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评副高教育教学经验

评副高教育教学经验

评副高教育教学经验

评副高教育教学经验范文第1篇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以及国家和自治区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普通高等院校教师队伍实际,制定本评审条件。

第二条坚持以师德、能力、业绩、贡献为依据,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引导教师积极从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者,可破格或优先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第三条本评审条件适用于自治区普通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实验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

其中参加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评审的范围包括:学校党委书记、副书记,院系党总支书记、副书记,校团委、学生工作〔部〕处、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党校,院系团总支、学生工作办公室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和学生专职辅导员;高职高专院校评审范围是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不包括本科院校内设的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评审条件中涉及的公共基础课教师指长期在教学第一线从事学校思想政治理论、外语、大学语文、大学计算机、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等公共基础课教学的专任教师;公共基础课教师之外的均为专业课教师。公共基础课教师由教务处、人事处共同确认。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四条职业道德要求

(一)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治学,爱岗敬业;以学生为本,教书育人;学风端正,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具有团队精神。

第五条专业理论知识水平要求

(一)具有系统而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渊博的专业知识,在丰富的学术实践基础上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

(二)掌握本学科领域前沿发展动态,对现论和高新技术的某一方面有独创的见解。

第六条教师资格要求

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第七条学历、资历要求

(一)申报教授(研究员)资格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博士学位、研究生学历,受聘副教授(副研究员)岗位满2年;

2.具有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受聘副教授(副研究员)岗位满4年;

3.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受聘副教授(副研究员)岗位满5年。

(二)申报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实验师)资格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博士学位、研究生学历,受聘讲师(助理研究员、实验师)岗位满2年;

2.具有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受聘讲师(助理研究员、实验师)岗位满4年;

3.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受聘讲师(助理研究员、实验师)岗位满5年。

(三)本评审条件中规定的学历(学位),是指国民教育序列中与申报学科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学历(学位)。所学专业与申报学科不同的,须参加申报学科1年以上进修并取得结业证书(思政系列除外)。

第八条考核要求

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和身体心理健康素质,能较好地履行现任职务岗位职责,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等次。

第九条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外语水平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事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职称外语考试暂行规定>的通知》(内人发[2007]60号)规定执行;计算机应用能力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事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暂行规定>的通知》(内人发[2007]61号)规定执行。

第十条继续教育要求

按照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相关文件执行。

第十一条破格条件要求

(一)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不受学历、资历、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等条件的限制,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

1.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3.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

4.自治区引进的“草原英才”工程人选;

5.“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获得者;

6.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7.自治区“深入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8.科技成果部级奖获得者或省部级一等奖获得者;

9.经过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核同意的自治区支柱产业急需的人才以及特殊行业、有特殊贡献的特殊人才。

(二)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后具备符合要求的学历,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不受中级资格取得年限的限制,申报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

1.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

2.科技成果省部级二等奖获得者;

3.自治区“高等学校11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

4.优秀教学成果省部级一等奖获得者。

(三)破格评审业绩成果参照正常晋升条件,已用于破格的条件不能作为评审条件重复使用。

第十二条转系列要求

(一)高校内教师、自然科学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实验等不同系列专业技术资格之间,从一个专业技术职务系列晋升另一个专业技术职务系列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时,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先转后评。

由于工作变动,已评高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需转评高校自然科学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实验等系列专业技术资格,可根据本人实际,直接评审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其他系列的专业技术人员,拟评高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须取得现有专业技术资格后,在高校教师岗位工作满2年,方可转评同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其业绩成果以高校教师岗位工作的业绩、成果为主,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论文、研究成果仅作参考。

(二)转系列满1年后,具备本评审条件规定的学历、资历等相应要求,可参加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

第十三条引进人才要求

经认定从国(境)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回国后在高校教学科研岗位工作满1年以上,根据其资历和实际水平,可直接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第十四条调入人员要求

由党政机关调入高等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人员,三年之内第一次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可不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限制,可以根据本人的学历和业绩成果等条件,比照同类人员申报副高级以下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以后按正常程序、条件申报。

第十五条博士后人员要求

出站博士后人员,经学校考核能够胜任高校教学科研工作,并符合本评审条件规定的,可以直接申报副教授资格。

第十六条返聘人员要求

被返聘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退休人员,可以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但不兑现相关待遇。

第十七条兼职人员要求

兼任管理工作的教师,教学工作量要求不低于同学科专任教师的二分之一;经学校同意参加培训进修或在职攻读学位的教师,任现职期间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得少于规定教学工作量的三分之一。

第十八条延迟申报人员要求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在本评审条件规定的任职年限基础上延迟申报:

(一)任期内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申报;任期内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申报。

(二)任期内有教学事故者,延迟1年申报;任期内有重大教学事故者,延迟2年申报。

(三)谎报学历、资历、业绩,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行为者,除取消当年申报资格外,延迟3—5年申报。

(四)任期内年度考核不合格、未定等次者,延迟1年申报。

第三章业绩成果条件

第十九条本科院校教授、副教授业绩成果条件(见附件1)

第二十条高职高专院校教授、副教授业绩成果条件(见附件2)

第二十一条艺术类学科教授、副教授业绩成果条件(见附件3)

第二十二条体育类学科教授、副教授业绩成果条件(见附件4)

第二十三条自然科学研究员、副研究员业绩成果条件(见附件5)

第二十四条高级实验师业绩成果条件(见附件6)

第二十五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员、副研究员业绩成果条件(见附件7)

第二十六条业绩成果补充说明

(一)本评审条件中的业绩,均为任现职以来取得的成果。

(二)本评审条件要求的论文必须是第一作者完成并发表在具有“CN”、“ISSN”刊号的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专著或教材必须是有“ISBN”书号的正式出版物。在学术刊物的“增刊、特刊、专刊、专辑”上发表的论文以及论文集上收录的论文均不计入规定的数量。

