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食用菌;秸秆;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6.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124-01

在农村大力推广食用菌产业,既能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又能促进农民增收,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千秋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菌越来越被人们青睐。利用麦草、豆秸、玉米秆立体栽培食用菌高产技术,是降低生产成本,缩短栽培周期,提高菇的品质、档次及效益,是食用菌大发展的重中之重。

麦草、豆秸、玉米秆等秸秆立体栽培食用菌既不需要特定的栽培环境,也不需要任何机械化设备,具有占地面积小、成本低、投入小、效益高、实用性强的特点具有简化栽培程序、缩短栽培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优势。所需要的材料广泛,一年四季皆宜栽培。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秸秆栽培食用菌的品种

麦草、豆秸、玉米秆等秸秆立体栽培食用菌的品种只有平菇、秀珍菇、凤尾菇、杏鲍菇、双孢菇等。

2 栽培前准备

2.1 原料处理

麦草、豆秸、玉米秆立体栽培食用菌,预处理草料的好坏是栽培成功与否的关键,用稻麦草秸秆一定要晒干,霉变、腐烂的秸秆绝对不能用来栽培,否则不仅影响产量,严重者还会造成栽培失败。为了确保栽培成功和高产,一定要选择新鲜、无霉烂的稻麦草秸秆。栽培之前要将稻麦草秸秆用生石灰水浸泡[1]。

2.2 室内菇房选择

栽培菇房要求有光照,能保温,通气好。春夏季栽培,可选择闲置民房、仓库进行栽培,有条件的可建标准化栽培房。如果选择旧房,首先要把房屋打扫干净,用漂白粉喷洒1次,地上撒石灰,再打开门窗通风。

3 栽培料处理

3.1 建水池

在地上挖一个长4 m、深1 m、宽3 m的池子。池内放上薄膜,四周压实,水池面积一般定位一次性浸泡草料250~550 kg为好。水池要建在栽培场地附近,要有堆放草料的地方,有排水沟。

3.2 浸泡草料方法

先将水池放入干净的水,按1 kg水加入0.5 kg生石灰的比例,先把生石灰放入水池中拌匀,再将草料投入池中,边往池子扔料边压,要使草料全部浸入石灰水中,再盖上木板后压上重物,绝不能有草料露出水面。一般浸泡时间为2~3 d。

3.3 草料灭菌

为保证栽培成功,建议将草料去除多余的水后,进行常压灭菌。常压灭菌要使草料堆温达到100 ℃,保持6~8 h,才能达到灭菌效果。

4 菌包制作

栽培所用的打菌包模具是用木板自做的,规格为长120 cm、宽20 cm、高20 cm的长方型无底盖框架模具。打菌包薄膜,选择地膜即可,把薄膜剪成宽100 cm、长180 cm做包膜,同时要准备好捆包绳子,绳长为120 cm。把已灭菌好的草料、揭去薄膜,摊开冷却,草料温度下降到25 ℃左右就可打包。把模具放在平地上,在模具内放3道包扎绳,放上已准备好的包膜,用手将膜按到模具底部进行上草料[2]。

5 菌包培养管理

菌包培养管理是栽培最为关键的一环,管理最关键是温度控制,每天要密切注意菌包温度情况,在发菌时,菌包温度保持22~26 ℃菌丝生长最好,如果菌包温度超过30 ℃,及时将菌包层数降低,散开,打开通风道降温,仍然降不下温度就向地面洒水,直至温度降到26 ℃为止。其次要检查有无杂菌污染菌包,如果发现有杂菌污染严重的菌包,要及时把杂菌清除培养室,轻微的杂菌污染的菌包就采取补救措施。在发菌时要注意鼠害,发菌5~7 d反堆1次,把里面的菌包翻出来,上下翻。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20~25 d菌包长好。

6 菌墙垒制

菌包长好后,进行垒墙出菇。垒墙前,首先要将营养土配制好,选择水质好、质地松、无杂虫卵的深土层,加入0.1%尿素、1%磷肥、1.5%石灰、0.1%多菌灵,土的湿度为45%,用手捏成团,一触即散为宜,再喷洒适量的敌敌畏,用薄膜盖好闷2~3 d就可使用。其次要准备好垒墙用的泥浆和木桩。再次要将垒菌场地扫干净。垒菌墙的方法:将捆绑菌包的绳子解开,脱去薄膜,将菌包平行排放,菌包上面填好配制好的营养土,土厚1 cm,继续上包,然后再上1层营养土,接着放第3层菌包。菌墙垒好后在菌墙的两边各打一木桩,以防菌墙倒塌。菌包与菌包之间用泥浆抹平,菌包顶上用营养土覆盖,再用薄膜盖好菌墙[3]。菌墙与菌墙之间相隔60 cm,以便探菇管理。

