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发电厂监理工作总结

发电厂监理工作总结

发电厂监理工作总结

发电厂监理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气控制;系统现场总线;选型;优点;问题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现场总线是指安装在制造或过程区域的现场装置与控制室内的自动控制装置之间的数字式、串行和多点通讯的数据总线,以现场总线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全数字控制系统称作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由于现场总线技术本身具有的优势及为将来实现现场设备级的数字化创造条件,河源电厂厂用电控制系统决定采用现场总线技术。

1 厂用电控制系统现场总线的选择

1.1 厂用电控制系统的特点

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总线,首先要分析厂用电系统的特点,厂用电控制系统有如下特点:

1)厂用电系统实现的是顺序控制,即数字量控制,模拟量信号仅作监视,不参与系统逻辑控制;

2)控制系统中某些功能对动作时间和响应速度有很高要求,所以要求厂用电系统宜采用高速现场总线;

3)厂用电系统控制对象多,信息量大;

4)厂用电智能前端设备安装在6kV 或380V 配电装置内,要求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

5)电气配电装置分散在电厂的各处地方,因此要求总线有较长的传输距离。

1.2 当前在厂用电系统运行业绩较多的总线

当前在厂用电系统运行业绩较多的总线主要有以下几种:

1)Modbus 技术成熟,易设计,维护方便,但抗干扰能力不强、数据传输速率低、传输距离短;

2)Profibus-DP, 适应于设备级控制系统与分散I/O 之间的高速通信,在国内380V 断路器、智能马达控制器及智能仪表领域多数厂家都支持该协议;

3)CAN,CAN 的成本低,实时性好,抗干扰能力较强,通信距离可达10kM;

4)Lonworks,有非常好的可靠性,而且便于系统扩展,但具有相当大的专用性,对资源配置需求高,总体费用较高;

5)工业以太网,是现场总线网络技术与以太网开放型网络技术的结合,具有成本低、速度快、容量大的特点。

2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现场总线的实际应用

2.1电厂厂用电控制系统的构成

电厂厂用电控制系统采用现场总线和DCS I/O 相结合的方式,每台机组电气系统设置一套厂用电计算机监控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网络结构采用三层设备双层网形式。整个系统由主站层、通信子站层和连接主站层与通信子站层的高速光纤以太网以及连接通信子站层与间隔层的现场总线构成。厂用电监控系统经过双冗余通讯服务器与DCS 通讯进行连接, 厂用电监控系统由单元机组厂用电监控系统和公用厂用电监控系统组成。单元机组厂用电监控系统接入单元机组DCS,公用厂用电监控系统通过冗余网络交换机与两台单元机组厂用电监控系统连接,并通过软、硬件闭锁措施仅能接受其中一台机组的厂用电监控系统的操作。主站层设备负责整个系统的集中监控, 由1 台工程师兼操作员站、双机冗余配置的系统服务器、双机冗余配置的网络交换机、双机冗余配置的DCS 接口机、SIS 接口机、以及其它网络设备组成。

前置层设备即通讯子站层,主要由安装于电气继电器室的多串口通讯服务器即公用接口机和安装在各配电装置内的双冗余通讯管理单元组成。它具有数据处理及通讯功能,用以实现间隔层设备和站控层设备之间信息的“上传下发”,并监视和管理各测控单元等设备。通讯管理单元与监控主站采用双冗余的光纤以太网连接,与间隔层设备可根据设备情ProfiBusLonWorks 或工业以太网进行连接。6k综合保护测控单元通过双LonWorks 现场总线与通讯管理单元进行连接;380V 断路器智能仪表和马达控制器通过ProfiBus 现场总线与通讯管理单元连接。

2.2电厂现场总线方式的厂用电控制系统的优点

1)电气信息量采集完整。采集的电气信息量包括了所有的电流量、电压量、频率、启动信息、保护动作信息、开关状态、控制回路监控信息等,为实现电厂电气系统高度自动化运行及管理提供了硬件基础。

2)降低了设备成本。采用现场总线控制模式一方面可以减少大量的DCS 隔离器件、端子柜、I/O 卡件等,另一方面综合智能测控单元直接安装在开关柜上,开关柜外采用总线进行通信连接,可以大幅度节省控制电缆。

3)减少施工和维护工作量。控制电缆的大幅减少就意味着施工工作量的减少,取消了大量的硬接线进一步减少施工、安装、调试、检修和维护的工作量。

4)提高了厂用电运行的可靠性。首先FECS 可以作为DCS 控制的后备,在DCS 故障时可以实现对厂用电的控制和监控,另外,由于各智能测控单元功能独立、风险分散,任何一个测控装置的故障仅涉及到相应元件,不会影响其它间隔,影响范围小,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5)提高了信息转换的精度和可靠性。使用现场总线避免了信号(特别是4-20mA 模拟信号量)在传输中的衰减和干扰问题,从而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2.3电厂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厂用电控制系统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厂用电控制系统电气信息量采集完整的优势未得到完全发挥。虽然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厂用电控制系统电气信息量采集完整,为实现电厂电气系统高度自动化运行及管理提供了硬件基础,但厂用电监控系统通过通信将电气信息量传输给DCS 后, 由于DCS 本身原有数据量非常巨大, 加之设计时没有对电气信息量加以规范和筛选,因此导致电气信息量采集完整的优势未得到完全发挥针对以上问题,应该实际需要制定一定的原则,对传输给DCS 的数据加以规范和筛选,剔除没有必要的数据,完善DCS 软件,将必要的电气量信息与现场设备对应显示,方便运行人员监控和操作,充分发挥电气信息量采集完整的优势。

