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杨善洲学习材料

杨善洲学习材料

杨善洲学习材料

杨善洲学习材料范文第1篇

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杨善洲就是一面明亮的镜子,与之对照,先进分子可以发现不足,落后分子可以发现问题,腐化堕落分子会暴露丑恶。

乐于和敢于对照杨善洲这面镜子的人,无疑是光明磊落的人。而且,必将通过这面镜子,发现自己的不足,克服自己的缺点,由此受益一生。

不愿意或者不敢对照杨善洲这面镜子的人,可能是问题严重的人,甚至是病入膏肓的人。这些人若不痛改前非,必然在泥沼里越陷越深,最终自毁前程,甚至断送性命。

杨善洲很固执,固执成一头拓荒的牛。他退休不要国家照顾,不进省城享福,而是一头扎进荒山野岭,住在深山里,“白天种树,晚上烤火”,拼了老命办林场。他要履行“退休后为家乡做点事情”的庄严承诺。这一做,就做了整整22年,这一做,就做成了辉煌的事业:他和他带领的林场工人,在大亮山上完成了5.6万亩人工造林、1.6万亩杂木林、700多亩茶叶、50亩澳洲坚果、100亩美国山核桃的壮举。绿化了荒山,造福了百姓。作为荒山承包人,杨善洲拥有林场的产权,留着,他拥有一个绿色银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卖了,他和他的子孙几代人都是富翁。有人因此称他为“施甸第一富翁”。

然而,他不做物质上的富翁。2008年11月11日,82岁的杨善洲把价值3亿多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了施甸县林业局,交给了国家。移交林场时,他不沾林场一点好处,不带走一根草去。他将政府奖励的10万元捐给保山一中,用于资助贫困学生。

杨善洲,又回归两袖清风。然而,杨善洲却是更高层次的富翁:他以60年的执着,坚守住一个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他的善行、他的作风、他的精神,长成了一棵顶天立地的“雪松”!

与之相反,那些在退休之前违法乱纪为自己捞好处,退休之后还用尽余威谋取个人利益的人,在“杨善洲”这棵雪松面前,是多么卑微,多么灰暗,多么苍白。

杨善洲公私分明,他在公与私之间划定了楚河汉界。他在位期间,回家看望父母不坐专车,自己买长途客车票。杨善洲出差和下乡,从不允许家里人搭乘顺风车。一次,他到家乡姚关镇出差,在保山一中读书的女儿想顺便搭车回家,他说:“我是公家的人,办公家的事,坐公家的车。你是杨善洲的囡,凭啥坐车?”杨善洲晚年,省市领导考虑到他往返林场办事不方便,给他配了一辆三菱车,他从不让家人搭车,子女顺道坐车要付钱。

对照“杨善洲”这面镜子,那些以“专车”炫耀身份的人,显得多么渺小。

某杂志曾经刊发过这样一则征婚启事:“某男,副处级,配有专车”。

一位七品芝麻官的驾驶员的夫人,与同事聊天时语出惊人:我家有两辆车,我一辆,自己买的;老公一辆,公家配的!

专车,配给杨善洲,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配给有些官员,却成了全家享受的福利。

杨善洲的“家风”很正。他对家里人很“苛刻”,家里人却从不对他苛求,也没有因他做官而感觉不同。杨善洲的老伴说:“他当官是给老百姓当,不是给我们家人当!”

杨善洲从不在就学、找工作、提干等事关一生前途的事情上照顾家里人。他任保山地委书记期间,按政策,他的母亲和妻子可以“农转非”,他却把组织部门办好的手续压在抽屉里,一直不办。有人问到此事,杨善洲解释说:“我当时想,大多数科、局长,还有地委委员的家属都是农民,我这个‘班长’怎能转?”杨善洲的晚辈们,在工作、提干等等事关个人前途的问题上,全凭个人能力和自力更生,沾不上杨善洲这位大官的一点光泽。

以此相反,有的官员的家风很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官员不该说的话,家属说;官员不该做的事,家属做;官员不能收的礼,家属收。最后,官员下了地狱,家属也上不了天堂。

杨善洲家里很穷。“穷书记”这个称号,是人民群众对杨善洲的最大的褒奖。在保山地区,杨善洲是有名的“穷人”。杨善洲老家的房子在山坡上,是2006年新起的一栋砖瓦房。大女儿杨慧菊说,之前的房子几乎是全村最差的——漏雨就用土罐接,雨大时水往房里灌。1995年,杨善洲退休到大亮山植树造林去了。家里人借5万多元在施甸县城附近买了一块地,勉强盖起了一栋房子。老伴张玉珍特意找他谈:能不能凑点钱帮儿女们还还账?杨善洲东拼西凑了9600元。老伴说:“9600元,能还5万?”杨善洲摆摆手:“你还不知道?我真没钱!”结果,房子没入住就卖了。杨善洲的工资,许多部分都开支去救助特困群众、为贫困村买种子、下乡支付餐费等等。

