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北方水稻栽培技术

北方水稻栽培技术

北方水稻栽培技术

北方水稻栽培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北方 寒地 水稻栽培 技术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oints of the north cold ric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前言

北方寒地昼夜温差大,水稻一生受低温等因素影响,形成了适应北方寒地自然特点的特殊稻作体系。其关键技术的核心是:选用耐寒品种为前提,以旱育壮秧为基础,以足肥、早发、定穗为原则,确保有效穗数,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增产途径。本文就我国北方寒地水稻栽培技术要点谈几点粗浅认识。

北方寒地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1.选用耐低温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

北方寒地种稻必须采用耐寒性强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在低温条件下出苗良好,苗期生长健壮、迅速。在苗床内可耐1—2℃低温,当外界温度降至-1℃时,该品种在棚内几昼夜不出现冻害。在孕穗期遇到17℃的低温空壳率不到10%。从出苗到幼穗分化始期为55天左右,并完成一定数量的有效分蘖转入生殖生长。水稻生育期仅110—120天,主茎叶数8—9片,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重叠型,且抽穗早而集中,结实率高。这种品种一般具有耐寒性强、感光性弱、感温性中等的特点。

2.实行计划栽培

根据北方寒地的种稻环境和品种特点,在栽培技术上要严格掌握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充分利用当地有限生育期间热量资源,实行计划栽培,防御低温和早霜危害,实现稳产高产。寒地水稻保温旱育苗,在气温稳定通过5℃后开始秧田播种,一般在4月下旬播种,秧龄30天左右(从出苗算起),在气温稳定通过13℃时开始插秧,最好5月下旬插完。保证6月份有足够的分蘖期,并在6月末进入生育转换期,开始幼穗分化。再经30天的长穗期,7月末抽穗,8月末安全成熟。由此可知,北方寒地水稻生长期短,不同生育阶段衔接紧凑,在栽培上误农时对正常生育进程的影响程度远大于南部地区。因此,北方寒地高产栽培对农时的要求非常严格,计划栽培性很强,要认真掌握当地种稻的生态条件,严格掌握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实行计划栽培,在保证群体生长量的同时促进个体的健壮发育,确保适时抽穗,安全成熟,从而获得高产。

3.水稻育秧技术要点

3.1选地做床与床土处理

选择背风向阳、土质疏松肥沃、偏酸、杂草少、离水源近的岗地做床,规格据地膜宽度而定,一般采用1.2米宽地膜,应做1米宽、15米长的床。将床翻深10~15厘米、除净残杂物,打碎土块搂平,做好床后每平方米施充分腐熟的猪粪10公斤、硝铵35克、二铵85克和硫酸钾54克,然后将这些肥料反复均匀地拌在10厘米床土中,否则烧根死苗。施肥整平床苗后用喷壶浇足浇匀底水,出现坑洼渍水,用有机细土填平以防酸和消毒的药害。调酸时首先用试纸测试床土的PH值,如果PH值为6,每平方米苗床用工业硫酸375毫升,注入37.5公斤水中,喷洒于床面上可以调一个PH值,按此用量直至调到PH值为6以下为止。如用床土增肥调酸剂每平方米苗床约用9.5公斤,同肥料一起混拌进床土中,效果也很好,用敌克松消毒时每平方米用2.5克稀释成600倍液喷洒于床面上。消毒后如床土水分未饱和还要再浇一次水,填平坑洼。

3.2种子处理

选择熟期适当、高产抗病的品种先在背阴通风处晾2天后,用盐水选种清除空秕、杂草和其它杂物。消毒时把种子放入千分之四浓度的恶苗灵药液或千分之五的多菌灵药液中,在10~15℃条件下5昼夜,每天早晚倒动一次。消毒后用清水洗两遍种子放于15℃的水中浸种5天左右,看种子透明为止。放于28~32℃条件下破胸,大约有70%裂嘴时,降温至25℃催芽,芽长2毫米时,晾芽待播种。

3.3播种覆膜及秧田管理

当外界气温稳定通过6℃时,每平方米播芽种子0.35公斤,均匀压平使种子三面入土,播后覆1厘米厚的有机细土,细土上再盖一层谷壳灰、绿肥等隔离物,以防止地膜紧贴泥面,防碍出苗。然后覆膜拉线固定。阴雨天如膜上有积水,应及时抹去,以免压坏秧苗。当秧苗长到2叶期时,要揭膜炼苗,上午10点揭开两头使其通风,下午2点盖上,过2~3天如果气温稳定,可揭开地膜一半,如果缺水可灌浅水上床面。阴雨天温度低,膜内增温效果小,要注意密封一段时间后抢中午高温时刻揭两头通风,同时灌水洗苗。2.5叶以后可全揭掉地膜,一般盖膜时间是15天左右,揭膜后要进行追肥,每平方米苗床施尿素5.2~6克。