2)厂用电控制系统现场总线系统的总体优势未能体现。

目前,由于厂用电监控系统软件的局限性导致事故追忆和事故分析、在线设备分析、仿真培训、性能计算及经济性分析等模块功能暂时未能实现。另外,由于现场智能仪表计量功能的缺陷导致系统中部分计量数据存在偏差,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现场总线系

针对以上问题,一则,必须逐步完善和改进厂用电控制系统软件,相关的系统的二次开发更是有待时日;另则,必须改进现场智能仪表计量功能,加强对现场智能仪表的定期检验、确保现场采样的精度。

发电厂监理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发电厂;DCS;电气系统;监控

1 引言

火力发电厂中热工自动化和电气系统自动化的水映了整个电厂的运行管理水平。分散控制系统DCS 是集计算机、通信、图形显示和控制四大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综合系统,他基于控制功能分散、操作管理集中、信息共享的原则,具有运算能力强、实时、可靠和精度高、操作简单、检修维护方便、人机界面友善等特点。我国火力发电厂对DCS 的运用始于80 年代,主要是热工专业运用于对机炉生产过程的控制。

2 电气系统监控范围和功能

2.1 监控范围

从大的方面来划分,电气设备监控系统可以分为两大监控单元组: 即发电机- 变压器监控单元组和厂用电源监控单元组,而检测范围除包括此两大单元组外,还应包括单元机组直流系统UPS 和保安电源系统等。

2.2 单元组功能

2.2.1 发电机- 变压器监控单元组

发电机- 变压器监控单元组应能实现程序控制和软手操控制,使发动机由零起升速、升压直到并网带初始负荷。根据实际运行水平和设备可靠性,机组顺控并网应该设置间断点,分步进行,即:第一步由DEH 零起升速至额定;第二步,启动并网,主要完成并网前的准备工作,如投退相关保护压板,投入灭磁开关等;第三步,升压过程,DCS 将投入AVR,通过AVR 自动励磁调节器完成发电机零起升压至额定电压;第四步,完成并网,主要检查定转子的接地情况,投入AS 自动准同步装置(发电机与电网的同步是由同步装置自动实现的),在同步过程中通过DCS 控制AVR、DEH,当同步条件满足时,向发电机断路器发合闸指令,在同步合闸成功、发电机电负荷达到一定值之后,DCS 将高压厂用电系统快速从起/ 备变切换到高压工作厂变上。

机组顺控解列操作大致与此相反:即机组正常停运时,DCS控制降低机组负荷,当机组负荷降到某一定值时,DCS 将高压厂用电系统快速切换到起/ 备变系统供电; 当机组负荷继续降到零,跳开主开关,联跳汽轮机(主汽门关闭),发电机灭磁。

2.2.2 厂用电源监控单元组

厂用电源监控单元组主要包括高压厂用电源系统、低压厂用电源系统及保安电源系统以及需要在集控室控制的和参加机炉辅机程控的高、低压电动机等的控制。厂用电系统在起动停止阶段和正常运行阶段应能实现程序控制和软手操控制,即在机组启动时通过起动/ 备用变压器向厂用负荷供电; 在机组正常用电时,由高压工作厂变供电并经低压厂变向400VMCC低压负荷供电以启动机组所必须的辅机;在厂用电消失时,为了保护设备和系统的安全,厂用电快速切换装置应快速将厂用工作负荷自动切换至起/ 备变;当确认保安段母线失压后,应启动事故备用柴油机供电以保证设备安全。其监控对象具体可归纳为:

(1) 高压厂用工作变压器和高压起动/ 备用变压器的投切控制;

(2) 工作段及公用段电源进线断路器投切6kV控制;

(3) 高压厂用工作变压器与高压起动/ 备用变压器的正常倒闸操作;

(4) 高压起动备用变压器有载分接头调节控制;

(5) 低压厂用工作变压器和低压公用变的投切控制;

(6) 段进线和分段断路器投切控制;

(7) 单元机组辅助车间电源进线断路器投切控制;

(8) PC 段分段断路器投切控制;

(9) 柴油发电机出口断路器的投切控制;

(10) 保安PC 段断路器的投切控制;

(11) 事故保安MCC 工作电源进线断路器的投切控制;

(12) 柴油发电机程控启动控制;

(13) 消防水泵的投切控制;

(14) 锅炉、汽机辅助电动机的顺序控制。

除以上监控功能外,电气控制回路中原来由红、绿灯实现的控制电源回路及跳合闸回路监视功能均可由DCS 实现。此外,断路器防跳,高、低压厂用母线低电压保护分时段跳厂用电动机,专用低压备用变接线方式,备用电源自投等等,这些功能在不增加I/O 点数速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也可利用DCS 来完

成。

3 电气DCS 系统配置

3.1 电气控制站的配置

DCS 控制站一般按单元机组设置,两台机组设一集控室,电气和热工合用一套DCS,实现DAS(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MCS(模拟量控制系统),SCS(顺序控制系统)及FSSS(锅炉炉膛安全监视系统)等功能,按机组单元设置炉机电公用DCS。

电气部分每机发变组与高低压厂用电系统作为一个子站进入该单元DCS;每两台机组设置一公用控制网系统,该系统作为一个子站挂入相关两单元机组DCS 上。对于两台机组的公用系统,如厂用公用及备用电源系统等,DCS 的配置应能实

