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范文第1篇

恶性疟原虫己糖转运体编码基因的体外扩增、克隆及表达 魏泉德,余新炳,叶苓,徐劲

内江市疟疾防治措施与发病数的相关性分析 童学娅,林永祥

弓形虫感染鼠肝脾脑微量元素的测定 耿志辉,石毅,方艳秋,李淑红,刘利

肠道线虫病防治效果纵向观察 闻礼永,夏昭华,姚善滢,杨纪顺,程国强,苏应龙,宋昌存

中草药治疗小鼠肠道寄生虫及螨的效果观察 俞发荣,陶杰,张瑞君

广西消灭丝虫病后重点监测结果 谢祖英,潘士贤,吕先纲,麦富珍,廖宁,何为涛,杨小春,杨益超

阿米巴肝脓肿36例临床分析 秦树林,王爱霞,盛瑞媛,刘正印

本刊列为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

本刊影响因子上升为0.545

CD4+ T细胞在疟原虫红内期感染中的免疫调节 肖宁,杨文

从氯喹抗性产生看疟原虫的诱导变异 严继舟,李明,宋关鸿

大丰市农村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顾晓萍,朱卫标

疟疾网络资源在疟原虫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林澄涛,王恒

灌溉沟渠改造灭螺结合人畜化疗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观察 张玉其,张娟,孙维山,章伟,杨晖

1062例脑囊尾蚴病的临床与CT分析 张恩东

舟山市防治丝虫病的措施与系统监测结果 王建跃,张均和,程徐遂

福建省20年来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吴金俊,许龙善,李莉莎,欧阳榕

应用捕获-再捕获法对上报疟疾发病数进行校正 王伟明,高琪,何宏政

大山区急性血吸虫病防治对策的探讨 陈德基

卫生部全国丝虫病监测工作会议简况 孙德建

重庆市嗜人按蚊的分布调查 蒋诗国,肖邦忠,唐成田,王卫国,李心术,肖鹏,晏维

与蛔虫感染有关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哮喘41例临床分析 李长玉,李芳,邱洪流,谢琴

免疫缺陷性疾病患者弓形虫抗体的调查 王宝林,潘孝彰,尹有宽,翁心华

两种ELISA方法检测日本血吸虫病循环抗原的比较 裘丽妹,张永红,李浩,薛海筹

肝毛细线虫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 杨发柱,黄晓红,屠昭平,张莹珍

日本血吸虫虫卵的图像分析研究 彭善友,黎辉,王则胜

云南省鼠类感染日本血吸虫的调查 杨光荣,吴兴,熊孟韬,范崇正,吴鹤松,陶开会

原虫基因转染的研究进展 王宪峰,薛采芳

弓形虫速殖子和缓殖子相互转换机制的研究进展 杨培梁,彭鸿娟,陈晓光

重组血吸虫诊断抗原研究进展 舒新华,易新元

卡氏肺孢子虫在大鼠肺内的发育及其引起的病理变化 郭俭,杨元清,吴嘉彤,施晓华

人源细粒棘球蚴染色体G-和C-带初步分析 陆家海,冯德元,郭中敏,李德昌,郭固

猪囊尾蚴蛋白水解酶的初步研究 刘殿武,张莉,丁月新,张孟余,闫会敏,郭丽莉,刘树贤

溶血所保存的陈旧微丝蚴血片染色的研究 王唯唯,朱家勇,戴世忠

Dipstick法诊断黑热病患者28例 马莹,胡孝素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与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用于海南省南桥疟区流行病学的调查 柳坚,蒙锋,华德

