩子幼小而柔软的心灵。

鹰是我们少年时代的敌人。伙伴们四处寻找鹰的巢穴。但实在是很难找到,它们的巢总是在险峻的崖边,胆小的人不容易寻到,寻到也不容易掏到它的窝。那次我们终于跟踪到一只鹰的巢。那是一个石崖边,在一棵斜伸出来的树上。最终,我们推了一个胆大的伙伴上去。他身手敏捷,是爬树的好手,他几下就上到了树上。母鹰没有在,他一下子就掏到了窝。大家兴奋地狂叫,他顺手将窝扔在了石崖上。窝里有两只幼鹰,摔下崖来,发出令人心悸的叫声。落到我们身边时,我们发现,有一只已经摔死了,一只翅膀断了,挂在了一棵小树上。这样的场景,令欢呼声顿时消逝了。我们都没有说话,山崖上静悄悄的,只有风拂过林梢的声音。

我把那只断翅的鹰带回了家。它其实已经在换羽毛了,长得很雄壮,如果不是突然的变故,再过一段也就可以飞上高空了,但在我的手里,它奄奄一息。我在篱边摘来鸡药叶子,捣烂了敷在它的翅膀上,用小布条扎起来。它长得确实很凶悍,虽然受了伤,但依然会看到它眼里的凶光。开始它对我很防范,换药时拼命挣扎,但它的翅膀实在是伤得厉害,走都无法平衡,更莫说飞起来了。在我为它准备的笼子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它不再戒备了,偶尔还会用喙喙我的手背,弄得麻酥酥的。二十多天后,幼鹰的伤终于好了。一放出来,就四处扑,想飞走。它的爪子被我拴住了,想飞也飞不高。它与我生活了两个多月,开始它还试图地飞,但后来竟然越来越懒了。它已经成了一只成年的鹰了,我实在是想把它养起来,因为我舍不得。但一次在野外放鹰时,它还是飞走了,没有再回来。它在我的头顶盘旋,“呦呦”的叫声,尖利而高远,我目送它慢慢地消失在天边,融入长空,我感受了离别的伤感,尽管它显得朦胧与模糊。

鸡药这种植物在老家如今长得很是茂盛。好些人家的木篱,朽掉了就再没有修,长在篱边的鸡药,早已遮掩了篱笆,掩得很严实了。用鸡药为骨折的鸡包扎治疗没有再用了,现在有很好的西药可用。即便晴空万里,也很难再看到老鹰了。如今的孩子们,没有了在家防范老鹰捕捉鸡仔的劳动。在学校里,年轻的女老师教会了他们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他们乐此不疲。不过,我依然深深地记得童年的植物――鸡药。这个夜里,我在文字里怀念它,就想起童年的旧事。旧时光里,我看到童年的自己,在受伤的小小生命面前,柔软,悲悯,满怀爱心。而如今,我不再为生命脆弱伤痛,甚至,面对小动物被杀戮,有时也会无动于衷。我的心脏为何越发坚硬?坚硬与柔软,是否如一个硬币的两面,非此即彼?我,何曾能够给出答案。

荩草

荩草这种禾本科植物在老家其实称为竹叶草。不过,在一系列的老家植物志里,我还是愿意以荩草为题。我愿意对寻常的它保持一种书写状态下的尊崇。

荩草在老家分布广泛,长势良好。幽深的溪涧,潮湿的河畔,腐沃的浅沼,它们细长的秆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不过丝毫不用为它们担心,它们不会被拔地而起,它的家族团团簇拥在一起,在哪都是一片黄绿的怡人色块。

荩草平常得让我们从来不去注意它的枯荣。又一个春天来临时,它又是一派生机勃勃。这个时候,经过了冬天寒冷与枯衰景象的农人来到了野外,在那些潮湿的泽地,荩草家族最为显眼了,一场春雨刚从草尖拔足而去,叶梢还晃动着晶莹透亮的雨迹。吃了一冬贮存禾草的黄牛,瞳孔被这鲜嫩的景致放大了,贪婪地在草丛中大口咀嚼,它们的眼睛里,读得到愉悦,狂躁的牯牛也变得安静和温顺了,连它坚硬的犄角,也似乎在这一地的柔软荩草中软化了,不再像冬天那般东抵西撞。