现一台机组停运时,另一台机组的运行人员能对公用系统进行监控,并且要求采用可靠的闭锁措施确保其控制命令的唯一性,即在同一时间只允许一套DCS 系统对公用设备起控制作用,确保各机组DCS 独立运行并不致使两单元机组DCS 耦合在一起,保证机组的可靠运行。

3.2 监控系统配置

从近几年来火力发电厂电气进入DCS 监控的发展过程看,电气监控系统的配置可分为:I/O 集中控制方式、远程智能I/O 方式及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方式等。

3.2.1 I/O 集中方式

I/O 集中方式,是将电气的各馈线遮现场设置现场设备I/O接口,通过硬接线电缆与集控室DCSI/O 通道相连,经A/D 处理后进入DCS 组态,实现DCS 对全厂电气设备的监控。这种监控方式优点是速度相应快、运行维护好、控制站的防护等级低,从而使DCS 的造价下降,但由于电气设备全部进入DCS监控,伴随着监控对象的大量增加随之而来的是DCS 主机冗余的下降,电缆数量巨大,控制楼面积大,长距离电缆引进的干扰也可能影响DCS 的可靠性,且大量的电缆进入控制室会增加控制室火灾引发的危险。

3.2.2 远程智能I/O 方式

远程智能I/O 方式是将控制站中的I/O 下放,在数据采集较集中且离控制室较远的现场设立远程I/O 采集柜即现A/D转换机柜,现场设备I/O 信号通过硬接线电缆与I/O 采集柜(A/D 转换机柜)相连,A/D 转换机柜与控制室DCS 控制器主机柜通过光纤或双绞线的相连。远程I/O 具有节省大量电缆、节省安装费用、节省控制楼面积、可靠性高等优点,智能化远程I/O 卡件、模拟量卡件及电量

变送器还是不能减少。我国近年来已有部分大型火力发电厂采用这一控制方式。

3.2.3 现场总线方式

厂用电系统采用现场总线方式进入DCS,是采用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数字式双向传输及多分支结构通信网络来取代现行的智能化远程I/O 分散式控制系统。智能现场设备可实现数据采集、处理及逻辑控制等功能,可在就地实现对现场设备的控制、监视、保护和通信等功能,通过现场总线经通信单元将处理好的信息上传至控制站,并能将控制站的指令下达。

目前,对于以太网、现场总线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普遍应用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且已,积累了丰富的运行经验智能化电气设备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均为网络控制系统应用于发电厂厂用电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厂用电系统包括高压厂用电源系统、低压厂用电源系统及保安电源系统等,厂用电系统采用现场总线方式进入DCS 就是将这些分散式就地安装的被控设备选用集保护、测量、控制、通信于一体的智能化电气设备,如:发变组保护及测量装置、励磁调节装置、厂用电快速切换装置、微机厂用电源分支测控保护装置、电动机测控及保护装置等等,用现场总线将这些智能前端设备的通信接口连接起来,再与通信管理机相连,通过通信管理机接至站控层以太网,再由以太网接至各机组DCS 系统,同时还可通过以太网扩接到电气运行维护工程师站、远动工作站、数据库工作站、电厂MIS 系统、SIS 系统等。

采用现场总线方式进入电厂DCS 系统除具有远程智能I/O 的全部优点外,还可减少大量的隔离器件、端子柜、I/O 卡件、模拟量卡件等,且智能电气设备就地安装,与DCS 通过通信线连接,可节省大量的控制电缆及施工安装维护工程量,从而降低综合成本。

另外各装置的功能独立,装置之间仅通过网络联结,网络组态灵活,使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得到很大提高,任一装置故障仅影响到相对应的元件。因此现场总线监控方式是今后火力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发展的方向。

4 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1) 随着电厂大量采用微机监控系统,为了提高全厂事故分析水平,全厂互联系统时钟应统一。

(2) 电气设备监控采用DCS 系统的接口问题:通过多年的实践及应用电气已具有的几套成熟的专用装置,即自动励磁调节器(AVR)、自动准同步装置(ASS)、发变组保护、厂用电快速切换装置等,一般而言,功能强大的DCS 应能实现这些功能,然而这些装置原理较复杂,专业性较强且电气设备保护装置要求可靠性高,动作速度快,(例如: 发变组保护动作速度要求在40ms 以内;自动准同步采用同步电压方式,转速、电压调整和滑压控制要求在5ms 以内; 厂用电快切装置时间一般小于60~80ms 等)如让DCS 实现这些功能,将大大增加对DCS 硬件及软件的投资开发费用,因此其功能还不宜由DCS 来实现,从而引申出这些装置与DCS 的接口问题。同时,网控计算机监控系统、输煤程控系统、电除尘程控系统等电气控制系统与DCS 也存在一个接口问题,如果接口处理不当,会影响DCS 监控功能的实现,而接口的连接主要包括硬接线连接方式和通信口网络连接方式,国内现已设计并投产或正在施工的大型火力发电厂基本采用硬接线的连接方式,但如果在网络速度能满足电气设计需要的前提下也可采用通信口网络的连接方式,因此在工程方案确定前需要设计院会同这些电气专用装置生产厂家与DCS 制造厂协调配合,从而圆满解决不同装置间的接口问题。

