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栽树实训总结

栽树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栽树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栽树实训总结

栽树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字:苹果产业;现状;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S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2-58-02

兴隆县是冀北山地苹果栽培区北缘,立地类型多种多样,具有复杂多样的山地小气候,对提高果品内在品质具有先天优势。20世纪60、70年代,大杖子、上石洞、六道河的国光苹果曾经多年出口前苏联。现在半壁山的“富兴”牌红富士苹果成为河北省名牌产品。在2014年“河北省第二届苹果鉴评会”上,青松岭镇麻地村的“满天红”富士苹果荣获银奖,上石洞的“青碧”小国光苹果获得铜奖。鉴评会的专家一致认为,兴隆苹果的内在品质是一流的,他们与金牌产品的差距只是外观品质和整齐程度问题。今年,我们对半壁山、大杖子、大水泉、青松岭等几个重点乡镇的苹果生产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与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地解决措施。

1 产业基础概况

截至2014年底全县苹果栽培面积586.4hm2,其中国光175.3hm2,占总面积的30%,富士411.1hm2,占总面积的70%,共涉及15个乡镇、81个行政村,按照区域分布:栽培面积超过66.7hm2的乡镇有4个,分别是半壁山镇147.4hm2,青松岭镇89.8hm2,大杖子乡90hm2,六道河镇75.4hm2,4个重点乡镇占全县栽培总面积的58.54%。按照年龄结构分:4a以下新栽植的幼树264hm2,占栽培总面积的44.8%。5~8a初结果期树25.6hm2,占栽培总面积的4.4%。;8~20a生盛果期树248.3hm2,占栽培总面积的42.5%。21a以上衰老期树48.5hm2,占栽培总面积的8.3%。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栽培零散 目前全县苹果园共213个,分布在81个行政村;超过6.7hm2的果园有29个(367hm2,占总面积的62.8%),分布在10个乡镇、24个行政村;3.3~6.7hm2的果园14个(62.8hm2,占总面积的10.7%),分布在9个乡镇、12个行政村;0.7~3.3hm2果园92个(134.2hm2,占总面积的23%),小于0.7hm2的果园77个(21hm2,占总面积的3.5%),最小的园子不足667hm2。只有车道峪和麻地可以勉强称为苹果专业村,苹果在绝大多数村是小树种。

2.2 栽培管理组织化程度低 全县苹果分户经营的有423.5hm2,占总面积的72.2%;统一管理的有44.5hm2,占总面积的7.6%,但70%是近2a新栽幼树,仅有半壁山镇靳杖子村还有13.3hm2村集体果园;大户承包的有118.4hm2,占总面积的20.2%,其中96.3%是近2a新栽幼树。大部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具备有效的组织能力,没有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种植户占大多数。

2.3 树龄结构极不合理 近2a新栽植的幼树263.9hm2,占栽培总面积的44.8%,初果期树25.6hm2,占栽培总面积的4.4%,盛果期树248.3hm2,占栽培总面积的42.5%,衰老期树48.5hm2占栽培总面积的8.3%。有近10a时间苹果资源没有增长,实际上各乡镇统计的盛果期树大部分已经树冠不完整,绝大部分结果树面临更新。

2.4 树势衰弱,病虫害发生严重 苹果属于精细化栽培树种,果树分到各户以后,每家树都不多,难以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管理水平千差万别,多数属于掠夺性经营,偏施化肥,土壤有机质多数在1%以下,大小年结果,腐烂病、轮纹病猖獗。

2.5 果实外观品质差 由于管理水平普遍较差,疏花疏果不到位,使用劣质果袋,果实整齐度、果面光洁度差,严重影响外观品质。

2.6 机械化管理程度低、劳动力成本高 经测算,机械化程度高的苹果园劳动力投入成本仅占到果园投入成本的30%左右,我县苹果园分散栽培的形式占绝大部分,水肥一体化、地布、行间自然生草等栽培模式基本还是空白,大型锄草机、旋耕机、喷药机等果园机械难以使用。苹果园劳动力投入成本占到果园投入成本的70%以上。

