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导视系统设计流程

导视系统设计流程

导视系统设计流程

导视系统设计流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内环境;视觉导向;连贯性;设计艺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J525.1文献标识码:A

"Coherence" Analysis of Inner-building Environment Vision Direction Design

YIN Yi

自上世纪初开始,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将目光投向导向设计。1906年,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标准化机构――国际电工委员会会议召开。二战后联合国成立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图形技术委员会(简称ISO),并于1972年在柏林召开首次大会。该组织下设技术委员会,分别负责公共信息符号(SC1),安全识别(SC2)以及设备用图形符号(SC3)等方面的工作。1974年美国交通部委托美国平面设计学院(AIGA)以及最杰出的平面设计家,完成了一套包括公用电话、邮政、医疗救护等34个标志图形提案在内的交通导向系统,并最终得到了ISO的认可,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系统的研究导向设计符号,并推出了大量的专业书籍。著名的《日本展示.商业环境设计年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正式加入了“Signs System” (视觉导向系统)部分。①

在中国,关于导向设计的研究近年来才被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被视为面向未来的重要设计领域。由北京市科委、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共同举行了城市导向系统专项科技项目的课题研究,制定了包括通用符号、旅游设施与服务符号、客运与货运符号等六项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以及图形标志及相关要素、文字标志及相关要素、平面示意图和区域功能图、街区导向图、便携印刷品等五部分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要素的设计原则与要求,使之更加系统化、标准化。2006年,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制定并由国家标准委的两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信息导向系统第l部分:平面示意图》和《城市公共信息导向系统第2部分:街区导向图》在ISO正式立项,这是我国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一个重大成绩。目前,己有包括美、英、日、澳等国家明确表示参与两项标准的制定工作。

导向系统设计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实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将所有用来传达空间概念的符号和表现形式,看作是导向。也就是说,导向元素有可能意味着一座山、一座建筑、一株植物;可能是一个图形、一组文字或者是一块颜色;也可能是声音、气味……。因此,从广义讲,导向设计实际上是一门建立在“大导向视野”之上的全新的设计方法论。它通过管理环境空间或环境信息来帮助使用者明辨方向的过程;也可以被理解为从设计师或是客户的角度出发,寻求一种对于特定环境功能的建立或改进。②在人类感知世界的诸多途径中,视觉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部分。有研究证明,人体超过70%的感觉接收器集中在眼睛上,人类在大部分情况下通过眼睛和其他器官相配合,完成对客观对象的识别。在很大程度上,视域、视角、视觉平衡等视觉感知因素将对导向设施的布点、尺寸、比例以及色彩等起到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随着建筑内部空间类型和功能的提升,现代人类对于建筑内环境视觉导向的质量与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总是希望通过更加安全、舒适而又准确、便捷的方式到达目的地,从而完成预设的各种目标。建筑内环境与外环境在人类行为状态,人体尺度、光线等诸多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公共建筑内环境导向系统进行专题研究,从而保证使用者在建筑内环境中的行为活动正常、有序、有效的进行。

建筑内环境视觉导向系统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指示目标地方向、位置;引导行进方向;辨别不同的场所;警示危险;了解公用设施的功能、属性等几个方面。③这些问题解决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导向设计的最终效果。在导向系统中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有其具体的目的与功能,这些目的与功能并不是独立的发挥作用,而是综合的、系统的为整个体系服务。因此,在进行导向系统设计时我们必须依据一定的视觉原理,将各个部分进行有机地衔接,从而形成一个能发挥各自功能的综合系统。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时充分的考虑系统的“连贯性”。这也正是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所在。

建筑内部空间视觉导向的连贯性与公共信息的准确传递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信息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凡是有次序的符号排列(包括语声、字、数据、状态)都荷载着信息。④人与其生存的客观环境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交互,这种关系也存在于视觉导向系统与人之间,而这种交互关系的核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这种信息在人与环境的交流中起到重要的媒介作用。凯文•林齐认为“构成并识别环境是动物必不可少的能力。他们往往为此而借助各种各样的提示:色彩,形状,光谱,运动视感,嗅觉,听觉,触觉,动觉,引力,电磁感等等…”人对外部环境的认识是从感觉、知觉开始的。当人处在一个特定的室内环境(尤其是陌生的空间)时,往往会利用自己的各种感官,结合自己的经验去获取所处环境的各项信息,并根据所产生的意象对空间环境进行识别,从而确定下一步的行动。正如凯文•林齐所说得那样“人和动物的寻路能力来自于对外界环境的明确感觉所形成的连贯和组织。”⑤由此可见,对于环境信息的感知是人类在环境中进行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

