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即兴演讲的概述及基本技巧

即兴演讲的概述及基本技巧

即兴演讲的概述及基本技巧

即兴演讲的概述及基本技巧范文第1篇

语言系统的表达形式主要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讲演法、讲座法、讲谈法和讲问法等几种。这些方法主要用于传授新知识,也适当运用于巩固旧知识,这些方法不管是在理论教学或实习教学中,都能得到充分的运用。

讲述法: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这种方法在专业基础知识的各种教学中都可运用,特别是在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中,运用得更多。

讲解法:教师向学生说明、解释和论证原理、概念、公式。讲解法运用于各科教学,在专业学科中着重用于需要演算、论证的内容。

讲述法和讲解法常常是结合起来运用的。

讲读法:这是有讲、有读、有练的教学方法,包括专业理论中的概念解说、定义讲解。

讲演法:或称作讲座法。教师不仅向学生描述事实,而且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并在这个基础上作出科学的结论。讲演(或讲座)与讲述、讲解、讲读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是以演说、报告的形式出现,涉及的问题比较深广,所需的时间较长,不受课时的约束。

讲谈法:即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经验、向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对所提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推理、判断,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新的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专业学习的提高阶段和有实践经验的在职技师培训的教学。此法运用得当,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思考问题的情况,从而提出一些补充问题来弥补他们的缺陷和开拓他们的思路,易于使学生保持注意力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以获得新知识或理论知识解决专业实践中的新问题的能力,讲谈法适合于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

讲问法:即讲课中的提问。讲课中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因此,善问、设疑、激疑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同时通过不同技巧的提问产生不同的反应,也是检验自己教学效果的一个标准。提问是一门艺术,富于启发和别开生面的提问,往往能带来预想不到的好的教学效果。

在讲授过程中,不管采取哪些形式,语言的表述应具有科学性,各种事实都应是有根据的、确切的,并要用烹饪的基本规律去分析、解释和讲述教材。言语要有系统性、连贯性,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关键,注意各课程的联系,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教师的讲授言语应成为培养学生进行严密逻辑范例。

语言表述的技巧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特殊工具,也是教师传授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的主要手段,教学用语是教学工作中的基本工具,是每一个执教者必不可少的武器。应该说,语言表达是有一定的技艺可循的,掌握和运用好这些技巧,反映了教师语言的表达能力,决定着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是准确、规范、简洁、生动、形象、动听,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富有情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全神贯注、兴致勃勃,充分享受到学习烹饪知识的乐趣。

所谓准确,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客观规律的反映,必须精确地表达知识的内涵,烹饪知识的内涵,是长期以来烹饪人员积累总结的结晶,将其传授给新的一代,对于专业用语或技术用语,更应给以确切的解释,在解释过程中,概念、定义、定律的表达,都要做到言语精确,不使学生发生疑义和误解。在言语的表达中,要恰如其分地运用词语,准确讲清烹饪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烹饪工艺,如果词语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甚至没有条理,则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反而使学生造成思想上的混乱。

所谓规范,就是叙事符合逻辑,语法正确,用普通话进行教学。烹饪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符合客观逻辑。教学中必须用统一的、标准的文字表达一定的概念。基础知识不同于地方菜系,应尽量少用地方用语或方言叫法。避免甲地培养出来的学生,到了乙地就不能适应需要的现象。对烹饪中涉及到的实质性内容的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主宾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都应该条分缕析地表达清楚。对于推理从前提到结论的过程都要符合规律、逻辑。