(三)按要求提交的论文,须有三分之一以上在非本单位主办的期刊上发表。同一原创作品多次获奖,以最高奖项只计1次。

(四)本条件所称核心学术期刊指收录在最新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北京大学出版社)、《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HCI)中所列核心期刊。

(五)经全国大中专蒙文教材编审委员会批准立项并审定的教材,为部级规划教材。

(六)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包括:国家特色专业、自治区品牌专业、精品课、双语教学示范课、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实验示范中心、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

(七)本条件中规定的学历、年限、数量、等级等凡冠以“以上”者,均含本级。如本科以上含本科,二等奖以上奖励含二等奖,等等。

第四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已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权的高等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不低于本条件的评审条件,报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审核后方可执行。

评副高教育教学经验范文第2篇

这是河池市天峨县教师编写的有效教育实验中关于学习方式训练的约定操口诀。口诀把学习方式训练中的约定要求童谣化,朗朗上口,通俗生动,非常便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天峨县地处我区丘陵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这里群峰林立,山高路险,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都十分滞后。2010年10月,天峨县成为我区开展有效教育的12个实验县(市、区)之一。启动,有效教育实验后,天峨县紧锣密鼓地开展基层调研,然后进行教师培训。他们结合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开展培训,重点是学习方式训练和要素组合课型实践,并组建了实验教师学习方式训练目标导向性团队。有效教育如同闪电,在天峨县校园上空凌厉闪亮。

天峨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区开展有效教育实验的真实情况。尽管全区开展有效教育实验才一年多,但却像一颗石子砸破平静的湖面,有效教育迅速打破了广西原先受困于传统教育的窘境,给那些在传统教育困境中苦苦挣扎的教师们以醍醐灌顶般的启示,他们得以迅速更新教育理念,迅速掌握科学方法:教学变得有法可依,课堂变得有序可循;学生变得积极向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日益凸显。于是,那些原本不敢想像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出现了,原先苦苦追求却总是不如人意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了。

有效教育,在八桂校园日渐显现出非比寻常的魅力。

第一个吃螃蟹的玉州区

2001年,玉林市玉州区在广西率先成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批实验区之一。在经历了课改之初的兴奋之后,教师们心中浮现出越来越多的困惑。课改的理念深入人心,但是由于缺乏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法,原有的教学方式被否定之后,并没有新的方式来承担新课改的推进工作,在实践和操作层面上,师生们一时间无所适从。面对如此窘境,玉州区教育局多次派出考察队伍,到各地寻找脱困良方。

2003年12月,玉州区派出的考察团队在云南昆明聆听了有效教育创始人孟照彬教授的报告,觉得他所倡导的“三性”(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与课改倡导的“三维目标”很相似,“三动”(主动、互动、能动)与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有异曲同工之妙。更为可贵的是,有效教育具备了立意很高的教育思想体系,且有实践性很强的独特的操作系统。玉州区教育局听取了考察报告后,马上邀请孟照彬教授前来讲学。2004年3月,孟照彬教授连续五天在玉州区讲学,并亲自上示范课。经过认真听课和反复研究论证,玉州区教育局最终作出了大胆决策,引进有效教育实验,改革课堂教学,努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玉州区的教育教学质量。

实验之初,玉州区就精心策划,构建了颇具特色而又切实可行的“两条腿走路”的梯度管理方式。一是“自上而下”管理,即由玉州区的党委、政府直接领导,教育局牵头组织管理,教研室指导服务研究,实验学校参与,拓展三位一体的教育科研实验管理模式;二是“自下而上”管理,即由各实验学校教师自觉自发地钻研尝试,接着由各教师所在实验学校的单元组组织研讨改进,再由实验学校进行指导完善,最后邀请区级指导力量检验评估。两种管理方式同时进行,上下联动,有力地推动了有效教育实验的顺利进行。

为了强化骨干教师的培训,玉州区创建了“毓秀班”教师培训方式。这是一个固定的培训班,成员来自不同学科、不同学段和不同学校的教师,涵盖了城乡中小学。目的是通过一定的培训模式培训骨干教师,再以此为滚轴,带动全区教师积极参与实验,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和均衡发展。对这个班的培训,主要通过对有效教育理论及操作体系的强化训练,培养能现场备课、上课、评课的“快速反应部队”。随着培训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脱颖而出,部分教师已经成为培训者转而进行专项培训,形成了素质优秀能力突出的培训团队。

有效教育的学习方式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方式,那就是团队。玉州区将学生团队延伸到教师和学校之间。教师通过单元组开展实验活动,实现以强带弱、以快带慢,学校通过教师团队来组织校本教研活动已成为常态,校与校之间通过校际团队实现校与校之间的协作与互助。为了实现校际协作,玉州区专门召开校长会议,根据子课题研究的相似性和自愿原则,以强弱结合、城乡联动等方式组建了13个校际团队和6个城乡联队,加强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互动,最近还出现了初中和小学的跨学段联动。校际团队激活了校与校之间的互动与互助,这是实现区域性发展的好途径,有利于真正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玉州区通过几年来的有效教育实验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全员培训,后续跟踪,持续指导”。仅仅依靠核心专家团队的几次培训是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的,为了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掌握和在课堂上真正熟练地运用有效教育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方式,玉州区教研室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入校指导和跟班听课,同时举行了60多次不同层次的培训。除了邀请孟照彬教授及有效教育总部的咨询培训专家对城区实验指导组和实验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以外,他们以城区培训指导力量为主,对实验骨干教师、镇(街道)辅导员进行二级培训;还以各实验校、中心校的骨干教师和辅导员为主,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此外,还有由教研室组织对各科教师进行的分学科全员培训,对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分别进行的专业指导培训等。通过持续跟踪和各层面的培训,全员参与有效教育实验,教师们较好地掌握了有效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城北初中,是玉州区一所边远的、因招生困难而差点被除名的学校。玉州区引进有效教育以后,该校整体进入实验,很快扭转了颓势,课堂变得灵活生动,学生进步明显,中考也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赢得了家长日益高涨的赞誉声。

