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导生工作思路

导生工作思路

导生工作思路

导生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探索国外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设置与职能,试图以营销理念拓展国内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路,开创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论文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就业工作 营销理念 运用

高校不承担毕业生就业的责任,但由于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会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招生人数和质量,影响到高校的社会地位和声誉,从而最终影响高校的发展,对此,各高校非常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探索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本文在借鉴了国外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设置和职能的基础上,提出运用营销理念促进国内高校就业工作的新思路。

1国外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设置与职能

国外高校大多设置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他们把学生当成服务对象,认真地指导学生面对市场和竞争,帮助学生分析市场行情、确定就业目标;为他们选择专业、完成学业、顺利就业及工作后的继续教育提供优质服务。此类机构设置有:美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办公室、英国的职业建议中心、加拿大的就业指导部、日本的职就部等。这些就业指导机构在学校中的地位很高,一般由一名主管学生事务的副校长直接负责,机构设置齐全,设施先进。另外,人员专业化程度高,不但有很强的专业知识,还有较宽较高的知识层面,更要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这些机构都是保持高效率的运作。

首先,在就业服务全程化的思想指导下,从学生入学前,高校就派出专门人员对高中毕业生进行人学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选择合适的专业;入学后,各高校再通过心理测试、咨询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帮助其确定职业方向。特别是对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学生还开设不同内容的就业指导课程,这些课程内容包罗万象,细致周到。

其次,信息化服务水平很高。各高校都将自己的就业网站与其它相关网站的进行链接,学生通过信息网络可以查询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的需求信息,随时把各类需求信息收集整理。并能把求职信息通过网络传送给雇主。校园辅助就业系统也较为完善,毕业生和供需双方信息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定期的大型校园招聘会,也有不定期的小型招聘活动,既有传统的书面信息交流和直接的面试,也有现代化的网络信息交流和网上招聘;另外,各高校还备有各类有关就业指导的图书、报刊、杂志和企业介绍材料,供学生们随时查阅等。机构职能十分到位,倍受学生们欢迎和信赖。

2以营销理念促进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思路

2.1营销理念运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美国著名营销大师菲力普·科特勒博士在其《营销管理》一书中定义到:“营销是指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提供出售,并同别人自由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所需之物的一种社会过程。”从营销的定义可以看出,营销并不是企业所独有的经营活动,从某种意义来说,凡是包含交换和竞争都会存在营销,凡是存在交换和竞争的行业和领域,都可以运用市场营销管理,高校自然也不例外。我国高校是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是就业市场的组织主体,其任务就是提供社会需要的合格毕业生并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此,高校必须密切关注毕业生这个特殊商品的销售市场,研究市场机会,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促进高校自身的稳定协调发展。高校毕业生营销与企业市场营销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学校的新专业设置类似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毕业生供需洽谈会类似于企业的产品促销会,毕业生就业率类似于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

2.2营销理念运用的基本思路

2.2.1认真进行市场细分,确立高校的目标市场

市场细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高校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区域;二是高校在整个高等教育市场中的定位。首先,面对复杂多变的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高校要认真进行市场调研找出符合本校毕业生就业的竞争点。一般而言,用人单位需求的主要内容是相同的,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比如有的单位(如部分民营企业)侧重于人才的专业对口使用;有的单位(如部分外企)则侧重于人才的基础知识和团队能力等。高校应帮助学生对用人单位需求内容进行分析,区分这些侧重点,发现市场机会,制定差异化策略,在竞争中满足其独特的用人需求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其次,高校应从整个高等教育市场细分中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范围。我国教育市场分为不同专业、类别的子市场,学校要分析在该产业中所占的份额是多少,处于什么地位;分析每一个细分教育市场的吸引力;分析同类高校的竞争实力;分析自身的办学资源的优等,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本校的目标.在资源和竞争中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定位为自己的目标市场.取得竞争优势。