所谓简洁,就是要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对教材内容经过充分备课提炼后,运用通俗明了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教学语言必须精辟生动、言简意赅。切忌语言不祥,语句过长拖泥带水,停顿过多或支支吾吾、断断续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凡涉及一般性、常识性的问题,要学会让路,不应为贪恋某些有趣味的内容而探幽索隐,喧宾夺主,也不要为照顾某些差生而随意讲得庸俗肤浅或故弄玄虚。要做到语言简炼,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用最精确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讲授内容,切忌夸夸其谈,滥用词语,言过其实,讲一些与授课内容无关的话,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所谓生动、形象,就是教学语言要生动直观,具有形象性和感染作用,让言语贯穿学生之心,为学生所了解,以此打动学生心扉,唤起共鸣,激起求知欲。如在教学中适当使用谚语或俗语,运用谜语和比喻,引用名句格言,穿插故事和传说,使学生形象化地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所谓动听,是指教学的言语要讲究语音、语调,美国心理学家塞门斯说:“在教师的许多特性中,声调占着一个重要的地位。从根本讲来,声调并不是教师的技能和设备中一个重要部分,但是一种不好听的或低沉的声调,很可能阻碍教师事业的成功。有时教师的失败是由于他的声调太弱了,以致学生听不清他的话,而他也不能用他的声调来控制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有些教师的声调粗糙听着非常刺耳。”这也讲文明教师言语的声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即兴演讲的概述及基本技巧范文第2篇

小学音乐教学 导言 教学语言设计

一、导言的作用

1.引起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

新课或某一内容教学之前的教学语言设计如何,对上好整节课关系极为重大,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注意状态。精心设计导言,像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使之产生新奇感,集中注意力,起到组织教学、引起兴趣的作用。

2.开启学生思维――诱发思考

教师的讲授、点拨、引导,只有伴随着学生积极的思考才能使学生有所得。教师巧设疑点导言,能起到开启思维,诱发思考的作用。

3.突出教材重点――画龙点睛

从音乐形象的感知入手,巧妙设计好导言,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掌握重点、难点。

4.逢水架桥过渡――承上启下

按照教材内在逻辑关系,根据音乐知识与技能的系统性,教师设计出新旧知识联系、承上启下的导言,就像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既激发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复习,又激起了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

二、导言的效应及方法

1.讲课第一句话――首因效应

“万事开头难”,音乐课堂教学的第一句话,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第一座桥梁。精巧、吸引人的第一句话,让教师与学生第一次碰撞精神火花进行情感交流,建立起第一次良好印象,把学生引入音乐的大殿,结果引发学生兴趣,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

课堂第一句话,概括以下几种形式:

(1)导入式。分感情导入和新旧教材过渡的导入方式。感情导入式的自我介绍,应态度谦虚,言词恳切,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友善感。这种方式较符合“心理相容”原则,可排除“意念障碍”。如节假日新学期伊始,几句“祝同学们节日愉快”的祝愿,令学生产生情感心理共鸣。教材过渡使新旧知识联系自然。

(2)表演式。善于表演与善于用幽默以取悦于学生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有益而无害。音乐是表演艺术,以音响作为媒介,充分运用音乐艺术的特征,借音传情是音乐优势。音乐教学导言如第一次面对学生,不妨拿音乐家的派头演唱或演奏乐曲作为教学的开始,以音代言,创造艺术的氛围。

(3)趣味式。把所讲的内容知识味化。风趣的语言,能把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拉近。

(4)悬念式。悬念式是教师讲课开头吸引学生常用的方式,培养学生寻根究底的习惯。

课堂第一句话的方法不胜枚举。如开门见山和盘托出方式、简要的一句话或几个字使学生一目了然,讲故事式、名人警句、格言、提问式等。

2.导言的方法――言无定法

导言无固定模式,导言无定法,这是因为教师、教材、学生的情况不同所致。前述方式都可作为导言的方法。如新歌教学前的导言,创作练习听力训练、识谱、音乐律动、即兴表演之前,教师设计好适当的导言,当起到点拨、引导、开启思维、活泼气氛的作用。

这里不赘述各种导言的具体方法和事例,仅对设计导言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根据内容设计,符合学生心理;调动各种手段,创设艺术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感情;做到有的放矢,巧妙有趣周密;切忌喧宾夺主,勿忘教学目的。

