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安全工程的理解和认识

对安全工程的理解和认识

对安全工程的理解和认识

对安全工程的理解和认识范文第1篇

1电力企业施工管理概述

1.1电力企业施工管理的概念

确定电力建设的范围是对电力管理对象的明确分析。工程项目的范围是依据工程需要展开的,不能多也不能少。通过范围管理确定工作范围和工作条件,使电力系统的相关管理人员能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工作。

1.2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内容分析

工程项目管理涉及整个项目的过程,其中包括项目范围的确定、范围的意义和实施过程中的范围管理以及范围的最后确认。项目范围的确定是项目设计、计划、实施成果的依据。范围的定义是对项目系统的结构分解,用可以测量的指标定义项目的工作任务,落实组织责任和实施计划。实施过程的范围管理主要是活动的控制、实施范围的界定、通过项目实施状态的报告了解项目实施的过程和动态等。

2电力建设施工质量的特点

2.1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的多变性

电力建设实施工程具有多变性的特点,在电力建设的实施过程中因为会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所以对电力工程的建设分析应该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很多情况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可能给电力的建设和施工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面对这样的多变性,在工程实施之前,工作人员要对工程项目进行及时的了解,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防问题向着严重性的程度发展。

2.2工程质量问题的严重性

对工程要做到全面的了解,明确工程质量所具有的严重性特点。大的工程质量关系到整个电力建设的安全性问题,小的质量问题可能浪费工程的投资经费,对工期的延误造成影响。所以质量问题的严重性要明确,严重的质量问题还能导致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影响电力系统的健康有效的运行。

2.3电力系统的特殊性

在电力系统的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较多的不可预料性,涉及到的因素比较多,如果不能多问题和因素进行及时的解决,做到及时的预防很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后果。电力系统的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技术上、方法上的不可预料性,所以要及时了解电力工程才能有效的控制问题的发生。

3电力建设中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3.1施工的安全方面

电力建设项目中出现的安全管理问题越来越多,表现为管理力度的薄弱。电力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员比较多、负责的部门比较多、工种和设备也比较多,这就给管理人员的管理带来了困难,在以上程度上难免会忽视施工的安全问题,但是施工的安全问题恰恰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否能够得到保障。作为电力施工工程的监理人员,对施工的安全性认识不足,经常出现违反操作流程的现象发生,这样就会经常出现由于安全漏洞引发的安全问题。

3.2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在电力系统的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一些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一定的岗前培训就进入到了工作岗位,对工作的流程不清晰,对工作的重点不了解,缺乏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对电力工程的设计、施工、造价、管理认识不足,一些管理人员往往会出现只重视价格、成本、经济利益而忽视管理的现象。对设备的使用也不熟悉,相关的附属设备细节问题认识不够,很大程度上导致附属设备需要重新购买问题的出现,这对工程的资金和工程的工期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3电力施工管理规范执行力度差

电力建设实施管理工作对电力施工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良好的施工管理是增加企业效益的前提和保障。现阶段,很多电力管理人员缺少先进的管理思想,缺乏安全管理知识和管理意识,对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在施工工作中管理和监管落实不到位,这就直接导致了电力施工规范的执行力效果。缺乏相应的管理规范就会出现施工问题,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4提高电力建设施工管理水平的对策

4.1提高安全管理的认知水平

在电力工程的施工方面,有效的安全管理是减少安全事故的基础,有效的施工管理能够控制电力施工的专业性强、周期性长的问题。作为电力施工的管理者,首先要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召开安全会议和安全讲座或者竞技比赛来落实安全教育的宣传,为了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管理方面可以设置相关的奖励机制。在管理中要明确责任主体,把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人员的身上,严格对施工程序进行控制,达到强化责任意识的目的。安全的施工对施工的工期、电力项目的建设效益有着直接的联系,作为施工的管理人团要认识到电力建设工程管理水平与安全生产质检的关系,保证政策管理到位、安全设施齐全、工作的管理体系完善,改善陈旧的工程设备、及时做好检查检修工作,从而增强安全管理。