7 菌墙出菇管理

菌墙垒好后,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7~10 d菌墙上就会出现原基,这时需在走道上空和地面上喷水雾以增加空间相对湿度,需要增加光照和通风。待菇蕾形成后,把覆盖的薄膜揭掉,要求哪个部位出了菇就揭开哪个部位。随着菇蕾长大,每天通风量、湿度逐渐增大,通风要开南北对流窗,通风不要过于激烈,以免吹干菇蕾,每天要喷水2~3次,空间湿度保持98%,有光照[4]。

8 采菇

菇的采摘选择生长中期最佳,品质、产量也最好。采菇的方法:一手按住草料,一手抓住菇体轻轻旋转即可摘掉。大菇用刀割下,放入框内。一般采大留小,采完1茬菇后,清理菌墙,把死菇、烂菇都摘掉,菌墙上泥土掉下要补平,停水3~4 d,养一养菌丝,再喷水,重新盖好薄膜增加温差刺激,要有光照,通风5~7 d后又会出菇。整个菌墙可出5~6茬菇。

9 参考文献

[1] 丁伦保.长稻麦草秸秆立体栽培食用菌高产新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24):140.

[2] 孙勇,王小利,张肖林.秸秆栽培食用菌高产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8(5):46.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姬松茸;高产;栽培技术

姬松茸(Agaricas blazel Msrrill)又名巴西蘑菇、小松菇,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抑制肿瘤、改善动脉硬化等功效[1-2]。发展姬松茸生产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是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现将其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1 搭建菇棚

根据栽培数量和用地情况,用毛竹的竹尾搭建,一般菇房控制4~10竖床架,宽1.3~1.4 m,长8.0 m,5~6层,床架间距60~80 cm,最底一层离地面不得低于30 cm。菇房外披塑料膜,再覆盖草帘,不必特意安排通风窗,拔风筒可在二次发酵后用小塑料桶等改制而成。菇棚的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666.67 m2为宜。

2选择合理配方

姬松茸为草腐菌,稻草、农作物秸秆及禽粪可作为栽培原料。栽培时根椐当地原料来源可选用以下配方:①稻草76%、干牛粪20%、尿素0.5%、磷肥1.5%、石膏粉1%、石灰1%;②玉米秸秆(经粉碎)36%、棉籽壳36%、麦秆11.5%、禽粪15%、碳酸钙1%、尿素0.5%;③稻草49%、木屑46%、过磷酸钙1%、硫酸铵1%、尿素1%、石膏粉2%;④稻草95%、过磷酸钙1%、硫酸铵1%、尿素1%、石膏粉1%~2%。

3适时栽培

姬松茸发生期间要求高温、高湿、通风的环境条件,姬松茸最适出菇温度18~21 ℃,可以选择秋季或春季比较适宜的时间,一般播种40 d后可出菇[3]。温度以达到22~28 ℃为好。栽培方式以室内床栽为优,也可采用发酵料室外畦栽和袋栽覆土出菇法。

4科学建堆

首次发酵,时间为12~15 d。稻草、秸秆分别预堆3~4 d,以后原料充分吸足水分。在底部放一些长秸杆或稻草,然后按一层草料一层粪肥的方式逐层建堆,尿素要在建堆时与主料一起加入,碳酸钙、石膏粉等可选择在第1、第2、第3次翻堆时根据当时的pH值酌情加入,并浇水。浇水时应掌握一湿二调三控制的原则,一般需翻堆3~5次,翻堆时力求培养料发酵均匀。二次发酵,经首次发酵的培养料在料温30 ℃以下,最后一次翻堆时迅速将料运进菇房,顶层和底层不铺料。关闭门窗,让其升温至45~50 ℃,再用汽油桶改装而成的蒸汽发生炉。料温58~62 ℃保持8~10 h,之后保持菇房内温度48~50 ℃在4 d左右。温度掌握前攻、中控、后稳定的原则。经二次发酵后,腐熟料标准应呈棕褐色,富有弱弹性,香味浓无臭味,秸秆一拉就断,可见嗜热菌群。