上海市青浦区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病原追踪调查 徐海燕

不同方案防治血吸虫病的技术经济效果评价 王文梁,朱晓红

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的脱囊及感染途径 姚曙光

尿中检出曼氏血吸虫虫卵一例 何津春,HE Jin-chun

我国棘球蚴病防治研究进展 叶尔江·苏里唐,江莉,柴君杰,YEERJIANG Sulitang,JIANG Li,CHAI Jun-jie

钩虫流行现状及疫苗研制进展 詹斌,肖树华,李铁华,薄梅花

胆总管细粒棘球蚴病11例 吕生芳,李纪忠,LU Sheng-fang,LI Ji-zhong

左旋咪唑的毒副反应 闻礼永,宋昌存,WEN Li-yong,SONG Chang-cun

抗阿苯达唑粪类圆线虫感染一例报告 林金祥,陈宝建,张榕燕,李友松,林陈鑫,程由注,许贤让

河南省40年来抗疟措施效果的评价 尚乐园,薛长贵,苏寿汦,SHANG Le-yuan,XUE Chang-gui,SU Shou-zhi

江西省丝虫病重点监测结果的分析 张昆照,李志宏,严雨富,ZHANG Kun-zhao,LI Zhi-hong,YAN Yu-fu

山区薄膜覆盖灭螺法现场试验 周云,夏登华,曾光兴,甘承新

山东省邹城市基本消灭丝虫病的监测报告 张贻庆,李兆爱,马柯,ZHANG Yi-qing,LI Zhao-ai,MA Ke

班氏丝虫病鞘膜积液的手术治疗效果 陶增厚,郑惠君,陈宪,方仁丽

血吸虫基因组研究进展 高馨,冯正

孕期弓形虫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薛纯良

在血吸虫病重流行区实施全民药物治疗居民依从性的分析 郭家钢,胡广汉,熊玉龙,王延安,郑江

甲状腺疾病患者感染弓形虫的调查结果 程晓莉,王海荣,汪长银

初步建立丝虫病数据管理信息系统 邹义洲,孙德建,刘文

海南省农垦系统6年疟疾病例调查结果 段景山,张宇滨,陈世裕,刘家敬,张世平

刺蛾过敏性荨麻疹的心电图改变 李朝品

耻阴虱寄生眼睫毛一例 陈绮龄,钟烈红,梁剑虹

一氧化氮供体对弓形虫速殖子DNA含量的影响 彭碧文,胡建石,赵蓉,蒋明森,林建银

氯硝柳胺配伍剂抑制钉螺上爬作用的研究 朱丹,谢法仙,鲍子平,朱达培,倪传华

第四届亚太旅行卫生大会征文

丙烯硫脲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病变的影响 何立,蒋明森,蔡国斌,杨孟祥,易新元,曾宪芳

华支睾吸虫感染并发胆结石一例 边红放,张利永,向军,李玲芬,许亚辉,李勇,王敏华

斑点金免疫渗滤法在检测囊虫抗体中的应用 刘志平,李浩,朱兰芸,刘森,薛海筹

黑龙江省寄生虫病调查 段淑梅,高威,刘艳平

弓形虫病大鼠T淋巴细胞和脾微量元素的测定 耿志辉,方艳秋,刘利,石毅,李淑红

小儿脑囊虫病20例临床报告 赵艳茹,孙丽君,崔其福

从感染小鼠获得微小隐孢子虫卵囊方法的改进 黄克和,杨世广,唐建霞

疟原虫食物泡:抗疟药的靶点 翟自立,伍卫平

上海市寄生虫学会2001年会

树突状细胞与原虫感染 刘明媛,徐盛明,宋关鸿

云南省不同地区恶性疟原虫MSA-I、MSA-2和Pf60.1基因多态性研究 张国森,杨亚明,刘慧,张再兴

开封市小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 王国英,都景芳,孙伟力

硕大利什曼原虫激活蛋白激酶C受体的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成军,夏小兵,王刚,刘妍,钟彦伟,王琳,杨继珍

52例肝F包虫囊肿的外科治疗 梁东,李桂萍,傅振超,俞天生,王学德

恶性疟原虫FCCl/HN株环子蛋白基因在BCG中的表达 郑春福,吴少庭,陈雅棠,高世同,林敏,梁驹卿

恶性疟原虫FCCl/HN株exp-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单志新,余新炳,马长玲,陆家海

