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全息影像技术论文

全息影像技术论文

全息影像技术论文

全息影像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2.高校数字声像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研究张艳欣,魏红英,贾慧娟

3.数字立体照片摄制技术初探梁婷,张颖,徐红梅,李铭

4.缩微影像技术在媒体图书馆的有效利用——以新华社图书馆为例米捷

5.彩色缩微技术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张立朝,王富生,张文增,陈萍,何彦平,程积安

6.从我公司实践谈企业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尹晓燕

7.国内外图书馆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探讨数字与缩微影像 王小林

8.胶片保护国际经验借鉴的研究董立康

9.信息动态

10.解析经济危机与公共图书馆的发展黄建辉

11.基于机制的现代图书馆学科信息推送服务林冬梅,李欣荣

12.谈数字与缩微技术的合理并存马慧荣,李淑琴

13.论缩微技术在电子文件时代的发展聂云霞

14.缩微摄影时检查负像光学密度用测试标板的特征及其使用白雨龙,何伟,李铭

15.GB/T1.1-2009相对于GB/T1.1-2000的主要技术变化李铭

16.详解白平衡张正美,郭根生

17.快速修复逆光照片的两种方法何延辉

18.旧忆新说——地名串起久远记忆

19.怎样修复曝光不足的照片王慧,郭根生

1.关于对全国文影标第四届委员会标准化工作先进个人和先进分会进行表彰的决定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

2.开幕词魏大威

3.第四届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总结魏大威

4.关于第五届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86)及其五个分技术委员会换届及组成方案的批复全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5.第五届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名单

6.第五届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计划李恩学

7.全国文献影像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五届换届会议纪要全国文影标秘书处

8.中国文献影像技术协会2009年度工作总结魏大威

9.中国文献影像技术协会2010年工作计划(2010年4月26日全体理事会通过)

10.中国文献影像技术协会2011年~2012年工作规划(2010年4月26日全体理事会通过)

11.中国文献影像技术协会2010年年会纪要中国文影协秘书处

12.档案缩微品扫描图像文件自动分类和自动挂接方法研究袁庆华,王向东,邵荣平,马运虎,韦斌

13.全国文影标第五届换届会议暨中国文影协201O年年会在苏州召开两会秘书处

14.新时代的图书馆如何利用网络科技更好的开展服务彭蕾蕾,唐丽萍,丁群

15.从缩微品使用设备的发展谈缩微品利用张军

16.论图书馆服务品牌的建设张钧

17.民国文献数字化建设的历史必然性张丁,王兆辉

18.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陈小平

19.发挥不同载体在档案馆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王洁

20.文献缩微工作漫谈——我与浙图缩微走过20年芦继雯

21.16mm平台式缩微摄影机用测试标板的特征及其使用孙跃军,李铭

22.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5)——GB/T1.1-2000等基础标准的宣贯李铭

23.发达国家对数字信息长期保存的政策姜振儒,张松岩

24.缩微品扫描仪的评估赵宋文

25.在学习和交流中寻求提高——参加2010中美图书馆员专业交流项目杨文辉,禹艳

26.2010中美图书馆员专业交流项目——四川省图书馆馆长高级研讨班在成都成功举行四川省图书馆

27.四川省文献影像技术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遂宁市召开四川省文影协秘书处

1.纸质档案(字画)仿真复制工作探索栾宁丽,孙冀宁,刘敏华

2.日语教学科研平台的建设与思考徐周亚

3.消息报道

4.文档一体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曾梅安

5.数字与缩微影像 缩微品保存之管理问题的研究杨勇,刘永久,孟利群

6.缩微品母片质量的检验陈萍,彭妍,齐淑珍

7.缩微技术与光盘技术兼容并存王根本

8.基于VNN架构的远程交互式视频教学李晓,李靖

9.档案缩微拍摄机常见故障维修张翼,王晓辉

10.检查平台式缩微摄影机系统性能用测试标板的特征及其使用刘巧平,宫岩,李铭

11.关于批准GB/T23286.1-2009《文献管理长期保存的电子文档文件格式第1部分:PDFI.4(PDF/A-1)的使用》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的函

12.在南京的三处官邸高丽

13.都是分辨率搞的鬼束梅

14.理论上的意义与实践中的困惑——谈缩微复制技术在档案学专业中的发展聂云霞

15.论馆藏档案数字化方式的选择许珂

16.馆藏照片档案数字化丁钰镔

17.使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要注意的问题宋晓娜,柳忠校

18.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4下)——GB/T1.1-2000等基础标准的宣贯李铭

