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深圳计划生育证明

深圳计划生育证明

深圳计划生育证明

深圳计划生育证明范文第1篇

深圳市计生条例20xx年最新版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家庭幸福,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深圳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具有深圳市(以下简称本市)户籍的公民和在本市行政区域居住的中国公民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实际,将人口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人口发展中、长期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制度和目标管理责任制。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效应当作为考核相关部门及其负责人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第五条 市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市主管部门)是本市计划生育工作的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全市计划生育工作和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人口工作。

区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区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及相关规定,负责本辖区计划生育工作和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人口工作。

第六条 发展和改革、财政、公安、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文化、规划和国土、住房和建设、出租屋租赁管理等有关部门依据本条例的规定和各自的职责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七条 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街道办)依照本条例及相关规定,具体负责本辖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社区工作站协助街道办在本社区内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区主管部门可以委托街道办征收社会抚养费以及实施行政处罚。

第八条 工会、共青团、妇女联合会、计划生育协会及其他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居民委员会可以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自治公约,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作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内容之一。

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应当积极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社会公益性宣传。

第九条 本市户籍人口和在本市居住的流动人口依法享有国家、广东省和本市规定的计划生育服务待遇,应当接受有关部门的管理、检查,配合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采集工作。

第十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稳定和加强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力量,保障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薪酬、养老待遇。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对在本单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元旦后生二孩符合计生政策20xx年元旦将成为深圳市计划生育政策的分界点:当天深圳将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当天及之后出生的二孩,其父母可获得延长生育假等奖励;而之前自愿终生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仍按规定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昨日上午,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卫计委)副主任孙美华做客深圳广播电台FM89.8的民心桥栏目,就市民关心的全面两孩政策做介绍,并回答市民提问。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孙美华介绍,深圳计划生育新旧政策的衔接,将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实施。

具体来说就是,在20xx年元旦当天及之后出生的二孩,符合计生政策,即使孩子的父母之前没有办理生育审批登记手续,事后也可以补办,具体办理措施,将根据《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细则进行。

而20xx年元旦之前,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仍然可以申请《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深圳户籍夫妻,按照深圳市的相关规定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包括:每人每月15元的独生子女保健费,从发证之日起至子女14周岁止;深圳户籍家庭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且是独生子女家庭的,还可以再领取独生子女奖,其标准是男、女每月可分别领取160元。即夫妻双方合计可领取独生子女奖每月320元。

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深圳户籍夫妻,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的,按照规定获得扶助。深圳市目前的扶助标准是:独生子女死亡、残疾的特殊家庭的特别扶助金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1000元、800元,高于广东省规定的独生子女死亡扶助金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800元)和独生子女伤残扶助金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500元)。

已经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又生育第二个孩子的,不再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但之前已经领取的奖励不用退回。

有市民提问,再婚夫妻一方,与前妻已有一个孩子,与现任妻子育有一个孩子,这样的家庭是否可以再合法生育一个孩子?对此,孙美华解释,对于再婚家庭来说,合法两孩要怎么定义,需要等待《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来明确。

有市民提问,在20xx年元旦之前抢生的二孩怎么办?在20xx年元旦之后出生的二孩,父母可获得多长时间的生育假?这些都要等广东省计生条例明确后才知道,省计生条例是上位法,深圳的计生条例将参照省条例修订并执行。孙美华说,相信省计生条例很快会出台。

目前,深圳市正在等待《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施行,做好新旧政策的衔接工作。深圳还将进一步完善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制度,并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探索逐步提高奖励扶助的标准,对存在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加大帮扶力度,妥善解决他们的生活照料、养老保障和精神慰藉等问题。

预计不会出现婴儿潮

全面两孩实施后,深圳会不会出现婴儿潮?市卫计委的预估是不会。这一判断,缘于对之前单独两孩实施情况的观察。

市卫计委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xx年3月底广东省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以来,截至20xx年11月底,深圳共受理深圳户籍单独家庭再生育申请23978份,已审批的22448份,已生育10676人。

单独两孩政策在深圳平稳推进。数据显示:20xx年1月1日至12月27日,全市出生人口为19.67万人,比20xx年同期的21.23万下降了7.34%;孕妇新建卡数33.08万,比20xx年同期34.8万下降了5.13%。

从深圳的监测数据可以看出,单独两孩政策没有出现出生潮,申请数量和出生人口数量低于预期。单独两孩政策的平稳实施为全面两孩政策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近三年来,深圳市每年出生人口保持在20万~21万左右,预计20xx年出生人数可能达到或超过21万,未来五年出生人口会有增加,但不会造成出生人口的急速增加。

同时,20xx年深圳预计增加产科床位250张,使得全市产科床位达到3950张。假设产科平均住院床位为6天,一年每张产科床位可周转60人次,据此测算,深圳市20xx年产科床位数可以满足23.7万新生儿出生需求。产科医疗资源可以满足市民需要。

