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面部神经炎的治疗方案

面部神经炎的治疗方案

面部神经炎的治疗方案

面部神经炎的治疗方案范文第1篇

R9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086-01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慢性胃炎中的特殊类型,亦称碱性反流性胃炎,多由过多的胆汁反流入胃导致胃粘膜的损伤,产生炎症性病变,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或阵发性上腹部胀痛或灼热感, 餐后不缓解或加重, 伴有纳差、腹胀、恶心、呕吐, 吐后症状不缓解, 且病程长,易复发。近年来研究证实,精神心理异常在BRG中占重要地位,心理社会因素与BRG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现对我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371例BRG患者从精神因素方面入手,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治疗方法治疗BRG,以求进一步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案。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13例、女158例,年龄在17-80岁之间,平均年龄42.5岁。均采用FuJino n-250 电子胃镜检查, 观察胃黏膜病变, 并常规在幽门周围的2cm 内取黏膜进行病理检查, 同时行快速尿素酶实验检查幽门螺杆菌(Hp) 。内镜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明显, 有红斑、糜烂, 病变以胃窦部明显, 镜下有胆汁从十二指肠反流至胃窦部, 黏液呈胆汁样。Hp 阳性215例( 57. 9%) 。全部病人根据临床表现, 选择加做汉密顿焦虑(HAMA )和汉密顿抑郁( HAMD)量化测定、B 超、心电图、肝肾功能、CT等检查, 以排除其他心身疾病及重大躯体疾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不限。将所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A对照组184,B观察组187例。两组间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如图1)。

2 方法

A、B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4 周,(奥美拉唑20 mg, 1次/d, 磷酸铝凝胶20 g, 3次/d, 抗H. py lori治疗1 周, 选用OMC 方案, A组于常规内科治疗4周后选用磷酸铝凝胶及奥美拉唑继续服用4周(简称PPI方案)。B组则改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2片(简称F方案) , 同样继续治疗4周观察疗效。

疗效观察及评价:治疗过程中观察症状体征变化。治疗4周后, 对治疗前的各项检查进行复查, 以作比较(如图2)。治疗8周后再进行比较(如图3)。

图表2 A,B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观察

3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临床正常机胃镜下表现的该项程度分显效,有效,及无效三类。显效: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正在完全缓解,胃镜下无胆汁反流,胃粘膜无明细炎症改变。有效:胃肠道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胃镜下有少许胆汁反流及炎症改变。无效:胃肠道症状较治疗前无好转或者加重,胃镜下胆汁反流明显,较前无明现好转。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V2 检验和t检验。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比较

A、B两组患者都有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单一或兼有两种症状。两组患者, 在治疗4周期间, 一律接受同一方案( PPI+ 磷酸铝) 治疗, 观察疗效。治疗4周后, A组仍继续服用PPI方案, 而B组则选择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 治疗4周后A、B两组有效率差异不显著, 但治疗8 周后,B组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

面部神经炎的治疗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 痛; 不孕

1 案例

张某,女,30岁,大学文化,现任某大型国企会计。2004年结婚,夫大学文化,在一国企工作,工程师,一直未孕。2006年下半年至2007年,曾因泌尿系感染、妇科炎症等,就诊过多家医院,每次都以1周或10天左右治疗,减轻或好转而放弃治疗,致使尿频、尿急、尿痛反复轻微发作,有时出现痛。2007年底经一家医院查出支原体阳性,诸症加重,尤其是痛,发展到恐交状态。2008年春节回荆门市父母家。经我市规模最大的权威性医院泌尿科、妇产科、病理科资深专家复检会诊,肾、膀胱、输卵管、尿道、附件、阴道等均无异常,尤其是妇科指检并无痛苦之状。实验室检查支原体阳性。会诊结论为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精神紧张性女性障碍痛不孕。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调治