3 应对措施

3.1 加强规划引领,适度规模发展 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做好果园前期规划,合理选择栽培品种。2015年全县计划新发展苹果195hm2,分布在11个乡镇,36个行政村,实现大户承包或统一经营的有15片127hm2,分布在8各乡12个行政村,其中7hm2以上果园7个(110hm2),3.4hm2以上果园3个(10hm2),2hm2以上果园2个(4hm2)。今后规划新发展果园对建设规模有一定要求,1个小区面积一般不低于7hm2,重点产区要以1个果园为中心,各个小区基本能够前后呼应,形成一个20hm2以上的产业带,以便于创建品牌和发挥产业规模效益。大水泉乡土地资源最为丰富,宝地、大水泉、黄土梁等村立足于恒河漂流发展观光采摘产业,群众积极性很高,2015年计划发展的23hm2都是大户承包形式,有望以宝地为中心形成下一个苹果产业带;大杖子乡有一定产业基础,近2a新发展苹果幼树65hm2,其中大户承包发展的55hm2,2015年计划新发展8hm2,也都是大户承包形式;半壁山镇产业基础最为雄厚,但现有结果树都面临更新换代,从今年开始大碌洞村发展势头强劲,新发展的33hm2果园虽然是分户经营但能够做到统一管理,2015年计划发展53hm2也能够做到统一规划,有望成为又一个苹果专业村;青松岭镇、六道河镇位于我县窗口地带,苹果产业有一定基础,但发展规模有限,六道河镇2015年计划新发展47hm2,除周家庄1个20hm2园计划大户承包建设外,其他都是散户经营。

3.2 以专业户为抓手,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 要以培肥地力为中心,狠抓标准化技术推广,结果树重点抓树体结构改造技术推广,提高果实外观品质。新建园重点抓起垄栽培、树下铺地布、行间自然生草、水肥一体化设施等先进省力化栽培模式推广,降低果园劳动力投入成本,提高果园机械化程度。对全县现有连片面积0.33hm2以上的苹果专业户进行登记造册,统一技术措施、统一质量标准,使用统一品牌。

3.3 进一步加大各类标准化管理示范园的支持力度 各类示范园建设标准高,技术要求严,必须持续不断地抓下去,直到园主把各项技术规范从理论到实践完全吃透才能放手,重点应在技术培训、基础设施、农业机械、融资渠道等方面给予高度的扶持。

栽树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1

果业发展基本情况

1956年三道洼村在全县范围内率先种植果树。探索摆脱贫穷的路子。当时种植苹果53.3hm2,另有‘苹果梨’等几个其他果树。苹果主要是‘国光’和‘鸡冠’。当时采用稀植大冠树形,在不断学习与改进中,1975年果树进人高产期,产量和效益也逐年提高,仅水果一项就占三道洼村人均收入的70%。当时的山头,河滩、住户的房前屋后全是果树,果树为三道洼村带来滚滚财源,三道洼村因此摘掉了贫困的帽子。1995年被丹东市评为“丹东市水果第一村”。鼎盛时期,全村水果面积173.3hm2,产量400万kg,收入实现600万元,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前些年,该村果树栽培面积严重滑坡,与全市果树生产情况相同,由于‘鸡冠“国光’等老品种产量低、质量差,市售:价格低,出现阶段性卖难的问题,且大多是40年生以上的大树。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果农开始弃管或批量砍树,苹果面积在减少。

2 存在的问题

2.1 品种老旧

苹果还是以‘国光’‘鸡冠’为主,20世纪50年代栽培的‘五九香梨’‘一面红梨’等老品种仍有一定的栽培面积,很少引栽新品种。近十年已证明适合东港气候特点的优质大苹果品种‘寒富’,也只是零星栽种。由于品种老化。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力。