从信息的产生到信息的编码、解码,再到信息的反馈,是一个前后连贯、循环往复的传递过程。在这一过程的实施过程中,保持信息传递的连贯性十分重要。建筑内部空间视觉导向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过程。设计师首先要对建筑内部所产生的公共信息进行解码和编码,完成从观念到符号的转化,最终形成系统性的设计产品。设计最终成果承载着设计师的观念与构想,使用者在观看时开始对设计师的作品进行解码,并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使信息得以回流,设计师从这些回流的信息中可以判断出设计的成败,并对设计加以调整。信息的传递过程实际上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环”。在“环”中,导向设计系统实际上应该是信息传播和接收者均能认知的信息集合体。只有当信息的、编码、解码、反馈等各个环节相互作用时,信息的传递才能变得更加准确。因此,只有当设计师系统地分析建筑内部的公共信息,从多角度进行综合规划,理性的归纳这些信息的层次,对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和区分,在确保信息传递连贯,信息链完整的情况下,将其准确的转译成合理的表达形式时,导向设计的作用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在建筑内部空间视觉导向设计过程中,对于标识的布点可谓是整个工作的基础。面对功能日益复杂、内容日益丰富的室内空间,如何让使用者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选择最优的交通路线,快捷、安全的到达目的地,是设计师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设计师首先需要通过实地勘察,充分、全面地对项目进行调研,继而可以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入口、出口、楼层、公共设施以及各功能分区的调研资料进行梳理和归纳,弄清问题的范围,了解问题所包含的因素,并确定因素之间的关联和隶属关系⑥。接下来,设计师需要根据分析的结果确定在建筑内环境中需要设置何种类型的导向标识;需要在那些界面的那些位置布置主信息牌;需要根据哪些交通流线确定标识的朝向问题;应该在什么位置注明那些信息;那些区域或者部门的信息需要加以着重说明……。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布点是标识系统规划设计的第一步,同时也是保证信息传达连贯性的先决条件。在完成布点工作时,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不同的功能分区和交通流线进行点位设置。对于同序列、同类型导向标识的安排,要针对空间的特性,做到间距合理、位置的当、均匀分布、有始有终,以确保使用者接受信息的流程完整而有序;对不同序列和类型的标识,设计师要做到在保证连贯性的基础上兼顾差异性。充分发挥各个导向序列的信息传达功能,从而避免使用者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出现视觉混淆,导致迷失方向。例如:在德国慕尼黑新绘画陈列馆的视觉导向设计中,KMC设计工作室在认真听取了委托方的要求后,充分的考虑到了陈列馆的回廊、展厅以及各个通道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布点时,通过相应的“代码”对各个区域进行了明确的划分,从而简明扼要得向参观者传达了清晰有效的导向信息。

建筑内环境导向系统是建筑内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环境的参与者,同时又是环境的缔造者。视觉导向系统总是针对其具体的应用环境而存在的,从某种程度上,该系统实施的好坏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所处的环境。因此,我们在设计该系统时需要注重与环境之间的连贯性,着重考虑它与所处环境在表现手法、艺术风格,文化氛围之间的连贯性。做到注重导向标示的尺度与所处空间之间的比例关系协调;注重导向标示在形状、结构上与建筑内部空间的一致性;注重制作材料与周围环境的匹配与适度对比;色彩与环境的统一与变化;避免由于设置不合理而形成的视觉堵塞感。从而更好地实现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目的。

建筑内环境并不能单纯的被看作是容纳人类活动的容器,它还与使用者本身及其各种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室内环境中的家具、陈设也与人体尺度、行为息息相关。因此,为了保证信息传达的准确、高效,设计师就必须注重与使用者视觉感知特点之间的连贯性,充分考虑导向设计与人体尺度、人流状态以及视觉感知等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图形、文字、色彩、比例、模块等方面给与关照,充分协调导向设计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使设计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

人是建筑内部空间的活动主体,而视觉是人从环境中获取信息的主要器官。在通常情况下通过视觉获取的信息需要依据一定的视觉经验,才能提出了最为合理的解释。这种视觉经验来源于人类的日常生活,并且有着一定的规律。格式塔学派认为:人们倾向于将那些相互靠得很近且离其他相似物体较远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将明显具有共同特性(如颜色、运动和方向等)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上述的视觉感知特点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获得的,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活动时要善于利用这些视觉感知特点,与使用者共同建立共享的、通用的信息库,从而确保信息传达的连贯性。例如:《德国蔡司公司电生理仪器检测的正常人视野报告》研究表明正常人平视中心视野区域大体在上视10.07度、下视20.65度的视锥之内。在此视锥内的物体相对容易识别而在此视锥之外物体的视觉识别有效性相对较低,所以,在设置标识,尤其是一些重要提示标识(如禁止吸烟)时,为了便于使用者对标识进行有效识别,设计师通常要考虑把标识的大小和位置设置在有效视锥之内,或是将低于该视锥的导向信息向上调整角度,将高于该视锥的导向信息向下调整角度,以引起使用者足够的重视。又如,格式塔学派认为,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因此,我们在设置导向标识时要尽量考虑将同一序列的导向信息通过反复的方式展现给使用者,并在序列的起始点、转折和终点的位置上加以强调,从而呈现出清晰的脉络性与序列感,实现与使用者连续的对话。另外,在进行建筑内部空间导向标识设置时,还要考虑导向系统与光环境之间的连贯性。在建筑内部空间中采光一般要综合运用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这主要取决于空间的形式。例如在一些封闭空间中,导向系统一般采用人工光源。人工光源往往在色彩、光亮、形式等方面较自然光源有较大的创造性,视觉效果也显得更加醒目和丰富,但在一些特殊的空间中,设计师需要注意控制光源的照度,避免眩光。同一标识在白天和晚上环境中的使用,表现得比较明显的就是室内标识和户外标识之间的区别。