5播种

可选用姬松茸4号、岩出101、日本姬松茸等品种。在确定料温在30 ℃以下,无氨气,CO2浓度未超过0.5%,即可播种。播种可采用穴播、点播、撒播等方式。播种20 d后以菌丝长至料高2/3时进行覆土,土壤以富含腐殖质、pH值5~7、含水量65%、经过灭菌消毒的田园土为好,土层厚3 cm。覆土时采用二次覆土的办法,即覆完粗土后,表面再盖1层细土。快出菇时加强温湿度等管理[4]。覆土20 d以后,即可见少量菌丝爬上覆土层显露土表。此时需向土面喷水,将空气相对湿度增至90%以上。一般2~3 d后大量小菇蕾发生。

6出菇期管理

原基长至2 cm时应停止喷水,以防止产生畸形菇。空气相对湿度85%~95%,温度20 ℃以上,整个出菇期可以采4~5批菇,采收后适时补土、喷水、通风。在采收过2次后,应适时用1%尿素或复合肥浇喷,以提高后期产量和质量。出菇周期10 d左右,出菇可持续3~5个月,管理得当产量可达10 kg/m2。姬松茸有抗杂菌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不受杂菌的污染。在实际操作环节中要严把质量关,做好消毒灭菌工作,及时清洁卫生,注意通风换气,勿使畦床面长期过湿。有病虫害时可加入低毒、低残留药剂进行防治。若发现菇蝇、螨类、线虫等可用三氯杀螨醇、菇虫净二号等高效低毒药物防治。

7采收与加工

以菌盖尚未开伞,表面淡黄色,有纤维状鳞片,菌幕尚未破裂时采收为宜,每天应在早上、傍晚、22:00采摘1次,用三指轻轻旋起,采大留小,防止松动附近菌丝和幼菇。采收后用将菇脚黏土部用小利刀削除,然后清水漂洗。姬松茸的产品可鲜销,也可选择干制、盐渍、保鲜、罐头等方式进行加工处理。其干制加工采用二次烘干法,先到烘房脱水85%左右,取出整理,第2次放进去脱水至全干。干品分组包装。盐渍加工,清水漂洗煮熟后,加入15%的食盐,装桶,入厂深加工 。

8参考文献

[1] 丁米田,李灿,陈凤香,等.姬松茸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林业科技,2007,27(1):53-54,56.

[2] 陶佳喜,王宝林,邱世峰.姬松茸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食用菌,2003,22(6):31-32.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 从培养料准备、播种、出菇管理和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春季双孢菇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

双孢菇菌丝生长温度6~32℃,子实体形成的温度6~22℃,最适温度14~16℃。春季生产双孢菇一般在日光温室中栽培,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培养料配方?

按1 m2栽培面积计算,培养料的配方为:①麦草30 kg,鸡粪25 kg,尿素0.5 kg,石膏2 kg,过磷酸钙1 kg,石灰0.8 kg,pH值8.2~8.4。②麦草34 kg,干猪粪8 kg,干牛粪10 kg,过磷酸钙0.5 kg,石膏1 kg,石灰0.7 kg,pH值8.2~8.4。?

2 培养料发酵?

春季温度低,可利用日光温室进行培养料的堆制发酵。在堆料前7 d,把晒干的粪用水拌湿,100 kg的干粪中拌入110 kg水堆成堆(高1 m、宽2 m左右),3~4 d翻堆1次。堆温55℃左右。粪预堆后,氨气蒸发,臭味减少,初步培养了一些有益的微生物类群,粪肥疏松,病虫得以初步消除,为进一步发酵奠定了基础。在堆料前2~3 d,草要预湿。将麦草切成5~20 cm长的小段,小麦茎秆较硬,蜡质较多,必须压扁后再预湿,可用水浸泡24 h,也可在建堆后用水淋2~3 d,每天淋3~4次,中间翻堆1次,含水量以手握麦草用力拧滴5~6滴水为宜。原料经预湿后,即可建堆发酵:在堆料时,先在堆料场上铺1层厚30 cm、宽2.5 m的干草,草上铺1层3 cm左右的粪。粪草要铺平,撒上石膏、过磷酸钙、石灰,依次类推,至第4层时开始添加尿素,并浇水,这样1层草1层粪共铺4~6层,堆四边,使上下基本垂直,料堆需用薄膜覆盖,底部用木排垫空。堆料的第2天下午要测量50 cm以内的温度。正常堆料的第2~3 d,料温会升至70℃左右,若达不到,查明原因,尽快采取补救措施。建堆后6~7 d进行第1次翻堆,以后待料温分别达到70℃时连续翻堆3次。检查含水量,用手紧握培养料时指缝间滴1~2滴水为正好。这时继续建堆发酵,料温达到60~65℃时,保持8 h,然后降温至50℃,维持3~4 d。检查有无残存的氨气和害虫。氨味重用甲醛中和,若有虫喷0.5%的敌敌畏溶液灭虫。料温降至25~28℃时,即可铺料播种,整个发酵过程约需25~30 d。?