南宁市消灭丝虫病后监测结果及分析 李少凡,潘利花

洪雅县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调查 黄涛,杨睿瑶

恶性疟原虫AMA-1基因变异区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聂本勇,张龙兴,潘卫庆,钱锋

基于核糖体基因分析的中华血吸虫分子种系发生研究 张广军,邱持平,邱东川,常正山,秦志辉,夏明仪

皮下蝇蛆病三例 陈远强,张荔

日本血吸虫多价DNA疫苗的构建 李柳哲,石佑恩,江侃

白纹伊蚊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片段克隆及鉴定 吴明玮,张玲敏,黄炯烈,周国理,吴瑜,赵双星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双向电泳分析阴道毛滴虫滋养体抗原 高兴政,谭荣安

墨西哥利什曼原虫环形DNA1含有编码核苷酸结合蛋白基因 汪俊云,杨玥涛,包意芳,瞿靖琦

河南省信阳市嗜人按蚊传疟作用研究 顾政诚,尚乐园,陈建设,郑香,苏玉杰,李爱民,刘辉,罗曼珍,钱会霖,汤林华

中国国际血吸虫病学术会议在上海召开 吴晓华

二滩水库血吸虫病控制策略的探讨 谷永刚,夏龙发,李在文,赵明富,杨焕银,罗千应,夏文华,冯庆元

齿龈内阿米巴致病作用的动物实验 刘光英,陈金富,温旺荣,陈文列,林立群,洪航

日本血吸虫感染对小鼠妊娠的影响 汪雁南,马细妹,李洪,张晓燕,黄文长

艾滋病合并肝脏肺孢子虫病一例病理观察 管小琴,周立春,廖小岗,林晓,李圆圆

内蒙古2 248名学生蠕形螨感染调查 胡群,王焱

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膜蛋白1(PfEMP1)与var基因家族 尹继刚,张西臣

CD4+T细胞与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 沈蕾,张兆松

铜陵县1990~1999年急性血吸虫病调查分析 柯兆明

按蚊抗疟原虫感染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徐文岳,黄复生

胃镜诊断血吸虫病三例报告 胡复兴

在非洲高疟区我国援外人员三种防疟方法的比较 黄建荣,李还

大囊型脑囊虫病33例临床分析 王影,马云祥,王奕鹏

茂名市农村中小学生集体驱虫效果分析 古秀珍,蔡世仟,文玲

幼儿感染曼氏迭宫绦虫一例 张子琨,刘道远,张路渝,朱进军,王昌裕

棘球蚴感染绵羊并诱发休克期间特异性IgG、IgE抗体对特异性抗原的识别 郑宏,徐志新,杨戈雄,温浩

一次海鲜宴引起集体感染卫氏并殖吸虫 刘书绵,王艳,蔡树勋

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大鼠肺肝脾微量元素的测定 段义农,李荣,周全,彭光仁

地区一起旋毛虫病的暴发 苏振丽,旦增念扎,卓玛,扎西加措,王小莉,次仁

RNA干涉及其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杨明夏,朱昌亮

红斑狼疮性肾炎合并粪类圆线虫感染一例 盛颖萍,邓延俊

螨变应原的研究进展 罗佛全,刘志刚

磁珠-ELISA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虫卵抗原的研究 毛亚飞,张悟澄,潘劲草

透明胶纸粘贴法治疗蠕形螨感染的效果 王国英,刘振荣,闫文义

四川株多房棘球绦虫EM10(EMII/3)抗原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王昌源,陈雅棠,黄爱龙,余登高,唐霓

脑型恶性疟尸检一例 邓卓霖,何登贤

泡球蚴病患者血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观察 李富荣,石佑恩,史大中,D.A.Vuitton,P.S.Craig

肾移植术2年后发生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一例 徐霞,王彤,孟小鑫,殷凯生,陈锡慰

DIGFA和SPA-ELISA检测弓形虫特异性抗体 任金华,曹建平,仇锦波,陈盛霞

现场调查寄生虫标本的收集、固定和保存方法 缪峰,刘永春,赵长磊

山东省莒南县发现人体感染猪巨吻棘头虫两例 万功群,杨国华,刘新,赵长磊,杨萍,朱孔序,李静,袁芳

旋毛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免疫小鼠攻击感染后的免疫应答 申丽洁,罗志勇,朱声华