我们知道,在医院、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办公楼、商场等室内空间中,人流的运动状态有缓有急、截然不同。在商业空间中,使用者的运动状态相对缓慢的,方向性并不明确,对于导向信息相对比较容易识别;在医院、车站等室内空间中,人流往往是来去匆匆,人流具有多变流向性,记忆的短暂性造成信息记忆的不准确,从而引起利用者的不安,因此信息的连续性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设计时就应该有所区别,根据不同功能的建筑内环境中的人流运动状态进行导向设计。例如,在人流量越小空间中,导向标识的使用率相对偏低,近距离识别的几率也就相对偏高,所以此类环境中的导向信息内容相对就可以丰富一些;而在人流量相对较大且目的性不明确的空间,导向信息的内容要相对简洁、明确,标识信息面的设置要相对偏高,标识尺度也要大一些,以便于人们通过远距离识别获得信息。同时,在同一个导向信息面中,设计师要注意信息的主次,可以尝试通过图形符号、文字的设计以及版面的安排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做到主题突出,层次分明。例如,在斯图加特大学食堂导向设计中,于贝勒视觉设计工作室将文字信息安排在一个足够高的位置上,以防止在食堂使用高峰时,信息不至于淹没在人潮中。同时设计师还在预先设置的信息点位上竖起一根根圆柱,并将柱子刷成亮红色,使之于灰色的混凝土墙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吸引视线方面起到了极佳的作用。

综上所述,“连贯性”的实现对于建筑内环境视觉导向设计的成功与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连贯性”,设计师需要充分比较建筑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以及各个不同功能空间之间的异同,在信息传递的各个环节;导向标识与环境;导向设计与使用者等诸多关联因素之中进行综合的规划,充分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关联与延续,从而使导向系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

① [日]画报社编辑部著,苏晓静、唐建译《日本景观设计系列•标识》,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② 鲍诗度,王淮梁等《环境标识导向系统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③ 张艳《导向设计之新视角》,江南大学,2008年版。

④ 鲍诗度,王淮梁等《环境标识导向系统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导视系统设计流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库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系统管养;水库信息化几点建议

1、水库信息化系统建设

1.1 概述

1.1.1 工程概况

良西水库位于江门市属下恩平市良西镇潭江支流良西河上游,坝址距恩城25约公里,水库集雨面积34.63平方公里,总库容3661万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概为主.结合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该水库于1966年12月动工兴建,1969年3月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行。水库正常蓄水位52.50米;根据《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水库按50年一遇设计,100年一遇校核;设计洪水水位为54.77米,校核洪水水位为58.02米。水库枢纽现有建筑物包括:主坝一座、副坝六座、泄洪涵一座、输水建筑物三座及坝后电站。

1.1.2 大坝水文.水工观测系统

库区管理设施,水文观测方面,目前有水位、雨盆、出库流量等观测项目,观测设施简陋,人力观测,观测系列不完整,观测精度差。水工观测方面,水库的副坝均没有坝体变形观测设施。主坝于一九八三年观设置坝体水平位移及沉陷观测点共三排,现已有不同程度地设到破坏。

现经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水文观测方面,水库区安装自计雨量计、自记水位计。水工观测设施,主坝重新安装测压管3排,,每排5孔,坝顶安装沉陷、位移观测点5点,下游坝脚安装量水堰一座,一副坝安装测压管2排,每排4孔,坝顶安装沉陷位移观测3点,下游坝脚安装量水堰一座,六副坝(主槽)分别安装测压管2排,每排4孔,坝顶安装沉陷、位移观测3点,下流坝脚安装量水堰一座,三、四副坝由于坝型矮小可不设观测设施。

1.1.3 建设依据标准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SDJ12-78);

《广东省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94);

《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范》(SL 169-96);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设备基本技术条件》(SL268-2001);

《水文测报装置 遥测水位计》(GB/T 11830-1989);

《水文测报装置 遥测雨量计》(GB/T 11831-1989);

《广东省水利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设计指导书》;

《水利工程基础信息代码编制规定》SL213-1998;

《水利水电工程通信设计技术规程》(DL/T 5080-1997);

《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GB 7450-87);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115-87);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16571-1996);

《水闸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0-98);

《不间断电源设备》(GB 7260-87);

《网络技术标准》(IEEE 802.3);

1.1.4 建设原则

遵循“技术先进、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经济实用、易于维护”的原则。

坚持“结构化、模块化、标准化”原则,做到结构合理、界面清晰、接口标准、集成先进。系统的建设应满足规范要求,并综合考虑工程的实际情况。监测监控点的布置,既要保证监测控的位置具有代表性,又要使测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连续性。根据工程等级、规模、结构型式、地形地质条件及地理环境确定具体的监控项目及其相应的监控设施。

1.1.5 建设内容

(1)计算机网络系统。计算机局域网,实现数据共享。建立水库自动化信息Web查询系统,使水库领导及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查询到水库的实时监测监控信息。

(2)闸门自动控制系统。溢洪道单孔闸门的监控,现地监控单元与监控主机组成分层分布的监控系统。

(3)视频监视系统。视频监视点4个,其中:

①管理楼顶设置1套可变摄像机,用于监视管理所大楼外部及进出水库公路口处周围的情况。②主坝闸室内设置1套定焦摄像机,用于监视启闭机室内的设备运行情况。③主坝闸室楼顶设置1套可变摄像机,用于监视主坝及库区周围的情况、可实现360度监视。④闸门正面配载1套可变摄像机,用于监视闸门启闭机及监视溢洪道泄洪及周围的情况。