3.导言的群言效应――提问艺术

提问就是设疑。在新课之前高疑,学生产生悬念而欲释疑,在某内容教学之前或教学之中设疑,学生温故而知新,思维发散而求异。此种教学艺术,古人、外国名人备为推崇地。提问设疑是导言教学的最常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慧和创造的象征。

提问起到激发、提醒、设悬、调节的作用。提问的方法有:

(1)直问和曲问。直问即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曲问则曲径通幽,发人深省,讲课中二者经常结合使用。最后小结:不同时代不同人物送别的心情不一,但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依依不舍。这种提问的设计层层有序,渐次深入,启发学生的不同情感,使音乐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听讲的兴趣历久不衰。

(2)宽问和窄问。宽问即概括地问。居高临下,常用于开讲之时。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表现了作曲家什么哲理?”窄问即发问具体生动。如“你能唱出李焕之《春节序益》的主题吗?”“你喜欢作品哪一部分?”

(3)明问和暗问。明问即发问明显,暗问则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悬疑。如讲音乐表现要素时,教师可设计成暗问:①美术家用什么材料表现世界?②文学家呢?建筑家呢?③那么,音乐家用什么材料表现世界呢?这样设计,易产生具体效应,有吸引力,唤起联想、想像。何谓具体效应?即运用小故事、寓言、形象地比喻,重点描绘的手段引起共鸣的教育心理效应。

此外,还有单问和复问,单问集中一个题目,复问由窄到宽层层逼进。虚问和实问、正问与反问、选择与比较提问、联系各种知识围绕音乐内容的扩展式提问。但在实际讲课中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等音乐基本能力。

三、教学建议

导言不失为教师开扇新课、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发展学生音乐能力的一把金钥匙。依内容、教学对象的心理不同,导言没有固定模式,现仅提出如下建议供参考:

1.导言要精简,有概括性

导言是引言,并非主要内容,因而应切中重点,根据音乐教学的内容展开,语言精炼概括,切忌庞杂、繁琐、冗长。随意发挥、占时过长的做法显然是不足取的。

2.导言要巧妙,掌握教学的“黄金位置”点

导言要灵活安排,深思远虑,考虑整体效果,根据马鞍型注意力分布规律,克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切忌故弄玄虚,哗众取宠,卖弄技巧,否则会适得其反。

3.导言要设疑,有启发性

设疑布障、设置情境的导言都应有针对性和启发性。针对性即不能离题,符合学生心理和知识水平;启发性要有思考余地,深浅适中。既不使学生高不可攀,也不使学生产生索然无味、不言自明之感。

4.导言要准确,有严密性,不使学生产生歧意和误解

5.导言要传情,有感情

即兴演讲的概述及基本技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口译教学 口译能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2-0072-02

一、引 言

“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听到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但是口译的过程不是简单地从源语到译语的解码。因此,在口译教学中,应该明确口译教学的目的和方法,以技能训练为主,辅之以口译技巧的传授。

二、提高口译教学策略

1.提高任课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

口译任课教师应积极热心于口译活动,具备丰富的口译实战经验,这对口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各种口译活动中应对各种突况的应变能力是平日课堂上传授不了的。口译课程的教学首先应该是口译经验积累精华的讲授,而不是纸上谈兵。另外,口译理论和应用技能的培训,支持和鼓励口译教师从事大量口译活动是提高教师自身综合口译能力和口译教学的关键。

