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配合施工总结

配合施工总结

配合施工总结

配合施工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10kV配网;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C93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配网是电力系统联系用户的纽带,在进行配网施工中,如不搞好质量控制,屡次返工造成的经济损失惨重。以下谈谈自身的一些体会。

1.制定施工方案和注意事项

确定施工方案和注意事项是电力配网工程施工前非常必要的环节,很多电力施工项目得不到合理施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不足,没有详细并且合理的方案,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意识到方案和注意事项的重要性,因此在中途时会出现返工或者重新设计的现象,这不仅会增加项目的造价,更会使项目工期延迟。一个好的方案必须要有可行性,因此在施工方案确定时要仔细研究它的可行性,另外在可行的基础上要考虑到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情况,尽可能地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才是好的方案。除此之外,对于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必须考虑到注意事项,尤其是安全问题,这是重中之重。电力施工和其它的施工不同,如果操作不好,它就会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是在施工时进行停电操作,实在不行应该让施工人员与高压线或者带电的设备保持一定的距离,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绝对和电绝缘,其衣服等也必须绝缘并且不容易产生静电,同时佩戴相关的工具,这样就可以保证其生命不会受到威胁,规范这些注意事项就不会给施工人员造成人员伤害等情况,从而使管理过程更加合理并且人性化。确定好施工前的施工方案和注意事项可以保证项目的施工不会遇到太多的困难,从而在前期减少了电力配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繁琐或者不合理情况的发生率,对于整个项目的管理工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2.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中的流程管理

从目前的10kV电力配网工程项目来看,流程管理还是很欠缺,这既和管理者有关也有与施工人员有关,管理者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对流程的监控。流程管理的重点是规范施工操作与工程进度,从第一点我们知道,必须在施工前确定详细的施工计划,但光有计划还不够,需要使计划得到有力的执行才行,流程管理就是负责监督工程计划的实施,从根本上讲,流程的确定必须合理才能,拿项目的实施来说,先是双方签订合同,然后是设计出施工的方案,然后才是施工、验收结算。因此我们要积极按照工程法“五制”的要求严格规范工程流程管理,实现优质、高效、安全完成配网工程建设任务的目标,并提出如下建议:(一)强化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审查,加强创新设计思路,优化工程设计方案。(二)科学管理,精心组织,提高执行力,加快配电网建设步伐。(三)把“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放在第一位,加强对工程全过程的安全监督,提高事前事中控制力度。(四)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控制工程的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等各个环节,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五)在抓进度、质量、安全、造价的同时,完善和规范招投标机制,做到公正廉洁,努力建设出优质工程。(六)完善物资管理工作,保障电网建设的物资供应。完善重要设备材料监造管理,保证电网设备技术先进、质量优良。有效地控制设备的质量、交货期和售后服务质量。

3.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的监管

在管理过程中监管是工程质量的有力保障。一般来说,10kV电力配网工程的施工都是分阶段的,并且每个阶段施工完成之后就进行质量检测,在质量检测过程的监管于是就必不可少了。质量监管要按照严格的流程执行,在检测过程中不能因为方便省事而省去必要的检测环节,尤其是关于安全方面的检测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因为这关系到施工人员施工时的安全问题,如果检测不到位,就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造成威胁。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的监管还包括工程材料的监管,主要是防止技工过程中的材料不符合工程的要求,如电线电缆等,一定要加强监管,以免造成额外的损失,最好不要让施工人员或者其它相关人员与施工材料形成经济利益,防止其通过工程材料为自己谋取利益。除此之外,当发现工程质量不合理时,应该再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其要建立在使工程造价在可控制范围之内的情况下,否则就会使造价增加,补救措施应该要尽可能简单,但同时要保证工程质量得到修复。