3.4节水灌溉

水层管理应满足“壮根、增温、通气、节水”等促进生育的要求。插秧后水层要保持苗高的2/3,扶苗返青,返青后,水层保持3.3cm,可以增加水温促进多分蘖。10叶期后,采用干干湿湿的湿润灌溉法,就是浇一次水后停水,等水干了再放水。到抽穗前40d为止;当田间茎数达到想要茎数的八成时,要对长势过旺、较早出现郁闭、叶黑、叶下披、不出现拔节黄的地块,撤水晒田7~10d,相反则不晒,改为深水淹。晒田程度为地面发白、有小裂纹、池面见白根、叶色褪淡挺直,控上促下,促进壮杆;当天气预报有17℃以下低温时,灌15~20公分深水,护胎。其余时间要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间歇灌溉,使其绿杆成熟。每次灌水4~5公分,自然落干后再灌水。黄熟期停水。

4.病虫害防治要点

主要以预防稻瘟病为主。预防于6月末7月初,公顷用30%新克瘟散100ml或40%稻瘟灵1.5kg,对水300倍喷雾。对发病地块,要做到早喷药,看叶片得病了马上就喷药。及时喷富士一号、比艳等药剂,喷药10d后病情仍有发展,应再次用药。

4.1防潜叶蝇

每公顷用40%氧化乐果乳油750斤,对水450公斤喷雾。施药前将水撤至5公分,1天后灌正常水;

4.2防负泥虫

每公顷用2.5%敌杀死乳油225~300毫升,兑水225~300公斤喷雾或用2.5%敌百虫粉30公斤喷粉;

4.3防二化螟

可每亩用25%杀虫双水剂200毫升或亩用95%的杀虫单粉剂35克或亩用5%的锐劲特;北方寒地防治二化螟采取7、8月分中、上旬发现白穗和虫咬过的植株时及时拔掉烧了或埋了。在7月初开始打药防治,到7月中旬—8月初进行二次打药。如果虫害不严重,不用全田喷药,可以在受害株及周围2米范围内施药。

4.4防稻瘟病

选用25%使百克乳油,每亩30-40毫升;或40%克瘟散,每亩100-133毫升;或40%富士一号可湿性粉剂,每亩70-100克;或75%三环唑,亩用水量30—40公斤,细喷雾。

结束语

北方寒地水稻栽培宜采用大棚秧盘育苗,适宜早布、均布,培育多蘖状苗;适期移栽,宽行稀植,延长营养生长期,协调群体与个体关系;应用肥料深施、控制分蘖肥的施肥方法和湿润控水灌溉,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水稻抗倒性和抗逆性,确保北方寒地水稻高产增收。

参考文献:

[1]杨忠生.寒地水稻育苗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科技与生活.2010.19.

[2]孙秀杰.北方寒地壮苗培育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0.09.

北方水稻栽培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年代;栽培技术;水稻;产量;关系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052-01

1 20世纪50―60年代的粗放型栽培技术

20世纪50―60年代最原始的粗放型栽培,是将水稻种子用温水浸泡,量大的则在水池中浸泡7~10 d,拿出用日光催芽,待水稻种子全部破胸露白后待播。一般在5月20日左右播种,播种方式是用目测,撒播地用种量在400~550 kg/hm2,播种前先水耙地,用牛马拉着木制的捞子用目测捞平待播。播种时用簸箕装种子,用宽布带把簸箕系好,套在脖子上,放在胸前用手一把一把地人工撒种。每人每天播种2 hm2左右。等水稻出苗后长到5 cm左右时深水灌溉,通过3~4 cm水层控制草害,否则水稻苗长的就比较细弱,节间距离拉长,直接影响了水稻产量的形成。当时技术水平比较滞后,没有化学除草剂,只能用水的深度来控制田里的杂草或人工除草,没有技术性的配套设施与机械设备,收获时是人工用小镰刀一点一点的割,割完还要人工码垛,倒垛晾晒,用牛马车从地里拉到脱谷场,脱粒时用人工摔,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这样劳作一年,产量在3 000~3 500 kg/hm2。这样收获来的大米是纯天然绿色有机米。