新生儿入户不查验计生证明

近日,深圳市已由市人大会审议通过,修正了《深圳经济特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取消出生入户查验计生证明的手续,该项工作将于20xx年1月初正式启动,为育龄夫妻提供简便入户途径。

深圳市已经着手准备简化再生育子女的审批登记程序,减少审批环节、精简审批材料、缩短审批时限,畅通办证渠道,方便居民办事。

深圳计划生育证明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就业形势;大学生;思想现状;调查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090-03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6年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16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就业难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加之,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等客观因素,导致原有就业市场紧缩,加剧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而深圳作为创新创业的前沿城市,备受全国高校毕业生青睐,成为就业首选城市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深圳本土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深入调查当前的就业形势对深圳大学生思想状态产生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改进、提升高校就业工作,不仅有利于提升深圳大学生就业能力,也可为深圳高校进一步提高就业工作质量提供有益借鉴。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对象选取深圳三所高校(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共1000名在校学生参加,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有效调查问卷976份。其中男生565人,女生411人;大一学生占21.49%,大二占35.47%,大三占24.63%,大四占19.80%;深圳市内生源50.57%,市外生源49.43%。调查问卷主要包括:(1)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知;(2)面对当前就业形势,大学生有怎样的身心反应和想法;(3)调适以上影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等三个方面,共计30道问题。调查问卷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如实填写,问卷当场由调查人员收回,确保数据真实有效。对收集的调查问卷由人工统计个体选项例数后,运用EXCEL和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二、调查结果及成因分析

1.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认知清晰。当问及“你对目前就业形势怎么看?”有10.71%的同学认为乐观;63.72%认为有难度,但可克服;19.55%认为很悲观,不知如何是好;仅有6.02%表示不关注。调查表明,深圳大学生绝大部分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认知清晰且有信心应对当前困境。这与“你目前的就业压力如何?”一题获得的结果一致。选择较轻及以上的占16.6%;选择适中的占52.43%,选择较大的占30.98%。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方面:(1)深圳历经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积累大批高薪技术企业,为深圳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同时,深圳开放、自由、平等的经商环境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无数国内外企业家的目光。因此,虽深圳就业竞争激烈,但就业机会较其他城仍名列前茅。(2)深圳科技发达,互联网技术居于全国前列。深圳大学生可快捷、便利、广泛地获取就业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大学生及时了解企业用人需求,更好地完成职业规划和能力培养,赢在起跑线上。(3)深圳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较早,85%的大学生在校期间都有兼职的工作经历。丰富的社会经验既减轻大学生对就业的恐惧,又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成功就业信心增强。

2.深圳大学生对就业压力产生的根源评价理性。当问及“你就业压力最主要的来源是什么?”专业能力有待提高、学历层次低、就业期望值高排在前三位,分别占53.73%、44.31%、35.1%;而国家政策因素、学校教学质量不高、家庭背景不强排在最后,分别为5.1%,6.47%,10.98%。“就业压力带给你怎样的影响?”51.34%的受访大学生选择是正面影响,29.31%选择是负面影响,19.35%选择不好说。两项问题调查结果反映出深圳大学生能理性客观看待就业压力产生的原因,没有盲目将就业压力大归咎于客观因素,而是积极从自身找原因。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1)深圳凭借区域优势和经济优势的确吸引了很多高学历、高能力的人才,本土学生的竞争力不强是不争的事实;(2)务实、求真的深圳精神也深深影响深圳大学生。面对强手如林的就业市场,深圳本土大学生想要占有一席之地,必然要提高专业能力、学历层次,适当调整就业期望。

3.深圳大学生,受就业形势负面影响较小,但行动力不强。从上表调查结果可看到,虽然深圳大学生感受到就业压力,有时会产生负面情绪和思想,但并没对身心产生持久影响,经常出现厌学、想放弃读书和失去自信的学生仅占受访学生的5.48%和6.53%。这一结果也从侧面证实之前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虽然就业形势严峻,但深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相对适中,没有产生强烈的心理或思想上的负面效应,只要适当干预,正确引导,积极帮扶,就可有效疏导这些负面影响,帮助大学生阳光、自信地迎接挑战。

从上表统计数据不难发现,虽然深圳大学生能清晰的认知就业形势,且感受到一定的就业压力,但是在采取行动方面存在严重滞后性,即行动力不强。经常关注就业政策,及时调整就业期望的仅有7.93%和8.04%。对于参加学校就业培训和就业信息咨询的也只占11.38%。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较复杂,既有学生自身原因,也有高校教育缺失的原因。因此,如何提高深圳大学生的行动力,既是大学生需努力的方向,也是深圳高校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点。