4.电力施工完成后的评估和总结

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的有效管理建立在以往的经验之上,而对电力施工完成后的评估和总结是取得经验的有效途径。评估是对管理过程的有效性进行打分,具体的指标有电力配网工程是否如期交付,其质量是否得到保证,施工过程是否出现安全问题等等,在综合各方面的因素之后再确定其评分,评估的过程要保证其公正性,也就是让不会和其有关系的人进行评估,同行评审就是其中一个比较好的方法之一,其好处是比较客观,其观点也更加专业,不会掺杂个人的主观想法。其次是总结经验,相比与评估来说,对于经验的总结更为重要。施工过程不可能尽善尽美,因此要对整个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及时总结,总结不仅是针对好的经验,对于施工过程中做得不好的地方也应该进行反思,而且对于问题的反思应该更严格一些。对于好的流程或者设计等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时,可以将其进行规范,使其成为以后工作中的标准,这样从另外一方面讲在以后的管理工程中也可以进行借鉴,当然这其中的规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实际电力配网工程项目的要求不断地丰富其内涵。对于施工过程中做得不好的地方来说,除了总结犯错的原因,还得从管理的角度进行思考,这从根本上讲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因此要找出它的根本原因并且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如果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就可以避免走一些弯路。值得一提的是总结工作不只是管理者一个人的总结,可以是一个小团体进行集思广益,对施工过程的问题提出各自的意见,这样就可以综合每个人的想法,从而对某个问题的解决也会更有帮助,然后再对各个小团体的意见或建议进行综合,这样对于问题的解决就有了一个大致的框架,保证其方向性不会出现问题。

其实,要让管理更加高效,这四点还不够,还应加强其它方面的管理,如职责管理和交底的规范化等,而且每个公司的管理方法等也会有各自的不同,但其根本是建立在各自10kV电力配网工程项目的基础之上,并且随着电力配网工程项目经验的总结也使自己的内容不断更加丰富,但是做好这四点,基本上可以保证10kV电力配网工程的施工过程流畅并且不会出现安全事故,这是电力配网工程最根本的内容,因而保证了管理的有效性,应该可以进行借鉴。

配合施工总结范文第2篇

确立研究目标

江苏省电力公司工资总额由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两个部分组成。基础工资由实际职工人数、工资基准水平和工资总额系数共同确定,绩效工资与各单位的业绩考核情况挂钩。课题以工资总额系数的确定和运用为目标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

构建不同类别单位的工资总额分配模型

针对“五大”体系架构下各类别基层单位业务特点和经营业绩,综合多方面因素,寻找激励员工和控制企业人工成本的平衡关系,构建不同类别企业的工资总额分配模型。形成与江苏省电力公司“五大”改革后全新组织架构相吻合的工资总额分配管理机制。

开发设计基于分配模型的应用软件

在工资总额分配模型的基础上,开发设计相应应用软件,使其可随公司发展思路的不断完善、经营业绩的不断提升、组织架构的不断完善进行灵活调整,以及时适应江苏省电力公司发展需要,在大幅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明确研究思路

在对需求层次论、双因素论、激励需要理论、公平公正理论和公平激励理论等先进工资分配理论进行梳理,对法国电力集团、荷兰壳牌公司、英国石油、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成功企业工资总额分配动向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公司归纳出“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探索公平激励导向、实施分类管理手段和促成绩效挂钩理念”等四点符合江苏省电力公司实际工资总额分配工作的启示,根据战略导向原则、分类管理原则、相对公平原则、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进行研究内容的具体设计。

首先针对各基层单位的企业性质、业务特点等多方面的差异进行合理归并与分类。

其次,提取对工资总额分配有重要影响的几类因素,形成工资总额分配影响维度。

再次,选取每类影响维度的各项指标,构建工资总额分配指标体系。借助客观赋权和主观赋权相结合的方法,给出各项指标权重。同时,考虑管理和安全责任在不同类型企业的重要性,设计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外部关联系数(风险系数),得出各类企业的工资总额分配模型。

最后,结合未来工资分配改革可能的方向,对模型进行拓展、改进。

课题重点在于根据总体的设计思路结合关键领域法(KRA)定位工资总额分配影响维度,以及按照关键绩效指标法(KPI)确定关键指标形成最终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测度指标权重并进行实证计算。