3 播种?

在3月上、中旬,选用适宜加工出口的F50、F60等品种,铺料播种前先在室内做畦,畦以南北向为宜,宽1 m,深10~15 cm。铺料前2 d,对菇房消毒2次,先用0.3%敌敌畏溶液喷洒1次,密闭1昼夜,再用1 kg甲醛和0.5 kg高锰酸钾密闭熏蒸。消毒结束后,铺料前1 d通风,并进行翻架。播种前检查室温和料温。室温20℃以下,料温要稳定在28℃以下,播种的所有用具必须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消毒。播种采用混播加条播相结合的方法,播量为每100 kg料播菌种0.8~1 L,播完后将料面压实,并盖1层地膜。?

4 出菇管理?

控温保湿,促使菌种尽快定植,温度控制在28℃以下,以25~26℃为宜。菇房相对湿度保持在75%左右。若温度超过28℃,采取夜间通风的方法,降低温度,若温度过低,可在晴天揭开温室草帘提高室温,但料面应覆盖黑色地膜或草帘,避免阳光直射料面。在正常情况下,播种后20 d左右菌丝即可基本长满培养料。覆土材料与蘑菇产量密切相关。理想的覆土材料应是团粒结构好、孔隙多、保水力强、持水率高、酸碱度适中、病虫杂菌少的土壤。最好采用泥炭土,也可用草炭土。用前应消毒,覆土厚度3~3.5 cm。覆土厚度要均匀一致,平整,便于管理。覆土后2 d内按每平方米5 kg左右的水,分4~5次喷到土层中,使土层上下均匀潮湿,达到饱和。室温维持在21~22℃,料温24~26℃。覆土后6~7 d,菌丝长到接近覆土表面时进行耙平,即将覆土层均匀翻1遍。双孢菇从播种到出菇,在适宜的条件下,需35~40 d,一般可收4~5潮菇,持续采收40~50 d。出菇期应保持13~17℃,若超过20℃应通风降温。同时,保持室内较高的相对湿度,可采用菌床、地面、空间喷水的方法提高室内湿度,菇体生长期相对湿度保持在95%左右,采菇期控制在90%左右。出菇期若菇房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1%将抑制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影响出菇。因此,要适时通风,早春气温低,要选择无风晴好天气的中午前后通风换气,晚春气温升高,要在早、晚和夜间通风,同时也能起到降温的作用。?

5 采收?

当子实体菌盖直径达到1.5 cm时可分级采收。采收时,用中指、食指、拇指轻捏菌盖,稍加旋转即可采下。每次采收后,应及时剔除床面上的老根、死菇和其他残留物,采菇留下的空洞要用湿润的覆土填平,然后进入下潮菇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杨文辉. 双孢菇高产栽培技术[J]. 青海科技,2007,14(2):50-52.?

[2] 刘君昂,李琳,周国英. 双孢蘑菇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湖南地区的发展前景[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346-1347,1350. ?

[3] 刘晓杰,王俊山,吴永权. 林地小拱棚双孢菇栽培技术[J]. 林业实用技术,2007(6):41-42.?

[4] 赵凤良,王尚??雷新梅. 3种不同覆土材料对双孢蘑菇栽培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555-4557,4570. ?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第4篇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福州350014)

摘要:秸秆栽培食用菌是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体现之一。笔者归纳了秸秆菌业循环开发的栽培管理、发酵技术和多级循环模式研究现状。秸秆经多级循环有效利用,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增加了菇农的创收途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回报率;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一条确实可行的新途径。剖析了当前秸秆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秸秆的创新利用技术是规划整个秸秆菌业循环开发系统的关键,从而建立秸秆资源的高效环保综合利用新模式,为秸秆菌业相关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秸秆菌业;循环;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435

Research Advances of Development Cycle About Straw-Edible Fungi

Lan Qingxiu, Lu Zhenghui, Ke Binrong, Liao Jianhua

(Edible Fungi Institute of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350014, Fujian, China)

Abstract: Farmland straw used to cultivate edible fungi is the important exemplification for agriculturalcircular economy. The autho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advances of straw- edible fungi cycle developmentabout cultivation management,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and multistage circulation pattern. Straw by multistagecirculation effectively, improved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creased the income of peasant way, atthe same time, reduced production costs, improved economic returns, provided a really new feasible way for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The main problem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strawediblefungi were analyzed, innovation and utilization technology of straw was the key to program the wholesystem of straw-edible fungi cycl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new mode with efficient environmentalprotection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straw resource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relate to the straw-edible fungi.

