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二年级语文阅读论文

二年级语文阅读论文

二年级语文阅读论文

二年级语文阅读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最优关联;关联理论;二语教学;阅读课训练

1986年,Dan sperber与Deirdre Wilson合著了《关联:交际与认知》,1995年,Sperber和Wilson又对关联理论做了必要的修订和补充。大大拓宽了该理论的应用疆域。

关联理论的贡献之一是将语用学的研究重点从话语生成转移到了话语理解,对二语习得中的认知环境、程序制约以及最佳关联等概念做出了独特的解释,从而可以更好地解释某些语言习得现象。该理论主张在认知环境下进行二语习得研究,将语言学习视为学习者与认知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一、关联理论在二语教学中的研究成果概述

该理论在二语教学中的口语、听力、写作和翻译教学上的研究应用颇多。总体来看关联理论在中国的二语教学研究在五个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理论研究、语法研究、词汇/短语研究、语言技能、课堂语言研究。关联理论框是现代语言学的三大理论之一,它的研究视野越来越开阔,而基于该理论的二语习得研究更是如火如荼。

二、在关联理论框架下进行二语阅读教学

从课型划分来看,关联理论在听说写译四个方面无论是语言教学还是语言测试都取得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成果。反观阅读教学,虽然早已经开始采用该理论进行教学,但都只是用了该理论的某一方面来研究,如认知语境、交际关联等,却始终未能形成较为系统的教学与研究体系。

本文旨在通过对阅读课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科学系统的应用方法,让二语习得者在阅读中,能够对阅读材料进行思辨和推理,以建立起最佳的关联语境,成功完成交际。

阅读是二语习得者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它是读者潜在的一种交际能力。在阅读这一复杂的,ti,N和智力过程中,作者和读者之间是一种看不见的交际活动,作者将自己的意图、打算、思想和感情等用书面语表达出来,而读者通过对这些语言符号的辨认、联系和推理去判断存在与语言符号背后的作者真实意图。而阅读课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是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对文章最准确和有效的理解,在教学中运用关联理论,可以较好的达到这一目的。

笔者在班上多次采用四川省英语三级考试真题卷对学生进行英语测试,此次专门对其中的阅读成绩做了一番统计分析,发现学生的阅读存在地区差异,不存在性别差异,并发现语料难度、题干与选项、猜词线索及语篇理解是影响学生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所以从影响阅读因素的角度对阅读训练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其研究成果应该可以直接指导教材编写、指导教师课堂操作。这样的研究在中国国内方兴未己,有深入的必要。本文力图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对阅读教学做一些可行的探讨。

1、关联理论在阅读材料选择上的应用

阅读过程复杂性的探讨和阅读过程的区分对于阅读实质的理解有着重要意义,与二语阅读教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阅读过程中,至少要介入下列几种关系:眼睛与文字的关系;大脑与眼睛的关系;大脑与文字符号的关系;读者已有的语言知识与阅读材料语言难度的关系;读者已有知识的体验与阅读材料内容的关系;读者的意象与意念及意境的关系。

学者胡春洞、王才仁将以上相互作用的几种关系归纳为阅读理解过程中的四种能力:理解言语作品形式的语能、理解言语作品内容的才能、理解交际意念的智能和提高眼脑反应速度等良好阅读习惯的技能。二语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正是着力培养上述四种阅读能力。阅读材料的选取应该以培养这四种能力作为一个重要标准。同时,阅读教材的选取除一般原则,还要注意下述问题:

(1)二语语言与教学的特点。

(2)要故意设置“障碍”和“圈套”,如有计划地安排一些学生没学过,但通过猜测或跳过的方式来解决字、词和语法现象,培养其猜测和跳障碍的能力。内容不要平铺直叙,而应该有些可能引起误解的内容;故事情节可以给学生一思考的空间。在这一点上,英语雅思的测试手段是很有信度和效度的。

(3)教材应该有阶段性,每个阶段的教材在各方面必须体现本阶段的教学要求和特点。

2、关联理论在阅读课教学策略设计上的应用

(1)阅读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现在国内的阅读教学都采用了分级教学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各阶段的阅读教学笔者拟提出以下的训练方法。

