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建档案;信息化;工程建设

Abstract: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s an inevitable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urban construction, municipal files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lso measure a region and industry records management modernization level of high and low, this paper combining with the working experience,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municipal files put forward 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

Keywords: of the municipal files;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改革开放以来,城建档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不改变档案原来的内容信息的情况下,信息化建设在对档案本身的内容及档案的存在不影响形式并在符合信息转变原则的情况下,使城建档案信息社会化,实现档案资源共享,从而有效加强和促进档案管理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对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理解和认识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这种记录就是一种信息。顾名思义城建档案记录着一个城市建设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的一段信息。而要弄清信息化中的信息不仅仅限于城建档案本身的记录信息,它是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将原始信息进行处理后与社会其他信息形式融合形成的更广泛的信息。城建档案信息化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狭义上的信息化,就是将城建档案自身的内容格式化、程序化、信息化:二是广义上的信息化,也就是说将城建档案信息与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信息化。

从对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上讲,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和高新技术条件下,促进城建档案本身信息进入社会交流系统,并被社会广为传播。另一方面就是将城建档案中的信息与其他社会信息形式融合使用,使得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但是,这两个方面的共同目标与存在形式并不矛盾和孤立,而是相互依存与联系,相互影响与促进。相信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个时期,必然与社会发生普遍的联系,必然要与社会中的其他信息交融更加广泛地交流和传播。

2 促进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2.1 培养和提高城建档案人员信息意识.

一定的社会意识具有一定的社会能动作用,这是马克思对意识能动性的高度总结。社会档案意识在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必然有能动的影响,成为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力的推手。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城建档案信息化首先“观念信息化”。城建档案工作人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体,他们的能动性事关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城建档案工作人员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也来自于城建档案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树立档案信息的意识,从根本上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地关心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事业,主动思考社会文献信息系统中各种文献信息的渗透和融合,认真做好信息化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促使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其他社会信息相互结合与共同发展。

2.2 不断提高城建档案信息化技术水平

2.2.1 为城建档案人员配备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等硬件设备。指定专人负责系统软件的开发应用或完善,对其它相关人员定期进行计算机系统软件的操作培训广,建立和完善统一、集成平台为信息化建设作好前期准备工作。

2.2.2城建档案信息数据输入是项基础性工作,职能部门每年移交的大量成果档案资料,做到及时更新整理及时输入,从信息源头的目录及全文的数字化着手,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格式,抓好数据资源备份,实施纸质档案和数字档案“双轨制”工作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城建档案信息数字化的进程。

2.2.3 实行城建档案人员工作责任制,加强层级管理。在密级界定中首先制订密级标准,对室藏档案按公开、内部、秘密、机密进行界定;其次对档案信息使用者进行网上身份验证或手机短信号令论证,对不同层级和身份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信息查询权限,确保档案管理与软件系统的安全。

2.3 不断提高城建档案人员的信息管理水平

现今在计算机推广普及与应用下,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应用为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做出了较大贡献。信息技术的广泛采用和电子政务的加快推进,使城建档案基础建设的重心向档案信息化建设转变。城建档案部门建立自己的局域网,添置计算机、光盘刻录机、扫描仪等,在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系统开发和档案利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促进了城建档案人员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2.3.1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选取适合电子文件形成单位自身特点的档案管理软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录入、开发利用等是开展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电子文件的大量增加,如何安全且高效地管理电子档案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国家在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中,进一步要求电子文件形成单位和接收单位认真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等工作。

2.3.2 选取适合的城建档案管理软件不但可以达到科学、高效管理电子文件的目的,而且电子文件作为信息资源,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付诸实施的重要媒介。信息化建设理念,需要科学的档案管理软件作支撑,过去单纯以传统方式管理大量电子文件,是绝对不能实现集功能全面、智能、便捷、高效等于一体的目标。提高城建档案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2.3.3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安全工作格外重要,尤其是软件的选择与开发利用,好的档案管理软件自身的安全设置,访问授权、用户安全级别、密码设置等功能模块,已成为电子文件管理、利用的一道坚实屏障,只有引起高度重视才能有效地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3 城建档案信息化的建议

城建档案信息工程建设的过程本身就是工程档案的形成过程,从而也决定了工程档案的建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只有从工程立项到工程完工验收的各个环节,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避免政出多门或交差管理,提高工程档案管理效率与效益。