2 20世纪60―80年代撒播与大垄条播相结合栽培技术

20世纪60―80年代是撒播与大垄条播相结合的种植方式,先做成大垄,灌水泡田,到待播时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人工目测播种,如有大风天气要尽力避开,以免播撒不均匀或是播后被风吹的种子稀厚不均造成减产,播种时田面不宜过硬或泥浆过薄,否则灌水后易漂种造成稀密不均影响产量。病虫草的防除主要是用水的深浅来控制,防鼠主要是靠人工制造的简单器皿来完成。播种时间是5月20日左右,撒播下种量为400~550 kg/hm2,大垄用种量为450 kg/hm2左右。大垄的产量在4 000~4 500 kg/hm2。比正常撒播的产量高出500~750 kg/hm2。但并不是所有生产稻谷的单位都具备拉大垄的条件与实力。

3 20世纪80―90年代大垄撒播和小拱棚人工插秧栽培技术

20世纪80―90年代主要是通过大垄撒播和小拱棚人工插秧的方式进行水稻生产的。有了初步的晒种过程,浸种时采用1%澄清石灰水或其他化学制剂来防除恶苗病。小拱棚的规格刚开始时是2 m宽、20~30 m长,拱高在50 cm左右,南北走向。一般是在秋季或春季把苗床做好,到春季时在自家留好的田里取土,配制营养土(不在用过化学除草剂的大豆田或玉米田取土,以免受药害造成秧田危害甚至出现秧田全部死苗现象),在做好的苗床上覆上厚2.5 cm左右的营养土待播。小拱棚人工插秧的播种量为干种100 kg/hm2左右,比大垄撒播的省种350 kg/hm2。农闲的时间缩短了,大约在4月初就开始清雪、拉苗床土、平整苗床等农活,4月15日开始播芽种扣棚,播种前苗床压实整细耙平,浇足底水,用水找平苗床,以免苗床坑洼不平起苗时伤根等不利现象的出现影响产量。

播种方法是人工目测播种,人工覆土,覆土厚度在1.0~1.2 cm。播完种扣好棚后等待出苗,一般要7~10 d后在6:00前或3:00后棚内外温差基本不大时打开苗床,根据情况浇足水扣棚,苗长到1叶1心时,在避风那头打开一处开始通风炼苗,在早上温差不大时打开,在3:00左右关上。然后根据苗情和天气预报情况进行炼苗[1]。

插秧前3 d根据天气预报昼夜炼苗。一般在5月15―25日丰产期插秧。插秧前进行大田整地,主要是打好池埂子以防漏水,每个池子要整平耙细,施药进行苗前封闭除草。等待插秧。人工插秧的规格是30 cm×13 cm,插秧的深浅度要适宜,插秧后7 d复水返青,10 d后施返青肥并进行科学灌溉及大田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2]。乳熟期排水晒田,完熟时人工收割机械脱谷。这样生产的稻谷年均产量大约为6 000 kg/hm2。

4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高科技栽培技术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进入高科技的稻谷生产阶段,如采用大棚旱育壮苗,秧田是机械播种机械覆土微喷浇灌,机械插秧深施肥,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先进的病虫草鼠害的综合预测预报技术及综合防治技术,浅湿干的科学灌溉技术,先进的大机械深松整地技术及机械连片收割技术。旱育苗大棚的规格是6 m宽、60 m长、2.0~2.2 m高钢架结构,南北走向。农事提前,大约在2月末至3月初准备工作即开始,先是苗床地附近道路的清理,苗床地清雪,钢架的搭建,棚布扣完在3月中旬,这样提前1个月扣棚能提高棚内积温使棚内解冻深度达到50 cm以上,避免棚内解冻层过浅造成秧田期危害[3]。

种子的化学处理基本上杜绝了恶苗病的发生,播干种量75~90 kg/hm2。机械播种、机械覆土的好处是播种及覆土均匀一致,避免了人工作业不均匀造成的减产现象的发生,为水稻的丰产奠定了初步的基础。机械插秧规格是30 cm×13 cm,南北走向,以利通风。机械插秧弥补了人工作业出现的行距宽窄不一、株距长短不一的缺点,使秧苗整齐均匀一致,使单位面积保苗数有了科学的保障,为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4]。除草剂的使用和水层的管理仍是人工凭经验操作。成熟后适时用机械连片脱粒。这样耕种的水稻产量达到7 000~7 500 kg/hm2。