具体实施方案

按照江苏省电力公司下属单位的性质和工资总额分配模式的相似度,将下属单位分为供电企业、检修公司和其他单位三个类别。

供电企业

供电企业工资总额指标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供电企业工资总额指标体系;第二层为资产经营状况、人员状况、效率效益状况和地区差异四个维度;第三层是对维度的具体解释和全面的阐释,针对四个维度分别提取相应的指标作为最终影响工资总额系数的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变异系数法进行客观赋权,但是由于客观赋权法通用性和可参与性较差,通过对既得权重征求专家意见,引入主观赋权对其进行评估和修正,客观赋权和主观赋权相结合确立最终指标权重,见表1。

检修公司

检修公司与供电企业都承担着江苏省电力公司应完成的绩效考核责任。检修公司处理好各个分部(工区)的内部关联(内部关联系数)的同时,还应考虑到与其他类别基层单位的外部关联性(风险系数)。

检修公司工资总额系数=内部关联系数×风险系数

(1)内部关联系数。指标选取上,检修分公司从电力企业整体剥离,在各地设立检修分部(工区),与电力企业具有类似的组织结构。出于一致性的考虑,检修公司设立与供电企业一致的维度,指标依据检修公司实际状况而确定,工资总额分配指标体系维度权重设置同供电企业一致,指标权重设定方法采用同供电企业类似的权重确定方法,见表2。

(2)风险系数。将国家电网考核关键指标细化和分解到各基层单位,从经营效益指标、核心业务指标、运营管理指标等考核关键内容,安全生产方面、反腐倡廉、队伍稳定、保密工作、舆论宣传和依法治企等考核减项扣分方面,区分出检修公司与供电企业的外部关联(风险系数)。1)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关键指标,将检修公司与供电企业所承担的每一考核指标任务程度及关联度分为强相关、中相关、弱相关和不相关,强相关为7分,中相关为5分,弱相关3分,不相关0分。2)按照相关关系所对应每一指标对检修公司和供电公司进行打分,乘上考核分值,加总得出检修公司和供电企业各自承担的任务得分。3)将检修公司和供电企业风险总分相除,得出风险系数。通过计算得到2011年风险系数为1.07。

其他单位

(1)施工监理单位。包括江苏兴源电力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江苏省宏源电力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江苏兴力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和江苏省送变电公司。

由于施工监理单位多为劳动密集型单位,位于南京市,构建施工监理单位工资总额分配指标体系时,不考虑地区差异。权重确定上,沿袭供电企业工资总额分配体系权重确定的方法,更多考虑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效率效益状况,确定施工监理单位工资总额分配体系指标权重,见表3。

(2)技术单位。包括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江苏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3)技术单位为技术密集型单位,指标的选取要更加偏向对技术的支撑方面,同时考虑单位业务的完成情况。为体现技术单位的特点,选取人员状况和技术支撑为工资总额分配考虑维度。在权重确定上,沿袭供电企业工资总额分配体系权重确定的方法,更多考虑技术密集型企业的人员状况,确定技术单位工资总额分配体系指标权重,表4。

模型的特色及预期成效

江苏省电力公司在坚持“战略导向、分类管理、相对公平、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基础上,工资总额分配模型的构建呈现出五个特色:(1)对不同类别基层单位实施分类管理。根据不同类型的企业按企业性质、业务特点等多方面的差异设计不同的工资分配模式,按照分类管理的思路进行工资总额分配方案的设计。

(2)对同类别基层单位实施跨地区横向关联。对群体效能相同的基层单位,实施跨地区横向关联,解决跨地区单位间工资平衡问题。(3)对工资分配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考虑。按照总体的设计思路结合KRA和KPI,将工资总额指标体系逐层进行全面梳理,保证体系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合理性。(4)对分配模型指标的数据化支撑。通过与SG-ERP系统直接对接,实现各项指标数据的自动采集,保证指标数据客观且可量化。(5)对工资分配模型进行配套软件开发。开发专门的配套软件,实现了公司范围内的全面工资分配计算,保证了计算的正确性、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模型构建后预期将取得几方面的成效:(1)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通过完善科学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不同类别、地区和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地推动企业向前发展。(2)推进“减员增效”理念的实施。在新的工资分配方案中,强调了工资总额向定编执行率和补员率低的单位倾斜,通过政策性倾斜保证减员增效机制的正常运行和有效实施。(3)提供“三集五大”改革的借鉴经验。江苏省电力公司对原有的包干工资分配模式进行优化调整,助力于“五大”体系的建设运行和良性发展,为“五大”试点提供关于工资总额分配的经验成果。(4)提高内部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公司在工资分配体系能否做到公平地对待所有员工,极大地影响着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5)提升人力资源部工作效率。设计合理化的工资分配模型并配合使用专业的批量处理程序,预计全年可有效节省7500工时。