3.1 加强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要选用适合企业档案管理的软件,制定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还必须改革不适应城建档案信息化要求的管理体制,提高工程信息交换及资源共享水平,创造更多有利于方便公众利用的条件。

3.2 加强和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城建档案信息化人力资源培训制度和考评机制,不断增强和提高城建档案信息化人员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

3.3 选配好的软件并不断提高数据质量是计算机管理系统成败的关键,城建档案信息要严把数据关,保证所输入的数据及时、全面和准确,否则难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不断完善与建立数据审核与核对制度,在数据输入之前对数据进行审核,在数据输入之后进行认真校对并作好备案。

4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城建档案的管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加强和提高信息管理水平能有效地实现城建档案的动态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效率,还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保证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社会信息化同步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城镇化发展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保障。

参考文献:

[1]唐宝莲,城建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及三者的关系[J]. 科技档案, 2006,(03) .

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范文第2篇

一、信息技术基本内涵和特点

总得来说,信息技术的最重要内涵就是数据信息的收集、传递、分析和存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水平也越来越突出。信息技术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由最传统最简单的信息传递逐渐发展为机械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同时,信息技术具有明显的特点:①安全性。在工商管理过程中,会产生许多不可控的问题,对企业的经济发展造成阻碍。信息技术通过先进的管理设备为管理问题地解决提供更多的可能性。②节能性。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工商管理过程降低经济成本投入,并有效提高工商管理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促进经济资源的高效利用。广义的信息技术内涵如下图1所示。

二、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让我们对“工商管理”有个粗浅认识。“工商”就是工业和商业的简称。也是社会价值生产与流通的两个环节。而“管理”是组织中维持集体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所以,工商管理是一种协调行为。

在工商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信息技术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要加强管理就要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扩大专业信息技术应用范围,提高工商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实现工商管理信息化,就是帮助管理者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工商管理全过程实际工作的开展情况,同时也了解内部员工的工作详情,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成。工商管理信息化的不断应用,还能够将传统工商管理较复杂的工作流程进行简化,同时对减少工作量和降低工作难度,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是有益的。

三、我国工商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每个环节和每个角落。自20世纪90年代起,信息化管理技术在我国工商管理行业中开始进行应用。但是其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工商管理信息化具有相对的局限性、信息化技术我国工商管理行业的分布的应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和分散性、不同地区对于工商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具有较大差异。目前我国处于经济的快速发展阶段,国家对于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未来我国工商管理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管理效果,积极迎接挑战。

四、目前工商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发展的层级与幅度较不均衡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呈现出层级与幅度不平衡的情况。层级与幅度不平衡的情况,是指信息化技术纵向、横向发展不均衡、实际技术与应用水平不衔接、不均衡。这种问题的出现,将会使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的电子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在工商管理中与实际的应用不能匹配,应用水平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降低工商管理信息化工作效率。

(二)缺乏标准化和专业化的信息化管理机制

专业化、标准化的管理机制是推动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有效措施和保障,也是其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础。目前,信息处理技术成为了工商管理的主要技术,但是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缺乏较为专业、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这种问题直接降低了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标准和工作效率,不仅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还使得信息化应用过程中更容易发生管理风险。

(三)未能在复杂的工商管理中发挥出较大的作用

受我国复杂的经济环境影响,我国工商管理信息化必须与实际的经济市场环境等方面因素进行充分融合。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涉及的管理范围和管理对象较为广泛。因此在信息化技术应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各方面影响因素,将信息技术与各项工商管理数据进行有效地融合。目前,信息化技术在工商管理过程中应用还较不成熟,未能发挥其全部优势作用。

(四)缺少专业信息化软件

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前提是计算机软件的应用。目前我国对于工商管理信息化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研究水平较低,能够使用专业软件进行实际操作的工商管理人技术人员较少,降低了其与工商管理过程的适应性。

(五)工商管理信息化技术人才匮乏

虽然信息化技术自身具备明显的优势,但是目前我国缺乏相应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使得其良好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在工商管理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对于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过高,除了要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外,还需要大量的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五、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信息化、标准化体系

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是一个综合性过程,其与众多部门、业务之间存在紧密地联系。信息共享、传递、互换是提高工商管理信息化的基本要求。

建立健全信息化以及标准体系,能够促进工商管理信息化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提升整体管理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促进信息化建设协调发展。在体系建立过程中,管理部门需要结合不同的实际情况,对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措施进行及时调整。同时,为了充分保障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可以制定相应的工作考核制度,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工商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在建立过程中,根据国家不同管理政策的变化,在对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及时修改和完善管理制度,以提高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的可操作性。除此之外,成立专业的监督机构,对标准执行和应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提升标准化建设的效率和效果。