一例发热病人的诊断与治疗 李树梅

伯氏疟原虫氯喹抗性株和敏感株基因组DNA比较研究 陈克强,宋关鸿,朱淮民,苏新专

日本血吸虫成虫肠道内容物中金属蛋白酶的鉴定 袁仕善,易新元,曾宪芳,张顺科,黄跃龙,Larry MeReynolds

大鼠心脏移植术后环孢素A对弓形虫感染及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 韩辉,钟红兴,章咏裳

猪带绦虫囊尾蚴的发育过程及形态观察 刘永杰,李庆章,郝艳红

马来丝虫长爪沙鼠动物模型保种衰退期的观察 陈韶红,孙德建,施恒华,袁以真

婴儿耳道蝇蛆病一例报告 沈树满

旋毛虫属分类的研究进展 王中全,崔晶

检测血吸虫宿主尿抗原的研究进展 刘晓明,肖祥

襄樊市大中专学生人体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 许正敏,陶永平,唐玉成,胡生梅,武小樱,王洪波,王鹏,高翔

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IL-2、sIL-2R、TNF-α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辛华,蔡连顺,肖景莹,齐宗春,朱立贤,车世伟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物理实验 应用型高校 问题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222-02

物理实验是教育部规定唯一单独面向理工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物理实验不但能够使学生掌握实验知识,训练学生实验技能,还能够培养学生刻苦钻研、主动探索的精神,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爱护公共财产的道德品质,遵守操作规程、注重安全的科学习惯等,同时,也能为各专业实验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物理实验课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非常重要,但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地发展以及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应用型高校的物理实验课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分析了应用型高校物理实验课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希望能够为物理实验的改革提供经验。

一、应用型高校物理实验课中出现的问题

(一)传统的课程系统适应不了科技的发展和工程实践的需要

从教学体系上看,以力、热、光、电的形式来安排实验课已经适应不了多学科交叉发展的形势;从实验内容上看,一些验证性的、纯理论性的、与工程实践无关的实验课程依然在教授;从教师队伍上看,教师知识更新速度较慢,教师对教学改革、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科研能力不高,教师对与专业相关的工程实践需要不甚了解,这些都造成现有的课程系统不能及时升级,使其远落后于科技发展的速度。

(二)学生对物理实验不够重视

由于学生意识不到物理实验的作用,学习又带有功利性质,因此,对物理实验课就没有像专业课那样重视。不少学生认为物理实验课就是在重复前人和书本的内容,验证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因此对实验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课前不预习,课堂上按部就班地遵照教科书进行实验操作,不做思考。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马上询问老师,而不是自己先自行判断分析,同学之间互相比照数据,对物理实验的不够重视表现在另一方面就是不认真完成实验报告。例如,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像姓名、班级、学号、实验日期等填写不完整;预习报告字迹不工整,内容完全照搬教材,数据处理不够规范等。一项实验成果通常是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体现出来的,而实验报告的不认真完成却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物理实验的不重视心态。

(三)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牢,缺少做物理实验的意愿

这里的理论知识掌握不牢是指:一是学生在进入大学前的物理理论知识掌握不牢,二是指进入大学后学习的普通物理理论知识掌握不牢。而很多物理实验是以一定的物理理论知识为背景的。例如,“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实验是以杨氏模量这个概念为背景,学生如果不理解杨氏模量的知识,就无法很好完成这些实验,也就不可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由于自中学起,物理就给学生留下了难学的印象,加上基础薄弱,因此对物理感兴趣的学生少之又少,而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接触机会又很少,使得学生不自觉地将对物理理论的印象转移到了物理实验上,认为物理实验也是很难学的。这种畏难情绪造成了学生还未学习物理实验课程就缺少了做物理实验的意愿。

