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舒婷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我亲爱的祖国范文第1篇

小窗之歌

舒婷

放下你的信笺

走到打开的窗前

我把灯掌得高高

让远方的你

能够把我看见

风过早地打扫天空

夜还在沿街拾取碎片

所有的花芽和嫩枝

必须再经一番晨霜

虽然黎明并不遥远

海上的气息

被阻隔在群山那边

但山峰决非有意

继续掠夺我们的青春

他们的拖延毕竟有限

答应我,不要流泪

假如你感到孤单

请到窗口来和我会面

相视伤心的笑颜

交换斗争与欢乐的诗篇

(选自《舒婷诗集》)

【赏析】

有人这样评价舒婷:她赋予每种平常的事物美好的生命和情感,让人看到一个温柔如水的邻家女孩,还看到一个倔犟、坚强、满腔热血的战士。不管覆盖多少时间的尘沙,她始终是一块温润如初的美玉。

认识舒婷是通过她表达坚贞爱情的《致橡树》,走近舒婷是通过她热情歌唱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通过诗歌,我们感觉到她是一位细腻善感的多情女子,至真至纯,用画面感极强的语言,为我们描摹青春,歌唱生活。

本诗中“信笺”“窗前”“灯”“花芽和嫩枝”“晨霜”“群山”“笑颜”“诗篇”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舒婷赋予它们灵性、情感,在诗句间穿行,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我把灯掌得高高/让远方的你/能够把我看见。”联想给了诗歌温暖的画面:思念、相见,挥之不去的情感。“风过早地打扫天空/夜还在沿街拾取碎片。”岁月给青春以历练,轻轻擦拭幼稚的脸,伤感、失落,在经历“晨霜”后,变得坚强勇敢――“但山峰决非有意/继续掠夺我们的青春/他们的拖延毕竟有限。”希望在前方召唤,“黎明并不遥远”。诗人喜欢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诗歌灵动,喜欢用意象抒感,含蓄委婉,精致细腻。舒婷的诗歌继承了传统诗歌的手法,即讲究形象和意蕴,大有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风范。如:“请到窗口来和我会面/相视伤心的笑颜/交换斗争与欢乐的诗篇。”写出了经历风雨后的喜悦和超然。

【总结】

舒婷的诗歌结构自由、率真洒脱,宛若潺潺溪流,穿芳野觅蹊径。她的诗歌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虽为“朦胧诗”但并不朦胧。总体来讲,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细腻温婉的笔触,悲天悯人的情怀。

舒婷诗歌特有女性的细腻和敏感,即她对爱的细腻感受,以及对人生的苦难的体悟。她在诗歌中叙写人世的艰难、青春的迷茫和爱情等。如《啊,母亲》《墙》《小渔村的童话》等。

第二,浪漫主义风格,理想主义色彩。

她对人生、爱情、祖国、土地的爱,既温和平顺又涌动着激情。她擅长用浪漫的手法、形象的语言,抒写对祖国、土地的热爱与赞美,不着政治的色彩,却有高昂的主旋律。如《祖国啊,亲爱的祖国》。

第三,善用比喻象征,不乏理性思考。

舒婷我亲爱的祖国范文第2篇

离开始讲课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可会议室里早已挤满了来听课的学生和老师,他们中有大学生,也有白发苍苍的老者。对于我这个读着舒婷的诗歌走过来的人,无疑更是一种期盼。大学8寸代,也正因为有她的诗歌,才使得生活变得充实、美好、有意义。

身着粉色簿衫的舒婷老师在潞潞老师的陪同下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竟引起明星般的轰动效应。这位习惯在公众场合保持沉默姿态的诗人,用柔和低缓的声音开始了她的讲述。“我来自厦门一个小岛,叫作鼓浪屿,现在那里的天气还很热,而且每天都能听到海浪的声音,今天上午刚去太原晋祠游玩了一番,感受到了北方的另一种风光。”她的话音柔和悦耳,恰如其名――“舒婷”。在她的讲诨结束之后,我代表新作文同她进行了短暂的对话。

新作文:能谈谈您成长的经历吗?