(二)完善综合性业务应用平台

服務与业务的开展是工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综合业务应用平台的建设。①针对综合业务平台的建设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划,对服务效能和管理功能进行集成整合。②加强各区域的业务联系,形成统一的综合性业务系统,实现行政执法与市场准入、市场监管等一系列管理功能的匹配。③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对工商管理各项服务业务进行划分,提高服务效果。④构建信息数据中心,对各项业务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针对不同的市场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决策。⑤加强工商行政管理内部政务信息化建设,加强人力资源和资产管理,重视日常事务管理,促进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三)强化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针对专业化、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①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工作人员进行工商业务知识、信息化技术等方面的职业培训,使其充分了解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职责以及工作目标等。②根据不同企业管理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信息化技术人员,进行较高水平的培训和实践。也可与第三方专业软件开发公司合作,提升信息化技术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水平。③重点培养高级开发管理人员、复合型人员,促进整体信息化管理业务流程操作能力的提升。④建立完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培养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精神,提高他们对信息化技术应用和开发的兴趣,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⑤在工商信息化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大对于项目调研、信息系统集成、代码测试、信息软件开发等基础性方面的经济投入,重视并鼓励自主研发项目的开发,促进整体业务系统的稳定创新发展。⑥积极主动学习和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

(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在工商管理的应用过程中对资金投入具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管理部门为了提高工商管理的有效性,需要加大对于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资金投入。首先进行专业化信息设备的采购和选择,配备与实际工商管理需求相匹配的信息化软件。在信息化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设备的保养和维护,提升设备的使用周期。国家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经济措施为工商管理部门进行相应的政策扶持,促使其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大信息化软件的研发力度。

(五)合理利用BIM技术

BIM技术是在三维技术的基础上,对工商管理各个管理环节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模型建立的现代化科学技术。BIM技术能够将传统的管理数据信息进行功能性的数字化表达,帮助管理人员提高管理决策的有效性,降低企业经济投入,提高工商管理质量。

BIM技术的应用能够在信息化工商管理中发挥有效作用。首先,BIM技术能够对于工商管理的相关投资预算进行合理的评价和预估,帮助管理人员进行工商管理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只需要利用BIM技术将相应的管理数据和参数输入到系统结构中,建立相应的管理模型,就能实现对于后续相关工商管理环节的可行性预测。同时,针对工商管理相关计划和方案的制定,BIM技术能够提升其方案的有效性和专业性,减少方案执行过程中不必要的问题的出现,提升整体工商管理方案与实际管理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

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经营管理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偏低、财务风险显著、经营成效和盈利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普遍存在,而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与其经营成效息息相关,提升会计工作效率,优化会计管理质量,对于促进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盈利水平、经营效果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逐步配备信息化设备,信息化系统在日常办公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其会计信息化建设却普遍进展缓慢,以下将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概述

1.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指的是为了迎合社会信息化,而实现信息技术与会计的融合,是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企业会计管理过程中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与会计电算化相比,会计信息化的内涵更丰富,思路与方法更为灵活和广泛,可以说会计信息化是建立在会计电算化基础之上的,也是对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拓宽与发展,同时,会计电算化将企业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解决了单纯应用会计电算化所带来的“孤岛”现象,提升了会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促进了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2.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背景

《中小型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指出,从年末职工人数、年产品销售额和资产总额几个指标作为评估企业规模的重要标准,从新的评估标准中可以知道:“企业职工人数在两千人以下三百人以上,年产品销售额在三亿元以下三千万元以上,同时企业资产总额在四亿元以下四千万以上的企业归之为中型企业”;“其他范围内的企业可以称之为小型企业。”可见,中小型企业的企业资产总额、销售额与企业职工人数相对较小,因此中小型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通常偏低,这对中小企业会计工作质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只有对总量相对较小的资金、资源进行合理筹划、分配、审核,才能确保中小企业经营的稳定经营,同时尽可能地规避经济风险。

信息时代下,信息化设备、互联网等逐渐普及,在中小企业各类业务开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会计信息化更是通过对各类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应用,和对企业会计管理实务的数字化运作,实现了对中小企业经济活动、资金流动、资产管理等各项活动的优化管理,并通过对上述各项流程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形成了相应的数据信息资源,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决策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为提升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不断优化企业经营战略和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小企业只有做好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才能做好应对市场竞争的准备,实现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生存和健康发展。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信息化意识淡薄