4.2加强人员的培训

要想提高电力建设的施工管理效果,就要加强相关技术人员的培新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对技术人员进行严格筛查,上岗之前要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使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对电力施工的管理和电力施工的实施做到细致的了解。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的管理按照已有的章程和制度进行,减少施工人员的不规范操作,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提高业务人员的执行能力和管控能力,加强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在对人员的安全管理知识进行培训的同时,还要加强新技术的引入,每一项新技术的引入都要让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及时仔细的了解,以便于以后工作中的准确运用。制定紧急情况发生的应对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3现场管理制度的强化

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要对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危险点进行分析。在危险点的分析后,要对这些危险点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疏导、消除、隔离等方式控制危险点的发生。重点控制工程危险点的改造力度,制定应急处理方案。现场管理人员要对现场的安全技术情况的落实进行监督和管理,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完成安全措施的评价,找出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时修复漏洞。对高危地区,要把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到最小点。

5结语

对安全工程的理解和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安全工程;认识实习;改革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125-02

实践性教学是安全工程专业整个教学环节中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这三次重要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各大高校一般都安排在大学的第四、第六学期末和第八学期初,实习时间一般均为三周左右,旨在通过不同阶段相对应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使学生对专业认识从感性到理性,最终达到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1,2]。因此,实践性教学是从书本到实践、从理论知识分析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应用和检验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掌握和应用情况的重要手段,是达到安全工程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在加深学生知识理解、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增强独立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3]。本文对安全工程系认识实习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认识实习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一、认识实习现状分析

传统的认识实习模式一般是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工程现场、科研机构大型试验场所、救援指挥中心或安全类展馆等场所参观实习,每个班级由1~2名指导教师带队,以现场讲解-学生参观的模式进行,最后由学生提交实习报告,教师评定认识实习成绩的模式进行。然而这种走马观花式集中实习的模式,在现如今对安全专业人才的要求和培养上,显露出许多弊端,导致实习教学质量及效果急剧下滑。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实习中学习环节较少,目的性不强。由于实习都是在学期末开始,学生已经完成这个学期课程的学习和考试,且实习考核方式以提交实习报告为最终成绩,学生学习的压力不大。同时实习期间现场参观比较连续,一般很少或不安排学生的学习,这导致学生在参观之前对所要了解的企业的工艺流程、相关安全知识等了解不充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知道重点问题在哪里,学习缺乏目的性。

2.被动参观导致主观学习性不强,学习效果不佳。认识实习一般设置在本科生未学习专业课之前,学生本身对相关专业工艺及安全知识不了解,导致学生参观时比较盲目、被动,没有目的性,不知道该看该学什么,不知道和自己专业息息相关的知识到底在哪里。另一方面在参观工矿企业等现场过程中,学生人数众多,且现场噪声比较大,导致现场工作人员在讲解过程中,大部分同学听不到工作人员对工艺流程等方面知识的介绍,再加上本身对专业知识的不了解,参观速度又比较快,这种快速的看-听-记流水模式,导致学生对现场只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而无法理解和切身体会整个工艺运行的流程,更无从发现在工艺以及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最终导致参观后仅仅是去过某企业或某现场的模糊印象,增长对企业的宏观认识,而未真正深入学习到专业知识。

3.学习成绩评定方法难以评判学生实习中收获。实习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尺,也是学生最关心的部分,它的评定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成绩考核方式单一,缺乏明确评分标准,将难以体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容易导致学生在实习中表现松懈、敷衍了事,抑制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认识实习改革模式探讨

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认识实习成为实践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达不到实践教学预期目的。而实际上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实习效果,对认识实习改革模式探讨如下;