19.解析数码相机的快门王慧,郭根生HtTp://

20.电视片头制作中的配乐艺术周良兵

21.对于存放在非标准库房内文献档案的保护魏正光

22.利用PhotoshopCS轻松制作套色版画付莉,郭根生

1.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申晓娟

2.基于Unicorn系统的甘肃省联合图书馆建设模式黄建辉

3.基于成本控制思想的现代图书馆采购流程分析李欣荣

4.科学界定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范围应着重考虑的几个因素王希章

5.数字档案在网络中的安全柴德玉,邓成玲,宋钧

6.浅谈民国书拍摄谷韶军,肖建萍

7.海军上将HD-5000型全自动叠图机故障排除方法景波

8.M2拍照机密度控制数字与缩微影像 杜文学,郭春红,经莉

9.巧用PHOTOSHOP制作证件照片孙跃军

10.在缩微影像中用Photoshop的批处理提高工作效率刘五建,孟利群,王浩

11.全国文影标中国文影协召开主任/理事长联席工作会议全国文影标、中国文影协秘书处

12.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4上)——GB/T1.1-2000等基础标准的宣贯李铭

13.ISO字符和ISO1号测试图的特征及其使用梁婷,王浩,李铭

14.NISOZ39.87图像电子文件技术元数据标准研究程妍妍

15.CIM与COM的应用与发展研究刘江霞

16.文献影像技术国家标准目录孙静荣

17.LCOS光学引擎研制过程中机械结构的研究方法和设计思路全笑峰

18.市场上的高品质光盘摄像机李定川

19.国家图书馆举办百年华诞纪念活动孙静荣

20.档案史志展风采《剑南春图志》迎华诞赵志英

21.祖国华诞难忘瞬间黄亚非

22.PhotoshopCS4CameraRAW磨皮新招耿志东

23.面具

24.原始纸质资料的数字化处理魏正光

1.档案缩微品检索与扫描方法研究袁庆华,冯颖,李圆圆,于成志,郝丹

2.缩微文献影像联合数据库的共建共享李茁

3.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据共享技术探索徐周亚,镇锡惠

4.缩微胶卷拷贝正片的质量控制于向洋,杜文学,张红兵

5.柯达缩微冲洗机的结构、使用与维修(下)寇印才,查奕

6.计算机软件技术在文献整理工作中的应用张阳,李建中,何彦平,程积安,齐淑珍

7.数字与缩微影像 缩微胶片解像力检测及实施方法孙跃军

8.ISO2号解像力测试图的描述及其应用张斌,寇瑞清,李铭

9.信息活动中的协议标准刘丹丹

10.走出困境——缩微信息与数字信息的相互转换张美芳

全息影像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字:航空摄影测量;影像定向;全球定位系统

中图分类号:P2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当前的空间定位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传感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航空摄影测量几何定位方法实现了超前的进展,并且即将实现脱离地面控制的高水准。下面笔者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航空摄影测量影像定向技术。

一、航空摄影测量影像定向技术的发展

在当今这个数字摄影测量时代,人们是以3S技术为主要手段、以4D产品(DEM、DOM、DLG、DRG)生产为终极目标的。如何充分发挥当代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优势进行4D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并对相应数据库实施快速更新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探索

二、我国航空摄影测量影像定向技术的现状

目前,航空摄影测量主要有常规航空摄影测量、GPS航空摄影测量、DGPS/IMU航空摄影测量3种模式。航空影像的获取和影像定向方法的不同是这三种测量技术最主要的区别。航空摄影测量影像定向技术是借助大量地面控制点加密技术获取模型定向点来实现的。通过GDPS/IMU来直接测定传感器的六个外方位元素,能够让客户认为价格是合适的。直接地面参考技术即GDPS/IMU能够将传感器数据或目标数据直接转化到一个本地或者全球的坐标系统,从而能够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将GDPS/IMU数据作为辅助信息用于对比小、没有明显特征的地区的空中三角测量的作业是很有用处的,但是直接用校正过的定向参数而不进行整体的空中三角测量,所能达到的地面精度,主要依赖行高度。对于几何模型考虑的比较简单,导致即使区域网结构十分完美且检校场及GDPS/IMU数据联合处理准确无误,直接地面参考所能达到的精度仍然难以满足大比例尺测图的需要。而基于DEM和DOM的航空摄影测量直接解具有地学编码、信息翔实等优点,并且能够轻易实现快速更新和实现变化检测的自动化与半自动化。基于已知定向参数影像的航空摄影侧量直接解则需要满足一些要求。首先,必须能够从数据库中能够得到原有影像及它们的定向参数值;其次,影像的重叠度和约束点的分布必须满足稳定的几何构造,以保证达到较高的精度;并且新旧影像在内容上必须有相关性,这样我们才能提取同名点。

