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青霉素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青霉素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青霉素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青霉素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范文第1篇

【关键词】青霉素力;价格;销量

一、影响青霉素市场价格频繁波动的因素

1.青霉素市场的供求关系。上世纪90年代,青霉素发展快速,产量迅速增加。随着青霉素生产企业的增多和青霉素技术的成熟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从90年代中期,青霉素市场就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青霉素工业盐的价格也由1996年初的150元/十亿单位,降低到1999年底的82元/十亿单位。然而从2000年底开始,青霉素的价格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回升,国际市场价格由9美元/十亿单位上升到11美元/十亿单位。2000年第四季度到2002年期间,青霉素工业盐出口价格保持在10.5~10.8美元/十亿单位,国内供应价格保持在95元/十亿单位以上。这段时期内,半合成抗生素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市场对青霉素的需求量加大,再加上发达国家由于实施环保政策,青霉素生产厂家和青霉素供应量在世界范围内减少,导致了青霉素市场的供不应求,所以青霉素的市场价格有了一定程度的回升。2003年全国青霉素的产量比2002年增长了一万吨,达到了3.4万吨,而市场对青霉素的需求量只有2.2万吨左右,严重的供大于求导致了由2003年上半年的90元/十亿单位骤减到下半年的60元/十亿单位左右。

2.青霉素生产企业的短视利益导致盲目扩产或停产。2003年“非典”疫情的爆发,使很多青霉素生产企业(山西同领、河南华星、石药、华药等)看到了青霉素市场的希望,纷纷选择扩产,还有一些原来停产的几个厂家复产,致使青霉素产量供大于求,价格骤然下降。2007年国家发改委出台《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并于2008年开始实施。该标准提高了医院行业环保门槛,数家国内知名的原料药生产企业大幅减产甚至停产,青霉素市场出现了短期缺口,价格迅速由2007年年初的不到65元/十亿单位,迅速飙升至七、八月份的150元/十亿单位。一些生产企业看到市场开始回暖,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又纷纷复产或扩产,产能增加导致库存增加。

3.缺少有力的监管机构。中国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监管机构对青霉素行业进行监督管理。青霉素行业市场混乱,生产审批程序监管不严,生产企业几乎可以随意生产扩产等。在销售价格方面,各个厂家没有达成一致,都是为了一己私利随意涨跌。一个企业降价会对其它企业的销售产生影响,为了保证自己企业销量,减少库存,其它企业也纷纷降价,甚至价格比第一个降价的企业更低。结果,整个行业就陷入了恶性循环的价格战。当青霉素涨价时,停产或减产的企业又闻风复产扩产,致使青霉素供应量过多。在这个市场行为中,我国并没有有效的监督管理机构对这种对整个行业不利的市场行为进行约束控制。虽然也有医保商会和几大厂家自行制定了“限价保产”的自律协议,但是都收效甚微。

2003年7月31日和9月29日,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两次出面协调,使国内九大青霉素生产企业达成《青霉素工业盐生产企业自律协议》,以此协议限制出口量。协议规定,每个月全国青霉素的总出口数量为750.6吨,并且还给予每家企业20%的上调空间。这个协议是各家企业一起谈判的结果,而且还明确规定了保障和惩罚措施,从理论上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因为河南华星的拒交保纳金而“破产”。青霉素企业的快速扩产,市场需求的增幅较小,终于导致了2003年青霉素价格的暴跌,各个企业损失惨重。2005年9月,青霉素工业盐的出口价格在6.2美元/十亿单位左右。华药、石药、哈药、鲁抗和河南华星再次达成协议,商定青霉素工业盐出口价不低于6.3美元/十亿单位,内销价不低于57元人民币/BOU。2007年,在南京第58届中国国际原料药会展上,国内几大青霉素生产巨头就青霉素工业盐限价问题再次进行了商讨,并达成了不高于135~140元/十亿单位的限价协议2003年和2005年的两次限价协议是针对国内青霉素市场价格持续下跌的情况下协议不再降价,2007年的限价是在青霉素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协议不再涨价。不管原因为何,限价目的只有一个,即稳定青霉素价格,避免价格的剧烈波动对生产企业和行业造成较大影响。但是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青霉素的市场价格还是没有受到有效控制,造成价格混乱。看来医保商会和企业自发达成的限价协议都没有起到作用。