2.2 栽培管理水平落后

受传统技术的影响。这里的树形结构大多还是基部三主枝的大冠形,合理的促控技术、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配套技术不能很好的落实。东港市近几年连续聘请国内著名果树专家多次现场授课,三道洼村却很少有人参加。

2.3 市场竞争力差,种植效益下降

除品种老旧外,主要是综合管理不到位,果树早期落叶等病虫害发生严重。加之不注重果实管理,果品产量和质量大幅度降低,售价低和阶段性卖难已不可避免。

2.4 比较效益下降

与种植其他农作物相比,果树是一项投资大见效慢的产业。盛果期年投资额接近2000元/666.7m2左右。常常是收不抵支,许多果农不得不将果园改种其他农作物(种植玉米等大田作物投资少,有盈利)。

2.5 政策方面的原因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后,果树全部分包到户,但承包期短(如兴隆屯承包期是10年),果农不舍得投入。也无法进行品种更新和改造,经济效益低下,出现了砍树毁园现象。虽又进行了二轮承包,但分散的小规模生产不利于果业的发展。

3 发展建议

3.1 加强领导,统筹规划

要充分认识果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利用三道洼村的自然资源条件,发挥已有的产业发展基础,统筹果业发展规划,通过出台政策、调整结构、技术升级等有效途径,重振三道洼村发展果树产业的雄风。

3.2 调整结构

一方面要调整栽培结构,将原来单一的露地果树变为露地和设施果树共同发展的格局。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设施果树,以设施油桃和设施草莓为主,争取在未来3年内设施果树面积由现在的40hm2发展到80hm2,以此提高栽培效益。另一方面就是调整品种结构,逐步改造现有的‘国光’‘鸡冠’等老旧品种;大力发展适合东港市栽培的优势品种‘寒富’苹果,建立标准化‘寒富’苹果生产、出口基地;适当发展桃李杏等核果类品种。要在现有订单基地的基础上,规模化发展订单加工品种黄桃,争取3年内订单面积达到53.3hm2,实现果树生产总面积达到253.3hm2。

3.3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果农技术水平

除组织果农参加东港市举办的果树技术培训班外,村里还要定期不定期地邀请省市级果树专家来村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同时。村里应设1名主管果树的技术员,负责指导果农按要求进行栽培管理。

栽树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我县经济林的栽培历史很短.在上世纪6O一7O年代主要发展了一些山杏,国营林场发展了一部分苹果、梨等。经济林作为一项产业大面积发展还是从80年代中后期在“三西、三北”资金的扶持下开始的。9O年代从山西引进一部分枣树实生苗.但是绝大部分失败了。截止2010年底.全县经济林面积发展到2.6万亩.其中枣树1.5万亩、苹果0.6万亩,梨O.1万亩.杏0.5万亩,年产量达到200多万公斤,产值70多万元栽树务果已成为我县广大群众增加经济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按产业化发展的要求衡量.我县经济林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构成产业的三大主体环节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首先,在生产环节上表现为:一是布局不合理.适地适树做的不够,许多地方不考虑当地自然条件.盲目发展果树.导致局部区域因树种选择不当而成为低产劣质果园.经济效益低下.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二是区域主栽品种不明确.没有做到规模发展,一些地方发展经济林仍然以小片或零星为主,没有突出区域特色品种,造成品种繁杂或只有品种.没有规模的局面,规模效益和区域优势难以发挥:三是品种老化,名优特新品种栽植率较低.“产量高、效益低”的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大面积经济林急需更新改造.四是技术服务跟不上.经营管理水平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率不高.导致部分群众的经济林推迟挂果或提前老化.产量低而不稳,产品品质不良。其次,在加工环节上几乎还是空白,产品的后续效益流失严重。第三.在销售环节上.基本处于农民自产自贩自销的初级状态,社会化服务跟不上,产、加、销严重脱节.阻碍着该产业的发展进程由于上述三大环节自身功能不足.因而难以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链和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格局。

