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课题学校审核意见

小课题学校审核意见

小课题学校审核意见

小课题学校审核意见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审计教学;案例教学;创新

审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该课程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于一体,技术性及实践性极强。所以掌握审计理论,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审计教学的根本目的。但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学生看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为提高审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审计学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决定了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需的。

一、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一)审计案例教学模式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审计教学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导,“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导致审计课程多严肃性而少活泼性,多抽象性而少形象性,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而案例教学则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模拟真实的、有案情的、有场景的审计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对案例分析研究,参与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审计案例教学模式有利于复合型、创新型审计人才的培养

随着时代变迁,审计人员应具备的必要知识已从主要是会计、管理等扩展到税法、经济、市场、金融、证券、计算机等相关知识,专业知识体系变得更为丰富、宽广。除此外,合格的审计人员还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和快速熟悉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行业情况的能力。这一切都对高校审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案例教学法正是重实践能力、重创新能力、重多门学科综合运用的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

(三)审计案例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世界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高校培养人才的素质标准特别强调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广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的本领以及与他人协调和交往的能力。传统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反而磨灭了上述能力的培养。开展案例教学法,学生自行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比较有见地的见解,并参与辩论,撰写报告,是一个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四)督促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案例教学模式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胜任理论内容的讲授,还要有较强的辨别力和判断力,能够选择或设计出适用的审计案例,并合理地安排在审计教学进程中。能够在案例教学中正确引导,案例分析结束后进行恰当总结,为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指导意见。这些要求都会促使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二、案例教学在审计教学中的创新模式

为有效发挥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笔者进行了积极的教学实践创新,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分别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

(一)课堂讲授方式

第一种是在审计理论讲解过程中,以理论讲述为主,结合理论分析审计案例。例如在讲审计重要性时,一方面从理论上讲清其定义、特征、确定方法及其在审计过程中的应用等内容;另一方面从审计案例中找出典型的事例予以说明,这样对照起来,让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学习效果十分明显。另外在引用案例时。注意联系时事,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就有审计,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课程初始向学生灌输审计的概念、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情况时,会讲到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注册会计师,为什么审计署长会获得中国年度经济人物大奖,讲到“不吃皇粮的经济警察”、“市场经济的卫士”,讲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审计课程也有了强大的动力。

第二种是以审计案例讲述为主。将审计理论融入审计案例之中,通过审计案例,分析、总结归纳出审计理论。如在讲解内部控制内容时。事先准备好一系列企业经营失败的案例;然后分析其失败原因,归结为最根本的就是内部控制的失效,从中总结出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内容。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前两种均是以教师为讲授主体进行案例教学,第三种则是以学生为讲授主体。教师进行总结。例如在审计理论课之后开设的审计案例分析课程中,教师提供国内外发生的一些典型审计案件,让学生以课程小组为单位,选取某个案件,查找相关资料,小组内进行讨论、分工协作。并推选代表在课堂上进行该案例的分析。教师对整个分析过程及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帮助学生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讨论方式

该种教学形式主要运用于审计实务部分的课程讲授。为使学生充分领会及掌握会计报表审计及审计意见出具类型等知识点,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编制不同内容的审计案例。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分别编制采购与付款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生产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货币资金及会计报表审计等不同内容的综合性审计实务案例。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力求既与课程知识点相结合,又贴近实际的审计工作,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修订。在教学使用时,为节约时间,可以将审计案例提前发到学生手上,让课程小组先进行课下讨论。课堂上再组织案例讨论,然后教师抽选某个小组进行课堂发言,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可以就关键问题或容易产生混淆的问题让小组之间展开辩论。教师最后对整个过程进行讲评,对案例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就学生们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评。

(三)案例情景模拟形式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运用,在审计教学过程中笔者创新性地引入了审计案例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即借助模拟现实场景,通过设身处地、寓教干乐的教习方式来强化学生对审计理论、审计程序、审计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主要运用于审计理论课程后的综合案例分析课程。在实际操作时,让每个课程小组编制一个5―10分钟的审计案例情景剧,在剧情中穿插一些违反审计准则的错误行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演示该案例。其他小组则以抢答方式指出情景剧中的问题,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在案例考核时,可以从内容、表演、参与情况等几个方面对表演小组予以评价。从抢答情况及指出问题正误方面对其他小组作出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所模拟的案例情景涉及到业务承接、职业道德、货币资金审计、存货审计等诸多方面。角色涉及被审计单位经理、会计、出纳等不同岗位职员及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项目经理、注册

