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邯郸学步寓言故事

邯郸学步寓言故事

邯郸学步寓言故事

邯郸学步寓言故事范文第1篇

1 万人空巷

误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望文生义:巷子里静悄悄的,空无一人。

火眼金睛:“万人空巷”的意思是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来到大街上。形容盛大的集会或新事物把许多人都吸引出来。

正例:当申奥成功的消息传遍北京时,天安门广场前万人空巷,人们聚集在一起为祖国欢呼。

2 邯郸学步

误例:“他也学舞蹈,也不看看自己那德行,真像古时候的邯郸。”老奶奶轻蔑地说。

望文生义:将成语中的“邯郸”当人名。

火眼金睛:“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讲有个燕国人,听说邯郸人走路姿态优美,于是下决心去学习。没想到他不仅没学到邯郸人走路的优美姿态,还忘了自己原来走路的姿态,最后只好爬着回去。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没有把别人的本领学到手,倒把自己原有的技能忘掉了。

正例:班主任对我们说:“我们做人得有自己的个性,不能邯郸学步。”

3 粉墨登场

误例:演员成龙出场了,主持人说:“欢迎成龙粉墨登场!”

望文生义:将“粉墨登场”用于所有人的登台演出。

火眼金睛:粉墨:擦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后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正例:昨晚那段贪官粉墨登场的戏真精彩。

其实,像这些让人“误解”的成语还有很多,我们一定要用火眼金睛来辨别这些成语。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总和,因此不能按字面的意思去牵强附会,而应做到:

(1)弄清成语的来源及其故事的内容,比如寓言成语;

邯郸学步寓言故事范文第2篇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5.知道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6.积累“邯郸学步、滥竽充数”等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教学重难点

理解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能正确书写通知。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引导学生交流对寓言这一文体的初步认识,可回顾自己学过、读过的寓言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复述,结合生活经验说明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2.词句段运用

这一部分安排了三项内容,可引导学生先观察并思考两组词语在结构上的特点,然后照样子写出类似的词语;可通过读例句,体会人物说话时描写神态、动作的语句的作用;先读范例,了解通知的格式,明确正文的关键信息,根据题目要求选择一种情况写一写,完成后师生共同评议。

3.书写提示

可先让学生读一读提示语,了解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教师结合示例进行范写提醒,学生自主练习,最后同学互评。

4.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安排了9个来源于古代寓言的成语,在学习前可让学生查阅资料,阅读相关寓言故事。学生在理解中反复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熟读精思,品读寓言

1.交流令你印象深刻的寓言故事: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一个单元的寓言故事,你读过的寓言故事中还有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尝试用自己的话跟我们分享一下吧!

(1)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的第一点。

课件出示:

许多寓言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乌鸦喝水》《狐假虎威》《揠苗助长》……这些故事我读过以后就不会忘。

(2)课件出示分享方法。

课件出示:

分享时应注意说清楚时间、人物、事情、结果、道理。

2.寓言有道理:从这些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其中一两个进行交流。

(1)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的第二点。

课件出示:

寓言故事蕴含着道理。读了《守株待兔》,我明白了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要有侥幸心理。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上台交流。

(4)小结:真是小故事大道理,多读寓言故事,会让我们明白更多的人生道理。

3.寓言如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这些寓言故事能让你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和事?

课件出示:

寓言故事能让我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

(1)学生交流讨论。

(2)师小结: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能让我们从中受到启发。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故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在交流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结合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了寓言的特点和对寓言的认识。

板块二

聚沙成塔,积累词句

1.发现构词规律。

(1)课件出示课本词句段运用中的两组词语,学生先结合拼音自读,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

源源不断

津津有味

无忧无虑(lǜ)

无边无际

(2)学生自读,检查认读。

(3)同桌互查,指名读,教师正音。

(4)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组词语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5)师生一起梳理两组词语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明确前两个是“AABC”式词语,后两个是

“ABAC”式词语。

(6)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同桌互说。

(7)仿写词语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

课件出示:

依依(

)(

亭亭(

)(

斤斤(

)(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①补充填空。

②说说写写:学生自主说词,并试着写一写。

2.感受人物描写。

(1)读一读,比一比。

①学生自读例句,一边读一边思考加点的词分别写的是什么。

课件出示:

l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juē)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l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②全班交流:加点的词能去掉吗?(预设:不能,因为第一个句子中“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鹿对自己细腿的不满)

③学生讨论:这些词对句子有什么作用?(这样写能使读者更清楚地了解故事中人物说话时的心情、语气)

(2)说一说,演一演。

①加上自己的神态、动作把加点的部分表现出来。

②句式训练

课件出示:

他__________________:“你真是急死我了!”