以之相反,有的官员,几套房产,狡兔三窟,不仅房外有房,而且家外有家,包二奶,养小蜜。因为开销巨大,千方百计挖公家的墙角,掏集体的仓库。最终,成为过街的老鼠,被正义的车轮碾死。

杨善洲是有名的“草鞋书记”。他从担任县级领导干部起,到从地委书记岗位卸任,几十年如一日地头戴竹叶帽,身披蓑衣,脚踏草鞋,一身泥巴一身土,走遍每一个村庄、踏遍每一道山梁。竹帽、蓑衣、草鞋,是杨善洲最爱的“时装”,没有派头,更不是作秀,正是这身“时装”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走进了群众的心里。

杨善洲的事迹说不完。

杨善洲的精神道不尽。

“共产党的干部,不能在机关大院里作盆景,要到群众当中做雪松啊!”这是杨善洲常说的话,他这样说,也这样做。他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用一生的无私奉献,向世人昭示着共产党人的“雪松”精神。

以杨善洲为镜,可以明得失,可以正心志,可以心明眼亮,可以前程光明。

我以杨善洲为镜,不断扶正我的心志,脚踏实地,光明磊落,走好我平凡的人生。

杨善洲学习材料范文第2篇

在他的名字又一次传遍云岭、感动神州的时候,他却走了。杨善洲同志走了,大亮山不会忘记,和他并肩奋斗过的战友们不会忘记,当地的人民群众不会忘记,他用大山般坚定的信念、大海般宽阔的胸怀,在人生画卷和云岭大地上书写的精彩。他的故事,像他栽的树一样多。我们看到的,只是屈指可数的几株。可我们知道,大亮山上的每棵树都看到了他为绿染大亮山付出的艰辛,都用生命记录了他和大亮山的故事。那藏在心里的层层叠加的年轮,都是它们积攒下来的对杨善洲的深刻记忆。

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近20年的地厅级干部,几十年如一日,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 1988年4月,杨善洲同志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杨善洲同志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华环境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一、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杨书记入党六十年来,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他坚信共产主义,牢记党的宗旨,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向杨书记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

二、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县主要领导长达三十余年,但从未为妻子孩子捞上一册“农转非”的户口本,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他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作为捐资助学等捐献了出去。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三、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杨善洲同志穿着朴素的服装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仍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以一团火的激情,脚踏实地,扑下身子,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

四、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群众利益无小事。一个为官一方的官员,所做的事是“大事”还是“小事”,要问民众,不是说“百姓心中有杆秤”吗?“大事”、“小事”成功的标准,其最后鉴定、评判的权力应该是百姓。据说,1986年6月,当时驻板桥汉庄的地委工作组接到板桥镇宗家山村一个名叫杨春兰老人的申诉:他因为去卖猪,半路上被人截住,说是杨春兰偷了他家的猪,有关部门立即将杨卖的猪送还给这家人,并罚他赔80元钱。杨春兰老人是一个靠买卖为业的农民,从来没有偷窃行为,他喊冤叫屈告到了工作组。杨善洲知道后马上责成工作组与地委办公室的干部进行调查核实,并要求将处理结果定期报告他本人。工作组与办的人立即着手深入调查。终于水落石出:杨春兰所卖的猪是别人偷来转卖给他的,杨春兰对此毫不知情,他平时并没有任何偷窃行为。最后由地委一位领导专门组织调查组与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当面向杨春兰道歉,并赔还所收的罚款。杨春兰老人得知自己的冤案被纠正后,专程赶到地委办公室要感谢地委书记杨善洲。

四、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盛年时期,他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后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出于对他几十年卓着成绩的褒奖和关心,省委曾让他到昆明居住,并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但他婉言谢绝,把“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一句话说得铿锵有力。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杨善洲同志的事迹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要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艰苦岗位锻炼身手,承担挑战性工作增长才干。要保持创新锐气,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要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要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学会忍耐,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视野开阔、爱岗敬业的有用之才。

“ 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这是杨善洲同志最本质的精神所在,学习杨善周同志就要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牢固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不计名利得失,不计荣辱进退,做一名无私奉献、一身正气的好党员。

杨善洲学习材料范文第3篇

近日,李源潮指示:“杨善洲同志60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他的先进事迹和思想境界十分感人。他是老干部中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要把杨善洲同志作为创先争优的重大典型予以宣传。”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对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近日再次指出:“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他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学习后心灵再次受到震撼,我为家乡养育了杨善洲这样的党的好干部而自豪和骄傲,同时,作为老书记家乡的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更加坚定了我学习和追求老书记“人格重如山,名利淡似水”的理想信念。

俗话说,做好事做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实事。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用毕生精力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地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作为新时期的党员领导干部,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xx年4月,杨善洲无偿向施甸县林业局移交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移交中不沾林场一点好处,不带林场一根草……”