2.完善口译教学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开设一门课程的首要条件。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成功开设课程的原动力。传统的口译课课程设置存在一些缺陷。首先教材语言书面化、理论化,没有结合口译灵活多变的特点,理论与实践分离,素材不够真实,针对性较差,题材不够丰富等,这些方面仍需要改进。其次,口译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性不强,模式单一,没有口译现场的气氛,学生易乏味,散失口译学习的兴趣。有些口译教师还以口译理论讲解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违背了口译实践性的特点和要求,学生参与口译练习的机会较少。这些都是提高口译教学的障碍。再次,现在高校中的口译课程多半是以听录音――记笔记――跟读――复述――口译这一程序来进行,缺乏新意,并且录音并不能完全提供给学生真实的训练气氛,所以应加大现场模拟口译实践的力度。尽管这样的练习给学生的压力很大,但是却能给予学生亲身体验口译实践,从而领会和掌握许多口译技巧和经验。最后,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有些高校的口译课学时只有32~36学时。这对于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言远远不够。以这样的课时来开设口译课,教师在课上只能草草带过一些理论的讲解,并不能深入开展强化训练,学生也只能大概了解,不能精听精练,慢慢也就丧失了口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基于以上几方面的不足,我们应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结合口译特点,加强口译训练,增加课时数,提高教学质量,合理、缜密、科学、规范地进行口译课的课程设置。

3.教导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本功

听力、语音、语法、阅读、口语等是口译学习的前提。然而,在口译课的技能训练中,很多教师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帮助和纠正学生语音错误、语言障碍方面,致使口译训练中断。口译教师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影响了教学效果,也达不到口译训练即时性的目标。因此,在开设口译课前,通过必要的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学生语言的基本能力,让学生了解口译的特点、技能、译员的素质等是开设口译课的必要准备程序。

4.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储备水平

口译必备的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非专业知识是指译员自身具备的翻译技能以及一些通识的知识,如:会议安排、应变技巧、词汇积累、语言结构和用法、理解和表达能力等。专业知识指口译涉及的某些特定的领域,如:政治、财经、法律、教育、医药等知识。只有具备过硬的这两种知识,口译活动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口译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讲授口译的通识知识和口译技能,如:笔记记录技巧、复述跟读技能、即兴表达技巧、口译基本转译技能等以外,还应该补充一些学生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专业知识,以便学生能更加轻松、熟练地应对各类口译的挑战。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储备水平,是提高口译整体质量和效果的奠基石。

5.增强学生的翻译技能意识

“翻译的技能意识,指翻译者能够或力求以翻译理论指导自己的翻译实践的自觉性,能够力求以翻译理论的准绳自觉地指导或检验自己的译作及整个翻译过程。”口译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意识。由此可见,口译课作为为学生学习翻译课程的入门课,应该首先让学生养成主动、自觉地进行口译训练的习惯,了解口译的特点、过程,改变学生陈旧的翻译观念,培养科学、刻苦、孜孜不倦的翻译意识和能力,在不断的口译实践中总结经验。因此,在口译教学中应以技能训练为主,如:数字的口译、复述、短时记忆训练、公众演讲和逻辑思维训练等,辅之以口译理论的讲解,如:转换、增减译法、调整重组、分合译法等。口译内容应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题材为主,如:外事接待、商务洽谈、旅游观光、会议洽谈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翻译理念和意识才能进一步增强。

三、口译能力的培养

1.听力与记忆笔记训练

口译过程的第一步就是听力,是译员获得源语信息的唯一途径。在有限的时间内,听懂源语,理解、分析、重组、最后表达为译语,这一系列过程的基点就是学生要具备较高的听力能力。听力训练分为课内听力训练和课外听力训练。课内听力训练以泛听和精听为主。泛听指能概括出所听内容的中心思想、篇章结构、说话者的语气、态度、立场等。精听是指能就某一特定的信息加以逻辑分析,如:日期、地点、因果关系、转折关系等。学生边听边复述和跟读。课内听力训练由教师掌控、监管和辅导。课外听力训练以学生自己为主,坚持在课外的日常生活中收听一些有用的新闻、财经、政治等方面的内容,如:收听BBC、VOA、中国国际广播或者收看CCTV9的电视节目等,以便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从这些新闻性和时效性较强的节目中获取有用而丰富的知识材料,以便取得良好的效果。