1.评分机制规范化。传统的实习考核方式为认识实习过程中的总体表现和撰写的实习报告。平时的表现为实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认真性及出勤率等方面,具体分数实际取决于在带队老师心中的印象,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而撰写的实习报告主要分概述、具体实习场地情况、实习收获和体会几大部分,模式固定。由于实习是集中实习,所以这几部分内容相似度太高,在实习报告中很难体现出个人具体的收获,也难以评定分数的高低,而且学生在撰写报告时有互相抄袭现象。因此探索和规范认识实习的考评机制非常重要,既应该能公平、公证反应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成绩,又能对实习过程起到监督和积极促进的作用。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认为认识实习报告的构成机构和成绩评定应该包括如下几部分。

2.小组知识竞赛。为了增强实习中学习的趣味性,丰富实习中单一的参观讲解模式,在实习中安排小组知识竞赛,通过分组知识竞赛的方式,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和活泼的比赛形式相结合,集知识、教育和趣味性于一体,使大家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巩固学习成果,同时增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3.专题汇报。实习参观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场有关安全专题汇报,内容可以是危险因素辨识,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安全措施等。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达在实习单位中发现的安全问题,以及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

4.及时讨论。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学习到现场知识,了解现场具体岗位的日常工作内容,现场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以及问题的处置方式,应当在参观后及时组织学生和现场讲解人员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当堂授课和现身说法的方式,有助于学生了解所在实习场所的工艺流程、现场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危险源、安全措施及安全管理等内容。增加学生和现场工作人员讨论与互动环节,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加深对现场工艺以及相关安全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5.充分做好实习准备。提前编制实习指导书,并与实习前5周向学生下发实纲和实习教材,并指出参考书目。一方面让学生对实习单位、实习的要点和重点以及实习中应掌握的基本知识有整体的了解,另一方面也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具体每次实习之前,要开实习动员大会,内容包括实习计划,实习安全纪律,实习单位介绍,各实习场所实习目标,成绩评定方法,实习注意事项。

6.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我国高校实习的安排一般都比较集中,分别在第二、第四、第六学期末,在学期中间没有实习。国外高校的实习安排非常频繁,几乎是一个月就要到现场去一次,暑假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实习,甚至有的课程只在学校上课一到两年,剩下一到两年便是到现场实习。实践经验对专业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理论知识只有与实践相结合,并应用于指导实践,才具有理论和工程意义,才能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增加对专业的兴趣,并在理论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建议实践性教学活动应该分时间分批次多次安排,保证集中实习与课程中的分散实习相结合。

三、结语

认识实习是学生获得实践知识、开拓眼界、加深对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解重要手段,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其在大学生教育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4]。但现阶段由于教学方式、考评方式、引导方式等种种问题的存在,导致实习效果往往不佳。因此,鉴于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作为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单位不仅要对安全工程专业的认识实习给予足够的重视,还必需全力确保实习效果,不断探索实习改革创新模式,以期实践性教学在专业培养教育中达到应有的预期目标,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培养具有更高创新精神和更高专业素质的安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彭第,吴景华,靖向党,潘殿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工程认识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学平台,2015,(04):54-56.

[2]朱慧琴,王婷.本科化工专业认识实习模式初探[J].广东化工,2015,42(16):240-241.

对安全工程的理解和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航空安全;问题管理;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2-01-01

航空安全管理其中所包含的管理问题十分的系统和全面,包括了员工的心理管理、组织的运行管理、社会的公共管理以及工程的技术管理,这些管理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不仅形成了一个模式,并且大多数人都能接受这一观点。就整个安全管理的实施具体过程来说,航空安全管理还是属于一个过程的管理,所以具有很强的流程性。从多年的实践管理经验来看,航空安全管理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了五个重要的环节,以下文章就航空安全管理中的五个要点、航空安全中的问题管理以及风险管理模式中的三个层面做出的详细的说明。这五个重要的关键点,问题管理以及管理模式在航空安全中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一、航空安全管理中的五个关键点