会计师、审计助理等不同层次审计人员。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情景表演时小组全员参与,问题抢答时全班参与,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又在轻松的环境下达到了掌握知识的目的。

在前述教学形式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总结与评价是极其重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案例上,而是要通过教师的总结,将案例分析的目的定位在对相应的审计理论的理解上,以及具体审计技术、审计方法的掌握上。

(四)案例实训教学方式

在审计理论课程结束后,一般院校均会设置审计实践课程。在该课程教学时,笔者则采用了案例实训模拟的教学方式。操作办法是,每四个学生分成一个审计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一名项目负责人。将企业实际的会计资料及模拟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资料交给学生,根据小组分工、审计业务流程完成从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了解被审计单位及环境并评估审计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完成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意见并撰写审计报告等审计的全过程。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还将审计实践课程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在理论课程讲授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穿插审计实务操作。例如在审计学课程中讲解完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后,马上就让学生在审计实习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等会计报表项目的审计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边学习边操作,将审计理论直接运用于审计实践,通过审计实践又进一步领会了审计理论。既巩固了专业知识的掌握,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动手能力的提高也为顺利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进行考核时,也以小组为单位,对整个审计小组所提交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综合打分,并根据各小组成员的具体表现给出最终评价。

三、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审计案例教学的效果,除了保证审计案例质量,课堂教学有效组织实施外,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保障。

(一)科学设置课程,保证充足的课时

审计课程不同于会计课程,通过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等不同级次反映教学内容的不同难度。在实际审计课程教学中,由于课时、专业、学生层次、授课教师等的不同,同一门审计课被讲成审计基础与原理、审计技术与实务或审计理论与实务等多门课程。为保证案例教学模式的开展,应该增加审计课程课时量,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堂的案例分析与讨论,或者设置审计学原理与审计案例分析两门课程,原理课的课时尽量压缩,为审计案例分析课保证足够的课时量。

(二)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审计案例教学模式下对授课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目前从事高校审计教学的老师大多具有较高学历,应该说理论水平绝对没有问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例如许多老师是出了校门又入校门,甚至从未接触过审计工作,审计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可想而知。为此,学校应采取各种措施。提供各种机会,加强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例如适当减少一些课堂教学的工作任务,增加一些实务工作方面的任务要求,或提供一些与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合作机会,使得教师一方面提高审计实践水平;另一方面也搜集到一些实际的案例资料。另外还可以从校外聘请具有丰富执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三)改变课程考核方式

小课题学校审核意见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 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g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140-03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高校已经成为我国科研工作的重要力量。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取得的科研经费都大幅度增长,科研经费已经成为高校经济活动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伴随着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的多样化、层次化,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高校科研经费快速增长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滞后之间的矛盾亦愈加突出。因此,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的综合管理,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水平,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机制落后

1.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财政部门和科技部门尚未联合制定统一的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多数高校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对科研经费的有关规定制定了本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但是,各高校自行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不完善,仅仅是针对科研经费使用的范围、内容、比例等,不够具体,对于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来讲,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科研经费管理规定。

2.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配合。目前高校的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立项管理和会计核算,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配合。部分高校的科研部门未能向财务部门提供完整的科研项目资料,且不跟踪、不评价、不监管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财务部门承担了科研经费管理的全部责任;项目立项时,财务部门没有参与项目概算和预算编制,无法落实经费管理和项目成本核算工作;项目完成后,财会人员也没有参加验收结题,无法及时向科研部门反馈经费开支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导致科研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各自为政,相互脱节。另外,对科研经费管理认识存在误区:学校为了提高影响力,尽可能的多取得科研项目,只重视项目数量与规模,而忽视经费管理;一些科研人员则认为,科研经费是个人取得的,经费的使用应由自己自由支配,加之许多科研人员不懂财经纪律和会计法规,导致科研经费有时存在支出不合理的现象。