信息化意识是否牢固,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进展与成效。目前,受企业管理者知识水平、思想认识、管理能力、信息素质等因素的限制,许多中小企业全员尚未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由于不具备系统的企业管理知识,因此常常满足于眼前利益,得意与企业经营现状,而未认识到市场竞争的激烈与残酷,未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企业会计管理水平停滞不前。此外,有的企业管理者虽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意识,但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较为肤浅,认为配备信息化设备,应用信息化技术就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建设,仅仅将会计信息化建设视为一种减轻会计人员工作负担和提升会计信息准确度的手段,因此未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给予持续、充分的关注,也未采取人才引进、完善组织构架等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配套措施。

除此之外,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活动普遍存在较强的随意性,而缺乏合理的长期规划。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管理者与会计部门负责人对企业现有的会计工作基础,信息化建设基础把握不准确,尚不能对自身会计信息化水平进行准确评价,从而导致企业领导和会计部门难以制定科学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目标,更无从制定科学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规划,从而导致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活动混乱无序,资源浪费与重视不足的情况并存,严重制约了会计信息化作用的发挥。

2.信息化建设效率偏低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效率偏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部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配套设备更新换代较慢,不足以支持其会计信息化建设活动的开展。究其原因,一是部分企业对会计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足,资金投入有限,导致会计部门不能结合信息化建设需求及时购入和更新设备;二是部分企业会计部门和IT技术部门对现有设备与系统的维护力度不足,部分设备存在故障导致闲置浪费,且信息系统软件、功能不能得到及时更新和拓展,因此使用价值迟迟得不到提高;(2)中小企业的会计等方面的数据报送错误较多,这是数据在传送中计算机故障或者打印机等方面的问题引致的;(3)中小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就信息化建设的协调配合不足,导致会计软件的安装、应用仅仅在会计部门开展,而其他部门对相应软件与程序的了解和应用不足,导致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利用仅局限在会计部门而效率偏低。

3.信息化风险管控缺失

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由于会计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对会计信息化风险的认识尚不充分,因而导致其信息化风险管理控制机制不健全。造成会计档案内容不完整,归档不及时,会计磁盘与会计资料丢失损毁,会计信息被认为篡改、损坏、泄露等问题屡屡发生,严重威胁着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更对企业的经营与决策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黑客的攻击、病毒的感染,也有可能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崩溃、瘫痪、数据丢失、数据被篡改或泄露的严重后果,而目前受技术水平和认识水平的限制,许多中小企业尚未就此采取充分的安全管理措施。

三、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改进对策

针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现状,目前应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树立信息化管理意识

提升中小企业全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对于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长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应针对企业各级管理人员、会计人员、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采取针对性的培训、教育措施,以使企业全员牢固实力信息化管理意识,对此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企业一把手应以身作则,主动到优秀企业参观、学习,以充分认识会计信息化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主动学习会计信息化管理理论、知识、技能,找出企业自身水平与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并积极倡导企业全员了解、学习、重视信息化管理;其次,应对企业会计部门负责人,IT部门负责人及相关技术骨干人员进行有计划的、系统性的会计信息化知识、技能培训,以不断提升他们的会计信息化的认知水平,并对照企业会计信息化现有基础不断采取技术上、流程上、模式上、方法上的改进措施,进而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除此之外,会计信息化建设不但需要企业领导的支持,企业会计、技术部门的主导,还需要企业全员的支持与配合,因此,可通过广播、海报、企业微信公共号、企业官方微博等途径开展广泛的、全面的信息化知识宣传,以提升企业全员对信息化管理方法、技术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积极配合企业会计、管理人员进行相关信息、数据的收集和录入,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资源建设活动提供丰富的信息来源。

2.强化业务流程再造

为了解决当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效率偏低的问题,首先要加大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确保企业会计信息化设备充足,确保相关软件、程序、系统的先进性,对强化对软、硬件基础的维护管理,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性能稳定、功能完善。

除此之外,应通过系统的业务流程再造手段,全面提升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与企业业务流程的契合性,进而提升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此过程中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业务流程再造要充分针对企业基本业务的内容与特点展开,为企业管理和决策者提供最可靠、最有价值的会计信息;(2)要尽量打造简洁而高效的会计信息化业务流程,以控制成本,提升效率;(3)应将企业各项业务的会计信息进行统一途径、统一格式的存储,以确保企业会计、管理人员获取、处理、利用会计信息的效率。