Key words: Straw-Edible Fungi; Cycle; Research Advances

0 引言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每年产生大量的农业秸秆,如何对这些秸秆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循环再利用是个难题。农业秸秆可作为栽培食用菌的原材料,这既解决了“菌林矛盾”,又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依据[1-2]。例如,稻麦秸秆可栽培以蘑菇、草菇、姬松茸为主的草生菌[3-5],木质素含量较高的秸秆可用以栽培香菇、平菇、木耳等木生菌[6-8]。随着中国现代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机械化耕作在国内许多地势曲折的山区田地不适宜,这些地方的大量农作物秸秆与畜牧业粪便剩余和遗弃现象严重。水稻秸秆是中国东南地区数量最大的农业秸秆。自2013 年起,国内鼓励发展家庭式农村经济,如何开发秸秆,使其得以充分循环利用是关键。秸秆菌业的发展既有利于促进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又可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秸秆栽培食用菌既能用于农户田园式生产,又能用于工厂化、集约化企业模式。秸秆栽培食用菌的关键技术在于生产模式的规范和推广,应用成功后可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一条节林型思路,同时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产[9]。

1 秸秆菌业循环开发关键技术

1.1 秸秆菌业循环栽培管理技术

当前,中国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品种有60 多种,且每种食用菌都有适应其不同栽培基质的菌株[10]。食用菌栽培中大部分以稻草等秸秆作为栽培料的碳源,氮源来源于畜禽粪便,通过食用菌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发育转化秸秆,使之提供优质的蛋白质[11]。秸秆循环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使秸秆的价值得以充分的发挥。曾有学者发现利用稻草秸秆栽培双孢蘑菇和巴西蘑菇,农业增产效果明显[12]。长秸秆栽培草菇,因长秸秆具有结构疏松、透气性好、保水性强等特点,可有效提高其转化率,产量明显提高[13]。用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的高产新技术,收益可达22.5 万元/hm2以上,具较好的社会、生态效益[14-15]。闫永亮[12]发现用生姜秸秆栽培平菇,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宋建华等[17]用鸡腿菇栽培废料来种植春莴苣,栽培出春莴苣的直径、整齐度等比传统土杂肥种植的春莴苣好。

国内对以秸秆为基质栽培食用菌的育种、栽培工艺、管理技术、菇房布局、菌种制作和食品安全的危害因子分析及关键控制点等均有研究,这为秸秆栽培食用菌提供了理论基础。但中国秸秆菌业工厂化栽培技术处于起步研究阶段,在各栽培阶段,管理上需要加深研究力度,同时还要加快秸秆菌业体系相关环节的建设步伐,从而使农田秸秆菌业的各环节紧密相扣,互相促进。

1.2 秸秆发酵技术

栽培木生菌时,需利用木质素含量高的秸秆,首先对这些秸秆进行破碎撕裂,后进行简单发酵,目的是以水为载体,利用微生物的活动将秸秆碎片进行软化和初步分解。但在栽培双孢蘑菇等草生菌时,秸秆需要进行一系列较严格的堆制发酵,堆制发酵一般包括一次发酵及二次发酵2 个阶段。1978 年前,国内双孢蘑菇栽培料只进行一次发酵,发酵周期约为25~28 天,那时病虫害为害严重、单产量低;1978 年,张树庭教授引进了双孢蘑菇培养料的二次发酵工艺,单产提高了50%左右;1985 年,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推广其节能型二次发酵技术,单产又提高了30%~50%;从2000 年起,中国陆续开展了隧道式一次发酵及二次发酵技术研究和推广,其目的是创造出适宜的发酵条件,制造出优良均匀的培养料,达到提高产量、降低病虫害的发生、保证食用菌品质的目的。但目前,国内隧道式发酵控制技术及其设施的研究仍处于起步的阶段,若对该技术从国外进行纯粹的引进耗资巨大。因而,还应加强草生菌培养料堆制发酵技术方面的研究,推广部分成功的引进、吸收和转化的途径,研发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培养料二次发酵技术[18-20]。

不同食用菌品种因其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对秸秆发酵的腐熟程度和营养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针对每个食用菌品种或菌株,都应研究一套相对应的秸秆发酵技术工艺。即使是同一食用菌品种,因为秸秆种类的变化,其相对应的发酵工艺也应根据秸秆本身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状进行调整。秸秆用于食用菌栽培时应根据其具体的材料性质、品种特性、环境和设施条件进行有机的调整,以达到最优的开发循环利用效果。