(二)科研管理重项目立项,轻经费预算

部分高校把科研经费作为考核科研管理部门和教师的重要指标,取得科研经费的多少是教师竞争学科带头人和职称评定等的重要条件。因此,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想方设法争取科研项目。为达到立项的目的,在编制预算时,没有认识到经费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性,仅考虑如何编制才能让评审专家满意,往往按自己的经验、估计填列一组数据,编制出来的预算大多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当经费到位后,不能按预算执行,预算形同虚设,实际使用和预算相差甚远。特别是一个人同时进行多项课题研究时,项目负责人常常会将其所负责的项目混淆,经费使用混乱,没有做到专款专用。

(三)科研经费支出不合理

高校科研项目根据经费来源不同一般划分为校级课题、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校级课题的科研经费来自于各高校自有事业经费,因而高校对这部分课题的经费使用要求相对严格,制定有相应的可操作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纵向课题的科研经费是由项目负责人通过科研申报立项,从财政部门取得专项经费拨款;横向课题的科研经费则是从企事业单位争取技术转让收入或提供服务得来。高校对横向课题的经费使用要求相对宽松,较少制定实际可操作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而且部分科研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认识上的误区,导致科研经费的使用效果不佳,科研经费大部分用于汽油费、桥路费、餐饮费、劳务费、电话费、出租车费等支出,而用于科研开发的材料费、设备费等所占比列偏低。部分高校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关于费用支出比例的制度,因而出现了科研经费支出的随意性,专款未必专用,支出结构也不尽合理,科研经费变成为个人消费基金是有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普遍现象,这一点在横向科研课题经费支出上更为明显。

(四)科研项目没有实行成本核算

目前高校

科研项目成本核算,仅仅是科研项目发生的部分直接费用,其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例如:水电费、科研场所占用费、图书资源使用费、房屋占用费、科研人员工资奖金等等,由于核算难度大,并未纳入科研成本。高校的科研活动大多与教学活动有着紧密联系,用教学方面使用的材料做科研项目,或用纵向科研经费做横向课题的实验,使科研项目的成本难以准确计量;学校对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的工资津贴都在学校人员经费列支,导致科研经费挤占了本来就捉襟见肘的教育事业费。目前,科研经费管理中的“成本核算”实际上只是核算科研经费是否用完,至于用途是否与科研有关,支出结构合不合理,都没有严格纳入科研经费核算的范围。

(五)科研经费使用缺少有效的监督与评价机制

高校普遍存在缺少对科研经费的监督检查,缺少对科研经费结题的审计和效益分析。大多没有建立科研项目成果与科研经费开支的综合考评机制,也使得科研经费管理水平不高,没有实行成本核算的科研项目,也无法进行科研项目效益分析。此外,由于缺少审计部门的介入,高校科研经费使用中还容易存在“腐败”现象。有些高校出现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拉关系”“跑项目”的不正当行为,在科研经费使用中便会出现一些以合作单位或委托业务之便,制作大量劳务费套取现金,或者出现一些专家咨询、专家鉴定等不同名目的变相开支。

二、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1.提高科研经费管理认识,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按照教育部、财政部教财【2005】11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的规定,“高校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不论其资金来源渠道如何,均为学校收入,须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资金使用必须遵守国家的财经纪律和学校的财务规章制度”。高校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认真学习教财【2005】11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监【2012】6号文《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以及地方教育部门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一方面要加强对科研人员的财经法规和科研经费管理条例的普及宣传,提高他们自觉合法使用科研经费的认识,“科研人员要严格遵守财经法律法规,坚持科研经费统一管理原则,按照预算批复的支出范围和标准使用经费,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高校可以建立科研人员考核评价体系,准确记录科研人员从业行为,将廉洁从业情况纳入对教学科研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奖惩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强化主管领导、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工作人员对科研经费管理监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权限,做到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与协作,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校科研、财务审计等职能部门,以及高校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对科研活动和科研人员的服务履行监管的职责,确保科研工作健康发展”,“因未能正确履行监管责任,发生科研人员重大违法违纪问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追究责任单位和有关领导、管理人员的责任”。高校内部可以建立一个共享的信息管理网络平台,连接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和科研项目负责人,将与科研经费有关的各项业务实现网络化管理,形成一个动态监督管理体系。首先,科研管理部门录入项目合同编号、项目课题名称、负责人、下拨经费来源、经费金额、结题期限、经费预算等基本信息;然后,财务部门录入课题发生的每笔经费支出信息。科研负责人可以通过密码,随时查询自己负责的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进度,从而主动根据项目进度调控开支内容;审计部门可以对科研经费开支进行全程跟踪审计,实现科研经费管理由事后控制转变为事前和事中控制。各个部门通过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可以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相互沟通,紧密配合,使科研经费管理更加透明和高效。