2.2.2积极贯彻营销组合手段

常见的营销组合手段有两种:一是麦卡锡提出的"4Ps”组合,即:产品、价格、地点和促销;二是劳特伯恩提出了与“4Ps”相对应的“4Cs'’即顾客问题的解决、顾客的成本、便利、沟通。这两者的不同点在于所处的角度不同,前者是处在生产者的角度,后者是处在顾客的角度。两者都有优势和特色,这里作者主要从4Cs组合来分析。

首先,从用人单位的需求考虑大学生学业中的课程设计、技能培养、素质提升等问题,努力提高大学生劳动服务的受让价值。将用人单位招聘一名合格员工所消耗的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以及招聘风险降到最低,让用人单位觉得物有所值,充分尊重用人单位的要求。

其次,为用人单位提供最大的招聘、使用便利。

最后,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建立基于共同利益的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双赢关系。在沟通中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职位、岗位要求、薪金、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等:同时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目标,主要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及毕业生的总体情况告之用人单位,以减少彼此的信息不对称。积极采纳单位的意见和建议,针对用人单位对招聘大学生能否胜任的顾虑,学校就业指导人员要积极帮助用人单位提供可能录用大学生的情况信息,提高用人单位对高校的信任与信心。

2 2 3树立产品意识,全力打造学校品牌

毕业生是高校的特殊产品,高校应该从“产品的五个层次”考虑学生的培养问题,第一个层次是专业用途;第二个层次是该专业的知识结构和主要课程;第三个层次是毕业生对此专业学习应达到的能力和水平,或应获得的相关证书;第四个层次是选修其他课程或其他知识的学习;第五个层次是专业以外的其他能力的培养。用人单位都希望能够招聘到复合型的人才。

另外,高校应从文化氛围的角度树立整体品牌形象,应从校训、校风开始,以人为本,结合自己的主要特点,全力打造自己的强项,并在教学管理中不断推进。充分利用广告营销,增加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毕业生就业的时间阶段,要加大在大众传媒的广告投放,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力。经过多年的发展,以鲜明的专业特色和较高的教学质量在社会上形成稳固的“晕轮效应”

导生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就业指导 新思路

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自1999年扩招开始,我国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的人数逐年攀升。从1999年以来为了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高校毕业生与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也日显突出。自大学扩招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持续增长。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高校大学毕业生数量2001年为115万,到2008年则达到559万,不到10年足足增长了近5倍,预计2009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达到610万,就业人数达到历史高峰。然而受从去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社会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相对减少,再加上国家对大学毕业生的相关帮扶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以及大学教育和市场需求部分脱节等问题,当前的就业形势可以说非常严峻。如何应对日益沉重的就业压力,如何顺利就业无疑成了当前大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尽管政府和高校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各方的努力可以部分缓解矛盾,却难以在短时间内予以根本解决。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迫切需要得到及时有效地就业指导,以参与到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去。

(二)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毕业生增幅超过职场岗位增幅

相关资料显示,从1998年起我国开始加速高等教育发展,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均保持每年20-30%、50万人的增幅增长,一定程度超过职场可提供岗位的增幅,成为促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吃紧的主要原因。其中,由于近几年不少学校逐渐控制本科扩招规模,而加大研究生扩招规模,因此,毕业研究生的增幅最为明显,平均达30%以上。

拿2009届毕业生“双选”市场来说,2009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增长比例超过22%,但是可供就业的岗位却只有小幅增长。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的难度越来越大。

2.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间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高校培养的人才是否适销对路,人才市场是惟一的检验标准。但是,由于高校培养人才需要一个过程,当时社会上所需要的专业,一个培养周期后就可能发生变化。在就产生了人才培养的“超前性”和社会需求的“滞后性”的矛盾。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调节手段的。因此,高校的专业设置以及对人才的培养也应该围绕市场。根据市场的要求设置专业、改造专业、培养人才。但是,近几年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间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3.职场“经验准入”门槛过高

