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异步电动机实训总结

异步电动机实训总结

异步电动机实训总结

异步电动机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构建 大时段 实训课程 模式 探讨

一、概论

所谓大时段实训课程是指实训时间在一整周以上的课程。当前,大时段实训课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这是由高职教育的性质与目标所决定的。然而,大时段实训课程,是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高技能性需求而逐渐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融“教、学、做”于一体。然而,在推行大时段实训课程的改革进程中,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上各种专业在结构上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因此,有关大时段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并无统一的模式可借鉴。如何提高大时段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制约高职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本文,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 《电机与拖动》课内整周实训为例,研究与探讨大时段实训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实训所需的知识不足,实训的被动性明显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电机与拖动》课程,总的教学时数为70课时,其中,理论性教学34课时,实验与实训合计为36课时,实训为一整周大时段实训课程。实训的内容为:“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的接线与嵌线”。要完成上述实训任务,必须熟知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定子结构及绕组的基本形式,掌握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展开图的画法,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学会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的接线与嵌线的方法与技能。然而,在实际的理论教学过程中,由于受课时的限制,有关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展开图画法并没有讲授,加上许多《电机与拖动》教材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描述也不够具体。如果在理论课结束后,即直接安排实训,学生只能地接受实训,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做,结果是学生死记硬背,不能举一反三,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训的过程具有较大的被动性,严重地影响了实训效果。

(二)实训的考核“各自为政” 考核的标准刚性不足

理论性教学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已经形成了一整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不仅有严格的教务制度,而且在每一门课程考核之后,对不及格的同学,均安排有固定的补考时间。可是,对于大时段实训课程的考核,则无这方面的要求,完全由课任老师自行掌握,一般情况下,大多数老师会选择“放水”,通过降低考核的标准,来提高及格率。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从《电机与拖动》课内实训课程(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接线与嵌线)的实践来看,考核的通过率平均只有70%-80%左右,最好的班级也只有85%。可见,大时段实训课程考核标准的随意性,已经成为制约影响实训质量提高的重要环节。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为了使大时段实训课程教学活动有序展开,并实现预期的目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努力构建一个适合各自专业特点的“教、学、做一体”的实训子系统。对《电机与拖动》实训课程而言,具体的做法是:“理论先行、示范导向、教练结合、考核过关”,在实施大时段的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理论先行

理论先行,说是要把实做过程中用到的基础知识讲深讲透,让学生不仅懂得如何去做,而且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把学生的实做建立在扎实的理论知识的指导之上。针对“三相交流电动机定子绕组接线与嵌线”实训内容的需要,实训的开始之初,首先安排两个理论讲座;一是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定子结构的概念及定子绕组的基本形式;二是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展开图的画法。在此基础上,安排2个课时的画展开图的作业练习,作业完成后上交并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二)示范导向

在掌握了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展开图画法之后,即可进入实做训练阶段。为了提高实训的有效性,采取编组示范教学法,每个小组以5-6人为宜,让学生能够近距离观看示范教学的全过程。实践证明,经过这种近距离的“手把手式教”的示范教学,每个小组中均有50%以上的同学经过示范后即基本掌握了所教内容的实做技能。

(三)教练结合

在人类社会中,任何一个群体,无论做何种工作,会同时存在好、中、差三种现象,这是客观存在的。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也不例外,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就学得比较快,反之就会学得比较慢,这是自然的法则。因此,在实训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那些领悟能力较差的同学的辅导,必要时采取“手把手教”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四)考核过关

大时段实训课程结束前,一定要组织考核验收,考核的标准应该通过一定的审批程序,如系里主管教学工作的领导或各专业负责人的审批,标准一旦制定,就不能随意改动,以保证实训考核标准的刚性。在《电机与拖动》大时段实训课程的施训期间,考核的标准,参照了“国家中级维修电工”相关内容的考核标准,从严要求,对未能达到考核标准者,一律组织补考,对补考仍不过关者,则按相关规定对该门实训课程进行重修。

四、结论

“理论先行、示范导向、教练结合、考核过关”的大时段考核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实训的考核的合格率由过去70%左右,提高到目前90%左右,受到同学们的普遍好评。