三、航空摄影测量影像定向作业的要求及实验

现代的航空摄影测量在作业上一般在航空摄影、地面控制和内业测绘上有一定的要求。在采用GPS航空摄影测量时一般会将动态GPS接收机与航摄仪固联以提高影像获取的质量。一般在采用DGPS/IMU航空摄影测量时,都会在航摄仪上安装POS系统。根据不同的情况要选择不同的地面控制方案,以获得最佳的加密点坐标和像片外方位元素。内业测绘采用影像匹配技术识别同名像点,以完成地形和地物的自动测绘现行的4D产品生产中,一般按照单片内定向y像对相对定向y单模型绝对定向y立体模型测绘的流程进行作业,仅仅是在DGPS/IMU航空摄影测量之直接对地目标定位方法中探讨如何利用POS系统获取的影像定向参数进行模型恢复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航空摄影测量几何定位有摄影测量加密和直接对地目标定位两种方式。其中,摄影测量加密是将所获取影像坐标与地面控制点和/或影像的外方位元素作为带权观测值进行整体光束法区域网平差,以解求影像的定向参数和目标点的空间坐标,主要是为立体模型测图提供定向控制点和进行高精度的对地目标定位。现行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对不同比例尺、不同类别地形的摄影测量加密规定了具体的加密方法、地面控制方案,并对加密点精度给出了定量指标,已作为一种成熟技术被广泛使用。直接对地目标定位是在获得高精度影像外方位元素的前提下,利用立体像对上同名像点的像平面坐标按照空间前方交会理论计算出相应地面点的物方空间坐标,以直接确定物点的空间位置,从而实现4D产品的生产。现行的4D产品生产都是利用摄影测量区域网平差所获得的加密点作为模型定向点用的,不会直接使用影像外方位元素来恢复立体模型。所以,现行规范中并没有规定影像外方位元素的精度。一般说来,只要加密时在单个模型上量测了足够多的加密点,且加密点精度符合限差要求,据其进行单个模型的绝对定向就能建立可量测的几何模型,进而可提取符合要求的三维空间信息。利用现行摄影测量加密方法获取的影像外方位元素进行直接对地目标定位完全可以满足测绘地形碎部点的精度要求。

四、总结

对于同一地区利用己知定向参数的影像进行新影像的定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模拟和实际试验证实了方法可行性,纯粹利用两期影像进行联合光束法区域网平差所确定地面点的精度可满足规范要求,可真正实现无需地面控制点的航空摄影测量作业,这对于减少摄影测量外业控制测量、地形图修测、地理信息数据库快速更新、多时相遥感影像的自动变化检测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符合规范精度要求的摄影测量加密方法获取的影像外方位元素可以直接用于影像的定向以构建立体模型进行4D产品的生产,而由POS系统提供的影像外方位元素带有较大的误差,目前还难以直接用于摄影测量中提取三维空间信息。当前数字摄影测量时代可以让 3种摄影测量模式共同存在,航摄影像的定向手段也变得丰富多彩,从而使得摄影测量作业也越来越轻松。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常规摄影测量加密技术比较成熟,应用的也比较广泛,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则比较经济实惠,POS直接传感器定向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就基础地理信息的获取而言,我们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技术方案,才能够减少消耗以获得最大的利润。常规摄影测量方法在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地区的大比例尺地形测图中应该要重点的进行使用。而无地面控制GPS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则可以在困难地区、无图区或者人员不能通达地区普及使用以获得基础地理信息。POS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则可以在正射影像图制作、小范围的4D产品更新等应用中进行使用,而且在城市大比例尺测图和一些具有比较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上,POS系统的应用前景是相当的可观的。为了能够经济、快速的获取地球空间信息,我们应尽快完善POS系统与其他传感器的集成技术,不断的进行探索研究,从而达成理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易映辉;肖远焕;;基于航测实例的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11期