2.强化经费预算,控制开支范围。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核心问题是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教监【2012】6号文《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中规定“科研人员要在学校指导协助下,按照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科学、合理、真实的编制科研经费预算,增强预算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不得以编造虚假合同、虚列支出项目等手段编报虚假预算”。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三个环节。预算不仅仅是为了申请项目,而是为了申请到项目经费以后依据

算执行,所以预算编制决不能马马虎虎。各高校应在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设立专职岗位,协助项目负责人按照相关政策合理、真实地编制预算。科研管理部门审核项目立项时不仅要审核项目的可行性和效益性,还要注意审核项目的预算编制,预算一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更不能超支。财务部门根据科研合同批准的经费预算,把科研经费细化,准确录入允许开支的科目,保证科研经费开支范围与其预算口径相一致。把预算由项目负责人的被动执行改为由财务部门主动执行,财务部门对预算的执行进行事前控制、及时纠正超预算开支和不合理开支,确保科研经费专款专用,避免出现科研经费支出无序性和随意性。

资金管理:(1)要加强科研经费转拨管理。科研经费转拨必须订立合同,按照合同约定并经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共同审批。科研管理部门根据科研课题实际情况,严格审查对外协作合同和其他有关资料。财务部门负责办理经费转拨业务,依据合法有效凭据办理转拨手续,不得将科研经费转入非协作单位和个人的账户,不得借科研协作之名,将科研经费挪作它用;(2)加强大额度经费支出管理。科研经费大额度支出应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审批手续完善,不得违反程序进行大额支出,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经费支出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规,严格控制现金开支;(3)加强项目劳务费管理。高校应建立科学、规范的劳务费发放制度,并规范劳务支付程序。科研人员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劳务支出,必须由科研人员本人签收,转至本人开立银行账户内,并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不得由他人以任何理由代签并现金支取;(4)加强科研业务活动支出管理。科研经费必须按照实际开展的科研活动据实支出,不得虚构经济业务或通过非法手段取得票据套取科研经费;也不得列支与科研无关的支出。特别是对横、纵向科研项目中的劳务费应严格控制开支比例,避免通过“咨询、顾问”等形式套取现金、挤占挪用、私分科研经费的行为发生。

3.实行科研项目成本核算。大部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没有成本概念,更没有进行相应的成本核算。当下实行科研项目成本核算制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对科研进度进行财务监控的重要手段。

实行科研项目完整、真实、全面地全额成本核算,包括购买实验材料、调研差旅费、资料费等等直接成本,还要包括开展科研项目占用学校的水电费、实验室占用费、实验设备折旧费、科研人员工资、津贴等等间接成本,应该按合理的比例予以分摊计入成本。这样既能保证科研经费开支适度、合理、透明,同时也能杜绝因为成本核算不完整而造成科研项目挤占高校事业经费现象。

科研管理费是指难以直接计入课题成本的费用,包括课题管理单位为课题提供服务的管理人员费用和其他相关管理支出、房屋占用费和现有仪器设备使用费或折旧费。从科研经费中提取的科研管理费用,作为科研事业支出计入科研成本,同时冲减高校事业经费中的人员费用支出,并合理分摊事业经费中实验耗材、水电费等等。高校要正确使用科研管理费,而不是把提取的科研管理费作为科研管理部门和各二级院系的管理费用。

兼顾多方利益,坚持效益原则。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个中心,如果把主要的财力物力用在科研上,就必然减少了对教学的投入,势必影响教学质量。高校需要进行科研成本核算和投资效益分析势在必行,只有对科研项目进行真正的全额成本核算,才能保证高校科研沿着正确方向进行。