【参考文献】

异步电动机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有效教学 尊重 差异 适量 主体地位 反思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是电工类专业必修的专业技能课,又是中级维修电工理论与技能考核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更好地学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即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专业课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有效教学就是让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合学生,让学生从听不懂、不想学、不会学转变到能听懂、想学、会学,使课堂有好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谈几点做法。

一、学生的角色变换

应用工厂中的车间管理模式。在刚开始上课前,把整个班的学生分为几个电工班组,每个班组又包含三至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两个人。学生的实训任务就是电工的工作任务,实训作品就是工作成品。教师作为车间主任,根据工厂的车间中常见的规章制度制定实训室管理规定。每次实训课,教师根据实训室的管理规定、实训完成情况、实训报告(工作日志)给出学生实训成绩。每月评选最佳班组和每个班组中的最佳个人,教师给受奖励的学生加分。这样,使学生提前进入职业角色,更加明确学习目的,也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实现有效教学创造条件。

二、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第四版,教材中内容的编排顺序先是常用低压电器的识别、检测和安装,随后是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过低压电器的内容后,再学习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时,学生已将基本控制线路中包含的低压电器的知识遗忘了,我们要先帮助学生复习有关低压电器的知识后,才能学习基本控制线路,否则,学生不知所云。我在教学中以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为主线(由简单到复杂),中间穿插低压电器的内容,也就是说,在学习某一基本控制线路时,先学习该线路所包含的低压电器的内容,这样既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又使学生更好地将低压电器与基本控制线路有机地结合起来,便于对基本控制线路的理解。

三、尊重差异,教学要适量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个性差异。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量统一要求,不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个性差异,就会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消化不良”,我们再用统一的标准去考核他们,结果是无效教学。我们要为每位学生确定合适的学习量和考核标准,让每位学生体验到进步和成功,这就是我们追求的教学效果。

四、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让学生成为知识建构过程的主体,是主动、有目的地获取信息来实现学习目标和任务,使学习进入一种自觉能动和创造的状态,使学生成为有独立意识、独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个体,成为能自觉地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我认为应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学习;以教师为主导,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例如,在学习“低压开关”时,学完低压开关中的负荷开关、组合开关和低压断路器的识别、检测和选用后,采用角色扮演法,要求学生扮演销售员和顾客,销售和购买低压开关。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三种低压开关的特点和区别。在学习“低压断路器”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应用学生已有的电磁理论知识和低压电器的检测及选用常识,依次完成DZ5系列低压断路器的识别、检测、分析工作原理和选用等任务,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果良好。在学习“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时,采用对比分析法,比较接触器联锁和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设计出按钮、接触器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使学生对这三种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印象深刻。在学习“M7475B磨床模拟电气控制线路操作与检修”时,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先在几台M7475B磨床实验装置中设置三处故障,这时假设某生产车间里有几台M7475B磨床发生了电气故障,学生作为车间的维修电工要去完成检修任务。同时也可用竞赛的方式激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一个小组或个人先完成检修任务。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成就感。

五、重视反思

叶渊教授有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上完一次课后,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这次课的每个教学环节和细节,要反问自己: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次教学更有效的教学?例如,在“低压开关”教学中,只是口头上要求学生总结和比较负荷开关、组合开关和低压断路器的异同,教学效果一般。课下,我经过反思,认为应采用角色扮演法,学生扮演销售员和顾客,在销售和购买中,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了三种低压开关的工作特点和工作原理,对它们的异同点也印象深刻。教师只有不断地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一门课程,每次实训结束后,我要求学生仔细查看安装后的控制线路板,思索接线过程和低压电器的动作过程。课后,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实训报告,总结自己的收获并自查不足。认真反思的学生都取得了较快的进步。

教师还要从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适量、适度,教学方法等方面继续探索和尝试有效教学。实现有效教学任重而道远,我们要踏下心来,努力追寻、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作者简介:

异步电动机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可编程控制PLC 电力拖动 教学相结合 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1(b)-0178-02