西药5%葡萄糖250ml加阿奇霉素1克,替硝唑100ml静滴14天。

中药木通15g、车前子15g、扁蓄15g、大黄15g、滑石15g、甘草梢10g、瞿麦15g、栀子15g、灯心草10g、百部15g、苦参20g、贯众15g、地肤子10g、败酱草20g、虎杖20g、土茯苓20g、蛇床子15g。

用法:7剂,水煎,2日1剂。

14天后,口服西药红霉素500mg,每日4次,共14天。中药熟地20g、山药15g、泽泻12g、茯芩15g、丹皮15g、前仁15g、枣皮15g、牛膝15g,14剂,水煎,每日1剂。1月后,丹栀逍遥散合六味地黄汤。15剂,水煎,2日1剂。

2.2 性学知识灌输

将有关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的知识进行讲解,使患者战略上重视它,战术上蔑视它,充分认识非淋泌尿生殖道炎症的顽固性和治疗要求正规,用药要求足量的重要性,同时将女性的性生理、性心理、障碍等有关方面的书藉交给患者看,或者讲解,使其知性、识性从内心深处自我矫正。

2.3 情感培养,技巧指导

告知患者双方(尤其是男方)非淋病不可怕,配合治疗可以治愈,痛与精神紧张有关。女方要心情放松,男方要予以关爱,关爱必须从生活的每一点小事做起,具体性事要体贴同情。非淋菌性生殖道炎未愈,不能,非淋治愈后,要在双方前戏至极,心情放松的前提下,双方互谅,开始尽量减少抽动,然后循序渐进,慢慢适应。

3 治疗结果

经过1个月的正规治疗,支原体转阴,尿痛、尿急症状消除,2个月后痛症状减轻,5个月后怀孕,2009年3月,产一健康女婴。

4 讨论

非淋菌泌尿道炎导致痛不孕临床不少见,治疗也并非太难,关键是治疗要方案全面,用药要准确足量,心理、行为治疗不能敷衍,一定要认真落实尽善尽美。

中药治疗从疾病的治疗,整体的调理,心理的慰藉都有很大的作用。非淋菌泌尿道炎,属中医“淋症”范畴,其病机是“虫毒蕴于尿道”,治疗应以清热解毒杀虫为主[1]。根据这一理论,本案八正汤加百部、贯众等,病人用药5天,症状明显减轻,较以前单纯抗病原体西药治疗效果明显。本案丹栀逍遥散合六味地黄汤,对肾阴虚肝气不舒之女性障碍(痛)确有明显疗效,精神紧张消除,回升良好,这与肾主冲任,肝主情志是分不开的。痛多是精神因素所造成的,代表一种严重的情感障碍[2],消除顾虑情感交流,人文关怀显得尤为重要,只要夫妻真诚相待,治疗效果一定很好。

参考文献

1 王琦.临床医学丛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97.

面部神经炎的治疗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鼻内镜;低温等离子;变应性鼻炎;疗效

近年来,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继发鼻窦炎、结膜炎、中耳炎、气管炎等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随着对变应性鼻炎研究的深入,逐渐意识到鼻腔副交感神经和感觉神经兴奋性的增高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作用,这是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理论基础。本研究中,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给予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17.0~62.0岁,平均年龄(31.5±3.0)岁。所有患者均为抗组胺药物、激素药物治疗的疗效不佳患者,符合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2]。

1.2 治疗方法 患者采取仰卧位,在鼻内镜直视状态下,通过2%丁卡因溶入1∶1000肾上腺素棉片,进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采用超低温控技术(39℃~70℃),进行温控等离子手术,避免伤口的表面碳化,或者深层组织被烧伤。待麻醉成功后,通过等离子双极探头,热凝下鼻甲,使鼻甲黏膜萎缩,根据黏膜肥厚程度,进行鼻甲的缩小。待双侧热凝结束后,进行双侧鼻丘、鼻丘对应的鼻中隔黏膜的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减少对鼻中隔黏膜的损伤,避免鼻中隔穿孔。术后生理性海水喷鼻,3~6次/d,喷鼻一周,术后应用抗生素,进行5~7 d的抗感染治疗。术后注意观察鼻腔黏膜颜色变化,有无水肿、分泌物,以及粘连等。

