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范文第1篇

韩信: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淮阴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淮阴侯,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 ,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是有关于他的典故。

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梁、项羽,未得到任用。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经萧何保为大将,为刘邦制定了汉中对策。刘邦兵败于彭城后,韩信先破楚军于京、索之间,后平定魏国。请命北伐拿下代国,刘邦收其精兵后背水一战击败赵国,派人降服燕国 。支援刘邦以及清除项羽派往赵国的楚奇兵,平定剩下的赵国城邑。刘邦成皋兵败夺其精兵后,奉命攻打齐国,并于潍水全歼龙且二十万楚军。韩信攻打楚国,项羽与刘邦签订鸿沟协议。刘邦听从张良、陈平计策撕毁鸿沟协议,追击项羽失败。汉五年,带兵会师垓下,围歼楚军。项羽死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因人诬告贬为淮阴侯。吕后与萧何合谋,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夷灭三族。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范文第2篇

把最优秀的人才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55岁的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拉开大汉四百年基业的大幕。这年五月,刘邦在洛阳的南宫开庆功宴,宴席上,他和众人总结楚汉战争胜败的经验教训。王陵等人说,刘邦之所以能战胜项羽,就是因为刘邦能与大家同甘苦,共患难,而项羽却自私自利。刘邦说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说”,没有说到点子上。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汉书・高帝纪》)

刘邦的总结是深刻的,见识是高明的。战争的胜败,人的因素总是最重要的。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刘邦不仅“自知”,而且“知人”。

刘邦最大的优点,就是知人善任。张良、萧何、韩信,都堪称人中龙凤,每一个人都各有所长,且其特殊才能都远在刘邦之上,刘邦均将他们罗致麾下,而且不嫉贤妒能,不弹压掣肘,能用其所长,把每一个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为每个人淋漓发挥自己所长创造了条件。张良定国策谋大计,萧何理国事抓经济,韩信统大军略城地,三人均有出色表现。试想,如果让张良理国事抓经济,让萧何统兵冲锋陷阵,让韩信定国策谋大计,那结果就只能令人扼腕叹息了。

刘邦不仅善用人,而且善驭人。韩信出身贫穷,为人所不齿,后来参加了项梁的起义军,但一直不为项梁、项羽叔侄所重用,韩信因此背楚投奔了汉军。经过汉将夏侯婴的推荐,刘邦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萧何通过几次谈话看中了韩信,认为应当重用。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六月,韩信认为自己在刘邦麾下还没有得到完全施展才能的机会,觉得屈才,于是又从汉营逃亡。萧何知道了这件事,觉得这是个大疏忽,所以来不及与刘邦商量,就亲自去追赶韩信。这时有人在刘邦面前说丞相萧何逃跑了。刘邦听了又急又气,如同失掉了左右手。等萧何回来时,刘邦又喜又恼,责备他不该逃跑。萧何告诉他是为了追赶韩信,刘邦不太相信,认为追赶这么一员小官吏不值得。萧何对刘邦语重心长地说:“一般的将官容易得到,韩信却是不可多得的国家至宝,挑不出第二个。如果想争夺天下,就必须有韩信这样的人才共谋大计。”刘邦听取了萧何的意见,拜韩信为大将,让他统率三军。而且在任命韩信为大将那一天,举行了隆重的仪式,设置了高坛、广场,让韩信到高台上受命,给了韩信足够的尊崇和面子,树立了韩信在众人面前的威信和号召力。拜礼完毕后,刘邦把韩信召到跟前咨询平定天下方针,韩信的回答,同样语出惊人,这就是几乎与诸葛亮的《隆中对》齐名的《汉中对》(详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只可惜,刘邦身边的能人太多,而后来的韩信也居功骄恣,加之品德名声不好,才不为后人称道,否则的话,他一定会和诸葛亮一样齐名。刘邦听完后大喜过望,发现他的确找到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

韩信想要一个“桃子”,刘邦给了他“一篮水果”

