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读后感范文第1篇

作为哲学著作,《沉思录》是人学著作,是人的哲学。哲学其实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最初的哲学,就是生活的,人生的,为人处世的。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沉思录读后感,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

沉思录读后感117岁那年,在语文课外读本里读到,“属于身体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属于灵魂的只是一个梦幻,生命是一场战争,一个过客的旅居,身后的名声也迅速落入忘川。”便立即着迷于这般洁净、高贵的文字。开始寻找他的书,我忘记是哪一年我第一次拥有了一本,后来随我去西安、青岛的途中,和一整箱其他的书一并丢失。后来买到了如上的版本,何怀宏在1988年从GerogeLong 英译转译过来的,他的译本已经给我留了深刻印象,我自这本后再无读过其他译者版本。

六年间,我多次,反复地读《沉思录》,但始终没能写点什么。少女时期所能体会到,是一种语言本身的宽广魔力,而并非真谛本身。也许恰如译者前言里认为,斯多亚学派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是一件太早的事情。日渐成长所自我培养的判断力,让我每次重读都觉得珍贵、又能开始学会主动去思考。

我是一个常常会过度焦虑的人,总希望所有的事情都在自己的控制或者期许之下发展,对于过去也时常会突然上泛起无法抑制的悔恨。“一个人没有的东西,有什么人能从他夺走呢。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别的东西,而只是他现在所过的生活;任何人所过的也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失去的生活。”我再次要求自己,远离对未来所有事情的焦虑,因为那些事情即使发生了,不发生,我也会照样用我对待目前时的理性,在那一日对待它。而所有的故事都会在时光里消逝,你的记忆会消失,别人记忆中的你也将消失。

他的自省。他如此热诚地从身边人们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去热爱劳作,了解自己的质料和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公共利益而努力。永远想着最好的东西,偏爱最好的事物,给予自己的健康合理的关心,不沉溺他人强烈的感情……从十七岁以来,两千年这位在马背上的古罗马皇帝,我一直在他颠簸战场时写就的文字里寻找解脱。

我深信一个孩子的成长,一定需要一个充满智慧、拥有开放心态的成人。而命运让我缺失了,我很庆幸自己能在17岁的语文读本里知道马可·奥勒留,在一本小说合集里读到加缪的雅尼娜,从而初次知晓了自己的质料和内心激流,在书店的角落看到了吕坤的《呻吟语》,我为那种文字,传达千年、百年的缘分所感动。所以,这条人生道路我没有走错,并且一直也热烈地开放自己的心,去寻找其他能发自内心喜爱、信赖的一切。

沉思录读后感2对于生命,我们需要的是思考,需要的是细细品味。我一般选择寂静的夜晚来聆听季羡林先生的教诲,只有这样,我才能从他的沉思中引发我对生命的反思。

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本书呢?震撼力?一个年过九旬的老者用词应该是平和淡定的,但在这看似必然的规律中往往爆发出惊人的思想火花。这是一个智者长年累月的积累。

我目视先生的书,书的题目告诉了我答案。这是一位年过九旬的老者倾其一生的思考凝聚成的智慧结晶,我们思考了一个问题,一点问题,一些问题,他却思考了一辈子问题,他不断的思考,思想也就给了论题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正是这种生命力缩短了我渐悟人生命题的时间。

人类能永存,能达到大同的境界。在向大同之域前进的途中,每一代人都有必须完成的使命。人生的意义也就在完成使命中得到实现。

先生思考人生的见解是独到的。但他并不特立独行,只是从不人云亦云。人生的契合应该在线上而不在点上,或许一样平淡无味的连成直线,或许一样跌宕起伏的连成曲线。先生对于世事的剖析是充满睿智的,同时又有一种无奈感:“我没有对任何人打击报复,并不是由于我度量特别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而是由于我洞明世事,又反求诸躬。”先生是孤独的思考者。虽然他深知:“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但是,在他内心,却渴望与知己举杯邀明月,共谱人生曲:“我不谬托自己是锡予先生的知己,我只能说锡予先生是我的知己。”我们并没有读到舍我其谁,鹤立鸡群。但却读到了相得益彰,另辟蹊径。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电视剧,自己是主角,但一个人是不可能演下去的。所以人生不是孤独的。