“大亮山上,杨善洲的全部家当是一张简易床、一张学生用的书桌、两个小坐凳、一个火盆、一把熏满火烟的烧水壶,旁边是用来煮药的两个小罗锅、四个小碗……”

曾被一代代英雄模范、先进典型人物感动过、激励过的我,每当拾起《杨善洲先进事迹材料》,总是被他胸怀大爱、赤诚一生的事迹所打动。杨善洲同志“忠”、“诚”、“勤”、“检”、“信” 的优秀品格,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始终如一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缅怀先进、学习先进,就是要传承和发扬他们的信仰追求,不断矫正和找准自己的生命航向。

--学习杨善洲同志忠以报国、恪守信念的执着精神,在创先争优中锤炼政治品质。忠诚于党和人民,是共产党员最基本的政治品质和要求。杨善洲同志退休后放弃省城的舒适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荒山、植树造林,正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把全部精力倾注山区的治理和发展,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山区人民,用言行诠释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给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当前,有人对忠诚于党的时代价值认识模糊,有的甚至片面认为忠诚于党是“老话题、老经验、老传统”,是空喊口号,无需费时劳神重新再提,殊不知这就是理想信念淡化的问题。学习杨善洲,我们就是要学习他忠以报国,恪守信念的执着精神,把党和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党和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党和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自觉地把推动改革发展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在推动发展中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学习杨善洲同志诚以修身、一心为民的探索精神,在创先争优中培育公仆情怀。“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是胡总书记对每个党员干部的要求。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委领导20多年,退休后植树造林20多年,始终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殚精竭虑地为群众办事,无愧于诚以修身、心系人民的“公仆”称号。

当下,党的改革发展事业步入关键时期,意识形态多元化,诱惑不断增多,一些人不能经受考验,只顾追求个人利益,在工作上得过且过,脱离甚至背离群众,对党和国家形象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诚以修身、一心为民、求是探索的精神,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永葆公仆本色,全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致力于为群众更好地服务,甘做人民的公仆,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事业中去,以对党和人民的忠心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学习杨善洲同志勤以自强、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在创先争优中改进工作作风。拥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具备无私奉献的高尚境界和优秀品德,是共产党人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之一。杨善洲曾经是地委书记,为官 30 余载,把全部的心血和热情都投入在了为民群众 办实事上,受人敬重,退休之后又放弃安度舒逸闲适的晚年,用生命的余热把家乡的荒山变得山清水秀,多次被授予全国“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等,无论为官还是做事,从不谋私求利,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如今,奉献和勤奋在部分人看来太“老套”,他们更愿意讲求回报和享受,突出表现为工作作风“散”、“满”、“推”、“浮”、“混”。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勤以自强,恪尽职守的奉献精神,倡导忘我工作、无私奉献,顾全大局的精神境界和工作作风,自觉抵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始终坚持把实现远大目标和做好本职工作统一起来,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干事。

--学习杨善洲同志检以养德、知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在创先争优中树立高尚情操。杨善洲甘于清贫,一生清正廉洁、生活简朴,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人员谋取任何私利。他身居简陋的住所,工作在寂寞的深山,始终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为了人民和自己心中崇高的事业无怨无悔地奉献,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和人格力量鼓舞和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感召和引领着人们为建设美好家园而不懈奋斗,充分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忠于使命的优秀品质。

在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不断受到西方享乐主义的侵蚀,重物质享受,轻精神修为已经成为一些人的时尚追求。部分人虚荣心作祟,讲排场,比阔气;部分干部喜好公款消费,铺张浪费,助长了歪风邪气。学习杨善洲,就要学习他检以养德,知行一致的革命精神,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杨善洲学习材料范文第4篇

提起喜洲的儒商,我们不得不提到耸立在喜洲镇中心四方街的“题名坊”。二十世纪中叶,这座曾使喜洲人引以为骄傲的石牌坊被一股勇猛的力量所推倒。据说,当时砸烂这座石坊的理由是很充分的,因为曾有一位工作组长理直气壮地对着它挥起拳头说:“喜洲是地主资本家集中的地方,是封建堡垒。必须彻底打垮,永远不得翻身!”到了八十年代,喜洲人在原址上重建了水泥牌坊,态度颇为暧昧地将这座新牌坊改名为“文明坊”。其实,“题名坊”是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含义的。新近出版的布衣作品《喜洲珍闻纪实》有这样的记述:四方街的“题名坊”是清朝中叶所建,坊额刻有喜洲明清进士、举人的题名,其中进士40余人,举人及居要职者40余人。附近有鱼市,按当地习俗,每年农历正月初三,青年男子争相借鱼贩的鱼箅往石坊顶上丢,以寓“鱼跳龙门”。喜洲人还因明清时镇上有“一门三进士,同榜四举人”、“举人贡爷数不清”的昔日光彩而一直津津乐道。这确实是一段文化盛况,是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中稀罕的现象。值得关注的是,这种特有的文化积淀,在特有的历史条件下竟然会转化为经济优势。这一点很值得后人深思。