1.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术后一个月,根据2004年制定的“变应性鼻炎治疗原则和推荐方案”的疗效判定标准[2],对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通过计分方式进行比较。疗效=(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①显效:≥66%。②有效:26%~65%。③无效:≤2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4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经过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后,45例显效(93.7%)、2例有效(4.2%)、1例无效(2.1%),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9%。术后没有出现鼻腔粘连等严重并发症。

2.2 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项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P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由于长期炎症刺激,继发鼻黏膜肥厚、下鼻甲肥大等,患者会出现鼻塞、打喷嚏、流涕、鼻痒等临床症状,这主要是由于变应性鼻炎发病过程中,筛前神经、翼管神经内的副交感神经对鼻丘、中鼻甲、下鼻甲前部的鼻黏膜血管、腺体分泌的调节作用所致[3]。

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方法相对较多,单纯药物治疗由于疗程长、副作用大等,严重影响着其疗效;免疫治疗具有疗程长、复发率高、危险性较大等特点,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等离子治疗,尤其适用于下鼻甲黏膜肥厚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不仅能够确保鼻腔通气,还能够改善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和体征。等离子热凝鼻丘、下鼻甲能够刺激变应性炎症的鼻黏膜血管、神经和腺体组织,减轻上述器官的反应性,缓解变应性鼻炎症状[4]。

术中及时调整输出功率、作用时间、消融物参数,尽量避免或减少低温等离子治疗对组织的损伤。通过我们的临床经验,建议消融功率设置为5W,对于黏膜较厚的鼻丘组织和较薄的个体黏膜,消融时间应酌情延长或缩短。术后生理性海水喷鼻,及时清理假膜,有效预防黏膜粘连。

本研究中,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9%,结果充分说明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通过调节等离子刀的弯曲角度,能够在直视状态下完成筛前神经的消融,不仅操作简便,并且能够清晰显示术野,进行准确定位,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适用于基层医院的广泛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李永德.鼻内镜加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疗效观察.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4):116.

[2] 王涛.鼻内镜手术结合鼻后下神经和筛前神经丛集区及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中外妇儿健康,2011,19(6):6566.

面部神经炎的治疗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骶管阻滞;慢性盆腔炎;治疗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1]。笔者采用骶管阻滞麻醉方法,将药物注入骶管,通过骶前孔扩散到盆腔,直接以有效浓度作用于盆腔炎性病变部位,克服了以往治疗方案中疗效差、易复发的缺点。为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年龄21~46岁,病程2个月~2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1.2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采用妇科病史、妇科检查与超声检查结果相结合的方法明确诊断。有急性盆腔炎史,病程时间长,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疼痛、腰骶部疼痛、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以及不孕等症状。部分患者可有精神不振、失眠、周身不适等神经衰弱等症状。宫体可有增大、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宫体一侧或双侧有片状增厚或条索状增粗并有轻压痛。经超声检查除外卵巢囊肿、畸胎瘤、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非炎性包块。所有病例治疗前均行血、尿常规,凝血三项,心电图及超声检查,无异常方可治疗。

1.3方法

1.3.1观察组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穿刺点选择在双骶角连线中点,用7号针垂直皮肤进针,进针的角度与骶管一致,刺入2~3cm,不超过第二骶孔位置,阻力消失即说明针突破骶尾韧带,行注气试验无阻力,回吸无脑脊液、无回血后注入5 ml试验剂量的局麻药,5 min后确定穿刺成功后注入配置好的药液:利多卡因100mg,强地松龙50mg,Vit B12 0.5mg,庆大霉素8万u,加0.9%氯化钠至15ml[2]。5d 1次,5次为1疗程。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注药完毕后留院30 min,无异常情况方可离去。

1.3.2 对照组头孢菌必治2.0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100 ml,2次/d静脉点滴,10d为1疗程。