当前,职场普遍的“经验准入”门槛过高,大部分公司招聘人员更注重阅历而非学历,动辄要求求职者具有一定(往往是2-3年)的工作经验。而这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无疑是不具备的。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就业途径多元化成效有限,毕业生对就业“薪情”期望过高,人力资本含量低于职场期望,影响就业因素呈现结构性失衡(例如性别,学校,专业的差异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依然明显)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

二、发达国家的经验与启示

国际上就业指导模式成熟的国家有很多经验可供借鉴,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认证经验。我国高校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广泛借鉴他国的经验,为我所用,为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实施提供捷径。

(一)就业信息指导

信息指导是指高校通过各种媒介和途径传递有关就业方面的消息和情况,是毕业生择业的基础。因此,各国的高校都通过多种方式为毕业生及时提供全面、丰富的就业信息,这是高校就业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将编辑的就业信息刊物发放给毕业生,如日本许多私立大学通过印制这样的刊物向学生提供有关职业的最新信息,同时也刊载一些校友的忠告和建议以及企业方面的要求、专家的意见等,以便毕业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信息。举办各种活动,向学生介绍招聘部门的概况和招聘要求,同时也向招聘单位介绍学生的有关情况,为学生提供职业信息和就业机会。

(二)就业培训指导

各国通过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和就职技巧训练,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就业心理和就职技巧在大学生求职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各国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特别注意从心理、气质、形象、口头表达、人际关系等多个角度训练学生,尽力按照用人单位的标准去塑造学生,促进学生就业的成功。

(三)就业咨询指导

国际很重视对大学生的咨询指导,很多国家把对大学生的指导贯穿在学生职业生涯和人生规划中,咨询指导的内容包括专业的就业状况、就业前景、从业人员的要求,同时还包括对学生的个人能力、心理素质、职业兴趣等提供咨询服务,从而使毕业生在择业和就业时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和调整专业,为更好地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学生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思路

借鉴发达国家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把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目标分为四个层次:其一,心理层内容指导,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其二,精神层内容指导,培养大学毕业生就业后的整体势能,其三,知识层内容指导,培养大学毕业生就业后的整体势能,其四,行为层内容指导,培养大学生适应各种就业环境变动的能力,以使形成职业意识、职业理念,帮助其在长远的生涯发展中保持的长效就业力,获得成功的生涯发展。

(一)心理层内容指导,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

心理层内容指导是消除大学毕业生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出现焦虑、迷悯、困惑、急躁、自卑、嫉妒、自负、怯场等心理障碍的教育指导。近年来,多数高校已经建立起了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网站,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心理咨询活动,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就业前的心理指导。实践表明,心理层内容指导能够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社会,克服各种心理障碍,积极参与社会竞争,正确对待求职挫折。(1)认识自己。通过指导,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气质性格、道德品质、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以及生理特征。(2)敢于竞争、善于竞争。(3)正确对待挫折。

(二)精神层内容指导,培养大学毕业生就业后的整体势能

精神层内容是指大学毕业生经过长期的就业教育所形成的职业认知、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等。精神层既是大学毕业生职业形象的意义标识,也是大学毕业生核心竞争力的建构支撑,没有精神层的内驱助推,大学毕业生就业后的整体势能就很难得到有效聚焦与最佳发挥。

(1)职业认知。职业认知是大学毕业生在教育、就业实践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职业行业认知、职业发展认知和个体成长认知。职业认知在精神层内容的就业指导中居于先导地位,忽视了职业认知,就业和职业基本规律的掌握就无从谈起,符合职业发展规律行为的产生,就业岗位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主体能动性的发挥,职业技能的培养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2)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精神层内容的重要要件,是大学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基础和前提,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行为起着支配和调控作用。概括而言,敬业乐业的奉献意识和满腔热诚的服务意识是大学毕业生职业意识的核心,积极进取的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的改革意识是大学毕业生职业意识的内涵,坚守岗位的工作意识和热爱工作的敬业意识是大学毕业生职业意识的基础,和谐相容的协作意识和耳聪目明的信息意识是大学毕业生职业意识的综合表现。