正如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社会变革的起点一样,在大理,咸(丰)同(治)年间是社会转型期。尤其是光绪初年,洋货始渐输入,打破了大理地区自给自足的经济格局,加之社会的相对稳定,商品经济获得一定的发展。喜洲永昌祥商号的洋派人物杨克成先生在《永昌祥简史》一文中说:“杜文秀被清朝封建势力岑毓英、杨玉科等武装镇压以后,新的革命斗争一时未曾爆发,大理地区的农工商业在休养生息的情况下有了恢复和进一步的发展。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商人资本逐渐发展,在太和县的喜洲附近,形成了许多大商人,其中以严、董、尹、杨四家较大,经过七八十年的孕育,在解放前称为‘喜洲四大家族’。”加之清朝末期科举制度的衰微,许多白族士人纷纷弃儒从商,他们原有的儒学在商界这一全新的领域中得到了用武之地。即便是像永昌祥创始人严子珍这样只简单受过几年私塾教育的商人,也十分注重以儒家思想作为其商业的理念。1903年,永昌祥字号创立,其三个主要合伙人严子珍、彭永昌和杨鸿春。在商号创立缘起的合约中就有这样的文字:“子贡善货殖,从师孔氏圣门,亦系理学名臣,且能持挽利之权。孔孟不言利,是因趋利之心人所共有,特以利示后人。不然,‘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此语出诸孔子之口也,非欤?故圣贤示人利之所在,义必随之,非示人不可图利也明矣。”可见儒家思想的深入商界人心。

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这里不妨抄录近代白族著名学者喜洲人赵甲南在其《龙湖丛稿》中所记述的几位儒商的资料。赵甲南是一位学贯中西,又具有深厚白族文化的知识分子,对喜洲的历史文化有着独到的研究。其文集中保存有多篇为乡贤撰写的墓铭、墓表、传记。

其一,《子珍严公家传》。严子珍就是喜洲首富永昌祥号的创始人,其本身也是一位儒商。他“性豪迈,幼入塾受学,塾师深器之”,十二岁时,因家贫从商,与人交易,“重道德,不尚智术”,交友诚实不欺,很快发迹。他敏感地意识到“吾国对外贸易,输入常超输出,其损失甚大”,认为“推销国产,利己利国,兼而有之”,于是及时抓住“国际贸易日盛”的机遇,在大理创始“国外各埠之经营”,推销以丝、茶为主的国产,“特加研究,改善货品”,获得巨大成功。他常说:“吾人不能离国家而生存,亦不能离社会而独立。非尽力贡献,则不足以对国家对社会也。”因此,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建学校、医院、图书馆等,为抗日战争捐物捐款。

其二,《杨老先生利浦之墓表》。墓主杨利浦是一位典型的儒商,在严家永昌祥商号的发展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他出身于白族书香门第,其先祖杨士云、杨元亨都是明清以来白族颇有名气的文人和仕官。他自幼饱读诗书。然而他生不逢时,时代变迁,“大乱初平”、“事变迭生,忧患丛集”,又过早失去父母,家道衰微,注定他不能成为先辈一样的书生,然后步入官场。当重商观念已深入喜洲一带人心的时候,杨利浦不得不“弃儒从贾”,用今日时髦的说法,就是“文人下海”。然而杨利浦并非弄潮儿,他“悉心研究”,“胜算常操”,不以“一时挫折而灰厥心”。杨利浦非凡的才干先后被李凤来、严子珍等巨贾所赏识。墓表说:“云阳李凤来巨贾也,夙闻先生名,延为经理。先生胜算常操,皆谓委托得人。既而客云阳,久以为猛库春茶将来推销,必广;乃注重茶业,与赵灵山君合资经营。凡关于采摘烘焙装载之法,悉心研究,而茶品益以改善,市人争购之。不数年获利倍蓰,家以大起。先生极图扩充,又得二三友人赞同,于是有港沪各埠之经营。顾先擘画虽精而委托非人,卒以港沪失利,折阅殆尽,不得已再诣云阳。或虑其不复振,先生曰:‘失败者成功之母。岂以一时挫折而灰厥心哉!’会有司马严子珍封翁者,知人善任,以先生才识明敏,而瓦城为国际贸易,徵先生莫属,固请至再。先生深感知己,毅然前往。侨寓八载,商业大兴,虽时会使然,而先生匡鹬力为多焉。”杨利浦“诚信昭著”,“滇人旅缅无资回籍者以告,即给资遣归,毫无吝惜;其染瘴疠者,送之医院诊治”。于是被推为中华同乡会会长,“会内事务悉力整顿,其它公益慈善事业亦提倡不遗余力”,表现了中国儒商的传统美德;他还“富于爱乡心,爱国心”,为家乡修建“宏山公书楼”,“凡遇亲戚故旧,无贫富,殷勤款接,情意周挚;处乡里乡党,无老少,未尝片言稍忤;其穷困者,则时周恤之,一乡咸称长者”。