二、针对以上在应用型高校物理实验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下的解决办法

(一)加强对学生、专业、学校、科技、工程实践等方面的了解,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科研的针对性

第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日常行为表现等方面,要了解现在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第二,要对各专业进行调研,要了解各专业之中都有哪些方面渗透着物理知识;第三,要关注当今科技的发展,尤其是那些即将应用到实践的高新科技;第四,要关注国内外各高校物理实验的发展,掌握物理实验教学的趋势;最后,要通过参加教师培训、学术交流会议等开阔眼界、提高自己。

(二)精心设计实验课程体系

改变原有的教学体系,将物理实验划分成“基础性实验”“综合与设计实验”“实践与创新实验”三个平台,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够由浅入深,由被动到主动、由重复前人实验到自己设计实验、由单纯地做物理实验到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这种课程体系不但适应了学生的自然发展规律,同时也有利于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引入物理实验课,适应了多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势。

(三)加强对教材内容、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

要精选那些与工程实践密切相关、反映高科技发展、能够有益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容编入教材。将与工程实践完全无关、验证性、纯理论性实验进行改革,变为设计性、与实际相结合的实验。教材中知识点的讲解要深入浅出,易于理解,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方式和方法。将理论型与应用型仪器在同一实验中并用,使二者优势互补;将演示实验与操作实验在同一课堂进行,既增加趣味性又易于学生理解;借助于网络、多媒体、科技馆等渠道,使学生较多地了解到前沿的技术。

(四)严格规范教学与管理

教师实验教学实行严明、具体的岗位责任制度,严格按照学生实验守则各项规定管理学生。实验时学生一律对号入座,督促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将仪器的保管落实到人头上。课堂中教师要认真、逐个地检查学生操作的真实情况,严把预习关、操作关和批改关。

(五)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内在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允许学生犯错误,可在实验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些较为自由选择余地的实验,让学生去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能力。同时,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与专业特色相结合,使学生对物理不再感到抽象、遥远。

三、结论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地发展以及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应用型高校的物理实验课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诸如传统的课程系统适应不了科技的发展和工程实践的需要,学生对物理实验不够重视,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牢,缺少做物理实验的意愿等。笔者经过多年教学研究,提出了解决办法:加强对学生、专业、学校、科技、工程实践等方面的了解,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科研的针对性;精心设计实验课程体系,加强对教材内容、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严格规范教学与管理;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希望能够为物理实验的改革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1]赵文杰,田苗,杜三山.工科物理大实验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5):23-25.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理实验;竞赛方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244-02

一、引言

物理实验课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方法、手段,同时能提供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它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其它实践类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大多数院校把物理实验当成一般的必修课程,按部就班地安排实验项目,批阅实验报告,最后根据实验报告成绩或加上部分考试成绩给出课程的总评分数。动手能力好、思维活跃的学生的成绩往往并不高,这就挫败了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最终失去兴趣,敷衍了事。鉴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重要作用,一些院校已经在研究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方案,目的就是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通过物理实验课程的开设让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得到真正地提高。举办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只有制定合理的、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竞赛方案才能真正发挥物理实验竞赛的作用。

二、国内竞赛情况概要

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已经于2010和2012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成功举办两届。竞赛命题分为基础性物理实验和综合性、研究性物理实验两类。竞赛采用现场实验的形式进行比赛。北京市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从2008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提前公布题目。竞赛设四个题目:第一题指定一个测量内容,要求参赛队自己搭建实验平台进行测量;第二题为指定内容的、有应用价值的实验制作;第三题为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的物理思想清晰,物理知识点明确的实验制作;第四题为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的物理思想清晰、与实验相关的科研论文和教学论文。广东省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已经举办了十三届,竞赛组委会提前公布指定竞赛题目,设基础和应用两个题。全国还有很多省市,例如湖北省、江苏省、浙江省、辽宁省等都在举办各省市的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很多开设物理实验课程的高校都在举办自己学校的物理实验竞赛或物理实验竞能竞赛、物理实验设计竞赛,名称虽然有所不同,但竞赛命题形式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现场命题并操作实验,考察学生对不同物理实验手段理解掌握的水平和综合分析应用能力。另一种是提前指定竞赛题目或开放式命题,最终以作品的水平评定成绩。