基于标准基数法工资分配模型

根据国网公司的战略定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工资分配将最终过渡到标准基数法阶段。标准基数法包括三个步骤。

基于标准基数法的指标选择与预处理

初步确定将资产经营状况、人员状况、效率及效益、地区因素作为工资分配总额的影响因素,就每一影响因素提取出相应的关键指标,同时对关键指标进行了初步的筛选,并获取其数值构建矩阵,进行正则化处理,再对这些指标进行聚类分析。

基于标准基数法的权重确定

在利用主成份分析法和专家调查得出指标客观和主观权重后,利用拉格朗日最小二乘决策模型进行复合赋权。

基于标准基数法的实证分析

以供电企业2011年情况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1)数据处理。选择64家供电企业总资产规模、售电量、客户数、输电线路长度、人均资产规模、人均售电量、人均客户数、人均输电线路长度、人才总数、人才当量密度、定员定达标率、人事费用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售电量计划、非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和CPI指数进行预处理,并得出聚类结果。

(2)主客观复合赋权计算结果。聚类得出结果为变电容量、全员劳动生产率和资产总规模指标,为保证指标体系的全面性,结合专家意见,增设人才当量密度、定编执行率、补员率和地区工资差异指标。在聚类结果的基础上赋权占70%,主观赋权30%。

配合施工总结范文第3篇

确定合理正确的施工方案和了解一些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是电力配网工程施工前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做的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在实际电力工程项目中,很多人没有认识不到施工前确定施工方案和注意事项的重要性,他们对施工前准备不充分,也没有合理的工程施工方案,这样就会导致电力配网工程的无法顺利进行,而且通常还会发生重新设计方案以及返工重新进行施工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减慢了工程进度,还会给工程企业带来一定的利益损失。因此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在施工前必须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保证施工方案的实施可行性。同时,还应该从经济层面上考虑到电力工程的造价,尽量在保证方案可执行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节省一切与工程有关的经济开支。对于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必须要考虑到一些注意事项,安全问题作为首要问题,被更加重视。电力施工不同于其他方面的施工,如若操作不当,浅谈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的有效管理郭东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四平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吉林四平136000它就会危及到施工人员的安全,所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好应该在停电的情况下进行操作,实在没法停电的情况下,应该让施工人员与高压线或者带电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保证他们与电绝缘。同时要规范施工人员的所配带的工具以及他们的着装,确保都符合并满足相关施工要求。在施工前确定好施工方案和注意事项可以预防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对于电力配网工程乃至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加强10kV电力配网工程相关技术施工流程的管理工作

通过当前的10kV电力配网工程项目来看,流程管理工作还很不完善,这就要求管理者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对施工流程进行全面的监管,同时施工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并在施工过程中担负起自己该有的责任。流程的管理中的重点是要规范施工操作,而前面我们知道必须在施工前确定完善的施工方案,但是只有方案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所设定的方案得以实行,而流程管理就是用来监督工程方案的实施。只有按照工程法相关制度严格规范工程流程管理,电力配网工程以及整个工程项目才能够顺利进行。

3加强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管工作

只有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加强管理的具体实施才能使得工程的质量才能得到更好地保证。但是通常来说,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存在于工程的各个阶段的,并且在每个阶段的施工完成后就要进行及时的质量检测,这时候就要求在质量检测过程中加强监管的力度。质量监管作为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必须要严格遵守正确科学的流程进行执行,在检测过程中应该秉承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的原则。不能因为工作的繁琐而偷工减料,如果检测不到位,就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构成威胁。所以,施工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管工作。如经过用环氧树脂修复后的91基混凝土电杆,再也没有再出现影响电网运行的故障。