两组患者均连续追踪随访。

1.4疗效判定标准两组病例均采用统一标准判定疗效。①治愈:治疗一疗程后,症状、体征消失,血常规、盆腔B超检查无异常。②显效:一疗程后主要症状消失,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基本消失。血常规正常,盆腔B超检查积液吸收率达70%以上。③有效:一疗程后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大部消失,复查B超盆腔积液吸收率达30%。④无效:主要症状稍缓解或无变化,阳性体征无明显减少,盆腔B超示积液吸收率<10%或6个月内又复发者。

2结果

2.1治疗效果观察组60例,有效率96.3%,对照组60例,有效率76.5%,经随访观察组6个月复发率15%。对照组6个月复发率26%。观察组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

2.2副作用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部分观察组患者在骶管阻滞后出现的双下肢麻木感均在补液后消退。部分对照组患者输入甲硝唑后有明显的胃肠道刺激症状,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头晕、全身乏力等不适。

3讨论

慢性盆腔炎多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病程迁延所致。多有下腹疼痛,腰骶部酸痛,月经失调,白带异常,不孕等症状。慢性炎症形成的粘连以及盆腔长期充血可引起下腹部及腰骶部坠涨酸痛感。常在劳累、、月经前后加剧。骶管阻滞治疗方法利用麻醉学原理,有效地阻断了疼痛刺激及其导致的恶性循环,使病变部位周围血管扩张,改善病变部位组织的微循环。利多卡因直接阻断骶神经和盆腔内神经纤维,增强体内镇痛系统作用而达到消除疼痛的目的。维生素B12发挥保持周围髓鞘神经纤维功能完整性的重要作用。庆大霉素直接作用于盆腔而达到消炎作用。强的松龙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肉芽组织形成,减轻炎症引起的瘢痕和粘连。联合注入的药物通过骶前孔扩散至盆腔,直接到达病变部位。协同作用于盆腔,扩张盆腔周围血管,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微循环,减轻和抑制组织充血、水肿、渗出,促进炎症包块的吸收。从而直接、有效、迅速地缓解因炎症刺激而引起的各种症状。

事实上,药不对症不但无益病情,反而会贻误治疗时机,把小病拖成大病;或者控制了表面症状,真实的病情却被掩盖了,甚至造成女性朋友一身的憾事--不孕症。笔者采用此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总有效率达96.3%。患者一次治疗后多数反应疼痛减轻,效果明显。乐于接受继续配合治疗。该治疗方案操作简单,且利于医生掌握治疗方向,控制治疗过程。在基层医院均可进行治疗。必须注意的是,应多与患者交流,增强其治疗的信心,嘱其增加营养,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再次感染或者感染范围扩散。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面部神经炎的治疗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瘤样炎性脱髓鞘病;临床特点;治疗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4.037

中枢神经系统瘤样炎性脱髓鞘病(TITD)又称作炎性假瘤, 是在脊髓或脑特定发生的一类炎性脱髓鞘病, 介于接种或感染后的脑炎与多发性硬化之间, 病理学特点与临床表现都具有独立性。TITD主要表现为神经功能的严重缺损和脑实质性占位, 不具有症状特异性, 加上大部分临床医师对TITD的了解不足, 故临床上TITD常常被误诊为多发性硬化、脑寄生虫病、脑脓肿、颅内肿瘤等[1]。探究中枢神经系统瘤样炎性脱髓鞘病的临床特点, 对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48例TITD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归纳该病临床特点及有效治疗手段,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TITD患者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瘤样炎性脱髓鞘病患者48例, 其中男26例, 女22例;年龄21~48岁, 平均年龄(36.5±3.8)岁;就诊时间在4 d~19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TITD的相关诊断标准。

1. 2 治疗方法 当患者核磁共振和临床表现都倾向于炎性假瘤时, 不可轻易放弃治疗或进行手术治疗, 以免发生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临床上TITD的试验性治疗常常采用糖皮质激素, 如静脉注射甲泼尼龙, 400~1100 mg/d, 用药10 d后剂量减半, 最后改为口服醋酸泼尼龙, 起始剂量为50~120 mg/d, 直到第5周后开始停药。也可以选择在激素治疗之前进行脑组织活检, 可采用立体定向技术, 该技术具有准确性高、安全性好、创伤小等优点, 特别适用于具有占位效应的孤立的病变, 可以作为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此外, 临床上还可使用血浆置换、干扰素、免疫球蛋白等方法治疗。