2发展布局与存在的问题

总结过去我县经济林发展的基本经验和教训.我们认为.实事求是,适地适树,着眼于主要树种的最佳适宜区.做到科学合理布局是加快经济林建设步伐,使其尽快形成产业化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应该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产实践和区域气候特点等.来探讨分析适宜我县大面积发展主要经济林树种的发展布局

2.1苹果

一般认为年平均温度在7.5—14℃之间的地区都可栽培苹果.但年均最适温度应在9℃以上,生长期积温要求在2600—3800℃.绝对低温一25''''E以下即可发生冻害;苹果需要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pH值5.6—6.7的微酸性土壤。按照苹果的上述生物学特性.在我县只有引黄灌区才是苹果的种植适宜区,可大面积发展就栽培品种而言.应以红富士系列品种为主。在年均气温均在8.5qC以下.且极端最低温度多在一25℃以下,可视为生态可能种植区,否则会造成树势衰弱、推迟结果、产量低、品质差等不良后果,我县多年来的生产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2.2梨

梨树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没有苹果严格.在年平均温度5-15%.生长期积温2100—3900~之间的地区就能栽植.而且其抗抽条的能力远远大于苹果,梨树对土地要求不严,喜中性偏酸的土壤,但pH值5.8—8.5之间均可正常生长,沙、壤、粘土都可以栽培。因此,我县的地下水位高的缓坡滩地和灌区都是梨树的种植适宜区.特别是青山以北县城以南缓坡夜潮地应大力发展优质梨基地.关于梨的栽培品种.应以早酥梨、锦丰梨为主.同时还应注意发展苹果梨等优良品种。

2.3枣

枣树适应性强.结果早.寿命长.易管理.在年均温度70c以上的地区,无论是平坦地、山坡地、沙地、塬地等都能栽培,其较耐低温、耐旱并抗盐碱但是,枣树的落花落果现象非常严重.在种植适宜区的正常结果年份.坐果率也只有3-4%,在开花座果期降水多,空气湿度大是枣树高产的主要因子.花期喷水喷肥是提高其产量的主要技术措施,而花期干旱多风.则易造成大量的落花落果.导致产量急剧下降甚至绝收。

2.4杏

杏对管理水平、栽培条件要求低.因而在我县大部分地区均能发展,特别是苹果、梨、枣不易发展的南部山区应大面积发展。我县在发展杏树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在交通方便的城市郊区重点发展优质鲜食杏.而在山区应重点发展优质仁用杏:二是我县大部分山区年降水量均在300ram以下.从科学角度讲.年降水量500ram以下的地区在非灌溉条件下是不能发展乔木林的因此在南部山区发展杏树一定要采取工程集雨措施.山坡地连片栽植杏树.其它地区均应以房前屋后、水旁、路旁以及山区流水线、集雨沟等区域为重点,避免在山坡地大面积成片栽植杏树而造成良种不良.甚至变成“小老头树”的严重后果。如以前在赵记湾山坡栽的山杏生长量低产量低.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3发展方向与措施

3.1走“基地化建没.规模化发展”的路子

按照基地建设规模化的要求.今后经济林的发展.既要大幅度地扩大栽植总量,又要集中连片向大规模、高标准方向发展用统一规划、统一种苗供应、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栽管标准”的组织形式.把农民分户经营连接成较大的规模化生产.要以村为基本单元.以五百亩以上为规模面积,整村推进,在全县建立一批整村、整乡、整流域统一规划、连片开发的经济林基地,实行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