4.调适就业形势影响的途径需求呈现多元化。大学生认为“学校开展职业素质心理教育”、“获得同学、朋友、父母等亲人的理解和支持”、“加强学习,增加专业技能”、“收寻就业信息与政策,做好就业准备”对调适就业形势影响最为有效。而对“参加学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这一选项,20.04%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较无效”。而在“你是否有自己的职业规划”一题中,选择“有且较清晰”的受访大学生为32.17%,59.30%表示“有一点,但不清”,8.53%表示“从没想过”。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调适就业形势影响的途径需求呈多元化,高校可从以上方面着手,加大管理、教育力度,满足大学生的切实需求。同时,也要对职业生涯划的重要性加以宣传,并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职业规划教育质量,更好地服务大学生就业。

三、深圳高校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具体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首先,树立自主择业观。大学生应根据个人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决定职业方向。这不仅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调动积极性、创造性,且有利于职业能力的纵向发展,保持就业稳定性。其次,树立大众化就业观。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就业大众化的趋势,根据自己的实际找准位置,调整自己的就业理想和价值取向,降低期望值,拓宽就业范围,避免一味地追求优厚待遇、舒适环境、稳定职位。最后,树立新型就业观,以创业代替就业。《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去年毕业的2014届大学生,约有21万选择创业,可见随着各级政府和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大学生创业正呈逐年上涨的趋势。大学生应顺应时展潮流,抓住机会,大胆尝试。

2.大学生要增强行动力,提升就业能力。通过调查我们可发现大学生虽然意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也能清楚认知自己的不足且创业意愿也很强烈,但在弥补短板方面缺少持久行动力。墨子说:“志行,为也。”即志付诸于行动,才能有作为。思想在丰富,缺少行动的落实,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大学生要克服“等、靠、要”等心理,将创业意向转化为创业实际的核心能力。一方面要加强创业基础能力的提升,如创业计划设计、创业团队组建等;另一方面,注重专业创业技能的提高,如认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努力考取相关专业等级证书;广泛参与创客活动,积累创业资源等。同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分阶段制定职业目标和培训计划;持续关注国家就业、创业政策,积极争取多方资源,也是创业的重要环节。只有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而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3.搭建多元化信息平台,全面、及时传递就业、创业信息。调查显示53.93%的大学生从媒体网站上获取就业创业信息,从学校相关部门获取信息仅占27.26%。说明高校在就业、创业信息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校要主动加大相关软硬件建设,为社会、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充分沟通架设桥梁,可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广播等多种渠道,全面、及时、准确传递国家和各级政府颁布的就业、创业政策,创业信息,企业的招聘计划。同时,通过开设讲座、培训、论坛及双选会,营造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平台,为大学生创建无障碍的信息高速通道。只有掌握国家政策,了解企业需求,大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更好地就业做好准备。

4.借鉴国外经验,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质量。成功的人生离不开科学的规划,良好的就业需要正确的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在当今大学生就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调查中,仅有32.17%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清晰,59.30%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有一点规划,但比较模糊。这表明深圳高校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方面仍须进一步提高。其实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大学整个教育过程,且设有相关立法。因此,我们可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整个大学教育体系,与学生学习生活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选择、能力及发展等全方位的教育。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制定不同目标,全过程统筹、分步骤实施,各有侧重,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只有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才能发挥其作用,使大学生真正受益。

5.联合多方力量,建造心灵驿站。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必将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需要高校、辅导员和学生家长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克服由于就业压力引起的心理问题。(1)高校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设置心理咨询室等方式,帮助学生准确认知形势,正确看待问题,寻找科学的发泄方式,合理释放压力。(2)辅导员教师坚持贯彻“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努力成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关心、关注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在班级里积极营造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和谐氛围。(3)学生家长应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拒绝攀比心理,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关心和体谅,尤其当学生就业受阻时应多安慰,少责怪。总之,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高校、辅导员、学生家长和学生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妥善解决由大学生就业压力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

参考文献:

[1]人社部:2016年高校毕业生765万人 就业压力大[EB/OL].2016-02-19.

http:///a/20160229/4317510_0.shtml

[2]莫荣,周宵,孟续铎.就业趋势分析:产业转型与就业[J].中国劳动,2014,(1).