(3)找一找,读一读。

①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

②再读一读,读好人物语气。

③讨论不同位置的提示语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4)说一说,练一练。

①学生仿照例句,把句子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

“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地玩儿啦!”姐姐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完后将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看看是否恰当。

③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5)总结方法:运用动作、表情等描写可以让提示语表达得更加具体生动。

3.学写通知。

(1)学生读通知,说一说,一份完整的通知是由几部分构成的?(课件出示通知)

课件出示:

通知

4月9日下午3点,请全体同学到操场集合,观看文艺表演。

少先队大队部

4月7日

(2)全班交流总结:通知由标题、正文、落款、时间四部分组成。

(3)学生观察通知格式,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标题“通知”写在第一行正中间,正文应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落款署名写在正文右下方,日期写在署名下面。

(4)学生读通知的正文部分,想一想通知的正文有什么特点。

(5)学生交流,归纳。(通知正文简洁明了;写清时间、地点、通知对象、事件;还应注意人物称呼的正确使用)

(6)学生根据提示试写通知。(课件出示通知内容)

课件出示:

通知内容:通知各班班长领取新校服。

领取时间:4月10日下午4点。

地点:学校图书馆。

通知人:学校教导处。

通知时间:4月8日。

(7)完成后师生评议、修改。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己总结构词规律、人物描写方法和通知的格式及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完成书本练习、师生评议、修改,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2.积累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笔精墨妙,体验书法

1.课件出示要写的8个字,引导学生观察这8个字的特点。

课件出示:

2.学生读一读提示语,了解书写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要点。

(1)横画较多的字要注意各横画之间距离要合适,不要太挤,也不要太开。

(2)竖画较多的字注意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避免重复、拥挤。

3.教师结合示例范写,提醒学生注意:一个字如果横画或者竖画较多,写之前就要想好这些笔画的长短和距离,这样写出的字才好看。

4.学生自主练写这8个字,教师指导个别难写字。

5.同学互评。将写得好的作品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归纳、总结这些汉字的共同特点,明确这些共性就是书写这些汉字时的注意事项。学生只有明白了这些规律,才能完成书写目标。教师通过范写难写字,给予学生进一步的指导,加深理解。

板块二

品读寓言,积累成语

1.借助拼音将“日积月累”中的9个成语读熟,做到读准字音。(课件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

邯(hán)郸(dān)学步

滥(làn)竽(yú)充数

掩耳盗(dào)铃

自相矛(máo)盾(dùn)

刻舟求剑(jiàn)

画蛇添足

杞(qǐ)人忧天

井底之蛙

杯弓蛇影

2.指名读,教师正音。邯郸(hán

dān);滥竽(làn

yú);杞(qǐ)。

3.开火车,全班读。

4.交流讨论:通过预习,你能讲讲这些成语故事,并说说它们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

5.指名上台交流。

6.读一读,背一背。让学生明确这9个成语蕴含的道理后,再次朗读,熟读成诵。

7.将成语摘抄至积累本中。

【设计意图】对于从寓言故事中演化而来的成语,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查阅资料进行学习的能力,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提升语文素养。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交流故事,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时间、人物、事情、结果、道理几个方面进行交流,既让学生加深了对寓言故事的理解,也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2.落实词句积累与运用。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有较多的词语认读与积累,如AABC、ABAC类型词语的积累以及寓言成

语的理解与积累,我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与交流中理解这些成语,让学生熟读成诵,积累到自己的词语宝库里。

邯郸学步寓言故事范文第3篇

梦是人类共有的一种特殊而又普遍的生理现象与精神现象。梦之与人犹灵魂之与人,既司空见惯,又神秘莫测,既虚无飘渺,又真实可见。若说它是幻觉,醒后皆历历在目;若说它真实,醒后却难以觅踪。有时日有所思,夜即梦之;有时梦中所见,日竟遇之。正因为梦神秘至此,梦成了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由此产生了梦文化。