(4)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选择3个典型断面,每个断面设置5个渗压测点,共有测点15个。

(5)水情测报系统。1个水位测站(旧输水涵闸处)、2个雨量测站(其中1个点位于办公楼附近、另一个雨量位于四坑电站处)。

1.2 计算机网络系统

良西水库自动化监控与管理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系统平台为基础,集成了闸门自动监控系统、视频监视系统、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及水情测报系统的综合自动化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采用100Mbps快速以太网络技术,TCP/IP网络协议,组成开放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主要设备包括2台工作站(兼主机)、1台以太网交换机、1套在线式UPS电源等设备,并且留有足够的网络接口以便管理所其它的计算机接入系统。

计算机局域网,实现数据共享。建立水库自动化信息Web查询系统,使水库领导及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查询到水库的实时监测监控信息。

1.3 闸门自动控制系统

闸门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监控范围包括闸门的现地控制和远方控制,监视各闸门的工作状态、启闭机等参数,监控配电系统并与管理所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信息交换。闸门计算机监控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的计算机监控系统,第一层集控层:中控室配置有2台工作站、1台交换机、1台打印机等;第二层现地控制层:在溢流闸启闭机房设一套LCU控制屏独立控制。

闸门就地LCU屏:用于溢洪道闸门的控制及其状态显示、采集,闸门就地控制单元包括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两部分;手动控制主要由控制开关,信号灯,开度仪等组成;自动控制由PLC、触摸显示屏等组成,通过以太网方式与集控层计算机网络连接;闸门现地控制单元应能有效地监测、控制启闭机系统。

LCU的数据采集和控制采用GE、Schneider、SIEMENS中相应档次的PLC,CPU集成以太网。

1.4 视频监视系统

视频图像监视系统由摄像机、硬盘录像机、传输线路、显示及控制等部分组成。视频图像系统主要用于监视溢洪道水闸泄流和运行状态、启闭室内的设备、进入水库的公路周围、水库库区设备运行的情况等,共由4台摄像系统组成。

1.5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

1.5.1 渗压监测

建立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是保障大坝安全运行的一种重要措施,而大坝的监测成果可以用来验证设计,不断提高设计水平,促进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

良西水库坝体渗流监测内容主要设有人工巡视和大坝浸润线(测压管)监测,测压管共设置3个横断面和5个纵断面,共计15孔测压管。

本工程大坝安全监测共15个渗压传感器,数据测量控制装置(MCU)主要由I/V转换电路、A/D转换电路、单片机、时钟电路、通信接口电路、光电隔离电路、过压保护器以及电源等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完成对数据的采集、转换、预处理与通信。

导视系统设计流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完整的电视现场转播车技术系统主要由转播车、信号传输设备、现场灯光音响设备、供电设备等四个部分构成。现场转播车是整个电视现场转播车技术系统中的关键与核心环节,它的重要功能就是汇集并处理现场的各类信号,具体而言,就是利用摄像机、耳麦等设备将现场情况转换为视频、音频信号,将这些信号传输到电视转播车当中,经过相关技术加工或者艺术加工(如叠加字幕、校调画面色彩等)之后直接录制或者传输给系统传输系统;信号传输设备发挥着传输电视信号的重任,在整个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场灯光音响设备因为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因而具有比较大的差异;供电设备负责为整个电视现场转播车技术系统提供电力。本文针对电视现场转播车技术系统进行了重点探讨。

1. 国内外发展形势

随着人们文化生活的日益多样化,以及各类社会生活信息的逐渐增多,电视现场转播车以其灵活性强,流动性强,体积小,设备齐全等优点在各大中小型活动中起到"小型流动电视台"的作用。由国际上看,根据用途的不同,新闻采集的大小,电视现场转播车有灵活小巧的小型转播车与设备功能更为齐全,空间大的大型转播车之分,从其工艺角度来说又有欧、美两种风格。而我国,虽然电视现在转播车的技术、配置、数量上与国际上有一定的差距,但从08年北京奥运会,到10年的上海世博会,直至11年博鳌亚洲论坛会来看,电视现场转播车不仅在新闻跟踪报道上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其技术与理论也开启了新的篇章,如5+1(或5+2+1)讯道数字电视转播车的投入使用,计算机网络理论技术在电视转播车上的实现的网络化与自动智能化,以及数字化视频信号采集、处理、传输,数字视频切换等。

2.系统的布局规划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电视车体系统的规划和设计相对比较复杂。车体的布局规划设计时整个系统规划和设计的重点。具体而言,在进行车体设计的时候应该坚持流程化、模块化以及标准化的原则进行完善和设计。以目前常见的大型数字电视转播车(8讯道以上)为例,通常可以将其分为两类,即全封闭客车形式与集装箱货车形式。以上两种转播车均有"带侧拉箱"与"不带侧拉箱"的形式,其中,基于全封闭客车进行改装的电视现场转播车由于具有气囊悬挂,可以在高速形式时保持非常好的稳定性;基于集装箱式货车进行改装的电视现场转播车具有优秀的载重性能尤其是良好的改装灵活性。这两种车均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