“做人”是中国人一直很重视的问题,在励志书,人脉关系书泛滥的今天,“做人”的话题更打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多了惶恐与艰难。太想取悦于这个世界,而不知道这个世界的完美源于你颓唐的、忘却一切的、甚至忘我的……

现代人的焦虑,不自在,往往不是因为把自己看的太重,就是因为太想取悦他人。

我觉得,一个作家最重要的品质是爱祖国,爱人民,爱人类,在这三爱的基础上,那些皇皇巨著才能有意于人,无愧于己。先生对于文学的论断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如他自己的文风:沉稳、大气、厚重、凝练。

我们能感受到先生学术观点的凝聚力,是因为中华文化之花早已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生根发芽。先生的学术观点不拘泥于小处,而是着眼于大处:“我缺少慧根,毕生同佛教研究打交道,却不能成为真正的佛教信徒。但是,我对佛教的最基本教义‘万有无常’却异常信服。我认为,这真正抓住了宇宙万有的根本规律,是谁也否定不掉的。”

生命在于运动,身体的运动强健了我们的体格,而头脑的运动则增加了我们的智慧。生命需要沉思,外部环境是喧哗的,处世是艰难的,我们更需要一颗平静祥和的内心,以我们的智慧去迎接漫漫人生路。

沉思录读后感3奥勒留作为古罗马的皇帝,在公元162年40岁时继承王位,却遇内忧外患,没什么好日子过。他戎马倥偬一生,美国大片《角斗士》中留有他的形象。作为军人,他战功赫赫;作为皇帝,他关心百姓,普建慈善机构,甚至出售私人珠宝用于赈灾。但他真正的历史性成就,在于他醉心的哲学,在于这部《沉思录》。《沉思录》成为古罗马哲学斯多亚派的最后一部典籍,与古罗马人注重实践、崇尚理性的性格相契合。因为《沉思录》,奥勒留被称为“偶像们的偶像”。

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个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在这本《沉思录》里,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自己与自己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

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法国雷朗指出,马可.奥勒使人有这么一种朴实的信仰:面对宇宙自然,一颗高贵的道德良心,是任何种族、国家,是任何革命、任何迁流、任何发现都不能改变的。《沉思录》所述,所有事物都是互相联结的,这一纽带是神圣的,几乎没有一个事物与任何别的事物没有联系。因为事物都是合作的,它们结合起来形成同一宇宙(秩序)。他还指出,理性的动物是彼此为对方而存在,所以在人的结构中首要的原则就是友爱的原则,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同类友好,意识到他们来自同一根源,趋向同一目标,都要做出有益社会的行为。他除了强调人的理性以外,还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使自己脱离他人,或做出反社会的事情来,就好比是使自己变成脱离身体的一只手或一只脚。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就要致力于使自己与整体重新统一起来。他关于人的德行的强调中有许多感人的哲理,如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个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特别强调的是:德行是不要求报酬的,是不希望别人指导的,不仅要使行为高贵,而且要使动机纯正,要放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

作为哲学著作,《沉思录》是人学著作,是人的哲学。哲学其实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最初的哲学,就是生活的,人生的,为人处世的。奥勒留在书中沉思个人伦理、社会伦理、精神信仰、国家与人民、灵魂与死亡……字数不算多,内容却繁杂。与一般译本不同,梁实秋先生的导读本,给每卷加了标题,从中可见书的概貌,比如这些:闪耀在私人生活圈的品质、做每一件事都像做最后一件事、人唯一能被剥夺的只有现在、灵魂不能为肉体奴役、简单朴素而愉快地生活、想要心中宁静只做必须之事、不朽之誉不过一时虚幻、不断地用思想去熏陶心灵、幸运的人给自己安排幸运、灵魂先于肉体屈服是可耻的、爱你命中注定所要遭遇的人、幸福就是按照本性生活、要本身正直不要被迫正直、苦痛对把舵的心灵并无伤害、灵魂乃是一个美妙的圆体、永久过最高贵的内心生活……