1 课程特点

1.1 《电力拖动》课程特点

电力拖动主要讲如何用电力系统去带动电机按照你想要的转动方式去转动。它是由电动机、传动装置、控制设备和生产机械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是以按钮、熔断器、开关、按触器、继电器等低压器件为基础的控制线路。学生在做电力拖动的接线之前,须看懂最基本的电路原理图,知道原理图的每个电气符号对应实验板上的哪个电气元件,哪个图示点对应着哪个实际接线点。实训室有实物,学生通过拆装很快就能认识其每个器件的结构和接线方式。但难点在于理解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常开、常闭按钮,学生容易理解,但对复合按钮,比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互锁电路,涉及到常开常闭混为一体的按钮,学生接受困难。如得电时,即按下按钮,接触器的某个常闭触头断开,其相对应的常开触头就闭合,学生容易混淆;接线如果没有遵守相关的规则,容易接错,线路太多,不容易查找故障。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总结电力拖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遇到的难题:识图困难、电路理解困难、线路图与实际元件对应不准确、接线混乱、不能独立检测和调试控制线路等。

1.2 《可编程控制器PLC》课程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编程序控制器即PLC代替继电器控制系统成为工业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控制电路变化了,继电器电路就要更改,可能连原来的电路板都不能用了。可编程控制PLC最大优点就是电路不需要大范围的改动就能适合大量的控制电路,重新编程,就能实现更改,PLC最开始就是用在需要频繁更改控制电路的地方。可以说《可编程控制PLC技术》是在《电力拖动》基础上的升级版,功能大大加强,节省更多的成本,只需要更改程序,程序里的“软继电器”就可以达到实物版继电器的要求,实时在计算机上监控程序的运行,查错修改都十分的方便。但是离开《电力拖动》的学习,学生没有办法理解继电器的动作原理,结构等。

2 两门课程结合教学原因

显而易见,传统教学是先《电力拖动》教学,然后再《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教学。教学相隔时间长,知识的连贯性差,学生没有办法把两门课的知识融会贯通,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将《电力拖动》与《PLC》结合起来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3 两门课程结合优势

将《电力拖动》与《可编程控制PLC》相关教学环节组成一个系统,进行统一规划、组合,加强了两门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使课程设置更加精练,知识连贯性好,在了解继电器电路连线繁杂,不易查错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只要编写一段程序就能达到连接很多继电器的效果。

4 具体实施过程

如何化难为易,让学生理解两门课的理论内容,掌握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安装检修,PLC的编程指令、PLC编程方法、I/0地址分配、接线的连接、程序写入与运行等,需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尝试更加有效地教学模式。

4.1 制订相应的教学大纲

在教学中,将电力拖动和PLC两门课程相近部分有机结合,以电力拖动教学为主,把PLC的内容结合进电力拖动教学,让学生在电力拖动实训中完成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的学习。

首先,将电力拖动同一电路与PLC的程序相结合教学。如分析实物接触器的常开、常闭触头时与PLC中的常开、常闭触点相比较,对应学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其次,学习电力拖动的经典电路时,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顺序控制,多地控制,Y一降压启动控制,分析主电路与控制电路的控制要求和工作原理。在控制电路的分析过程中,把与PLC的电路和梯形图的程序编写相结合,将控制电路改成梯形图。将电力拖动经典电路转换成PLC梯形图后,电力拖动和PLC的教学就紧密结合在一起,融会贯通,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

4.2 《电力拖动》的实训教学与《可编程控制器PLC》实训教学相结合

举个例子: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实验。

4.2.1 《电力拖动》部分实训

如图1,图2所示三相异步电机动正反转控制电路,学生以两人一组为单位讨论分析。并根据(图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的电路图,连接出图2所示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的接线(此图学生连线有误)。

观察电力拖动实训里,得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的实验结果,并填下如下空格。(如表1)

4.2.2 《可编程控制PLC》部分设计

在PLC控制电路设计过程中,要完成以下几步,由学生填写。

(1) I/O地址分配表(如表2)。

(2)PLC接线图。

根据I/O分配表格,画出PLC接线图。

(3)梯形图。

观察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控制电路部分,把电路横过来,让学生根据图5的控制电路图对其硬件触点进行转化。方法就是对硬触点进行软化,可以得到如图6所示的控制线路图。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疑释难,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解决问题。最后得到如图7所示的梯形图程序。

4.3实践操作并观察现象

学生们可以得到与《电力拖动》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同样的效果,融会贯通,对比两者的优劣。

5 两门课程结合教学的教学效果

很多时候,学生会一直把实验做完才放心。每每学生融会贯通这两门课的知识之后,自己还会编写程序多加一些额外的功能,倍感欣慰。《电力拖动》与《可编程控制器PLC》相结合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学好专业课的信心,因此,取得了很好地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苏培占.PLC在电力拖动一体化中的应用[J].硅谷,2011(11):141.