4.完善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与考评机制。高校在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各级审计部门的作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强调“审计、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重大科研项目执行、科研经费使用、科研人员从业行为的监督检查”。审计部门要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的角度对科研经费立项到结题的全过程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特别要发挥学校内部审计监督的力量,学校内部审计部门要将科研经费审计项目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实行定期检查和抽查来监督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

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应共同探讨、建立和完善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结合全额成本核算,建立科研经费使用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按照考评结果实施相应的奖励措施和问责制度,增强竞争意识,鼓励科技观念创新,抑制科

研成果泡沫化,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

总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否科学规范,科研经费使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高校科研质量和高校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规范化不再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唯一目的,只有不断强化和探索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新方法和新举措,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和机制,努力提高科研管理的专业化水平,达到科研经费规范化、效益最大化和学术自由之间的平衡才是最理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洪枝.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失范与规范化[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1)

2.刘雁霞.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之我见[j].财会月刊,2009(5)

3.吴春.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初探[j].会计之友,2009(6)

4.张记元.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对策[j].会计师,2009(7)

5.张小玲.对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设想[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7)

6.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

7.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教监[2012]6号)

小课题学校审核意见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审计课程;沟通技能;教学设计

为了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式,国内的高职院校纷纷不断地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进行课程改革,以期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种人才。针对高职类教育的特色,专业技能的训练在各种课程设计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就高职类会计专业来说,在制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时,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基本上都包含内部审计人员岗位和事务所助理审计员岗位。在与之相关的教学计划中,均设置了一门或几门以专业技能训练为核心的审计课程,这些课程包括审计学、审计基础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等。这样的课程设置,首先,是基于对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的本科以上层次教育的改进,增加了专业技能训练的分量,尽管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次,是因为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专业顶岗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中,到各级各类会计师事务所实习的比例较大,且本专业面向的社会工作岗位几乎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审计业务。如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近三年在会计事务所实习岗位的学生,其人数占本专业实习岗位总人数的37%。

经过若干年的教学探索和总结,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学生在审计沟通技能上所暴露出的问题。即使部分专业知识非常扎实的学生,同样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的问题。沟通技能方面的欠缺,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岗位应对能力。有感于此,本文通过对强化审计沟通技能训练在课程设计中的必要性论述,对审计岗位沟通技能的认识,以及以本校审计课程设计的改进为例,探讨了如何在专业课程设置和安排上加强沟通技能的训练。

强化沟通技能训练在审计课程中的必要性

根据我们对实习学生的问卷调查,在审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时间内,有近1/2的时间是在与被审单位的往来沟通上,有1/4的时间要花在文书处理上。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审计相关单位(如会计事务所)辞退的审计人员中,有近1/3的工作人员是由于不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为此,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包括外聘专家)在专业建设研讨会上多次提出,应该加强在校学生的沟通技能,特别是加强专业沟通技能的培养。另外,许多审计行业的专家也常呼吁从事审计工作的学生,应该强化专业沟通技能的训练。而据我们近几年对进入审计岗位实习学生的跟踪调查,同样也发现他们专业沟通技能的不足,而深感强化这方面训练的必要性。

应届学生由于毫无专业岗位工作经验,而社会就业的激烈竞争形势要求员工来了就能上岗,上岗能胜任。出于对新形势下的人员流动机制和人力资源成本的考量,许多专业对口单位不愿意自身成为岗前培训机构。为此,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除了讲授已有专业知识技能外,实际岗位上重要的专业沟通训练应该在校内完成。

对审计岗位沟通技能的认识

沟通技能主要包括内部沟通技能、外部沟通技能、文字沟通技能、演讲技能、面谈及会议组织技能等多个方面。如何在审计课程中培养、训练及提高学生的这些技能,是专业教学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日常工作中所需的沟通,主要体现在口头和书面方式上。比较而言,现有的审计课程设计,比较重视对审计文书写作能力的培养。而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的口头表达往往显得更加普遍和重要,譬如,向被审计对象了解基本情况,询问有关事项,就审计中的相关问题适时地对管理当局的不同层次开展调查、讨论等。