韩信军事才华出类拔萃,很快成为刘(邦)、项(羽)争雄中影响战局胜败的关键性人物。汉四年(公元前203年),刘、项鏖战正酣。十一月,刘邦被楚军围困在荥阳(今河南荥阳),难以脱身。而韩信大军却凯歌高奏,大破楚军,斩杀楚大将龙且,占领齐地,锐不可当。此时韩信不仅没有加急进攻楚军,解刘邦之围,而是派人给刘邦送信,请刘邦封自己为齐王。尽管韩信骄恣之态毕显,但信的措辞用语还是比较委婉,信中说:“齐伪诈多变,反复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假王”就是诸侯王的意思。热盼韩信解围的刘邦看到韩信的这封信时,勃然大怒,大骂韩信:“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在张良、陈平劝说下,刘邦压住了胸中的怒火,不但满足了韩信想当齐王的愿望,而且更为慷慨大度,说:“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派遣张良为使者赶赴韩信驻地传达旨意,不用当,一步到位,直接封韩信为齐王。

韩信挟功请封假王,虽然极不合理,刘邦虽然心里极为不爽、愤懑不已,但是,洞悉时局的他却能随机应变,作出最正确的选择,直接封了韩信为真王。韩信本来想要一个“桃子”,刘邦却给了他“一篮水果”,这显示了刘邦高超的驭人之术。可以想象,获封齐王后的韩信,心情之激动、脚步之轻盈,怀着对刘邦的感恩心情,加快了攻楚的步伐,与彭越等人分进合击,很快改变了楚强汉弱的战场局势,导演了兵陈垓下十面埋伏的历史活剧。假若,刘邦当时未满足韩信的请封,势必与韩信生隙,埋下取败祸因;假若刘邦比较小气,虽满足了韩信心愿,仅封了个“假王”(),也会让韩信感觉出刘邦的勉强之情和心胸狭窄,也就不会换来韩信满腔的“忠汉”之心。

韩信后来军功累累,居功自傲,成为刘邦的心腹大患,后被刘邦用计擒拿后囚在洛阳,降为淮阴侯。有一天,刘邦与韩信评论起将领们各自的才能高下。这是一场坦诚相待、十分有趣的谈话。刘邦问韩信:“依将军看,如果我带兵杀敌的话,大概能带多少兵啊?”韩信回答说:“陛下最多能带十万,不能再多了,再多了就要出问题。”“那么你最多能带多少兵呢?”刘邦问。“让我带兵嘛,多多益善。”韩信回答说。其言外之意,是说自己统兵百万,也实属平常 ,不足为怪。刘邦笑着又问:“好一个多多益善,那怎么会被我所擒呢?”韩信回答说:“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这就是韩信为什么会被陛下所擒的原因。”韩信的总结是深刻的,见识也是高明的,只不过有点为时已晚。

通过封赏大臣传递政治信号

楚汉战争胜利后,封赏大臣是摆在刘邦面前一项复杂而重大的政治任务,处理不好,就会产生矛盾。《汉书・萧何传》记载,汉五年,刘邦“即皇帝位,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不决”。刘邦认为,应当将萧何推为第一。然而其他曾追随刘邦东征西讨的大将们不服,认为自己“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浴血奋战,而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怎能反而功劳居首呢?

这时,刘邦说出了一番惊人的话。他反问诸将:“知道打猎是怎么回事吗?知道猎人和猎狗的区别吗?”他说:“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意思为,猎狗只有追擒野兽的功能,而猎人却能指挥猎狗去追猎物。诸将只不过是擒杀野兽的猎狗,只有萧何,才能称得上是猎人。

这话说得太伤众将官的心了。众将官心内不服,但谁也不说话,选择了沉默。后来,在论定功臣的位次时,场面又陷入了尴尬。众列侯一致认为,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理应排第一。刘邦显然是想让萧何位列群臣之首。正在为难之时,洞明上意的关内侯鄂千秋站出来说话了,他说:诸将皆为一时之得失。而楚汉相拒五年,汉王失军亡众,只身逃遁数次,皆靠着萧何从关中遣军补其亡失,数万兵众召之即来。汉与楚在荥阳对峙多年,军无见粮,也是萧何及时转漕关中,以给不足。这样才能使汉军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万世不朽之功。这一公平的评论,终于说服了诸将,大家都公推萧何功劳位居第一。