异步电动机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是维修电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本课程的突出特征理论必须与操作密切结合,强调技术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理论与实践两门课分开讲授的,学生的听课效果却不理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教学实践中,开展了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做”贴近实际生活的项目来加强专业课的学习,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具体思路

1、基础知识的传授是整个教学的基础

掌握好低压电器的选用、识别、拆装、维修与调试是搞好电拖实习的前提,掌握基本控制线路的原理是搞好电拖实习的关键。这些知识对安装控制线路和排除控制线路的故障不可或缺。

2、把握好重点难点教学内容,做好示范操作,是整个教学的重点

示范操作是重要的直观教学形式,也是生产实习教学的重要步骤。在示范操作过程中一定要边演示、边讲解,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功能。示范操作最好要有“慢动作”,使学生看清楚操作中的要领,必要时要重复示范。那么,本课题学生在掌握低压电器知识和基本控制线路原理的基础上,就可以在控制板上进行安装。安装前,教师强调注意事项,再把安装工艺、步骤进行示范操作,从而使学生心领神会,掌握操作的方法和技巧。

3、巡回指导是一体化教学工作中心环节

在一体化教学中巡回指导的主要内容是检查学生生产实习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操作姿势和动作是否正确,设备使用是否合理,等等。

一体化教学的实习指导教师在巡回指导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提醒学生严格地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安全第一,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其次,巡回指导目的要明确,灵活运用指导方式。注意每个学生是否能按要求进行实际操作,发现错误后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及时帮助学生独立纠正错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品质。如果在巡回指导过程中发现同一类型的错误,教师要暂时中止实习,并进行集体指导。

在巡回指导中,教师还要注意后进生的情况,加强对他们的个别指导,表扬较好的学生和有进步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积极的态度帮助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要对每一位学生倾注爱心,使他们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得以开发。

4、总结指导是理论知识向技能技巧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课后总结可加深对操作技能的理解。首先简述该课题的内容和要求、重点和难点,操作中的一些注意事项.然后简评上课学习情况,对学习认真的学生给予表扬,点评同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要求大家理论和实践相合,做到举一反三,最后布置下一节实践课题的内容,为下次的操作训练做好准备。

二、具体实施办法

本次教学采用项目驱动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个项目为主线展开,把相关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层层推进项目。

项目驱动教学法这种模式中,教学关注的重点是学生达到的程度,指导教师的任务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水平和兴趣来选取适合他们的项目,使学生置身于探索知识的情境之中,从根本上将传统课堂中的满堂灌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一)确定项目任务

教学的整个过程和内容都以项目为主线,所以项目的选择是关键,既要与书本知识紧密结合,又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既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又可以发挥创造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课程内容,分阶段选择几个小项目:接触器、继电器拆装、检测与维修;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转控制线路;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位置控制与自动往返控制线路;顺序控制与多地控制线路;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降压启动控制线路;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控制线路;多速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线路。在每一个项目中,教师先提出控制线路要实现的功能、电路所应用的相关知识点以及所用到的低压电器等,让学生根据项目的要求提出一个或几个方案;教师深入学生中,和学生一起讨论,引导学生根据项目要求,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二)制定具体的项目实施计划

在项目任务确定后,教师确定理论授课和实践培训的具体操作办法。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项目生产的计划目录。学生根据项目收集资料并制定工作计划,包括制定分步工作计划,确定所需的设备和项目等。

(三)分组实施项目计划

将学生以2~3人为一组,注意不同水平学生的合理搭配。每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协调本组项目计划的实施并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项目的进展情况,同时还要向指导教师报告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便及时获得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另外,要特别强调小组团体协作的重要性,把协作能力作为考核的一个方面。

(四)师生共同检查评估

检查评估主要是对项目活动的回顾、评价、分享以及展望。(1)项目实施过程中跟踪评估。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评价时要指出问题的所在及解决方法,总结比较个体特点,引导学生取长补短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对项目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2)项目完成后总结评估。先由小组之间互相评价,然后指导教师和各小组组长组成评估团对各小组的项目成果进行量化考核和综合评价。教师要善于总结和比较学生的优点,引导学生学习他人的长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总结评估中等到提高。

