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标识工作方案

标识工作方案

标识工作方案

标识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旨在对档案工作中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做出科学合理的界定来使在经济、技术、管理以及科学领域的档案管理能够具有统一规范化的标准,从而能够保证社会实践和管理的有序进行。因此,档案管理的标准化是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实现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与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技术向结合的重要基石。

1 我国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问题中存在的问题

1.1 档案工作的标准化意识较为薄弱

一些档案管理人员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档案工作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往往在工作中忽视档案管理标准化问题。这导致档案馆中所执行的标准与档案执行部门的其他标准有所偏差。尤其是在基层的档案管理部门,一些工作人员认为档案工作标准化只是推荐实行的标准而不是强制执行的标准,其价值和意义不大,所以没有严格执行的必要。所以,在档案的处理、保存和管理等细节上,仅是执行标准化管理的一部分规定,管理过程粗糙不细致。

1.2 对档案工作标准化的投入不够

要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地推行档案工作标准化的执行,必须具有强有力的资金和其他资源的支持。而在实际的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实行过程中,对档案工作标准化的投入不能够满足要求,这导致档案管理机构对全面实施档案工作标准化变得有心无力。

1.3 不能够充分借鉴国际档案管理标准

我国的档案工作标准化的起步较晚,发展较为缓慢,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大档案管理标注化的工作已经基本成熟。我国的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实践中可以通过借鉴国外的有效标准来规范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但是,目前我国在这一点上仍有欠缺。我国在制定自身的档案工作标准时,不能够充分借鉴国际档案管理标准,例如在《国际标准―档案著录规则(总则)》中根据档案的特点采用了多级著录的规则,使档案管理更加标准化,而我国在编订档案管理工作标准时,却没有借鉴这项标准。

1.4 档案工作标准体系还未建立

由国家档案局的《档案工作标准体系表》中所包含的30项标准中,主要包含的是档案的处理、编号、检索和保护等一系列的标准,但是这几项标准中很少能够涉及档案管理的其他方面的规定,从而导致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很难形成一系列的档案工作标准体系。而在国家档案局和国家其他的一些档案管理工作机构,并没有设置专门的组织部门来管理和实施档案工作标准化问题。导致档案工作标准化的问题成为了书面上的内容而没有被真正的实施。

2 我国档案工作标准化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忽视了档案工作标准化问题的价值和意义

在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实施过程中,实施人员和机构往往忽视了档案工作标准化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把实施的过程作为执行上级任务的过程。这样在实施的过程中人员没有执行的积极性。最终导致档案工作的标准化的实施在法律、经济和行政方面都得不到保证,具体的实施单位不能够对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进行充分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导致了实施的困难。

2.2 对档案工作标准化的研究较为薄弱

在现阶段我国仍缺乏对档案工作标准化问题的理论和概念研究,从而导致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较为完善和科学的档案工作标准化体系。目前针对档案工作标准化问题所研究的书籍或者文献中多是在讨论档案工作的理论原理,或者是针对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的某一项具体标准的研究,而对档案工作标准化的认识和应用还停留在对理论的简单借鉴和理解上。

2.3 没有实施档案工作标准化的人才队伍

要有效科学的实施档案工作标准化,必须要有队伍的支撑。实施档案工作标准化的人员不仅应熟练掌握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具体流程和操作规范,还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档案工作标准化实施的价值和意义。然而在现阶段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中,档案工作标准化的人员稀缺,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匮乏,阻碍了档案工作标准化实施。

3 解决档案工作标准化问题的具体措施

3.1 档案部门领导要重视标准化的实施

标准化程度如何是衡量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的标志。实施标准化,档案工作可以由“人治”变为“法治”,由繁变简,由杂乱走向统一规范,减少重复劳动,提高档案工作质量和社会效益。因此,档案部门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标准化的实施。标准化实施的形式有采用、选用、补充、配套、提高五种,各单位应根据具体情况,总体规划,选择标准,制定细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3.2 在标准化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协商一致