(3)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大学毕业生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的集合。作为由就业实践蕴育而成的特殊品德,大学毕业生职业道德是大学生“对自己从事的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和实践所达到的自觉程度”,是调整大学毕业生与工作、领导、同事、家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

(三)知识层内容指导,增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竞争优势

知识层内容是指大学毕业生从事就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内容、知识结构、知识体系和知识层次。实际上,任何一种工作岗位的开展常常会调动到大学毕业生的整个知识库存,尤其是在时代特征日趋信息化、职业素质要求逐渐综合化的今天,工作目标、任务的实现愈发离不开就业者丰富的知识内容、健全的知识结构、完备的知识体系以及合理的知识层次。知识层内容指导是通过对与就业、职业相关知识的悉心指导、学习吸收、内化整合和有机把握,来实现大学生知识储量的弥补、知识结构的优化、知识层次的更新和竞争优势的增强。然而,大学生知识层内容指导需要经历一个较为长期过程,这是由旧知识系统消亡的过程性与新知识体系生成的渐进性共同作用决定的。

(1)知识内容。大学生知识层力的发挥是知识内容扩充“并由此产生出新概念、新思想和新体系的过程。”如果没有足够量的知识内容,大学毕业生知识层力作用的发挥就会受到影响。

(2)知识结构。随着科学技术的纵深发展,学科间细分化、交叉化与渗透化的态势日渐明显,单一而偏执的知识结构对于大学毕业生工作能力整体优势提高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新时期,多数就业岗位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大学毕业生多维立体的知识结构和渊博深厚的知识结构。

(3)知识体系。与就业相关的知识通过一定方式有机地组织、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知识体系。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知识范围涵盖背景知识和专业知识。背景知识是体现大学毕业生综合化文化素养的知识群,包括文化知识、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专业知识是以将来所从事职业岗位为核心的相关专业知识群。

(4)知识层次。就业环境的多变性与复杂性决定了大学毕业生知识层次的完备性与合理性,要求现代大学生对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某一具体问题能够进行产生原因、具体内容、问题所在和解决路径的全方位分析,进行理论层面、知识层面、技术层面和个体层面的多维度综合;进行新视角、新思维、新方式和新途径等的立体化前瞻。

(5)就业制度、政策。及时宣传国家就业制度、政策,有利于大学毕业生正确把握现行就业制度、政策的发展脉搏,主动调整就业观念,避免“择业”误区和“择业”困惑的产生。

(四)行为层内容指导,培养大学生适应各种就业环境变动的能力

行为层内容指导是培养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实际过程中形成的就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适应和交际能力、就业应急能力。同其他构成要素一样,行为层内容指导也是就业指导内容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为层内容是否合理,是否与大学毕业生已形成的精神层力、知识层力和心理层力相适应,是制约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过多注意了就业指导的静态维度内容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决定性影响,忽视了动态维度内容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实践过程开展、就业竞争优势提高以及静态维度内容转化的推动作用。事实上,大学毕业生根据精神层内容、知识层内容和心理层内容的实际建构合理的行为层内容,能够实现静态维度内容与动态维度内容的最佳配置,充分发挥静态维度内容的内部效能,有力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优势的培育生成,达到顺利就业的目标。

(1)就业实践能力。包括就业程序了解能力、招聘应聘方式方法掌握能力、就业材料准备能力、就业考试方法利用能力等。

(2)知识创新能力。大学毕业生知识创新能力的提高可从内外两个方面切入:对内通过理论知识学习、专业知识积累,形成庞大的知识库,使知识创新能力在学习中“入心”,在积累中“落地”;对外通过就业实践活动的广泛参与,促进知识创新能力在融入中“定格”,在实践中“升华”。

(3)环境适应能力。外部就业环境变化的日趋复杂化使得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也逐渐趋向多样化,这就要求大学毕业生必须具备适应各种就业环境变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詹一虹,丁冬. 发展以高校为主体的毕业生就业市场[J]. 北 京社会科学, 2005,(04) .

[2] 罗志雄.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探讨―― 以福建农林大学海外学院中加合作项目为例[J]. 福建农林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

[3] 黄林楠,魏有兴,蒋菊. 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调查与分析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3,(05) .