刘邦公然驳了众将官的面子,力排众议,推封萧何为天下第一功臣,这样做的“成本”似乎太大。而这也恰恰反映出刘邦的过人之处,他是要通过尊崇萧何来向天下释放一个个信号:天下初定,今后国家的头等大事将是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军事虽亦重要,但与民生问题比较起来,显然要往后放一下。今后,国家急需的是重生产、懂经济的人才,而不是冲锋陷阵、搏杀疆场的将士。可以认为,刘邦封萧何是传递其战略重心由“军事斗争”向“经济建设”转移的显著性标志。

史书记载,刘邦封赏诸大臣是分阶段进行的。最先封赏的是最亲近、最重要的二十几位大臣。其余的大臣因对军功多寡的认定有异议,“日夜争功而不决,未得行封”。有一次,刘邦在洛阳南宫时,看见众将坐在沙地上不知在说什么,问身边的张良是怎么回事,张良说他们在谋反。刘邦问为什么,张良说怕刘邦以后不会封他们高官,怕刘邦会找机会诛杀他们。刘邦问计于张良。张良问刘邦最恨的人是谁,刘邦说是雍齿,因为他虽然功劳多,但太张狂,“多次折辱我,令我难堪,我曾经想将他杀掉”。张良听后,就建议刘邦封雍齿为侯,这样,大家就觉得被刘邦记恨的雍齿都能受封,其他人更不用说了,封官加爵是迟早的事,就不会乱着急了。于是,刘邦大摆庆功宴,封雍齿为什方侯,还催促丞相和御史抓紧时间草拟论功行赏分封的名单。刘邦封雍齿这一举措,看似平淡,却富有深意,他向大臣传递出一个信号,所有对建汉有功者都会按照功劳大小受到封赏,刘邦不会给大家穿小鞋,也不会暗地里使绊子。

季布和丁公都是项羽手下的大将。在刘邦和项羽争天下时,季布领兵几次将刘邦打败,丁公也领兵追击过刘邦,但最后放过了他。刘邦做了皇帝后,记恨季布打败过自己,曾悬赏千金、缉拿季布,后来终于如愿以偿。但他想到自己也需要季布这样的忠臣来辅佐,就不再记仇,不但放了他,还封他为郎中。丁公听说了,就觉得连季布这样给过刘邦难堪的人都能释放做官,他这个曾偷偷放走刘邦的救命恩人就更不用说了。于是前去拜见刘邦,没想到却被刘邦抓了起来。刘邦对众人说:“丁公做项羽的将领时不忠,就是他这种人使项王丧失了天下。”刘邦下令处死了丁公,还在军中示众,警示大家要做忠臣,不要学丁公。刘邦杀丁公封季布传递出的信号是,朝廷需要的永远是忠心耿耿的臣子,而不是左右逢源的贰臣。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范文第3篇

公元前203年,韩信率部直取齐地,一举消灭了项羽20万军队,且对楚军形成了包围合歼之态势,天下所属突然变得扑朔迷离。不可一世、力能扛鼎的楚霸王项羽,终于对对手产生了恐惧,遂差遣武涉前往游说韩信:南面称孤,三分天下。如何三分?刘邦一份,项羽一份,韩信一份是也。而当时的韩信确有雄视天下豪杰的本钱,不说是天下三分,尚若他有独吞天下的野心,也未尝不可得。韩信虽犹豫过,但最终没有拥兵自重,骨子里还装着的是“我主刘邦”的知遇之恩:我投靠项王当差的时,给我的官职不过是一个执枪站岗的郎中,故背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雄兵,我岂有背叛的理由?韩信的表白义薄云天,决非故作矫情,但由此也让他失去改变自己命运的第一次机会。

