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誉会计论文

商誉会计论文

商誉会计论文

商誉会计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自创商誉 外购商誉 负商誉 会计处理

我国有关商誉理论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高潮,国内外较有影响的著作与理论有杨汝梅的《商誉及无形资产》、亨德里克森(Hendriksen)有关商誉的“三元论”以及科斯关于负商誉理论;商誉的会计处理实务,不仅各国的规定各有不同,即使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的会计处理也不尽相同。而随后的十多年里,由于商誉自身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加上现实经济发展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理论界未能对商誉的诸多问题给出明确一致的判断,导致了实务界的不少混淆与无所适从。2006年新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对商誉的处理,只是在有关章节中载明应根据需要做相应的处理,至于处理的具体方式未作阐述。本文结合客观实际,就自创商誉、外购商誉与负商誉问题及其会计处理的实务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自创商誉确认

商誉会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商誉 外购商誉 自创商誉 实物期权

一、引言

商誉是企业的一项特殊经济资源,是一项没有实物形态的无形资源,同时也是一项对企业的现实收益、未来收益及未来发展均产生重要影响的无形资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并购浪潮风起云涌,商誉因此而成为企业并购中不可回避的焦点问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商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其特殊性与复杂性,使得商誉问题至今仍是困扰会计界的难题之一。

首先,对于商誉的内涵,就引发了学术界的长期争论。其次,在对商誉内涵的争议之上,又引发了对商誉的确认和计量方面的争议。最后,如何对商誉进行后续计量也存在着很多的争议。

二、商誉的内涵界定

本文认为商誉内涵界定相较之下最为准确的应是Hendriksen的三元理论。

(一)超额收益观

此观点认为商誉是企业未来获得超额收益的现值。这里的超额收益是指企业未来所获得的利润超过企业可辨认净资产所获正常利润的部分。由于超额收益在商誉估计实务中经常被作为识别商誉存在的主要特征,因此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二)总计价账户观

此观点认为商誉是一种特殊的计价账户,是企业整体价值超过各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之和的部分,它表明企业各项资产的整体价值超过了各项资产个别价值的总和,即“整体大于组成部分的总和”。

(三)好感价值观

此观点与上述两种观点的出发点截然不同,其探讨的是商誉的本质。其认为正是因为有了有利的商业联系、良好的职工关系以及顾客对企业的好感等无形资源,才促使企业产生了超额盈利能力,因此,这些无形资源应是商誉的本质,而上述两种观点相对而言则是商誉的计量方法。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商誉概念从产生开始,即被认为“是一类无形资源”,并由此引起了对商誉内容的探讨,从本质而言,好感价值观最为接近。而超额收益观和总计价账户观只是为商誉估计提供一些指导性的思路。此外,好感价值观所确定的商誉的可计量性较另两种观点较弱,不易计量。

三、商誉的分类

(一)外购商誉

外购商誉是企业合并时,预期被购买企业存在的各种优越条件在未来能使合并后的企业获取超额收益而由购买企业确认的商誉。其账面价值等于购买企业支付的对价与被购买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这一差额是购买方为获得被购买方所拥有的各种优越条件,如与各方的良好关系、优秀的职工队伍、高效的企业组织结构等而支付的。

(二)自创商誉

自创商誉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不需要向任何人一次性支付款项的能使企业获得未来超额收益的无形资源。自创商誉的价值等于企业整体价值与企业各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之和的差额。

从性质和本质而言,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并没有区别。企业所获得的外购商誉在购买企业以后的生产经营中会融入购买企业,即外购商誉将会转化为购买方的自创商誉。而外购商誉的主要来源一般被认为是被购买企业在被购买前的自创商誉,即外购商誉是被购买方自创商誉的实现形式。二者的区别在于目前的会计处理中只确认外购商誉而不确认自创商誉。虽然目前会计准则因为自创商誉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而不予以确认,但是本文认为自创商誉应予以确认,这样更为符合经济实质。