2 秸秆菌业多级循环模式开发研究

秸秆菌业循环的目标是以秸秆循环栽培食用菌为核心,以农业秸秆资源的多级循环高效利用为技术模式,实现农业再生资源的良性循环及高效利用。国内目前秸秆栽培食用菌多级循环模式主要有以下4种。

2.1 秸秆食用菌菌渣循环栽培种植业

该模式的初级循环是以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将其菌渣再利用栽培其他食用菌,实现培养料双次利用的循环模式,产生的二级菌渣用作有机缓效肥,这是其3 级循环。当然,以菌渣作为基质循环栽培的另一菌类,关键是解决好培养料的养分平衡和调控难点。相关研究表明,食用菌菌渣所含的营养成分比较高,用于栽培其他食用菌时,具有许多优点,比如周期短、生产成本低、产量高、菇质优等[21-23]。

2.2 秸秆食用菌菌渣制成饲料种植业

秸秆类菌渣中仍含有大量的蛋白菌丝、活性微生物及未被吸收的营养素和微量元素。将食用菌菌渣经过一定的工艺发酵,可作为饲料蛋白质替代源,具有良好的循环利用价值[24]。可根据菌渣的营养结构和物理性质选择性开发成饲料或饲料添加剂,既可饲喂草食动物,也可饲喂肉食动物,而动物的排泄物经发酵后是植物的优良有机肥源。这就构建了一条秸秆栽培食用菌,再用菌渣发酵处理作为饲料或添加剂,最后利用动物排泄物作有机肥的农业多级循环模式。

2.3 秸秆食用菌菌渣直接回田种植业

食用菌菌渣较疏松,透气性好,且营养成分高,经简易发酵后可将其还田、或用于覆盖茶园和果园,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积累和有益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环境条件,提高氮、磷的有效利用率[25]。

2.4 秸秆食用菌菌渣制成有机肥种植业

食用菌栽培后的菌渣经处理可制成不同类型的有机肥。中国在利用菌渣制作有机肥的工艺研究的历史比较悠久,技术相对成熟。研究表明,通过接种高温纤维菌可让菌渣堆内温度迅速上升到45℃以上,并持续18~20 天,再经过45 天堆制,接种菌剂的菌渣多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有机肥料的标准[26]。随着国内消费者对生态有机食品的日益重视,有机肥的需求量迅速扩大,秸秆食用菌有机肥种植业的多级循环农业开发模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 秸秆菌业开发效益评价

3.1 生态效益

菌渣循环是指经过不同的循环链条,大规模地对秸秆及畜禽粪便进行多级循环利用后,转化可用作食用的优质蛋白食品,其可消除秸秆资源的浪费和粪便的污染,循环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大大降低,采收后的菌渣富含菌体蛋白,可用于制作生物饲料及有机肥,实现了物能转化及多重经济转化[27]。此外,菌渣还能用于增加田地肥力、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发展沼气解决农村燃料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循环链内能源的浪费和物质的排放,实现良性循环,达到农业循环生产,节能减排、生态安全,持续发展的目的。据调查,目前国内农业秸秆资源利用率只有30%~60%,大部分秸秆用于直接焚烧,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如何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28]。菌业生产在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组成的大农业生态体系中,既扮演着“魔术师”的角色,又充当着农业开发循环的中间纽带[29]。

3.2 经济效益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全世界有近24 亿t 的农田秸秆没有被有效地利用。如果以其中的1/4 用来栽培食用菌,将获得约6 亿t 食用菌产量,全球以60 亿人口计算,每人每日获得约300 g 的食用菌,从中能获得大约10 g 的优质蛋白[30]。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每年产生约5 亿t 的农作物秸秆,这是个巨大的营养和能量宝库[31]。若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以菌业发展来改善民生的营养条件,变废为宝,再通过菌渣的多级循环有效利用,可大大增加食用菌企业的创收途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回报率。

3.3 社会效益

食用菌生产企业需要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和禽类粪便,这来源于种植业和养殖业;而种植业和养殖业需要食用菌生产企业提供优质的菌渣,用于制成的优质肥料和饲料,二者以食用菌为纽带相互推动发展,形成稳固的农业循环模式[32]。同时,农户可依靠食用菌生产和养殖业技术带动小型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企业联合引导农户一起抵御市场风险,还可有效地解决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双赢双利。此外,食用菌不同于一般的经济作物,其非常适用于工厂化、规模化生产,这可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一条确实可行的新途径。