(3) 机组公用电气系统的控制:两台机组公用电气系统(如高压起动/ 备用电源)的控制由DCS 公用控制网完成。DCS 公用系统设置独立的公用控制网络分别与两台机组的DCS 系统相连,数据可以同时进入两套DCS 系统。每台机组的DCS 操作员站均可对公用系统进行操作,但两套DCS 之间必须由软件实现闭锁,保证同一时刻仅有一个操作有效。

(4) 现场总线可根据具体工程控制对象的范围及位置不同设置不同的段,可布置在分散的开关柜附近的房间内或集中布置在电气分场办公楼或专用的房间内。

(5) 电气运行人员可通过电气工作站的CRT 了解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可通过电气工作站制定及修改保护定值、起动方式等,电气工作站也设操作功能,但正常情况下受DCS 的闭锁,仅在机组投运前及大修期间作为运行试验之用。

发电厂监理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百万千瓦机组;技术监督;管理;经验

1 华电邹县发电有限公司两台百万千瓦机组主要设备简介

华电邹县发电有限公司2×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为国内首批百万千瓦等级发电机组,三大主机均由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引进日立技术生产。机组选择的汽轮机入口新蒸汽参数为25 mpa/600℃/600℃,设计发电煤耗272.9g/kw·h,机组热效率45.46%。

同期建设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按锅炉bmcr工况全烟气量脱硫,脱硫效率95%,预留脱硝场地;新建中水深度处理站综合利用全厂污废水和来自城市的二级排污水;使用了a335p92材料为主蒸汽管材;汽轮发电机采用了单轴双支撑方案;冷却塔是逆流式双曲线自然通风冷却塔,冷却面积12000m2,塔高165m;利用新型防腐材料作为烟囱防护层;对热力系统进行优化。

2 百万千瓦机组安装、调试、试生产期的技术监督

在2台1000mw机组安装、设计、试生产期的技术监督工作中,各专业注重强化过程监督,实现了工程质量可控、在控;在抓好日常监督的同时,对重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定期开展质检活动,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发出整改通知单,促进了监督体系的正常运转。

2.1安装、调试期间的技术监督准备

超前抓好技术监督准备工作。安装、调试期间的技术监督工作以电科院为主,我厂为辅的监督原则。我厂在生产准备与调试阶段提早介入,对技术监督的各项标准及制度进行学习,确保监督有据可查、有章可依。

在安装调试期间,本着“实用实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把理论培训、电厂实习、厂家学习、仿真机实习以及现场参与、设备系统检查紧密结合起来,技术人员积极参与设备安装、分步调试与整套试运工作,实际业务技能得到了迅速提升,为百万千瓦机组技术监督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安装期间的技术监督

2.2.1 严把设备、材料进口关,多方并举,从源头消除隐患,确保进货设备、管道、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机组设备、承压部件、进货管道、材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安装质量和使用寿命。设备、管道、材料的质量又与生产、工厂配备、运输等有直接的关系,我们通过组织包括监理、监检、安装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供货单位实地考察生产工艺、生产能力及质量控制,检验原材料进货质量,特别是重点对p92等新材料焊接工艺评定、技术措施、检验标准的正确性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的问题与及时供货单位沟通,就将来接口问题也与厂家进行协商,确保了设备、材料、管道配管焊接、尤其是承压部件制造质量和交货进度。

2.2.2 结合《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火力发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等规章制度,借鉴在役机组监督经验、国际流行标准,对一些监督项目重点关注。

在安装施工过程中,先后提交不符合项通知单1392余项,有效避免了设备隐患。对照国内相关标准现场进行检查,对发现质量问题会同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人员召开专题会、现场技术分析会,认真查找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通过扎实工作,精益求精,强化质量监督措施,狠抓过程控制,切实保证了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在百万千瓦机组建设过程中,国内对于超超临界机组介质的指标控制标准还未出现,尤其是水汽指标最高等级为超临界机组。为此在咨询了研究院、参考设计要求和超临界机组的标准、借鉴美国epri的标准的情况下,根据现场水处理设备、热力设备所能达到的水平,经过反复论证,制定出了超超临界机组的化学监督标准,提出了水汽质量控制既满足在超高的压力温度下设备防垢、防腐、防沉积的要求,又不能脱离现场实际,超出凝结水精处理设备和除氧器等热力设备的处理能力。机组现在运行数据明说,热力系统的各项水汽指标比我厂其他机组更为优良、稳定,在今年的#7机组大修检查情况表明热力设备未出现结垢、腐蚀等异常,水汽质量标准是合适的。

油质是汽轮机安全运转的保证,对油的监督,主要是结合在役机组的监督经验,以及新建机组的变数多的实际情况,加强了对油质快速劣化的监督。在设计阶段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机组投产前、试运期间以及投产后严格按规定的周期进行各项检测,及时发现了小机油破乳化度指标不合格的情况。随后向油提供商和研究院咨询,最终在厂家协助下加入破乳剂,油质迅速恢复正常。保证了汽轮机的安全运行。