二、整顿青霉素市场,亟待解决

1.企业要转变经营理念,理性生产销售。现在很多医药企业不缺乏技术人才,研发部门不断研发新药,药品更新换代快,比如青霉素并没有对所有人产生抗体,青霉素的应用范围还很广,但是很多医院诊所已经停止销售青霉素,取而代之的是不断更新换代的头孢。一代头孢还未普及新一代的头孢就已经问世。过快的更新换代使得药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这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也是不利的,企业需要不断的投入资金研发新药品,而且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把新产品推向市场。医药企业目前更需要的是管理人才,要通过对整个行业的把握作出理性的决策,不能盲目停产扩产。

2.加强行业协会的职能。行业协会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产品生产企业和经验者之间,为其服务、咨询、沟通、监督、公正、自律、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行业协会不属于政府的管理机构行列,是一种民间性组织,代表行业全体企业的利益,制定并执行行业规则和各类标准,对本行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竞争手段、经营作风等进行监督,协调同行业之间的经营行为。目前,我国行业协会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地位不明确、立法滞后等。2003年和2005年,由医保商会携几大青霉素生产企业签订的“限价保持”协议,因协议没有法律效力和个别企业的不合作而宣告失败。这说明了我国行业协会的立法问题还存在很大的漏洞,协会并没有起到协调监督的作用。行业协会要在行业协调、行业自律、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暴涨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充分发挥其作用,承担起保护企业权益的重则。

3.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审批环节。2005年1月16日,石药集团在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抗生素原料药产业化基地于日正式开工试生产。在内蒙古建立生产企业,能享受到当地诸多的优惠政策,在水、电、气、收税、人工成本等方面有着中部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当时青霉素的市场供应情况已经是供过于求,但是政府还是通过了对石药扩产项目的审批。医药项目的开发或扩建是否能顺应行业的经济发展,对行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审批部门往往没有经过详细的调查,而且对医药行业的发展状况不甚了解。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都是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不是万能的,其不足表现为“市场失灵”。在“市场失灵”和市场发育不健全的情况下,宏观调控显得尤为重要。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必须要认识到青霉素市场的混乱和不健全。各个企业闻风停产、扩产,不仅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利益,甚至对我国整个行业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印度是我国青霉素工业盐的出口大国,我国国内青霉素生产企业的恶性价格竞争,导致出口到印度的青霉素工业盐价格比当地企业要低很多,对印度企业造成很大的影响。2004年7月,印度卫生部门暂停了对中国青霉素工业盐及其他青霉素原料药类的进口审批工作,并展开了反倾销调查,这对我国出口印度的几大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打击。鉴于此种情况,政府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调高青霉素工业盐项目的审批门槛,否则整个青霉素市场可能会陷入瘫痪,受损的还是中国的企业。

参考文献

[1]市场需求变化青霉素工业盐价格快速回落[EB/0L].医药经济报.2007:11~12

青霉素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范文第2篇

首先我在这次任务中担任检验员,虽然任务算是最轻的,但重要是熟悉各个部门操作流程.主要方面有①各岗位车间的标准程序规章②设备仪器工具的使用③原料 辅料检验入库发放记录④关键工序 主要瓶颈⑤不同环境下生产产品的检验⑥检验记录。其次这次实习,帮助我树立药品生产反应是中心、工艺是主体、设备是环境、检验是条件的思想,使我认识到药品生产是按工艺和检测两大主线来实施的。通过这种普遍联系的整体—部分—整体的思维方法和认识过程,使我学到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动手、观察、分析、综合等四种能力,促使生产能力的提高落到实处:动手能力是收集毕业设计资料与素材的首要能力。观察能力是生产能力强弱的直接体现。分析能力是前两种能力的发展。综合能力是前三种能力的总括和提高. 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一个实践链,这个链的高端环节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将使学生的四年学习的庞杂而繁多的知识和理论得到一次新的全面的“装配”与升华。

我这次毕业实习的题目是《青霉素的工业生产及相关影响检测》.青霉素由真菌产黄青霉产生的。青霉素的生产目前主要用微生物发酵法进行生物合成。很少数亦可用化学合成法生产。此外还可将生物合成法制得的青霉素用化学或生化方法进行分子结构改造而制成各种衍生物,绝大多数青霉素是针对新药物开发的,因此人们总希望在发酵过程或其后的工艺过程中努力提高其产率.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发酵条件对青霉素发酵的影响,为调控生产青霉素提供最佳的发酵条件,和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实习的开始通过对青霉素生产工艺的文献检索,对整理资料的认真学习和分析,掌握了青霉素的一般生产工艺流程,并有针对性的了解了青霉素的生产环境,生产状况有了实质性的认识。通过实习期间对不同ph值 温度最适时间生产的青霉素进行管碟法检测.而系统的认识到了青霉素质量检验.通过不同环境生产青霉素为调控生产青霉素提供最佳的发酵条件,和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最后查阅青霉素的主要用途。(研究和医药方面)了解到临床上主要用于革兰阳性球菌例如链球菌、肺炎球菌、敏感的葡萄球菌等的感染。和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