1 初级阅读训练

文字是书面语言的物质外壳。单词训练是基础。单词的训练与教学,主张多采用扩展联想,例如:

child---children---childish---child—hood---toddler-teenager……

通过词缀、词根、归类等多种方法来扩展单词量。在初级阶段,要求学生在短语中,短语中来对单词的用法进行记忆、强化,最后要能够自己造句,自己做总结归纳。

单词教学必须和短语教学相结合,一般采用的训练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组词练习、短语/短句阅读练习、朗读练习、组句(长句,复合句)练习。

组句练习的目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所学的词和词组,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扩大阅读时的视幅,为培养快速阅读能力打好基础。

2 中级阅读训练

中级阶段是阅读能力全面训练的阶段,关联理论的指导作用在这一阶段有明显的优势。以下列举的几种重训练内容和方法都是基于关联理论认知语境和交际的关系来提出的:

第一,继续进行识字和词语理解训练。这阶段应该从初级阶段的分析为主的方法逐渐过渡到以归纳为主的方法。

第二,突出语法训练。具体有:通过压缩长单句来理解句子意思,根据关联词理解复句,根据句子的修辞特点和上下文理解难句;关于段落理解的有:根据段落主句抓文章主旨,根据段落中的提示词语把握段落的内容;关于篇章理解的有:分析文章标题,寻找文章主题段、主题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三,加强文化知识的介绍。中级阅读训练的材料难度逐渐加大,而文化因素含量是难度加大的原因之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对文章中跟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有关的文化现象加以解释说明。

第四,培养猜测、推断能力。主要是指帮助学生根据造字法和构词法猜测字义,根据构词法和上下文猜词义,根据上句的意思或关联词语推断下旬的意思。这是培养阅读和快速阅读能力的必要措施,因为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不断吸收新字和新词。只有伴随猜测和推断,运用大视幅的扫读才有可能进行。

第五,培养“抓关键,跳障碍”的技巧。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抓关键性的内容和主要意思,跳过不理解或不完全理解的非关键性的词语。培养这样的阅读技巧,多采用限时阅读和练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章,督促和鼓励他们快速阅读,养成“抓关键,跳障碍”的习惯。

3 高级阅读训练

高级阶段除了初级、中级阶段的基本训练,关键是选择阅读材料,要充分考虑文体和专业阅读的需要。

选择不同文体的文章进行阅读,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风格和特点。

针对学生的专业和专业倾向的需要选择材料,进行专业阅读训练,使学生保持阅读兴趣,把良好的阅读习惯持续一生。

(2)阅读训练途径:

开设专门的阅读课。

可以根据阅读的需求,加强有针对性的语速阅读训练。教学中将精读和泛读,细读与速读结合起来,分类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学习根据自身的需要,来选择更有效、更科学的阅读方式。

把阅读和学生的专业或职业联系起来,选择适当的,可以激发学生阅读自觉的材料,按阅读训练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教学。

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这必须结合课堂检查,否则就成为空谈。

三、关联理论在二语阅读教学中的前景与展望

1、关联理论从认知心理的角度对二语习得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观点

它通过语境效果和心力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来界定关联(relevance)这个概念。语境效果越大,发出相关语句的刺激信号就越有关联;付出的心力越多,则刺激信号的关联度越小。而人所能够期望的只是相关语境会带来足够的语境效果,且不至于是人为之付出过多的心力,这种关联不是最大关联,而是效果和心力的恰当调配,即优化关联(optimal relevance)。

本文认为,阅读课的教学效果可以以获得优化关联为标准。就前文所述

的教学材料、教学策略设计的应用,关联理论在阅读测试的研究和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积极学习国际先进理论,不断丰富中国国内的二语习得教学研究。将关联理论框架下的跨文化交际用于中西文化交流中,积极为学生创造仿真的语言学习环境。

2、社会发展、教育观念更新与阅读教学

社会的迅猛发展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既要适应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又要实现全面培养劳动者素质的目标。