全息影像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 图像处理技术;CCD;全息学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246-01

随着全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有所应用,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CCD技术的发展,全息技术也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息技术也由光学全息转变成了数字全息。这两种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于光学全息来说,主要是利用物光和参考光来对光的振幅以及信息进行干涉,而数字的全息则是利用CCD技术来形成一定的数字全息图。然后经过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因此,对计算机图形进行处理涉及到很多方面,如果能将计算机的图像处理技术应用在全息学中,不仅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会增强测量的准确度。

1、图像处理技术概述

图像也是一种语言,通过图像人们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取得一定的图像信息,需要采用多种技术和方法。对于图像本身来说,可以有多种形式,无论是可视的还是不可视的,抽象的还是具体的,都包含在图像的两大类中。意识模拟图像,一是数字图像。模拟图像的种类繁多,其中较为常见的光学图像、照相图像以及电视电影的图像等都属于模拟图像。其有点事处理速度较快,但是也具有一定的缺点,比如灵活性较差。对于数字图像来说,主要是将模拟图形离散化之后形成的图像类型,这种图像可以满足计算机的识别系统。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对图像信号进行转化,使之成为数字信号,然后再进行一定的处理。这种图像处理方式具有很多优点,其中速度较快,可以保证图像的失真率,很容易进行保存和传输,而且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基于这些特点,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航空、自动化以及导航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受到了业界的一致好评。

2、图像处理技的具体表现

具体来说,图像处理技术就是将图像进行转化,变成数字矩形的状态,然后利用固定的算法对其进行处理。在此过程中要设计到数学的相关内容以及设计形式。但是图像处理仅仅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应用的不同的领域中就会产生不同的分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图像数字化。将图像进行数字化的处理,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计算机系统对图像的识别,然后进行以下的图像处理工作。

第二,图像的增强和复原。这一环节主要是对图像进行美化处理,用相应的设备和技术对图像中的有用信息进行保存,祛除一些干扰部分,增强图像的完整性和清晰度,最后要对图像进行保存。

第三,图像编码。对图像进行编码的前提条件是确保图像的真实性。对其进行编码也是为了对其进行压缩,使得图像达到简化的目的,这样会更容易对其进行保存和传输。

第四,图像重建。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已经采集的数据来进行图像的重组,其中应用到的方法较多,较为常见的有代数法、反投影法以及卷积反投影法等等。对于图像进行重建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技巧,因此对工作人员提出的要求较高。

第五,模式识别。模式识别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图形处理技术的核心。较为常见的是对指纹或者是面部进行识别。这一处理方式对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对技术的处理不当就会出现一些失误,影响到整个图像的处理工作。

第六,计算机图形学。这种技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主要是对实际中不存在的事物进行处理,通过计算机技术将这些事物转化为图像的像是,然后在计算机系统中加以显现,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计算机图形学。

3、计算机图像技术在全息学领域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同的年代会采用不同的图像处理技术,这也和科技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对于图像的传输速度也在准建加快。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图片的质量和图片的传输和保存都采用了较为先进的手段。

由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是以计算机软硬件为基础的,所以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真正大发展是在八十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而迅猛发展起来。时至今日,计算机图象处理在医遥感及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大到科研、国防军事,小至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人们可以实现声音、文字、图像相结合的多媒体通讯。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上已逐步赶上或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在数据获取能力方面。成功研制出了一系列传感器,发射了众多对地观测卫星,组成了风云、海洋、资源和环境减灾等对地观测卫星体系。