古人根据梦的不同内容,将梦分为直梦、象梦、因梦、想梦、精梦、性梦、人梦、感梦、时梦、反梦、籍梦、寄梦、转梦、病梦、鬼梦15种类型,如直梦即梦见什么就发生什么,象梦则为梦意在梦境内容中通过象征手段表现出来,想梦即“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梦,精梦即由精神状态导致的梦,时梦即四季因素造成的梦,籍梦即托梦,寄梦即由于人们之间的感应而形成的梦,病梦即人体病变的梦兆,从中医角度讲,是由于人体阴阳五行失调而造成的梦,鬼梦即噩梦等。

但这只是我没去邯郸前对梦的粗浅认识。今年8月25日至8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旅游报》和邯郸市旅游局联合举办的“名作家名记者名摄影家邯郸采风”活动,特别是参观了名闻遐迩的“黄粱梦吕仙祠”后,我才对祖国源远流长的梦文化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黄粱梦吕仙祠位于邯郸市北10公里处的黄粱梦镇,相传这里是卢生遇吕仙做黄粱美梦的旧址。它是依据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建造的,始建于北宋初期,历朝历代均有修缮,至今已历经千年风雨。属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景区。

黄粱梦吕仙祠是国内惟一以梦文化为主题的景区,而黄粱梦则可称为中国的第一大梦。说的是在唐玄宗开元七年,一位进京赶考的秀才卢生,途经邯郸时在一家客栈里巧遇仙人吕洞宾。二人攀谈起来,卢生渐渐流露出了渴望荣华富贵,自己生不逢时的慨叹。说作为大丈夫活在世上应建功树名,在外为将,则指挥千军万马;在内为相,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自己到了壮年,却还耕于畎忙于农……

此时,化作道士的吕洞宾刚蒸上一锅黄粱米饭,见卢生心灰意懒、昏昏欲睡的样子,便递给他一个青瓷枕头说:“你旅途劳累,休息一下再说吧!”卢生枕着仙枕很快睡着了,朦胧中他看到瓷枕一端的小孔慢慢变成了一扇门,他抬脚迈进,竟到了自己的家。先是娶得娇妻,继又考中进士,后连连高升,但也几遭诬陷,饱受流放、入狱之苦。亏得皇帝圣明为其冤狱,后又出将入相封燕国公。生五子均进士及第、官居显位,全家享尽荣华富贵。可人终难逃一死,八十岁上他得了一场大病,久治不愈,奄奄一息。想到自己还未享受够就将撒手人寰,他心有不甘,惊悸至极,猛然醒来。定神一看,自己仍躺在客栈的木榻上,道士的黄粱米饭还没蒸熟呢。卢生回想梦中的一切惊讶不已,道士却眯着眼对他说:人生之道,不就是这样吗?卢生茅塞顿开,遂抛弃尘缘跟道士学道而去,并终得正果。

卢生殿内的卢生雕像,仍像他当初“一枕黄粱”时的模样:头西脚东,侧身而卧,双目紧闭,面容慈祥,睡得正香。遗憾的是,原像在“”期间被损坏,现在看到的卢生睡像是依原像重新雕刻而成的。

黄粱梦吕仙祠的重要建筑除卢生殿、吕仙祠、钟离殿外,还有国内惟一的中国名梦馆。它是一组仿明代建筑,2001年7月正式向游人开放。景区梦文化研究室从搜索到的3000多条梦目中精选出33个名梦,分为名人梦、帝王梦、爱情梦、发财梦和“玉茗堂四梦”等专题,以精美的壁画和通俗的文字向大家展示梦故事。

第一幅壁画,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梦――“黄帝梦游华胥国”。讲黄帝在位第三十年时,仍在苦苦寻求天下大治的良方。一次,他梦见自己到了一个叫“华胥国”的国家,这里不但山青水秀、风景如画,居民更是谈笑风生、怡然自得,好一派莺歌燕舞、万民同乐的祥和景象。黄帝细问究竟,才知这个国家采取的是“无为而治”,即一切顺应自然。这里的人没有富贵贫贱,没有尊卑高低,任何人都不需要别人管,也不需要管别人。人人都无所爱憎,无所畏忌,都不知为生而高兴,为死而害怕,所以国家兴盛、安定,人民健康、长寿。见之听之,黄帝精神为之一振,不由自言自语道:“朕曾沐浴斋戒三个月,专门思考养身治国之道而不得,未料却在华胥国得到了,幸会!”正激动万分之时,一梦醒来,全身心都感到通畅舒泰。他悟出了如何才能使天下大治的道理,并按照华胥国的模式励精图治,二十八年后,终于使天下大治。以至黄帝归天之日,百姓无不痛哭流涕,送葬的队伍连绵千余里。