做牧草,荩草当然是理想的。它们长得尤其迅速,刚刚割过的草地,约十多天过去,又是一片的葱绿景象。作物种上之后,耕牛们就不能野牧了,每天得割草在家圈养。清晨,天没有亮,如不是上学的日子,晨光里,走动着老家孩子的身影,他们稚嫩的声音,锐声锐气地划过山村的上空。喂牛的青饲料,芭茅其实也是很好的,不过它们大多长在深山里,孩子们割不到。低矮身材的荩草是孩子们喜欢的,它们密集得似乎没有留一点空地,小小的镰刀在草丛里一划,就割下一大丛,几下子竹筐就满了。幼时,荩草丛生的地方,我们心里头都是有数的。为了保证荩草及时恢复生长,一帮孩子约定,一块一块地轮流割,因此总是能割到鲜嫩的荩草。深秋时节,就得为耕牛过冬贮存青草了。我们将荩草割来,放在秋天的阳光下,晒到发蔫,然后贮藏起来。青青的草枯去了,辛苦了一季的牛,享受着贮存的荩草,满足地躺下,整天都在咀嚼,似乎在回忆春天里的滋味。

老鹰捉小鸡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游戏 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a)-0158-01

成功的游戏教学,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而且能寓教学于游戏之中,使学生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这种游戏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即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又突破了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局限性。

1 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较差,表现在集中于某一事物或活动上的时间较短。他们对于数学中的一些抽象的公式、定义以及单调刻板的计算题,注意很容易分散。而对一些具体的、活动的事物以及操作性的教学游戏,注意容易集中和稳定另外,小学自制力还比较差,容易离开老师所讲的内容,转移到偶然看或听到的事物上去,特别是容易转移到感兴趣的事物上去。我们在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来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收到良好效果。

例如:学习了“倍”的概念后,为了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和自己一起玩拍手游戏,可以请一名同学随便拍几下手,然后请其他同学根据他拍手的次数,自己拍出他的2倍或3倍。还可以请一名同学自己设计一套两个回合的拍手游戏,要求每个回合中拍手的次数不同,第一回合与第二回合中拍手次数成倍数关系。集体活动后,让学生小组互动,同桌互动,重复这两种游戏形式。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始终精力集中,情绪高涨,这样简单易行的游戏,也能深受学生的喜爱。这种游戏式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让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2 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意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一种数学的眼光及数学的表达,让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数学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数学游戏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意识。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能逐渐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的数学意识。数学教学中,有许多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有时就是游戏中的数学问题,对待这类问题,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加到游戏活动中来,在游戏中学习。这样,不仅学生的观察力得到训练和培养,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有助于他们形成自己的数学思想。

例如这样的一道应用题:操场上有15名小朋友在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老鹰已经抓到了2只鸡,还多少只鸡没被抓到?如果直接出示题目,学生很容易做成15-2=13(只)。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可以直接把学生带到操场上,选15个人,亲自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当抓到两只小鸡后,让他们自己数一数还有多少只鸡没被抓到,想想与自己的当初做的答案是否一致。然后让他们讨论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学生很容易理解,15个人里面,有一个人是扮演老鹰的,小鸡一开始就只有14只,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15-1-2=12(只)。通过这种游戏中的数学问题,学生感悟到身边的数学问题很多,有些应用题不是单纯的分析题目中的数字就能解决,必须联系生活实际,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学生的数学意识会由此得到很好的强化。

3 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游戏教学方法很多时候都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出现的,对于整个组来说,它不仅仅是依靠个人的力量,而是需要整个组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才能够完成任务。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的设计需要小组合作才能进行的数学游戏,从而向学生渗透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

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索用“剪”和“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争前恐后的参与其中。通过合作探究,从不同的途径求出了梯形的面积,得出答案。

通过操作游戏,学生的思维被激活,经过合作、探索,找到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内在联系,推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类似的教学内容还有很多,如圆的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等的推导过程都可以通过学生合作参与的数学游戏来完成教学任务。

在参与合作游戏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科学分工,密切合作才能尽快达到预期目的,这正是培养他们合作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4 通过数学游戏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对很多事物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的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游戏过程,都是学生亲身参与,自己动手,努力思考的过程,需要他们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散自己的思维,努力思考,大胆尝试,从而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相关期刊更多

老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江西省委老干部局

老字号品牌营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石家庄日报社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州合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