沉思录读后感4《沉思录》(员工版),是一本很好的人生哲学书,它以简易的笔调、优美的语言、生动的哲理故事,帮助你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调适身心,领悟生命的美好与工作的真谛,确保在最和谐的状态下愉快地、聪明地和高效地工作。工作之余,边读边思考之后,我对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大家都知道,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都在通过各自的工作,为社会创造价值积累财富,为他人提供所需,推动社会的进步、促进文明的发展。同时通过工作可以满足我们生存的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工作的不仅满足了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且其最大意义与价值在于体现生命存在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才华,不断地使自己提升到更高的平台,而不是单纯为了薪酬。如果我们认知到了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那么,还有什么理由不热爱自已的工作呢?热爱工作的本质就是热爱自已的生命,辛勤工作的意义就是为了让自已的生命不要虚度、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尤其在高度分工的现代社会,在效率、业绩至上的今天,工作压力无时不在,有时令人浮躁不安,那么作为一名企业员工,我们又该怎样对待工作呢?

一、首先要热爱工作,正确看待工作,工作是权利也是义务,要以一种积极的、良好的和感恩的心态对待自已的工作,不要将工作视为累赘、看作负担。思想决定行动,积极培养对事业的激情、对工作的热情,对工作有了积极的看法,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并从中享受到乐趣。

二、无论何时,认清自己的岗位使命。既要制定工作目标,又要注重培养自身修养;既要真诚坦率为人,又要勤恳踏实干事。“在其位,谋其政”,如果不能很好地履行工作的任务,一天两天也许感到轻松舒适,但长此以往,必定陷入空虚,觉得活着失去了意义。我们每个人要具有与企业同命运的职业感,都以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的心态来工作,我们的企业不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同时我们自身的能力不仅会得到提升,而且能从工作中得到乐趣,获得成就感。

三、学习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不努力学习,就会被淘汰。因此,我们要做一个善于学习的人,逐步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不断超越自我,适应企业的发展。善感恩的人都会感谢企业提供一切让他学习成长的机会,除从书本上获得知识外,更要像大海结纳百川一样,怀着感恩的心对待领导和同事,虚心地向所有人学习,以积极的目光看到他人的优点,这样才能增强自身的知识与技能,才能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

四、必须勤于思考,勤于谋事,多观察、多思考、多总结,不断提高自己谋事的水平。当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多开动脑筋想办法,要学会有效率的工作。同时对工作要有火热的激情,多做事、做实事、办成事,一旦用心去做了,就一定能从中寻找到快乐和价值感。

在这个日趋物欲时代,如果我们每个员工都能常读像《沉思录》一样的好书,相信大家一定能将工作视为神圣之事,以虔诚的态度去对待,并坚韧而乐观、豁达而愉快的工作着。

沉思录读后感5我很庆幸自己读到了《沉思录》,这是一本好书,读着读着,会觉得自己的内心获得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本书来自于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马可·奥勒留,一位卓越的罗马帝王哲学家,他没能阻挡罗马帝国的轰然倒塌,但是却用自己一生的思考,为无数寻求生命更深层境界的人,铺设了灵魂的阶梯。用他的《沉思录》为我们净化心灵,洗去俗尘。

这是一本很短的书,全书十二仅卷,每一卷都有一个大主题,我用一个礼拜的时间读完了第一遍,后来我又反复的读过2遍,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甚至有的时候,读着读着就念出了声音。我能感觉这些声音穿越了两千多年的时光,走进了我,走到了我的心里,教会我坚强、弘德、制怒、感恩……

这是一本哲学书,崇高却不失质朴。它不如尼采的哲学思考深刻,也不同于《心灵鸡汤》《苏菲的世界》等速食类哲学著作琅琅上口,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

在《沉思录》中,亲爱的奥勒留皇帝、先哲,他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我看着书,看着那些智慧的文字,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他就是在告诫他自己,同时,我们更被恩泽。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自己与自己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我也跟着他的视角审查了自己,并且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善和美德,知道了我自己应该怎么做。也许我们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达这样自我批评的高度,但至少,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接受《沉思录》给我们灵魂的洗礼。

这是一本生活书,超脱却直面现实。“宇宙是流变,生活是意见。”我喜欢这句话。宇宙是变化的,时间是即逝的,人生及万物是短暂的,名利是易腐的……因此,人首要也是唯一的选择,就是珍惜和把握现在的生活。马可·奥勒留把“生活”视作是人对外物的一种体验。他说,“如果你因什么外在的事物而感到痛苦,打扰你的不是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对它的判断。”这些观点,对我们这些行色匆匆、碌碌于打拼奋争的现代人来讲,未免有些超脱,但却是一句温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脱心灵焦灼、困楚的良药。马可·奥勒留认为:人应遵从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幸福。——这样的生活,不正是我们所苦苦寻找的吗?