档案部门在档案标准化实施过程中要有整体观念,要服从大局,要用标准去统一行动,用标准去规范各项工作,以建立正常的秩序和相对平衡。标准化的实施,除档案部门外,还必须与有关方面协商。众所周知,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档案工作标准化的某些方面必须从文件材料的形成部门做起。如果档案工作标准化能从档案形成部门做起,就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实施标准化要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与监督

要保证档案工作实施的标准化的质量,必须加强对档案标准化实施的监督。监督可以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档案学会组织负责,以及时纠正标准化实施过程中背离标准的做法,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标准化活动正常有序的开展,而且能够有效规范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提升对档案工作标准化的认识。

3.4 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

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实施需要有专业化的人才作为支撑。为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采用多种形式(专业培训、短训班等)培训标准化人才,培养同档案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要具有文书方面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标准意识、规范的标准化研究行为和工作行为,还要具有综合分析和高度概括的信息组织能力,能对国内档案工作发展动态和国外主要国家的标准和有关资料进行分析、调整,及时提供高价值的档案信息,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来管理档案等。

标识工作方案范文第2篇

一、战略实施工作全面推进

省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和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着力推进我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认真总结《2011年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落实情况的基础上,共同制定了《2012年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联合编辑了《2011年黑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并举行了“2011年黑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新闻会”。全省13个市地已全部制定《纲要》或贯彻落实《纲要》的实施意见,推进了战略在市地的实施。探索开展市地战略实施绩效评估工作,哈尔滨市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经过省和有关市知识产权局的共同努力,县级知识产权工作机构建设得到加强。

专利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2012年,全省专利申请量达到30610件,其中,企业8509件,高校7054件,科研单位688件。专利授权量20261件,在全国排位由第17位上升到第15位。发明专利申请同比增长39.6%,增长率居全国第8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933件,专利密度居全国第13位。促进了《黑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权质押担保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共完成专利权质押登记33件,居全国第1位,登记金额突破1亿元。新增专利优势企业46家,全省专利优势企业已达145家。确定了13家企业为2012年度试点企业,33家企业为2012年度培育企业。加强了专利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成立了我省专利行政执法总队。全年共出动1012人次,检查商业场所365个,涉及专利商品61391件,共查处各类专利违法案件52起。维权援助中心共处理各类维权援助事项187项,接待来访132人次,提供12330电话咨询65次。制定和实施了《黑龙江省市地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绩效评估工作暂行方案》,将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指标纳入市地知识产权局绩效考核指标。开展了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试点工作,制定了《黑龙江省重大项目知识产权评议暂行办法》,对重大项目评议内容、评议流程、评议组织等工作进行了规范。并牵头联合成员单位共同制定了《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了重点产业专利技术预警分析工作。加大了知识产权公益广告宣传的力度,同时扩大宣传辐射面和影响力。全省知识产权局系统共培训各类知识产权人员5000多人次。

二、商标战略实施工作取得新进展

省工商局围绕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大力推进商标战略实施。进一步强化省著名商标认定工作,确定培育重点,制定商标发展培育规划,积极推进各市地局引导商标注册工作。全省商标申请量达11665件,有效注册商标达74820件,经国家新认定中国驰名商标11件,使我省驰名商标总数达54件。新认定省著名商标128件,省著名商标达到728件,新增地理标志商标6件,总数19件。加强了商标保护工作。全省工商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59084人次,检查经营主体80542户次,检查批发零售市场、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6341次,整治重点区域1154处,受理和处理消费者申诉和举报25661件,查处各类商标案件1372件,案值843万元。

三、版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

省版权局全力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为103家省直机关进行软件正版化整改。同时,将13个市地、132个县(市、区)全部纳入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范围。全省各级版权、“扫黄打非”办共出动行政执法人员13160人次,检查出版物市场、店档摊点13508个(次),检查印刷复制企业8814家(次),取缔游商摊点95个(家),监管互联网单位1015家(次)。查缴侵权盗版音像制品43521件,侵权盗版图书44791册(件),盗版电子出版物3906件(个),盗版教材教辅读物54749件(册),非法出版物149件,共计149901件。