记忆是保证口译准确性的关键。而口译笔记的技能训练是锻炼短时记忆的方法之一。口译笔记的记录要素,即注意力的分配、句子之间的逻辑词汇、笔记符号的创造与熟练运用,都对口译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口译笔记能即时补充人的大脑短时记忆的不足,让译员掌握口译内容的关键词汇、细节具体的信息,如:年份、数字、专有名词等,从而保证口译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创造自己独特的口译笔记符号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口译笔记技巧,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

2.各种口译技巧训练

学生应具备的口译技巧主要包括跟读与复述、笔录和现场模拟技巧。跟读复述训练主要是以短句、长句和段落为主。复述练习是训练识别意义结构的有效方法。锻炼培养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意义结构而不是语言的表层结构上。循序渐进地由中文复述过渡到英文复述。在段落复述训练中可以加以笔录训练,简要记录下所听内容的关键、重点词汇,从而增强记忆能力。由于大部分的口译教材都缺乏真实性,因此,更应该注重学生现场模拟口译技巧的练习。提高学生现场应变的能力。安排部分学生充当观众,部分学生充当译员,且轮流交换角色。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录像,以便对训练效果作出评价,及时发现并解决现场口译中出现的问题,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3.理解与表达能力培养

口译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了解口译的程序、特点和性质,提高口译技能的意识。在大量的实践中训练口译技巧。在关键的听辨过程中听取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听取信息就意味着听取意义、接收和分析信息,即理解的过程。没有理解,就无从口译。因此,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口译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高理解能力的训练不仅包括学生语言知识能力的提高和扩展,还包括专业知识、交际能力等各方面的加强和扩充。其中,进行快速、准确的逻辑分析和推断是十分重要的。这是提高理解能力的关键所在。这方面的训练可以通过判断生词词义、段落划分和归纳段落大意以及顺应发言者思维来实现。同时,专业术语、行话、缩略词等的记忆也是提高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

表达是口译过程的最终阶段。掌握两种语言的特点与区别,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表达习惯,熟悉两种语言句式的相互转换是译员流利地用目的语表达的前提。此外,译员的体态礼仪、表情动作、语音节奏都要完美恰当。教师可通过各种公众演讲、即兴演说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使口译真正起到沟通的作用。

4.双语思维能力培养

口译员应具备双语思维的能力,并能在双语间进行娴熟的转换。由于学生学习汉语在先,对英语内容的理解受到约束,形成固定的单语思维的模式,所以在理解时很难透过表层理解信息的深层意义。因而,在学生的口译训练中会出现中式英语表达和不地道的汉语语句现象。打破源语的思维模式,建立目的语的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是口译训练的中心。教师可通过口译断句练习、段落重组和切分等训练来培养学生双语语言和思维的转换。

四、结束语

高校英语专业是培养口译人才的重要基地。口译教学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口译自身的特点及社会的需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双语基本功,牢固掌握口译技能,因地制宜,强化训练,真正改进口译教学,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对口译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仲伟合.译员的知识结构与口译课程设置[J].中国翻译,2003(4):63~65

2 仲伟合.口译训练:模式内容方法[J].中国翻译,2001(3):30~32

3 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即兴演讲的概述及基本技巧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历史 教法 技巧

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求置中国历史于世界环境之中,从更为广阔的领域来认识中国历史和文化,以更为现实的观点来讲解世界历史和文化;适度向教材以外方面拓宽,引入体现时代性的史学新信息,加强与其他学科间交叉渗透结合。历史学作为一门链接过去、现实与未来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发展实际上是人类社会轨迹在人们观念形态和知识体系中的反映。初中历史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授基础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智力。历史的学习可扩大学生的视野,对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历史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了解学生的工作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历史课堂受到学生的欢迎?学者钱乘旦曾说“历史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智慧。”挖掘教师的潜力,打开知识的宝库,让历史知识在眼前飞扬。