青霉素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范文第3篇

本试验研究了卡那霉素(Kana)、头孢霉素(Cef)、氨苄青霉素(Amp)、羧苄青霉素(Carb)、红霉素(E)对刺槐形成层为外植体的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槐形成层诱导愈伤时Cef对受体材料伤害最小,抑菌效果最好,浓度为200 mg/L时能完全抑制农杆菌生长;用Kana作为刺槐转基因植株的筛选,刺槐形成层愈伤组织分化时选择剂浓度为100~125 mg/L最佳,生根培养时选择剂浓度为75 mg/L最佳。

关键词:刺槐;遗传转化;抗生素;形成层

中图分类号:S792.270.4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4-0031-05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适应性强,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繁殖容易,是人工造林的优选树种[1],但其有限的耐盐能力却限制其栽种范围。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刺槐耐盐性是拓展其用于重盐碱地区造林和绿化的重要途径。我们从刺槐中克隆了定位于液泡膜的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RpNHX1,并构建含35S强启动子表达载体pBI121-RpNHX1用于刺槐遗传转化。

在植物遗传转化的多种技术中,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因其操作简单、转化率高、拷贝数少等优点成为常用的有效转化方法,广泛应用于双子叶植物的遗传转化[2~6]。应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植物遗传转化时,一般经过农杆菌侵染、共培养、选择培养、转基因植株再生等多个环节,除侵染和共培养外,其余环节都要用到抗生素作为筛选转化体的抗性选择剂和农杆菌生长的抑制剂,因此研究抗生素对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影响是遗传转化受体系统建立的必经环节[7,8]。不同种类抗生素抑菌效果不同,对受体材料影响也不同,因此抗生素种类选择和剂量方案都需要在实验中加以确定。目前遗传转化中常用的抑菌类抗生素主要有头孢霉素(Cefotaxime, Cef)、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 Amp)、羧苄青霉素(Carbenicillin, Carb)、红霉素(Erythromycin, E)等。抑菌类抗生素通常用以防止遗传转化过程中农杆菌过度增殖对植物细胞造成伤害和杂菌污染。选择抑菌类抗生素既要有效抑制农杆菌的生长还要最大限度减少对受体材料的影响。选择性抗生素用于转基因植株的筛选和检测,这类抗生素的选择只能根据转基因植株所携带的抗性基因决定,我们构建的表达载体pBI121-RpNHX1含有编码npt Ⅱ基因(提供卡那霉素抗性),因此本试验选卡那霉素(Kanamycin, Kana)用于转基因植株的筛选和检测。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农杆菌介导RpNHX1基因在刺槐遗传转化过程中抑菌剂的种类和最佳剂量方案,以及用于不同阶段进行抗性筛选的卡那霉素剂量方案,为下一步进行遗传转化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刺槐为山东农业大学筛选的刺槐耐盐优良无性系W009,2008年定植于山东农业大学林学试验站。农杆菌菌株LBA4404含重组质粒pBI121-RpNHX1具卡那霉素抗性,构建于2012年4月,-70℃保存,其中载体pBI121由山东农业大学教授樊金会惠赠。供试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头孢霉素、红霉素购于SIGMA公司。

1.2 不同抗生素对农杆菌的抑制作用

挑取含重组质粒的LBA4404单菌落于2 mL YEP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活化(28℃,200 r/min)过夜,取1 mL新鲜菌液接种于50 mL YEP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3 000 r/min离心5 min收集菌体, 并重悬稀释菌体至OD600值为0.6。取直径1 cm左右刺槐茎段截成3~5 cm小段,用洗洁净水浸泡10 min,软毛刷清洗表面,流水冲洗2 h,在超净工作台上灭菌,70%酒精30 s,0.1%升汞3 min,无菌水冲洗7~8遍,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刮去表皮,取形成层切成0.5 cm×0.5 cm小块,形成层内侧向下贴在培养基表面,预培养24 h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取出于菌液中侵染10 min,用无菌滤纸吸去多余菌液,共培养3 d后接入含有抑菌类抗生素的培养基中。7 d观察记录一次,30 d后统计结果。样本容量为40,重复3次,培养温度25℃、空气相对湿度60%、光照8 h/d、光强1 000 lx。