1、让员工对航空安全有深刻的认知

这一点最主要的是员工的教育与培训,通过各种教育与培训的方式,相关组织可以让员工掌握了解到与航空安全有关的全方面的知识。比如说,地面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空防安全知识、消防安全知识、航空器安全知识等等与其相关的。教育和培训的方式可以根据员工自身素质的高低、公司组织的规模来决定,培训方式如:课堂培训、自学、看影片资料等等。然而是否真正在员工的脑中形成了一种认知,这是需要测试的,各种测试也同样需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要求,来体现对员工的基本尊重。不如说,口试、面试、小测试等,组织者就要根据员工的各种表现来判定其是否对航空安全形成了一种认知。

2、相关人员意识的建立

在对相关的航空安全有了认知之后,就应该在大脑中建立一种意识,这是在遇到问题是能做出迅速反应的一种前提,并且能为大多数人所能接受。员工通过认知的形成、意识的建立与自己的工作经验相结合,就能很快的发现周围所存在的隐患,便能对隐患做出相应的解决,从而保障了航空中必要的安全问题。

3、对风险采取及时的行动

航空安全管理的中心要点就在于此,只有这样才能将员工所建立的意识和认知效果转换为采取的具体安全保护措施,从而得到想要的目的,否则建立的认知和意识都只是空谈。要行动,就必须有一个计划,有时甚至需要多个计划来面对不同的情况,这样就会考虑的更全面,风险也会越小。在行动的过程当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这就要求全体员工的积极配合与支持,大家团结一致采取措施。只有不断的克服困难,在下一次遇到的时候就不会感到畏惧,反复的练习会养成一种习惯,从而变得更加强大起来,做到真正人们想要的安全。

4、安全制度的建立

当问题解决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积累经验,把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经验沉淀下来形成一种制度,个体可以通过自我反省得到完善,组织就能因为制度而变得更加成熟。所以随着制度越来越多的建立,安全事故出现的频率也会越来越小,解劝安全问题的成本也会越来越低,从而的到一个良性的安全管理的循环。

5、安全文化的形成

人们的行为会因为制度的形成越来越规范,因为多种多样的规范便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习惯,这许多的习惯集中在了一起就是文化,文化给人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从上面描述的来看,航空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五个重要部分都是不容忽视,不可缺少,互相依存的。认知的形成、意识的建立、行动的采取、制度的确立以及文化的渲染,我们应该沿着良性的路线前进,更好地保障航空的安全。

二、航空安全中的问题管理

什么是问题,就是指人们所遇到的并且需要被人们讨论、研究并且加以解决的疑难、事故以及意外等等。问题管理是一种有机制的管理系统,能对出现问题的原因做出分析,解决这一问题,并能预防下次这个问题再次出现。问题管理的最终目的其实是使问题更少的出现。形成一种有利于整个组织的资源系统。由于安全问题的难预测性,偶然性以及目标的难确定性,导致了这项工作的计划难、部署难以及预测难。所以有关人员和相关的组织就更应该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把焦点放在如何解决问题这一关键点上。采取相应的措施使问题得到解决。

三、风险管理的三个模式

1、日常安全管理模式

通过成绩的考核以及日常实际的实践经验来看,安全管理强调的是员工和领导者,尤其是领导者的对出现安全问题时的明锐洞察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者的能力对一个组织是否具有高的效率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应优先针对常出现的问题,先解决,对于屡次出现的问题,要有严惩的解决方案。由于航空问题种类多而且复杂,并且解决问题可以运用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导致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应该直接解决危害最大的安全问题,实现最大的安全效益,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得到经验,从而建立系统,从而使解决问题更加的直接有效。

2、组织管理模式

人员多,规模大以及组织丰富是航空安全管理三大主体的特点。在这个模式中,应进行组织流程的重构。提高信息的流动速度使组织更加的扁平化,有效及时解决安全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相关部门都是需要重构的,除了专家特别指出,可是所有的部门都需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为解决问题而做出各自的努力。