新型金属材料的焊接评定控制标准在实践中总结出现。传统的耐热钢焊接一般都是用无损检验的结果作为焊接接头质量的评定标准,由于新型耐热钢焊接接头的性能对焊接工艺的敏感性很大,我们借鉴了美国asme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对现场的焊接环境和条件、焊接工艺与评定工艺的一致性的要求,在新型耐热钢焊接接头的整个过程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了工艺实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准确性。事实证明,只有所有重点焊接工序:材料的选择,预热、层间温度的控制,充氩效果控制、线能量的控制,焊接层、道数的控制、热处理规范的控制等的准确执行,才能保证焊接接头的使用性能。随后,借鉴我厂金属监督过程中发现335mw机组水冷壁冷灰斗弯头处多处因焊接质量问题产生裂纹,600mw机组分割屏过热器定位夹持块因焊接问题产生裂纹,延伸到母管造成管道泄漏,后竖井侧包墙吹灰器口处鳍片焊接结构不合理产生管道拉裂的现象,专门召开专题会,重点强调附件焊接的重要性,把对附件安装焊接质量要求上升到管道焊口的同样高度,明确提出发现一处不合格按承压部件焊口一次不合格统计,计算到工程合格率中。加强对附件焊接人员的管理,重点检查持证上岗和焊接工艺执行情况。严格控制焊缝成型,避免因咬边产生应力集中使焊缝开裂拉裂受热面管。经过参建各方共同努力,单台锅炉受热面焊口总量54350只,四大管道焊口总量294只,中、低压管道焊口5650只,一次探伤合格率99.05%,为机组的正常运行打下了基础。两台机组在整组启动后未发生一次锅炉爆管事故。7号机组至今没发生一次因承压部件泄漏造成的停机事故。截至目前,8号机组已连续运行260天以上。

2.2.3 调试、试运期间的技术监督

在此期间重点加强了缺陷统计及消缺管理工作、整体验收及交接工作。严格按照《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的要求,与参建各方,团结协作,精心调试,每一个调试项目、每一项操作都做到了精益求精,完成了所有试验项目。

168试运期间,将机组的缺陷纳入正常的设备管理,检修队成为设备缺陷消除的责任部门,生产技术部负责缺陷消除的监督,四期基建管理处对设备缺陷消除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帮助。为做好缺陷管理,每天对试运期间存在的缺陷进行排查,对缺陷消除的方案进行了落实,对消缺责任人和完成时间进行了明确。对缺陷进行分类,分别由生产系统和由四期基建管理处负责消除。各消缺负责部门及牵头人切实组织协调好消缺工作,生技部对所有缺陷要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加强缺陷消除的严肃性,对无正当理由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消除缺陷的,按照生产系统设备缺陷管理的有关规定从严考核。按照《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和《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对各设备的施工质量进行验收。

按《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的规定,在试生产期结束后,要求施工、调试单位将设计单位、设备制造厂家和供货单位为工程提供的技术资料、专用工具、备品配件、图纸和施工校验、调试记录、检定证书和综合误差报告、调试总结及有关档案等全部移交。

3 机组正常运行与检修期间的技术监督

两台1000mw机组为超超临界机组,对于该等级机组的技术监督在国内缺少经验,投产一年多以来,我们根据技术监督的各项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在机组运行、日常维护和机组大修工作中严格执行技术监督管理标准,并根据机组高参数运行、新技术设备有针对性的制定和完善技术监督管理内容。3.1健全技术监督体系,加强组织领导

为强化技术监督工作的重要性,我们成立了以总工程师为组长的技术监督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进一步明确了各专业及人员的职责,保证了技术监督网络的有效运转。同时根据集团公司及我厂人力资源配置调整,结合人员岗位变动情况,每半年一次更新厂三级技术监督网成员,确保体系完整,不因人员因素造成技术管理弱化。

3.2结合对标管理,制定技术监督标准

技术监督标准是衡量技术监督工作开展情况的尺度,特别是在国家和行业每年都推出一批新的标准或对原标准进行修订的情况下,监督标准的制定对监督工作的开展非常关键,我厂高度重视百万千瓦机组的技术监督标准制定工作。根据我厂监督技术的发展水平、设备的状态和管理模式,结合国家、行业新标准或新修订标准,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系统的分析方法,建立起适用于百万千瓦机组的技术监督标准体系,对节能、环保、绝缘、金属、化学、电测、热工、汽机、锅炉、继电保护十大技术监督项目标准进行了明确,做到科学严谨,规范有效,可操作性强。

在制定过程中,我厂大力贯彻实施华电集团公司“对标管理年”活动理念,坚持“优良的监督前后看,不足的监督左右看,关键的监督重点看”,将对标管理贯彻始终,机组运行中,在2台百万机组之间开展对标管理工作,单台机组通过大修前后运行技术参数开展对标工作。7号机组大修前,广泛采集机组运行各项技术数据,分析机组修前运行状态,有针对性的制定大修重点治理项目和技术方案。如锅炉专业在大修中通过积极开展制粉系统渗漏治理、空预器漏风治理、热力系统阀门治理等工作,使大修后制粉系统渗漏点明显减少,空预器漏风率平均比修前降低了0.71%,锅炉效率提高了0.73%,有效提高了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城市中水作为2台超超临界机组循环水的补水水源一开始就受到重视,由于厂内的深度处理不设生化系统,对于污水处理厂来水的生化指标要求比较严格,系统投运后发现,来水的一些生化指标常常超出供水协议的要求,经了解,污水处理厂的生化处理能力有一定限度,另一方面,对于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排污水控制不够严格。经过充分评估中水水质对我厂深度处理系统以及循环水系统的影响,我们重新修订了中水来水和处理后出水的控制标准,并与污水处理厂达成协议:按中水污染物含量的多少核定水价,这样,既保证了中水使用的安全性,也促使污水处理厂改进管理,提高水处理水平。

3.3完善规章制度,提高技术监督执行力

制度是方针措施顺利实施的保证,为确保技术监督工作的有序进行,我们在总结300mw、600mw机组技术监督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百万千万机组技术监督管理规章制度;并针对技术监督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完善,使修改后的技术监督管理制度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对技术监督工作具有更强的指导性。