四、商誉的计量

目前,关于商誉的计量主要有间接法和直接法。

间接法是依据上述的商誉内涵中的总计价账户观得出的,其认为外购商誉是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取得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即:外购商誉=合并成本-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该方法也是目前会计准则所规定的外购商誉的计算方法。对于自创商誉,其认为是自创商誉是企业价值大于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即:自创商誉=企业价值-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目前的会计准则因自创商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而不予以确认。

直接法则是根据上述超额收益观得出的,其认为商誉是企业潜在超额收益的现值,是将企业未来的超额收益按照社会平均资本成本折算的现值。其计算公式为:商誉=∑各年未来超额利润×各年的折现系数。这一方法同时适用于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的计量。

对于间接法中外购商誉的计算中,由于企业的合并成本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是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因此计量结果缺乏公平性和准确性。此外,直接法和间接法都未能考虑到商誉所带来的超额收益的不确定性,也没有考虑到经营的灵活性,因此不能准确计量商誉的价值,不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五、结论与展望

通过上述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商誉内涵的确定问题,最符合商誉本质的应是好感价值观,即商誉是能给企业带来超额盈利能力的无形资源;二是对商誉的分类和确认问题,即商誉应分为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本文认为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都应该确认,否则不符合经济实质;三是对商誉的计量问题,目前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方法,但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考虑到商誉的实物期权性质,对于商誉的计量应采用以实物期权为基础的商誉计量模型进行计量;四是目前关于商誉还存在诸多问题,在很多问题上学术界仍未达成一致,这些问题仍需要通过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来解决。尤其对于我国商誉研究起步较晚,许多市场条件还不完善的国情,更需要会计学界学者们的不懈努力来推动我国会计理论的完善,进而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顺利运作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枢荣.商誉会计相关问题浅析[J].财会研究,2011年第16期.

[2]姜传志,刘秀丽.商誉的理论演进与经济实质综述[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双月刊)2009年第2期.

[3]薛淑娟,梁天庭.实物期权理论在外购商誉计量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8年2月(上旬刊)总第529期.

商誉会计论文范文第3篇

早在1927年出版的H•K•哈特菲尔德《会计学:它的原理与问题》一书中,已明确地将商誉作为无形资产的一部分,它既具有无形资产的共性,也具有自身的个性。一般被认为是企业拥有的能使企业获取目前帐上资产计算的超额的各种未人帐的无形资源。简言之,商誉是能使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各种未人帐的无形资源。如何决定和评定商誉(G。。dwill),在会计学中是一个最缺乏研究又存在颇多争议的问题。既然对商誉的计量实质上是对这个“超额利益”的计量,讨论这个问题的前提便是对“超额利益”这个概念应有明确的界定和表达。但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对“超额利益”的界定五花八门,还没有一个被普遗接受的观点。本文对此的出发点是:假定商誉可以被表达为一个金额值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这个随机变量可以理解为通常所说的企业赚取超额利润的潜力,即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这样一来,商誉计量在形式上就是要建立一种(价格)尺度,使之可以用一种确定的量(平均利润率)去衡量一个不确定的价格分布,但随之产生的问题便是由谁来决定这种价格尺度以及它的合理性体现在什么地方。这是本文首要应该回答的问题。经济理论不是唯一的,甚至在理论和方法上都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却在讨论同一对旬有,特点都是从一组基本的假定出发,然后做到自圆其说。比如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讨论商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进而制定出商誉的具体计量方法。但本文拟从西方经济学中的理论角度,结合商誉的经济性质,探讨商誉计量的问题。笔者并不认为后者一定有比前者或其它理论更优越的地方,本文的研究建立在对于商誉性质全面分析之上,以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进行学术上的探讨,力争提供一些新思路。