审计实质上是对各种具体经济业务活动所进行的高层次的经济监督行为和风险评估监督行为。审计的对象包括财会管理、税务监督、信息系统风险评估以及其他形式的基本经济监督活动。就形式而言,审计包括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及独立审计。从具体的审计业务分类来看,审计包括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法纪审计及信息系统审计等。就具体的审计工作而言,审计人员所需的沟通是指审计人员与已有客户、潜在客户以及与客户相关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主管注册会计师以及其他方方面面之间就审计范畴有关事项进行商讨、询问、交流及答复。

在上述过程中,为了使审计与接受审计双方明确任务目标,形成共识,减少误解和歧义,审计人员必须本着专业知识,利用简洁明了的、友好的以及准确的口头或书面表达,征询疑问和意见,阐述观点。口头上的沟通,如初期的审计业务接洽、意向,审计过程中的咨询、提醒、建议等;书面上的沟通包括:审计计划、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行政复议、审计行政诉讼、审计文告、验资与资产清查等文书、清单及表格等。

在教学中沟通技能训练的设计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在审计课程标准里,我们重新进行了目标定位。课程目标是指学生在完成某一课程或科目的学习后,应该具备的学识或技能状态及其所达相应水平的描述性指标,它直接影响和制约课程内容、教学组织与实施,直接影响教师的日常教学。我们对审计课程目标进行了调整,将沟通技能作为本课程要构建的核心能力之一,并按口头沟通能力与文书写作能力进行具体的训练分解。

在审计实训项目设计中明确沟通技能的构建与要求我们根据审计职业岗位对学生的工作能力、沟通能力及专业能力的要求,将沟通技能的训练与要求融入课程教学内容里的教学项目、综合实践项目中,将相关的沟通技能以学习情境为载体来组织训练。在基于工作过程的审计准备、审计业务承接、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等课程项目上,针对学生沟通技能的培养,我们都设置了具体的学习情境。在审计准备项目中,我们设置了走访、开发客户子情境。要求学生模拟进行客户走访,学习事务所推介和了解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及存在的困难,寻找客户接受委托的切入点,学习搭建同客户情感联系渠道,保持与客户的联系、沟通。如,就审计工作中首次接受委托进行年报审计,就期初余额对本期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且上期会计报表未经独立审计的情况,要求确定期初余额是否存在错报或漏报的事项。为此就需要增加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和收费的情况与被审单位进行沟通的模拟实训,要求学生通过沟通,使被审计单位理解增加程序与费用的必要性。在审计业务承接项目中,我们设置了审计业务洽谈、撰写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计划等子情境。学生模拟接受委托的被审计单位就审计业务约定书中的审计目的、范围、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双方的权利义务、审计收费等事项进行沟通,以明确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审计文书行文应该遵循“依法、规范、简明、高效”的原则,培养学生严谨的行文习惯。编写审计计划时,还应当就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和最新变化,其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变更,新的法规或专业准则对审计工作的影响等事项与客户沟通,以便为实施审计做好准备。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约谈法进行模拟。在审计实施阶段,我们设置了撰写审计日志、工作底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报告,还设置了现场一般性调查与了解、有关质疑点的询查与沟通等子情境。这个阶段是客户对审计人员执业水平评价的关键时刻。在沟通上我们要求学生学会紧扣实质性问题,言简意赅,表述得当,积极争取被审计单位的配合。就这个阶段的具体口头沟通教学模拟,我们还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设置了对存货盘工作和索取询证对象的通信地址的口头业务交流;对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较高的会计报表的认定的咨询;对已发现的重大错误、舞弊或可能违反法规的行为的处理以及审计工作中受到的限制与障碍等环节的沟通。组织学生针对相应的模拟实际情境进行沟通讨论,以提高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礼貌、有效及准确的表达能力。在审计调整和报告阶段,我们设置了调整事项,与管理当局沟通实训,撰写审计意见、管理建议书,审计意见、管理建议书进行陈述、汇报等子情境。就有关会计报表的分歧、重大审计调整事项、被审计单位所面临的可能危及其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风险、审计意见的类型及审计报告措辞、与已审计会计报表一同披露的其他信息等内容与客户沟通。由于这部分要敲定最后的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沟通过程需要体现该职业庄重、严肃而不失友善的特点,内容上应突出重点,有根有据,既有结论的意见,又有建设性的提示。例如,我们在设计学生模拟审计人员就审计中比较重要的调整事项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实训项目中,要求学生学习就相关的调整如何与管理当局进行沟通。学生通过沟通学会让企业管理者了解审计中实施的必要的审计程序、问题所在及其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报表可能产生的影响,学会向企业管理者讲解调整所涉及的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和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通过实训,学生意识到良好的沟通能引导客户对审计人员执业的专业判断能力的认可、接受,同时,也为出具满足真实性、合法性及公允性的恰当的审计报告提供了保障。