四、文化市场管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成效

全省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综合执法机构,严厉打击文化市场违规经营行为,规范经营秩序,维护文化市场的安全稳定。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314248人次,检查场所124761家次,案件查办947件,责令整改473件,罚款304万元,停业整顿25家。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和保护工作。一是加强了对我省已列合国“急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赫哲族伊玛堪”的保护传承。二是加强我省列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皮影戏(望奎皮影)”的保护传承。三是积极组织开展项目名录公布和申报工作。

五、植物新品种保护日趋规范

省农委以抓好“种子执法年”活动为重点,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积极组织植物新品种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工作。申报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28项,授权6项,累计有68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居全国第三位。

六、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增强

哈尔滨海关共查获进出口侵权案件233起,同比增长4%,创历史新高,案值60万元,查获侵权商品10112件,共保护了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115名权利人的知识产权。进一步加强了对涉及知识产权的出口货物的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针对食品、药品、化妆品、机电、汽车配件等危害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的侵权产品,加大查处力度。

七、公安机关打击知识产权犯罪成效显著

省公安厅突出重点,全力打好集群战役和重大案件。共破获侵犯知识产权类案件105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69人,逮捕378名,抓获网上逃犯282名,捣毁制假售假犯罪窝点725个,涉案总价值9700余万元,收缴各类假冒商标标识2000余万件及大量假药、假烟、假酒等假冒伪劣商品。成功侦破了18起部督案件,破获自侦大要案件233件,破获千万以上案件37起。同时,成功发起假冒“壳牌”、“上汽五菱”、“哈飞”、“昆仑”、“美孚”等知名品牌油成品、半成品及包装17万套,总涉案价值1.5亿元的“哈尔滨杜秋燃等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案集群战役”等集群战役17起,形成了严打严治、全面围剿的凌厉攻势。

八、检查机关强化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立案监督工作力度

省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积极组织开展专项行动。全省检察机关共查阅相关案件3578件(次),审查批捕涉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72件294人,侵犯知识产权案件29件44人,公诉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92件418人,侵犯知识产权案件39件70人。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能力进一步提升。我省两级法院始终以执法办案为第一要务,全年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民事案件249件,审结238件,结案率为95.6%。在新收案件中,著作权纠纷案件占40%;商标权纠纷案件占25%;专利权纠纷案件占28%;其他知识产权纠纷和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占7%。

九、质监部门标准化建设成绩斐然

省质监局继续本着巩固基础、深化工业、拓宽农业、开创服务业的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地方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制定和修订省级农业地方标准6项和市县级地方标准31项,制定工业和服务业地方标准36项。

标识工作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 规范性 重点环节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a)-0235-01

档案管理是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并提供利用服务的活动的总称。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单位而言,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毋容置疑,但近年来随着人员流动性的增强和用人制度相对的宽松,造成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呈现出下滑趋势,而实际上,在档案管理数据化、电子化、信息化程度提升的大背景下,档案管理规范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档案管理从业人员、工作机制、设备条件等方面的标准也越来越严。

1 档案管理规范性的重要意义

档案管理规范性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是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必然选择,特别是随着我国信息化、数据化管理程度的提高,提升档案管理规范性已经成为了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1.1 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的出现,对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规范性的档案管理能够实现数据信息的统一化、标准化,从而为数据的归类、采集、分析提供便利。

1.2 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标准化水平

档案管理的规范性能够有效提高档案工作在登记、归档、整理等方面的规范性,能够有效的按照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提升管理的标准化水平。特别是对于专业人员而言,能够通过管理的规范性来加强业务水平,促进管理工作质量提高。

1.3 有助于提高单位的人事管理质量

档案管理工作是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升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必然会对人事管理工作有着极强的促进和鞭策作用。能够从制度层面、组织层面、工作机制层面、人员素质层面更好的规范和约束,从而带动和提高单位人事管理工作质量。

2 档案管理规范性出现问题的原因

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受到编制体制、人员素质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档案管理规范性还不够高,特别是在一些企事业单位,人员流动性强、从业人员能力低的问题都对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带来不小的影响。