每一节历史课都有一个知识体系,确定教学中心是收获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学的原动力在于学,做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地方点拨学生,指引方向;在学生思维出现偏差的时候,纠正和指出错误的地方,带领学生自主地从联系和互动中去构建知识。

一、历史课堂教学教法

历史课堂教学,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图解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等。至于在历史教学中到底运用哪些方法效果最好,关键在于老师。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知识累积程度,自己的学术水平、性格、能力,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法组合,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在此介绍几种重要的历史教学教法。

1.讲述法

此方法有利于学生了解历史的过程和内容,适于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也适于复习巩固旧知识。可分为叙述、描述和概述三种具体方法。

运用叙述时史实要确凿。教师所述史实,应来自可靠的史料,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表象。叙述要具体生动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使学生如亲临其境,感受历史真实场面。

描述法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自然的领悟有关的历史结论。如讲《》这节课时,着力描述谭嗣同拒绝出走、慷慨就义的壮烈情景,把谭嗣同这位维新志士的光辉形象深深铭刻在学生心中,使学生受到强烈感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对于教材中较为次要、但又必须讲到的部分用概述的方式,以便勾勒出历史的全貌和线索。

2.讲解法

讲解历史上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法令条约和科技文化等内容。讲解的具体方法主要有释义说明、举例论证、分析综合、比较、对比。

3.谈话法

是师生双方以谈话或问答的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理解、掌握知识,还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4.图示法

可快捷地向学生展示或提供完整的知识结构,调动学生的感官,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同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法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方法。

5.讨论法

讨论中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积极进取的态度等等。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最后通过具体史实向学生阐明正确观点。

6.各种历史教学方法的选用

俗话说,教无定法。能够把复杂深奥的历史知识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呈现出来,这类教师用讲述法教学可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喜欢研究分析历史问题、不擅长表达的老师,可多设计一些历史问题指导学生自主探索。

7.教授新知识时的注意事项

①课前准备----教师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如何把课堂教学任务通过轻松、愉快、和谐的授课方式交给同学们,这是老师所追求的,也是培养学生对这门课兴趣的基础。

②前导----包括上课前检查学生出勤状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导入新课。

③传授新知识----这是课堂的中心内容和核心环节。

④总结教学内容和巩固历史知识。对提高历史课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是一节课里画龙点睛之处。

⑤布置课后作业----复习已学过的历史知识,记忆应知应会内容;运用已学过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教学生们学会运用已学知识点分析历史事件。

二、初中历史教学技巧

教学技巧的运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参观教学。结合本地区有利条件,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

2.演讲活动。结合所学知识举办演讲活动,开展“人人学历史,讲历史”的演讲活动。

3.知识竞赛。例如可以举办历史科学改正错别字比赛;鸦片战争时期历史知识竞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知识竞赛;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知识竞赛……

4.课外写作。指导学生做课外阅读札记、知识卡片,撰写历史小论文,开展历史小论文征文比赛。

5.办历史手抄报。各班建立历史手抄报兴趣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可以进行评比,各班同学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三、小结

需要正确认识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的确定,对于教学来说至关重要,它关系到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内容的调整及资料的选择。分清重点、难点可以帮助学生从复杂纷繁的历史过程中理出头绪,抓住中心环节,从典型的历史事件中看到历史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分清重点、难点是设计最佳教学方案的关键。目前,对于什么是重点的理解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对于作为判断重点的依据则基本上相近的。即认为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体现历史基本线索、主要环节的那部分内容。教学难点就是教材中学生较难理解、较难掌握的那部分内容。由于教学重点不明确而增加学生负担的事情较为普遍。