无疑,这个梦反映了上古时期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当然,作为帝王,黄帝所做的梦也注定要与众不同,既有忧国忧民之虑,又有传世流芳之愿。

我也注意到了汉文帝以梦宠邓通、宋仁宗因梦封赵旭和武则天的梦。邓通本是个船工,因戴的是黄帽,故人称黄头郎。一次汉文帝梦见自己想上天怎么也上不去,正万分着急之际,一个戴黄帽的人从后面使劲把他推上了天。文帝醒后,自以为上天乃贵为天子的征兆,有人推自己上天,是得辅佐之臣的征兆,于是决心要把梦中推自己上天的人找到。后终于找到了邓通,并宠爱有加,封官赐山,使原本穷光蛋的邓通成了天下少有的大富翁。宋仁宗封赵旭和此异曲同工,足见封建帝王的专权与荒唐。武则天的两个梦是在她称帝后做的,当时,她一面迫害唐朝宗室,一面广树亲信,重用武家侄辈,甚至欲立侄儿武三思为太子。众臣对此均不敢提出异议。宰相狄仁杰却利用女皇让他们占、圆梦的机会,借梦巧妙警告并说服了武则天,顺应天下人心意,复唐兴李。如此,梦竟成了政治斗争的可利用手段。

第二组壁画是名人梦。有孔子梦周公、庄周梦蝶、屈原梦登天、关羽梦猪咬脚、李白梦游天姥山、柳宗元梦溪神、范仲淹梦拒恶鬼吓、于谦祈梦问功名、赵明诚梦兆娶才女等。因赵明诚的婚姻确实应了梦兆,我们不妨看看赵明诚做的什么梦。赵明诚是宋代金石学家。小时候,一日白天睡觉,梦见在自家的花园里碰见了一位拿书的老人。他问老人拿的什么书,老人说是和他有关系的书。接过书来看时,书中只有“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三句话。未等他弄懂是什么意思,老人已将书要了过去。明诚惊醒后,不断念叨着这三句话。其父赵挺之得知后高兴地说:“这是好梦啊,看来你将得到一个擅文辞的女子为妻。”明诚还是不明白,其父解释说:“这三句话是离合四字谜――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两个字,合起来不就是说你是词女之夫吗?”后来,明诚到了成家年龄,父亲开始为他择婚,首要条件就是女方要有文才,直到崇宁元年明诚21岁时(当时已属晚婚), 才了解到同僚李格非的女儿才貌双全并送上聘礼,使赵明诚果然娶了中国文学史上大名鼎鼎的女词人李清照为妻。自然,后世也把“芝芙梦”作为梦典相传。

中国名梦馆中占用空间最大的,是明汤显祖《玉茗堂四梦》中除黄粱梦之外的其他三梦,即《南柯记》、《牡丹亭记》和《紫钗记》。而四梦中最曲折最离奇的当数《牡丹亭记》,它讲述的是:宋代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在后花园小憩,梦见与一位手执柳枝的书生柳梦梅私订终身。梦醒后,相思成疾,知道不久将离开人世,于是对镜自画肖像一幅,并临终嘱托母亲把画像埋在后花园一株梅花树下。后来,杜太守改任至淮扬,其南安后花园改为梅花观。转眼三年过去,岭南秀才柳梦梅赴京应试路过南安,因偶感风寒寄居在梅花观养病,散步时拾得丽娘画像十分爱慕,日夜焚香祷告。丽娘魂魄深受感动,乞求判官让她还魂,并托梦柳梦梅开其棺,丽娘复生后与柳结为夫妻。但官已做到平章府尹的杜父恪守旧礼法,认为丽娘有辱门庭,竟以盗棺罪名拷打柳梦梅。幸而此时柳梦梅已高中状元,在皇帝的调解下,最后一道圣旨裁定:父女夫妻相认,一家团圆。此梦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体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剧结局。确实,书中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对世俗的勇敢挑战,感动了历代读者的心,根据此书改编的京剧《游园惊梦》至今传唱不衰,梅兰芳先生主演的杜丽娘也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其实,只要人的大脑有思维能力,他(她)就要做梦。做梦不分长幼、不分男女、不分中外,只是梦的内容不同而已。