[4] 黄林楠,蒋菊,魏有兴.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分析研究与对策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02) .

[5] 代花,陈世庆. 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探析[J]. 高等农业 教育, 2007,(10) .

[6] 赵烨. 香港大学生就业模式对我国高校就业工作的启示[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4,(01) .

[7] 罗建河,叶忠. 论我国大学生就业责任的分担[J]. 国家教育 行政学院学报, 2009,(07) .

[8] 朱义清,韩尚峰. 香港大学生就业工作对内地高校的启示[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9) .

导生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团组织;思想引导;路径

一、高校团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主要内容及路径

1、高校团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主要内容

2010年12月,团中央下发《大学生思想引导大纲(试用版)》(以下简称《大纲》),明确提出高校团组织是大学生思想引导的核心力量,必须确保在引导大学生思想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驾护航。

2、高校团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路径

《大纲》中对高校团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提出了面对面交流、新媒体传播、社会实践体验、榜样示范、文化活动、时尚吸引、社会化技能培养等17种可行性途径建议。当然,《大纲》中也指出:这些引导途径并非泾渭分明,每一种具体途径都有其独特功能,又与其他途径存在或多或少的功能交叉,因此,高校团组织可针对本校具体校情和本校学生具体思想走向开展特色工作,从而达到更好的引导效果。

《大纲》下发之后,专家学者、舆论媒体、高校师生陆续开展了讨论热潮。有专家提出,高校团组织对大学生思想引导应建立"1234"全方位工作格局,总结出高校团组织对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路径有以下几种方式:通过团组织生活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通过学生会、社团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通过"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以及通过网络资源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等。

第一,高校团组织可通过团组织生活来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团组织生活是共青团组织的核心活动。团组织生活是团员接受组织教育和监督的一种传统和有效方式,是团组织了解掌握团员思想和工作情况的一种途径,是针对大学生开展思想引导工作的有力方法之一。

第二,高校团组织可通过学生会、社团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学生会是学生的群众性组织,是团组织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学生会在校团委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学校党政中心工作,按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原则,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吸引凝聚青年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大学生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学生社团则可打破年级、院系、专业及学校等界限,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校团委通过积极引导学生社团,定期开展专题讲座、风采展示、社团沙龙等活动,将社团活动与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一来,不仅有力促进了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开展,更发挥了学生社团在思想引导工作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三,高校团组织可通过社会实践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应按照素质教育要求,发挥团组织育人优势,大力开展大学生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学校特色和专业优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与社会深入接触,了解国情、市情、民情,增进与人民群众感情,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融入社会,从而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和理解,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远大理想。

第四,高校团组织可通过"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整合学校教育资源,为有教学科研能力且从事行政工作的教师提供参与教学管理的平台,通过开设一系列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并且以其喜闻乐见的"第二课堂"课程,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手段,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一所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感染和熏陶着每一名大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高尚的人格、健全的思想。在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上,校园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传达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主导思想;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校园文化是高校共青团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的又一重要载体。

二、高职高专院校团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优势及面临的挑战

1、高职高专院校团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优势

高职高专院校团组织在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广大高职高专院校团组织通过狠抓校园文化和"第二课堂"建设,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下乡"、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拓展了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路径。同时,高职高专院校团组织利用自身贴近青年的优势,积极利用新媒体,通过BBS、QQ群、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建设大学精神家园,将更多的青年学生凝聚在党组织周围,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使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更加深入人心,成效颇丰。

第一,高职高专院校团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具有政治优势。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是党的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理应充分发扬我党在青年思想教育方面的这一"法宝"。其次,高职高专院校团组织负责人绝大多数都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在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能正确的领会党中央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并通过科学合理方式,使方针、政策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认同。