初中生历史教育不容忽视,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技巧,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们都需要不断的通过试验和实践来充实总结,以求教会学生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尽管历史的事实是唯一的,但历史的结论却可以是多元的。历史教师把有效的信息传授给学生,学生具备了能力,就会化解成认知,进而升华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是稚嫩的,他们对教学中心的理解也许与我们预设的那个教学中心不完全一致,这很好,说明学生“加工”了老师的知识,产生了自己的思想,对此,我们应该小心呵护,静心倾听,并给与鼓励。

即兴演讲的概述及基本技巧范文第5篇

几年来,我们针对劳动课的课型、课堂教学结构、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等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在 此谈一下我们粗浅的体会。

一、劳动课的课型

小学劳动课教学内容,是依据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要求编写的。由于年段的不同,教学目的和要求不同, 教学内容不同,课堂教学的类型也存在差异。

所谓课型,是指依据教学的基本任务而划分的课的类别。由于劳动课教学任务与要求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就必然产生多样性的课型。又由于实践性是劳动课教学的第一特性,所以,不论采取什么样的课型进行劳动课 的课堂教学,都不能忽视实践环节。

我们认为劳动课的课型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课堂讲练课。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谈话、讲解说明、演示等方法,讲授知识与技能。练是用引 导启发方式,指导学生从模仿、半独立到独立进行操作实践。这类课型的教学中,应精讲多练,实践时间所占 课堂教学时间的比例应大些。如《包水饺》、《扎红花》、《钉纽扣》等课。

2.家庭实践课。这种类型课的特点是劳动实践场地不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演示示范,学生理解 并掌握了知识要点后,回到家中由家长指导实践。再由家长填写信息卡,将学练结果反馈给教师。如《自行车 的简单保养》、《渍菜》、《洗澡》等课。

3.社会实践课。教材中一些公益劳动、简单生产劳动项目课,如《给花坛拔草》、《水稻插秧》、《树 木管理》等属此种类型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讲授指导,初步掌握了某项劳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后,再通过为社会服务的实践,进一步学练劳动技能。

4.实地参观课。此类课型采用的方法,也是各科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教师根据教育教学要求,有计划地 组织学生到生产或技术现场(如各类工厂、农场、饲养场、矿山等)实地观察学习。学生不仅能在实际参观中 ,把课堂教学中初步学到的知识技能,通过实地观察学习获得进一步提高,而且还可以看到科学技术在生产实 践中的广泛应用及实际社会价值,激发其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

二、劳动课的课堂教学结构

劳动课教学中,不同教材内容不但分属不同课型,而且每一种类型课又都有一定的结构。课型不同,课的 结构也不同。既使同类型课,由于年段不同、教法不同,它的教学结构也会有变化。所以,为了提高劳动课教 学质量,必须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精心设计和研究,使之不断优化。

虽然,劳动课课堂教学中,因为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制约,课型和课的结构千差万别,但是和其它学科 一样,它的基本教学结构还是存在的。我们认为,根据劳动课学科教学特点,劳动课的基本教学结构,大体可 分为如下几个教学环节。

①导入新课。

②讲授演示。

③实践指导。

④展示成果。

⑤总结引导。

从教与学两方面看,这五个环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一基本教学活动体系中,②讲授演示、③实践指导两部分,应是劳动课课堂教学中的主体环节。一节课 的主要教学时间应该用在这两大环节中。几年的教学实践研究表明,教师的讲授指导、演示时间,应不超过十 五分钟,而学生的实践操作时间要保证二十分钟左右。所以,把握好教学结构中的主体环节,才能摆好教与学 的关系。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精讲多练,充分体现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然,在劳动课课堂教学中,因为教材内容、学生年龄、教学场地的不同,教学结构也应进行调整设计, 使之适应教学实际。但是,无论如何设计变化,都应着重三个关键环节:①导课、②讲授演示、③总结引导。