3.完善信息化风险管理策略

完善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管理工作,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全面防护,一是采用防火墙技术,阻挡非法、可疑入侵;二是采用合理的数据备份技术,防治企业关键会计信息的丢失;三是强化病毒识别与查杀,最大限度地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2)完善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方面,应通过完善会计信息化操作系统,强化操作者身份认证、采取部门之间的隔离措施等手段减少人为失误造成的会计信息错漏、损毁等情形;外部控制方面,应强化远程处理控制、大众访问控制、病毒和黑客的识别与防控等,有条件且有需要的企业还可建立远程数据灾备系统,以将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四、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化背景下,积极强化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于中小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受管理者认识不足、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且建设效率偏低、安全风险管理不足等因素的制约,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水平普遍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会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对此,积极强化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结合目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当前应着重从提升信息化意识、强化业务流程再造和完善信息风险管理工作三个方面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以促进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齐莲花.重构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2).157-159.

[2]迟金凤.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3(3):57-58.

[3]张启晨.基于“云计算”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新取向[J].现代经济信息,2013(22).

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对策;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8-0020-01

1 前 言

在全球经济趋向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革命正在打破并重组现存的经济秩序和结构,并促使其由物质型向信息型经济转变,面对劳动力市场日渐匮乏,企业管理落后、效益增长缓慢的邳州市企业,如何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管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若不能及时作出相应调整的企业,即使幸免被淘汰,也只能被挤到低增长的经营领域中。

2 现阶段邳州市企业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问题

认识是第一位的,没有认识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上的积极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不少人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能把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可以为领导提出很有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而且在速度和准确性方面比别人做得更好。

(1)企业高层人员对信息化技术的认识不够正确和充分。企业信息化包括销售、生产、服务等方面内容,而实质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将融合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它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的外部沟通信息化,有些企业的高层人员满足于企业眼前的状况,不能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认为不提高信息化建设,企业照样能搞好,因此,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继续发展。

(2)中层管理人员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有丰富的经验,他们往往看重自己的主观认识,不愿主动分析吸收新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认为信息化技术对他们的地位构成重大威胁,即使企业设置了相应的信息设施及技术人员,但在实际生产中仍继续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没有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

2.2 企业缺乏专业信息技术人员

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业务品种单一,很少能像一些大的集团公司一样建立起自己的IT团队,它们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企业内部很少能够找到既懂得IT技术又懂得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大多采用外包方式将信息化系统交给外部的管理软件公司去做,由于开发人员不清楚企业内部的具体情况,沟通难的问题导致企业的机会不断流失。

2.3 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实践中面临困境

信息化建设实质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进行的更高层次的管理,但企业实施一套信息系统,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面对处于经济相对落后的苏北企业,要引进和留住信息技术人才亦很困难,加之缺乏完备的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造成现有企业不易具备建立企业信息系统的条件。因为企业信息化系统每年的维护费用普遍占整个系统建设费用的10%~20%。大多数企业由于存在经济实力薄弱、现代管理水平较低、资金流通不畅等原因,所以对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不足,间接造成了初期投入的浪费。其次,有的企业信息资源基础设施不统一、不一致。信息采集渠道较单一,缺少灵活性,使得信息来源不够全面,无法实现信息的交流共享,使信息技术没有深入企业运作,管理的各个环节问题突出,缺乏整体效益。

2.4 信息化建设与本企业经营规模不相符

中小企业的经济能力是有限的,它们不可能像大企业那样对信息化建设投入大量资金,但又不能偏离信息化,因此在寻找自己信息化方案上常常遇到困难,面对如此丰富多变的信息化技术,面对各类经销商诸多可选择的方案,不同的企业因对信息化的要求量不同,故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带有很大盲目性,未能准确把握自身需求,究其原因,关键是定位不准,未能将与企业经营规模相适度的信息化作为建设的目标。

3 加快邳州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 切实建设好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化运作机制

(1)提高认识,加强高层人员信息管理观念。企业领导者应先充分认识到:如果没有信息化,企业的管理、运作、工业化的进程就会怠慢,企业的优势就会被制约,故领导的传统经营的更新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