二、商誉的经济性质

在经济学中有一条著名的规律“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如果相同数量的资产没有赚到相同数量的利润,可以从两条路径来解释:第一是把它作为暂时性取值,是在市场均衡的过程中必需出现的偏离,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规律的具体实现形式。这种解释运用到会计学中非常方便,因为偏离值是客观和可验证的,并且符合历史成本原则和实现原则,很容易进行确认和计量。在具体的合并帐务处理上,可以直接调整被购买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直至于购买企业的投资成本。如果说这种解释带有发生论的色彩,那么第二条路径的解释则颇具有讨论的意味。它从等量资本必需获得等量利润这一结果出发,认为超额利润决不会凭空产生,必然有一种起积极作用资本(资产)与之对应。只是在帐面上无法辨识出来罢了。这种“积极资本”可名之为“商誉”(Goodwill)。反之,如果相同数量的资本只能获得低于市场平均利润率,那就说明企业还存在某种不可辨认的起消极作用的资本,这种“消极资本”可称之为“负商誉”〔NegativeGoodwill)。本文受新古典学术传统的影响,谈及商誉的经济学含义,是从第二条路径来解释。于是商誉的经济性质就成了企业(或特定资本)所产生的利润与其对应的利润之间差额的资本化,在取负值时则称为“负商誉”。也就是说将从资产角度确认商誉的办法,改变为从利润的立场上确认计童商誉。

三、评传统的商誉确认时空观和方法论

商誉确溢的时空观.指确认商誉的时间、空间界限。传统的商誉确认时空观,在时间上仅限于出售整体企业和企业合并的时点;在空间范围仅限于发生整体企业让售和合并的企业。也就是说,在通常情况下,企业不确认、不反映、不揭示商誉的信息。这种仅在为数不多的特定范围、特定时点确认商誉的传统确认时空观,严重制约了商誉会计理论的发展,极大地削弱了商誉信息的功能。首先,这种传统的时空确认观,没有客观反映商誉存在的实际时状况。商誉资产代表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这种能力并非仅仅是在出售企业和企业合并时才具有和存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营良好的企业具有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同时也就具有商誉资产。一个具有商誉资产的企业,它获取超额收益能力的大小决定其所拥的商誉价值的大小,它获取超额收益能力的变化决定其所拥有的商誉价值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下限为零值,这种变化在理论上没有上限。其次,从会计核算的基本特征分析。会计核算与其他核算相比较,最主要的特征在经济事项的货币计量、全面记录、连续反映。商誉传统的确认时空观,其非全面性、非连续性与会计核算的基本特征是格格不人的。科学的商誉确认时空观应该是:不论什么企业,只要具有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就应该确认计量其商誉。传统的商誉确认方法是建立在传统确认时空观基础上的。通常的确认方法是:“一个公司商誉价值的计算,可以用下列公式求得:公司总价值一(有形及可明确辨认无形资产公平市价之和一负债总额)~商誉如为购买其它公司,则购人商誉之计算为:支付总成本一(取得有形及可明确辨认无形资产公平市价之和一承受之负债总额)~购买之商誉。上列计算公式是商誉传统确认方法的概括。这种传统确认方法,问题不在于“被减数一减数一差数”公式,而在于这个差额并不是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其理由如下:第一、公司的价值与其资产净值往往不等,其原因不外有三种:(l)公司资产以历史成本或历史成本减累计折旧评价,与公平市价不等;(2)有些明确辨认的无形产尚未人帐,如公司自己开发的专利权;(3)有商誉存在。因此,把公司价值与其资产净值的差额完全归为商誉是不妥当的。第二、即使排除了产生差额的前两种原因,这个差额也不能反映公司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因为公司的价值与其资产净值都是对资产本身价值的评价,并非是对其获利能力的评价的一个因素。

四、商誉的确认和计量

本文中笔者以企业“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为商誉会计理论的基石,革新商誉确认会计的时空观与方法论,采用直接反映“超额收益能力”的确认计盆方法,建立全方位的商誉信息论。以企业获取超额收益能力为商誉会计理论的基石,其实质是企业有无获取超额收益能力是商誉的定性标准,获取超额收益能力的大小是商誉的定t标准。这就回答了前文提出的价格尺度的问题。那么什么是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如何确认超额收益的能力?我们从商誉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可操作性考虑,以企业获取超过平均利润率为判断标准。平均利润率可以在行业平均利润率、社会平均利润率、周期银行存款(贷款)利率、平均投资报酬中进行选择。于是确认一个企业的商誉便简化为确认获取超额收益能力。其确认步骤是“首先确认获取超额利润的数额,然后将超额利润平均利润率还原为获取超额收益能力,即商誉资产的价值。