像城北初中这样发生喜人变化的学校在玉州区还有很多。而通过有效教育实验,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更是得到了明显提升,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教师们的胆量变大了。以前每有出课的任务,教师一般都会推辞,特别是农村学校。现在不同了,教师们对公开课、比赛课、展示课的态度从不敢上课到想上课,再到争着上课,少了胆怯与退缩,多了自信与踊跃。

通过几年的摸索,玉州区形成了“教科训”一体化的教研体系:以专家为引领、课堂为重点、活动为载体、课例为导引、团队为组织、训练为主线,强调参与和体验,讲、评、研、训相结合,培训、课例、研讨一体化推进。有效教育实验因此得以全面深入地推进,并在城乡学校得到均衡发展。目前,玉州区共有

3000多名教师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有效教育实验,占全城区在职教师的70%以上,其中500多名教师经过自愿申请,学校推荐,城区课题研究组、教研室、教育局考核、审批等程序,成为了玉州区区级实验的骨干教师,111名教师成为“四会”(会上课、会评课、会辅导、会写作)培养对象,30多名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的培养对象。

通过实践有效教育,玉州区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逐渐成为他们的良好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中考成绩在玉林市居于领先地位。与此同时,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了,思维开阔了,综合素质提高了,以往那种无法抑制的厌学情绪现在大大减少,初中辍学率逐年下降:2006年为2.1%,2007年为1.68%,2008年为1.45%,2009年为1%,2010年为1%,2011年为0.8%。

2011年11月15日,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颁奖典礼暨中国教育创新论坛”在北京举行,玉林市玉州区“实施有效教育、打造毓秀工程”获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

有效教育呈燎原之势

玉林市玉州区有效教育实验的成功,在广西各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各地教育部门纷纷派出队伍,前往考察学习,很快就在各地开始实验。2010年10月,在柳州市召开的全区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启动大会上,自治区教育厅决定在12个县(市、区)开展有效教育试点。有效教育在广西的实验从此进入了新的阶段,呈现出多地推进、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

在广西的工业重镇柳州市的柳南区,由于历史及地域的原因,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占生源总数的50%左右,这些学生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行为习惯较差,老师们教起来比较头疼。尽管中小学课改已经进行了多年,但柳南区的课堂教学效率仍然不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课堂上依然存在“满堂灌”“一言堂”等现象。柳南区迫切需要一个新型的、实用的、适合其教育现状的教育理论来激活、改变现状。玉林市玉州区的成功深深吸引了他们,经过认真的考察学习,柳南区于2009年7月引进了有效教育实验。

2010年3月,孟教授有效教育柳南区培训班在柳南区绿化大楼隆重拉开了帷幕,城区300名骨干教师参加了有效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第一次培训。孟教授分别通过讲座、情境互换、团队合作、课例点评等方式就有效教育备课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卖用性强的理论系统和操作系统进行了培训。老师们在孟教授的引领下,初步掌握了要素组合、平台互动等课型方式,经典性评价等评价方式,单元组、团队等学习方式,以及图文结构式备课方式等内容。

为了使实验扎实进行、有效推进,柳南区教研室制定了实验计划和推进方案,成立了组织课题开展、提供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持的领导小组,建立了负责课题开展的专业技术和操作指导小组,成立了能够进行有效教育的讲课、培训和评课等工作的专家小组,有计划、有步骤、分重点、分类指导开展实施工作。2010年3月开始,柳南区的50所中小学全部启动实施有效教育课改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柳南区各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创新培训方式?拓展培训途径,创造性地开展教研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了学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柳南区实验小学按照柳南区有效教育项目实施方案,从自身实际出发,在中心课题“构筑以‘美的教育’为载体的新文化体系的实践研究”的统领下,确立了“有效教育”这一分支课题的研究。该分支课题以有效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对若干个课堂教学亮点进行分析、解剖、反思,找准“课堂有效教学”的最佳突破口,逐渐提炼出一套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终身发展的“十二字教学法”(精讲点拨、巧问质疑、有效反馈),给学校教育教学面貌带来了可喜变化。

柳州市和平路小学针对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言无个性”的现象,尝试将“要素组合方式”运用于作文教学之中,对以往习作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在选材构思和具体表达这两大习作教学环节上有了新的突破,解决了学生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言无个性的难题,引导学生写出生活化、具体化、个性化的作文,实现了习作教学的“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通过参加培训,大胆实践,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教研能力明显提高了,不少教师在城区有效教育赛教课上获得佳绩,甚至在自治区和全国的赛教课上也获得殊荣,教风学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综合素质也都有了可喜的变化。柳南区实验小学就先后有李欣欣获全国“创造自己的高效教学经验”研讨会优质课比赛特等奖,刘薇获全国语文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龙菲获全国中南九省数学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罗千雅获自治区数学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柳州市第十七中学特意把8位实验教师在一年来参与实验的班级的成绩进行了前后对比,做了一个成绩的对比分析表,发现自从进行了有效教育项目实验后,各班成绩均有所提高。

柳州市的边远山区县三江侗族自治县,2009年7月开始引进有效教育实验。该县对教师分三个层次进行培训,第一层次是指导教师培训者培训(161人),由孟照彬教授团队进行培训,操作层次要达到“中国标准”。第二层次是愿意参加有效教育实验活动的年轻骨干教师(460人),由县级技术指导团从进行“有效教育实验新基本功、普及标准”基本内容培训。第三个层次是除第一、二层次以外的余下所有中小学教师,采取“送培训下乡”的形式进行新基本功培训,让所有小学教师了解新基本功内容,为进一步推广有效教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通过有效教育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三江的实验教师课堂调控能力有了质的变化,课堂上自觉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明显提升。2011年中考,三江民族实验学校的A+人数_占全县A+人数的74%。该校初19班是一个有效教育实验班,班主任让学生们用有效教育的管理方式来管理班级,取得了显著效果。老师外出开会的时候,班上由科代表上课,没有老师的课堂秩序仍然很好,有的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有的表达呈现、班上交流,老师回到学校就可以直接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