其三,《赵山先生墓表》。赵山也是一位杰出的商人,少年时正值清咸丰丙辰之变,加之父丧,“遂衣奔食走于四方”。读了几年私塾后,开始学习缝纫,艺成之后觉得“业此只能自给而已”,于是习商,“自念寄人篱下,屡欲独树一帜”。有人劝他,经商要有雄厚资本。但他说:“信用即资本。何为忧?”因此商业日形发展,历20余载,“侈然以资雄一乡”。发迹后,不因雄资而悭吝,“治道途以利行旅,浚沟洫以防水患,捐巨款以赈饥民。其他葺宗祠、修祖墓,及一切慈善事,皆竭力为之”。

其四,《赵印斋先生墓表》。赵印斋从小随祖父在祥云、宾川等地教私塾十四年之久。祖父病逝后,因家贫习商。像赵山一样,有人担心他没有资本。他的回答是:“劳力者,生财之要素也。安用多金为?”开始时,他从事运输业,“往返数千里,无纤芥失,群商皆信任之,委托者日众”。他“近而腾越、永昌,远而百色、剥隘。其所经,泰半瘴疠之乡。披荆棘、犯霜露,极人世旅行之苦”,但他从不言苦。经二十多年的奋斗,商业由此大兴。他“与人交易,诚信不欺”。六十岁时,“然犹尽力于社会事业未已也。如兴学校、治道路、施医药,及其他义举,皆慨然倡捐,而独任其难”。

其五,《赵学山先生墓表》。墓表塑造的是一位“勤以治事,俭以持家”的儒商。他同样信守“劳力者生财之要素”和“信用即资本”的格言,为人信义,妇孺皆乐与交易。他专营云阳茶叶,获利倍蓰,家业大起。赵甲南评论说:“吾乡地狭人稠,故恒懋迁于四方。北而丽维、南而云缅,泰半为吾乡人侨居之所。其间才能迈众者,往往经营数年,即勃兴而其家大起。此固由于心计之工,然亦其人勤俭性成所致也。”

其六,《聘三尹君行状》。尹聘三,名叫莘举,是明代白族理学家尹心尧和入《明史・忠义传》的忠臣尹梦鳌的后代。家学渊源及“生而颖异”,从小受到塾师的器重。少年时就读于滇西著名的西云书院,“所为文斐然可观,每试辄列前茅”。无奈生逢科举废除、朝政日非,仕途无望。尹聘三的父亲是一位开明的乡村教师,他以孔子的弟子子贡善于经商、家累千金的例子劝失意中的儿子说:“昔元许鲁斋有言:‘儒者以治生为急。’贤如子贡,亦士而商者。尔今弃儒业商,何害?”尹聘三遵从父亲的劝导,潜心钻研理财之学,决心“与贾人相角逐”,开始步入商界,虽劳不怨,奋励经营,“不一稔而其业渐兴”,为“四大家族”之一尹家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勤奋和精明深为妻弟董澄农的雅重,邀请他去管理昆明的商务。他“勤慎将事,出纳不苟”,为锡庆祥商号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曾经教导儿子们:“尔祖生平守信义、尚勤俭,故所设商号,信用迄今不衰。吾与尔曹仍承先志、绍前业,并力进行,以蕲发摅而光大之,庶不负尔祖创斯号数十年之苦心也。”他还说:“昔太史公传殖,首范蠡,次子贡。子贡为千古儒贾之宗,吾何人敢曰有亿中才哉?”

上述所举人物中,尤以杨利浦和尹聘三为突出。他们都是儒学中的佼佼者,在形势的逼迫下进入商界。但他们都具有自强不息的敬业的精神,既然进入商界这道门槛,就悉心研究,以求胜算常操,做出一番事业。从这一意义上看,“义不理财,士不经商”的说法未必准确。

以上这些儒商的精神,可以称之为“喜洲理念”。这是儒家思想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显现,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要点。

1,自强不息。林语堂在《坡传》中说:“佛家否定人生,儒家正视人生,道家简化人生。”确实如此,按照儒家的宇宙观,宇宙是一个永无终止的变易大流,万物皆处在变动之中。因此,人的生命只要还存在,就应当让永无宁息的精神来支配自己。生无所息就是人生最基本的性质,因为它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标志。儒家的经典《易经》开宗明义在《乾(卦一)》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和“吾邑惟喜洲一地人尚勤俭耐劳”的评价(《大理县志稿》)是合拍的。杨利浦的茶品经营在“港沪失利,折阅殆尽”后,声言:“失败者成功之母。岂以一时挫折而灰厥心哉!”然后,东山再起。尹聘三经商初期在丽江经营山货药材,“往还丽永喇井间,沐雨栉风,虽劳不怨”。后来因为“喇井乱作,丧其资殆尽”,但他置之不措,对家里人说:“是区区者,奚足惜?”从此,“益奋厉经营,不一稔而其业渐兴”。这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不折不挠的精神,就是喜洲儒商的气概。