同时加强技术监督的计划管理,每年年初,我们都在总结上一年技术监督工作的基础上,制定本年度技术监督工作计划;在机制大、小修和停机消缺时,根据检修项目制定各专业技术监督计划;在有特殊需要时根据设备治理要求制定专项技术监督计划,做到监督内容全面,措施有力。

完善的计划、健全的制度需要良好的执行力作保障。我厂把提高执行力作为提升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执行力建设,力求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务实高效,赶超先进,特别在一些重点项目的执行上,都严格规定了工作范围、职责,明确了完成的时间,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使技术监督措施得到实实在在的执行,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3.4 关注重点监督项目,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我厂在开展技术监督工作中,始终坚持“超前监督、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做好日常监督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会议、检查、监督月报、监督通知单等手段,对一些监督项目重点关注,跟踪管理;对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异常情况深入分析,及时决策,果断处置,确保了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我厂7号机组在投产后,出现发电机定子内冷水进水压力逐渐升高、流量逐渐下降的迹象。特别是投产半年后,在维持流量不变的条件下,发电机内冷水进水压力升高的情况趋于明显,且发电机定子层间温差和出水温差也呈增长趋势,并达到厂家要求的停机条件。针对这一威胁发电机安全运行的问题,我们进行停机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检查工作,并多次组织设备厂家、研究院所分析讨论,确认定子线棒被基体腐蚀产物氧化铜局部堵塞,对处理方案也多次论证,最终创造性地采用整体“水锤”冲洗加化学清洗的处理工艺,在有限的时间内消除了定子线棒的堵塞,恢复了内冷水系统和发电机的运行参数。目前在7号发电机采取了提高内冷水ph值的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3.5注重信息交流和新技术应用

利用参加集团公司内部会议、山东电力技术监督会议机会和其它方式,积极与兄弟厂特别是同类型机组单位进行主动的技术交流与信息沟通,及时掌握机组技术监督方面的新问题、新情况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为我所用,并结合本厂实际进行针对性检查。特别是一台机组发现问题后,同类型设备尽可能在短时间停运检查,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新技术、新检测手段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厂密切与国内较有影响的科研院所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广泛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解决现场遇到的疑难问题。如根据其他电厂超临界机组运行不到两年就出现高温受热面管氧化皮脱落造成管道堵塞引发超温爆管问题,在#7机组大修中,采用氧化皮堆积测量技术对高温受热面管道进行了重点检查,没发现氧化皮堆积。解决了以往只能依靠割管进行检查的问题。结合华电国际和我厂科技攻关项目,对t/p92、super304h、hr3c新材料长期运行过程中的老化规律进行研究,建立这些部件老化特征参数的定量关系式,并在此基础上开发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高温锅炉部件状态评估技术及相应的在线评估系统,建立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高温锅炉管运行、维修管理技术平台。

3.6探索技术监督新经验,形成长期机制

由于百万千瓦机组的技术监督在国内没有经验,自我厂两台百万千瓦机组投产一年多以来,我们严格按照技术监督的各项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并将技术监督与对标管理暨建设国际一流工作紧密结合,形成长期机制,体现到日常管理。针对运行和检修中出现的问题大力开展科技攻关,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提高技术监督水平。

我厂百万千瓦机组采用单轴汽轮发电机组,高、中分缸,两个低压缸的汽轮机总长为35.6米,汽轮发电机总长为54.65米,如此长的轴系,如何保证汽轮发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我厂作为科技课题进行研究并摸索宝贵的经验。机组正常运行中,除运行人员加强监视外,我厂上了tdm系统,随时监测汽轮机轴系振动,以便采集数据进行汽轮机健康水平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机组运行中,充分考虑蒸汽激振因素的影响,提供最佳的机组配汽方式和阀序控制程序。在夏季环境温度高、机组真空低、负荷高的情况,7号、8号机组均先后出现了疑似汽流激振的异常现象。技术人员通过采集的各项数据分析,在日立厂方无指导性建议、机组不停运的情况下,合理调整调门流量特性曲线的手段,既消除了疑似汽流激振的异常现象,又降低了主汽压力的波动幅度,使机组的调节更加平稳。2008年初,7号机组投产一年后检查性大修时,经过修前轴系中心的测量,发现因汽缸膨胀、基础沉降等各种外力的影响,汽轮机未完全回位,技术人员分析认为修前轴系中心所测数据不能真实反应中心实际情况,尤其中-低及低-低对轮中心偏离厂家标准较大。考虑到7号汽轮机修前运行情况良好,各轴瓦的振动及瓦温无异常,揭缸后检查各轴瓦接触良好,我们没有拘泥于日立厂方提供的轴系中心调整标准,大胆果断的提出结合各轴瓦温度进行轴瓦负荷微调的工作,对7号汽轮机对轮中心调整标准以修正为主。7号机组大修后开机带到满负荷后,轴系振动、各轴瓦及回油温度等技术指标均优于机组修前状态。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我们已积累了一定的百万千瓦机组技术监督经验。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及时把好的做法反馈到实际工作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修订监督标准,促进了技术监督工作的良性发展。

发电厂监理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发电厂 电气自动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电力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发电厂实现电气自动化不仅能够较好的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还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力工程建设。由于国家对电力工程的大力支持,电力产业特别是在电气自动化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电气自动化不仅可以对电力设备进行良好的监督和控制,还可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同时增加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不仅可以应用在发电机组方面,而且还可以应用在变电站、电网调度、配电网等方面。