广西首府南宁市兴宁区,2010年3月启动有效教育实验,城区19所公办中小学参与了实验研究;2010年9月,有效教育实验在城区全面铺开,全城区所有26所中小学校都参加了有效教育实验,其中参与人数大约60%,大部分学校主要以实验班的形式推进。

“开展小课题研究、提高实验品位”是兴宁区开展有效教育实验的创新性举措。针对有效教育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兴宁区别开生面地开展“短、频、快”的小课题研究,为期一年。目前,城区已经立项成立了95个小课题。实验学校

的一线教师积极行动,主动参与,迅速组成3--5人的小课题研究小组,解决实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这种课题研究是基于教师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学习材料是自己选择的,因此学习所得理解深刻,又能灵活地运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兴宁区还大力举办校长论坛与教师论坛,为实验创设互动交流平台:2010年5月启动了“校长论坛”,2011年5月启动了“教师论坛”,这是分属于校长和教师的两个经常性的交流互动平台。依托校,长论坛和教师论坛,校长和教师围绕有效教育的疑难问题,积极进行探索,效果相当明显。2011年10月9日举办的第二期“教师论坛”,分3个论题进行论述,即“哲学方式课型的探讨”“平台互动课型的探讨”“流程性评价的探讨”,每个论题分别由两所学校教师进行主题发言,每个论题的主题发言结束后接着进行的是自由、互动式发言。每一个论题的讨论气氛都非常热烈,参加活动的各中小学教师都能够根据有效教育的理论论题以及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谈看法。通过论坛活动,教师们的教育理念与课堂实践行为得以转变,对有效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高了教师们的思辩、感悟能办,促进了教师们的专业成长。

在南宁市郊的横县,“以赛促改”是、他们推进有效教育实验的一个重要举措。2011年3月23至25日,该县有效教育“微型课+小课”评比活动在横县二高、横县一中、横县龙池小学成功举办。赛课以落实5项基础学习方式为核心,要求选手在30分钟内完成“微型课+小课”的课堂教学任务。一批选手在比赛中脱颖而出,他们熟练地掌握、运用有效教育的5项基础学习方式,将之最大化地、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有效教育的课堂魅力。

随着实验的推进,横县各实验学校确立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层层推进”的工作方法,对典型教师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他们出经验、出成果,为全体实验教师提供借鉴和帮助。目前,六景一中等几所学校已经开始把实验教师覆盖到七八年级的全体教师,通过“以点带面”的方法全方位铺开实验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实验,横县实验教师的课堂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只重视老师“导”变得更关注学生的“学”了,课堂活了起来,学生动了起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为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正在逐步养成。

在推进有效教育实验的过程中,广西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和特点,因地制宜,各出绝招,把有效教育实验开展得有声有色、异彩纷呈。

玉林北流市把有效教育项目推进与打造幸福教育紧密结合

在2011年年初召开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北流市正式提出了“打造幸福教育城”的教育战略目标:让教师有职业的幸福感,让学生有成长的快乐感,让家长有对教育的满意感。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尤其是如何让教师和学生从单一、沉闷、无效的课堂中走出来,是在打造幸福教育工程中要考虑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半年的实践证明,有效教育进入学校和课堂实践,能更好地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更好地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这正是北流市提出的“打造幸福教育,首先要让教师教得开心,学生学得快乐”所需要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为此,在北流市2011年召开的教育工作会议、教育系统德育工作会议、中小学教学工作等重要会议上,教育局都强调要大力推进有效教育,广大实验教师要认真掌握有效教育理论和操作方法,要积极实践,大胆创新,努力打造和谐课堂、快乐课堂、高效课堂,实现打造幸福教育城的目标。

实验启动后,北流市成立了业务指导小组,实行分组指导与挂点指导、专题辅导与活动推进相结合的措施,进行积极高效的培训。城区实验学校主动与农村实验学校结对、联盟,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备课、座谈,以及网上交流等渠道,并让特级教师工作坊与实验学校共同组织开展活动,形成了团队合作、互相促进的良好态势。与此同时,北流市还坚持出版每月一期的《北流EEPO实验工作通讯》,在该市的教育信息网上开辟研究网页,及时传递研究信息,交流实践经验、推广研究成果,从而使实验工作得以扎实高效地推进。

崇左凭祥市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实验教师队伍的快速成长

启动实验近一年来,凭祥市扎实开展工作。一是在学校内组建实验教师团队,全市一共组建了22个教师团队,在学校和校际之间进行团队说课、上课和评课,营造课改氛围,构建和谐环境。二是加强学习方式的训练,并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进行普及和巩固。三是以活动为载体,举行全市有效教育优秀教案比赛,让教师们重视掌握新型的备课方式,真正把改革落在教学上。四是听汇报课。要求教师学习回来后都要上一节汇报课,教研室团队和学校团队进行评课,从而促进实验教师的进步。为了培养骨干力量,该市从各实验学校选拔一批积极改革的教师加以重点培养,使之成为本土专家,以点带面,加快实验教师的成长。

在近一年的实验中,凭祥市的实验教师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对实验充满着信心,不但由“要我实验”转变为“我要实验”,而且一批立足课堂又能够指导实践活动的本地专家正在成长起来。

防城港市港口区大中小三层联动推进实验

针对地域小、学校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自身实际,防城港市港口区制定了集“习、研、训、行”为一体,以大中小三层点线面结合,以大专院校理论指导带动中小学教学实践的工作思路,并且以此形成了自己的实验特色,稳步推进实验,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掌握学习方式、板块结构式备课的教师已达50%,勇于发言、善于倾听、合作学习的习惯在学生中逐步养成。