2.1 观念认识有偏差

一些单位对于档案管理规范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对于如何实现规范性在理解上还有偏差。一是主动性不强。不少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是采取兼岗的方式来实现管理工作,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不足,在档案整理、汇总等工作缺乏时效性。二是标准性不强。一些工作人员没有受到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对于档案记载、整理等业务工作不了解,甚至是一些借调或是临时性人员在执行相关的工作,其标准可想而知。三是关注度不强。单位领导对于档案管理关注不高,对于档案保管的设备、环境等条件等没有足够重视,也影响了管理规范性的提高。

2.2 管理制度不健全

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单位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严格的标准和制度规范。但随着近年来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普及,一些单位对于档案管理制度的落实有了一定的松懈思想。一方面,在资料收集和整理方面,不少单位偏重资料的搜集,但在整理汇总、归档方面比较滞后,仅依靠年底检查前来进行突击性整理。另一方面,档案管理不严格。规范性的落实需要制度的保障。但一些单位对于档案管理制度往往仅停留在纸面上、墙面上,而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

2.3 监管机制不到位

档案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监管工作的不便性,特别是在规范性建设方面,专业人员少、监管部门少的问题十分突出。一是监管手段不足。本单位人员忙于日常事务没有精力来监管、上级单位碍于制度不便监管,这些现象都导致不少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监管形同虚设。二是监管责任不明。对于何时、何人、何部门监管,在职责划分、人员分工方面都没有明确的区分,造成了当前档案管理监管工作的效率低下。三是监管奖惩不清。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已经发现的问题,没有过硬的纠错和惩治力度。一些问题往往是在多年后才被发现,而当时的责任人往往早已不在岗位之上,档案管理的奖惩没有具体的指标来加以督促。

3 档案管理规范性应关注的重点

针对当前档案管理规范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提高其工作的质量,就应当从提高观念认识入手,用制度规定作保证,落实考核和监管机制,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性。

3.1 转变认识,加强对档案管理规范性的认识

无论单位管理人员,还是具体的工作人员,都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对档案管理规范性的认识,树立标准意识,切实按照相关制度的要求,做好档案的登记、汇总、整理;树立责任意识,干一行爱一行,本着为他人负责,为单位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好档案管理相关工作;树立整体意识,切实将单位和个人的信息详细收集和整理,提高档案管理的全面性。

3.2 健全制度,完善档案管理规范性体系构建

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完善档案管理规范体系,树立统一科学的标准,促进制度落实。一是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档案管理关系到单位和个人的切身利益,必须要尽量做到数据齐全、规范。因此提高规范性的基础,就是要与单位办公室、个人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从而更为全面快捷的掌握单位和个人的信息数据,及时更新和汇总相关情况。二是建立数据标准机制。针对档案管理数据化程度逐步提高的现实,因此提高数据的标准化,是未来档案管理规范性的必然要求。对此,档案管理部门要自身而下,建立和规范标准和指标,从用词、格式等方面做统一的规范,便于数据的汇总和整理。

3.3 落实责任,加强档案管理规范性监督检查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进一步细化责任分工、明确监管职责,用责任来促进规范性落实。一是要明确专人负责。单位要明确专门人员负责档案管理工作,从而保证档案工作的专业性,同时要建立档案交接等机制,确保管理的延续性。二是要加强监管力度。无论是上级部门,还是单位自身,要加强对档案管理规范性的监管,落实相关制度规定,在软硬件建设方面给予必要的保障和监督。三是要细化奖惩措施。注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检查,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建立规范的奖惩机制,促进工作制度落实。

3.4 提高素质,满足档案管理规范性多样需求

首先要为单位招纳业务技术过硬的管理人才;其次,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岗前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的熟悉和处理相关的管理工作。在培训内容方面,一要加强其专业领域方面的培训,结合事业单位具体的工作,使理论知识能够与实际工作很好的结合;二要加强对其工作态度的培养,改变以往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工作心态,将激励机制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李冬梅.谈档案工作者的规范性职业要求[J].办公室业务,2012(12).