深圳计划生育证明范文第3篇

服务地方经济,凝练办学理念

2002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为了满足高新产业对于技能人才的需要,深圳市政府对教育资源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将三所专业侧重不同的学校合并重组成了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定位为:“立足深圳,服务社会,主要面向信息产业管理和生产第一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熟练技能的高技能型人才。”

深圳具有良好的软件产业环境和产业基础。目前,深圳市的软件出口占全国29%,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且比重逐年上升。华为、中兴、富士康、金蝶、神舟电脑等全国软件重点骨干企业云集深圳,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因此提出“突出信息技术特色,办好软件示范学院,固本强基跨越发展”的办学理念自在情理之中。

当说起信息学院的探索与发展时,张基宏院长反复谈到团队的力量――张基宏、冼吉昌、陈小波、梁北汉等四位学院领导成员。如果说张基宏教授深厚的计算机学科背景决定了学院的信息技术特色,冼吉昌、陈小波、梁北汉三人丰富的教育研究底蕴则形成了学院求实、稳健的发展风格。在解决如何办校的问题后,怎样教学是摆在新领导团队面前的又一问题。2002年办学之初,学院提出“面向市场定专业、面向岗位定课程、面向学生定教法”的“三个面向”职业教育观。2003年,学院开展全院范围的大讨论,重新审视“我们的学生怎么教”。并结合学院《六年建设与发展规划(2005-2010年)》的制定和讨论,全体师生明确了“应用型、创新性、学习型”办学目标,确立了“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观。

产学研结合,校企互动“双赢”

2003年底学院与联想集团共建实验室,当记者询问为何有此举时,张基宏院长坦言:“我们学院始终坚持走市场化路线,实行开放办学,所设的专业、所学知识紧跟市场需求,与联想集团这样著名的IT企业合作,就是基于这个目的。”

在市场化思路的指导下,学院制定了《合作办学管理暂行条例》、《关于加快我院专业建设的实施意见》等若干管理文件,通过政策支持和经费、场地保障,鼓励各系、专业积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同时,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应用型科技开发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形成了多形式合作、多方位互动,校企双赢的产学研结合机制。

人才培养订单是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市场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产物。这种订单有从入学便开始预订的长单,学生一进校就能明确在今后的整体发展方向,确保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学院先后与地铁公司、富士康公司签订了需求数分别在100和200人以上的人才培养订单;高阳科技公司、诺亚舟科技公司在学院的软件工程系还单独设立了“高阳”班和“诺亚舟”班,用企业真实的软件项目模式进行管理,聘请企业的专业人士授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与深圳宙斯网络公司联合培养从事SQLServer数据库、网页制作、网络编程和售后技术支持等专业学生,按企业的订单要求和规格培养。真正实现了人才规格的“无缝链接”和就业上的零距离。到2007年6月30日,学院两届毕业生平均总体就业率在99.30%以上。2005年、2006年底学院举行的校园招聘会,进场企业提供岗位人数每次都是应届毕业生数的120%,总量上毕业生供不应求。

学院充分利用深圳市主导产业十分发达,企业众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条件比较优越的有利条件,先后与75家企业和单位签定协议,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得到企业的支持,平均每个专业约有3个实训(实习)基地。企业参与院内共享实验室、实训室建设5个,企业将前沿的生产设备和相关技术引进学院教学,支持学院的人才培养。联想集团(深圳)公司投资300万元,与软件工程系共建了“联想工业级实训室”;神舟电脑有限公司投入近100万元的设备,与计算机应用系建立仿真性电脑生产流水线,并派技术人员指导实训课程;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与信息经济系合作,金蝶公司提供一套1192万元的正版K/3ERP企业管理软件,学院提供实验室用房、100台电脑及其他硬件设备,共建了“金蝶管理软件信息化联合实验室”,并设立了金蝶企业管理软件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培训基地,双方共同开展认证教育,颁发由学院与金蝶公司联合签发的认证证书。2006年,学生参加金蝶认证,通过率达到95%以上。

“人才强校”,提升师资队伍品质

学院在高度重视高职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同时,对加强应用型科研开发也非常关注。2005年以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立项的课题有:部级3项,省级7项,市级3项,院级40项;在课程建设方面,获得部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3门,省级思政课程优质建设课1门,院级重点课程27门,网络课程100门;在专业建设方面,有省级和院级示范性建设专业4个;在教材建设方面,学院教师共编著出版教材20本,公开出版教研论文集、调研报告集4部。

近两年来,学院应用型科研项目和课题逐年递增,并呈跨越式发展态势,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部级项目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科技计划项目2项、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1项,市级科研项目21项,院级科研项目51项。在鼓励教师加强理论研究和科研开发的同时,学院实施“人才强校、强师兴校”战略,制定了《2006-2008师资建设规划》,明确了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高度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工作。从2006年开始,学院成立了教授、博士“双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招聘小组,院长挂帅组织招聘和考核。通过“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优化了师资结构,提升了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由于信息学院职业教育特性,学院特别注意高学历教师和新引进教师的“双师”素质提高问题,2007年组织安排了所有博士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实习、调研一个月,并要求写出调研报告。目前,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双师”比例从2006年初的50%提高到74.47%。