更为可贵的是,港口区成立了教学改革“启航”实验班,从而创造了一种学员加教员的全新培训模式。在这个班上,60多名学员主动参与、乐于参与、积极参与,“快乐学习,有效学习”,形成了一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实践的实验先锋队。启航班学员基本能掌握学习方式中的5项基础,备课方式中的图文结构式+模块结构式,评价方式中的单要素评价、经典性评价,课型方式中的要素组合方式、平台方式等新基本功形态。在他们的课堂上,昔日“听话”的学生变成了“说话”的学生,“众星拱月”的课堂变成了“群星璀灿”的课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启发、互相点拨形成的立体思维网络,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课堂真的“活”起来了。

来宾市忻城县结合“聊课”模式创课改特色

有效教育实验启动后,来宾市忻城县努力抓好4个环节(学习、研究、训练、行动)的工作,以促进实验推进。与此同时,该县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充分发挥特级教师黄爱文“春华秋实”工作坊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黄爱文以有效教育实验为契机,结合农村有效教育现状,创建了农村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研究机制,自创“聊课”教学模式。该模式变课堂教学为社会生活化教学,由小课堂

变为大课堂,一切教学都以“聊”来完成,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聊法,随着知识的深入而深聊。“聊课”模式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感受,促进了有效教育的顺利开展。

目前,忻城县参加有效教育实验的教师积极性大为提高,已由原来的75人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人,从原来的语、数、英3科发展到品德、美术、音乐等多个学科;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在实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此外,来宾市的象州县、崇左市天等县等试点县的实验工作也扎实开展,成绩不俗。象州县开展实验以来,县教研室坚持把下实验学校、进课堂、深入实际调研、指导实验工作作为教研工作开展的着力点,确立了“教研员一实验学校一学科带头人”的教研工作网络,从现场指导、理论指导、信息资料指导三个方面来加强工作。天等县实验学校首先结合自身特点,以学习方式训练为重点,认真组织开展实验,然后在实验学校普遍开展实验的基础上实施全县“县校联动,评估达标”推进活动。通过近一年的实验,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初步形成了自主参与、合作学习、交流探究的良好习惯和行为能力,

群雁高飞靠头雁

有效教育实验在广西能够迅速铺开、顺利开展、快速见效,除了广大的教研员、中小学校长和一线教师,甚至包括中小学生的努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成功因素,那就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

在玉林市玉州区,自2004年引进有效教育以来,历届党政领导就十分重视和支持实验,并在资金上大力倾斜、舍得投人;教育局历任的4位局长,更是对有效教育实验满腔热情,始终如一地固守,坚定不移地进行着接力长跑,从而坚定了玉州区实践有效教育的决心与信心,明晰了玉州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与思路。

在柳州市柳南区,2009年12月28日至30日,区委副书记韦永文,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区长韦寒带领由教研员、部分中小学校长一行28人组成的考察团,到玉林市玉州区参加“全国初中新型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等系列展示与讲评活动”。在玉林,韦副书记和韦副区长全程参与了此次学习活动,观摩了玉林市多所学校教师运用有效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上的展示课,聆听孟教授、玉林市玉州区教师运用有效教育的评价方式对展示课作的现场评课,并到玉林市三中与老师们座谈,进一步了解了“有效教育”的理念、方法及发展趋势。

在南宁市兴宁区,成立了由兴宁区区长高虹担任组长、兴宁区分管教育的副书记、副区长黄平担任副组长,由财政局局长韦浩、人事局局长关建敏以及教育局党委书记马香玲、教育局局长李凌等各部门主要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统一协调管理,提供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持。教育局局长李凌经常深入现场,和二线教师一起参加培训,并亲自执教,身体力行参与有效教育实验。

在崇左凭祥市,由市委副书记、副市长邹勇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市、局领导亲自参加各种培训活动。以下三组纪事可见党政领导对实验的重视:

2010年10月23日至25日,由市委副书记邹勇带队,教育局局长郑锦、副局长蓝文辉和10所实验学校校长共15人参加在柳州市举行的全区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大会;

2010年11月8日至10日,由教育局局长郑锦带队,副局长蓝文辉和10所实验学校校长共13人参加在玉林市举行的全区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专项培训会;

2010年11月11日,市委副书记邹勇、教育局局长郑锦参加该市召开的全区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试点县(市、区)第一期项目培训凭祥培训班启动会,并在会上作动员讲话。

有效教育实验的实施,也得到了自治区党政领导和自治区教育厅的关注与重视。他们或亲自参与研究方案,或亲临大会讲话,或到试点县(市、区)鼓劲,有力地促进了实验的开展。

2011年11月8日至9日上午,自治区副主席李康到玉林市玉州区开展专题调研。她走进实验一小、城北初中的课堂认真听课,召开座谈会与教师们亲切交流,对玉州区推行有效教育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她强调,玉州区要坚持教育教学改革方向,要对“有效教育玉州模式”进行系统的总结、整理、归纳,并逐步完善;要统筹兼顾,整合资源,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建立建全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在广西范围内积极稳妥地扩大试点面。

自治区教育厅的领导一直高度关注有效教育实验,他们深入调研,科学规划,悉心指导,有力保证了课改实验的顺利实施。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高枫多次深入试点县(市、区)考察实验情况。他在柳州市召开的全区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大会上作动员讲话,在玉林市召开的专题调研座谈会上亲自主持会议,积极鼓励开展有效教育实验。

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白志繁经常率队到玉州区等试点县(市、区)调研。孟照彬教授每次来到南宁市,白副厅长知道消息后都会主动和他联系见面,和他探讨课改问题、交流意见。

在有效教育的实验过程中,自治区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覃艳娟更是成了一个大忙人。她经常带队到一线调研了解情况,时常加班研究问题、给各地把脉。2009年12月28日,她到玉林市玉州区参加“全国初中新型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等系列展示与讲评活动”,当晚她搭便车赶回南宁市参加厅里的重要会议,开完会后又马不停蹄地乘大巴赶到玉林市参加活动,认认真真地跟踪考察了整个活动。