标识工作方案范文第4篇

社保档案作为一项专门的档案,能够详细记录单位及个人的参保情况,是一份以备考查的历史性文件。目前,我国的社保工作已经基本得到落实,并深入社会的各个阶层,做好社保的管理工作是社会保障体系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也能够使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大众服务。因此,应针对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尽快制定改进措施,使社保管理更加合理和完善。

二、我国社保档案管理现状

(一)管理工作缺乏标准

以我国当前的社保档案管理工作来看,社保工作缺乏国家统一的标准,大多数的档案管理工作仍沿用1992年国家档案局所制定的标准,而这些标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管理需要,在管理形式和管理范围上都已经落后于现代的管理体系,亟须得到修改。由于社保档案管理所涉及的数据较多,内容也相对烦琐,导致各地管理上的差异使标准很难达成统一。虽然有些地方制定了针对地方发展的管理标准,但由于标准缺乏专业的审核,没有起到很好的监督管理作用。

(二)管理工作存在局限性

目前,我国的社保档案存在着很大的分散性,相应的管理机构也没有统一的办公场所。社保档案的分散性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从来源上看,社保的服务对象既包括各个企业单位,也包括个体商户,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农村居民。从档案的管理场所上来看,档案分散在各个银行、邮局以及财政税务单位。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社保档案难以实现统一管理,造成了业务上的交叉和资源上的浪费。虽然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档案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但由于社保的多个险种不是统一管理,导致不同的标准间难以达成一致。

(三)工作人员缺乏档案意识

在我国的一些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在社保的项目上尚未健全,更无法谈及社保档案的管理。另外,很多地区档案管理人员存在档案意识淡薄的现象,只注重业务的办理忽视了对档案的管理,使档案管理处于混乱状态。也有一些档案管理部门存在内部机构缺失的现象,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由其他部门人员负责使档案管理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对管理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对于档案管理部门来说有常年累积的习惯,使其对业务部门的档案没有足够的重视,在档案保管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四)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落后

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不太了解,档案收集意识淡薄。而且大多数档案人员身兼数职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日常事务往往只是将材料放人档案盒,没有及时整理归档,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其次一些归档的材料还不够真实和准确。

(五)档案意识薄弱,档案工作参与者少

虽然各级经办机构都统一了认识,加强了领导,组织了专班,增加了对档案工作的投入,但由于档案宣传力度不大等原因的影像,导致档案管理整体意识仍然薄弱,部分领导重视业务工作,轻档案管理工作,社保经办人员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知识和有关文件知之甚少。例如,在日常档案工作中普遍认为档案工作只是档案员的事情,甚至有些干部不知道档案基本常识,对有关档案工作了解很少,日常工作中对档案知识宣传还不够,造成在档案达标升级验收中普遍存在档案资料残缺、行文不规范,纸张大小不同及“三色笔”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档案的质量,也严重影响了档案达标升级合格率。

三、提高我国社保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标准

我国社保档案管理中虽然存在一定的管理标准,但并没有得到落实,也缺少基本的法律约束。要实现社保档案的有效管理,就必须制定完善的管理标准。自2007年我国确立了有关社保档案管理的基本法律规定,我国公民的社会权益逐渐得到保障,各地也纷纷出台了相关的规定。为了建立更加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我国应将这些规定进行统一,出台一部针对档案管理的完整法律法规,使档案管理工作得到法律保障。

(二)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

在建立统一规定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对分散的社保档案进行统一管理,加强各个险种的管理机制,避免部门间因工作交叉产生重复性错误。逐渐实现资源上的共享,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全国范围内的联网。社保档案在社会保障事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加强社保档案的管理能够实现我国保障事业的全面发展,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

(三)加强社会各界的档案意识

由于社保工作的特殊性质,导致其在实际工作中容易被忽视。但在完善社保体系的过程中,社保档案管理变得更加重要。要想加强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转变思想。利用多种工具和手段进行宣传,并重点宣传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社会各界的档案意识,尤其是对于相关领导更要做好思想工作,提高其对档案工作的重视,改变传统的思想,为档案工作的进行创造有利的条件。在人员的安排上,要安排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从事档案工作,不能贪图一时的便利而随意雇佣临时工作人员,并加强对工作人员档案意识的培养,提?{档案保管的质量,将档案工作纳入日常工作的范围,为档案的保管创造良好的氛围。