4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应该不断提升施工队伍中每个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在施工过程中,各司其职,将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所用的技术更好的运用到工程施工过程中。另外还应该每隔一段时间让相关施工工作人员培训相关专业技术知识,把之前电力配网施工过程中总结的问题拿出来给大家探讨,一方面有助于他们对新知识更好的进行吸收,同时对于以往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可以确保现有施工人员可以更加全面了解,有效控制以后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重点,避免同类问题发生。还应该积极调动施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这样也可以很好地提高工作效率。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的执行不仅要求工作人员有熟练的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还应该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和责任心,因此在具体的实施工作中,应该将任务具体到个人,保证电力配网工程的顺利进行。

5电力施工完成后的评估和总结

只有对以往的10kV电力配网施工技术进行评估和总结,才能更好地对其进行有效管理。评估即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方面如: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等通过合理公正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总结即是对以往10kV电力配网施工过程中遇到好的方案进行总结,以便以后的参照和借鉴,同时也应该对不好的加以总结反思,以防以后发生同样的问题。总结过程中应该每个人都参与到其中,对于总结的问题综合每个人的想法,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总结问题得到更为科学的解答方法。

6结尾

配合施工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

电是新时期人们生活和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能源之一,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与控制中,用电管理日渐重要,成为确保现场工作安全的核心内容。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电力资源本身就是一种存在着一定安全隐患的危险源,虽然大家都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但是很多施工现场在用电安全管理上却存在着薄弱环节,很容易发生触电危险,造成诸多生产安全事故。

一、施工现场概述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现场施工临时用电是建筑施工现场的主要动力之源,在工程项目施工中,高效稳定的电力供给是保障工程顺利、快速进行的重要环节。然而在目前的现场施工项目中,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与影响,在施工的过程中现场用电系统存在着临时性这一特征极容易让人们对用电安全掉以轻心,一般工程施工周期大约多为几年或者几个月,有一些小型的工程项目在施工中则仅仅只有几天的时间,在这些工程施工中,对于用电较多,但在施工竣工之后必须马上进行拆除,也就是临时用电系统需要随着工程的竣工而从施工现场的拆除。在这种施工现场和施工现状下,临时用电工作存在着较多的危险性和危险源,与此同时受到建筑工程施工环境、工种较多、交叉作业面广、涉及面多、人员由于工作进场较为频繁等诸多原因,很容易在工作中接触到临时供电线路,以致于发生了触电危险。与此同时临时用电系统本身还存在着电力线路多、电气设备较为复杂使得各种供电系统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多变。

基于不同施工现场用电分析我们可以得知,临时用电系统还是较为复杂的应变系统结构,不同的建设阶段所需要的机械电气设备也不尽相同,使得在工作项目中,随着工程施工现状的提升而对于电气线路与供电系统的要求变得越加多变复杂,这就使得整个供电系统结构变得越来越难以操控。临时供电系统还是一个负荷时变的系统模式,不同于建设阶段所需要的机械电器设备也不同,系统的负荷容量变化范围的波动还较大,这就对于供电系统调节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经过实践经验分析发现,施工现场用电系统是一个危险点多、复杂的特殊场所,这对于安全施工技术要求提出了新的管理措施与管理要点。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采取相关的技术措施与方法对于提高施工现场用电安全十分重要,安全供电对于保障工程项目快捷、安全、可靠的施工提供了可靠基础。

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常见问题分析

1、保护零线引出点不正确

根据建筑施工临时用电安全规范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中,建筑现场管理中由于专业用电变压器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就显得格外重要,一般通过对各类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必须与保护零线进行有效连接。临时用电系统中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总配电箱电源侧零线或馈电柜总漏电保护器的电源侧零线引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现,有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系统保护零线的引出方式不按规范要求进行,通常采取将临时用电保护零线从现场分配电的零线重复接地引出,有的或从总配电箱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的负荷端引出,这都可能导致有些用电设备保护零线达不到保护要求,在出现用电安全时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