梦是什么?在精神分析理论出现之前,科学界否认梦有任何意义。过去的解释是,“梦是大脑神经细胞的无规律的活动。在人们睡眠时,多数神经细胞不活动而处于抑制状态,而少数神经细胞没有抑制而进行无规律活动。这就是梦。所以梦没有意义,它是大脑的涂鸦。”而精神分析论却提出了新的关于梦的见解,且通过释梦的成功使这种见解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证实,即梦在荒谬无意义之表面下有另外隐藏的意义。用精神分析理论创始人弗洛伊德的话说就是:人自己的一些欲望、观念在潜意识中,人自己意识不到,而它们却对人的行为有着潜在的影响。梦就是潜意识中的主体用形象的象征方式,用原发过程的语言所做的表达。

我倒对精神分析论者的说法较感兴趣,梦有时有一定的意义,最简单的像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和中医的体梦分析等。如1988年12月20日我就做过一个梦,那绝对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翻版:白天去采访了一个服刑囚犯的家属,晚上自己就变成了她――探监归来的路上有来路无归路,那种忧愤,那种恐惧,那种迷惑不解,那种茫然无助。由此,我写成了《梦里的归路》一文,还上了报选进了书。当时河北省文化厅的一位领导撰文评论说:它从反面儆戒世人不犯罪或少犯罪。因为一个罪犯入狱后,由于有大墙的遮挡,尚可苟安偷生,而他的妻子、儿女却要日日、月月、甚至时时刻刻承受精神上的打击和创伤。他受到的惩罚是有形的,而他的妻子、儿女受到的惩罚却是无形的。此梦,我不妨称它为“职业梦”吧。

邯郸学步寓言故事范文第4篇

党的十以来,新一代领导班子勤政、亲民,深入基层调研。在调研中,特别是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公开发表的讲话引用了许多古人的名言和典故。为方便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理解和赏析,本刊将讲话中所引之经,所据之典,作一浅显解读。

[原文]

1、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注释]

这句话选自《庄子・秋水》。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崇尚自由,承老子思想。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作品长于用寓言来说明问题,常与对手惠施辩论。如“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白马非马”等。

这句话翻成白话就是:先生没有听到过寿陵余子之到邯郸学走路的事吗?没有学到别国的(走路的)能耐,却把自己怎么走路给忘了,直至爬着回来了。喻意是说:没有学到别人的长处反而把自己原来掌握的忘记了。

后来,这句话简化为成语:邯郸学步。

[原文]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这首诗是清朝画家郑板桥的诗。郑板桥(一六九三――一七六五年)清代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江苏兴化人。康熙年间秀才、雍正年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郑板桥当过县官,所以,他深知人民的疾苦,写了许多同情劳动人民的诗。这首诗的原文为: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原文]

3、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注释]

这句话出自龚自珍《定庵续集》卷二《古史钩沉二》,原文是:“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才,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

意思是:要灭亡别人的国家,必定要先毁去他们的历史;破坏别人的棺材,败坏别人的社会秩序和法纪,必定要先毁去他们的历史;埋灭别人的才能, 废除别人的教化,必定要先毁去他们的历史。

[原文]

4、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注释]

这句话出自《淮南子》。《淮南子》是汉淮南王刘安召集门人所编的一本带有道家思想性质的一本书。里边有许多治国思想,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这句话的原文是:鲁昭公有慈母而爱之,死,为之练冠,故有慈母之服;阳侯杀蓼侯而窃其夫人,故大飨废夫人之礼。先正之制,不宜则废之;末世之事,善则著之。是礼乐未始有常也。故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席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

这句话的主旨是反对法古守旧,立张法制随着时代而变。刘安,当时被封为淮南王,与汉武帝同时,他广集宾客,编著《淮南鸿烈集》,即《淮南子》,以道家为主,反对儒墨,实则杂取各家,是与《吕氏春秋》相类的杂家。鲁昭公是春秋末期鲁国君主。练冠:以白练加冠,指服丧,戴孝。现在民间仍以白色为孝服。三代指的是夏、商、周。循俗就是遵循习惯。多有赞美之意。

这些话翻译出来就是:鲁昭公的母亲很仁慈,鲁昭公非常尊敬她,她死时,鲁昭公就在帽子上加了一条白丝带戴孝,所以有了为慈母服丧戴白孝的礼仪;蓼侯大宴国宾时,阳侯见蓼侯夫人美丽,就杀死了蓼侯夺走了他的夫人,所以后来大宴国宾时就废止了夫人亲自端盘子上食物的礼仪。所以,古代帝王的法令制度,不适合现在的就废止了;近代的事情,做的好的,就加以发扬,使它显明。这样说来,礼乐制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圣人制定礼乐,但并不受礼乐的限制。治国有规律,根本是对百姓有利,教育臣民有原则,最好是让他们执行命令;如果对百姓有利,不一定仿效古代;如果符合实际,不一定按照旧制。夏商衰落时,没有改变旧的法令制度就灭亡了。夏商周三代兴起时,没有沿袭旧的法令制度也称王了。所以圣人治国,法令制度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礼仪随着风俗的变化而变化;衣服器械之类,怎么方便怎么用;法令制度,怎么合适怎么用;所以改变古法不能非议,遵循习惯不值得赞美。各种河流的泉源都不同,可是都流向大海;各家的事业都不同,可是都专注于治理。