第二,高职高专院校团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具有组织优势。高校共青团工作面对的是团员分布密度最高的具有较高文化知识修养的团员青年。目前,高校的团员占学生总人数的90%以上,是全团各条战线中"团青比"最高的。而就读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生占50%以上。大学生思想活跃,知识面较广,对社会问题十分敏感,他们的思想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对全团青年有着引导性影响。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团组织的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对高校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绝大多数高职高专学院承担的是职业技能教育,为国家、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与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工作互相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提高。

第三,高职高专院校团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具有实践优势。实践一直是共青团组织的优势,也是行之有效的育人手段,而高职高专院校团组织则更具有这种优势。面对学制较短,接受高等职业技能培训,毕业后从事一线职业技术工作成为"蓝领"的高职高专大学生来说,团组织有责任引导其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其更加全面地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以更好的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高职高专院校团组织应完善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培训、保障和激励体制,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兴趣爱好相结合,增强实践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探索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新的组织形式,狠抓大学生"三下乡"、社会调查、科技发明、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

第四,高职高专院校团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具有新媒体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媒体自身的优势。互联网的普及极大提升了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空间,保证了工作的及时性和广泛性。同时新媒体作为一种潮流与社交平台,极大地吸引了广大青年人的兴趣,高职高专院校团组织利用新媒体,使他们紧紧围绕在团组织的周围,从而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有效性。二是目前高校团干部基本都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配以他们扎实的政治理论功底和良好的信息知识素养,为新媒体平台在团组织中的普及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2、高职高专院校团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面临的挑战

第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使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面临巨大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范围内经济、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的交流日益频繁,部分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在思想认识、道德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不良影响逐渐增强。同时,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尚待解决,一些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不时出现。如此复杂多样的社会思想环境必然对大学生产生许多重要影响,也使团组织开展大学生引导思想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第二,高职高专院校团组织对大学生的吸引与凝聚力下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高职高专院校部分团学干部与广大团员青年联系不够,造成团员青年对团组织认可度不高,参加学生会、参与团组织生活积极性不高;其次,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接受的是高等职业教育,因此他们普遍对政治的关注度较低,不利于时事政治教育的开展;再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之间的交流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给大学生思想引导的传统工作路径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第三,高职高专院校团组织对利用校园文化在引导大学生思想工作方面的作用没有清醒的认识,甚至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例如活动内容脱离大学生实际,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不高,活动场面越来越形式化等现象。由于一些高职高专院校是从中专演变而来,一些团干部缺乏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经验,在活动的设计上更多的注重表面功夫,追求活动的大场面,大规模,没有深入思考更好的载体或者方法,缺乏活动内涵,舍本逐末,最终使现实价值成为形式主义的泡沫,影响了高职高专院校团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

第四,高职高专院校团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教育资源整合力度不够。高职高专院校团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教育资源主要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两部分,校内资源主要包括共青团的主体资源以及学校各部门提供的资源;校外资源则包括校外各级团组织和社会各界所提供的资源。目前,部分高校共青团对于能够运用的校内外资源还存在认识不够到位的情况,如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太注重与学院党政和兄弟部门的沟通以争取最大限度的资源支持,独立作战,缺乏组织活力;同时工作的重心过分看重校内,忽视校外资源,缺乏融入社会的能力,没能起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作用等。同时,高职高专团组织还面临着资源短缺的困难。高职高专院校二级学院团总支的工作和活动经费普遍较少,由其组织的活动常处于无经费、无场地的状态,使得思想引导工作大打折扣。

参考文献:

[1] 魏林国,段凤.高职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理论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2] 吕晨飞.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把握的几个关系[J].北京教育,2011(4).