2 结果

2. 1 临床表现 TITD一般是急性起病或亚急性起病, 病情发展迅速, 没有缓解后复发这一过程, 大部分患者发病前接种过疫苗或受病毒感染, 以脊髓或脑部孤立性病灶为主。患者主要表现为呕吐、恶心、头晕等颅内压升高症状, 同时还伴有双侧或单侧肌力降低、癫痫发作、排便障碍、不同类型与程度的失语、感觉障碍等脑实质受累症状, 但一般不发生视神经损伤。

2. 2 病理学特点 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 TITD患者病灶部位的脑组织呈现为结构疏松, 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泡沫样细胞浸润, 免疫组化表现为LCA的弥漫性阳性, 大多数CD45为阳性, 少数CD20为阳性。大多数吞噬细胞表现为胞质丰富红染, 极易与肥胖型星形细胞混淆。炎性假瘤中浸润有大量单核巨噬细胞, 可以此与胶质瘤加以区分。TITD患者病灶部位还会出现少量胶质细胞、浆细胞和树突型胶质细胞, 此外还可见胶质细胞增生。

2. 3 影像学特点 核磁共振下TITD表现出肿瘤特征, 具体为T1、T2长信号;合并出血时呈现出T1短信号、T2长信号;囊变坏死时呈现出不均匀的T1、T2长信号;增强扫描下呈现出非闭合性的环形强化, 尤其是脑室面的环壁强化。合并淋巴细胞浸润的TITD表现为单一的组织结构, MRI下呈现为T1WI的低信号和T2WI的高信号, 有明显强化和实体肿瘤特征。硬化型TITD主要表现为胶原纤维的增生, 故MRI下呈现为T1WI的低信号和T2WI的低信号。

3 讨论

中枢神经系统瘤样炎性脱髓鞘病在临床上比较少见, 直到1980年才逐渐受人们关注, 患者起病迅速, 主要为神经免疫介导性疾病, 主要包含多发性硬化, 播散新脑脊髓炎以及视神经脊髓炎等病, 临床表现:①四肢无力、呕吐、头晕、语言功能障碍等。TITD患者经检查可见脑实质性损伤, 如病理征阳性、肌力下降、失语、意识障碍等, 头颅MRI、CT检查大多数表现为脑实质性占位病变。对于TITD患者, 应注意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 争取早期诊断、及早治疗。但是在临床上常常误诊, 主要是因为对于该病的临床特点容易与颅脑肿瘤的临床特点相混淆, ②是对于该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掌握不够, 最后由于病理图片上存在怪异的星形细胞, 很容易误认为肿瘤细胞[2]。

若患者诊断结果偏向炎性假瘤, 不可轻易进行手术治疗或放弃治疗, 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TITD的临床治疗可选择糖皮质激素做冲击性试验治疗, 但用药后无论病情如何变化都要在两周内停止用药, 并观察患者病情[3-5]。对于TITD患者而言, 激素治疗是一种有效、快捷、简单的治疗方法, 尤其是对于孤立病变和占位效应的患者具有较好疗效。此外激素治疗还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准确性好的优点, 可以作为临床治疗TITD的首选方案。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多发性硬化及相关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草案).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6, 39(12):862-864.

[2] 甘振钊, 梁丹, 霍嘉欣.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广西医学, 2003, 23(11):2172.

[3] 曾赛凡, 张声.固绿髓鞘染色法和Bielschowsky神经轴突染色法在诊断中枢神经脱髓鞘假瘤中的应用.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3, 19(2):216-217.

[4] 孙新芬, 闫春林, 方丽, 等.结节性硬化症67例临床分析.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5, 34(2):78-81.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医疗美容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烧伤创疡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