(四)强基础建设,建立健全制度

基础设施的良好与否是做好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条件。各县将着力解决档案管理必需的场地、人员、设备和经费,努力按照标准要求配置档案库房、人员,配置专门人员开展业务档案数据录入,建立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数据库,争取两年内实现业务档案计算机检索和研究,对1996年前参保数据进行核对和录入,逐步实现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信息资源的科学整合和有效利用。

(五)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宣传力度

把学习贯彻档案相关法规作为一项紧要的工作列入重要议程,做出计划安排。一是制定工作计划。按照目标任务的工作要求,统筹安排,分解目标,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实现工作任务。二是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成立业务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业务档案管理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做到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科室配合抓,人人都上手,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动员和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参与档案工作。三是加强指导和沟通。加强人员学习培训,遇到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加强与各档案管理机构的沟通,共同做好社保档案管理工作。

四、结语

标识工作方案范文第5篇

关于印发《山东省公务用车标识化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省直各部门(单位):

《山东省公务用车标识化管理实施方案》已经山东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2017年5月19日

(此件公开)

山东省公务用车标识化管理

实施方案

为巩固和扩大公车改革成果,加强对公务用车使用的监督,规范使用管理,根据《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XX〕40号)、《山东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鲁办发〔2017〕45号)、中央车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公务用车平台建设的通知》(发改电〔2017〕756号)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公务用车标识化管理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原则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公务用车实施标识化管理,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公务用车使用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规范公务用车的使用和管理。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一规范、分级管理、加强监督的原则。全省制定统一的喷涂图样,统一安排部署,省、市、县(市、区)、乡(镇)分级喷涂,加强监督检查,加大社会监督力度。

二、标识化管理范围及喷涂样式

除涉及国家安全、侦查办案等有保密要求的特殊工作用车外,参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各部门(单位)的保留车辆。

1、机要通信(非涉密)、应急保障、离退休干部服务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等统一喷涂公务样式的标识和监督电话;

2、行政执法用车统一喷涂行政执法样式的明显标识和监督电话;

3、执法执勤用车按照《党政机关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财行〔2011〕180号)相关规定,喷涂明显的统一标识图案。

三、标识化喷涂图案规格及位置

公务和行政执法样式的喷涂设计图案规格,请登录山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网站通知栏下载,网址为sdjgswj.gov.cn/col/nav/tongzgg/tongzgg_tongz.html,字体为黑体。深色车辆喷涂标识颜色为白银色,浅色车辆喷涂标识颜色为警蓝色。

喷涂位置在公务用车前车门两侧中间。

四、组织实施

(一)登记统计,核实车辆

各参改部门(单位)根据公车改革后保留车辆情况,按照公务用车标识化管理规定要求,向本级公务用车主管部门报送《山东省公务用车标识化管理喷涂车辆申请表》(见附件1),各级公务用车主管部门要对各部门(单位)提供的喷涂车辆明细,认真予以核实,并建立公务用车标识喷涂管理台账,登记入档备查,做到账实相符。

(二)选定企业,组织喷涂

各级公务用车主管部门将参改单位应喷涂车辆数量、车型及使用性质等,提交选定的喷涂企业,喷涂企业严格按照公务用车主管部门确定的标准和要求,即统一确定的字体、颜色、位置、尺寸等,有序组织喷涂工作。

(三)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各部门(单位)要健全完善公务用车标识化管理制度,建立公务用车标识化管理长效机制。新购(含上级调拨、经批准购置的车辆)公务用车应在办理车辆牌照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标识喷涂工作;公务用车实行标识化管理后,如出现标识老化、破损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各部门(单位)要主动向公务用车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及时补涂或重新喷涂标识。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各级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实行公务用车标识化管理的重要性。要明确标识化管理主体(原则上为公务用车主管部门)和监督主体,细化工作分工,强化日常监管。要把公务用车标识化管理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抓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