2,义利兼顾。不必讳言,经商就是以追求财富的最大利润为目的。有意思的是,我们过去总认为儒家持的是“贵义贱利”的价值观,看到的只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说教,仿佛儒家是不食烟火的神仙。如此说来,世上就无所谓儒商的存在了。然而从儒家的世界观来看,并非一概非利。孔子治国的第一目标就是要使人民富裕,这不是重利是什么?问题不是不要利,而是要什么样的利,是否“义利兼顾”。因此,荀子说:“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董仲舒曾说:“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宋明理学家陈亮和叶适也认为道义和功利并不矛盾,功利体现在道义之中,离开功利无所谓道义。叶适说:“古人以利与人,而不自居其功,故道义光明。既无功利,则道理之乃无用之虚语耳。”从喜洲商家的追求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他们是如何正确地处理义和利的关系,从而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前面几位儒商的介绍中,可以充分感受到这一点。在讲到他们的发展时,作者几乎都用上“获利倍蓰,家以大起,亟图扩充”这样的字眼。但同时提到最多的是“信用为无形之资本”这个发展的重要准则,认为“与人交易,诚信不欺,苟义不可取”。赵甲南先生在《赵韵楼先生墓表》中,着重介绍了墓主的“商略”,用正反两方面论述了“诚信”对商业发展的关键。赵韵楼是一位经营山货药材的斫轮老手,“其输入为布、茶,输出为山货、药材”。当时,“吾国商业惯用诈欺手段,故华茶遂为日本所夺。而山货药材尤甚,产处本甲地也,而诡称为乙地,商标本丙记也,而假托为丁记。种种诈欺,虽神农尝之,未识也。”赵韵楼则与之相反,他重视商业道德,“诚信自矢,物品之美恶攸分,价格之低昂有定,从未有掉臂不顾者”。他还十分讲求商品的质量,认为:“山货药材,种类繁多,性质功能各异。关于收藏及装置一切,非用科学方法,断难保持其固有之特色。”所以,他“日事讲求,躬亲检视,虽细微之件亦不轻忽,有若窳者,悉予汰除。故无俟广告之招徕,自足增社会之信仰,而吸引顾客”。除了遵守诚信之外,乐于资助慈善事业,也是喜洲商帮对义的一种执著追求。

杨善洲学习材料范文第5篇

摘要: 针对西北干旱荒漠区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遵循以生物措施为主的治理措施,将工程固沙和人工抚育有机结合,总结了一整套系统科学、能有效扼制风沙危害的优化模式,提出了综合治理的思路、技术和方法。

关键词: 防沙治沙; 优化模式; 研究

中图分类号: S 728.4 文献标识码: A

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最西段,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域辽阔,区域北部被巴丹吉林、库穆塔格两大沙漠包围,从东到西有长达1 000多公里的风沙线,沙化及荒漠化土地面积达1.9亿亩,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66.8%,是全省乃至全国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处在干旱和半干旱区,降水量稀少、水资源匮乏、植被覆盖度低、林种单一,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生物固沙是防沙治沙的理想模式,但风沙化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立地条件差,沙生植被成活率低,在流动沙丘不能稳定生长,设置沙障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沙障的拉、挡功能,改变沙丘的微地形,有利于植物生长[ 1 ]。为控制沙漠化面积的扩大,恢复沙区植被,酒泉市沙区科研人员在与风沙的长期斗争与实践中,探索出一套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阻沙固沙新模式,即采用农作物秸秆设置高立式沙障控制流沙前移,用鹅卵石、草方格、固沙网等不同材料压沙,增加下垫面粗糙度,阻碍沙丘移动,然后在沙障内栽植梭梭等耐旱抗风蚀的沙生植物,丘间地栽植与主风向垂直的混交灌木林带,沙漠边缘地带栽植杨树、沙枣等为主的人工植被防护带,组成网、带、片、点相结合的多层次复合状固沙体系,这使局部环境得到了改善,且植物群落逐步形成,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

本研究利用当地大量、简单、适用的固沙材料,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对不同防沙治沙模式效果进行研究,探索总结出一套系统科学,能有效扼制风沙危害的优化模式--西北干旱荒漠区防沙治沙优化模式,以期为酒泉乃至同类地区沙化土地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和示范。