二年级语文阅读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阅读理解 测试 命题技术

阅读理解测试作为客观测试,一般被认为能有效地测量外语学习者的阅读能力。ETS于2006年对GRE考试实施较大的改革后,语文部分阅读文章的篇幅较之以往明显增大。而中国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阅读理解一直占有较大的比重。中国最权威的汉语水平测试HSK也不例外。阅读理解这一题型及其命题技术是语言测试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阅读理解过程的理论模式

阅读作为一种复杂高级的思维活动,涉及心理、生理、语言和文化诸方面的知识。关于阅读理解过程的理论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自下而上”(bottom-up)模式。这种模式认为阅读是基于字母、单词、词组、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详细而精确的辨认过程,得到的意思是这些语言要素意思相加的总和。

2.“自上而下”(top-down)模式。由哥德曼(Goodman)于1971年提出,指在阅读中选择必要的语言提示来进行猜测,利用已有的知识,并选择文章的有用信息加强理解。

3.交互作用模式(the interactive model)。由鲁姆哈特(D.Rumelhart)于1977年提出,认为阅读过程实际上是读者大脑中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认知加工交互作用的过程。

4.图式理论模式(the schema theory model)。由巴特利特(Frederic Bartlett)根据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理论提出。按照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所讨论的主题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体裁的了解程度。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中的这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结果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人们学会了语言和阅读,脑子里就生成了心理词典。心理词典中每个词条包括与这个词相对应的词的语音和书写方面的表征,以及词的意义的表征。阅读过程对词条的检索是自动的。

二、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整体的还是由若干个微技能组成的?命题人员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并不一致。

刘润清(1991)认为阅读技能的组成部分不仅仅是语言,还有思维方法、常识、专门知识等。[1]

阅读被认为是一种阅读者与篇章之间发生的选择性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读者的背景知识及各种语言知识与篇章中的信息相互交流,最后取得对篇章的理解。阅读能力的考查一般包括:1.概括归纳主题的能力;2.根据上下文推断词汇特殊意义的能力;3.排除干扰、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4.根据文章推断作者态度的能力;5.理解细节的能力。可见,阅读理解测试可以考查句子层面的理解程度,也可以考查语篇层面的理解程度。也有不少资料表明测试局部理解能力――微观语言因素的项目并不一定有助于全面测试学生的理解能力。

阅读能力的高低,除了体现在理解的正确与否外,还体现在阅读速度的快慢上。

三、阅读理解测试命题方法回顾

在阅读理解测试中,考生答对了全部题目并不意味着考生已全面理解了所读内容。判断考生的答题结果是否客观、准确地反映其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测试手段是否可靠。与任何其他考试一样,阅读理解测试只能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进行抽样检验。用于测量阅读理解的任务和题目应该能真正反映出考生的阅读能力。因而阅读理解的测试任务或方法至关重要。

美国中小学常用的非正式阅读测量方法有:自由回忆分析法(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后自由回忆课文内容)、阅读错误测查表(对学生朗读错误的系统分析,实施过程比较繁琐)、完型测验等(宋秋前,1999)。[2]

我国传统的阅读测试法一般为呈现3―5篇长度、难度、题材和体裁不同的文章片段,每篇阅读材料后有2―5个选择题,题目考查考生的词汇知识、对文章表面及深层意思的理解,推断与归纳能力,以及对作者的语气、态度的把握,等等。这种传统的阅读测试法(一般被视为基本理解任务)要求考生认真仔细地分析文章,斟酌词句。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阅读材料是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他们速读或者略读。李筱菊(1997)提出传统的阅读测试法对学生阅读方面的要求与他们日常生活中实际的阅读行为相差甚远。[3]

刘镰力等(1994)在HSK中设计了以快速阅读查找信息为目的的简答题,答案是一个字或几个字。这种题型被称为半主观性试题。[4]

何莲珍(1998)对一种新的阅读测试法――短语境测试法(short context technique)作了尝试并进行了效度研究。这种测试法的阅读材料仅为含有二至三个句子的一段短文,有的仅一个句子,每段文章后只有一个问题,测试被试对该短文的理解。实验表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测试法,在许多方面优于传统的阅读测试法。尤其适用于对中高级英语水平者进行测试。[5]她的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索新的阅读测试的命题思路,具有很大的意义。梁佳(2002)采用短语境测试法对中国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影响大三和大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因素包括:学生英语阅读的速度、在家有多少英文书、在校图书馆借英语书的频率、读英语文本材料的次数等。[6]