舒婷:我出生在厦门的一个小岛,叫作鼓浪屿。记得很小的时候,我总问外婆,为什么我会生长在鼓浪屿这么一个地方?外婆回答得很明确简练:上帝的旨意。最近出版的新作《真水无香》,书中所有的文字就是围绕着故乡小岛鼓浪屿而作,鼓浪屿已经把我牢牢系在她的衣角上。她甩我不掉,我离她不行。不可否认,我的家族,我的认知,我的生存方式,我的写作源泉,我的最微小的奉献和不可企及的遗憾,都和这个小小岛屿息息相关。

我来自美丽的小岛鼓浪屿,但却经历了一段艰辛的青春时光。我在填履历表时,只能填到初中,上初二时“”就开始了。到山区插队时,诗歌成为了我最宝贵的精神支柱。之后我开始写诗。当“”刚刚结束,社会处于一个转型时期,文坛还存在“假大空”的风气,诗歌还停留在歌颂式、口号式的审美水准上,有很多人写文章甚至画漫画批评、抵触“朦胧诗”,1980年,在福建省的一次诗歌讨论会上,我当场就痛哭着跑了出去,我没法和他们说诗。我只想关在家里写自己的东西,任何重量级的桂冠对我来说都太沉重了。

新作文:一个作家的写作和他(她)的成长或者成长环境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舒婷:每一个作家的成长和成长环境和他(她)的写作有着很大的关系,成长对写作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新作文:今天回过头来,您又如何看待曾经的那一段历史呢?有什么感想呢?

舒婷:那段时间只会成为一段历史,我想,那个时代永远不会回来了。

新作文:您现在对于自己的诗歌是一种什么感受呢?比如说《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现在让我阅读这些诗歌,我当然不会喜欢了。我并不觉得它们有多好,以至于有一段时间我非常排斥它们,也不愿意在公众场合朗诵它们,可它们后来还是进入了大学课本、高中课本,也许有一天它们会进入小学课本。我遇到的深刻的评论家太晚了,当时能读到的书也太有限,写诗是靠自己的直觉,在有限的营养上种出来的植物肯定不是最漂亮的。

新作文:您说自己并不喜欢自己的《致橡树》,但大多数读者是从这首诗开始喜欢上您的,您如何看待这中间的差异?

舒婷:这个问题我早就预料到了。我想这是因为年轻时比较理想主义,写的东西也比较幼稚。对我而言,写出一首诗就像嫁出一个女儿,谁喜欢?作为母亲没有办法,但如果有人说女儿漂亮,做母亲的还是很高兴的。

尹川:您觉得写诗歌和写散文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

舒婷:诗歌是青春期的流感,来势迅不可防,热度一下蹿得很高,然后很可能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散文是一种太真实的文体。写诗是一种高炉炼钢,要将自己的情感化为血水表现出来,语言要追求字词通俗唯美。每次写诗就像被“凌迟”一样,要是诗歌中实在找不下合适的词,我宁愿空着。我在写诗歌时语言要求很高,以至一年也不过10首,写《会唱歌的鸢尾花》那个月瘦了5公斤。但写散文语言上就放松多了,就像平和的散步,让人从容地表达生活的感受,让人写起来很舒服。我是一个没有计划的人,想什么就写什么,随心所欲。新作《真水无香》就这样写了5年。至今出了10本散文书,但大家都说我是诗人,没人认为我是散文家。

新作文:对于诗歌来说,它在您的心目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呢?

舒婷:年轻时,诗是我的全部,但时间改变了我,诗没那么重要了,但文学依然是我的最爱。

新作文:您认为诗歌的现状如何?现在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呢?