各学科的导课形式有所不同,但导课却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环节。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上课伊始,教师设计精当的导言,会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可以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能力。如 教师在教学《做蝇拍》一课时的导言设计是:“夏天迈着轻快的步伐走来了,花儿红了,树儿绿了,同学们也 换上了彩蝶般的衣服,可是,在这令人陶醉的美丽季节里,苍蝇却给我们带来许多烦恼……”。使学生对做蝇 拍劳动跃跃欲试、情绪高涨。

导言的设计形式许多,如创设情境、范作引趣、音象激情、比较探索、巧设谜语、表演导入等。

但是,任何一种导课形式的设计运用,都应做到:①求精。即语言精当概括,言简意赅,切中要点。②求 疑。即有针对性、启发性、可接受性。要针对教学目的设计,能引起学生思考,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③求巧 。即要巧妙有趣、生动活泼。④求准。导语要严密、精当、准确,引导学生思维进入正确轨道。

讲授演示环节,是劳动课教学中的主体重点环节,是一节课的成败关键。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充分在 这一教学环节中体现。在结合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讲授本节课中劳动项目的知识,操作步骤方法、要领等 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器官,通过听讲、观看板书,观察示范操作学好新知,为实践和创作打好基础。

教师的讲授,既有精辟的讲述,又包含教师的科学准确的演示示范。而这一教学环节的时间很紧,仅十余 分钟。这就要求教师应深入理解教材,充分备好课,才能做到讲授语言精炼、知识传授深入浅出,正确无误, 操作规程明确具体,演示示范动作规范、直观。根据劳动课教学特点,合理、精确、直观地使用音象、挂图、 实物范作等教具,都能事半功倍地补充教师的语言讲解。如教师在教学《学用扳书》一课时,巧妙地利用实物 投影演示,使学生直观明了扳手卡口与螺栓的关系,教学效果明显。

总结引导是劳动课教学的最后环节。上好一节课,教师不仅要重视导入的巧妙设计,还应做好收尾的精心 安排。教师要针对本节课所授知识、技能及学生的掌握情况,结合板书进行全面概括。在概括总结之中,教师 要恰当地做好两个点拨:一是本课学做的步骤方法,引发学生进行再创作实践。二是思想情感的教育性作用, 启迪学生的深层思考。如教师在教学《煎鸡蛋》一课时,当学生品尝亲手煎好的香喷喷的鸡蛋时,教师不失时 机地布置作业:“今晚回家,再亲手煎一盘鸡蛋,让劳累一天的爸爸妈妈品尝、评价你的劳动成果,好不好? ”既达到了引导学生乐于参与家务劳动的教学目的,又点拨启迪了学生尊敬长辈的思想情感。

总结引导的形式方法很多,但设计要精当简洁,画龙点睛,突出重点,要给学生“课已尽而意无穷”之感 ,从而继续保持学习兴趣,进而继续探讨和进行再创作。

三、劳动课教学要贯彻的原则

根据劳动课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我们认为,劳动课的课堂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备好、上好一节课,就必 须在遵循劳动课的规律和特点的前提下,坚持贯彻“趣、精、活、实”四字教学原则。

趣: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教师在讲授与演示指导中要具有趣味性、启发性 。

精:讲授知识及操作方法的语言要精确,教师的操作演示要精确规范。

活:教师的教态、语言要亲切自然,教学气氛要轻松活泼。

实: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及进行思想教育的三项任务要落到实处。

一节好的劳动课在教学中,教师应以亲切朴实的教态、精美的范作、精练活泼的导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求知欲。用精心制作的教具(实物、挂图、电教手段),灵活准确而又规范的演示,精辟的语言讲述和精 确的板书,使学生扎实牢固的通过直观获取知识要点。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有趣的教学组织形式,精当的点 拨指导,促进学生兴趣盎然地通过动脑动手实践,落实知识向技能的转化。最终教师以灵活的形式展示教学成 果,并予以恰当的评价,让学生在体验到劳动的愉悦中,盟生“乐学”情感,思想教育的目的就在潜移默化中 得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