全息技术的下一步发展就是3D全息成像及其传输。它类似一种立体的影像投射,其介质为空气。这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3D图像的手段演化而来的。而最新的近乎实时传送水平的3D全息成像技术,即“全息网真”,可以提供真人大小的图像、超高清晰度的视效、具有立体感和特殊设计的环境,营造出一种让身处不同地方的人能身临其境的场所,实现所谓的“咫尺天涯”。其可以在一个地点记录下3D图像,然后实时地显示在地球任何位置。该技术最简单直接的用途是将淘汰掉全息视频会议,还能使观众在欣赏3D全息影像时,无需佩戴特殊眼镜和任何辅助设备。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全息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计算全息。基于计算机图形学将计算机技术与光全息技术结合起来,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处理,制作出全息图。2)利用图像的增强和复原。图像编码技术等对数字全息图像质进行提高以及实现的各种算法。它的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空域法和频域法:空域法,这种方法是把图像看作是平面中各个像素组成的集合,然后直接对这一二维函数进行相应的处理。空域处理法主要有下面两大类:1)领域处理法。其中包括梯度运算、拉普拉斯算子运算。2)点处理法。包括灰度处理,面积、周长、体积和重心运算等等。3)频域法:数字图像处理的频域处理方法是首先对图像进行正交变换,得到变换频域系列阵列,然后再施行各种处理,处理后再反变换到空间域,得到处理结果。这类处包括:滤波、数据压缩和特征提取等处理。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图像处理在全息技术中的应用是全方位的,用实验方法得到的全息图中包含了更多的其他无用信息,图像处理技术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全息技术必然有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全息影像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论迷了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时医院影像学科管理模式变革的决定性意义和作用,大型综合性医院通过组建医学影像中心在专业化、标准化、综合性基础上充分发挥全院医学影像科室的整体优势。

医院的医学技术装备建设是医疗、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也是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升医院整体经济技术实力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医学影像学科体系是现代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中,医学图像信息量占医疗信息总量的70%左右,医院影像科室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设备配置、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以及与临床的分工协作问题对全院影像技术功能的发挥、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科技实力的增强以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结构决定功能,效益取决于管理。对大型综合性医院来说,通过组建疗影像中心,从人才、设备、技术标准和管理效能等方面加强医学影像科室建设,在专业化、标准化、综合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整体优势,逐渐成为主流趋势。

1.成立影像中心是现代医学影像技术飞速发展对影像科室管理模式的必然要求

    技术决定战术,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影像科室的管理模式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近二十年来,伴随着影像技术的数字化、计算机化、网络化趋势和介人医学的兴起,医学影像学已经由传统的形态学检查发展成为组织、器官代谢和功能诊断及治疗为一体的,包括超声、放射性核素影像、常规x线机、pei,一ci’, ct, mri, dsa,cr, dr以及pacs、电子内镜等多种技术组成的现代影像学科体系,成为与外科手术、内科药物治疗并列的现代医学第三大治疗手段。医学影像学科已经是现代化医院的支柱之一,影像学设备占医院固定资产三分之一以上。医学影像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必将改变医院对影像科室的管理模式,促进影像学科的发展。

1.1影像学科医技人员的专业化和临床实践的标准化将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加强,成为学科发展的立足之本。随着数字化、计算机化、网络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技术和设备进步的新形势下,影像学科的发展需要理、工、医的紧密结合,影像科医技人员按系统分专业将进一步强化,并且逐步向纵深专科领域扩展,影像科人员的工作模式也必须随之改变,向着人员专业化和临床实践标准化方向不断发展、完善、提高。这种专业化、标准化构成了医院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基础,也是影像学科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2随着影像学科医技人员的专业化进程,影像学科的亚专业与各临床学科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临床与影像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使彼此界限逐渐模糊,工作配合得更好,效率更高,使由于设立临床、影像科室和划分不同专业而引起彼此工作和知识脱节的问题得到解决。一方面影像学科医生的临床专业知识更加深人,另一方面临床学科医生对医学影像学知识的了解更好,或一人具有两个学科的行医资格,可以身兼两职。同时,影像学科亚专业各科在理论与实践上出现了许多交汇点,在诊断与治疗上相互借鉴、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在一个新的、高层次上协作共进。

1.3数字化成像、存储、传输的实现,pads系统的建立,使各种影像技术手段得以优势互补、扬长避短、资源共享,使诊断综合化的目标得以实现。

    pacs,医学影像存储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ls)是医学影像技术与数字化图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讯设备对医学影像资料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和管理的综合性系统。它使得影像设备不再是孤立的一台设备,而是pacs网上的一个节点。科室间数据流的屏障被解除,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医院内数据流的无缝连接。

    诊断的综合化是影像学料发展的一个方向,即在诊断台上比较多种诊断设备的图像,发挥各种设备的综合优势,进而可以用工作站将不同检查设备的图像进行“图像融合”,大幅度提高诊断准确率。随着诊断综合化的实现,在影像学科内部管理模式上,必将改变目前以诊断设备为主的“分工”分组,转向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主的专业化分组,充分发挥影像技术人员和装备的系统性、整体性优势,进一步提高技术一经济效益。