项羽乌江自刎,大汉初立,韩信被加封为楚王。其时,项羽部将四处逃亡,刘邦即令全国通缉,悬赏捉拿,一度名震四方的钟离昧自然是首当其中。走投无路时,他便投靠同乡韩信。韩信旧情难剪,收于帐下。岂料被人告密,刘邦便认定韩信有了谋反之心,决定以云梦泽游猎为名,在韩信前往迎驾时将他捉拿。而韩信也揣摩出了刘邦的用意,惶恐之余,却想到的是拿钟离昧的人头换得刘邦的信任。而钟离昧也看出了韩信的用心,便对他说:汉所以敢攻楚,是恐我与你联合造反,同心抗汉。如果把我擒献于刘邦,那么,我今日死,你明日必亡。说罢,拔剑自刎而死。此时的韩信,若能醒悟,奋起一搏,可能他的人生结局又是一种境况,可惜他再次错过了改写命运的机会。他令人割下钟离昧的人头之后,前往云梦泽面谒刘邦,却被刘邦擒了个正着,此次虽未砍头,却由楚王降为了淮阴侯,且为日后亡命埋下了祸根。

此至,我们仅诅咒刘邦的残忍就片面了,韩信的愚忠与软弱才是他命运的劫数。他性格里裹上的那一层坚硬的壳,穷尽一生也没有将它凿破,直至吕后的屠刀放在了他的脖子上,他才幡然醒悟,懊悔之余大呼道: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范文第4篇

在小升初语文复习中成语是较为重要的部分,不过鉴于有些小学生反映说成语记不牢,其实我们可以运用技巧,下面是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

历史故事成语:

战国:

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

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范文第5篇

韩国总统卢武铉上台后提出的“和平繁荣政策”因朝核危机爆发而黯然失色。韩国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朝鲜的经济困难而非军事冲突,因此若对朝鲜采取“大棒”政策只会使其更孤立于世界。在朝鲜与美国的关系日趋紧张时,韩国发现很难在二者之间做出选择:一方面要尽盟友的义务,另一方面又要改善同朝鲜的关系。韩国若想在朝核危机事件的解决中有所作为,就要尽量使自己的政策为朝美双方所理解。韩美联盟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韩国的作为,但韩国可以试着在联盟的框架之外行事:在没有美国参与的情况下与朝鲜高级领导人会谈;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来实现对朝鲜外交上的突破。事实上,韩国可以回旋的余地很小,具体效果要看韩国在各个环节的操作。曲 兵

宣战的前提

Leslie H.Gelb(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名誉主席)

Anne-Marie Slaughter(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和公共事务学院院长)

事实证明,美国出兵伊拉克的理由以及成本收益的预测都是漏洞百出,更为严重的是,出兵伊拉克不过是美国一长串考虑不周、计划失当的军事冒险中的一次。美国的开国元勋将宣战权和出兵权赋予国会是富有远见的,但是部分议员不敢承担主宰军事进程的责任,再加上国会议员在武装冲突信息方面处于劣势,使得总统事实上已经获得宣战权。为了更慎重地宣战和卷入武装冲突,有必要制定一部新的法律,将国会的表决作为宣战的前提条件。宣战决定需经广泛讨论和听证,以获得国民更多的支持,使战术上的缺点和较高的伤亡率更容易被接受,而且可以给对手造成更大的战略威慑。张 健

评估中国威胁

Robert S.Ross(波士顿大学政治科学教授)

在经历一段美中关系的平稳期后,美国的对华政策又回到了关注中国的崛起及其对美国安全的挑战上。评估中国对美国的安全威胁,关键问题并不在于中国军事和经济实力的提升,而在于其对美国在西太平洋和东南亚沿海地区地位的影响。美国凭其强大的海军及其在东亚海上的存在,不仅遏制了战争的发生,也维持了一种对美有利的力量平衡。而且,美国还不断加强在东亚的部署。尽管中国的经济影响力在上升,但美国与东南亚沿海国家的战略伙伴关系比以往更为牢固。迄今为止,美国对中国的崛起作出了适当的反应,既保持了威慑,又稳定了地区秩序。但是,美国防务政策的弱点可能会导致现状受到挑战并使中国崛起,成为海洋大国。黄 放

中国银行出售浪潮

相关期刊更多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东方食疗与保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