3.2走“精品种、强管理、高效益”的路子

经济林的发展,始终要坚持“一手抓种植,扩大规模,一手抓管理.提高效益”的原则。抓种植,必须按照既定的发展布局.突出区域主栽品种.突出地方特色,搞名牌战略、精品战略.注重产品的包装增值.努力做到一县一乡一品,切忌只有品种没有规模;抓管理.必须突出科技服务,要鼓励科技人员沉下去。蹲下来。承包经营。有偿服务.跟踪管理,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要采取多种形式强化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推广力度,加大低产果园的更新改造力度,该改造的尽快改造.该更新的坚决更新.要强化人才培训.培训一大批对农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农民技术力量,整体提高经济林经营管理水平。

栽树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这次全县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工作会,是县委、县政府在今年“两大工程”建设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上,王县长总结了我县2005年度“两大工程”建设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表彰奖励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并对明年“两大工程”建设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下面,我代表县绿委和林业部门就如何实施好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工程建设,抓好当前相关林业工作讲几点贯彻落实意见:

一、深刻领会会议精神,迅速掀起“两大工程”建设高潮

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广元的标志性工程,也是“建设生态XX,构建和谐XX”的关键性工程。县绿化委员会作为“两大工程”的组织协调机构,各成员单位一定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深刻领会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战略意图和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对“两大工程”建设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明确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密切合作,抓住当前造林季节的有利时机,全面推进“两大工程”建设。县绿化委员会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下,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两大工程”,在XX电视台开办“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专题栏目,定期通报各乡镇、各口、各单位“两大工程”建设进展情况;继续与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密切配合,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督办,并进行督查通报;与《XX周讯》进行栏目协办,定期、不定期印发《绿化简报》,总结经验,挖掘典型,引导激励全县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各团体积极投身到“两大工程”建设工作中来,增强全社会的绿化意识和生态意识,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把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转为实际行动,努力为打好“两大工程”建设的总体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迅速掀起“两大工程”建设高潮。

二、搞好规划,修订完善作业设计

规划是“两大工程”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去年虽然完成了“两大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作业设计,但从去冬今春的实施效果来看,有些作业设计还需完善。绿委牵头,林业、水利、交通、建设等部门和各乡镇共同配合,按照总体规划目标及时修订和完善作业设计。各乡镇周绿化必须要有10-50亩的绿化工程建设示范点。起点要高,眼光要远,规划要细,便于操作;要结合生态小康新村建设和村镇绿化美化工程,把年度造林任务落实到每一条道路、每一条河流、每一座水库、每一座山头、每一个地块。在造林技术上,要坚持高标准整地、栽植、抚育。树种选择上,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对荒山造林、四旁植树和疏林地补植等,要以乡土彩叶树种为主(乌桕、栓皮栎、麻栎、元宝枫、枫香、黄芦等);农耕地造林要以名、特、优、新经济林树种和速生树种(巨桉、107杨、台湾桤木)为主;公路绿化要以高大挺直乔木树为主(如香樟、欧美107杨树等),水系绿化以枫杨、柳树、巨桉、台湾桤木、欧美107杨等为主。树种配置上,要多营造混交林,实行乔、灌、草相结合,科学配置,达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色、冬有绿”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景观效应和林业综合效益。

三、搞好种苗准备,做好种苗供给

一是坚持“阳光作业”,做好今秋种苗采购工作。要按作业设计要求,计算出新造林与补植所需苗木的品种和数量,由各口、各单位、各乡镇根据有关规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政府采购程序,提前统一招标采购。“两大工程”苗木采购,要严把质量关,必须坚持“两证一签”制度,要坚持随起苗随栽植,带土移栽,就近移栽,确保种苗质量。严禁使用未经规划设计、品种不对路、质量不合格的苗木造林。

二是要作好明年“两大工程”用苗的准备。当前正是林木种子采种季节,各乡镇和林业站要抓紧落实计划,作好余缺安排,需要调剂的,要提早上报。能自行采种解决的,要及时落实采种。充分发挥各林业骨干苗圃作用,实行固定苗圃与临时苗圃、国有苗圃与专业苗圃相结合的方式培育种苗,对交通不便的造林地,可建立临时育苗点,但林业技术人员必须负责指导,育苗户按规定树种、数量、质量育苗。同时林业骨干苗圃也要结合“两大工程”总体规划及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培育大苗、大树用于工程建设。