沉思录读后感范文第2篇

前一段时间我有机会到罗马,想到《沉思录》的作者正是古罗马皇帝,于是带上了这本书。在来去二十几个小时的飞机上,以及会议间隙和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反复读了两遍,因为年代久远,又讲到很多抽象的东西,没完全明白,回来后再读,还是只能理解大意。有人说这本书不需要哲学基础就可以轻易读懂,其实不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的译著被公认为权威之作,作为最深入阅读《沉思录》的人,在他的品读之中亦常常出现“可能是、很可能、也许是、会不会”的理解,这说明要真正读懂《沉思录》并非易事。

罗素说,马可·奥勒留是一个悲怆的人。马可·奥勒留是古罗马帝国皇帝,他在位20年,始终面临内忧外患。即使他夙兴夜寐地工作,也不能阻挡古罗马帝国走向没落。作为著名的“帝王哲学家”,马可·奥勒留在希腊文学、拉丁文学、修辞、哲学、法律、绘画等方面受到良好的教育,是晚期斯多亚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沉思录》是马可·奥勒留在鞍马劳顿中所写,一般认为是留给自己反省用的,也有可能想作为遗产留给儿子。《沉思录》能流传至今应该说是个奇迹,因为当时只能靠手抄传播。《沉思录》篇幅不长,12卷485小节,里面多数都是深刻的人生感悟。

马可·奥勒留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他认为生命的长短不是很重要,生命的质量才最重要,这质量不是用功名利禄来衡量,而是用德性来衡量。他推崇一切美好的德性:善良、谦虚、真诚、理智、镇定、豁达,强调“所以你要固守这几个名称,如果你能居于它们之中,那就仿佛你回到了某个幸福之岛居住。”他认为一个东西是否好,不是要看它是否对一个动物存在的人有用,而是要看它对一个作为理性存在的人是否有用,这样就没有什么比正义、真理、节制和坚韧更好的东西了。书中马可·奥勒留多次探讨了死亡、欲望、灵魂、幸福,提醒自己保持宁静、与人为善、把握现在、恪守职责。

“毕达哥拉斯嘱咐我们在清晨的时候抬头看天,这会提醒我们想起那些始终做同样的事情,以同样的方式去做它们的工作的物体,也会使我们想起它们的纯洁和坦露。因为在星球之上没有罪恶。”高远的星辰是一个象征,观察星辰也是一件崇高乃至神圣的事情,它使我们摆脱日常的功利和喧嚣,也使我们体会一种纯洁和无暇。难怪总理写出了《仰望星空》的诗作,也许那就是他的读后感吧。

沉思录读后感范文第3篇

北京一家报纸在今年4月中旬推测中央编译出版社的《沉思录》发行量为20万册,而中央编译出版社和策划该书的青豆书坊对这本书的真实销量讳莫如深,到了5月底,北京的一些出版人推测这本书已销出逾30万册。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两千多年前写下的这些文字居然在今天依然如此风行,的确引人瞩目。

《沉思录》在年初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接到大量订单,1月底首印即为2万册,数月来一直名列卓越网和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等图书排行榜。就连译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与中央编译出版社编辑高立志,都对这本书的畅销感到意外。

去年国务院总理访问新加坡,在《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谈及他对孔子思想的看法时,引用了《沉思录》里的一句话:“那些曾经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到哪里去了,他们像一缕青烟消失了。”随后他又说:“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的这句话被印在了书的封底,在不少图书销售网站上,这本书的书名是“《沉思录》(总理天天在读的书)”。

新版《沉思录》上市时,中央编译出版社又援引了1998年10月8日的第45卷第15号《纽约书评》上书评家盖瑞・威尔斯的话:“1992年,我问克林顿,除了《圣经》,哪本书对他的影响最大。他略沉思了一下,回答说:‘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于是征订单上的宣传语是“总理和克林顿总统共同的枕边书”。出版社还常常告诉团购对象:“全国各地党政机关正在争相订购!”