商誉会计论文范文第4篇

一、商誉:究竟是什么

对商誉的性质的不同认识恐怕是引起有关商誉的其他问题意见不一的主要原因。

本世纪20年代,杨汝梅先生在其所著《无形资产论》一书(注:杨汝梅:《无形资产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中,将商誉的性质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因企业内部人事上的良好关系而产生的特定价值;二是其存在较久且价值较为稳定;三是可以转让;四是在转让之际它可以用货币度量;五是从广义上看,是企业中由于一切组织制度完善及管理得法所获得的利益,因此,他认为,形成商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销售上的商誉外,还有生产上的商誉和理财上的商誉。杨汝梅先生的上述看法,可以说是为后人认识商誉的性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70年代,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E.S.Hendriksen)在其所著的《会计理论》(注:E.S.亨德里克森(美):《会计理论》(中译本),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87年版。)一书中,从会计的角度对商誉的性质作了以下三种解释,称作商誉的“三元理论”:(1 )对企业好感的价值;(2)超额收益价值;(3)总计价帐户论。

“好感价值论”认为商誉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有利的商业联系、良好的职工关系和顾客对企业的好感。对企业的好感可能来自有利的地理位置、独占的特权以及良好的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并认为当一个经营中的企业的买价超过其各个资产价值的总和时,所超过部分可看作上述这些无形属性的代价。这种理论的合理性在于,人们对企业的印象的确有好坏之分,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其缺陷在于,对企业好感的价值难以用货币去计量,这一点,对会计学这一特别讲究计量的科学而言,将是非常严重的缺陷。

“超额收益论”,有的称“超额利润的现值论”,认为商誉是预期未来收益(或对待产者的现金支付)的现值超过正常报酬的利润。在此,有影响的学者是G.R.卡特利特和N.0.奥尔森,在其1968年发表的会计研究文集第10号《商誉会计》中阐述了如下观点,“在目前的经营环境下,商誉的收益力概念是最切合实际的。让受和让出整个企业的主要动机是取得未来利润。在这种让受和让出企业的交易行为中所确定的价值,就是对企业收益力的评价。这种收益力通过以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价值超过其各种具体资财和财产权利的数额而反映出来。”超额收益论的科学性在于,该观点把握了商誉作为资产的基本要件-经济资源、获利潜力、货币计量三要素,不足之处在于对商誉科学定性之后,相关理论研究没有跟上,加之其他两种观点同时干扰,使得商誉定性理论本身缺乏根系理论的支持,对商誉会计实务的指导作用显得软弱乏力。

“总计价帐户论”是继续经营价值概念和未入帐资产概念的产物。继续经营价值概念认为商誉本身不是一项单独的生息资产,而只是特殊的计价帐户,它表明该实体各项资产合计的价值(整体价值),超过了它们个别价值的总和,即“整体大于其各组成部分的总和”。未入帐资产概念认为,商誉是计量了诸如优秀的管理、忠实的客户、有利的地点等因素而形成的未入帐资产的结果,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约翰。B .坎宁,他在1927年出版的《会计经济学》一书中写道:“我们可以对任何企业商誉的基本组成部分进行饶有兴趣的推究,但只有它的总额才能在统计上加以概括。”总计价帐户论,其早期依据的两个观点-“整体大于其各组成部分的总和”或“未入帐资产”-都在不同程度、不同角度揭示了商誉的某些特征。遗憾的是这种定性理论实际变成了一种运作方法。更有甚者,总计价帐户论的某些支持者,又将其从会计计算演变成了数学计算,使其彻底丧失了定性理论的品位。