5 21世纪初至2015年高产栽培技术

21世纪初至2015年的水稻生产仍保持比较先进的基础上,智能化浸种催芽,科学地预防恶苗病的发生,机械播种、机械覆土,大棚育苗技术也在改进和提高,大棚规格也由60 m长、6 m宽、2.2 m高改为100 m长、8 m宽、2.2~2.5 m高的双侧带燕尾槽通风的大棚。南北走向大棚为主。浇灌苗床的微喷技术更完善更科学,更有实际效率,插秧机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由原来每台每天插秧1 hm2提高到20世纪80―90年代的3~4 hm2到现在的5~6 hm2。病虫草鼠害的预测A报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完善。灌溉技术更科学了,收割技术也大大提高了,由原来每台每天收1 hm2发展到2~4 hm2到现在的6~7 hm2。水稻的产量也由7 000~7 500 kg/hm2提高到7 500~9 000 kg/hm2。

6 参考文献

[1] 陈彦楼,刘立中.怀宁县无公害优质水稻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6(08X):35-36.

[2] 郭荣海,齐建俊,李光宗.有机水稻栽培技术研究[J].北方水稻,2009(3):83-84.

北方水稻栽培技术范文第3篇

水稻是人们生活的主要粮食作物,我国大部分居民都是以水稻为食,北方居民也不例外,因此,重视水稻事业的蓬勃发展对改善大国粮食自给问题和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科技迅速发展,现代化的步伐日趋加快,为了稳定提高水稻产量和市场竞争力,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我国进一步增加水稻生产效益成为水稻生产的重点目标,水稻栽培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关系着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1. 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

1.1直播法水稻栽培

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是一项久远的历史,古代粮食作物产量不多,为了获得粮食,在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直播法水稻栽培技术,从水稻栽培技术下手,提高水稻粮食产量。直播稻是指不经育秧移栽,把稻谷直接播种于大田而栽培出的水稻,这种栽培方式方便简单,便于操作。据史书记载,我国水稻最初是采用直播的种植方式,也就是说直播是一种原始的水稻栽培方式。所谓的直播就是在稻田里撒上种子之后没有移植的过程,让水稻单纯地在稻田里生长,直至水稻的成熟。这种原始的栽培方式一直保留下来,延续至今。现在许多农村的农业生产就是引用的直播法水稻栽培,但是产量不尽人意,所以在后期逐渐被淘汰。

1.2移栽法水稻栽培

随着时代的日趋变化,社会也逐渐进步,人们逐渐发现直播法水稻种植存在着大量的缺陷,比如说产量不高,秧苗长势不一等,为了解决直播法水稻移栽的缺陷,人们又引进了移栽法水稻种植。所谓的移栽法水稻种植,指的就是让水稻秧苗在初期时在某个地方长大,等到长大到某个阶段就对秧苗进行移栽,移栽到稻田里。这种栽培方式不仅提高了作物的产量,而且这种早期水稻移栽还解决了直播稻草害严重的问题和多熟制季节矛盾,大大地提升了水稻的产量,在那个时期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耕作制度的不断完善,水稻育苗也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在20世纪50 年代初期,我国南北各地均以水育苗为主,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北方则稍微受限制一些,但北方也同样是采取移栽法对水稻进行栽培,但是,移栽法水稻栽培依然存在着缺陷,就是水稻在初期发育会出现烂根的现象,导致水稻死亡,又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水稻的产量问题。为了解决烂秧并培育壮秧,人们开始对水稻种植进行大量的实验,与此同时又进行了保温育苗试验,防止烂根的现象出现,后来发现保温对烂根现象的作用巨大,于是又发展了保温育苗,尤其是在东北地区,保温育苗显得至关重要。最初的保温用物用的是油纸,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改成了塑料膜,能够有效御寒。

2. 当前我国北方的水稻栽培方式

2.1抛秧法水稻栽培

受南方文化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也效仿南方的抛秧法水稻种植,并逐渐发展起来。北方气候偏冷,到了9月份气候转凉,水稻的生存受到限制,因此北方的水稻种植大都是一年一收或者一年两收,达不到南方的一年三收。抛秧法水稻种植简便易于操作,对于粮食的增产起着关键作用。所谓的抛秧栽培指的是采用塑料秧盘或旱育苗床,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秧苗,在播种时往空中抛投,然后秧苗由于自身重力插入到稻田中,随后任其在稻田中生长,这样就解决了一颗一颗插秧的麻烦,简单省事。