1 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的优势

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的优势主要包括有效监督和控制电力设备、对电力系统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电网运行效率、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四个方面。

1.1 有效监督、控制电力设备

电气自动化技术具有自动性、集成性、综合性的特征,可以通过先进技术对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实时监控,获得一手的电力设备运行数据信息,并根据信息作出相应的决策,保证电力设备一直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1.2 对电力系统能够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

发电厂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中应用了规范的、先进的自动化控制平台,可以简化传统电气设备的使用步骤、监测步骤和维修步骤,不仅能够提高电气设备的运行效率,还能够对整个电力系统进行优化,有效的配置电力系统的资源。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可以使电力系统的资源分配更加科学、合理。

1.3 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

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保证电网的高效运行,电气自动化系统不但可以科学的管理和控制发电设备,还可以实现数据的交换和共享,大大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与负担,可以有效减少电厂的成本预算,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

1.4 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发电厂的电气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保证电力设备的稳定运行。另外,在变电站中实施的电气自动化还可以加强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方式

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方式主要包括集中监控方式、远程监控方式和总线监控方式三个方面。

2.1 远程监控方式

远程监控方式是以模拟电路为基础,由继电器和晶体管等元件构成的传统式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硬件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判断。其优点是通过远程的监控减少了工作繁琐度,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由于监控系统缺少必要的软件系统,在监控过程中不能实现故障的自我判断和诊断功能,当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在没有响应的警报系统情况下,会对电网安全造成影响。

2.2 集中监控方式

集中监控方式是以集中处理器为核心,通过对单独监控系统的功能进行整合,统一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控的方式。集中监控方式的优点是系统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并且对控制站的要求比较低。但是其缺点也是明显的,一方面在系统主机距离终端比较远的情况下,外界信号容易对其造成干扰,并且对驱动的功率要求更高,从而影响系统的稳定性能。另一方面,当监控终端较多的情况出现时,布线等方面的难度会提高,增加运行的成本。

2.3 总线监控方式

总线监控方式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因为其一方面可以降低监控布线的难度,将监控节点结合到一组总线上面,减少了布线的复杂性。另一方面通过总线协议的不断完善,系统更加安全和可靠,并且布局更加简单合理。智能化监控不仅减少了投资成本,而且维护更加便捷,降低了工作人员的监控难度。

3 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的应用领域

3.1 发电机组中的应用

在发电机组中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发电机组运行情况的自动化控制。通过电气自动化可以对发电转调相、调相转发点、关停机同时进行控制,还可以根据发电机组的实际运行状况对其智能的自动启动或关闭,使各个发电机组合理分配总体发电负荷,保证发电机组在安全、健康的状态下运行。一旦发电机组出现突发性故障或工作事故,电气自动化设备会自动断开机组,保证电子设备的安全。

3.2 变电站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主要是将网络通信技术应用到变电站的电力设备中,并对变电站的整体运行进行实时监控。因为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收集到可信性较高的数据信息,并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对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筛选,所以能够对电厂的设备有效的调控。虽然在我国发电厂的自动化应用相对广泛,在水电发电厂的应该取得了比较好的应用效果。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还有待提高,我们必须结合水利发电厂的实际,增加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获得更多的研究成果,以便发电厂的自动化技术有更大的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的提升。

3.3 电网调度方面的应用

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电力运行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运行的好坏其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此外,电网调度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是我国发电厂应用的重要环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电网系统的更新换代也更加频繁,在电网自动化应用方面,要不断提高抗干扰能力,进而保障电网调度的安全。

3.4 配电网上的应用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对电力的需求增长,对电网建设设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通过配电网的自动化技术应用,特别是智能配电系统的产生,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国家对配电的需求。智能配电系统不仅可以及时查除电网出现的故障,而且可以增加电网的资源分配的合理性,提高了提高电网的工作效率,满足工业或民用电力的需求。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产生活用电的需求不断增大,虽然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是发电厂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程度还不高,所以,一定要对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更好的提高发电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安全性,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郭松梅.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软件模块技术研究[J].科技传播,2010,22:180+182.

发电厂监理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厂  电气控制系统  总线

        0 引言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高速发展,dcs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dcs主要完成的是汽轮机、锅炉的自动化过程控制,对电气部分的自动化结合较少,dcs一般未充分考虑电气设备的控制特点,所以无论是功能上还是系统结构上,与网络微机监控系统相比在开放性、先进性和经济性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

        1 电气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监控对象

        电气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监控对象主要有:发电机-变压器组,其监控范围主要包括发电机、发电机励磁系统、主变压器、220kv断路器;高压厂用工作及备用电源,其监控范围主要包括高压厂用工作变压器、起动-备用变压器等;主厂房内低压厂用电源,其监控范围主要包括低压厂用工作和公用变压器、照明变压器、检修变压器和除尘变压器等主厂房的低压厂用变压器;辅助车间低压厂用电源;动力中心至电动机控制中心电源馈线;单元机组发电机和锅炉dcs控制电动机;保安电源;直流系统;交流不停电电源。