四、抢抓进度,确保按时完成“两大工程”建设任务

“两大工程”建设,必须统一时间、统一步骤、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当前,各单位要逗硬落实定基地、定单位、定时间、包栽植、包管护、包成林的“三定三包”责任制,按原规划树种和苗木规格,对去冬今春栽植的地块全部补植、抚育(除草、施肥)。务必确保2005年度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成效。今年重点解决县城周、乡镇场周和主要公路、水系周边可视范围的造林绿化。10月15日前,全县必须完成“两大工程”造林整地打窝任务。10月底前全面完成补植任务,明年8月份检查成活后方可把余款付清。11月15日前,全面完成“两大工程”建设新增任务。12月底前,必须完成2007年春季造林整地打窝任务的50%,明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2007年的栽植任务,在“两大工程”建设中,林业、交通、水利、城建等部门林协调配合,搞好“两大工程”建设的技术指导,抓好植树样板基地、绿色通道示范路(段)、绿色通道示范河道和村镇绿化美化示范点建设。通过样板工程和示范点建设,推进“两大工程”高质量、高标准的全面实施。

五、狠抓质量,确保按质完成“两大工程”建设任务

在推进“两大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避免过去“年年植树不见树”的情况,要严把“整地关、栽植关、监督关”,确保建设质量。整地一律按“统一放线、大窝整地”的要求,分别确定荒山造林、江河绿化、公路绿化、城周绿化等处栽植树种的株行距和整地打窝的质量标准,栽植要严格按照建设规划确定的树种、规格、密度、规模进行栽植。在栽植中,实行专业栽植与全民动员相结合。仍然实行五年不变的“三定三包”责任制,(定基地、定单位、定时间、包栽植、包管护、包成林);各地要大力实行公开招标,推行专业队栽植或种苗供应商包栽、包活、包管护、包成效,分期付款和大苗带土或营养袋栽植的成功造林方式,坚持工程质量终身制。公路绿化今年经县委、政府领导同意,进一步创新机制,由乡镇负责打窝,将种苗采购、栽植、管护打捆实行政府采购,来年按成活数付款,乡镇打窝必须在本月15日前完成。城周绿化由各口按人均5元筹集义务植树以资代劳费,并按划分的责任区域在15日前打好窝,县林业局在25日前栽植完毕。春秋季植树造林关键季节,采取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和打歼灭战的作法。在“两大工程”建设重点栽植区域,林业部门要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分片定点跟班作业,负责指导技术、监督质量,做到整地打窝验收合格方可调苗,苗木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栽栽植,分阶段验收,不按设计和技术要求施工的,要及时返工。严格实行“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切实保证造林质量和成效。

各部门和乡镇要围绕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进行技术攻关。大力推广速生丰产的用材林和品质优良的经济林营造的先进实用技术,如ABT生根粉、容器(营养袋)育苗、地膜覆盖、林木菌根等技术的大力推广。林业部门组织科技人员到工程建设第一线推广先进技术,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观摩、编印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层层抓好技术培训,特别是重点培训一批造林绿化示范户和带头人,创建科技示范点,以典型带动面上造林绿化。

六、广泛动员,继续有效地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是发展造林绿化事业的重要形式。全国人大《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明确规定:“凡具备条件的地方,年满11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它绿化任务”。各部门、各单位、各乡镇和林业部门要严格按照这一要求,努力提高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

一是绿委要组织全县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厂矿、学校、群团组织和武警部队,乡镇政府也要组织乡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厂矿、学校,在城(镇)周围、公路沿线、江河两岸建立义务植树基地,划分责任地段,设立党员先锋林、青年林、三八林、结婚纪念林、民兵林、少先林等各种纪念林植树基地,引导公民参与植树造林。安排造林绿化任务,实行“三定”、“三包”责任制。