因时而变,不要拘泥于古,不要拘于外,很有现实意义。

[原文]

5、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注释]

这是同志于一九一七年所作的诗词中的两句,展现了的宏图大志,以及他宽阔的胸襟。惜无全文。

[原文]

6、雄关漫道真如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注释]

这是同志在长征途中写的一首词,《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原文]

7、长风破浪会有时。

[注释]

这句诗原文出自李白《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邯郸学步寓言故事范文第5篇

1、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o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2、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3、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4、《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二、论述题

1、谈谈先秦诸子的发展概况及特点。

参考答案: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春秋末、战国初为第一阶段,代表作有《论语》、《墨子》,文章多为语录体,或为简明的议论短章。战国中期为第二阶段,代表作是《孟子》、《庄子》,逐渐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式论辩文与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阶段,《荀子》、《韩非子》是其代表作,其文章都是宏篇巨制的专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先秦诸子具有鲜明的特点:思想上,它们都坚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放言无惮。与之相应,文风上也各具个性和风格。语言上,它们都善用比兴,深于取象。文体发展上,先秦诸子散文首先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从语录体的有观点无论证,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显示了我国论说文发展的大致风貌。此外,先秦诸子散文中一些故事叙述,颇类小说,为后世的叙事文学提供了营养。

2、简述《论语》的文学价值。

参考答案:《论语》的文学价值首先表现在它对孔子及其门人弟子等性格形象的塑造上。其塑造绝大部分并非有意,真实反映了说话人原始的性格和风貌。如孔子的思想深沉、举止端方、平易温和及愤怒状、狼狈态。也有少数篇章是经过作者的加工来表现人物性格形象,如《侍坐》。其次,《论语》言简意赅,朴素生动,富有哲理和情感色彩,形成一种平易雅正、隽永含蓄地语言风格。有不少警句成为后人生活、学习、工作的座右铭。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等等。另外《论语》记言,多用口语,通俗浅显。

3、谈谈《孟子》的文学价值。

参考答案:《孟子》的文学价值,首先表现在它再现了孟子作为儒家学者济世救民的形象和他作为普通人刚直而富于情感的个性特点。其次,《孟子》文章雄辩,充满论战性质,注意论辩技巧,刚柔相济。或根据不同对象,掌握对方心理,妙设机巧,引人入嗀,层层紧逼,步步追问,势不可当,如“齐桓晋文之事”。或欲擒故纵,诱敌深入,让对方摆出论点,树起批驳的靶子,然后因势利导,层层推进,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如“有为神农之言许行”章。或用比喻和寓言说理,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如“鱼我所欲也”章。再次,《孟子》词彩华赡,痛快流利,感情强烈,气势磅礴,富于鼓动性。不少词语如“明察秋毫”、“水深火热”、“出类拔萃”、“心悦诚服”、“一暴十寒”等,都成为成语,至今流传。

4、《庄子》的艺术成就表现在什么地方?

参考答案:《庄子》在诸子散文中艺术成就。首先,它善于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情节性强的寓言故事说理,将文学与哲理熔为一炉,使深邃的哲理形象生动,充满情趣。《庄子》自言寓言占十分之九,现在统计有180余则。这些寓言想象丰富,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浪漫色彩和说服力、感染力。其次,《庄子》想象丰富,构思奇特,选象组象,大胆夸张,波诡云谲,意境雄阔,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逍遥游》中的大鹏展翅图景写来异常雄阔。再次,《庄子》的语言,在诸子中成就也,不仅嘻笑怒骂,激情澎湃,气势磅礴,而且语汇丰富,造语新词,如“逍遥”、“浑沌”、“造化”、“志怪”、“小说”、“寓言”、“运斤成风”、“游刃有余”、“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等等,至今还广为运用。

相关期刊更多

邯郸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教育厅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邯郸市教育局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河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