三、我校物理实验竞赛情况介绍

(一)第一届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

在2010年12月首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成功举办之际,校领导提议我校也应该自己组织一个实验竞赛,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实验室利用率,提高学生创新和协作能力。由于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务处召集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相关学院领导进行协商,并在2011年4月底下发了关于举办我校首届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的通知。首届竞赛分为初赛、实验操作和答辩三个环节进行,报名与参赛均以组为单位,每组两人。初赛以笔试形式考查报名选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实验操作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的能力。考虑到是第一次举办竞赛,并参照我校现有仪器和条件,提出了以下几个参考题目:频率的测定和烧杯打击乐的形成,太阳能电池研究,自组迈克尔逊干涉仪研究空气折射率,空间频谱及空间滤波研究,全息照相的研究。选手也可以自选参赛题目。实验操作中要求两名选手团结协作,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仪器调试、数据测量、提交报告。

来自7个二级学院的176组352名同学报名参加了首届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根据初赛成绩选拔60组选手进入实验阶段。经过两天的紧张比赛,评委根据选手的设计思想、实验操作和实验后的报告总结综合评分,选拔出30组选手成为本次竞赛的获奖选手。30组获奖选手中前14组参加了答辩,最终6组选手获得一等奖,8组选手获得二等奖,其他16组选手获得三等奖。

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刻苦努力、坚忍不拔、聪明睿智、大胆创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比赛期间也是学生功课最忙的一段时间,学生平时白天很少有时间,只能在周末、中午、晚上等课外时间查阅资料、制备材料、实验练习。有的学生从下午下课一直到晚上实验楼锁门都在实验室钻研,甚至带着面包干粮到实验室。有些学生的想法非常新奇,具有大胆创新的思想,比如:有的同学利用声速测量仪上的压电陶瓷换能器,测量烧杯的共振频率;有的同学自己动手制作太阳能电池;有的同学应用所学的马律斯定律自制光强调节装置;有的同学灵活运用基础实验中学到的补偿原理,测量太阳能电池的电压特性等等。

(二)第二届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

总结第一届竞赛的经验,2012年我们又举办了第二届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1~4人组成一个参赛队,报名同时提交物理实验竞赛参赛申请报告。竞赛项目及要求:(1)利用简单材料设计制作静电起电机,并演示与静电有关的现象。(2)应用物理原理进行实验制作。要求作品具有创新性、有实用价值。(3)对物理实验中心现有仪器进行改进,使操作更加便捷、测量更加精确;对物理实验中心现有仪器进行重新组合,开发新的实验项目,完成新的实验功能;基于物理实验中心现有实验项目,提出新的实验方法。

为了鼓励和帮助参赛选手,物理实验中心专门设置了一个学生科技活动室,并在学生科技活动室准备了各种元器件,各种工具原材料和实验中心多年来积攒的各种在物理实验课上不能成套利用的实验仪器,给参赛选手提供一个发挥潜能和创造力的空间,同时也营造出节约创新的氛围,推动和促进了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来自七个理工科学院的247名同学报名参加了第二届物理实验竞赛,经过资料查阅、材料准备、作品制作、反复实验不断突破,选手们从暑假开始历经将近半年时间最终完成各自参赛作品。根据初赛展示答辩结果,评出三等奖10项,优秀奖20项。排名前六的选手进入决赛,经过进一步升级加工,六个队伍又进行一场决赛答辩。最后,白光干涉杨氏模量测量仪和感应起电机两个作品凭借新颖的设计,大胆的创新获得了一等奖。另外四队选手也表现出色获得了二等奖。竞赛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学生,有的学生严谨认真、踏实努力;有的学生见解独到、思路新异;有的学生热爱科学、精益求精;有的学生乐观向上、永不言弃。本届竞赛学生制作了范式起电机、韦氏起电机、滴水起电机、新型杨氏模量测量仪、斯特林空气热机、新型静电场描绘仪、新型输液报警器、静电演示仪器、电磁演示仪器等十种作品。其中一等奖选手的作品“白光干涉杨氏模量测量仪”获得了评委老师和学校领导的一致认可,并已在申请专利。