1 项目区概况

玉门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库姆塔格沙漠以及河西走廊西部沙区之间,自然环境严酷。境内土地多为戈壁荒漠,大风和沙尘活动频繁,生态条件极其脆弱。项目区位于玉门市新市区西北方向9 km处的黑沙窝沙化地带。地理坐标为40°21′28.09″~40°21′02.85″N,96°59′44.87″~96°59′59.59″E。整个试验范围东西长630 m,南北宽900 m,占地面积300亩。

黑沙窝沙化地带属大陆性中温带干旱气候,降水少、蒸发大、日照长、风沙多、植被稀少,具有典型的大陆性荒漠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6.9℃,1月最冷,极端最低可达-28.7℃;7月份最热,极端最高达36.7℃。年日照时数3 166.3 h,平均无霜期为135天;年平均降水量为63.3 mm,蒸发量达2 952 mm;年平均风速为4.2 m/s,最大风速24 m/s,素有“世界风口”之称,年平均≥8级以上大风日数为32.1 天,最多年份达51天,多集中在3~6月份,占年大风总次数的76.5%。而且大风常伴随沙暴浮尘,给农林业生产带来了极大危害。

项目区植被类型主要为荒漠化植被类型,有进一步衰退的趋势。由早生、超早生的灌木和小灌木组成,多数群落的盖度在15%以下,固定沙丘植被覆盖度30%左右,流动沙丘的植被覆盖度在5%以下。天然植被主要植物有白刺、珍珠、红沙、沙生针茅、沙米碱蓬、骆驼蓬等。

2 总体布局

 

2. 1 模式概述

西北干旱荒漠区防沙治沙优化模式是指年均降水量在200 mm以下的沙漠地带,应用工程固沙、人工抚育结合生物措施,建立高立式、草方格等沙障,采取多树种、多地点、多形式造林,对流动沙丘及绿洲边缘不同部位进行分类治理的模式。

2. 2 总体布局

规划布局中充分考虑因地形、地貌不同导致的生态异质性,在区域布局、林种选择、技术保障等方面都因地制宜。在流沙治理上,采取“沙障+抗旱树种”模式,沙障在防沙固沙的同时,为植被生长提供适生条件。在绿洲边缘采取人工抚育措施,由内到外分别配置乔、灌、草,增加植被覆盖度,保障沙漠绿洲生态安全。在沙丘及丘间地造林,形成天然沙障,稳定积沙。随着植物群落的形成,形成综合防护体系,沙区立地条件将逐渐得到改善。

3 研究方法

3. 1 沙漠绿洲边缘人工抚育模式

西北干旱荒漠区生态环境脆弱,绿洲由内到外生态条件差异较大[ 2 ]。分别营造乔木、灌木、草本抗旱沙生植被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防风固沙林带,可有效保护沙漠绿洲。在绿洲封沙育林育草,采取“自然恢复+人工抚育”的方法,依靠自然力,采取封禁、人工移植、管护、抚育等人工措施,增加植被覆盖度;在农田营造防风阻沙林带,利用农区灌溉条件,人工营造乔灌混交的防沙林带,开沟栽植,有条件地区可架设滴灌,林带宽20~50 m;在绿洲内部营造加密农田林网,此区域风沙强度大,营造农田林网要加密。主林带与主风向垂直,间距150~250 m,宽4~8 m,4~6行乔木或乔灌混交,副林带间距300~500 m,宽2~5 m,2~4行乔木或乔灌混交。乔木树种主要为新疆杨,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此外可选择沙枣、胡杨等;灌木树种可选择柽柳、沙棘等。

3. 2 流动沙区工程固沙模式

在不能直接固沙造林地段常采用机械固沙,主要通过改变下垫面的性质,以此削弱近地面表层的风速,延缓或阻止沙丘的前移,改变风沙流的方向、结构和蚀积状况[ 3 - 5 ],从而达到防风固沙的目的,为后期生物措施提供条件。

3. 2. 1 高立式沙障

以当地大量、简单、适用的葵花杆、花杆、玉米杆等农作物秸秆为材料,垂直于主风向带状布置,间距3 m。挖掘宽0.3 m,深0.4 m的沟,将葵花杆、花杆、玉米杆等农作物秸秆单排、紧密、竖埋于沙中,两边培沙踏实,地表以上留出1~1.5 m,形成高立式沙障。

3. 2. 2 草方格沙障

将废弃草帘切割成长10 m、宽0.5 m带状或以麦草、芦草等为原材料加工成宽0.5 m、厚3~5 cm的草帘,挖掘深0.2 m的沟,将草帘一端竖埋于沟中,培沙踏实,上露0.3 m,施工时迎风侧应先设主带,后设副带;在背风侧应先设副带,后设主带,先远后近,自上而下。方格规格2 m×2 m,在方格内定植梭梭等耐旱沙生植物。

3. 2. 3 植物纤维固沙网沙障

将植物纤维固沙网在网格网角处固定,立柱垂直于坡面,埋置深度为10 cm。网面高0.15 m,垂直于沙面,表面形成1 m×1 m的纤网沙障(材料使用寿命10年),网格中有一边垂直于主风向。