1.3 抗生素对刺槐形成层愈伤组织诱导试验

将灭菌后的外植体(材料及方法同上)接种于含不同浓度的Amp、Carb、E、Cef的诱导培养基WPM+1.2 mg/L KT+1.0 mg/L 6-BA +0.2 mg/L NAA+3%蔗糖+100 mg/L水解酪蛋白中。对照为不加抗生素。7 d观察记录一次,30 d后统计分化情况。样本容量为40,重复3次,培养温度25℃、相对湿度60%、光照8 h/d、光强1 000 lx。

1.4 Kana对刺槐形成层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将刺槐形成层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切成0.5 cm2左右小块接种于含不同浓度Kana的分化培养基1/2MS+1.5 mg/L 6-BA+0.1 mg/L NAA+3%蔗糖+100 mg/L水解酪蛋白中。对照为不加抗生素。7 d观察记录一次。样本容量为40,重复3次,培养温度25℃、相对湿度60%、光照14 h/d、光强1 500 lx。

1.5 Kana对刺槐瓶苗生根试验

将继代两次的瓶苗接种于MS空白培养基进行复壮后,截成1~2 cm带芽小段接种于含不同浓度Kana的生根培养基1/2MS+1.2 mg/L IBA+1.5%蔗糖+1.0~2.0 g/L活性炭中。7 d观察记录一次,20 d后统计生根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抑菌剂的选择及最佳抑菌浓度确定

2.1.1 抗生素Cef、Amp、Carb、E对刺槐形成层诱导愈伤的影响 统计结果表明,抗生素浓度在50~250 mg/L范围内,随着培养基中抗生素浓度的升高,刺槐形成层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率呈下降趋势,刺槐形成层对四种抗生素敏感程度不同。四种抗生素对刺槐形成层诱导愈伤的抑制作用 Amp>Carb>Cef、E。Cef、E比Amp和Carb更适合做刺槐形成层诱导愈伤的抑菌剂(图1)。

2.1.2 抗生素对农杆菌的抑制作用 农杆菌侵染过的刺槐外植体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中,如果农杆菌过度增殖就会对外植体产生毒害作用甚至使其变褐死亡。因此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抑制农杆菌的生长是必不可少的。试验结果(表2)表明,四种抗生素抑菌作用Cef>Amp、Carb>E。Cef抑菌效果最优,浓度达到200 mg/L时已经完全抑制农杆菌的生长。

抑菌剂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其对农杆菌的抑菌效果和对外植体的影响。分析图1四种抗生素均会对刺槐形成层诱导愈伤组织产生抑制作用,但敏感程度不同,在低浓度下(50 mg/L)Amp和Carb对刺槐形成层诱导愈伤组织产生抑制作用,诱导率分别为67.5%和82.5%,低于对照(92%);相同浓度的Cef和E对愈伤组织诱导的抑制不明显,诱导率分别为92.5%和92.0%。随着抗生素浓度的增加,愈伤组织诱导率均有下降,但相同浓度下添加Cef和E的愈伤组织诱导率要明显高于添加Amp和Carb。在抗生素浓度为200 mg/L时培养基中添加Cef和E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仍维持在65%的较高水平,而相同浓度Amp和Carb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22.5%和42.5%。四种抗生素对农杆菌的抑菌效果为Cef>Amp、Carb>E,综合考虑,Cef最适合作为刺槐形成层为外植体的遗传转化的抑菌剂,最佳抑菌浓度为200 mg/L。

2.2 选择剂Kana浓度的确定

2.2.1 Kana对刺槐形成层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在再分化培养基中添加Kana能明显抑制刺槐形成层愈伤组织分化产生不定芽。在不添加Kana的培养基中,愈伤组织培养2周开始分化产生不定芽,分化率为12.5%,培养5周后分化率高达87.5%(表2、图2f)。在添加Kana 50 mg/L的培养基中,随培养时间延长,愈伤组织开始出现变褐死亡的现象,培养5周仍有22.5%愈伤组织分化产生不定芽。随着Kana浓度增加,愈伤组织分化率降低,愈伤组织出现死亡的时间提前,死亡率升高。当Kana浓度达到100 mg/L时,愈伤组织死亡率高达75.0%,分化率则降到7.5%。当Kana浓度达到125 mg/L时,愈伤组织死亡率进一步升高,而愈伤组织再分化已经完全被抑制。由此可见,100~125 mg/L 的Kana可作为刺槐遗传转化形成层愈伤组织筛选较适宜的浓度。