2、用电设备与保护零线间连接不牢

在施工现场发现,很多临时用电系统在初期架设过程中也按规范和设计要求布置了保护零线,且零线引出点也是正确的,且安装要求也做了重复接地,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设备专用保护零线连接出现不牢固现象,如临时用电系统安装人员不仔细,只是简单将保护零线与设备接地体进行简单连接,并且没有经过严格的临时用电验收就投入实际运用过程中,就很容易造成设备保护零线接线不妥当,使设备外壳出现带电或当设备发生漏电时失去安全保护等现象发生,导致施工人员在施工用电过程中出现触电事故。

3、配电箱系统选型设计不合理

在建筑施工临时用电安全规范中明确规定,施工临时用电系统应按照总配电箱、分配电箱、以及开关箱三级设计为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系统。总配电箱应设在靠近供电电源附近,分配电箱应设在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相对集中的区域,而分配电箱应按照各用电负荷开关箱位置布置,且其与开关箱的水平距离应在30m以内,用电设备开关箱与现场固定式用电设备控制箱间的水平距离应在3m以内。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现,很多建筑工地现场除总配电箱设置较为合理外,其它如分配电箱、开关箱等很多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统计设计布置,根据现场用电情况随意布置性强,且没有在箱体周围设置明显的警戒标识。

三、提高临时用电安全水平综合措施

1、控制相关安全电压标准

定义:安全电压是不致危及人身安全的电压。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等级,即为防止因触电造成人身直接伤害事故而采用的由特定电源供电的电压等级,一般分为42V、36V、24V、12V、6V。安全电压应根据使用环境、人员和使用方式等因素选用。要点:

1.1隧道、人防工程电源电压应不大于36V。

1.2在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的场所作业电源电压不得大于24V。

2、按照组织设计要求认真组织现场施工

应按照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对临时用电线路和配电箱进行规范安装施工施工。临时用电中室外架空裸导线的最大弧垂点与地面的安全距离应在4.0m以上(电缆线路应在2.5m以上),室内线路敷设距地面安全高度应在2.5m以上。临时用电电缆埋地敷设深度应不小于0.6m,在经过道路、结构缝等易受外部损伤的场所应加设直径为电缆外径3/2以上的电缆套管,且在电缆和电线敷设前,要认真检查电线及电缆外绝缘层是否完好。

3、采取多等级保护

在进行临时用电系统设计、施工时,要确保整个系统具有三级配电两级保护整体结构,并严格按照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逐一配电结构,杜绝配电箱与开关箱混用等不规范现象发生,并严格按照“一机一箱一闸一漏”综合保护进行临时用电配置,同时要严格根据负荷总量进行详细计算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并设置合理匹配的动作保护时间,防止漏电保护开关出现“误动”、“拒动”等情况,提高系统供电可靠性。

配合施工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建筑施工;临时用电;安全防护;配电箱

中图分类号 TU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21-0132-01

建筑施工现场离不开临时用电,临时用电是建筑施工重要能源动力载体,如施工现场临时照明、施工机具、工程机械设备等,均需要电能作为动力支持。电能在给建筑施工现场带来巨大便捷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破坏力和危害性,尤其是随着建筑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种类多、负荷大、施工场所较为复杂、工作环境不固定等特点,在电气元件设备与电线电缆的选配、电气线路的敷设与设置等方面均存在典型的短期临时行为,加上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对安全用电认识不足,侥幸心理较大,易引发触电伤亡事故,已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被建设部列为建筑施工企业四大伤害。因此,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加强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按照规范用电,是保证整个工程高效稳定建设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

1 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主要特征

1)短期临时性。建筑工程根据其建设规模等因素,其施工工期有很大差异,小的工程其施工工期仅有几个月,而建设规模大的工程其施工工期通常需要好几年。待工程施工竣工后,一些施工临时用电设施就需要拆除,因此,建筑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具有明显的短期临时性。

2)用电负荷的不稳定性。随工程施工建设的不断进行,不同施工工期和施工项目其临时用电负荷相差较大,也就是说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负荷存在很大不稳定因素。

3)施工临时用电设备存在流动性。在建筑施工现场,施工机械设备存在较大的周转性、移动性、以及共用性,伴随着施工的进一步进行和施工工序内部的进一步开展,施工机械设备、手持电动工具等使用变化频率较大,如不采取完善的安全用电防护措施,施工现场很容易发生人员触电伤亡事故。