舒婷:现在诗歌已经回到了它们自己最初应该具有的那种状态。假使十几年前二十几年前,在我们这一代人中间,利用诗歌成名的机会去上大学,找一份文化馆的工作,去谈恋爱成功或者获得其它什么好处,这是可能的。那么现在写诗,回到一个非常本真的状态,纯粹是个人的体验,不能把诗歌作为一块敲门砖,得到诗歌以外任何一种东西了。那么现在的诗人写诗,是诗人为了他自己的需要,也许这样的诗歌才是最真正的诗歌。其实在全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诗人是可以靠写诗谋生的。用写诗来获得他的啤酒,他的面包,或其他什么,因此说,诗歌已成为更为民间的东西了。

新作文:您不再写诗,是因为现在的诗坛不景气的缘故吗?对于“梨花体”诗,您是如何看待的?

舒婷:对于“梨花体”,我所认识的赵丽华是个很真诚的人,而且我认为一种文本的尝试并不能代表一个诗人全部的创作,也不能就此断言诗歌的沦落。我并不认为现在诗坛不景气,也许看到的这种不景气,只是我们的读看看到好的诗歌发表的太少而不满意。诗歌永远是年轻人的事业,只要有年轻人在,诗歌就永远有它的作者和读者。当然它不可能和上世纪80年代来比,不会再有那么多人读诗写诗了,那个时代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永远不要担心,有很多年轻人的诗让我感到望尘莫及。如果你们写得不比我好,那我们还有什么意义?超越是诗歌传承的重要原因。

新作文:您认为校园诗歌将走向何方?

舒婷:校园诗歌它也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和整个的诗坛将融为一起。至于它走向何方,也许校园诗人更具有说服力。

新作文:您经常被邀请在外国作一些讲座,在外国的学习和生活对您的文学创作有影响吗?

舒婷:我写作的风格是不会改变的。站在异国他乡,使我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和自己的民族。并开始关心更多的问题,比如环保之类,这使我写作有了更为广泛的内容和领域。与此同时,西方对我而言也不再只是个橱窗、电影或者小说,也使我能够更客观地看待西方。

中国人在国外和外国人在中国,他们的感受是相通的。

新作文:您的诗被许多德国人翻译成德语,当中势必有

风格语言之类的问题,您对这是怎么看的?

舒婷:德国人非常地礼貌,我在听他们读诗的时候也认为很好。但是我不懂德语,不知道他们到底翻译得如何,看听众的反应应该还不错吧。

中国有一句话,叫“有总比没有好”,而德国也有一句话,说“做得不好还不如不做”。

新作文:请问对您影响较大的作家有哪些呢?

舒婷:青年时期,我比较喜欢普希金、何其芳,后来比较喜欢海明威。我还很喜欢写《百年孤独》的马尔克斯,还有《追忆似水流年》的普鲁斯特。影响只能融化在血液里,而不能显示在作品里。

新作文:一直有观点说诗人只有保持孤独的个性才能写出好的作品,但是今天看到您,感到您非常的随和亲切,请问您认为作家的个性与其作品有无直接关系?

舒婷:正是因为我太正常,所以至今没有写出好的作品。我在鼓浪屿也不太合群,很自闭,但我想,如果今天在这里我还是这样的话:我们今晚还能做什么。

我觉得作家的个性和作品关系不能太紧密,曾经和北岛谈到过这个问题:作品所表现的常常是自己缺乏的。

新作文:上个世纪80年代,北岛和您的诗被称为“朦胧诗”,您是如何界定自己的诗和朦胧诗之间的概念的?

舒婷:“朦胧诗”就像一个绰号一样,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的审美习惯和标准尚未扭转,《致橡树》当时有很多人说看不懂,而现在,高中生就能看懂。那时我们的诗算是比较前卫的,而现在我的儿子都说我“老土老土”。

新作文:您喜欢外国文学吗?喜欢的外国诗人有哪些?