陈桦、曹军(1999)尝试设计了主观问答式测试法。与传统的测试法不同的是,主观问答式测试法把阅读能力看作是以宏观理解为前提,宏观与微观理解并重的一种综合能力。他们对379份试卷得分进行分析,结论是这种主观问答式阅读测试比传统的阅读测试法能更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英语水平,是一种可行的阅读测试方法。[7]

Trites & Mcgroarty(2005)的研究除了基本理解任务外还采用了“学习阅读”任务和“整合阅读”任务。他们通过对251名大学生进行三种阅读任务的测试发现传统的基本理解任务与两种新任务之间相关较低。[8]

郭杰克(2005)对中国四所大学三个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快速阅读考试。他们的平均成绩具有显著的不同(P值=0.05),较好学生的平均成绩高于中等学生,中等学生的高于一般学生的,研究表明快速阅读考试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发现判断对错这一题型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9]HSK也已经采用了快速阅读这一测试方法。

王颖等(2005)从句长与难度、题干类型和选项长度等方面对大学英语四、六级同GRE,TOEFL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通过比较阅读理解测试在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构造设计方面的异同点发现,四、六级同GRE、TOEFL的试题设计者在设计选项时都充分注意到了正确选项同其他选项包含相同的信息量,以避免应试者据此进行猜测。他们认为四、六级都应该有更长的句子,尤其是六级。[10]

除了探索新型的阅读理解测试任务和方法之外,题型是否影响考生的测试成绩也是研究者关注的问题。刘建达(1998)研究了选择填空、正误判断和简答题三种测试方法对阅读测试的影响,发现选择填空和正误判断要比简答题容易。结论是不同水平的学生的测试分数会不同程度地受测试方法的影响,高水平的学生更易受影响。[11]陈纪梁等(2007)通过考查随机抽取的60名理工科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发现,文章类型和考题类型对二语阅读理解测试成绩有显著影响,而二者无显著交互作用,文章类型对低水平受试成绩的影响最为明显,而考题类型对中等水平受试成绩的影响最为明显。[12]多项选择题被认为不能准确地反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朱静芬(1999)的实验证明阅读理解测试中多项选择题不能有效反映学生的阅读水平。在多项选择题中只有选了规定的正确答案才能得分。实际上,四个选项中总有一两个是接近正确答案或有理可依的,这与选离谱的选项有本质区别。而现有的多项选择题型测试并未划分不同的阅读理解层次,只是简单地区分“正确”与“错误”。[13]赵欣(2004)以三个水平的120名中学生为被试,以阅读理解测试题和问卷研究主观阅读理解测试题(简答题)和客观阅读理解测试题(多项选择题)的效度,结论是多项选择题不能很好地区分好、中、差学生,而简答题能很好地区分好、中、差学生。[14]

四、结语

阅读理解测试作为母语与第二语言能力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与方法研究都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对于各类阅读理解测试题型是否、如何影响各个水平的考生的测试成绩的研究仍有待深入。

考生在答题行为背后的阅读行为与命题人所预期的阅读行为是否吻合也是判断考生的答题结果是否客观、准确地反映其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的重要因素。然而这一因素很难考查和检验,因为阅读行为是无法直接观测的。自“内省法”被引入第二语言研究后,语言测试学家开始利用“回顾―内省报告”(retrospective―introspective reporting)的方法对考生在阅读考试中的阅读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这一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2]宋秋前.美国非正式阅读测量方法概述[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16,(1).

[3]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4]刘镰力,李明,宋绍周.高等汉语水平考试的设计原则和试卷构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1).

[5]何莲珍.短语境阅读测试法的效度研究[J].现代外语,1998,(2).

[6]梁佳.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现状的理论分析与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2.

[7]陈桦,曹军.主观问答式阅读理解测试法的可行性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1999,(2).

[8]Trites,L & Mcgroarty,M.Reading to learn and reading to integrate:New tasks for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s?[J].Language Testing,2005,22,(2).