4)建筑施工现场的复杂性。建筑施工现场是一个涉及专业多、作业点面广、随机性强的复杂场所,相应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也存在点多、面广、随机强等复杂特性。临时用电是建筑施工现场中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的重要控制内容。

5)危险性较大。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较为恶劣,施工电气设备、配电线路等易受工程是施工外界的影响和侵害,同时大多数工种间又存在同步交叉作业情况,极易造成施工人员发生人身触电伤亡事故。

2 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典型安全隐患

建筑施工现场由于其施工外部影响因素较多、外部环境比较恶劣,风吹日晒、雨淋水溅、尘土飞扬等是造成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系统绝缘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另外,建筑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等缺乏必要的安全用电知识,对电气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维修等经常出现违反安全规程操作等,同时自身又处于潮湿环境中,皮肤湿润,容易引起人体阻抗发生下降,进而引起施工人员发生人身触电伤亡事故。建筑施工现场用电的短期临时性较强、施工用电负荷的波动性较大,加上施工现场机动车辆的运行、机械设备的广泛使用,极易发生对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冲击、撞击、以及振动等影响,导致施工用电设备和临时性线路发生绝缘性能下降和损坏,接地可靠性降低,进而引起严重的触电事故发生。

3 临时安全用电综合防护措施

1)编制完善的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建筑施工现场,对于用电设备在5台及以上或设备用电总容量在50kW及以上的临时用电系统,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编制完善的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要确定临时用电电源进线、配电房、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以及供电线路的位置、容量规格和走向,并绘制临时用电平面布置图、立面图、电气主接线图、以及开关箱系统图等。

2)按照安全规程认真组织施工。应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相关技术规范,确定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线路的敷设方式(包括架空、埋地敷设两种)。对于室外架空线路而言,其最大弧垂与地面间的安全距离应确保在4.0 m以上,室内架空线路其距地面的安全高度应确保在2.5 m以上;电缆线路其最大弧垂与地面间的安全距离应确保在2.5 m以上。室内临时照明灯具其安装高度应确保在2.4 m以上,而室外临时照明灯具其安装高度应确保在3.0 m以上。电缆埋地敷设时,其埋深应不小于0.6 m,对于经过道路等易遭受外部破坏力损伤的场所应加设保护钢管等,确保电线及电缆绝缘层在施工过程中始终具有良好性能。

3)严格采用三级配电系统。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严格采用三级配电系统,即: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系统,应按照配电柜或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来进行用电系统规划,实行从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的三级配电防护控制。根据建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在总配电箱下分设多个分配电箱,每个分配电箱下又设置多个开关箱,每台施工用电设备均由其独立的开关箱进行单独控制。开关箱通常设置在设备旁边,一旦用电设备发生故障,工作人员可以操作对应开关立即切断设备电源,避免事故发生和扩大。

4)严格控制配电箱安装尺寸。分配电箱与开关箱间的安全使用距离不应超过30 m,开关箱与其所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间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 m。为了便于操作和安全防护,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其下底面与地面间的垂直距离应控制在1.3 m~1.5 m范围内;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其下底面与地面间的垂直距离应控制在1.3 m~1.5 m范围内。配电箱安装位置应采取防水防潮措施,不得在操配电箱前方堆放施工材料等影响配电箱的正常操作。

5)采取多级保护。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通常采用的两级保护,是指至少应设置总漏电保护和开关漏电保护两级配合保护。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系统应按“一机一箱一闸一漏”保护原则设置保护,即一台电气设备应配置一个专用的开关箱,在开关箱内部应设置一个刀闸开关和一个漏电保护器相互搭配保护。总配电箱和开关箱间的两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进行认真计算,合理搭配,形成完善的分级分段保护系统。开关箱内的漏电保护器气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30 mA,且其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不大于0.1 s。

4 结束语

建立完善的建筑施工现场临时安全用电综合防护措施,对控制和提高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整体安全水平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提高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使用水平的技术措施除了上述几条外还有诸多技术措施,为此,在实际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工作中应不断探索和总结,确保整个建筑工程高效、优质、高速的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