舒婷:我比较喜欢海涅和歌德。当代一些外国诗人翻译过来的作品能让我感动的不多。也许这是翻译的缘故。

新作文:您能谈谈有关顾城的一些情况吗?这也是好多人一直在关注的话题。

舒婷:我和顾城是在北京和北戴河两地举行的第一届“青春诗会”上相识的。当时,一个眼睛很大、个子不高的男孩走过来并伸出手来说:“舒婷,我是顾城。”这是初次相识,之后我们一直保持着很好的交往。

对于顾城的死,他是那种连花都舍不得去踩的人,我不知道他究竟经历了什么,会做出那样的事来,很多人都在谴责他,但我没有,虽然我憎恨暴力,但我觉得很伤心。如果他当时没自杀,他的余生也会如同在地狱。可他不在了,我无法问他。我没有像别的诗人一样出国定居,也许“对我个人来讲是一种拯救,我不能生活在一个没有自己家乡语言,甚至不能吃到中国饭的地方。”

新作文:能否对广大爱好诗歌的中学生提供一些写诗的经验呢?

舒婷:对于中学生来说,现阶段重要的就是积累,要学会阅读大量的书,涉及要广。当然从书本中积累知识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要学会累积生活,积淀生活。生活始终是创作的源泉。只有这样方能厚积薄发。

新作文:谢谢舒婷老师。

链接

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女诗人,祖籍福建泉州,1952年生于福建石码镇,生长在厦门。初中未毕业即“插队落户”。1969年开始写作,其时诗已在知青中流传。回城后当过多种临时工:水泥工、挡车工、浆纱工、焊锡工。1979年开始在民间刊物《今天》发表诗作,同年在《诗刊》正式发表作品。1980年《福建文艺》编辑部对她的作品展开近一年讨论,讨论涉及到新诗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1981年进入福建省文联专业创作,现为中国作协理事;作协福建分会副主席,两次获全国性诗歌奖。1982年出版诗集《双桅船》和《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6年出版《会唱歌的鸢尾花》。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1985年,应邀访问西德、法国。1986年,应邀去美国举行个人作品朗诵会。1987年,应邀出访意大利。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致橡树》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致橡树

舒 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目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舒婷我亲爱的祖国范文第3篇

一、了解作品,走近作者,准确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诗人舒婷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写于1979年,旨在表达作者对祖国的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十年浩劫刚刚过去,苦难记忆犹新,废墟上又升腾着希望,痛苦与欣喜,失望与坚贞交织于人的内心。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有着坎坷经历的青年诗人舒婷,面对凝聚着深重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很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个人的不幸而哀伤、为祖国的不幸而忧虑,更为祖国的新生而喜悦,为自己生命激情的复苏而激动,同时又对个人与祖国的前途充满信心、希望,为祖国的发展、富强献出鲜活的血肉之躯的热情升腾着,弥漫着诗人的内心。这是一首悲怆、激昂的祖国恋歌。为表达这种赤子的深情,诗人采用了由低沉缓慢走向高昂激越的节奏。低沉缓慢方能似哀似怨,如泣如诉,这是对历史的深思;高昂激越才可热烈奔放、一往无前,这是献身祖国建设的赤子情怀。全诗分四节,感情变化可以确定为:深沉痛苦——企望失望——欣喜若狂——高昂激越。深入了解作品,走近作者的心灵,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从而为创造性地朗诵作品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把握思想情感重心,突出朗诵的行动性

那么怎样才能把诗人内心那份丰富的情感表达出来呢?朗诵者一定要准确把握作品情感的高低走向、思想情感的重心,要明了自己朗诵的内容,要告诉听众什么,唤醒听众什么,而落实这些,需要朗诵者准确找到作品的“行动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也曾说“蔑视没有动作性的朗诵和说话,这种朗诵和说话,尽管‘像煞有介事’,很浮夸,但同样没有意义。”朗诵时不能空洞地背词,而要以自己富有感情的声音向观众传达出作者在作品中要表达的明确的思想意图,要积极影响听众意识。所以,朗诵时如果抓住了作品的行动性,朗诵者就会胸有成竹,既可以消除紧张,又能找到自我感觉,还可以使思想清晰、态度明朗,从而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这首诗围绕着“为祖国母亲艰难行进而痛苦,为祖国母亲愿望不能如愿而失望,为祖国母亲重获新生而欣喜若狂,为祖国母亲美好未来而奋勇拼搏”等一系列具体行动,感染观众,打动观众。朗诵作品的行动性的确定是基于对作品揭示内容及时代背景等的深刻理解。朗诵的形象性和音乐性都是在行动性的基础上产生的。“行动性”是朗诵过程的核心问题,只有掌握了“行动性”,才有处理作品的依据。有了行动性,朗诵的内容就可以进入朗诵者的心灵;就可以通过体验,将作者的诗句融进自己的心灵;就可以经过朗诵者声情体现,使诗句飞进听众的心灵。