最初提请高立志关注温总理这句话和网上热议的是中央编译出版社前社长助理苏元女士。高立志闻言马上去权威部门核实,他说:“没有这句话我就不做这个书了。”何怀宏教授早在1988年就根据英译本转译了《沉思录》,2003年从北大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毕业的高立志在1996年左右读到了此书。由于版权公有,这些年里海南出版社、陕西师大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和天津人民出版社等都出过《沉思录》。十多年来,高立志一直觉得《沉思录》这本书有“心理按摩”的功效。看到《于丹〈论语〉心得》的畅销,高立志察觉了《沉思录》的市场机会。市场印证了高立志的感觉,中央编译版《沉思录》短时间内连续推出中文版、英汉对照典藏版和英语版,译者何怀宏也被越来越多的出版商关注。

以前,高立志对书评的促销作用很有体会,这一次《沉思录》的畅销,让他意识到“网上话题”的巨大力量。

“烂书大行其道”?

入行以来,高立志曾做过《心理学的故事》、《心理决定健康》等畅销书的编辑。按照他的说法,用雅俗判断图书的好坏是有问题的,关键是“要把合适的东西送到合适的人手里”。尽管这个评判标准看来已经颇为宽容,高立志仍然认为目前的图书市场是不健康的,他不屑于《求医不如求己》等书的畅销,对“海归”宋鸿兵编著的《货币战争》的畅销更是评为“烂书大行其道”。

《货币战争》自2007年5月上市以来累计销售100多万册,相伴始终的是滔滔骂声,成为书市独特的景观。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胡祖六等经济学家对这本书嗤之以鼻,《潇湘晨报》也将《货币战争》列为“2007年十大烂书”之一。

《货币战争》认为自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的300年间,几乎每一场世界重大变故背后,都有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身影。它们通过左右一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其政治命运,通过煽动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着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一部世界金融史,成了一部谋求主宰人类财富的阴谋史。

北京磨铁文化有限公司总策划沈浩波和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又对种种批评不屑一顾,他们认为“阴谋论谁都爱读”,这本书属于“大众阅读”,“专家的话没什么作用”。

吴又信奉“畅销就是硬道理”。今年2月,吴又在新浪网的原创频道看到以小说形式写文化的《藏地密码》。他想起当年担心选题通不过而错失《盗墓笔记》书稿的前车之鉴,这一次率先以75万元的版税签下,并于4月在重庆出版社推出《藏地密码》。小说上市一周就卖出了日本、韩国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版权,月销量直冲20万册。吴又把藏族作家阿来对这本小说的推介在新浪网专题上隆重展示,有些读者误以为这是阿来的最新作品。

北京磨铁文化有限公司近年策划推出的畅销书不在少数,比如2006年的《明朝那些事儿》,2007年的《盗墓笔记》,2008年的《张小盒Office异想记》。诗人出身的磨铁文化总策划沈浩波像吴又一样,也认为“营销只能锦上添花”。沈浩波把畅销书的运作简化成“发现、找到和传播卖点”,他追求的是把关于所推图书的信息“传递得更广泛”,要有穿透力,“让读者知道它的卖点”。

读书与模特儿

巨大的竞争压力让出版商想方设法推动图书销量,方兴未艾的“书模”即是一例――一些出版商开始启用模特拍摄图书、杂志书的封面和内文插图,甚至让他们来担纲由这些书改编的单曲、MV乃至胶片电影的主演。

“一个作家仅仅在(报刊的)文化版、阅读版上出现,那只是畅销书作家;一个作家上了娱乐版,才是超级畅销书作家。” 2002年以来,现任北京弘文馆出版策划有限公司总编辑的杨文轩,陆续策划推出《致加西亚的信》、《小王子》、《张爱玲典藏全集》和《昆仑》等畅销书,2006年开始通过“浪漫古典情”系列《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和《思无邪》等捧红了安意如。