二是充分发挥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能,加强全民义务植树的督促检查工作,充分发挥全民义务植树在“两大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对不能直接参加义务植树的单位和个人,要按照规定,由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统一组织收取义务植树“以资代劳”费,专门用于“两大工程”工程建设。

七、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步伐

生态和产业是林业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没有生态的林业将失去方向,没有产业的林业将失去活力。最近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今后林业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建立“产业”(工业原料林、干果、油橄榄、森林蔬菜、木本药材、生态旅游、蚕桑、茶叶)和培育相对应的“龙头企业”。各地要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要求,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速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当前,要着重抓好以下六项工作:一是加大以速生树种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重庆林安木业在武当开发区落户,林安木业主要生产中纤板,原料以小径材为主,年生产能力8立方米,需原材料10多万立方米。仅靠现有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为达到保护与发展双盈,生态与经济共发展的目的,经请示县政府同意决定引进速生树种,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基地。经考察,巨桉、107杨苗等速生树种适宜我县生长,年径生长可达5公分,高生长可达5米,5年左右可成材主伐。目前我们已引种20000株巨桉在陵江镇、元坝、东青试种,试种成功后全县推广,今后林安公司也将安排资金和社会相结合建原料基地,各地要看到发展巨桉、107杨、台湾桤木等速生工业原料林的前景,积极推进低效林、残次林的改造。二是搞好现有核桃、板栗、银杏为主的干果基地劣质品种的嫁接改造,结合工程造林扩大现有干果基地的种植面积。三是抓好现有油橄榄基地的管护,要重点抓好东青、元坝、陵江镇油橄榄示范乡镇和示范点建设,加大已栽植4年以上还未开花树种的嫁接改造,同时按规划完成新栽植任务。四是大力发展森林蔬菜产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砍伐指标控制范围内大力发展木耳、香菇、竹笋等森林蔬菜,同时,加大原料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青杠树林,选择栓皮栎、麻栎等适生品种,力争用三年时间新发展森林蔬菜原料林6万亩,确保今年全县不折不扣地完成橡子点播任务2万亩,各乡镇务必要有100亩的示范片。五是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上,要按照国家林业法律、法规,搞好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积极配合旅游部门搞好全市生态旅游的规划和开发。六是在猕猴桃、蚕桑、茶叶产业建设中,要加强与科技、农业部门的紧密合作,借助现有林业重点工程,提升猕猴桃、蚕桑、茶叶基地的建设质量,巩固建设规模。

栽树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重阳木;园林特性;开发应用;要项

1 重阳木的园林特性

1.1 基本特性分析

1.1.1 成活率高。重阳木属树种栽植成活率高,扦插、播种育苗繁殖快,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可粗放管理。幼苗定植后恢复生长很快,栽植宜深,成活率可达90%。在旱季定植时,可采取低切干深植,效果也好[1]。

1.1.2 生长快。重阳木属树种具有速生特性,虽然在北部地区总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比原产地低,但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还是比较高的,而且持续时间比较长,可维持在10~20年间。同一立地条件下,比毛白杨年平均生长量提高15%,如35年后重阳木胸径仍保持1cm以上的平均年生长量,表现出较大的生长潜力。

1.1.3 根系发达。重阳木属树种的根系发达,属深根性树种,主侧根粗大而长,侧根沿地表处向下延伸,根幅为冠幅的1.5倍。与东北平原地区的硬阔叶树种如刺槐的根系生长相比有明显优势。这是适应引种立地条件,保持旺盛生长的重要保证。

1.2 园林水土保持特性

重阳木在水土保持方面有自身的独特优势。一是防风定沙。为防止或减轻作物及坡面所产生的风害,所栽植的重阳木在抑制风蚀、保护坡面构造物,并且减少作物因强风造成生理或机械伤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二是道路植树。重阳木能够保护路面,路肩及护坡,减少冲蚀及维护。