三、联想鲜明意象,深切体会诗人细腻丰厚的情感

没有联想,没有想象,朗诵者无法进入到作者的心灵中去,也就无法在自己的头脑中展开形象的画面。诗人看到了、感受到了祖国的贫穷落后,热切盼望着祖国母亲富强强健,并且决心为祖国的昌盛奉献自己的一切。诗人不去正面铺陈,直接抒情,而是敏锐地捕捉并艺术地表现了祖国人民的真切感受,别具匠心地把对祖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属于意念性的感受转化成读者有切身之感的鲜明意象。朗诵者一定要捕捉到这些鲜明的意象,尽量细化,可适当加进自己的想象。干旱的春天里,面黄肌瘦的农民为了生存,拉着“破旧的老水车”,由于超负荷运载,老水车吱吱呀呀响着,或在河边喘息着;炎热的夏天中,筋疲力尽的矿工头戴着“熏黑的矿灯”在残破不堪的隧洞里蜗行着摸索着。这些困苦景象引起诗人心灵的震颤,朗诵者如同亲身经历一般。第二节诗的意象是:一位老者仰望飞天壁画,满脸写着惆怅、凄楚和失望,这里凝聚了老者童年的憧憬、少年的畅想、青年中年的奋斗与拼搏,到了老年还是走不出贫困与悲哀。

第三节中诗人用了一系列的意象,“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窝”、“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这些组合意象是诗人的欣喜、激动与感奋,更应该化成朗诵者内心丰厚的情感。第四节,诗人通过写自己吮吸“伤痕累累的”,进而说出自己过去的迷惘、深思,今天的沸腾昂扬,祖国母亲正在我的血肉之躯与心灵上起飞。前三节在句法上是写我与祖国的关系,第四节便是反过来写祖国和我的关系。通过联想、想象把朗诵者自己置身于诗的生活图画中,诉说痛苦、失望、欣喜与感奋。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谢芳曾说:“如果一个朗诵者对他朗诵的作品有比较充分、深刻的理解,对他们朗诵的作品内容有比较饱满、真实的体验,对整个节目在艺术上作了比较完美、流畅的处理,他的朗诵就会往心里走,走内线,而不是走外线,因为他心里有东西可取。”

四、确定每节诗的语调,充分表达诗歌的深厚情感

有了正确的理解和体验,展开想象,让诗中的景象在脑子中活跃起来,同时,努力调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每一个形象特征,再去寻找能够体现这些特征的语调。“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纤绳深深勒进肩膊”使人痛苦,所以语调是沉重的;“挣脱”、“胚芽”、“笑涡”、“起跑线”,给人惊喜,令人激动、激昂,语调干净有力,温柔,苦中有甜,兴奋,语调中的力度、湿度与热度要充分表现出来。使语调富有情感的磁性和音乐的魅力,注意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的变化。诗一开始就进入高潮,虽然节奏低沉缓慢,但感情饱满浓郁。第一节诗由深沉舒缓(前四行诗)到低沉急促(五六行诗,第六行诗逐步放缓节奏),通过重音“破旧的老水车”、“疲惫的歌”、“熏黑的矿灯”、“蜗行摸索”,其中“蜗行摸索”音调较前三个重音轻些,前三个重音突出音响效果和色彩效果。第七八行诗是这一节诗中痛苦情感的顶峰,把一句诗分成两行,行短意紧,强度超过前面的诗句,“勒”字是重音,体现出痛苦,于是主词(祖国)出现,最后一句是诗人面对灾难深重的祖国发出痛苦的呼喊,语调凝重缓慢。