4 展望

中国秸秆菌业总体发展形势较好,产业发展旺盛,品种也不断增多。但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生产仍以手工操作为主,存在生产水平较低、产品质量欠佳、产量不稳等实际情况,产业科技化水平有待提高。秸秆菌业的发展在丰富菜篮子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菌渣。据估算,国内每年产生的菌渣至少有400 万t,处理的传统方法是丢弃或燃烧,既造成资源浪费,又造成环境污染[33]。进行菌渣循环利用技术体系的合理构建与管理措施是发展秸秆菌业关键环节。应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科技理念,构建更多的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回报率高的菌渣多级循环利用生物链,从而促使食用菌产业在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得以快速、健康发展。

此外,需深入探索对农业废弃物资源——秸秆的创新利用技术,加大相关技术研究经费的投入。通过物理、化学、生物转化等途径,规划整个秸秆菌业开发循环的技术系统,实现秸秆的高效、环保利用,实现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和高效利用新模式,扩大生态农业系统中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模式,充分发挥食用菌产业在农业循环经济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翁伯琦,雷锦桂,王义翔,等.秸秆菌业循环利用模式与低碳农业的发展对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3(1):1-6.

[2] 潘永明,律风霞.代料栽培食用菌在生态农业中的地位[J].中国林副特产,2002,3:32.

[3] 范凌云,丁小良,葛惠元,等.利用水稻秸秆的蘑菇大棚栽培技术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06,2:101-102.

[4] 袁建生.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姬松茸技术[J].食用菌,2008,2:31-32.[5] 齐志广,董建新,朱正歌.玉米秸秆培养料栽培草菇试验[J].食用菌学报,2003,10(3):32-35.

[6] 夏敏,王丽.作物节木代料香菇与纯木屑代料香菇蛋白质营养比较研究[J].菌物学报,2005,24(3):466-440.

[7] 赵秀芳,赵彦杰.大蒜秸秆栽培香菇试验[J].食用菌,2006,28(1):18-19.

[8] 孔祥辉,张欣,张介驰,等.代料栽黑木耳的配方筛选试验[J].食用菌,2001,23(6):19-20.

[9] 谢小平.以科学发展观谋篇布局[J].中国新闻,2005,3:58.

[10] 任鹏飞,刘岩,任海霞,等.秸秆栽培食用菌基质研究进展[J].中国食用菌,2010,29(6):11-14.

[11] 黄年来.中国食用菌产业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食用菌,2000,4:3-5.

[12] 闫永亮.生姜秸秆栽培平菇试验初报[J].食用菌,2007,4:31-33.

[13] 赵丽霞,粱仁俊,陈巧云.长秸秆立体栽培食用菌高产新技术[J].食品科技,2000,6:5-8.

[14] 梁枝荣,张清文,周志强,等.应用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新技术[J].微生物学通报,2000,27(6):443-446.

[15] 梁枝荣,张清文,周志强.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高新技术研究[J].中国食用菌,2002,21(3):11-13.

[16] 翁伯琦,雷锦桂,江枝和.东南地区农田秸秆菌业现状分析及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8,10(5):24-30.

[17] 宋建华,杜纪格.鸡腿菇废料栽培春莴苣优质丰产技术发明[J].中国蔬菜,2005,2:47.

[18] 王泽生,王波,卢政辉.图说双孢蘑菇栽培关键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72.

[19] 侯立娟,姚方杰,高芮,等.食用菌菌糠再利用研究概述[J].中国食用菌,2008,27(3):6-8.

[20] 孔祥君,王泽生.中国蘑菇生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285.

[21] 熊鹰,唐利民,姜邻.鸡腿蘑对食用菌茵渣的再利用研究[J].食用菌学报,2005,12(1):27-30.

[22] 彭荣,高媛.利用茵渣栽培草菇的试验[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3):306-309.

[23] 李用芳,李学梅,李鹤宾.香菇木屑菌渣营养成分分析及在平菇菌种生产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杂志,2001,21(3):59-60.

[24] 陈学通,马先锋,曹志东,等.白灵菇菌渣饲喂育肥羊效果测定报告[J].草原与牧草,2005,25(5):45-46.

[25] 石光森,张树庭.食用菌渣与氮磷钾配比对提高土壤肥力和青椒产量的探讨[J].土壤农化通报,1995,10(4):26,35-41.

[26] 孙建华,袁玲,张翼.利用食用菌菌渣生产有机肥料的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8(1):52-55.