2.2.2 Kana对刺槐瓶苗生根的影响 刺槐瓶苗生根对Kana反应较敏感(表3),随着Kana浓度增大,瓶苗生根率迅速降低。在不添加抗生素的培养基中,瓶苗生根率为100%(图2g)。当Kana浓度为50 mg/L时,瓶苗生根率降为22.5%,当Kana浓度达到75 mg/L时,瓶苗生根已经完全被抑制,从生根数量上看,随着Kana浓度升高,瓶苗生根数量逐渐减少。由此可见,在刺槐转基因植株生根时添加选择剂75 mg/L即可达到良好的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试验中,抑菌类抗生素的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对农杆菌抑制作用和对植物组织生长的影响两方面因素。目前广泛使用的抑菌类抗生素有三类,青霉素类(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青霉素-G等)、头孢霉素类(头孢霉唑林钠 、头孢霉呱酮钠 、头孢拉定 、头孢霉西林钠 、头孢霉曲松钠等)、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白霉素等)[7]。植物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差别很大,不同物种间、同种植物不同品种间甚至同一株植物的不同部位做外植体时对抗生素敏感程度都不同[9]。有的研究中指出羧苄青霉素等对培养中的外植体有促进作用,因其与生长素2,4-D和NAA等有相似的化学结构[10~13]。本研究中,刺槐形成层为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对Cef、Carb、Amp、E四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为Amp>Carb>Cef、E,对农杆菌的抑菌作用试验显示四种抗生素抑菌效果为Cef>Amp、Carb>E。综合考虑,刺槐形成层为外植体的遗传转化中Cef对外植体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效果最好,浓度为200 mg/L时已经能完全抑制农杆菌的生长,因此在后续的遗传转化过程中应选Cef作为抑菌剂,侵染后初次使用浓度为200 mg/L,随继代次数增加逐渐降低使用浓度直至除去。

选择剂能够对转基因植株进行筛选是通过抗生素抗性基因起作用的。本研究中选用卡那霉素作为选择剂是因为用于刺槐遗传转化的重组质粒具有新霉素磷酸转移酶(NPT Ⅱ)标记基因。npt Ⅱ基因编码的产物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APH(3/)Ⅱ-酶)能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抗性[14]。Kana能够与非转基因植物细胞内线粒体和叶绿体结合而毒害植物绿色器官使其黄化死亡[15]。Kana浓度过高会很快杀死植物组织甚至对转基因植株产生毒害作用。不同受体材料对选择剂敏感程度不同[16,17],相同材料不同培养阶段对选择剂的敏感程度也有差异。因此在遗传转化之前需要设计试验确定受体材料对选择剂的敏感性。本研究中,刺槐形成层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添加Kana浓度为100~125 mg/L能起到良好的筛选作用,生根培养时添加Kana 75 mg/L能完全抑制不定根的产生。

参 考 文 献:

[1]

梁玉堂, 龙庄如. 刺槐栽培理论与技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0.

[2] Vengadesan G, Amutha S, Muruganantham M, et al. Transgenic Acacia sinuata from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hypocotyls[J]. Plant Cell Reports,2006, 25(11):1174-1180.

[3] Kanwar K, Bhardwaj A, Agarwal S, et al.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J]. Indian J. Exp. Biol., 2003, 41(2):149-153.

[4] 余叔文.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5] 张福丽,李季平,高丹,等. 影响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基因的因素[J]. 生命科学研究, 2011,15(5):449-454.

[6] Wu H, Sparks C, Aoan B, et al. Factors influencing successful Agrobacterium-mediate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wheat [J]. Plant Cell Reports, 2003, 21(7):659-668.

[7] 郑进, 康薇, 洪华珠. 抗生素在农杆菌介导植物转基因中的应用[J]. 林业科技开发, 2006,20(3):8-11.

[8] 李文兰,李华英,盛小伟.不同抗生素对罗汉果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影响[J].分子植物育种, 2010,8(3):529-532.

[9] 王伟,王义强, 徐刚标. 根癌农杆菌介导Caz基因转化烟草条件研究[J]. 经济林研究, 2007,25(2):35-38.

[10]肖硕, 彭建华, 洪华珠. 抗生素对刺槐组织培养丛生芽分化的影响[J]. 湖北林业科技, 2009(3):24-26.

[11]Lin J J, Nacyra A G, Kou J. Plant hormone effect of antibiotics on the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of plant tissue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cells[J]. Plant Sci., 1995, 109(2):171-177.