[9]郭杰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增设快速阅读理解测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中国大学教学,2005,(8).

[10]王颖,郑华,张良福.阅读理解测试的数据分析和比较[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11]刘建达.测试方法对阅读测试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2).

[12]陈纪梁,施雅俐.文章类型和考题类型对二语阅读理解测试成绩的影响[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30,(4).

二年级语文阅读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有关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一点看法

 

现代文阅读在语文课的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它包含了理解、分析、概括和表达等过程。整个过程中,对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精细程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综合能力的提高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就成了一株让老师和学生又爱又怕的扎手的玫瑰。

怎样做才能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分解式阅读训练是一种很值得重视的方法。

(一)题型分解化难为易

要想把综合能力提高,就一定要先把基础工作做好。而要抓好基础,就要从题型入手,找寻阅读中的基本规律。现代文阅读题型很丰富,可以说是色彩纷呈。但万变不离其宗,所考的知识点比较固定,这等于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为教师,我想应该把围绕每一个知识点的题型整理出来,使之系统化。在综合训练之前,先分项训练,目的是化难为易,化复杂为简单语文教学论文,这符合人们认识由浅入深的规律。

我这里所说的题型分解就是要打破文体的束缚,把现代文阅读的所有出题点细化到最小,然后再从这些点出发进行有目的的训练。这样能使训练更集中,能够直击要害,学生也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比如过渡句题型,考查语段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的句子。出题角度多为辨识过渡句、结合语段指出句子的作用以及拟写过渡句等。围绕这几个角度所设置的题干有很多,带领学生做这个题型训练时要把相关阅读中涉及到此方面的问题汇聚到一起,让学生反复地练习,以起到理解强化的作用。这样的工作需要备课的时间会很多,而这样做的结果使学生在阅读面前更能建立自信。因此我们的付出是很值得的。若把阅读比喻成一座山,那么我就先认识山脚下的一棵树、一根草和一块石头,目标设置得让学生容易做到,也就不至于在阅读这座大山前迷惘而不知所措了。

(二)年级分解建立阅读序列

学生的认识水平会有差异,按年级分解题型,就是抓住学生的差异,制定符合他们思维水平的阅读训练,建立起相应的序列,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且使阅读训练能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连续的、递增式的发展轨迹论文的格式。年级分解要遵循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级学生所应达到能力的规定,然后根据设题的难易度,归类到不同的年级。简单的问题放在低年级解决,复杂的问题放在高年级突破。既保证了学习的连续性,又能保证学习深入性。如论点的寻找这个题型,按论点的提出位置寻找比较容易,文中也会有比较明显的信息可供提取。这类题,初中二年级的同学能轻松完成的。但对高年级同学,这样的题显然简单了些。他们需要面对的语段是没有明确的语句可供提取,需要独立归纳概括甚至要根据论据推断的题。

有了一套具体的阅读目标,才能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也能让阅读教学更有章可循。很多学生对阅读感觉很惧怕,主要是不知从何入手语文教学论文,实际上并不是孩子的能力差,真正差在了我们的阅读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或者目标太模糊。有时候给学生设置的题太难,超过了他们的认知水平。就好比一个人穿了一件很华丽的衣服,不合身材,很难达到美丽的效果。盲目的认定能力有问题,会导致孩子丧失了学习兴趣和信心。如果能在教学中按分解的目标评价学生,无疑是更客观,更理性的评价方式。

(三)小阶段综合检验效果

二年级语文阅读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TEM8,阅读理解,词汇广度

 

1.引言

目前,提高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成绩已经引起了英语专业学生的高度关注并为众多高校列为外语教学的重点之一,但与之相关的实证研究却不多。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关键词汇量的重要性在高级阶段的英语测试中呈相应的下降趋势?