运作“书模”最成功的是“70后”作家饶雪漫,她是路金波贝榕出版集团的签约作家,她的雪漫创意传播机构和“贝榕出版”是合作关系。在饶雪漫《小妖的金色城堡》、《左耳》、《沙漏》改编的影视剧中,主角都由书迷扮演。2005年,她的《校服的裙摆》附赠一张音乐大碟――由歌手杉籽伽演唱主题曲《校服的裙摆》和他原创的插曲《苍天知道》。这本书卖出10万册,成为饶雪漫“图书娱乐化”成功的第一步。

2006年10月,饶雪漫推出小说《十年》并附赠第一部影视作品《左耳》的电视小说;同年12月,出版小说《没有人像我一样》并附赠《小妖的金色城堡》的电视小说――这两本书的“书模”均由叶一茜的北影同学康璐洁担任。2007年1月,饶雪漫3卷本小说《沙漏》系列拍摄MV, 10月《漫女生》杂志试运行并附赠青春偶像电影《沙漏的爱》。到了今年3月,饶雪漫推出长篇小说《离歌1》,同名MV由“80后”作家韩寒执导,主题曲由当红小生胡歌演唱,担任“书模”的分别是《奋斗》中灵珊的饰演者陈意涵、红楼选秀宝玉组第一名车缙和2003模特儿新星大赛全国第一名王希维等。

几年前,饶雪漫聘请的“书模”,每天的价格是一两百元,如今她能请来越来越多的明星和准明星。上海天娱传媒为了消化旗下的“超女”,开始主动和饶雪漫谈合作,并且“先不考虑钱的问题”。

沉思录读后感范文第4篇

“偏偏我又生了这么大的病,这真是上帝送给我的最好的礼物!作家多,但得病又写病的作家少;病人多,但病人是作家的少。我经历了生病,在这过程中写出了无数文字,今日献给读者。我给你们看我的生,给你们看我的死,我的爱,我的痛,分享那感受,因为我的生、死、爱、痛所有人都会经历,能有记录与分享这种体验的机会是多么难得呀!”

“今天测血,我的血小板只有2千,正常值10万~30万,2万以下即有自发出血可能。我是触摸到了死亡的温度的人,连死都经历了,还怕什么?征途漫漫,我还有很多路要走。海明威好像在获诺贝尔奖时表达过这样的意思,作家是用写作来表达意思,不是说话来表达意思。我常常给朋友写下这样的话,现在我也要对读者说:请欣赏我的波澜壮阔吧!”

――子尤自述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非常精彩、有趣的作品集。里面详细记录了我14岁的所思所想。这一年,有两个词汇是布满我思绪的每个角落,即疾病与女生。疾病代表着苦难,女生预示着希望。身在病房我与疾病为伴,享受不尽;和女生一起,则初尝思念的滋味。

一年来经历惊心动魄,这是外人看到的情景。我要做的只是冷静面对,张开双臂迎接每一天。在疾病之神不停地将死亡的烟花爆炸在我头顶时,我却每日高歌着女生的名字。

我这一年所有的自由诗都是为她们写的,也算是一个时期的记录。独自一人躺在床上,我可以阅读自己的心灵。直面自己,世界好像只为我一人存在。我学会了夸自己、欣赏自己。每个人都应该有一段在医院躺着的口子。身体是沉静的,安详的;思绪是飞扬的,澎湃的。我有无数的打算,我有无数的朋友,我有无数的亲人,我拥有无数的爱,我爱着无数的人,我还有无数的路要走。

青春,我向你宣战!

感谢所有爱着我的人,尤其是我妈妈。

作家点评

我们可以从他的书中读到这个花季,一点病象都没有!他的两只眼睛很少关注病痛。他评论电影《十面埋伏》;他悼念好莱坞巨星马龙・白兰度;他为他的同学们写情景喜剧《我爱我班》;他仿写电视节目表达他对所谓“80后作家”的看法;他还浓墨重彩地记述他和女生们的来来往往以及情感的涟漪与波澜。所有这些,他都写得兴致勃勃!当然,他也写到病中对生死爱痛的观照与沉思,那不是他这个年龄的思绪容易触及的主题,很少有人像他这样真切地深入其中并纠缠不已。乃至于此种观照与沉思仿佛是他的某种神秘使命。他的观照与沉思有一种力度,因而笔下没有,并且用一种调侃和逗乐的笔调来叙说。这也许表明,他已然拥有一个可以从容回旋的空间。