第二节开始一反前节方式,前两行诗直叙,内心痛,语调急;三四、五六行诗总结前面,重音“希望”、“未落”、“花朵”,“未落”是转折时的重音,气息要沉下来,到“花朵”时再扬上去,然后主词出现,情感喷薄而出。

舒婷我亲爱的祖国范文第4篇

舒婷的诗具有自我内心的自省作用,通过捕捉文字之间中内心的情感,变现出一位女诗人的独特的敏感思想内心。复杂的情绪,丰富的内涵,句句透着深刻的思想,将这种思想赋予极具逻辑性的表现方式。从这样的方面分析,她通过多种的暗喻、隐喻、象征手法和局部暗喻完成直抒胸臆的表现,是一种多重意义上的意象表示。《致橡树》中深刻的抒发了诗人深刻的人格思想内涵,表现出极具诗人性格的内容,描绘不同特点的独立形象深刻的表现出橡树与木棉的关联,从而表现出极具象征思想意义的内容,这种象征意义否定了传统的“青藤缠树”形式的关系,超越了自我牺牲的范畴,增加了二者互敬互爱的关系表现,从而丰富的描绘出具有现代爱情观念的思想内容,体现出具有完美的人文特点的现代爱情品质,即真诚、高尚的爱情,独立自主的不离不弃思想,在新时代的爱情观念下,超远了传统的束缚,跨越了自我的地位。诗歌通过对橡树与木棉的象征手法表现出具有爱情理想思想的独立的、高尚的内涵,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全诗一共36行,先是采用自然无得象征类比,以凌霄花的表现描绘出一方压制另一方,另一方萎缩、牺牲的爱情观念,深刻的否定这样的爱情,从而逐渐的树立反对的爱情价值观念,表现出诗人推崇的爱情理想思路,诗词中间描绘了爱情中注重尊重与平等关系的思想,这即使要保证各自的独立特点个性,又要表现出具有相互扶持,相互支持,携手共进的思想内涵,诗词后部分描绘了诗人眼中真正的爱情观念,是爱的理想的生化,是忠于祖国,热爱祖国的内涵。《致橡树》中的“橡树”主要描绘的是具有刚强毅力体魄的男子,而“木棉”则代表具有温文尔雅,柔情似水气质的女子。“木棉”的蜕变充分的象征了具有独立自主女青年的理想人格思想内涵,在诗歌的表现形式上,采用内心自我独白的形式,表现出木棉追求的独立的、真诚的真挚爱情,这种哲理性的爱情具有强烈的可亲可感性,是生动的、诗意化的描绘。诗歌的强烈哲理性更加的深入化,表现出具有强烈理性气质的教育韵味,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