深圳计划生育证明范文第4篇

关键词:深圳;基础教育国际化;实践;发展战略

基础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潮流。很多区域和学校都将推动教育国际化发展作为地区教育发展或学校发展的重大追求和重要特色。然而,当前基础教育国际化潮流中,在态度上,既有积极认真的探索,又有急功近利的追潮;在过程上,既有卓有成效的实践经验,又有认识不足的思想困惑;在效果上,既有促进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 又有各种形式主义的折腾。促进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健康发展,既需要我们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又需要我们理性反思、认真总结、系统谋划。

一、教育国际化的概念

教育国际化,既是一个历史话题,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时代话题。春秋末期教育家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古希腊时期大学生自由流动,可以说是古代的教育国际化。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以及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范围不断扩大,形式逐渐多样化。今天,产品、服务、技术、资本、能源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国与国之间的依存度不断加深,国际化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趋势。我们要在历史发展中理解教育国际化。近现代以来,我国教育国际化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从第一个留学生容宏远赴美国留学,到现在我国100多万留学生遍布世界各国;从第一个传教士来华传教,到现在全国各地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纷纷聘请外籍教师;从出国上预科到在国内学习AP课程,无不见证了我国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历程。21世纪,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许多学校纷纷改校名,或改为外语学校,或改为国际学校,或改为双语学校等。

我们该如何理解教育国际化?教育国际化不是西方化,而是伴随全球化发展兴起的各国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制度、教育模式等各方面的相互理解、交流、博弈、认同、共生的发展过程,包括各国教育之间的学习与借鉴、继承与创新、对话与沟通、输入与输出等。具体而言,教育国际化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教育国际化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还是国家现代化及全球化发展的一部分,深受各国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及民族文化特点的影响。

第二,教育国际化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历史过程。初期,国际化以各国之间的各类资源的流通以及各类交流活动为主;发展中逐步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主,形成教育的国际化品质,以国际化推动教育的全面发展。

第三,教育国际化是在弘扬民族文化基础上与各民族各国家教育的双向交往过程,绝不是单边运动,既包括教育的“输入”,也包括教育的“输出”。

第四,教育国际化是立足自我发展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平等交往过程。加快自我发展是基础,促进共同发展是目标,平等是教育国际化的基本原则。

第五,教育国际化包括对全球问题的共同关注和对人类共同目标的追求。正如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所指出的,教育国际化就是要求教育“反映出各国共同的抱负、问题和倾向,反映出它们走向同一目的的行为,其必然结果是各国政府和各个民族之间的基本团结”;“在消除了偏见与沉默的情况下,以一种真正的国际精神发展相互间的接触。”

二、深圳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实践

深圳是在改革开放中诞生的年轻城市,以建设成为现代化与国际化先进城市为发展目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国际化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及水平的提升,深圳在基础教育国际化方面也进行了广泛的实践探索,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也有很大提升。

(一)政府引领

推动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教育国际化,政府是主要推动力。深圳在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中,政府发挥出重要的引领作用,包括四方面工作。

一是抓规划。把教育国际化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要素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教育规划之间,与教育其他方面统筹谋划。2013年《深圳市推进教育国际化行动计划(2012- 2020年)》,明确了今后几年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目标,部署了各项推进工作。

二是抓标准。质量标准的国际化,对一个城市的教育国际化具有整体的带动作用。深圳市政府以美国波多里奇质量奖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为标准设立了市长质量奖,把教育部门纳入其中。深圳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试验,目前约有70所试验学校,计划在试验基础上向全市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将全市中小学的管理过程和质量标准引入国际化轨道。深圳在《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指导意见》中,将“国际素养”与学生的品德素养、身心素养、学习素养、创新素养、审美素养、信息素养、生活素养并列,提出“扩大学生国际视野,增进全球意识,理解多元文化,全面提升学生国际交流、合作、竞争等国际素养”,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国际素养纳入到日常教育教学中。

三是抓项目。围绕基础教育国际化,深圳推出了一系列项目,比如教师海外培训计划、姊妹学校(园)缔结计划、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行动、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提升行动、深港澳教育深度合作行动、国际化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行动、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建设行动等。多数项目持续实施,效果良好。比如,教师海外培训计划已实施10多年,全市中小学约有5000名教师到美国、英国等脱产学习3个月以上,该计划明显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值得一提的是,深圳通过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重大国际项目极大地加快了基础教育国际化步伐。

四是抓保障。为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政府在经费投入、政策配套、制度建设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

(二)学校主动

学校是推进教育国际化的主阵地。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教育国际化水平,归根到底是由学校的国际化水平体现出来的。深圳各中小学结合校情对教育国际化进行了广泛探索,不仅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大力引进境外优质资源,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努力提升学生国际素养。