直挂式车一般由汽车改装厂遵照客户的要求购进汽车底盘,自行设计箱体、总成。车体的长度一般在8m至12m。在车内布局合理、紧凑的前提下,车身长度可尽量缩短,维修舱门可以按照需求设置,使操作性、运行速度和灵活性方面都有所提高,而对道路和场地以及驾驶员的要求条件可以降低。由于是一体车,车厢安装在货车底盘之上,故箱体仍比较高,其高度略低于拖挂式厢体。

另外,转播车系统复杂,空间狭小,采用侧拉箱技术可以增大空间,我们选择了电动侧拉箱式的结构。停车时侧箱拉出,内部空间增加了3平方,工作起来宽敞。导演区机柜可以变传统的横向摆放为纵向摆放,导演区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坐成一排,交流起来很方便,也实现了在转播车上有在演播厅导播室工作的舒适感。而且在系统布线时可以缩短为最小距离,从而保证了信号的质量,也大大方便了技术员检查和维修线路。开车时,侧箱退回原位,不影响正常行驶。侧箱进出一次只需要不到1分钟的时间。总之侧拉箱式的结构带来了宽敞、舒适和灵便,具体见图1。

图1,转播车内部结构

从上述结构可以看出,该转播车的布局设计理念非常独到,可以说是在空间方面做到了"物尽其用"。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该转播车具有三个功能区,即技术区、导演去和音响区。导演去的具体排列方式是主导演台和副导演台并排,让切换导演能够最大程度上控制播出画面;并且,副导演负责切换辅助母线,即在对现场大屏幕信号进行选择的同时,也可以对慢动作硬盘录像机所需机位进行合理化地确定,此举能够有效减轻主导演的工作负荷。其他人员的位置安排也比较合理,例如,将放像人员安排在副导演的左侧,并能够收录节目;将字幕员安排在导演的右侧,并具有对字幕的键控开关进行独立操作的权限。以上布局规划在最大程度上利用了车体空间,同时又让导演区保持了相对宽裕的空间;另外,在所用工作人员比较集中便于工作交流的同时,有没有空间的压迫感和局促感,保持了较好的工作空间。

3.电视现场转播车的主要系统配置

电视现场转播车,又可称为电视转播车或转播车,是一项对信号进行采集处理,编辑制作,传输播送的系统化技术,常用于晚会、体育比赛等社会活动。在其设计安装过程中,除了要注意主要系统设备的选择外,还要注意转播车的经济实用性,要结合地区的经济能力及使用范围进行合理的购置、设计,避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3.1转播车系统基本结构和设计思路

数字转播车系统基本结构有两种:一种如传统模拟系统的线性结构,相应的设备换为数字设备,再加上编码与解码、复用与分离等部分;另一种是计算机网络,采用以宽带视频服务器为中心的分布式结构。虽然目前以FC网、以太网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已可以实现局部范围内的某些功能,但要建立一个全部基于多媒体的数字系统,技术上仍要提高。所以,数字转播车系统大多仍采用线性结构,系统的某些局部可以使用多媒体网络。数字转播车总体设计思路:确保系统的技术先进性和高可靠性,系统配置灵活,可兼容4:3和16:9格式,为将来的HDTV 做好准备;在功能上,既要满足对直播的要求,又可以进行后期节目的制作,并且保证出色的图像质量;系统应为将来的发展留有余地,包括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通道带宽。

3.2视频系统

一般情况下,视频系统主要包括了摄像机系统、视频切换系统。其中,摄像机系统是对信号的采集,视频切换系统是信号的A/D转化,且与计算机结合使用,实现网络化信号传输。它的选型、现场安装位置要依据导 演意图及现场情况合理布置。例如某市的一活动现场的转播车就是进行综合考虑,选用了具有36路SID的DD-35型数字分量切换台,应急切换采用32×16路数字矩阵的QUARTZ设备,摄像机则是采用了HK388的12bit量化处理全数字摄像机,同时,为保证对活动现场摄制的完整性与灵活性,还配置了无线摄像机。

相关设计原则以及具体要求如下:第一,严格遵照广播电视领域的相关规范来设计视频系统和选择相关设备,信号制式全部为数字电视信号,并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力求先进性的同时也要重视稳定性。这是因为,视频系统在性能以及功能方面必须具有适当的超前性,不能出现"建成即落后"的现象。第二,确保系统的安全性,电视转播车通常要进行现场的实时转播作业,稳定安全是它的重要要求和标准之一,所以在设计方面必须力求视频系统的安全可靠,因此在进行系统设计时要制定应急计划,如系统备份、设备备份等,并要求应急操作具有较高的便捷性。第三,要求视频系统具有完备的功能和良好的扩展性、兼容性,因此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必须科学合理,既要充分考虑系统的整体性,又要认真考量系统功能升级、扩展等方面的空间预留问题,所以,在系统框架、接口、设备等方面要预留比较充裕的扩展空间。第四,重视设计中的网络化趋势,当前,视频系统设计的大方向是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其中网络化是重要的方向之一;因此在视音分、中视频切换台、字幕机、接口板以及TALLY方面均要预留网络接口,为视频系统的网络化提供便利,最终实现视频资源共享的目标。

3.3音频系统

音频系统包括接收传输装置、编辑处理装置、扬声器等,其设计原则是要满足标清节目的录制、直播需要,同时还要兼顾今后高清节目录制及直播的扩展。例如,巢湖电视台的设计就从节目流程到现场、演播室扩声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考虑,最终选用操作简单、运行稳定的ONYX24.4型24路模拟调音台,又如江阴转播车为了今后实现立体声或环绕声的扩展,其主调音台选用有56路超动态的24bit/96KHz通道,四个独立效果器的YAMAHA02R96V2数字调音台。