[12]林凤, 张春宇, 王洪岩,等. 抗生素对高梁茎尖再生的影响及再生体系的建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13(2):74-76.

[13]吴关庭,胡张华,郎春秀,等,抗生素对高羊茅胚性愈伤组织生长与分化的影响[J].核农学报, 2005,19(2):88-91.

青霉素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范文第4篇

关键词:蝴蝶兰;组培瓶苗;污染;防治

蝴蝶兰(Phalaenopsis hybrids)是名贵花卉之一,以花大、色艳、花期长而著称,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蝴蝶兰属单茎气生兰,极少发育侧枝,难以进行常规的无性繁殖。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在短期内快速繁殖获得大量幼小植株,适应市场的大量需求,也是工厂化育苗的重要途径。工厂化育苗为保证母株的优良特点,如花型、花色等商品要求,需要采用花梗上的营养芽作为原代培养的起始材料,将花梗截取成每段带单芽的4-5cm小梗,接种至原代培养基中诱导单芽萌发;当单芽萌发生长具有长度达到1cm的1叶时,切割除去花梗,取生长的芽转接到初代培养基中增高和壮芽培养1个月;切去培养壮实的芽苗叶片和顶芽以去除顶端优势,然后将不高的茎段沿着节间分割,将带有腋芽的每节段,培养到增殖培养基中诱导多芽的产生,通常单次增殖率小于等于3,继代培养次数不超过8次,以免畸形芽的产生;通过不断的增殖实现快速繁殖;再通过壮苗、生根、炼苗等培养方可出瓶进入温室培养阶段。在蝴蝶兰的整个快速繁殖培养过程中都可能出现污染[1]。本文主要是对蝴蝶兰瓶苗增殖培养过程中的污染进行研究。

1 试验器材

1.1 实验材料和试剂

蝴蝶兰污染瓶苗(由连云港振兴兰业股份有限公司组培中心提供)。

革兰氏染色试剂盒、链霉素、青霉素、硫酸庆大霉素、苯甲酸(均购自上海国药集团)。

1.2 实验方法

1.2.1 培养基

(1)蝴蝶兰增殖培养基:花宝1号+6-BA3mg/L+NAA0.5mg+蔗糖3%+活性炭4g/L+马铃薯10%+琼脂0.8%,pH5.8。(2)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3)PDA固体培养基。

1.2.2 菌种分离与纯化

(1)平板划线分离:在污染的瓶苗培养基中挑取出污染菌,分别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平板和PDA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划线分离。蜡膜封口,倒扣于温箱中培养。前者培养温度为37℃,3-5d;后者为28℃,7-10d。

(2)平板划线纯化:刮取平板上的单菌落上的少量细胞,划线纯化培养2次,以得到纯化菌种,将纯化的菌种接种于蝴蝶兰增殖培养基中复感染培养,观察菌落的形态是否与取样时瓶苗内的污染一致。25℃培养室培养,光照1500lux,光周期16h/d,培养10-15d。对复感染一致的菌种进行编号,4℃保存。

1.2.3 纯化菌种的初步鉴定

(1)菌落形态观察:将活化的菌种平板划线培养2-10d,观察单菌落的生长形态并记录。

(2)对污染细菌进行鉴定:对获得的纯化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确定基本形态大小和革兰氏属性。

1)确定形态大小:观察形态,使用显微测微尺对革兰氏染色涂片上的菌体细胞进行大小测量。

2)确定革兰氏属性:对制作的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蓝紫色为G+,紫红色为G―。

(3)对污染真菌进行鉴定:制作水浸片染色镜检观察菌丝及繁殖器特征,查阅《真菌鉴定手册》确定属。

1.2.4 平板抑菌实验

采用滤纸片法以链霉素、青霉素、硫酸庆大霉素、苯甲酸等及混合抑菌剂对分离到的菌种进行抑菌实验,采用的平板培养基为蝴蝶兰增殖培养基[2]。

(1)菌种活化:将保存在冰箱4℃的分离纯化菌种转接到蝴蝶兰增殖培养基平板上,细菌类37℃培养48h,真菌类培养28℃培养4-7d。

(2)制备菌悬液.

(3)纸片法抑菌实验.