一是重视英语学习。深圳各小学使用与香港合编的英语教材,一年级的学生就开始学习英语。为加强英语教学,有的区域将全区英语教师都派到海外进行为期3个月以上的全员培训。

二是积极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全市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中小学超过300多所。比如,深圳市南山区育才三小于2002年开展了国际理解教育。十多年来,育才三小开发了六个系列20多本国际理解教育的校本课程,每年举办国际风情游园会,每个班代表一个国家开展各国文化展览活动,还与国际学校建立友好关系,组织学生共同开展活动。育才三小将国际理解教育融入到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等各学科教育中。

三是广泛开展缔结姊妹学校(园)活动。全市近400所中小学与国外中小学缔结为姊妹学校(园)。深圳小学与日本1所小学结为姊妹学校已超过20年,每年都组织师生互访。

四是普遍聘请外籍教师。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等地的中小学都聘请了多名外籍教师,有的中小学外籍教师超过10名。

五是积极引进境外优质课程资源。深圳中学、深圳外语学校、深圳实验学校等一批高中学校开设了AP课程。一批民办学校积极引进国际课程,打造国际课程特色,积极参与国际化学校的评估认证。

六是追踪国际教育前沿。深圳各中小学普遍关注国际教育动态与发展前沿,重视以国际视野规划和引领学校发展。福田区十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对国际化的推动作用,重视建设“慕课”社区,积极推进学生在线学习,引导学生掌握信息环境下的学习新方式。

(三)深港为重

深圳在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充分利用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把推进深港教育合作作为重要内容,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深度化、经常化的合作局面。深港两地政府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建立了两地教育局长定期会议制度,就两地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及时磋商。两地政府已经成功举办四期深港校长论坛。两地学校交流合作密切,经常开展互派师生、文艺汇演、夏令营等交流活动。深圳设有港人子弟学校和港人子弟班,两地学校还经常开展合作研究,共同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式、新途径。

(四)立体推进

深圳在基础教育国际化推进模式上呈现出立体推进的格局。不仅市一级政府在力推,各区政府也十分重视教育国际化。福田区、南山区、宝安区是全国基础教育国际化试验区。深圳各区积极开展教师海外培训,引进国际课程,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南山区举办中美校长论坛,深入推进“国际儿童阅读联盟”“视像中国”等项目合作。福田区开发了国际理解教育读本,举办中外校长和教师对话沙龙、专题讲座和网络交流等活动。另外,学生和家长也积极参与到教育国际化行动中。

(五)品质发展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深圳各区、各校的自觉行为,从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与资源引进为主的阶段进入到以提升深圳教育国际化品质为主要任务,以国际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深圳基础教育国际化,以教育理念国际化为前提,以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的国际素养为核心,以课程和教学国际化为重点,以教育开放与国际合作为抓手,以本土化实践为基本原则。深圳基础教育国际化拓宽了深圳教育视野,促进了先进教育思想观念的传播,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激发了深圳基础教育的强大活力,成为深圳教育发展的重要生长点和动力源,为深圳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深圳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深圳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总体而言,深圳教育国际化与深圳经济国际化水平有很大差距,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国际化水平也有很大差距,与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的先进城市的定位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如何抓住时代机遇,提升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是深圳当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面临的重要问题和迫切的实践任务。当前,深圳基础教育仍然面临着教师队伍国际化素养不高、优质国际教育资源不多、国际化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不强、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缺乏品牌等问题。

(一)明确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新阶段、新定位

深圳基础教育国际化已经从资源引进和活动开展进入到以提升深圳教育国际化品质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大力引进各类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资源和开展合作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促进本土教育的更好发展,从而培养具有国际素养的人才,这就需要把引进的资源和开展的合作内化为深圳教育的国际化品质。所谓教育的国际化品质,是指通过教育国际化要素的结构化发展,以及国际化要素与本土教育要素的融合,在本土教育体系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国际化特质与品格。基础教育国际化品质发展,是国际化资源引进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达到一定量和一定水平后的质变阶段。进入这个阶段,基础教育国际化在形态、任务、重点、策略等各方面都会发生重大变化。

在国际化目标方面,既要考虑教育整体发展需要,又要考虑深圳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的先进城市的战略需要,还要考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需要。教育国际化要成为深圳教育发展的重要生长点和强大动力源。与此同时,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排头兵,要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的教育强国形象,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品格。教育国际化要全面确立和实践“学生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教育国际化不是为官员做政绩的,也不是为教师镀金的,更不是学校用来表演的,而是为学生更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做准备的。

在教育国际资源引进和国际交流合作方面,要促进其结构化发展。深圳需要加大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建设,引进各类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参与更多高水平的国际活动。另外,还要进一步明确教育国际化的目标,加强资源引进和活动开展的战略规划,提升引进的各类资源和开展的各类活动的结构水平,提高与本土教育资源的匹配水平,增强资源引进和活动开展的针对性、实效性,发挥出国际教育资源和活动的最大效用。