3、制度层面管理模式

通过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航空安全管理,将安全管理的职责落实到每个员工的身上,使个人的积极性大大的增加,主动管理替代被动管理。更要让人们清楚的认识到没有解决安全问题所带来的后果对自己对其他人以及对整个组织的影响,而且需要积极的面对自己的问题以及周围人的问题。随着我国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将过去的被动管理转化为主动管理,从而使航空安全管理问题的解决效率紧紧的跟上时代的脚步。

总而言之,航空安全管理离不开全体员工认知的形成,意识的建立,行动的采取,制度的确立以及文化的熏陶,并且对三个管理模式有着深刻的认知,只有对这些有了深刻的了解,人们才能清楚自己的职责,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每个人都应该在脑海中将安全管理与危机处理相结合起来,一旦出现管理的问题,解决了之后就应该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我国航空安全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小中;浅析问题管理对安全工作的有效性[J];人类工效性;2002年

对安全工程的理解和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5-8466-03

1 概述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网络社会,信息网络系统在人类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操作不当和网络黑客的猖獗,大家对计算机中存储的信息安全越来越担心了。怎样才能使计算机与网络中的信息更安全,必须了解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概念,了解经常遇到的各种信息安全问题和应对策略。

以为企事业单位第一线输送实用型人才[1]为办学宗旨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要适应社会发展、经济建设需求,培养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比较强的创新能力的实用型技术人才。针对工作在各行各业最前沿的高职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培养日常安全意识,掌握信息安全相关技术已迫在眉睫。

为使学生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并认识各类计算机病毒、网络黑客攻击的危害性,熟悉并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侦查与信息安全管理等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关实际操作及处理技能,具有较强的信息安全应用处理能力,能胜任各级企事业单位计算机信息管理及基本的安全维护,具备规划企业安全方案的初步能力,该文从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及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

2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为核心目标,理论知识的掌握应服务于实际工作能力的建构。所谓实际工作能力,应当是一种对职业世界的理解和认同,对职业任务的认识和把握,对职业活动的控制与操作能力[2]。高职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开设信息安全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能够解决第一线的具体信息安全问题的实用性人才,而不是培养信息安全方面的全才,也不是培养战略人才。即培养满足企事业单位社会需求,具备一定的安全道德意识,了解并熟练掌握信息网络安全维护及安全防范技能,基本能够胜任信息安全系统环境构建的技能型的人才。

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技术,学会如何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保护自己的信息和数据,防止黑客和病毒的侵害;重点学习目前在信息网络安全领域应用较多的技术,主要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IDS)技术和基于公钥基础设施(PKI)等信息安全技术,使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独立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和工作;在学习并掌握信息网络安全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技能和创业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3 精心组织、设计教学内容

信息网络安全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同时又是一门普及性意义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高职学生的网络基础知识及所授教学课程学时所限,全面介绍信息网络安全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及相关技能是不可能的,也毫无必要,应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的信息安全知识。故信息网络安全课程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密码学与信息安全基本的思想与方法,为今后工作、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与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高职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学生,在掌握信息网络安全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技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多地了解当前的信息网络安全技术,以增强实际分析与解决信息安全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职信息安全课程的教学内容至少应包括:

1)网络安全概述: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了解目前主要的网络安全问题和安全威胁,理解基本的网络安全模型及功能,了解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及各种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2)网络操作系统命令及协议分析:需要掌握常用网络协议及协议分析工具,各种网络服务及常用网络命令,系统漏洞及后门等内容,尤其是系统的安全配置,这是信息网络安全的根基所在;

3)防火墙技术与VPN技术:防火墙技术是一种隔离内部网和公众访问网的安全技术,对两个通信网络执行访问控制,而VPN则是一种跨越Internet进行安全的、点对点通信的安全虚拟通道技术;

4)密码技术及应用:密码技术是保护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防止伪造、篡改信息的认证技术基础;课程中介绍密码学的基本概念,要求准确理解并反复强化,以形成对密码学整体的初步印象;而对密码学中的数学概念要求有一定的了解,可以不必深入掌握,留待以后加强;