80年代,美国的基索(D.E.kleso)和卫根特(J.J.Weygrandt)两位教授在所合著的《中级会计》一书中,则将商誉的性质概括为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它代表获取净资产的代价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二是它代表企业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盈利能力。可见,这两位教授的看法与前述的亨氏理论基本一致。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以下是构成商誉的性质的重要内容,(1)商誉是一种企业所独有的可在未来带来超额经济收益的经济资源,这是认定一项经济资源是否是商誉的唯一标准,对此,学术界基本上已达成了共识;(2)商誉的形成和发挥, 与企业的整体而不是某一要素有关,这些要素有的是“硬”的,如优越的地理位置,有的是“软”的,如卓绝的管理和良好的信誉等,有的是有形,有的是无形的,既不能单独存在,也不能把它与其所依附的企业的其它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分割开来,无法确指它为某项有形或无形资产所产生的附加价值,这主要影响到如何计量商誉的问题;(3)可以从外部购入, 也可以在内部形成,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认为,企业在生产经营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各种支出都无不与商誉的形成有某种联系,从系统论的角度加强企业的全程管理和全员管理,是形成商誉的基础与源泉;(4 )商誉是可以以货币来计量的,其确定的依据就是企业某一时点的整体可转让价值与其各项有形资产及可辨认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一般情况下,它应当是正的,特殊情况下,它也可能是负的,即“负商誉”;(5)商誉的价值会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商誉会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由于商誉在企业价值创造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商誉会计的研究对指导实践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商誉的特性、会计处理的特殊性、满足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等方面论述商誉与无形资产的关系,认为将其从无形资产中分离出来比较合理。此外,本文从自创商誉的确认与否、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的不同处理方法等问题对会计信息的影响谈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商誉;自创商誉;无形资产;会计信息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不断有企业进行兼并、收购,而且购并规模不断扩大。如麦道与波音、埃克森公司与美孚公司、奔驰与克莱斯勒等大笔收购案例。在购并中,商誉不仅能使收购公司获得未来盈利能力,且成为被收购公司重新配置生产资源的重要内容,商誉在企业价值创造中所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因此,对商誉会计的研究对指导实践、推动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商誉的定性及有关商誉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方面对商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 对商誉的定性传统观点认为,商誉属于无形资产的一个项目。例如,亨德里克森在《会计理论》的“无形资产”专辟出“商誉”讨论。葛家澍在《中级财务会计》中将商誉作为“与企业整体相联系、不能单独认定的无形资产”而归入不可辨认无形资产中。注会教材中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不具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商誉等”。但是笔者认为,应将商誉从无形资产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项特殊的无形的资产进行特别的会计处理。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与一般无形资产相比,商誉有如下特殊性。其一,它无法同企业整体脱离单独用于交换;它体现的是企业整体价值。其二,有助于形成商誉的因素不能用任何方法或公式单独计量。其三,商誉价值可能会因构成要素发生变化而频繁波动,不像大多数资产一样具有相对稳定的价值。其四,商誉无法定有效期限。它是在企业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一种无形经济资源,通常,经营年限愈久,商誉价值愈大。没有任何一条法律给商誉规定有效期限,会计实务中将由于控股合并而产生的商誉在一定期限内摊销只是一种会计惯例,其有效期限是主观臆断的,并非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第二,商誉的会计处理与其他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差别很大。即使认为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也应看到,其会计处理非常独特,比一般无形资产要复杂得多。因此,对它单独制定会计准则会更加方便。目前,许多国家有关无形资产和企业合并的会计准则都涉及商誉,这就难免重复。我国如果对商誉单独制定准则,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在购并商誉数检查考核和评价是内部会计控制链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应包括:①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考核,在此基础上,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②对执行内部会计控制成效显著的单位、机构和人员给予表彰,对违反内部会计控制的提出批评和处理意见。内部会计控制的检查、考核与评价,应由单位内部审计部门或上级单位的财务审计人员具体负责。要形成制度,坚持企业自查与上级单位组织检查相结合,至少每年组织进行一次,并且同对企业经营者的年度考核奖惩挂钩。值得指出的是,检查、考核与评价只是手段,其意义在于,督促企业各级管理主体不折不扣地认真执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以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堵塞漏洞,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2005年1月6日额日益增大的今天,按照重要性原则,将商誉从无形资产中分离出来,单独制定会计准则,并且在会计报表重单列项目进行披露,是合情合理的。第三,分离商誉进行特殊会计处理将会更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需求。由于商誉在企业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将商誉分离出单独反映应更能满足广大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一个企业真实情况及发展潜力的了解,从而有助于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将商誉从无形资产中分离出来单独进行反映,将会更加清晰的认识它在企业价值创造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指导实践并能满足高质量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需求。关于商誉的定性问题,有这样一种观点,商誉的“管理整合效率观”值得我们思考。目前,会计理论界有这样一种趋势,即将现行的财务会计(扣除无形资产)、无形资产会计和人力资源会计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为报表使用者提供全面的、更与决策相关的信息。这样一来,商誉所反映的就是特定企业总价值与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价值之和的差额部分。这部分差额是企业管理整合的效果所在。而管理学界对管理的最新定义为“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根据这一定义,商誉毫无疑问是管理层整合效率高于平均水平的一种体现。换句话说,商誉是衡量企业管理整合效率的重要尺度。所以,在未来的财务会计体系中,商誉也不是一种无形资产。