沟通技能与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我们采用了全过程、多方位的考核模式,并将沟通技能作为一项重要构成要素应用到考核标准的各方面。一是考核点设置中明确对沟通技能的考核点。如在考核点设计中,我们设置了小组项目,针对某一具体会计要素实施审计,要求学生团队协作制定出审计目标,确定审计范围,选用适当的审计程序,提出审计建议,并要求分别做出陈述。二是考核方式多样化,我们采用了笔试、口试、小组讨论式、提问回答式、学生汇报式。对于小组讨论的考核点,我们设置了学生、组长、教师三方共同评分的模式。三是明确考核标准,审计文书考核标准为行文格式、内容、文字、法规的应用准确无误。口头沟通要求能用专业语言正确流利地表达项目执行和完成情况。

高职教育改革重点在于坚持高职教育特色,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改进课程建设,突出高职课程特色。审计课程作为我校会计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经过多年的探索,始终坚持面向职业工作岗位,不断完善以审计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递进式学习情境库的建设,不断打造本课程的教育教学特色。将沟通技能训练融入审计工作过程的教学,融入职业标准,是我们审计岗位核心职业能力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建设对高职审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白国玉.市场营销课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j].职业教育研究,2004,(11).

小课题学校审核意见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指导

随着我省高中新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校本选修课成为课改工作的重点,顺利实施校本课程,既符合高中新课程方案要求,也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笔者根据我省实际,制定本工作指导意见。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依据

1.政策依据:根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成的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结合甘肃省和兰州市实际,同时体现学校实际,满足学生个性兴趣发展的要求,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2.指导思想:遵循新课程教育规律,坚持育人为本,塑造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需要特色鲜明、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成长、成人和成才的需要。

3.校本开设学校校师资力量雄厚,硬件条件完善,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资源条件。

二.校本课程的组织和实施

准备阶段:校本课程的申报与审定

申报:由教师个人或小组确定课题后,填报“校本课程开设申请表”,内容包括课程类型、名称、目标、条件保障、课时数、考核方式等,交教务处归纳整理初审。

审定:审定的依据是,确保开出的校本课程具有教育性和趣味性,来激发学生情感、态度、观念的合理形成。凡符合要求的可安排开设,基本符合尚有不足的提出修改意见,对不符合的或者重复的课程,指出研究方向重新考虑课程或者择优选择。初审通过后,列入《拟开设高中选修课程Ⅱ(校本课程)设置计划表》,提供给学生选择,如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人数少于20人,这门选修课予以取消。批准后可编写教材。教材可自编、与他人合作,也可改编,还可收入学生成果。

目前暂定各校本课程的长度一般不少于36学时。

实施阶段: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流程

选课:教务处公布选定的校本课程,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和特长,结合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建议,选择各类课程,填写选课志愿。

实施: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或小组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教学或活动。教学组织的要求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要求相同,建立起临时班级、组,认真组织教学或活动,安排学生的练习或活动。

评价:考核评价用“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然后确定学分。考核成绩记入学生的成绩档案。学习效果的评价根据学生所写的小论文、作品、制作、活动、测试、竞赛等方式完成。

调整: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导小组及学校教务处将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评价选修课学情情况,研究评价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反馈情况,结合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认识,对已开设的课程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和调整,使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符合学校的育人目标,更贴近现代生活和学校学生实际。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