在玉林市,各级党政领导都把有效教育实验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市委书记金湘军、市长韩元利每年都要抽时间到学校与师生深入交谈,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满昌学,市教育局局长梁伟雄、副局长蒋以超经常深入玉州区调研实验开展情况,指导实验活动。玉州区的党政领导更是把很大一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实验上,时常过问实验进展情况,常常到中小学校检查、指导实验工作,从而使课改得以扎实、快速地推进。

有效教育实验得到了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的高度肯定,在2011年11月28日于玉州区召开的全国有效教育广西改革试点成果展示汇报现场会上,他对记者这样评价实验:“有效教育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想、智慧,能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也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能很好地消除教师的倦怠心理……有效教育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关键就是抓住了‘有效’两个字。前苏联过去有一个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念,但在中国没有真正很好地落实,现在孟照彬教授把其进行细化、规范化,然后运用到实践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评副高教育教学经验范文第3篇

一、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1、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提高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并在工作实践中落实“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严格履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充分咨询论证、集体讨论决定”程序的科学规划与决策机制,进一步推动学校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依法办学、以德治教,提升教育管理的整体水平。2、大力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以“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为目标,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遵循“五个坚持”的指导原则,紧密联系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实际和党员队伍建设现状,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加强教育系统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精心锤炼学校实践“三个代表”的坚定实践者,努力把学校党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二、加强教育教学的研究与管理1、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拟定教师全员培训规划,开展“新课程改革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立足“校本培训”,组织教师认真深入研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学科课程标准,并付诸教学教改实践。2、深化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实施“抓二带一”工程。二年级的新课标教材的实验工作,对教师实行“校本培训”,继续实施“三个八,四个一”,以更好地适应课改的要求。一年级的课改实验按去年的实验模式,由基点校负责落实实施。3、继续开展“名师工程”。历年来评选县级以上的优秀青年教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以“名师示范课、名师讲座、送教下乡”三种形式开展活动。促进其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并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4、继续开展“小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本课题研究已进入中期评估阶段。本学期,将继续开展示范课、送教下乡等一系列活动,为课题研究提供案例。5、加强常规教研工作。做好教研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本学期,将加强对中心教研组的领导,切实搞好非课改年段的教学教研工作,拟于期中后开展说课比赛、低中年级的学生竞赛和毕业班的教研沙龙活动。6、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的生命线,本学期将继续把好年段关,定期召开中心组会议,限时限量编拟好各单元试卷。中心拟于期中期末对某年级某学科进行质量抽检;对毕业班实行单列管理,召开毕业班教师和教研组成员会议,对上学期考试质量分析和本学期工作要求,并讨论拟定毕业班新学期教研计划,明确编拟试卷任务和要求。7、完善常规管理制度。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制度,明确教师常规要求,并于期中、期末定期检查反馈。8、要加强“控辍保学”工作,进一步加强学籍管理,配合镇做好文化户口管理,遏制辍学率反弹现象。

三、加强民主行风建设1、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精神和十六大精神,提高认识、增强廉政勤政的自觉性,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加强学校党风廉政、民主管理、校务公开、工作效能的建设,继续实施义务教育“一费制”的有关规定,加强乱收费的治理工作。2、加大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工作力度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全国总工会的通知精神,把校务公开推向深入,切实增加教育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做到“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树形象”建立和完善校务公开考核评估办法。3、进一步规范学校的财务管理,落实学校固定资产投资前报批制度和大宗物资采购集中统一招标制度,避免盲目举债建设和重复建设,杜绝教材、簿籍、图书采购和学生学习、生活用品代办过程中的违法违纪现象。4、抓好减债解困工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逐校制定债务化解方案;积极争取上级政府的政策支持,拓宽学校减债解困的有效途径,加强各中小学与镇、村的联系,充分发挥镇村的积极性,千方百计减轻学校的债务“包袱”,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

四、优化学校育人环境1、加大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的力度,做好芹山分校全部撤并的前期工作,对后南溪、光埔小学进行进一步深入的调研,争取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实现后南溪撤并至南溪小学,光埔撤并至承璜十一小学。2、抓住机遇、创新发展。中心、梧店小学的新教学楼工程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紫洋、何麓小学综合楼要装修完毕并投入使用;莲乾小学新校迁建力争破土动工;后堡、东桥小学的教师宿舍楼争取立项重建。3、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学区性的“教育资源库”,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推动校园网的全面建设。中心、榜东、官舍、南溪等4所小学完善网络教室建设并投入使用;中心小学建成多媒体教室并投入使用。4、开展“平安学校”、“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建立长效创建机制,精心营造法治精神、注重事前防范、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5、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和卫生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群众性青春健身运动,大力推进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继续办好秋季小学生运动会,进一步提高体育课和艺术教育课开课率和教学质量,加强学生课外文体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6、开展“文明校”、“绿色学校”、“素质教育优质校”等创建活动,今年争取再创建一批市、县文明学校和绿色学校,榜头中心小学要做好素质教育材料整档工作,准备迎接10月份市素质教育检查评估。7、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学校和周边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和整治工作,切实做好危房改造工作,制定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坚决揭制重大事故发生。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法制、交通、防火、用电等安全教育,全面提高师生的公民道德素质、法制意识和创安意识。

五、加强幼儿管理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继续共同做好幼儿园清理整顿规范工作,取缔不合格办学机构,着手建立促进公办与私立幼儿园公平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管理机制;扩大幼儿园办学自主权,实行工资待遇与事业发展、办学效益、工作绩效挂钩制度,以增强幼儿园的办学活力。附:月份工作安排表月份工作安排表月份工作内容责任单位或人八月份1、行政到校,筹划各项开学工作,制订学校工作计划。方校长2、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陈副书记3、参加