对音频设备选型的原则是 满足各类节目的制作要求;适应现代音乐制作方式;符合演播室数字音频标准。演播室音频标准AES/EBU:第一,量化比特 16bit至20bit;第二,取样频率 30KHz至50KHz;第三,接口平衡卡侬/音频电缆或 BNC/75 同轴电缆;第四,音频输入电阻 110/75;第五,声道数量 1AEC/2AEC 通道 =2 个/4 个模拟声道;第六,传输特点AEC音频码流可以嵌入数字视频码流一同传输。

3.4其他系统

转播车的其他几个系统主要包括了通话系统,监视系统,供配电系统,空调系统。其中,通话系统是用于导演区、摄像区、演播区、灯光和现场相关工作人员之间相互交流,以便是节目的录制达到最佳的默契,此系统已实现无线化操作,各区工作人员可以不受限制的随时进行沟通;监视系统是为了确保节目的安全高效录制,建立起的以大屏为中心,逐步逐级展开的,并配合多画面分割器实现动态Tally的监视;供配电系统一般有380V市电接入变压器变压供电和车内自带发电机发电两种,前者通过配电盘将设备、空调、照明等用电中非UPS技术系统设备的供电经稳压器输出,接UPS的设备直接输出。后者是车内的自主发电,是为了保障节目内容的及时保存,和防止设备因不正常关机而出现故障或损坏。

4.电视转播车系统技术设计要求及注意

第一,数字电视转播车是系统的、整体的,在日常中要处理大量的直播与录制任务,因此,系统的设计与设备选型上要把握好运行的稳定、可靠、安全;A/D信号转换的准备性,信号调配的灵活性;系统操作的简单直观,后期维护管理的方便,功能的扩展升级等。

第二,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电视现场直播也不断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对系统需进行统筹规划,采用集约化设计思路,应具有最佳的性能价格比。同时,为保证所制作的节目的与时俱进性,时尚性,转播车系统也在技术性能有所超前,必须选用稳定且成熟的先进科学技术及理论知识。

第三,电视转播车系统设计注意数字接口标准问题;不同的设备间的联接问题;输出图像的抖动问题;同步、时钟与延时的处理问题等。

导视系统设计流程范文第4篇

工业园区是划定一定范围的土地,并先行予以规划,以专供工业设施设置及使用的地区。和一般的商业或办公环境相比,工业园区自身有诸多特殊性,而这些特殊性直接的反映在工业园区导向标识系统设计中。

1.1服务对象的多样性

在这一小节,我们以汽车制造业工业园区为例,来做具体的说明,汽车制造业工业园区的服务对象可分为两大类,园区外来人员和园区内部人员。对外的服务对象包括和生产直接相关的诸多汽车零部件的供应商,经销商,物流人员等等。对内则包括各个系统———生产、财务、质检、规划、后勤服务———的办公人员,这些对内对外的人流与车流,以及汽车制造业本身复杂的工艺流程与生产线交汇成若干节点,最后编制成一个巨大的网络,他让人们从初始点到目的地的行进过程中有了诸多的选择,工业园区导向标识系统就是带我们找到最便捷与安全的那条路线。总之,在设计之初我们就要对工业园区的属性之一———服务对象的多样性———有全面系统的认识与分析,并把这种分析运用到最终设计的方方面面。

1.2构成系统的复杂性

工业园区的构成系统十分复杂,按对象可以分为车流系统与人流系统,按环境可以分为室内系统与室外系统,按位置分可以分为地上系统与地下系统,按与生产联系的紧密程度可以分为生产系统与非生产系统(服务系统),同时各个系统还包含诸多子系统,例如与生产紧密相关的能源系统就包括电力系统、蒸汽系统、燃气系统、热水系统等等。所有的相关信息都要在我们的导向标识设计中有所体现,区别于一般的商业或者办公建筑环境,工业园区构成系统的复杂性对其导向标识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便捷的找到目的地依然是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但是目的地不仅仅是一间办公室或者一个出入口,还包括某一条特定的管线,某一个特定阀门。此外,工业园区特有的某些建筑或者构筑物,如配电站、热力站、空压站、污水处理站、地磅房、燃气调压站、供油站等,都具有相对较高的危险性,这在导视标识系统设计中也要给予充分的考虑。

2工业园区导视系统的分级设计

和一般的环境导视系统分级方法相类似,工业园区导视系统分级也按照从整体到局部,从到内部的顺序进行。但由于工业园区的特殊性———以车行为主,人行为辅的特点,在进行导视系统的分级设计时,就要和校园或者商业办公环境的分级设计区分开来。工业园区的主要服务对象为车行,车行导向标识是对外传达信息的主要途径,人行导向标识可以和车行标识合并设计,同时在在局部区域(办公区域等人流密集区域)进一步强化和细化。一级:在工业园区交通主干道设置工业园区导向标识,表明工业园区的方向与距离,值得注意的是,一级导向标识同时也是企业进行自我宣传的第一扇窗口,他应该在清晰地表达方向与距离的同时也作为彰显自我并且十分友好的界面而存在。二级:设置在园区主干道以及各主要入口处。表明个分区的方向与距离。直观明了的表示出各主要出入口与各分区之间的关系。内容包括园区总图,分区图,工业园区大事记等。三级:设置在各分区道路路口,要表明主要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方向与位置,包括地图与导向信息。四级:建筑物或构筑物前导视牌,包括建筑物介绍,如果不同部门共同使用,还应该有相应的介绍。五级:建筑物内各个具体的功能空间的标识。六级:一般的导视标识都是沿着入口———道路———房间的轴线设计的,工业园区则有进一步延长轴线的必要,既入口———道路———房间———某一生产节点,具体的生产节点因工业园区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3工业园区导视系统设计内容