导生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关键词】铁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2-0016-1.5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国家在铁路建设方面的投资也逐步加大,这给铁路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铁路施工中,多数员工远离了家乡与家人,加之工作环境艰苦,易于出现干劲不够、配合松懈、信心不足等现象,这就需要铁路企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统一思想,理顺员工情绪,增强员工认识、振奋团队精神。而若想有效加强铁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则需了解当前铁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特点,然后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以增强铁路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与竞争力,进而促进铁路企业健康、全面发展。

一、当前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路职工思想比较稳定,对铁路多元化经营的发展持积极态度,支持多元化经营道路的选择,期盼多元化经营发展的道路能够越走越宽,经营效果越来越好,铁路企业效益逐年上升。但也有的职工存在着一些消极因素,不利于当前各项工作的开展,如有的人对铁路发展感到迷茫、有的人对个人发展感到焦虑、有的人对本单位的发展不认同,甚至担心在经营方式转变过程中自身利益会受到影响,总体上说,有下列几个原因:一是把自己当局外人。认为铁路发展如何是领导的事,怎样经营与我无关,领导怎么安排我怎么做,对铁路发展漠不关心,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对铁路改革的怀疑。认为铁路的改革经历这么多年,改来改去还是这样,也没见收入增加多少,现在搞“多元化经营”只是一种新提法而已,对铁路今后的发展缺乏足够的信心。三是期盼改革但顾虑重重。认识到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是铁路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对于在转型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对自身利益的影响,如机构变化、岗位调整等不能接受,甚至有的年龄较大的职工认为改革出成效也得三五年,到时我也退休了,享受不到改革成果了,表现为缺乏大局观念,过分看重个人利益。虽然存在这些思想问题的是少数职工,但如果得不到及时引导,就会直接影响铁路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整体推进。

二、加强铁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要加强对舆论宣传工作的领导,做好铁路经营方式转型改革中的宣传工作,提高职工对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内涵及重要意义的认识。在开展舆论宣传工作中注重把握三点。一是及时性。及时把各项政策、制度,及时向职工进行宣传,不要等到实施、执行时,才告诉职工。二是互动性。

(二)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引领作用

各级组织(党、工、团)要围绕本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广泛开展各项生动、有效的主题活动和教育活动,将教育寓于活动中。首先,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做通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使领导干部发挥表率作用,是做好职工思想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一方面,各级领导要树立大局和全局意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多元化经营战略对铁路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领导干部的思想通了、领会透了,才能把这些精神实质带到本单位工作中。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言行一致、身先士卒,以人格魅力增强对广大职工的吸引力,使各级领导班子更具有战斗力和凝聚力,从而推动铁路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全面实施。。其次,发挥好各基层组织的引领作用。充分调动基层党支部、工会和共青团组织的力量,围绕理顺情绪、振奋精神、鼓舞干劲的目标,坚持正面引导、平等交流、沟通思想,坚持注重一线、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切实解决干部职工的思想问题和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推动严格管理与关爱职工有机统一。通过党支部、工会和共青团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活动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使职工在日常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通过各级组织的努力,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形成职工群众得到充分尊重和关爱,干群共同从严要求、严格管理的良好氛围。

(三)注重以人为本

由于铁路施工工作中,人员较为分散,工作环境艰苦,若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员工会出现各种思想问题。因此,铁路企业应注意以人文本,关心与善待员工,倾听员工心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真正落实思想政治工作。

第一,以德育人,激励员工,做活思想政治工作。在现代社会中,人员思想愈来愈活跃,问题的观察与分析能力逐渐增强,自我意识也逐步提高。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需注意入耳与入心,以做“活”教育工作。这就要求管理者融入人员队伍中,善于发现员工身边的教育资源,如利用人员的先进事迹、宝贵经验等作教育材料,形成榜样力量,以感染、激励员工。亦或借助“国庆”、“七一”等节日来组织员工举办特色活动或主题教育活动,让员工在活动中得到思想政治教育,并增强员工与铁路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第二,以诚待人,关心员工,做实思想政治工作。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铁路企业应从站在员工角度来考虑问题,帮助员工解决具体问题,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如改善员工生活与生产条件。譬如为项目部配备电视、冰箱等生活用品,借助节假日、施工突击生产等时机组织“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的活动,配备流动小药箱、书箱等,以呵护施工人员的身体与精神健康。这样,让施工人员体会到铁路企业的关心,从而安心与安全工作。