四、结语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药麻醉戒瘾毒法” 发现权 法理

中图分类号: DF41 文献标识码:A

本案原告郑某向法院,称被告杨某的“杨氏戒毒法”实际就是原告发现的“中药麻醉戒瘾毒法”(原告称之为“郑氏戒毒法”),被告的冠名行为侵犯了原告的发现权。一审法院认定,在原告郑氏戒毒法公布之前,本案争议的发现对象已经在《中药麻醉的临床应用与探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9月出版)一书所收录的、由“脉管炎小组”集体撰写的《中麻制剂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的应用》一文中向社会公开。一审法院据此认定原告诉称的“郑氏戒毒法”已经丧失新颖性,故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告郑某不服,提起上诉,理由如下:第一,专利权的新颖性要求不能适用于发现权,对发现实质性内容有突出贡献的人就应该是发现权人。第二,发现权的内容最早公开报道文献有脉管炎小组供稿,但并不等于该小组就是发现权人。第三,原告是脉管炎小组的成员且项目负责人,最先对本案发现实质性内容做出突出贡献,依法应该成为发现权人。

笔者围绕上述观点,提出如下答辩意见:第一,1972年《马丁德尔药典》对东莨菪碱、氯丙嗪戒除毒瘾功效的记载早于上诉人郑某主张的“发现”时间。1972年出版的第26版《马丁德尔药典(Martindale The Extra Pharmacopoeia)》中记载:“氢溴酸东莨菪碱也可用于减轻吗啡依赖的某些戒断症状”(第295页到第296页),“氯丙嗪也可用于治疗巴比妥类、吗啡、哌替啶的依赖”(第1817页)。可见,在上诉人郑某主张的“发现”时间1973年9月(即刊载《中麻制剂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的应用》一文的《中药麻醉的临床应用与探讨》一书在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出版时间)之前,东莨菪碱、氯丙嗪具有戒毒功效已为人类所知。

同时,上诉人郑某对将东莨菪碱和氯丙嗪复合起来可用于治疗戒除毒瘾的“发现”,只是对已有发现的印证,不能构成知识产权法上的新“发现”。作为知识产权之一的发现权,是指公民在科学研究中由于阐述了前人未知的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而依法享有的权利。因此,作为发现权客体的科学发现,不应当仅仅是对已知事物的性质、现象和规律等进行的重复性验证。从1972年出版的《马丁德尔药典(Martindale The Extra Pharmacopoeia)》第26版记载的东莨菪碱、氯丙嗪有戒除毒瘾的功效,到上诉人郑某将这两种医疗界原本已知不构成“配伍禁忌”的药品组合到一起,并得出可能戒除其中一种即杜冷丁的“发现”,其间的变化发展不过是上诉人对已知事实的部分印证,并未达到认识创新的高度,因而不具有科学发现所必须具备的新颖性。

第二,退一步说,即使本案中争议的“发现”构成法律意义上的“发现”,发现权人也应该是瑞金医院脉管炎小组集体而非上诉人郑某个人。这里就涉及到发现权的主体适格问题。

发现权的立法目的旨在激励科学工作者探索、研究自然现象、特征或规律。这些艰苦复杂的工作只有自然人才能完成,法人或其他组织(以下简称单位)为法律所拟制的主体,并无血肉思维,不能做出科学发现。根据《民法通则》第97条和第118条的规定,公民(包括公民个人和公民集体)与法人都可以作为发现权的主体。笔者认为,鉴于发现权具有人身属性,应为自然人所独有,法人作为发现权的主体,实乃不适。但法人不能成为发现权的主体,并不等于公民集体不能作为发现权的主体。

本案的关键问题在于整个研究过程中起辅助作用的人能否成为发现权人。本案中上诉人一直强调自己“是最先对本案发现实质性内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该脉管炎小组的其他成员提供了辅的帮助”,因此“上诉人是本案发现内容的项目负责人和实际完成人员,其他单位和人员仅仅是协助者”,以此说明自己是唯一的发现权人。上诉人对于“实质性内容”、“突出贡献”、“辅帮助”等措词,庭审中未提出具体事实作支撑,因而只能表示上诉人个人的主观价值判断。如果上诉人所述是事实,那么,脉管炎小组中起辅助作用的其他成员可否成为集体发现权人中的一员?