1.2.5 抑菌剂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观察优化抑菌剂组合对蝴蝶兰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统计新生叶数、新生根数、芽增殖倍数等评价混合抑菌剂对蝴蝶兰组培苗生长的影响[3]。

2 实验结果及分析

2.1 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及鉴定

分离的污染微生物菌种特征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判断出,1号和2号菌为细菌,3号为酵母菌,4,、5和6号为霉菌。其中1号为杆菌,G-,2号为球菌,G+。对霉菌的产孢子梗进一步观察可以鉴别出菌属,见表2。

从表2列出的三类霉菌分生孢子梗特征,综合菌落特征,菌丝特点。查阅《真菌鉴定手册》可以判断出4号为绿色木霉,5号为黑曲霉,6号为青霉。

2.2 滤纸片法抑菌实验结果分析

经过表1和表2的结果,可知有2种细菌、1种酵母菌和3种霉菌。选用了链霉素、青霉素、硫酸庆大霉素、苯甲酸三种药品进行抑菌实验。链霉素主要作用于细菌核糖体,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功能。故4、5和6号没有用该药品处理。青霉素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由于3、4、5、6号为真菌,细胞壁中没有肽聚糖成分,故没有用该药品处理。硫酸庆大霉素主要作用于细菌蛋白质合成有关的核糖体亚基,对真菌无效,故3、4、5、6号未用该药品处理。结果见下表3。

说明:表示该浓度没有处理。

从上表可以看出,四种药品中青霉素的效果最差,因为它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上的肽聚糖,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较少,故对2号的抑制效果由于对1号菌。其它三种药品又以苯甲酸的抑菌效果最全面,对6种菌均有抑制作用,而且效果较好。当这三种药品达到200mg/L时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但是考虑到单独使用一种药品,高浓度长时间抑菌会使微生物产生抗药性。因此,将三种药品加以组合用于兰苗培养过程中的抑菌。实验结果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到,链霉素、庆大霉素、苯甲酸都是相同浓度组合效果优于表3中在相同浓度条件下单独使用一种药品的抑菌效果好。随着浓度的增加,抑菌圈越大,但是考虑到过高药品浓度会对蝴蝶兰苗的生长造成影响,以及使微生物产生抗药性,因此选择中间浓度的药品组合用于抑菌[5-7]。

2.3 抑菌剂对蝴蝶兰瓶苗生长的影响

采用100mg/L和200mg/L的药品添加到蝴蝶兰增殖培养基中观察对蝴蝶兰苗生长的影响。发现200mg/L对蝴蝶兰苗的生长影响较大,叶片生长缓慢,易黄化。而采用100mg/L的组合则没有受到影响,结果见下表5。

3 结语

本实验对蝴蝶兰污染瓶苗中的污染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剂初步鉴定,得到常见污染物有6种,其中1号为球菌、2号为杆菌、3号为酵母菌、4号为木霉、5号为黑曲霉,6号为青霉菌。采用100mg/L链霉素+100mg/L庆大霉素+100mg/L苯甲酸处理,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抑菌效果,同时对蝴蝶兰苗的增殖生长影响很小。

参考文献:

[1]李娟.蝴蝶兰再生体系的建立及组织培养中的污染防治研究[D].

[2]于福科, 张广军.玫瑰组织培养污染控制技术措施. 陕西农业科学, 2002(11):47-48.

[3]周俊辉, 周厚高, 刘花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内生细菌污染问题[J].广西植物, 2003,23(01):41-47.

[4]时群.红掌组织培养污染率控制研究(简报)[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0(03):80-81.

[5]潭文澄.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6]谢凤琦,张金莲,董新玉.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病原菌种类及污染控制措施[J].林业科技,2014(02):182-183.

[7] 訾梅廷,徐连峰,李振海等.林木组织培养及工厂化育苗中污染的控制技术[J].防护林科技,2005(03):45-46.

项目支撑:2013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311585004Y)

作者简介:薄维超(1994-),男,汉族。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海洋港口学院12级学生。

青霉素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 青霉素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而复杂。为了增强药物的协同作用,减轻毒副反应,抗感染药物常联合应用。但是,随着联合用药的品种增多,药物之间由于相互作用,发生药效学、药动学改变或理化配伍禁忌的概率亦增大,不合理配伍反而起到相反的效应,使药效降低,不良反应增多,造成患者精神和经济负担加重以及卫生资源浪费。为了促进临床抗感染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安全性,本文对青霉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的有关问题作简要探讨。

青霉素是一种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抗生素,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而产生较强的杀菌作用,是临床治疗中较为常用的广谱抗生素之一。近年来,临床上滥用和不合理使用青霉素导致耐药性增加,应用剂量不断增大,其毒性反应亦相应增多,所以医护人员在给患者使用青霉素时,对其引起变态反应较为重视,但往往忽视某些因素,如放置时间、环境、温度、pH值、溶媒、联合用药等对药效的影响[1]。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本文就青霉素临床应用有关问题作简要探讨。