(四)充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的与时俱进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坚持方式、方法的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成效的手段之一。要较好地运用“一人一策”的工作方法,以期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要坚持普遍教育和个性疏导相结合,了解职工心理,针对个体差异性,把握住职工在思想觉悟、文化水平、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具体差异,根据不同对象所提出的不同问题,选择合适时机进行单独沟通,个别交谈,因人疏导、因人劝慰、因人施教,尽量做到理顺情绪。不能因为怕工作量大、繁琐,就仅仅满足于大会传达、集中学习等形式,强调了“面”,却忽视了“点”。同时,要注重做好重点、难点对象的工作,并且紧抓不放,坚持不懈。尽量争取不放过死角,不留隐患,把所有的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总之,若想有效加强铁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铁路企业应创新工作思路、工作内容、工作形式与考核方法。同时,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铁路企业人文环境,做实、做准、做活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员工素质,提高铁路企业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孙鲁川.新时期铁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问题及策略选择[J].现代铁路企业文化(理论版),2011.

导生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现在,公路部门在改革中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诸多原因,从客观上来讲,一是因传统观念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思维方式受束缚。长期以来,公路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切等靠国家、一次定终身、“吃大锅饭”、岗位职务终身制意识、平均主义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特别是在公路体制改革中,干部职工的思维还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域地,思想政治工作的思维方式没有从根本上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仍习惯一切从“红头文件”出发,思维方式未能从封闭转向开放,从单项转向多元,从线性转向立体,从静态转向动态。二是因旧体制的局限,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被制约。公路部门原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的效益优先,优胜劣汰等法则难以得到体现,干部职工的发展理念、创新意识被淡化,单位在对外对内管理上面临的矛盾问题愈显突出,经济效益呈下滑趋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两难境地。三是因新的形势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运作难适应。随着公路体制改革的深化,新旧体制、新旧观念的转换,引起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新的变化,人们的社会活动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信息传播渠道发生了新的变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增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势复杂,任务繁重,工作更艰巨,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主观上来讲,一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对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缺乏正确的认识,思想观念滞后,没有深刻理解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因果辩证关系,没能正确处理坚持思想领先与贯彻物质利益原则的关系,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被削弱。二是思想政治工作着眼于建设的意识不强。没有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建设,思想建设、理论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比较薄弱,缺乏必要的政策、人才、经济和情感的投入,使之成为无源之水,思想政治工作自然缺乏长远的发展后劲,难以适应时展的要求。三是创新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不清。主要是对新形势下公路部门体制改革中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和探索不够,对改制中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准,缺乏改革创新精神,故而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致使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方式方法、领导体制、运用机制、阵地载体等诸多方面与新的形势发展要求难以适应。

因此,我们应从建设和谐公路的大局出发,在坚持把职工队伍稳定放在首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打造一流职工队伍,彰显思想政治工作活力,推进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凝心聚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程。根据改革形势的变化要求和公路中心工作,及时对职工进行时事政治和上级政策、文件精神等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认识,使其站在促进公路行业发展的高度,树立信心,振奋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立足岗位,干好工作。

二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在这些情况下,一方面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加强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功底,从而可以从容地和职工进行交流,引导职工的思想走向,有针对性地及时解除他们的思想困惑。另一方面要把工作具体化,由于职工自身性格、所处环境、家庭条件、文化程度以及个人能力的迥异,对道德理想的追求也不一样,思想觉悟的高低也就不同,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特点,针对不同思想问题,因人施教,对症下药,做到循循善诱,循序渐进。

三要领导重视,以身作则,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在领导。一是领导干部要亲自抓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不管是主抓行政工作的领导还是主抓党务工作的领导,都要牢记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形成党政在抓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不分家,抓实抓牢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领导干部要以良好的人格力量影响和感召职工。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是职工最好的镜子,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从很大程度上可以引领职工的思想动向。在工作中,要求职工做到的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做到,只有先正己才能后正人,才能带领本单位干部职工积极奉献、热情工作。

相关期刊更多

初中生辅导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贵州省教育厅

小学生导读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省教育厅

半岛新生活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半岛都市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