校本教材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应时展需要,适合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为基础内容,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课程结构设置为:①生活艺术类;②兴趣爱好类;③学科延伸类;④学术讲座类。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制度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我校“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和谐发展”教育理念的体现,也是展示学校办学特色的一扇窗口。

1、组织机构:校本课程开发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牵头,负责校本课程的整体构思和策划以及校本课程的审定、指导和对课程的安排、考核、评价及调整。高一年级全体教师为主体,积极配合落实完成各项工作。各学科备课组组长负责对本组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进行统筹协调,争取能开出一些能够展示出本学科学科特色的精品课程。各班班主任做好宣传工作并且指导本班学生做好选课事宜。

2、课程管理

小课题学校审核意见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指导,完善我市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赋予校长奖优罚劣的绩效工资管理权限,全面落实教职工工作量化考核细则,细化教职工绩效考核方案,一校一策,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把市委市政府对一线教师的关爱落到实处,推动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放范围

全市在编在岗教职工,包括服务期内特岗教师和三支一扶教师。

三、发放原则

绩效工资的发放以工作量和工作业绩为依据,多劳多得,优绩高酬,不搞平均主义和“大锅饭”。

(一)以德为先原则。把师德放在首位,注重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表现和贡献。根据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的要求,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凡是有违规违纪行为的,取消处分期间的绩效工资。

(二)激励与制约相结合原则。各学校要形成内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根据《市教职工量化考核实施办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并完善教职工绩效考核方案,依托教务处、政教处等相关处室,对绩效方案中的各项考核内容要做好过程记载,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直接挂钩,坚决杜绝无绩效考核,简单划等随意发放绩效工资的现象发生。

(三)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原则。实行工作量核定制度,参照《市教育系统普通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参考标准》,制定本校标准。各学校要对各岗位工作量标准和每一名教职工工作量进行科学核定,鼓励教职工多做工作,做好工作。要做到“三个倾斜”:一是重点向乡镇学校特别是偏远的学校倾斜;二是适当向承担教育教学重任和做出突出成绩的班主任、骨干教师、一线教师倾斜;三是适当向初中学校和幼儿园倾斜。

(四)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民主公开,科学合理、程序规范,讲求实效。各学校制定的绩效考核方案和绩效工资发放办法要经过教工大会或教代会85%以上通过后实施,相关程序和结果要公开透明。绩效考核采取学期考核制,每学期汇总一次,向全体教职工公示考核结果。要增强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发放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五)分类考核分配原则。按岗位分为班主任、校领导、科任、教辅四类;按业绩分为基础(含工作量)、考勤、奖励三部分,既要有岗位考核也要有业绩考核,原则上校领导绩效工资总额不高于班主任,各学校要制定具体的考核内容和标准。

四、发放办法

(一)发放时间。按学期发放,一年发放两次。

(二)发放分级。根据距离市区远近,划定以下标准:年人均4,200元,适用学校为姜家街、兴华、康大营3所学校;年人均4,000元,适用学校为吉乐、一座营、水道、野猪河4所学校;年人均3,800元,适用学校为小杨、大湾、新合镇、牛心顶4所学校;年人均3,600元,适用学校为山城镇中心校、一中、双兴、中和4所学校;年人均3,400元,适用学校为海龙、进化、义民、杏岭4所学校;年人均3,200元,适用学校为红梅镇学校、二中、湾龙3所学校;年人均3,000元,适用学校为李炉、曙光、黑山头3所学校、城区初中学校和幼儿园;年人均2,500元,适用学校为高中学校;年人均2,000元,适用学校为城区小学、特教和中职学校。

五、几点要求

1.以下情况不予发放绩效工资:未承担教育教学工作的;累计病假超过15天的;事假超过10天的;旷工超过1天的;年度考核等次合格以下的;因个人原因影响学校整体工作的;因工作失职失责造成重大事故和损失的。

2.绩效考核扣款。各学校制定的绩效考核方案中涉及的扣款项目和标准要明确,扣款可用于奖励满勤和特殊贡献的教职工。病事假每天最低扣款60元。法定婚假、产假和护理假,按照本单位教辅岗位的50%计算发放。

相关期刊更多

消化外科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华小儿外科

CSCD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协

高校社科信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高校社科信息研究中心 ;河北省老教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