二舒婷《致橡树》的象征手法

1朦胧诗中象征手法的基础定义

象征手法起源于希腊,是将类似的物体放在一起,两种物体虽拼合在一起却是单独存在的个体,从而表达出整体东西的意思,象征是表现文字内容中更加深刻含义的意思。象征可以定义为用某种物品来代替深刻含义的内容,既是表达出它所具有的内容含义,又深刻的表现出其内在的意境,象征是事物的影像,是事物之间的借喻手法,亦是真正的暗示与表达。象征是有形的无形喻,以有限的内容变现出无限的可能,抓住其中永恒的思想内涵,象征的内容有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象征体,是有形的事物,人们所熟知的具体内容,一种是象征义,是大于象征体内容的另外一种永恒的东西,可能是某种情感,也可能是某种观念,它是在象征体的后面表现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需要读者认真的揣摩和思考的。例如,舒婷的《致橡树》是一个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朦胧诗作品,作者以橡树为描述的象征体,以爱情为象征义,从而表现出作者对于爱情的炽热、坚决、坚韧。诗词中的橡树代表的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相中的爱情人物,这首诗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单纯的表现出诗人自身的热烈的爱情思想,而是要表现出一种具有爱情理想的思想信仰。通过对橡树的具体亲密描写发挥其具有的内心形象,具有托物言志的意境。是表现出一种可以比翼齐飞,风雨同舟,共患难的难得的爱情观念。诗人将自己比喻成为一株木棉,是矗立在橡树傍边的矮矮的小树,这两棵树的枝叶紧密相互连接,环环相扣,犹如两个鼻翼同轴的并肩爱人一般,表现出诗人希望的爱情是可以长相厮守,比翼齐飞的观念,橡树与木棉坚定的站在一起,风吹不散、雨浇不烂,二者摇摆着枝叶,相互示意,表现出心意相通的意境。以物比人,好像二者都具有了人性一般,在二者的世界中相互的沟通,找寻心灵的默契和慰藉,这是一种没有语言的意会,无需更多的语言和文字。为读者的脑海呈现出一幅没有声音的动感画面,深刻的挖掘读者内心的思想情感,寻求与舒婷诗人之间的思想共鸣,从而完成诗词的文字内容表现。

2舒婷《致橡树》中象征手法的出处

象征手法多由情感起源,从审美的角度将物化为人,以人的思想表现物的状态,设身处地的描绘物的意境,将原本没有生命的东西生命化,带给读者一种具有魅力感觉思想的意境,从而达到人与物的有效化共鸣,人与物的感情沟通,形成同一境界的效果,表现出具有的美感。物体原本没有思想内涵,人之所以会对这些事物产生不同的感情,是因为将这些感情置身于这些物体上,倾注自身的感情。象征艺术的目的是让作者忽略象征的本例,例如,橡树、木棉,而是将象征体后面的丰富思想内涵不断的扩大化,寻找适合作者感受的,带有丰富思想内涵的感觉、意志,从而完成朦胧的象征意境,这是作者采用象征手法完成朦胧诗题材的主要目的,这样可以让诗人的思想直接表达给读者,读者又不会因为直接接受作者的思想内涵而没有合理的思考,是思想转移的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艺术美学创作手法。

3舒婷《致橡树》中象征手法的类别

第一种类别是感受象征的整体,感受作者整体诗词的意境。例如,舒婷的《致橡树》中写道“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种似远非远,似近非近的感受,变现出现实中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的关系,这种不确定性的关系没有因为距离而带来感情的遗失,而是因为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深刻感情思想,为朦胧诗带来了一种确定的关系思想,是一种具有淳朴感受的思想理论,象征了感情不会因为远近而变得淡然的意思。第二类是单纯形象的事件象征,例如,舒婷的《致橡树》中写道“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用木棉进行象征,将树根、树干以及枝叶比喻成情侣直接的爱情相拥的状态,注重表现互相的爱情思想,富于充分的两性关系认识,合理的采用新时代的人格思想变现出超出自我的爱情理想认识,加深极具爱情思想认识的相关联系,从而建立具有哲理的思想内涵,认识到诗人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感情的沟通,相互理解的状态,相互信任的思想联系起来,从而各自抚育极具道德理想的意义,加深诗人作品的思想意境,表现出诗人极具个人魅力的思想行为艺术。