5)病毒及其防范:了解各种计算机病毒的原理、传播方式及其危害,从而更好地杀毒、防毒;

6)网络攻防和入侵检测:了解黑客与网络攻击、入侵检测的基本知识,掌握口令攻击、端口扫描、网络监听、IP欺骗、拒绝服务、特洛伊木马等攻击方式的原理、方法及危害,能够识别和防范各类攻击并利用入侵检测工具检测入侵行为;

7)网络安全管理:理解网络管理的概念、目标、功能及标准,熟悉一些管理软件的功能和应用。

在选择具体授课内容时,应根据社会企事业及各方面需求及相关专业的学生作适当调整,尤其不能流于表面而局限于一些泛泛的、缺乏全面的安全知识,同时也不要过于追求一些深奥的、研究方面的理论知识。要根据所设定的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目标,围绕着在实际生活、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一些信息安全问题,精心设计相应的授课内容,布置学习任务,以便让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同现实安全问题相联系,能够根据出现的安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真正的将信息安全知识固化到自身,最终达到开设本信息安全课程的目的。

4 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

明确教学目标,规划好教学内容后,还应配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是才能真正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一方面按照现代教育思想[3]组织教学,一方面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4.1完善信息安全理念,认识维护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高职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新知识充满浓厚的兴趣,尤其一部分学生更是对黑客技术有着耳闻,想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掌握一些黑客攻击技术的迫切感。其实,在Internent网上有很多的黑客攻击工具,只要下载下来简单安装配置后就可能产生严重的攻击行为。例如,漏洞扫描、网络监听等工具就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管理人员使用这些工具可以了解网络运行情况及现有网络存在的一些安全漏洞,从而作出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而一些怀有好奇心的人及黑客则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扫描、监听甚至攻击相关网络,从而造成有意或无意的网络攻击。因此,我们在讲授信息安全课程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攻击的危害性和维护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如何引导学生做一个信息安全卫士而不是一个安全文盲及黑客,是本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在信息网络安全的第一节课,首先给出一些CERT(Computer Emergency Response Team, 计算机紧急应变小组)统计出的一些信息安全事件数据,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信息安全攻击事件的防不胜防和信息安全事件所带来的惨重损失;然后通过讲述一些国内外网络犯罪的事例,使学生了解哪些网络行为是违法的,进一步认识到维护信息安全和遵守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最后让学生明确信息网络安全存在着木桶效应:只有保证每个环节的安全,信息网络安全才能有保障,从而让学生一开始就养成严谨的信息安全理念。

4.2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图片、动画、录像等元素都集成到教学活动中,以直观、生动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避免了单纯的理论说教,让学生能够从抽象难懂的信息网络安全知识上升到形象上的认识。

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寻求学生的反馈,打断讲课来提问,一次中断十秒钟,注视学生;有时老师可以和学生开些善意的玩笑,允许他们提问,发表评论,并在对话中保持主动。这种教学无异于邀请学生围着饭桌相互交流[4]。

针对信息网络上出现的一些安全事件,老师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网络支付中的身份识别和信息保密问题),鼓励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表达、倾听并能够主动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养成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另外,应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分析比较的习惯,让他们每时每刻都带着问题去学,并及时总结已学过的知识,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3理论联系实际,尽快掌握所学知识

密码技术及应用理论性强,是本课程的重点、难点,为使学生能够掌握密码学的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首先讲述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对称和非对称密码的区别、古典密码学的基本方法及DES算法、RSA算法的基本原理,使学生掌握密码学的基础知识,简单了解加密算法的原理、设计思路及使用场所,对加密算法产生初步印象;然后介绍密码学应用方面的知识,包括密钥管理、消息认证、数字证书、以及Windows系统中的证书服务等方面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从而加深对密码学概念及各种应用的理解。