2.2机械插秧法水稻种植

随着科技迅速发展,抛秧法栽培显得比较落后,与机械相比,效率变得好低。为了解决人工抛秧法种植水稻的问题,人们苦思冥想终于制造出了插秧机,这也就有了机插秧技术的出现。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采用规范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的水稻移栽技术,主要内容包括适合机械栽插要求的秧苗培育。机械插秧法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水稻秧苗的成活率,较之前的抛秧法先进了许多,有着大量不容否认的优点,机插秧后发优势强,稳产高产,从技术层面上看,机插秧具有定行,定穴和定苗栽插的优势,实现了插深株距和插秧量的量化调节,作业质量显著提高,成为了我国当今水稻种植的主流方法。

北方水稻栽培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发展,综述

近代保护性耕作始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美国因大面积开荒并使用机械作业,土壤结构遭到严重破坏,风蚀、水蚀日益严重,多次出现黑风暴。造成农田肥沃表土大量损失,生产能力下降。1935年美国正式成立了土壤保护服务机构。1940年R.L.库克提出了耕播法(low lant system)以减少作业次数。50年代初免耕法试验成功,并发现少耕和免耕法具有保持水土、保蓄土壤水分和增加土壤肥力等优点,但草害、虫害等问题限制了该技术的发展[1]。60年代随着阿特拉津除草剂的应用,免耕法在美国得到了广泛推广。70年代,以不改变地形、覆盖播种,施用除草剂为特征的旱作少免耕栽培开始风行全球,现如今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对其省工、节能、增产的效果作了研究。但绝大多数为旱地作物覆盖免耕。如英国比较成功的免耕栽培作物是冬小麦和油菜。稻作免耕的试验落后于旱作,最先是日本将水稻直播作为耕作制度和栽培措施来研究,随后马来西亚、印度也相继作了大量的研究[2]。现在常用的稻作免耕栽培方式有少免耕直播、少免耕抛秧、少免耕小苗移栽、全年免耕覆盖厢式栽培等。

我国传统农业中有很多保护性耕作经验,如华北地区铁茬播种、东北地区垄作、西北地区砂田种植等,但翻耕一直为土壤耕作技术的主流[3]。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相继开展了免耕或少耕的试验研究和示范。90年代中期免耕技术开始在华北两熟地区夏玉米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目前小麦及其他作物种植中保护耕作技术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4]。我国稻作免耕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杜金泉的“免耕稻作高产的技术与应有”和侯光炯的“自然免耕”理论最为系统,并于80年代在南方稻作区得到大面积推广。目前,广东、广西、四川、江西掀起了稻作免耕研究的热潮,水稻免耕面积在不断扩大。

水稻免耕栽培作为一种新型的栽培技术,在生产上有广泛的需求,但在技术上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没有形成栽培技术体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完善。预计今后水稻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将有如下发展趋势:一是由水稻保护性耕作向稻田保护性耕作发展,实现稻田全年免耕,形成一种新的稻田耕作制度,提高稻田的综合效益;二是保护性耕作栽培的生理生态基础及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将得到加强,以形成完善的保护性耕作栽培的技术体系;三是保护性耕作栽培的配套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将引起重视,以促进免耕栽培中关键技术的解决,如新型化学除草剂、土壤疏松剂、保护性耕作秸秆催腐剂等的开发;四应走农机一体化道路,保护性耕作栽培应有与其相应的机械;五是栽培与其它高效栽培技术结合将更紧密,形成适应不同种植制度、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种植方式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参考文献

[1]侯光炯,谢德体,水田自然免耕可获高产,农业科技通讯,1986,第11期

[2]侯光炯,赖守梯等,水田自然免耕技术综合研究报告,西南农业大学学报(增刊),1987,4期,46-65

[3]贾树龙,任图生,保护耕作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11(3):152-154

北方水稻栽培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学理论 水稻栽培 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a)-0094-01

水稻,做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一直是我国尤其是南方和东北地区食物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中国的水稻总产量超过1000万t,而且还有逐年提高的趋势。东北地区,尤其是三江平原区,是我国传统的水稻重要产区,2011年,我国东北三省水稻产量达到3427万t,较2010年分别增加了11.47%和15.67%。目前,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社会对水稻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因此,构建水稻高产栽培模型,发展水稻成产已经迫在眉睫。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力量,实现高产的水稻栽培就必须以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为基础,通过技术力量使得水稻栽培管理技术更加地科学有效。以下将从水稻栽培过程中几个环节入手,以科学理论基础对水稻栽培管理技进行探讨。