沉思录读后感范文第5篇

本课堂设计的《荷塘月色》是在高一展开的,这是一个普通班级,整体基础不太好。这是我设计的一堂“家常课”。本课堂旨在介绍散文的欣赏方法,体验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的特色。在本次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就阅读和作者行文意图等方面展开讨论话题。教学中,我就学生关心的话题作了解答,并带领学生正确思考和解读这篇散文。

二、教学主题

我在设计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时,明确自己的思路,就是带领学生共同学习散文《荷塘月色》中作者心路、散文特色和散文特殊之处,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学习优美散文的写作方法和结构。

三、课堂教学中的细节

《荷塘月色》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揣摸语言”,过去总是老师在揣摸,学生在接受,学生实际并未调动起来,所以我试图通过学生的品读让学生自己来感知品味。

我准备了配乐朗诵的录音,旨在通过录音范读让学生“走近”荷塘,而在进入教室后改变了主意,与其通过录音,干脆先让学生自己诵读。于是在交待散文的特点和结构之后,我首先让学生自己朗读。

我随机点了一个学生的名,让她朗读全文。这个学生朗读能力在班上是教好的,但朗读之后效果并不是很好,主要原因还在于没有体现出朱自清先生的情感。接下来,我播放了录音,有比较才有鉴别。让学生比较录音与那位同学在诵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然后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录音中有的读得轻缓,有的顿挫?”

随后,学生甲答:“这样更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

我顺势提问:“体现什么情感?”并强调,学习散文,把握作者的情感正是散文整体感知重要的一环。

“作者的心里不宁静。”学生乙说。

学生丙不相信的神态:“可是荷塘的月色是宁静的啊。”

“但是,作者分明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啊?”我提示。

几个学生争辩:“朱自清只在文章第一句交待了自己心里不宁静,而描写的景色都是宁静的。”

我又问:“者为什么要写自己‘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而且是在文章的第一句?”

这时,学生们陷入了沉思。继而开始了讨论。

一个学生突然说,“第一句是文章的文眼。”他是看着参考书说的。现在各种参考书很多,我以为参考书在学生中的大量使用有部分原因是对课堂教学的不满,与其禁绝不如好好引导和鼓励。

我问道:“为什么它是文眼呢?”

这个学生只顾埋头区看参考书。我没有让他再念参考书上的现在答案,更没有阻止他别看参考书,而是表扬他能够去查找资料是主动学习的标志,告诉学生重要的是要自己理解,自己要主动学习,不能被动学习。此时,教室里一时也有些沉闷。随后启发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句去理解,引导他们发散思维。

四、教学中讨论结果

我又提问了几个问题。例如,朱自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表现的情感是矛盾的呢?作者为什么会到荷塘去呢?

“因为他心里不宁静”,“因为他想获得宁静”,“因为作者爱热闹也爱独处”……

学生的思维明显又活跃起来,思路也逐渐清晰。我又问:“那么作者有没有获得宁静呢?”

“老师,请问,作者为什么心里会不宁静呢?”那位朗读了课文的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趁势说到,我就这一点带领学生就课文展开了学习。

五、分析与反思

本堂课我先让学生自己朗诵,再放录音的突然转变,我发现我的教学理念正在发生变化,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由于我的工作经历不长和工作经验不足,“让学生动起来”并不容易,于是探索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这是极为重要的。我以为有这几方面:一是学生思维的“动起来”;二是就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对症下药;三是让学生去整体感知,及时点评和引导。

在问题的设计,如果说满意,我在备课时,特意准备了多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是紧紧围绕散文《荷塘月色》的,并且结合朱自清先生的写作背景和人生经历展开。当然,有些问题是顺势而提,是学生在帮助我提问,言传在意会之后,重视了学生的感受和体会,但也是这里让我感到一些不足,问题基本上是我提出来,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

相关期刊更多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地质调查局

躬耕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南阳市文联

出版广角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广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