4舒婷《致橡树》的抒情象征的转换

朦胧诗人对于抒情的表现会采用抒情表达的方式完成,放弃相关景致的描写,采用自我思想的描绘,对相关的象征手法进行合理的运用,为诗人带来抒感的表现机会。抒情诗主要是通过作者需要表达的思想,从事物的描绘开始,对相关内容、物品进行描述,以象征的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完成抒情的有效表达。作为抒情诗的代表作家,舒婷《致橡树》中抒发到“我们都互相致意”,“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都是以诗词抒发的角度对相关内容进行心情的抒发,以各种合理的方法完成相关象征物的创作。舒婷的《致橡树》中“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抒发了作者自我的感情思想,象征手法在抒情角度完成了有效结合,合理细致的捕捉到她全面的敏感思想。复杂的情感通过合理的假设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思想,明丽的音韵,流畅的实体过程思路,采用隐喻的表现手法,合理的逻辑结构,直抒胸臆,表现出多种的情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则是映衬出具有贞洁主义思想的,象征着橡树与木棉之间的情感,这些手法的合理化运用,加深了诗歌的整体艺术感情氛围,保证了其具有鲜明反差色彩的意境表示,启迪人们对于现实的思索,更加鲜活的表现出诗中抒发的情感,悲伤的与欢乐的对比,更加突出悲伤的痛苦与沉重。

三象征在舒婷《致橡树》中的作用

1象征手法增加了舒婷《致橡树》抒情的理性情节作用

舒婷《致橡树》采用具有哲理美的思想,合理的运用象征的手法加深理性抒情的韵味,是一首具有意象美的哲理性诗,用“橡树和木棉”比喻成具有思想的性格的人,橡树和木棉是不变的,具有事物了的原本艺术特征,更加深了诗人要表达的意境。诗中写道“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这是利用“橡树和木棉”象征了这种情感的交融,突破无法逾越的传统诗词表达形式。诗人用具有哲理性的语言“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变现出诗人的情感态度,这是事物的象征抒情描写。

2舒婷《致橡树》具有的寓意特点

寓意是象征的一种方法,象征主义者认为,合理的文学艺术不是描绘现有的生活,而是对于不能达到的超越时间限制、超过时空认定、超过物质基础要求、超过感觉思想内容的另外的一种意识思想,这种感觉思想只有通过寓意手法,象征手法才能够表现出来。象征手法沟通了现实生活与理想生活,为二者建立良好的桥梁,人们可以很容易的通过诗歌认识诗人主观表达的思想,象征的内容不是事物的基础属性,而是主观意义上赋予的特点。拜托生活中的语言形式,采用脱俗的寓意手法,加深诗歌丰富的思想内涵寓意。象征的手法大多采用暗喻的方法,表现诗歌的意境,这与主观客体内容是相互契合的。象征手法带来的诗意是给予诗人内心时间的描绘,无意义的寓意不是朦胧诗,更不能成为诗。有寓意的诗才可以被成为具有思想内容的,是值得人们称赞的。这种称赞是极具独立性的、庄严而神圣的,没有多余的棱角和光环,是默默的长大,逐渐成长起来的真正的文化思想艺术。舒婷当时生活的年代正处理抗战时期,由于诗人具有的地下党身份,受到的教育是得到了“雨露的润泽”,可以坦然的面对“风雨”,《致橡树》中写道“树的位置”,它是“独立的”而并非“孤单的”,是“月光为它带来了光明和理想”,“月光”带给诗人理想的梦,是符合当时地下党工作所处环境的它的孤立、傲骨都表现出具有“美”的寓意。树的沉默和丰富随着风霜的锻炼,逐渐充实,它的默默无言,却比“夏蝉”还要有力,比“秋虫”的鸣叫更加悠久长远深刻。这是一种强有力的沉默,是社会规律变化中的沉淀,在这样的抒情寓意中,逐步让读者感受到其深刻的寓意。通过象征的手法表现出艺术的特点,诗人写“树”却处处喻人,凸显其具有的象征意义,合理的认识象征中具有的可以贯穿的内涵,将“树”与“人”合理的结合起来,变现出具有强烈切合象征意义的双重韵味,增加了含蓄的寓意之美。诗的这种象征暗喻是极具朦胧诗的味道的。它不体现在直观的描绘上,而是体现在其深刻的象征体上,表现出具有强烈朦胧诗的内涵意境。

四结语

舒婷我亲爱的祖国范文第5篇

2、《我爱这片土地》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3、叶挺《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呵,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明白--

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盼着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就应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4、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相关期刊更多

视听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新闻出版局

中国医院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石油政工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