3. 2. 4 鹅卵石沙障

利用附近河滩地的河卵石,选取粒径为 0.1~0.3 m, 用人工将鹅卵石在网状正方形线上单线紧密摆放,主带(横对风向的为主带)平行于主风向,沙丘表面形成1 m×1 m或2 m×1 m的鹅卵石沙障,沿沙丘横坡排列。

3. 3 工程固沙模式下灌木造林及丘间地造林模式 3. 3. 1 工程固沙模式下灌木造林

在流动沙丘区工程固沙沙障方格内来风端或角内,采用种子直播或容器育苗造林。沙障可为种子和幼苗提供相对稳定的避难场所,待几年后沙障腐烂时,植物已具备固定流沙的能力。种子直播造林在5月进行,播种深度在干沙层下3~5 cm处,树种有梭梭、柽柳、沙蒿、沙枣等。容器育苗采用2~3月苗龄的幼苗,于6月中旬定植前炼苗10天,定植部位同种子直播。为提高在严酷的沙丘环境下的幼苗成活率,育苗时应增大播种量,容器苗出圃时至少有5株幼苗,形成丛生状。适合容器育苗的树种有甘蒙锦鸡儿、杨柴、花棒等。

3. 3. 2 丘间地造林

在丘间低地、沙丘群间的平坦滩地,采用大苗深栽的方式营造固沙片林,选用3年生大苗,挖大坑、深坑,深栽50 cm,可提高根系吸收水分的范围及能力,株行距3 m×3 m,树种可选择柽柳、梭梭、沙棘等。

4 结果与分析

4. 1 沙漠绿洲边缘人工抚育模式

通过封育、保护和营造乔、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体系,给天然植被和适生树种以恢复生长和繁殖更新的机会,形成林分稳定的防风固沙林网,即改变了地形地貌,而且使绿洲边缘植被覆盖度增加30%~60%。防风与固沙结合,保护沙漠绿洲免受风沙危害,而且能够改善绿洲生态环境,缓解和扭转土地的沙化进程。

4. 2 流动沙区工程固沙模式

各类沙障由于设置方法与材料的不同,对风沙的治理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沙障对流沙的沉积量及对风沙流拦截效果不同。高立式沙障以其空间优势,沉积量明显优于其他沙障。阻沙效果为花杆高立式沙障>玉米杆高立式沙障>葵花杆高立式沙障>植物纤维固沙网沙障>草方格沙障>鹅卵石沙障。单位面积阻沙成本为鹅卵石沙障>植物纤维固沙网沙障>草方格沙障>玉米杆高立式沙障>葵花杆高立式沙障>花杆高立式沙障。鹅卵石和植物纤维固沙网等无机物沙障投入大,不易分解,与生物、草方格、葵花杆、花杆固沙效果对比并没有显著提高。综合以上分析得出:花杆高立式沙障和玉米杆高立式沙障在当地阻沙效果较好,单位阻沙成本也较低。因此,选择高大、不易折、柔软、有丰富侧枝的材料作为沙障,阻沙固沙效果更加明显。

4. 3 工程固沙模式下灌木造林及丘间地造林模式

工程固沙模式防沙固沙效果明显,但使用寿命短、设置成本高,一旦失去功效,流沙将再次席卷而来。在工程固沙模式下灌木造林治沙,不仅能改良沙地土壤,而且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为灌木生长提供适生条件,待固沙材料失去效用,灌木已能接替工程措施发挥防沙治沙效果。随着灌木的生长发育,生态环境将逐渐得到改善,且沙生植被恢复了生长和繁殖更新,生物多样性逐渐形成。丘间地采用大苗深栽多埋的方式造林,使得根系吸收水分的范围及能力大大提升,地上少露使树苗成活发芽阶段的水分蒸腾量明显减少,显著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并且在荒漠区防沙固沙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 模式及成效评价

荒漠化治理是一项治理难度大、周期长、见效慢、投资高、技术性强的系统工作。本模式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借助当地大量、简单、适用的固沙材料,抚育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防沙固沙林带,并创造适生条件,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形成综合防护体系,显著降低了风沙流动速度和绿洲风沙危害。通过此防沙治沙优化模式的示范研究,可以为酒泉沙区和同类地区沙漠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徐先英, 孙保平, 唐进年, 等. 干旱荒漠风沙区沙化土地综合整治技术研究——以古浪县黄花滩治沙示范区为例[J]. 中国沙漠, 2007, 27(4): 539-545.

[2] 杨占武. 青海高寒干旱区三种治理模式探讨[J]. 青海农林科技, 2004(3): 42 - 45.

[3] 孙涛, 刘虎俊, 朱国庆, 等. 3种机械沙障防风固沙功能的时效性[J]. 水土保持学报, 2012(4): 12 - 16.

[4] 陈广庭. 沙害防治技术[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