上文所指词汇量为消极词汇量(passivevocabulary),即学习者了解一个词最常用含义的能力(Laufer & Paribakht 1998: 370),这种能力的大小即词汇广度。关于词汇量与二语习得者语言技能之间的关系,近30年里我国学者进行了很多研究,不过这些调查以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为主,如吕长竑(2004)对西南重点大学理工科新生在正式开课前进行测试研究,分别测试了被试总体的词汇量和语言综合能力,并运用SPSS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的结果是,总体来说,词汇量对各项语言技能的预测力并不强;词汇量对阅读能力的影响而言,低语言水平学习者略高于高语言水平学习者。此项结论是否适用于TEM8测试的应试者,即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学生?本文试图以英专学生为主体进行词汇广度与TEM8阅读理解得分关系的实证研究。具体讨论的问题是:在使用2004版八级考纲后,英专学生词汇广度和阅读理解得分率的相关性如何?词汇学习是否依然为高语言水平学习者提高阅读得分的学习重点?

2.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华东地区某综合性大学外语学院英语专业共64名学生教育学论文,涉及两个英语平均水平接近的自然班;研究进行时间为三年级第二学期;采用两个测量工具来获得所需数据:一是2010年英语专业八级考试阅读试题,四篇文章共计20道单项选择题;二是笔者从上述阅读文章中挑选出的64个非高频词汇编制的词汇测试题,所选词汇未曾出现在该校英语专业课程中。测试分两组进行:实验组为一组自然班学生31名在阅读测试前两周拿到词汇测试题,被要求熟记词汇含义,两周后采用闭卷形式测试词汇,要求被试学生在10分钟内写出被测词汇含义。词汇测试结束后即刻进行阅读理解测试,用时30分钟。参照组自然班学生33名,随堂进行30分钟阅读测试,测试结束后即刻进行10分钟词汇测试。

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表1实验组和参照组词汇和阅读测试分数之独立样本t-测试

 

测试

组别

人数

平均分

标准差

T-值

P值

词汇

参照组

33

4.0000

3.22102

47.682

0.000

实验组

31

60.8387

5.98942

阅读

参照组

33

9.4848

2.70556

-.475

0.637

实验组

31

二年级语文阅读论文范文第5篇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课题的提出.

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通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2、创造条件促进“读”。

(1)课内阅读延伸。

(2)允许在“早读”或“自习”时翻课外书报,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3)布置作业以启发学生理解书报中的有关内容情节,学习其中的方法为主,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4)推荐读物与传观读书笔记并重。教师一定要做好书刊导读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3、介绍方法,引导“读”。

结合阅读教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

4、开展活动强化“读”。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与征文有机结合。

(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及日程安排。

(一)实验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组,议定课题,制订方案,明确分工。

2、完成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向市教委立项申报。

3、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教学方案,开展一人一课活动,落实方案。

4、开展阶段性的测试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5、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二)日程安排

1、2001.8——2001.10成立课题组。

2、2001.11——2002.1开题、评审、修改。

3、2002.2——2003.2实验、明确要求。

4、2003.2——2003.4初步总结。

5、2003.5——2004.12归纳模式。

6、2004.1——2004.6汇编成册,成果展示。

九、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归类:

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归类如下:

1、超额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应该完成课外阅读145万字,实施这一课题以来,我校学生超额完成了课外阅读量。

2、基本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究和从实践中的反馈调整,我们按年级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系列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如“谈天说地5分钟”,“征文竞赛”,“成语擂台赛”等,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5、形成了一套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对于课外阅读,我们保证课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并研究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外阅读实效。

6、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许多教师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养,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

7、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的熏陶。

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主要是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文章中重点人物的印象,从而以之精神导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二)学生阅读量分析:

年级

古诗20首,文章10篇,成语40个

古诗15首,成语4类,50个左右,文章20篇

古诗34首,文章35篇,成语9类,名言警句30句

古诗10首,文章10篇,成语3类,歇后语10个

古诗20首,文章20篇,成语6类,名言30句,歇后语20句

古文30篇,古诗33首,文章30篇,对联(学习类)16副,歇后语成语如干

(三)阅读面分析

通过查阅“读书摘录卡”,“教师备课笔记”等,目前我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面达1000%,各年级既定的课外阅读内容的额阅读面达100%。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建议

1、课题的研究最终要形成本校的校本教材《中闸小学课外阅读材料》。

2、要进一步改革现有的课时数量,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