1 做好水稻育苗管理

良好的稻苗是开展高产栽培的基础,所以,首先就要从培育壮苗开始。水稻的育秧苗床要选在地势平坦,背风向阳等,运输方便的地方,而且水稻秧苗适合土质肥沃的土壤中,最好是稍微偏酸的土壤。秧本田比例大小要安排适当,应根据本田地力情况、自然条件、插秧密度、秧苗素质、育苗及移栽方式等确定,一般667 m2本田需绿色育苗面积5~7 m2即可。做育苗床时,要施用一定量腐熟好的猪粪,一般3~5 kg/m2,浅翻10 cm,然后耙碎整平。另外,苗床要坚持常年培肥,秧苗移栽后,秧田地要耕作施肥,实行复种

2 水稻栽培地的环境选择

种植地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水稻产量,我们必须选取较为肥沃而且适合水稻生长的栽培地。只有对将要栽培水稻的栽培地提前进行全面的检测,保证这片土壤的各项指标能够符合水稻栽培的标准要求,才能够真正实现水稻的高产。除此以外,土壤的周围环境以及空气质量也间接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在种植前,必须再次检测土壤指标和确保周围没有污染源。

3 水稻种子品种的筛选

种子品种的好坏对于水稻的产量也有关键性的影响,在播种前必须将种子品种进行筛选,筛选出来的种子种必须具有抗病性和高产性。只要严格筛选出优良的种子才能够种出更好更高产的水稻。

4 必须做好种子的处理工作

在种子播种之前,通常需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既晒干种子、清洗种子、浸泡种子和种子消毒,这都是种子在播种前必须做好的几大步骤。做好这些才能增强种子的吸水能力、清除种子的病菌、提高秧苗的成秧率、减少水稻在生长过程中的发病率。

5 秧盘育秧的水稻育秧方式

我们应该选择背风向阳、土地比较平缓,土质优良、离江水河水等水源较近的菜园或者旱地作为苗床,而且还要配制好适宜秧盘育秧的土壤。在播种前,应该用水反复地清洗苗床,在播种的时候,摆盘中加入土壤,继续加水加土,除掉杂草和及时盖膜。盖种的土壤要比较潮湿,土壤对种子的覆盖要均衡和压实,不能使用带有碱性的土壤。盖好土壤后要采用化学物质将杂草清除,同时,为了防范田间的田鼠,应该在田园周围撒上有毒的诱饵。

6 科学合理的移栽技术,合理密植

水稻的移栽技术的质量对于水稻以后生长状况也有很大的联系。从科学的角度来控制秧龄,常规的水稻苗子在秧龄30~40天左右是最好的移栽时间,而杂交水稻最好的时间是在20~30天。移栽的最佳月份是四月份,因为这段时间一般降雨比较多,这样可以提高水稻的结实率。合理地移栽规格能有效的促进水稻茎叶变得粗壮,这样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抗病性。在播种过程中,水稻要合理地密植,这样才能让水稻可以更有效的利用阳光、水分和各种营养物质。

7 科学的田间管理技术

在大田移栽前,通常在初期要施加足够的肥料,而且要注意各种化学元素的比例,而在后期,可以通过追肥的形式添加土壤中缺少的有机含量,如果有些土壤地质较差,可以采取加量的追肥方式。在水稻生长中,灌水也有一定的要求,要根据水稻不同的生长状况进行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灌水,和遵守灌溉“浅水栽秧,深水护苗,薄水分蘖,深水含苞”的原则,这样才有助于水稻对水分的吸收。除此之外,施加的农药的量要适度,可以用加强农药药剂强度的方式代替过度用药,合理地施加农药有助于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防止害虫的侵蚀。合理地农药时间有利发挥农业的作用,最合理的时间是早上或下午4点。

8 结语

水稻作为全国60%多人口的主食,它的产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有把水稻种植质量提高,增加稻米的产量,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但是,水稻种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既要注意到种植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又要注意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水稻栽培管理,只有把科学理念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促进水稻的高产。

参考文献

[1] 杜雍,春萍,陆甬,等.土壤PH值偏高地区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江苏农机化,2005(3):32.

[2] 棉花、水稻高产三大宝―― 早衰灵、谷哥、硅锌肥―― 富强“八佳益”牌产品在棉花、水稻高产优质栽培上的应用[J].湖北植保,2010(6):25.

[3] 殷国平.植物激素在水稻高产栽培中的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2):66-67.

[4] 贾宝艳,王启芝,王伯伦,等.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生理特性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4(3):17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