在教育国际化内容和任务方面,要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素养、全球意识的人才。深圳的学生要理解和尊重世界各民族的多元文化;要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识与能力;要有与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同龄人一样优良的综合素养和国际素养,与世界同龄人共同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共同守护人类的地球家园,共同发展全世界共有共享的人类文明。

(二)大力创新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推进方式

教育国际化的推进方式直接影响到国际化的成效。基础教育国际化,关键在一个“化”。“化”,不是一时一地的,而是持续的发展过程;不是外在依附的,而是内化、融合的自主发展过程;不是表面浅层的,而是深度稳定的内在品质。因此,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关键要在“化”字上做足功夫,不能一味地加课程、加活动、加成本,要学会做减法,甚至除法与乘法,要把国际化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大力创新国际化的推进方式。

一是要以提升教师的国际素养为主渠道。不仅要有一定数量的外籍教师,重视英语教师的国际素养,而且要重视各学科教师的国际素养。教师是教育国际化的推进者和提升者,要推进教育国际化,首先要培养国际化的教师队伍,有计划、多渠道地对所有教师开展国际素养的全员培训。

二是要大力促进国际化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各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把学科教学过程变成教育国际化的实施过程,把课堂变成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阵地,把教育国际化课程化、课堂化、经常化、制度化。

三是要营造国际化的校园文化环境。推进教育国际化,要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营造多元化与国际化校园文化。教育国际化,不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很多国家的文化知识,即使如此也只能是“知道”很多,更关键的是内在的精神气质和人格特质的国际化。因此,广大中小学要开放办学,学习国际先进理念,融入多元文化要素,建设多元文化的共同体,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提高师生的国际素养。

(三)高度重视社会力量的助推作用

国际化是全社会的共同潮流,教育也具有社会性。推进教育国际化发展,不仅是学校和政府的责任,也不是仅靠政府和学校就能做好的。教育国际化资源不仅在异国他乡,也在我们身边。在超市,我们也许可以看到美国的大豆、荷兰的奶粉;在电视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叙利亚危机,听到普京演讲;通过网络,我们可以知“天下”。因此,我们要学会发现和利用身边的国际化教育资源,要积极利用企业、公益组织、家庭等各种力量、各种资源推进教育国际化,要把推进教育国际化变成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对教育国际化的助推作用。

(四)积极推进国际化与信息化的联动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在《世界是平的》这本书中指出,信息技术对磨平这个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信息技术已成为影响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也逐步显现出来。信息技术极大地加快了知识数字化的发展速度,方便了知识的跨地域传播,也使各类优质教育资源的共有共享成为可能,更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公共课程、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学习社区等冲击了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现代信息技术持续地对教育、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革命性影响。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不但推进全世界的共享,更为我们创造一个全新的未来。我们要把现代信息技术的原则和要求,以及现代信息技术本身应用到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以下方面。

第一,全面加强现代信息能力建设。我们要着力培养年轻一代的信息素养。深圳将“信息素养”纳入到学生综合素养培育中,提出要着力培养中小学生获得、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遵守网络规范,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信息素养。与此同时,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家长的现代信息能力,还要关注学校、社区的现代信息能力建设。只有当学校、家庭、政府和社区的各项信息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时,信息技术的革命性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第二,最大限度地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教育国际化的实质是推进各类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与应用。学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在高等教育领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开放课件”项目,已得到世界各国大学的积极回应。网络学校、远程教育、微课程资源库建设等拓展了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水平。深圳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信息产业的优势,明确重点领域,合理规划,采用多种方式加快建设各类优质资源库,最大限度地汇聚世界各国的优质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推进移动学习,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深圳计划生育证明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景观系统;文化;形象;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7-4112-02

1 景观运营工作目标

环境景观识别一般分为指示 性标识和象征性标识两大类,本次2011年深圳大运会形象景观工作的对象共包括65个竞赛场馆、3个非竞赛场馆、10个城市街区及相应的训练场馆;依据深圳大运会赛事宣传需要,以大运会形象元素为基础,以各个场馆与城市街区为载体,组织开展设计开发和一体化的应用管理,创造出独特、完整而具有一致性的视觉形象。随着国内、国际文化交流的频繁开展,便捷、新颖的景观系统塑造是体现国家及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也是建设和谐城市的重要指标。

本系统运营的主要工作目标是以围绕“办赛事,办城市;新大运,新深圳”的为指导思想,通过大运形象元素在体育场馆和城市街区的广泛应用,渲染欢乐祥和的大运氛围,服务赛时的宣传需要,传播大运会的文化理念,展示青春时尚的大运形象,展示深圳设计之都的艺术水准,展示中国崭新形象。