这个问题换个角度,就是合作发现权人在研究发现过程中是否必须承担大致相当的劳动量。法律对此没有明确规定,但我国《著作权法》并不要求合作作者必须承担等量劳动。笔者认为,《著作权法》的这一规定应可“类推”适用于“发现权”,因此不能仅仅因为其他合作者只起到辅助作用就否定他的合作发现权人地位,更何况何为“辅助”、“突出贡献”界线非常模糊。因此,即使本案中争议的“发现”构成知识产权法意义上的“发现”,发现权人也应该是瑞金医院脉管炎小组成员组成的公民集体,而非上诉人个人。所以,上诉人不具有适格的原告主体资格。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范文第5篇

建筑物运行能耗是建筑物的主要耗能项,而公共建筑的运行能耗尤其惊人。以北京市为例,据该市有关部门对54家市、区政府机关2004年的能源消费调查表明,政府机关单位建筑面积年耗电量约为80千瓦时至180千瓦时,是居民住宅的3至6倍,人均年耗电量是居民的7倍;行政机关年人均用能1.8吨标准煤,是全市人均生活用能0.47吨标准煤的4倍,怎样堵住公建耗能“黑洞”?

在建筑节能领域,以“打造超低能耗绿色示范楼”为目标的一些节能实验楼尽管节能效果很好,但整个示范楼造价不菲。这种改造方式显然不符合当前我国目前在节能改造方面待改造数量大、资金又较紧张的现实。被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负责人罗伯特?沃森称为中国“绿色建筑的旗舰”的科技部玉渊潭南路建筑环保办公楼也许称得上是这方面的一个成功案例。德国《世界报》对该楼的节能方式作了详细报道。

经济适用的公建节能典范

“我们的新建筑没有采用任何新发明或价格高昂的技术。”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国雄介绍说,在经过两年的测试之后,现在他可以告诉公众这样一个结果,与同类建筑相比该建筑可节省能源72.3%%。此外,为节能技术额外花费的400万元人民币在7年后就可收回成本。

这个示范楼究竟是如何在经济适用的基础上实现节能的呢?在国家科技部办公楼屋顶花园下面的9层会议室内,参观者找不到一个电灯开关。看到客人们无计可施,杨国雄笑了。事实上,电灯开关位于该楼一楼的电脑控制中心。从那里对顶层的电灯进行控制,一旦光线变暗,它就会自动打开。“窗外飘过一片云就足够了,只要它遮挡了光线,灯就会开启”,传感器会向控制室报告当前各个房间的明亮度,由控制室掌控着整幢楼的供暖、采光和供水。

这幢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的智能大楼可供500名办公人员使用。它位于北京市区玉渊潭南路,在两座高楼之间。从外观上看,这幢由中美合作建于2002年、已进行了两年测试的试点建筑似乎就是一幢毫不起眼的办公大楼。但在其内部,参观者却处处都能看到考虑周全、整齐划一的节能技术。中国希望未来能够将其在整个中国推广。

亟需更多公建走上经济适用节能路

北京急需此类尝试,各地亦是如此,因此组织各省的建筑工程师来参观这一“绿色建筑”。没有一个国家的城市增长像中国这样迅速,中国大都市的数量每年都会增加。目前这些大城市消耗的电、水以及取暖和制冷所需的能源是欧洲城市的好几倍。眼下北京要求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

相关期刊更多

贵阳文史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贵阳市委员会

海洋世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海洋石油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