异步电动机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 技能训练 项目精选

《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知识内容多,技术更新快,并且要求学生能够非常熟练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一一训练,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训练项目的选择、先后顺序的设置、技能层面的衔接、训练方式和手段的采用、训练过程中的步骤实施,都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环节,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老师提供好的实训项目,理清好的训练思路,采用好的教学方法,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很好的教学目的。

一、课程训练项目精选

训练项目的精选是该课程教学的首要环节,课程从实际机床控制电路中抽取了适合教学的10个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该课程的训练项目,内容涵盖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装接与调试,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维修。项目内容包括10个学习项目、课外扩展和顶岗实习。

二、技能训练项目之间的关系

理清训练项目之间的关系,有条理、有秩序地进行技能训练,做到不重复、不颠倒。

(1)各项目任务单元的衔接递进关系

每一个教学项目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每个任务单元涵盖着不同的能力目标,各项目任务单元之间呈平行、递进或包容的关系。

(2)技能训练项目的序化

本课程技能训练项目的序化遵循以下规则:载体选取从简单到复杂;技能从单一到综合;学习内容由浅入深,符合职业成长规律。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接受任务自主学习操作示范同步实践总结提高”五个环节的训练,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从“会”到“熟”再到“快”“准”不断提升,实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教学”与“考证”相结合。通过反复训练,提高职业能力,达到岗位要求,实现零距离上岗。

三、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

训练方式:

(1)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宏观);

(2)视频教学,实际观摩操作法;

(3)小组讨论法,演示法(微观)

训练手段:实操综合采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课件、仿真教学、现场教学、录像、网络教学、课余活动等。

训练步骤:各个项目的操作是有所不同的,在单项技能训练中,先装再调,而在综合技能训练中,多了机床的功能分析与操作,项目的装调步骤具体分为:(1)分析任务;(2)制订计划;(3)实施计划;(4)通电试车;(5)总结与反思。下面以机床电气故障排除为例介绍其实施的具体步骤。

机床电气系统排故训练内容及步骤:

(1)机床功能基本操作:

根据机床的加工功能进行机床的基本操作。通过机床功能的基本操作,了解正常状态下机床各电器元件的动作过程和动作顺序,发现故障(非正常)状态下的异常现象或电器元件的非正常状态。

(2)故障分析:

根据故障现象或电器元件的非正常状态,通过电路原理图的读图和功能分析初步确定故障范围和可能的故障元件。故障分析涉及的元件和回路可能远多于实际的故障点与故障元件。

(3)制订计划:

根据可能的故障元件和故障回路制订故障排除的工作思路与工作计划。制订计划时,强调排故方法学习的重要性,在排故后需要及时总结方法,切忌凭感觉寻找故障,这样学习效果不理想。

(4)实施计划:

在遵守安全用电的基本规范下,按照排除法实施故障元件或回路的排除。具体操作时,先主回路后控制回路的原则。在排除故障时首先采取无压(不带电)排除方式,这种方式可排除因电路接触不良和触点损坏引起的故障现象,尤其是主回路的常见故障;在采用有压排除方式时,重点检查电路元件功能不良或损坏引起的故障。熟悉故障排除方法后,可以灵活运用两种方法,高效排除故障。

(5)通电试车:

每个故障点排除后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与通电试车,如有问题,需要再次重复上边的各个环节。

(6)总结与反思:

为提高机床电气系统故障排除训练的效率,在任务结束后需要进行必要的总结与反思。为此要求学生针对任务实施的过程,描述现象、探究得失,撰写项目报告,交流排故技巧、检查方法。

(说明:读图练习在排故之前进行。)

四、结语

通过对《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项目精选与技能训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好的学习平台,在训练中有任务、有目的、有思路、有比较、有结果、有层次,并且通过技能操作训练,知识内容无形中得到掌握和巩固,动手能力逐渐得到提高,分析过程能得到验证,故障现象直观而具体,能让人记忆深刻,实践技能迅速得到提高,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田淑珍.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相关期刊更多

西部医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卫生厅

布依学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贵州省布依学会

西部中医药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