        2 电气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特点

        2.1 电气参数变化快 电气模拟量一般为电流、电压、功率、频率等参数,数字量主要为开关状态、保护动作等信号,这些参数变化快,对计算机监控系统的采样速度要求高。

        2.2 电气设备的智能化程度高 电气系统的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起动-备用变压器保护、自动同期装置、厂用电切换装置、励磁调节器等保护或自动装置均为微机型,6kv开关站保护为微机综合保护,380v开关站采用智能开关和微机型电动机控制器,所有的电气设备均实现了智能化,能方便地与各种计算机监控系统采用通信方式进行双向通信。另外,电气设备的控制一般均为开关量控制,控制逻辑十分简单,一般无调节或其它控制要求,电气设备的控制逻辑简单。

        2.3 电气设备的控制频度较低 除在机组起、停过程中,部分电气设备要进行一些倒闸或切换操作外,在机组正常运行时电气设备一般不需要操作。在事故情况下,大多由继电保护或自动装置动作来切除故障或进行用电源切换。且电气设备具有良好的可控性,这是因为电气的控制对象一般均为断路器、空气开关或接触器,其操作灵活,动作可靠,与电厂其它受控设备相比,具有良好的可控性。

        2.4 电气设备的安装环境较好且布置相对集中 电气设备大多集中布置在电气继电器室和各电气配电设备间内,设备布置相对比较集中,且安装环境极少有水汽或粉尘的污染,为控制设备就地布置提供了有利条件。

        3 电气现场总线控制系统配置

        每台机组配置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ieldbusco nt rol sys-tem,fcs),将机组电气系统的发电机-变压器组、单元机组厂用电系统和公用厂用电系统都纳入fcs,fcs作为dcs的一个子系统,在dcs操作员站实现对电气系统的监控,并通过冗余配置的通信服务器在站控层与dcs进行连接。

        3.1 网络结构 电气fcs采用分层、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在系统功能上分层,设备布置上分散。网络结构为3层设备2层网方式,3层设备指监控主站层、通信子站层和间隔层,2层网指连接监控主站层与通信子站层的以太网以及连接通信子站层与间隔层的现场总线网。监控主站层由双冗余的系统主机、工程师站、网络交换机和负责与dcs及厂级监控系统(sis)通信的双冗余通信服务器等组成,通信子站层主要由安装于电气继电器室的多串口通信服务器和安装在各配电室的通信管理机组成,间隔层设备主要包括安装在电气继电器室、6kv开关柜和380v开关柜的智能测控装置、综合保护测控装置、电动机控制器和智能仪表等。通信管理机与监控主站采用双冗余的光纤以太网连接,与间隔层设备可根据设备情况采用profibus,lon,can,工业以太网或其它现场总线进行连接,其主要功能除完成对各综合智能测控单元的数据进行管理外,还完成实时数据的加工和分布式数据库的管理工作。公用厂用电系统的站控层以太网独立组网,通过通信网关分别与机组自动化系统以太网连接,共用单元机组的工程师站,并通过软、硬件闭锁手段只能接受一台机组控制系统的操作指令。

        3.2 数据采集 对发电机-变压器组、高压厂用变压器及起动-备用变压器,除少量模拟量信号、高压侧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位置信号、控制回路断线及允许远方操作信号、发电机-变压器组及起动-备用变压器所有控制量信号采用硬接线直接与dcs连接外,其它监测信号均通过专设的测控装置接入fcs,再以通信方式送dcs。电气专用装置如发电机-变压器组及起动-备用变压器保护、电压自动调整装置(avr)、同期装置、故障录波、厂用电快速切换、柴油机、直流系统以及交(直)流不停电电源(ups)系统等均设有通信接口,通过多串口通信服务器接入fcs。

        电厂厂用电源分高压厂用工作及备用电源、主厂房低压厂用电源系统和辅助车间低压厂用电源系统,主厂房低压厂用电源包括低压厂用工作和公用变压器、照明变压器、检修变压器和除尘变压器及其380v配电装置等,辅助车间低压厂用电源包括输煤系统、工业废水处理站、翻车机、循环水系统、补给水系统变压器及其380v配电装置等。为与本工程水、煤、灰辅助系统集中控制的思路相适应,辅助车间厂用电源系统均纳入机组dcs监控。针对热控水、煤、灰单独设置控制点的方案,辅助车间380v电源系统也可纳入相应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控制。

为使控制系统接线更加简单,对主厂房重要厂用电源如6kv厂用电系统及锅炉、汽轮机、主厂房公用系统等,采用硬接线和现场总线相结合的采集方式,即重要di信号(如断路器合闸位置、断路器跳闸位置、允许操作、故障)和do信号(如断路器合闸指令、断路器跳闸指令等)保留硬接线,回路其它所有信息均通过现场总线以通信方式送入fcs及dcs;而对机组不重要厂用电源如检修、照明、电除尘及辅助车间厂用电系统等,取消厂用电电源系统全部的硬接线,完全采用通信方式进行监视和控制。

        对单元机组电动机,由于与机组热工系统联系紧密,采用硬接线和现场总线相结合的采集方式,同时,要保留和监控逻辑有关的重要信息,采用硬接线的方式,接入dcs中进行监控。fcs采集的供电气系统分析管理的信息如各保护整定值、故障时电流和电压波形等数据,送入fcs的工程师站进行分析处理,不送入dcs,但可以通过独立的通信接口送入sis和管理信息系统(mis)。

        4 结束语

        随着电厂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电气系统采用计算机控制已成为当前设计的主流,控制方式也从单纯的dcs监控逐步向具备故障分析、信息管理、设备管理、自动抄表、仿真培训等高等级运行管理功能的方向发展,由此又推动了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厂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将fcs应用到火力发电厂控制过程有利于提高火力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自动化水平,节约工程投资,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虞文.火电厂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