PGP,全称Pretty Good Privacy,一种在信息安全传输领域首选的加密软件,其技术特性是采用了非对称的“公钥”和“私钥”加密体系。学习完非对称密钥理论知识后,试着让学生各自动手安装PGP软件,生成一对的“公钥”和“私钥”,并让学生把自己的“公钥”给同班的同学,让学生之间相互发送加密和签名的文件,从而实现安全文件传输,如此,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快速了解并掌握了非对称密钥体制的理论知识和实际使用方法。

4.4遵循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第一的原则,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应变能力

信息安全是一个复杂的、隐蔽性很强的问题,一般人很难发现[5]。开设信息网络安全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从复杂的网络环境之后发现信息安全问题,针对信息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找到问题根源所在,并能够及时解决所出现信息安全,以便进一步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眼光、清晰的思路及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能力。从发现信息安全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直至消除安全隐患,时间越短越好,以减少信息安全问题所带来的影响和损失。同时针对信息安全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主动出击、防范,不能等到问题爆发了,造成严重损失了再解决。

“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信息网络飞速发展,病毒与黑客攻击技术日新月异,高职学生应用“与时俱进”的思想面对信息安全问题,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时刻了解信息安全动向,关注各种新病毒:网络挂马、网络钓鱼、超级病毒工厂等,不断学习,接收最新信息安全技术及各种安全防范方法。

信息网络安全课是一门实际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要以“必需、够用”为度,淡化理论的片面推导过程,应加强培养学生理论成果的实际应用能力,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精选和更新。在努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必须加强学生善于总结、应对各种最新安全问题的能力。可以鼓励学生课余时间自己上网查找最新安全技术资料,了解并掌握一些最新信息安全技术,以小论文方式提交并进行适当考核,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主动应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坚实信息安全权基础。

4.5 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

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一般工作在计算机应用的最前沿,网上办公、网上事务处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这改变了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给工作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信息安全挑战。信息网络安全问题面比较广,参与讨论的人越多,解决问题的速度就越快、越完美,相应的安全漏洞也会越少,共同探讨、争辩过程中,甚至还会激发更多人的奇思妙想,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高职信息网络安全课程应积极培养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能力,平时鼓励学生多读、读懂信息安全方面的文章,能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并在同学间实现共享;另外,信息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往往不是某个学生单独能够解决的,需要同学们共同参与解决,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集众人智慧,共同探讨所遇到的信息安全问题。

当然,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探讨各种信息安全问题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来学习充实自己,例如可以经常上一些杀毒软件网站了解最新病毒信息,从一些病毒案例分析解决中学习一些实际操作经验;同时可以注册清华大学(水木清华)、东南大学等高等院校的BBS论坛,学习探讨一些信息安全问题。

5 结束语

高职信息网络安全课程是一门内容更新很快的课程,更是一门具有较高挑战性的课程,这势必给我们的信息安全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该文在明确信息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目标、精心安排设计教学内容以及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合理设计、组织好信息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完善学生信息安全理念,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总结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贾少华. 面向市场 面向学生、面向实践——试论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2] 江铁. 高职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9(2).

[3] 姬兴华.《现代教育思想》课程“导学”思路问题探析[M].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对安全工程的理解和认识范文第5篇

摘要:实习是高等院校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渠道,实习的内容和质量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本文从独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自身特点出发,结合电气工程专业的特殊性,探讨了有效提升实习效果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电气工程;实践环节;实习;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名称为对独立学院电力工程系实践环节(课程设计、实习)进行教学改革的探讨和研究。

【中图分类号】TM76-4 ;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07-01

独立学院电气专业的办学原则是根据实际人才需求导向,设置与之适应的专业方向,做到学生适学对路。在培养方案制定上突出了"电力特色"、"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重实践强能力"等原则。实践环节中的实习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有积极的作用。本院电气专业学生有两次实习机会,一次安排在在大三的上学期的认识实习,一次是在大四下学期的生产实习。