(2)做好并建立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引导企业自身强化信息化意识,加大力度实施企业体制、技术、管理创新。受多种因素制约,许多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是在旧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基础上进行的。企业实现信息化并真正从中受益,增强竞争力,一个重要基础和前提就是首先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化。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就是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管理流程再造、管理手段革新和管理团队重组的过程,要求企业必须加快推进改革、改组、改造步伐,加强内部管理,否则,体制、机制、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一成不变,陈旧僵化,即使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信息系统,也只会失败,不会成功。故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连续不断改进的过程,应建立一个由管理人员、规划人员、系统分析员等组成的决策管理机构,在企业进行实际项目决策时,由该机构会同有关高层人员进行分析需求,明确目标,从而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最终实现企业采购、制造、销售、核算等各个环节的整合,降低了企业的运作成本,促进了企业内部效率的提高。

(3)吸纳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员,做好信息资源的基础管理工作。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来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通过发挥企业信息化的独特优势,有效处理市场信息和充分利用市场组织,从而壮大企业市场规模效益;其次,必须抓好信息基础管理工作,包括财务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等,做到数据准确、完备、客观、及时。

3.2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外部环境

(1)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包括各种信息传输网络建设、信息传输设备建设、信息技术开发等设施建设,在充分利用邳州市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个宽带、高速、大容量的地域信息主干网,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利益共享平台。

(2)建立网上协同配合体系。网上协同作业体系建设的快慢直接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因此为保证电子商务的效率和效能充分发挥,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协调统一,应加快建立网上税务、网上商检、网上认证、网上运输、配送等配套体系,实现物流现代化。

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竞争力;复合型人才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044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01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在社会服务及企业运营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可使企业各项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合理,节省企业大量的人力与物力。然而,事实上,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为此,探讨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对促进企业的健康与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1 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企业领导层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首要任务,尤其是领导层,作为企业各项工作的决策者,如果对信息化建设缺乏理解,将严重影响信息建设行动的积极性,使企业大多数员工也不能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现实中,许多中小企业往往会认为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作用不大,认为即便缺乏信息技术的帮助,也能将企业经营好,这种错误的观念耽误了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另外,还有一部分领导在信息化建设决策时往往怀有过高的期望,认为信息化一旦建成,就必定能够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可是事实上,信息化技术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发挥功能,领导者往往因为暂时看不到收益而放弃信息化管理,这使企业后续的信息化管理缺失。

1.2 技术上存在缺陷

企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及相应的管理技术的支持。然而现实中,一些中小企业往往由于技术水平与管理标准低,信息化建设员工的计算机水平不高,导致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最后建成管理系统后信息化的作用也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1.3 信息化专业建设人才缺失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其能够显著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然而,实际上,现有的大多数企业在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建设上缺乏有效的管理,缺乏激励机制,没有意识到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这一方面使不仅使具有复合型人才潜力的员工逐渐流失;另一方面,导致人才引进困难,这必然会阻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2 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措施

2.1 提高企业领导层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

现代企业发展中,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大,为了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领导层的认识,更加注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所以,企业高层领导者一定要具备战略发展的眼光,积极转变传统发展观念,树立新型的发展意识。另外,企业高层领导人员还要提高认识,掌握基础的信息化建设观念与成果评价手段,能够对整个信息化建设过程提供指导,使所有员工都能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进而从思想上的认知提升至具体实践上。此外,企业还应多传播一些信息化建设思想,让员工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重要性。

2.2 不断提高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水平

为了保证企业信息建设的合理性以及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营,应该做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数据整理、采集与分析工作。企业相关建设单位应制定完整、全面的信息化建设标准,确保信息建设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另外,综合目前我国经济与行业发展状况,在计算机标准的制定上,企业应尽可能联合相关部门或者计算机行业,加强行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便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以及技术的提升。

2.3 引进与培养复合型人才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因此,培养一支专业技能过硬、知识结构合理,而且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非常重要。为了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企业应采取多种方法与多种渠道,积极引进与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以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具体实施中,在人才的引进上,应分析清楚企业信息化建设急需的人才,并大力引进。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应采取合适的考核办法,确保每一名入职的员工都具备专业化的技能。人才引进后,后续的人才培养工作也非常重要,所以企业应制定完善的人才管理制度,明确信息化建设人员的职责,定期对信息建设人员进行新知识培养,并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针对一部分既懂得信息建设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企业应做好人才的激励工作,满足人才的各项需求,使其能够在信息化建设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3 结 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经营改革与经营理念更新的重要手段,只有在日常工作中提高思想上的认识,注重技术的使用与专业人才的引进,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琼,牧涛.浅析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软件,2014(3).

[2]张永杰,赵丽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