1.3 净化空气特性

重阳木除了能适应当地的环境外,且还能具备较强的空气污染物转换能力、光合作用能力、以及释放阴离子等能力,容易成功栽植并达到植物各项功能。就除尘的绝对量而言,叶片仍扮演最重要的角色。重阳木的叶片宽大、平展、硬挺迎风不易抖动,叶面粗糙多茸毛的植物能吸滞大量的尘埃。

2 重阳木的开发应用

2.1 重视重阳木的健康管理工作

(1)设立大学重阳木医学课程。国内大学已有植医课程(树医包含在植医范畴),但内容偏重农作物的健康管理,缺乏“树医临床医学”相关课程及培训,而关于重阳木的相关课程更是不多,树木健康管理仍不足。重阳木的健康管理课程应包括栽植、移植、养护、修剪、病虫害诊断、农药管理以及整合防治技术等不同于农作物的课程。(2)开设重阳木医师培训课程[3]。由大学、林试所及相关法人合作,针对非大学专业课程的工作人员设计理论与实务课程,加强重阳木健康管理相关课程及培训。树医课程由林试所与大学合作设计,并提供树医临床实习培训,相关法人团体如学会、协会也可参与合作。课程参考国际树艺师协会CA(Certified Arborist)的课程设计,包括土壤管理、树木生物学、植栽建立、修剪技术、诊断及治疗、树木保护及保存、都市林业、作业安全及树木风险管理等。

2.2 保障重阳木植栽的安全性

重阳木植栽为多年生木本植物,终其一生固定一处无法移动,为适应环境与竞争阳光,必需确保顶芽及伸长区产生高生长。然而,若重阳木植栽仅进行高生长会使其无法承受风压或自重而倾倒,因此,也必须利用茎部外周的形成层对内产生次生木质部,形成直径生长(肥大生长),使树干获得足够的强度来承受风压。经历长久演化的结果,重阳木植栽的高生长与直径生长间存在着巧妙的比例。重阳木植栽在面对外在动态风压时,若某部位强度较弱,则易于此处先行破断,而成为该树强度的瓶颈。由于树冠叶部行光合作用所生合成的碳水化物及所能转换的木质材料有限,因此重阳木植栽必须妥善运用直径生长所产生的次生木质部,使其各部位对外在风力具相同的抗风强度(即相同的安全系数),而不致浪费其有限的资源(木材),使自身达到充分的经济效益。

较老的重阳木时有发生倾倒或折断的意外,造成人员伤亡或车辆受损,须作妥善管理以防范未然。树干表面的凹陷可直接加以量测,但心腐空洞程度之评估较为困难,通过重阳木植栽健康状态外观检查法(visual tree assessment, VTA)、生长锥、钻孔阻抗仪、打音法、超音波或应力波非破坏测定技术等可以协助我们有更深的了解。常用的VTA法,是通过观察重阳木植栽外观以判断重阳木植栽健康状态,一旦发现树干外观有特殊的突出物,则其内部极可能已产生病灶。如树干中段呈一圈肿胀,可视为内部有均匀性腐朽的征兆;若肿胀偏于一侧,则腐朽孔洞偏于该侧;若肿胀位于树干基部,则表示有根腐的可能。空洞周围木质部会增生是因为树干产生空洞后所剩余的部分无法承受风力等外力,需增生木材以分散应力,使达均等应力状态。此外,树干外表若有突起纵线,则内部极可能发生开裂;重阳木植栽受不均等应力时,可发现受引张力侧的树皮薄且稀疏竖立,受压缩力侧树皮厚且紧密堆叠。

参考文献

1 陆支悦,姜卫兵,翁忙玲.重阳木的园林特性及其开发应用[J].江西农业学报,2009(6)

相关期刊更多

震灾防御技术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地震局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