文字、符号、色彩和材料是导视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其中文字部分占导视系统较大的比重。

3.1文字设计

文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何种视觉媒体中,文字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字排列组合的好坏直接影响版面视觉传达效果。一般来说,粗壮沉稳的黑体字在工业园区的导向标识设计中最为常用。黑体字本身方正的架构与工业园区相对比较阳刚的气质十分协调,尤其在以车行为主的交通流线上,人在一定的距离或者以一定的速度行进时,对黑体字的辨识是最清晰准确的。当然,也有很多其他的字体同样适用于工业园区的导向标识设计中的文字设计,前提是这种字体既能明确清晰的传达讯息,同时也能够符合工业园区或者企业的文化气质。还有一点值得特别注意,现代工业园区与国际交流是十分密切的,文字设计中非常有必要加入中英文的对照。国际惯例母语优先,因此应该采用中文在上,英文或者其他语种在下的排列方式,有时英语会长于中文,要留有足够的空间,同时注意版面的美感。

3.2符号与颜色设计

符号的意义在于他比文字更加直观生动,在导视标识系统中是文字的有力补充与替代。尤其在和安全生产有关的方面,符号有特殊的生命力。和符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还有颜色,我们所处的世界无不与颜色有关,我们的色彩感觉信息传输途径是光、彩色物体、眼睛和大脑,前两个属于物理学范畴,后两个属于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危险,紧张令人兴奋的红色,深远沉静的蓝色,明媚温暖的黄色,人们对于某一种颜色或者几种颜色的组合会产生一系列的对比与联想,而这种对比与联想也常常被反过来运用在导向标识设计中。在一些导向标识设计的论文中,符号与颜色大都分开来独立写,但是本文认为符号与颜色综合考虑更加适合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业生产环境,尤其是一些安全警示的标识。例如:红色的禁止标志、黄色的警告标志、蓝色的指令标志与绿色的提示标志。禁止标志的含义是禁止人们不安全行为的图形标志。其基本形式为带斜杠的圆形框。圆环和斜杠为红色,图形符号为黑色,衬底为白色。(可以加图片)警告标志的含义是提醒人们对周围环境引起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危险的图形标志。其基本形式是正三角形边框。三角形边框及图形为黑色,衬底为黄色。指令标志的含义是强制人们必须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范措施的图形标志。其基本新形式是圆形边框。图形符号为白色,衬底为蓝色。提示标志的含义是向人们提供某种信息的图形标志。其基本形式是正方形边框。图形符号为白色,衬底为绿色。同理,工业园区内的各种类管道、设备、气罐等都应该用符号加颜色的形式设计标识,必要时再附加文字说明,以起到清晰明了直观的引导警示作用。

3.3材料设计

材料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安全性、耐久性、重复利用性、易维护性几点,工业园区的导视标识的材料选择在遵循这几点原则的基础上,还可以考虑工业园区所处区域的地域性,提升整个园区的个性形象。

4结语

导视系统设计流程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城市导视系统的构建与设计应该是功能合理的、具有人情味的、准确体现城市意象的系统设计。一是符合城市环境行为科学;二要体现城市地方文化特色;三要符合人与环境的视觉和谐;四要达到规范城市导视系统视觉形象体系。

随着现代城市设计的进步,人们对于设计城市文化内涵的要求愈加迫切,尤其是对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公共环境设计日益重视。很多原来制作铭牌的公司也都改头换面为标识设计公司,似乎导视设计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水平。事实并非如此。在目前,即使已经导入了城市导视系统设计的城市,我们依然会发现要想顺利的去往一个目的地,要想快捷的寻找到距离最近的公共卫生间也非易事。与目前城市导视设计行业繁荣发展不相称的是:导视系统行业的专业人员平均比率偏低,人才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导视系统设计发展的最大瓶颈。即使已经从事或正在从事导视设计的人员也有很多是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的导视设计教育。当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逐渐分离,人们比以往更需要城市环境趋向艺术化与人性化。公共环境作为城市空间的组成要素,其视觉形象已成为城市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城市导视系统含义

导视系统来自英文“Sign”,有信号、标志、说明、指示、痕迹、预示等含义,现在已开拓成为一门完整学科。导视系统是指整体的城市指示系统,包括行政交通导视系统、商业导视系统、文化旅游导视系统等。城市导视系统是塑造城市形象和体现城市人性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导视系统设计是建立在科学性以及公共性基础之上的设计,要求注重设计伦理性、设计文化内涵以及设计功能更为合理的表达。城市形象和指示系统是基于城市文脉形成的一个城市特有的城市表情,在设计时还要特别关注生活便利以及精神满足等人性化需求。城市导视系统设计应以城市环境行为为基础,建立多个层级系统。如信息导视系统可分为一级、二级信息系统。