2 商誉有关问题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前不久在云南大理举行的关于会计国际化的会议中,冯淑萍部长又着重强调了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要求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这表明在今天的会计研究中,会计信息问题的研究仍不过时。以下我将从两个方面来谈一下商誉对会计信息的影响问题。

2•1 自创商誉的确认与否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历来会计界以自创商誉价值难于进行可靠计量,确认其易导致企业资产虚增等为理由而不确认自创商誉。但是我认为,确认自创商誉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的好处将会大于不确认。

2•1•1 我们所说的可靠性是一个相对概念对任何事项的可靠性,我们只能说有高低之分。在可靠性不太高的情况下,若此信息对会计报表使用者密切相关,那么按照会计的目的,就应对此信息进行确认。而且,随预测科学的发展,较准确的预测企业未来每年盈利及其带来的现金流量,并选择合适的贴现率,进而计算出自创商誉的价值会变得可行。

2•1•2 确认自创商誉符合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原则自创商誉作为反映企业具有超额盈利能力的信息,若不及时提供,就既不能满足经营者正确受托责任的要求,也不能满足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各方进行正确决策的需要。

2•1•3 确认外购商誉而同时漠视自创商誉,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例如,对于一个具有超额盈利能力的企业,在出售之前,会计报表上不反映商誉和商誉的摊销,而是在出售时,在购买方的资产负债表上,按购价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即各种有形和可确指无形资产公平市价总和与负责总额的差)的差额反映商誉,并在规定年限进行摊销时,同时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商誉价值的减少和损益表中管理费用的增加。既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又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出售前后同一企业会计资料不具有可比性。另一方面,由于只确认外购商誉而不确认自创商誉,使得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商誉的价值不能反映企业整体的商誉,这样的信息会给报表使用者产生误导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的不同处理方式影响业绩评价指标。企业从外部购入商誉的方式,可以获得赚取未来超额盈利的能力,同样,企业通过自身努力,也可以获得赚取未来超额盈利的能力,这便是创造自创商誉。

--> 但由于会计惯例及会计准则都是要求不确认自创商誉,故具有相同的创造未来超额盈利能力的两家企业,就会仅仅因形成盈利能力的源泉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财务图景:外购商誉因不同的处理方法使企业的多项业绩评价指标发生变化;自创商誉因不允许确认而不对企业产生任何影响,当然也不会使业绩评价指标发生变化。而且,将自创商誉这一与企业管理当局业绩密切相关,且自创商誉本身就能说明企业管理当局业绩的因素不予反映,显然是欠合理的。

[参考文献]

[1]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无形资产研究—全国第二届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 阎红玉•商誉会计,中国经济出版社.

相关期刊更多

上海教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阅读与鉴赏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新闻出版局

商品与质量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