一、二年级新教材实验培训。

一、二年教师4、召开各小学校长会议,布置预备周继教学习和各校开学工作事宜各校长5、填写年度考核表各师6、核定各校教师编制数,各校制定三表。校行政7、组织学生注册入学。各校长8、认真查找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陈副书记9、召开行风评议动员大会。10、中心小学筹备市素质教育评估。郑副校长九月份1、举行开学典礼。各校长2、上好第一课,下乡动员辍学生入学。各科任师3、召开校长会议,组织期初工作检查。学校行政4、庆祝教师节,表彰先进。校行政5、开展“推普周”活动。各校长6、“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各党员7、开展一年级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教导处8、制定教师教学常规工作量化标准9、协调有关部门对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陈副书记10、参加县毕业会考质量分析会。教导处11、召开中心教研组成员会议。教导处12、组织教师深入查找问题,填写自查自纠表。陈副书记13、布置庆祝国庆事宜。各校行政14、参加县局年度评估自评工作会议,学习综合评估有关文件。陈督导15、中心校迎接市年度素质教育评估。郑副校长十月份1、组织学习上级有关文件。校行政2、组织庆祝国庆活动。各校行政4、学校各项材料归档,做好素质教育评估准备。各校长6、整理毕业生档案材料,建立新生学籍档案。教导处7、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主题实践活动。陈副书记8、举办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体育组9、召开各小学校长会议,布置素质教育评估工作。校行政10、检查各校课程落实情况。教导处11、

一、二年级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一年师12、各校教学常规检查。各校行政13、

四、五年级作文竞赛。教导处14、召开民主评议行风现场评评议大会陈副书记15、完善安全规章制度,检查各校安全隐患整改情况。16、举行幼儿教师演讲比赛。林副校长十一月份1、期中复习、考试。各师2、期中学校常规工作检查。教导处3、迎接县“绿色学校”评估。陈督导4、

一、二年级课堂观摩活动。教导处5、组织学校素质教育评估自评工作。陈督导6、计生督查、落实。张其卡7、迎接县素质教育评估。各校8、举行“探究性学习”观摩课活动。教导处9、“党员先进性教育”学改互动、行评整改。陈副书记10、对部分年级部分学科进行质量检测。教导处11、派教师前往课改实验区听课。十二月份1、组织政治学习。校行政2、检查危房改造情况。陈副书记3、毕业班教研沙龙活动。教导处4、分析、统计、整理素质评估资料和结果。陈督导5、组织教师撰写论文,参加县教师论文评选教导处6、参加县小学第八届素质教育研讨会。教导处7、举行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暨表彰会。基点校长8、“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总结陈副书记9、

评副高教育教学经验范文第4篇

关键词:推进;教学改革;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382-02

教学管理以人为本,弘扬高尚,注重过程,杜绝懒散。教学研究以学生、教材、教法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以扎实有效为检验标准,鼓励集体研究,推进校本课程研究。大力支持教学改革,尊重教师个性发展,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开创教学改革新思路。以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带动教学研究。

一、狠抓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为全面、务实、创新、有效开展学校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工作,稳步推进以人为本、弘扬高尚、尊重个性、关注发展的教学管理思路,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打造师德高尚、知识渊博、团结进取、务实创新的教师队伍,切实解决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努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教研组集体教研活动必须主题明确,提前向主管教学副校长书面说明活动开展的意义和细节,主管教学副校长或教务处指定人员参与指导教研组教研活动,活动结束后及时向教务处书面总结活动开展情况。

2、教学研究成果形成文字,被定为有价值教研成果的教研组,给予所有参与教师一定量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3、有价值教研成果评选由主管教学副校长组织相关人员召开评选会,确定为有价值的教研成果要及时转换为教学资源。

4、教学改革必须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制定详细的实施细节,并向主管教学副校长汇报有关情况,学校根据实际,给予必要的支持。

5、教学改革实践取得实质性成果,总结出来的经验要在一定范围推广。学校引导推广,改革首创者指导推广。

二、评选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学校负责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评选和管理,按照“认真遴选、悉心培养、严格评定、动态管理”的原则,建立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培训和评价、激励机制。

1、要明确规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事业心和责任感强,注重教书育人。

(2)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活动和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基本功过硬,教学质量优异,在培养学生良好素质和实践能力方面起示范或带头作用。

2、要明确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专业条件和评选产生过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同时也鼓励学校教师通过正当的途径和方法参与竞争,做到“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以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比如学科带头人应该具备的专业条件和评选产生过程如下。

(1)专业课教师必须具有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2)担任骨干教师期间,有计划地指导培养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对提高本校教师的政治思想、文化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有较大贡献。

(3)担任骨干教师期间,至少在学校开展一次面向全校教师的专题讲座,并获得好评。

(4)担任骨干教师期间,至少在学校开展一次面向全校教师的观摩课,并获得好评。

(5)担任骨干教师期间,至少取得一项教研教改成果,并形成有价值的教研文字报告。

(6)具备上述条件的骨干教师列为学科带头人候选人,并予以公示。

(7)候选人向全校教师作骨干教师述职报告,学校应该向全校教师广泛听取意见。

(8)学校成立学科带头人评审委员会(邀请上级教研室相关学科人员参加),组织听取参评者的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专题讲座,方可确定学科带头人。

三、实施“传、帮、带”活动

“传、帮、带”活动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活动成功与否关系是否能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知识渊博、团结进取、务实创新的教师队伍。

学校应当制定明确的指导措施,保证“传、帮、带”活动能够得到有效组织和有序开展。

1、学校确定指导的教师是通过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2、学校确定被指导教师:学校认为需加强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近三年分配到我校的教师。

3、学校讨论确定或调整指导教师和被指导教师“结对子”。

4、学校要及时检查“传、帮、带”实施与落实情况。

为保证“传、帮、带”活动真正取得成效,学校应制定具体活动计划和步骤,并在活动中监督执行,进行定时考评。

1、“传帮带”活动每期为一学年。主管教学副校长具体组织执行。

2、第一学期初,校委会确定指导教师和被指导教师“结对子”。指导教师和被指导教师领取《“传帮带”活动计划表》,制定计划,交由校委会审阅备案后开始执行。

3、指导教师指导被指导教师的教学常规活动。

4、被指导教师听指导教师几堂课,听课前被指导教师领取《“传帮带”活动学习表》,听课后,被指导教师虚心学习指导教师的优点,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尝试。