   与技术进步相适应,在管理模式上影像科室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专科化发展阶段~专科协作发展阶段~系统专业化发展阶段。

    当前,国内外医院pacs的规模有四种类型:

1.4成立医学影像中心是优化医院诊疗工作流程,提高效率,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根本保证。在传统的影像科室管理模式下,医学影像信息在医院各影像输出科室之间以及影像输出与输人科室之间传输、存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流程环节多、周期长、通道狭窄、手工作业化程度高,经常发生诊疗工作的延误和堵塞,影像信息的丢失和误差率也居高不下(有关资料表明:即使一个管理制度十分完善的医院,由于借出、会诊等,x光片丢失率也会在10%一20%之间)。通过对全院医学影像(输出)科室的服务与管理模式调整与改革,组建全院医学影像中心后,就可以通过pacs网络改造和优化医院诊疗工作的作业流程,简化医学影像流通环节、提高效率,为临床一线提供快捷、优良的医学影像信息服务,可以有效地缩短平均住院日、手术待诊时间、提高住院病人的三日确诊率,降低病人的诊疗费用,“把时间还给医生、护士,把医生、护士还给病人”成为现实,力争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努力争取最佳诊疗效果、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目标。以先进的技术包装陈旧的医院影像科室管理模式是行不通的。

1.5组建医学影像中心可以大幅度提升医院的学术水平和整体实力,通过组建全院医学影像中心,实现“强强联合”,使医院影像学科体系更加完备、科学、合理,影像学科体系和影像技术装备体系良性互动、相得益彰,人才培养、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有大幅度的提升。医院医学影像(输出)学科实力的增强也将带动全院学科建设的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医、教、研能力。

2医院组建医学影像中心要总体规划、分布实施、掌握标准、注重实效

全息影像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全息投影;展示;应用;全息投影照片

科幻影片中常常出现全息技术,人或物体以及图形文字以三维的形式在空气中显示,就像电影《星球大战》中的全息通讯、《钢铁侠》中的全息电脑、《普罗米修斯》中全息沙盘等等。科幻电影中的技术多数是虚构的,而往往这些虚构的、幻想的技术却表达社会的需求,指引着科研的方向,全息也是一样。

目前,全息成像工艺相当复杂,制作成本高,还不能普遍地应用到在社会生活和娱乐中,因此全息投影有了其生长和发展的空间。全息投影技术不同于平面银幕投影仅仅在二维表面通过透视、阴影等效果实现立体感,它是真正呈现立体的影像,理论上可以360°观看影像。[1]这种全息投影技术可以呈现出图像浮现在空中的效果,但是所投射出的影像需要依靠透明的介质作为载体,并且对空间的光环境要求相对较高。虽然这样,但这种全息投影技术的优点在于实现成本底、制作方便、趣味性高、视觉效果逼近全息等等,在无介质全息技术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之前,全息投影技术有较高的应用空间。看似简单的产品只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那就会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一、全息投影主要构成

全息投影显示设备是多块透明的显示器,通过多块透明显示器的围合,形成的一个锥体,椎体的每一面对应显示影像内容的每一个面,形成了全息投影的两个视觉特点,一是可以全方位的显示立体影像,二是可以使虚拟影像与周围的现实环境融合到一起,形成虚拟与现实的互动。形成“全息”的视觉效果。

全息投影其简单的构成和实现方式是其能够普及应用的优势之一。全息投影的技术构成分两部分,一是硬件,二是软件。硬件部分包括成像、显示、控制、电源等设备,软件部分为内置控制软件和分屏影像。成像设备、显示设备、分屏影像为其核心构成。

成像设备,即可以生成影像的设备,如显示器、显示屏、投影仪、幻灯机等等,理论上来说可以自发光显示图像的设备都可以用作全息投影,但成像设备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全息投影影像的视觉效果。成像设备起到将数字影像内容第一次成像的作用,为显示设备提供充足的光线。

显示设备,即前文中提到的“透明显示器”,这里的“透明显示器”其实是一种高反光的透明膜或者透明板,甚至是玻璃。我们不必在意它是由什么原料制成,我们只要求它具备两个特性,一是良好的通透性,二是尽量的高反光。这两点是全息投影能够实现虚拟与现实融合的核心。显示设备可以反射成像设备所投射出的画面和光线,并且由于其透明的特性,将虚拟影像与实体环境空间形成视觉上的融合,给人新的视觉感受。