二、城市导视系统设计教育的现状分析

1、城市环境设计的繁荣与城市导视系统教育本身薄弱形成反差

首先,社会对城市导视系统认识过于简单化。在我国开设艺术设计教育的众多学校中,没有进行城市导视系统设计的相关课程,专业划分互不联系,系统观念人为割裂。学习平面设计的不懂市场调查与营销,学习环艺设计的不懂平面版式,然而城市导视系统是要满足社会需要的。设计中必须考虑到环境调查、人群细分、信息媒介、相关法规等必须考虑的因素,在专业的操作流程下进行导入设计。其次,学校无法真正提供给学生在社会实践的机会,理论建设和项目执行比较少。由于城市导视系统设计从形成到发展经历了很短的时间,绝大部分教师在导视系统设计实践上显得商业行为掌握不足。最后,学生急功近利,缺乏团队精神,忽视设计理论的学习与思考。大部分学生缺乏与别人配合完成任务的心理准备,而完善的导视系统设计恰恰不是以个人力量能够独自完成的。

2、矛盾重重的城市导视系统设计教育

其一,单一知识结构和综合运用的矛盾限制了城市导视的系统设计。城市导视系统是一个综合性学科。包括设计学、环境行为学、广告学、营销学、消费学、心理学、传媒学以及电脑制作和相关制作工艺等,哪一样都不可或缺。然而从行业到设计院校的人为专业划分减少甚至割裂了专业间的互相联系;其二,城市导视系统的现有理论与项目操作研究存在不相匹配的矛盾。城市导视系统设计是一个十分强调实用性的行业,但国内有关该内容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还比较薄弱。

3、改善城市导视系统设计教育的出路

首先,整合交叉学科,加强交流。城市导视系统设计教育要突破作为短期阶段性课程的惯例,要建立整体思维观念与其他专业、甚至其他院系相互协作。例如城市导视系统设计课程可以分成若干单元,每个单元是由交叉学科专业老师带课,或者通过课题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强交叉学科交流。第

二、重视师资理论更新。教师要不断的接受城市导视系统设计的最新讯息和一定的技术实践来完善知识体系,深化理论并将之运用于教学。

三、规范城市导视系统设计

评价一个城市是否适宜居住是由城市的各种组合因素共同形成的。城市的宜居程度不仅反映在功能齐全上,还反映在生活的便利程度,和心灵的愉悦程度。城市导视系统的误读性或不易读性会影响城市形象的塑造与建立。例如,欧洲的城市街道与社区大部分不是直线式的,然而,只要你能够认知地图,就可以轻松的找到你的目的地。这与当地城市导视系统的易读性和人性化设计不无关系。平面设计清晰、信息准确、方位设置合理的导视系统,从心理上给市民和外地游客以正确识别和认知,从而产生对于城市生活的安全感。与之相比,国内部分城市规划布局中规中矩的,建筑单体设计也十分漂亮,但是导视系统却混乱不堪。且不说美感设计,即便是识别与指示功能都不能尽如人意。尤其是在场所、方位、道路的信息令人费解,例如,同是车站名“北大街”,可能所指方位完全不同,中间相距几站路。试想连本地人都晕头转向,更何况外地游客?所以经常会见到有游客拿着地图无所适从,也就见怪不怪了。更加可笑的是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在本该是属于放置明显路标的地方,例如立交路桥上赫然树立的巨大广告牌,路标指示牌被挤压到角落,被花花绿绿的产品广告所吞没。城市导视系统的构建与设计不应只是做做样子,为了看起来像是大都市而已,它更应该是功能合理的、具有人情味的、准确体现城市意象的系统设计。

1、符合城市环境行为科学

城市导视系统设计要符合环境行为学特点,细节设计要符合人性要求,充分考虑人们的行为特征和心理需求。城市导视系统设计应从人体工程学、生态学和美学等角度达到完美,以国家的标准为参照,实现以人为本的目的。导视系统信息设计要能够被容易的、无误的认知。导视系统设计要体现人与城市之间的沟通,根据人群分布和流动特点进行合理设置导视牌的尺度与位置,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导视系统与人群行为模式的相配。

2、体现城市地方文化特色

导视系统的造型和颜色要与城市整体形象协调,符合城市地方文化基本特征,体现城市整体性认知。建立区域导向系统,延续城市规划设计理念,与城市设计的风格相统一。

3、符合人与环境的视觉和谐

环境要素,如气候、光等客观物质环境对视觉有一定影响。周围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实地调查与模拟导入是有必要的,具有针对性的导视设计能够更加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另一方面人们的户外生活空间更加具有心理安全感。

4、规范城市导视系统视觉形象体系

城市导视系统设计逐级层次表现要具有一致性,视觉表达与信息要相协调,并形成视觉系统规范、内容丰富的形象体系。符号文字要符合国际通行的标准,配以英文等外文,以适应国际化发展需要。根据总体规划进行区域划分,采用分级检索、图文的有机结合和实效美观的立体造型进行标识导向设计,以求建立布点合理、信息完整、指示明确的城市导视系统。

【参考文献】

[1]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徐磊青、杨公侠:《环境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3]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相关期刊更多

师道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教育杂志社

铁道知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服饰导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武汉纺织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