5、指导教师听被指导教师几堂课,听课前指导教师领取《“传帮带”活动指导表》,听课后,指导教师客观指出被指导教师的优缺点,并指导被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改进和加强。

6、上两款规定活动可交错进行,注重活动实际效果,活动记录材料及时交由向主管教学副校长保存。主管教学副校长监督活动实施过程。

7、学期末,学校安排适当的时间,被指导教师讲一堂汇报课。学校安排该学科的教师、中层以上的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听汇报课,并召开“传帮带”活动验收评议会。与会人员填写《“传帮带”活动验收评议表》,备案作为“传帮带”活动终评的重要依据。

8、第二学期,指导教师和被指导教师参考上学期的活动情况,针对上学期出现的问题,积极改进方式方法,修订《“传帮带”活动计划表》。

评副高教育教学经验范文第5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现就今后一段时期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1.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采用各种措施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提高教学质量工作落到实处。要把教学质量作为考核学校党政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要加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组织建设,完善由校长负责、教务处牵头、院系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本科教学管理组织体系。

2.按照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树立全员育人思想和好的教风,规范教师与管理人员教书育人活动和岗位职责,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端正学风,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对课堂、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教学各环节的管理,保证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3.进一步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切实保证教学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要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的有关规定,调整经费支出结构,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切实保证教学工作必需的各项经费。要进一步加强对实验实践、图书资料等教学基本条件的投入,加大对教学改革所需经费的支出力度。

4.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等学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定位,办出水平,办出特色。要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教育全过程。要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大学生,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专业结构调整

5.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要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研究建立人才需求的监测预报制度,定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需求状况,引导高等学校及时设置、调整专业和专业方向,密切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培养满足国家经济社会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要根据国家对各专业建设的要求,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在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要大力培育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加大建设力度,逐步形成专业品牌和特色。设置新的本科专业,要进行科学论证,严格履行必要程序,充分考虑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要有成熟的学科支撑,符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拥有相配套的师资条件、教学条件和图书资料等,并投入必需的开办经费,加强对新设置专业的建设和管理。

6.密切与产业和行业的联系,加强紧缺人才培养。高等学校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相关产业和行业对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加强紧缺人才培养工作。要加强与产业和行业的结合,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的作用,加大紧缺人才培养力度,为产业部门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政策引导、信息、行政规范等多种措施,加强对特殊专业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保护特殊专业、国防急需专业、面向艰苦地区和行业的专业,扶持和培育国家急需的新兴专业。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

7.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要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

8.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推进学分制、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等,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推广和广泛使用“国家精品课程”,积极鼓励高等学校之间的跨校选修课程机制,加强高等学校之间学分互认等,使学生享受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并逐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稳定化、常规化。

9.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要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

10.进一步推进和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全面推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果,充分运用优质教学软件和教学资源,深化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校建立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新模式,切实促进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提高。加强大学英语师资培训,造就一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骨干教师。推进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研究建立四、六级网络考试系统。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积极聘请国外学者和专家来华从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鼓励和支持留学回国人员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

11.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要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通过文理交叉、学科融合,实现课程的有机结合,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积极支持高校学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要在师生中广泛开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高等学校建成引领社会主义新风尚的精神家园。

12.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要不断加大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力度,积极探索国内外共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要积极引进国外大学优质的教学资源,研究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提高我国人才培养质量服务。要大力引进国外优秀专家学者来华授课或开展教学领域的交流和研究活动。要制订学分互认的政策,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国外大学选修课程学分和学习交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发挥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

13.坚持教授上讲台,保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学。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学是教师的首要工作,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要把为本科生授课作为教授、副教授的基本要求。不承担本科教学任务者不得被聘为教授、副教授职务。被聘为教授、副教授后,如连续两年不为本科生授课,不得再聘任其教授、副教授职务。要发挥教授、副教授在教学改革中的主力军作用,积极鼓励教授、副教授投身教学改革,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大力推进启发式教学,不断取得高水平教学改革成果。要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高水平专业人才承担教学任务和开设讲座。

14.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要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使青年教师通过为教授、副教授的主讲课程进行辅导,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书育人水平。未被聘为副教授的青年教师,原则上不得作为基础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的主讲教师。要加大青年教师培养与培训的工作力度,支持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参加国内外进修和学术会议、与其他高等学校教师交流经验等,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新聘任的青年教师要有一定时间从事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提高他们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5.建设教学团队,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教学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要根据教学改革和教学任务需要,建设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授领衔,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鼓励高等学校创建跨学科的教学团队。要通过创建教学团队,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开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教学研讨、教学经验交流。要充分发挥教研室在开展教学讨论、交流教学经验、研究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五、加强教学评估,建立保证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16.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教育部将根据国家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新要求,继续开展并不断完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定期评估制度,把教学评估的结果作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重在促进教学工作、重在提高教学质量。建立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年度统计和公布制度,并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重要依据。积极开展专业评估和工程教育认证、医学教育认证等试点工作,逐步建立高等学校、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17.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的内部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各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临控,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形成社会和企业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评价制度、课堂教学评估制度、实践教学评估制度、领导和教师听课制度、同行评议制度、学生定期反馈制度及教学督导制度等,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完善教师、院系、学校三级质量保障机制,逐步建立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

六、加强教学基础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

18.加强教学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要根据培养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需要,不断改善实验和实习教学条件,采用多种方法改造和更新实验设备,提高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为教学提供必要的实验和实习条件。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和教学实验的结合,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要加强实验和实习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验和实习教学工作。

19.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正在改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学校要在教学活动中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教学及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教师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培养和提高本科生通过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学习的能力,以及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20.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编写国家规划教材和各种创新教材。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努力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要加强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和网络教材的有机结合,实现教材建设的立体化和多样化。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根据本意见精神,及时制定本地区、本学校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相关期刊更多

门球之苑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体育局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英语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