分屏影像,全息投影所用的影像是在我们常见的平面影像的基础上进行了再设计,通过多个将物体的多视角画面先分别拍摄再组合拼接到一起,同时播放和控制,这样的影像配合全息投影特殊的多面锥体显示器就能呈现出一个多视角可视的影像,影像给观众一种体量感,并且能够清晰分辨其在空间中的位置。

二、全息投影应用举例

目前全息投影技术和批量生产条件相对成熟,但其应用范围还相对较窄,国内主要将全息投影技术应用到小型展柜、小型舞台中。

全息投影在展柜的商业运用中,多是用于展示企业标识、小型电子产品、珠宝首饰的360°展台和270°展台,内容多数是比较简单的旋转动画,当然也有用于展示游戏角色的,角色有比较简单的动作。在舞台的商业运用中,为满足舞台的观赏角度,以180°的单片全息幕居多。应用方式有虚拟表演、虚拟与真人互动、真人表演全息特效等。2011年3月,日本世嘉公司举办了一场名为“初音未来日感谢祭(Miku's Day)”的全息投影演唱会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和热烈追捧。

经过对全息投影的研究、试验以及调查,本人认为全息投影在如今这个社会经济条件下可以得到更大的应用空间,甚至达到普及的程度,下面笔者试举出一些领域和行业,探讨如果将全息投影应用到这些行业中去,全息投影所带来的作用及其意义。

1.房地产展示

房地产行业可以涉及到的有全息沙盘、全息样板间、三维全息平面图、三维全息结构图等。

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所使用的沙盘主要为电子沙盘,对于样板房,房地产行业的普遍是以三维效果图、样板间模型和实地参观考察来向客户展示样板房。而几乎所有的楼盘宣传资料上都配有房屋平面图以及一些效果图。综合来看,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但其展示手段相对传统,将全息投影应用到其中将极大提升展示效果。

如沙盘,传统沙盘和电子沙盘都是以实体模型为主要展示方式,模型固定不可变,不能向客户展示细节。从环保和节能方面看,沙盘模型都是根据每个楼盘订制的,不可重复利用,一旦楼盘售馨就沦为废品,这是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再如样板间,有的开发商基于实际情况的考虑,将样板间直接建设在建筑工地中,客户需要看样板间就需要进入建筑工地,而普通客户对于建筑工地的安全常识和意识并不专业,相对增加了危险度。而样板间模型则和沙盘有同样的问题。

全息投影沙盘的模块化硬件可以实现重复使用,而且展示内容以数字影像方式存在,展示内容灵活可变,展示内容量巨大,还可以很好的完成客户与楼盘间的互动。全息投影沙盘可将传统的沙盘展示、建筑动画、样板间展示、房屋结构展示等融合到一起,只用一套全息投影沙盘即可满足整个楼盘的从外至内、从大环境到局部细节的展示。全息投影沙盘唯一的消耗就是电能,不但起到了很好的展示效果,也顺应环保节能的时代趋势。

2.全息投影照片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摄影摄像技术的简化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加快了摄影摄像的普及,我们可以轻易的在身边找到摄影摄像设备,我们的生活被无数的影像所包围,有趣的是我们对于胶卷相机和纸制照片的需求越来越少,我们将数字形式的照片放在电脑、电子相框、手机等设备上来欣赏,这可以看出消费者对于新技术的认可和追捧。

在电子相框、MP4等设备的基础上,全息投影照片将传统的二维平面图像转变为动态的、有体感的、可全方位视角观看的图像,消费者可将自己、亲友甚至偶像的全息投影照片放置在全息投影相框中,操作方式同将电子照片放电子相框一样方便简单,但相对于电子照片,全息投影照片的视觉效果和感官体验是全新的、震撼的。

将全息投影应用到摄影中让消费者得到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给予消费者更高一级的美的享受。全息投影照片可以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样,在高度普及的平面摄影的基础上向社会进行推广,让更多的人得到全息投影带来的视觉享受与体验乐趣。

其实,全息投影的应用还有很多方式,如全息投影博物馆、全息投影伴舞、全息投影视频电话、全息投影智能引导员等,全息投影不光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其它多媒体设备一同配合使用,其应用的目的在于在真正的全息影像技术普及之前以一种方便的、低廉的、新颖的技术,使人们体验到一种有别于平面媒体的视觉享受。

相关期刊更多

全球定位系统

CSCD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全国药材信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交通信息与安全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