通过景观运营,能够强化景观整体统筹、规划功能;完善大运形象景观布局,避免城市景观盲点,让大运形象元素在体育场馆和城市街区能够得以广泛应用。

通过景观运营,能够加强技术和策略层面的指导和协调;统一思想,提升技能及专业素养,让大运景观能充分地展示深圳设计之都的艺术水准,展示大运会的品牌高度。

通过景观运营管理,能够加强景观实现的监督和控制;保障大运景观实施的安全、高质准时,让大运景观在渲染欢乐祥和大运的同时,促进“和谐深圳、和谐大运”的建设。

2 景观系统设计规划

主体设计原则是指为了满足赛时运行的需要而在各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及重要城区赛前安装、赛后拆除的景观物品。这些景观物品通过大运会的会徽、吉祥物、口号、核心图形、官方图片等大运会形象元素的设计开发和一体化的应用管理,创造出独特、完整而具有一致性的视觉形象。

1) 主导设计理念:青春时尚、色彩绚丽、新奇特美、海洋文化。

2) 规划定位

①整体规划:全面梳理,科学统筹,功能分区,主题突出。

②区域整合:充分考量场馆、场馆及附近城市街区景观布置的一致性,将三者有机整合,打造区域形象景观的亮点。

③彰显特色:以总体规划为前提,兼顾场馆特色,形成既统一又丰富的艺术效果。

3 深圳大运会景观体系

1) 深圳大运会的元素体系及景观应用体系的艺术来源:以人,天空,大地,海洋为四大艺术来源,构成了深圳大运会形象景观的元素主体。①核心图形标准;②基础元素。

2) 深圳大运会景观应用体系:

通过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训练场馆、赛事相关用品、赞助商识别系统、标识系统以及城市形象载体的应用实施,形成鲜明、统一、完整的总体景观。

①景观载体:分为“通用景观”和“特殊景观”两类,其中包括竞赛场地(FOP)景观、道旗、围挡、标识装置、景观构筑物、背景板、体育器材、楼体装饰景观、临建设施、主题雕塑、公共艺术装置、公共设施、交通工具、城市家具、互动投影、多媒体显示系统等。

②赛事相关用品:制服、火炬、奖牌、颁奖台、获奖证书、门票、注册卡、大运会地图系统、秩序册、赛事指南、专用交通车体、志愿者用品、礼宾用品、大运会纪念产品等。

3) 深圳大运会场馆景观体系:

通过深圳大运会65个竞赛场馆、3个非竞赛场馆(含体育器材、赞助商识别系统、标识系统)等的通用景观和特殊景观物品(景观载体)的应用实施,形成鲜明、统一、完整的场馆总体景观。

①通用景观:景观旗、A型围档、安保围档、路障装饰、室内地贴、室外地贴、人检口棚房外立面装饰、车检口棚房外立面装饰、人检+车检口棚房外立面装饰、临建用房外立面装饰、玻璃贴、室内立面装饰、室内挂旗、场馆入口装饰、比赛场地入口装饰、观众席装饰带、混合区背景板、颁奖背景板、新闻厅背景板、计算机遮罩、桌子围档、轻型展架。

②特殊景观:室内立面装饰、即时贴、灯杆旗、体育器材装饰、特殊景观物品(含多媒体景观)、大型临建景观构筑物、建筑物覆盖装饰、草地图形等。

4) 深圳大运会形象景观职能体系:

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形象景观依据其职能可以分为三大景观体系:包括以标识系统为主体的城市景观体系;以形象元素为主体的场馆景观体系;大型景观装置、临建构筑物、多媒体显示为主体的人文景观体系。

4 深圳大运会形象景观的文化遗产

1) 设计独特:深圳大运会核心图形首次运用多色透明叠加的色彩系统,突破往届大运会以单色系为主的表现形式。

2) 模式创新:深圳大运会三大形象景观系统的提出,是对大运会形象景观原有模式的充实、完善和新的提升。

3) 文化城市:部分永久性的大运景观将为深圳城市形象增添文化光彩,成为永恒的大运历史记忆。

4) 实现跨越:深圳大运会形象景观的规划、设计、实施,以深圳本土团队为主,向世界展示深圳设计的能力和水平,为深圳设计之都增添光彩。

5 结束语

目前环境景观设计日益受到重视并不断发展,人们更多关注到在独立环境设计中如何保持和更新景观形象特征和营造“人性化”环境场所的设计实践。为了提升社会的历史价值、情感价值、文化价值、景观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更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与进步;景观环境的更新是当前社会的必然势趋。“人性化”的景观环境设计观将承担在城市的扩张和其他独立环境更新建设中主导的地位。如何健全城市环境的文化生态系统,保护和发展城市精神文化内涵,创造“人性化”的景观环境,是景观环境设计或更新整治的重点所在,也是我们后期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魏天刚.导向标识设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 李仲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景观设计[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