[27] 冀宏,赵黎明,汪虹.食用菌产业在农业循环经济中的作用与实践[J].食用菌,2007(2):1-3.

[28] 黄秀声,翁伯琦,黄勤楼,等.食用菌菌渣循环利用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与评价指标[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268-271.

[29] 古国奎.浅析发展食用菌产业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影响[J].广西农学报,2007,22(4):79-80.

[30] 郁建强,殷戎一.略论食用菌产业在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上海农学院学报,1999(2):148-153.

[31] 曲萍,李萍萍.食用菌可持续农业生态系统分析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5,3:87-91.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第5篇

l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菌株蘑菇JY一l菌株,引自浙江。

1.2试验方法3月开始由我市最大的蘑菇菌种制作大户生产原种,5月制栽培种,6月初~10日堆料,采用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研制江阴市食用菌指导站生产的“蘑菇增温发酵剂”进行堆料,现将其工艺过程简述如下。

1.2.1配方按lllmZ用量,稻麦草2。。okg,尿素Zokg,菜饼粉sokg,复微石青sokg,干猪粪sookg,新鲜米橄右okg(或狱皮),石灰约sokg,增温剂Ikg。

1.2.2操作流程①截草:稻麦草预先截成10~20cm段备用。②预湿:稻麦草用浸水或淋水方式使其充分吸足水分,含水量达7。肠左右,感官测定以手紧捏滴水3~5滴为宜。③软化:将草料铺成宽Zm、长度不限、厚约20cm,在上面撒一层化肥、铺一层草,在草层上撤石灰后铺一层草,再撤石灰,如此层层相夹,直堆至高1.3~1.sm,堆完后外班塑料薄膜,3~4天后翻堆一次,共7天。④拌小堆料:软化操作结束的这天晚上,将石青、粪粉、饼粕粉、米糠、增温发醉剂充分混合,加水至含水童达60写,感官测定以手握成团,抛地能散即可.夜膜闷堆8~12小时。此操作也可在室内进行,增温发醉剂可在闷堆结束时混入。@混堆:大堆草料和小堆料均匀混合。至此,室外堆料告一段落。⑥进房发醉:6月20日左右进房进行床架发醉。菇房先经常规空房消毒,大小堆料混合后直接进房上床架。控制含水分63写~65%,底层暂不放料,料层厚50~60cm,进完后封闭门窗,地窗留缝约scm通气.在增温剂所含微生物群作用下,很快进入升温发醉期,料温在2~3天达到70℃左右,以后自然下降,这阶段要注意对菇房的保温,要求在52℃附近保持72~弱小时,料温降至46℃以下可开门窗通风,发醉过程9~10天.⑦播种覆土:料温降至室温即可翻格播种,于7月初播种,7月15日采用河泥曹糠极土,8月2日开始出菇,至9月中旬出菇结束.

2结果与分析

原种和栽培种制作质量较好,菌丝洁白无杂菌.堆料采用了增温发酵剂后,不仅具有省工、节能、降本、高效等优点,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播种后,按照高温蘑菇特殊的环境要求,床面覆盖报纸,菇房密闭以提高C仇浓度,发菌情况良好。但覆土后,有一户菇农的2间菇房首先在覆土层下方至培养料间发现了白色杂菌,其后迅速蔓延,并形成了白色球状子实体.我们采取了“克霉灵”喷施、石灰覆盖等措施,均未取得好的效果。由于该杂菌发病位置特殊,且蔓延迅速,有子实体形成,又没有好的消灭方法,致使落菇菌丝开始萎缩,不出菇或极少出菇。其它10户菇农的菇床先后也发生该病,仅轻重程度不同,产量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32如公菇床总.产金3o28kg,平均单产仅2.29kg/m之,但创产值也达37·50元/m,,平均单产值16.37元/kg,大部分菇农都有了较好的收成。详见表1.从表i可看出,杂菌的出现是影响本次试验的主要因素。据我们初步观察分析,该杂菌可能是扰抱褐地碗菌,属真菌门子囊菌亚门,30℃时致殖速度较20℃时快l。倍以上。而该高温蘑菇则要求28℃以上才能出菇,发菌阶段又需提高CO:浓度,因而高温、高湿正好也为该杂菌创造了有利的生长条件,助长该杂菌的支延。

此外,我们分析发现.培养料pH值偏酸,,土层过厚、菇房透气性差都有利于杂菌繁殖,而影响出菇.

3小结与讨论

相关期刊更多

内蒙古草业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内蒙古畜牧科学院

中国食用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食用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