1 本类药物种类

1.1 天然青霉素

包括青霉素G、青霉素V,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球菌、和某些革兰阴性杆菌如嗜血杆菌属。

1.2 氨基青霉素类

包括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巴氨西林、匹氨西林等。这一组主要用于对青霉素敏感的革兰阳性菌以及部分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和流感杆菌等。

1.3 抗葡萄球菌青霉素类

包括氯唑西林、双氯西林、苯唑西林、氟氯西林、甲氧西林、萘夫西林等。本组青霉素对产β-内酰胺酶葡萄球菌属亦有良好作用。

1.4抗假单胞菌青霉素类

包括羧苄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等。本组药物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较天然青霉素或氨基青霉素为差,但对某些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有抗菌活性。

2 细菌对青霉素类产生耐药性机制

细菌对青霉素类产生耐药性有三种主要机制:①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使青霉素类水解灭活;②细菌体内青霉素作用靶位——青霉素结合蛋白发生改变;③细胞壁对青霉素类的渗透性减低。其中以第一种机制最为常见,也最重要。

青霉素类抗生素水溶性好,半衰期大多不超过2 h,主要经肾排出,多数品种可经血液透析清除。各种品种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对于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2]。按我国卫生部规定,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前均需做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反应者禁用。

3 放置时间对药物的影响

青霉素类抗生素应现配现用。青霉素类在不稳定的水溶液中可加速分解,放置时间过久,还易产生致敏物质,导致变态反应,是极不安全的[3]。另外有许多微生物对青霉素类不敏感,并产生青霉素酶破坏青霉素,导致药效降低。故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要现用现配。

4 青霉素类做到分次配制,分次输入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杀菌性抗生素,它在细菌细胞分裂后期,细胞壁形成的短时间内有效,对繁殖期的细菌作用较明显,而对静止期的细菌作用较小,所以应用时要求快速进入体内,在短时间内形成高血药浓度,对于这类药物,长时间维持一定药浓度是不必要的,而短时间内有较高的血药浓度则对治疗有利,使用时,应将日用量分3~4次加入少量液体中做间歇快速滴注。但临床上仍为每日1次,将1日用量溶于较多量的液体中做缓慢滴注。

5 溶媒的选择

青霉素G最适pH值是6.0~6.5。5%或10%葡萄糖溶液pH为3.2~5.5;0.9%氯化钠或林格液pH为4.7~7.0。实验证明,将1 g氨苄青霉素分别溶于500 ml的5%葡萄糖溶液、0.9%氯化钠溶液中,在同样条件下测得残存效价分别为86.5%、99.6%。故青霉素溶于0.9%氯化钠溶液中较稳定,有效期大于8 h,可见0.9%氯化钠溶液应为首选溶媒。

6 与其他药物的不合理联用

6.1 与氨基糖苷类联用

青霉素类与庆大霉素虽在药物上是协同作用,但青霉素类结构中的β-内酰胺环与庆大霉素分子中的糖氨基发生联系,生成无活性的氨基酰胺化合物,使庆大霉素的半衰期缩短和血药浓度降低[4],而在更多情况下,青霉素所致的过敏性休克,则由于不必要地联用链霉素引起。此外青霉素类与庆大霉素、链霉素联用,还可增加其毒性,故在临床上一般不宜联用。

6.2 与碱性药物合用

因为青霉素为不稳定的酸,在碱性溶液中可加速其分解,致使药效减弱或消失。

6.3 与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麦迪霉素及磺胺类等抑菌药同用

因青霉素是杀菌剂,与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麦迪霉素及磺胺类合用会降低药效甚至无效。

6.4 与维生素C配用

因维生素C是还原剂,易将青霉素分解而致失效。

7 不良反应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是化疗指数最大的抗生素,但其变态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发生率最高可达5%~10%。常见者为皮肤反应,表现皮疹、血管性水肿,最严重者为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数分钟内发生,症状为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昏迷、肢体强直,最后惊厥,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

综上所述,只有合理用药,才能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才能实现用药的真正目的,使药物发挥其最大的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2.

[2]李多,邓述恺,陈思宇.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7,11(8):656.

[3]刘艳军,刘素文,李俊.头孢哌酮致消化道出血1例[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4(1):44.

相关期刊更多

清明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工业微生物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中国感染与化疗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