一、实习的目的和作用

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的目的不同,认识实习是学生在学习完所有的专业基础课,学了部分专业课时进行的实习,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对专业中将要涉及的的环节,将要用到的各种设备,服务的对象的特点,建立感性认识,为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生产实习是与今后的职业生活最直接联系的,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将完成学习到就业的过渡,因此生产实习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它不仅是校内教学的延续,而且是校内教学的总结。生产实习也是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生产实习,学生能够认识电力生产的整个过程,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紧密联系,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培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下一步步入社会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习内容

由于电的特殊性,它本身具有很大的危险性,稍一疏忽大意,就会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故带学生出去实习,安全问题是第一位的。

传统的带学生到现场转转,远远参观的实习形式存在太多问题,根本达不实习的目的,为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大胆提出了改革实习教学环节的过程,增加实习地点。

1.认识实习:

为了达到认识实习的目的,并让学生有机会在一周的时间了解尽可能多的了解电力系统相关知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学生参观了保定天威变压器厂,花庄变电站和保定培训中心11万变电站仿真设备及动力实验室。

保定天威集团变压器有限公司是有着种类丰富、技g水平先进的电力及特型变压器制造企业,在这里学生可以近距离的看到变压器的生产过程和相关的实验,了解变压器的内部结构,有利于掌握跟变压器相关的知识,这些在电厂和变电站现场是很难看到的。

参观花庄变电站之前,变电站的工作人员提前一天对学生进行安规教育,并通过照片介绍了变电站的主要电气设备,使学生对变电站的各种设备有了初步的认识。安规考试及格,学生方可被允许实地参观。实地参观时,工作人员带领学生们穿着工作服,头戴安全帽,在现场认识和学习一次设备(主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容器、避雷器,电力电缆,母线,电抗器等),然后进入监控器参观配电网自动化设备,配电网的监控软件等,随后工作人员还对二次设备进行详细的讲解,这些为学生们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由于电力部门安全生产的特殊性,学生也只能在警界线外观看电气设备,不少设备都是封闭起来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又加入了参观培训中心的环节。在保定培训中心,有11万的非带电变电站培训设备,在这里同学们可以安全的近距离的观察变电站的各种设备,了解各种电气设备的外形、结构、型号和技术特性,增加感性认识。

最后参观动力实验室,在实验室有仿真的模型,同学们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参观模型的运行,了解电的产生过程中涉及的各种环节和设备,整个过程清晰安全明了。

2.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是学生毕业之前进行的最后一个实习,本专业近两年带学生去的是唐山陡河电厂,陡河发电厂隶属于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它坐落于河北省唐山市,始建于1973年12月,分四期工程建设,总装机容量1550MW。

在电厂的第一课,就是安全规程的学习。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只有学好了安全规程,知道哪些设备带电,哪些地方有危险,保证好自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参与班组的日常运行和维护作业。在电厂,学生们对电厂的机电炉各个环节进行参观实习,现场工作人还带领学生对整个电厂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参观和讲解,使学生对电力系统的起始环节有更深的认识。学生后几天的实习是和工作人员一起值班,有不懂得问题可以现场提问学习,这样在有理论支撑的前提下,对原来概念模糊的问题会得到更专业的现场指导,同时也体会了本专业的部分工作环境。

通过生产实习,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增加了感性认识,把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并学到从书本学不到的专业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将从事的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考核方式

实习成绩根据实习报告、实习纪律执行情况及实习表现等考核来决定。为了避免互相抄袭实验报告等情况,要求学生手写报告,同时要求学生实重视实结部分,因为通过学生书写的心得体会,可以看出学生对实习整个过程的认识程度及实习的收获。

四、结束语

通过对近两年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的情况,实践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反应不错。通过实习,学生对本专业的相关设备和相关知识,认识的更深刻,为以后步入社会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超,陈敏,韩效钊,张兴法.工科院校生产实习问题的研究与实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鲁敏,王洪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模式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