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积极心理学的认识

对积极心理学的认识

对积极心理学的认识

对积极心理学的认识范文第1篇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学生的心理疾病与基本适应问题,但对于学生生涯发展所需的勤奋、负责、自主、独立等积极心理品质关注较少。因此导致学生误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针对于心理疾病或心理问题,所以学生并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在未来10年内要通过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同时,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专门人才的任务,学校应着重全面提高?W生的素质,尤其是职业发展、行业岗位胜任所需的积极心理品质。因此,这对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任务,也指明了新的方向。

孟万金教授将积极心理学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创立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提出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面向全体、积极预防、增进幸福,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则为其中的中心工作内容。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不仅能有利于解决和预防心理疾病与问题,同时也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形成。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由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活动、心理咨询等多个部分有机组成,其中覆盖面最广、作用最大的则是心理健康课程。因此,在此思想的指导下,笔者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开展围绕着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行。

如何培养以积极心理品质为核心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笔者认为有如下几方面。

一、围绕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设定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上弱化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教学取向,转而以培养自信、乐观、有责任感、真诚、自制等积极心理品质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学上努力促使学生发现自身所具有的积极品质和自身优势,给予关注并不断强化,而非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引导学生不断培养职业及生涯所需的但暂时还未具备的积极心理品质。因为当“负责、自信、谦逊、宽容、有爱”等固有的积极力量得到培养和加强时,那么人的消极方面的力量就会减弱甚至消失。不强调对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强调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对,强调学生通过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体验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课后延展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应对挑战等使学生获得成长的动力。例如在人际关系单元中设定三个目标:第一,了解自身的人际关系状况,并分析自身的哪些品质使自己拥有如此的人际状况,还可怎样继续发展;第二,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品质应对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并促进自身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第三,课后将自己在课堂上所领悟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加以印证。

二、围绕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组织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上,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国内外中学、大学幸福课的课程内容,将课程分为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与积极应对四个单元。在自我认识单元深入认识自我,发现个人的优势、创造力与学习风格;在情绪处理单元,围绕过去、现在、未来的积极情绪体验,获得建立快乐的经验;在人际关系单元,讨论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挫折应对与生命教育单元,培养乐观的生命态度与积极应对挫折的心理品质。这些教学内容丰富有趣并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有利于调动大学生主动参与,并对其日后的职业及生涯发展有实质性的帮助。

由于高职学生大多数经历了高考的失败,学生内心深处会有较大的挫败感,认为自己高考失利才来到了高职院校,今后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入学后如果不调整学生这种对自己的负面认知,则会导致学生对自己全盘的否定,看不到自身的优势,经常体验到较强的负面情绪,对学习与生活感到失望。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以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为核心,引导学生重新全面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发现自身的优势,由接纳自己开始进而接纳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人性与爱的能力;由热爱自己进而热爱生活,努力学习,积极规划自身职业生涯,培养热情、责任感、自信心等积极心理品质。例如在自我认识单元中,通过“我眼中的你”课堂活动,改变学生对自己全盘否定、不接纳的态度。在活动中以组为单位写下对这个组除自己以外其他同学的印象,然后由教师在全班进行分享。学生通过分享知悉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三个我”的活动促进学生思考如何促进“现实的我”向“理想的我”逐步接近,从而引导学生规划学习与生活。在活动中让学生写下“理想中的我” “现实的我”,在比较这二者的差距后思考如何促进“现实的我”向“理想的我”逐渐靠近,从而得出“逐步实现的我”;通过“我欣赏”课堂训练激发对自我的积极认同,从而改变对自我的消极体验。在活动中让学生填写“我最欣赏自己的外表是 ,我最欣赏自己的个性是 ,我最欣赏自己的学习态度是 ,我最欣赏自己的一次成功是 ”等七个方面,写完后在4~6人小组中分享,通过书写、分享学生有了对自身更多积极的认识。

三、围绕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对积极心理学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

在高校教育发展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重点关注内容,当前我国各高校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了实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至关重要,而积极心理学提倡从积极情绪出发培养学生积极行为品质的养成,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它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持[1]。本研究针对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现总结如下。

1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东西的新兴科学,是20世纪末期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研究思潮,最早由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MartinE.P.Seligman),谢尔顿(KennonM.Sheldon)和劳拉·金(Lau-raKing)所提出[2]。该理论主张对人类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对人固有、潜在的建设性力量充分挖掘,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从而推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让人类朝幸福不断迈进[3,4]。在积极心理学理论中,主要内容包括积极观、幸福观和预防意识。(1)在积极观方面,它说明一个具备积极性品质的人一定具有积极心理,这也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理智性质的解读,是对人性进行的赞扬与制约。传统的心理学对人们已出现的心理问题过度重视,而在当今社会,人们所承受的各种压力逐渐增加而幸福感指数逐渐降低,采取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已不能有效解决人们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传统心理学只能实现事后的弥补效果,而积极的心理学则主要倡导人们通过积极眼光以及健康理念看待和处理问题。(2)在幸福观方面,积极心理学理论主要研究如何激发个体心理积极的情绪,侧重对人们主观幸福感知方面的研究,以个体主观方面幸福感作为人们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3)在预防意识方面,积极心理学也会像传统心理学一样关注人们的负面心理,注重对人们自身能力的充分挖掘,在对人们的潜在能力进行挖掘后,实现对人们心理问题的有效预防以及治疗目的。在积极心理学指导下,通过激发人们自身积极的情绪和力量,激发人们自身的健康心理潜能和积极品质,引导人们以积极的心态、心理和行为去对抗和战胜心理问题,进而克服自身的负面心理,实现对各种心理困惑的摆脱。

2积极心理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价值

2.1积极心理学的价值

在高校教育中,过于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心理健康关注度不够。在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中,由于受到全球化、多元化社会背景的影响,他们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环境的适应、学习任务的完成、自我的管理、人际的交往、情感交流、就业创业等,面对这些挑战他们很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5]。积极心理学注重人性的优点而不是弱点,探究如何在个体身上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通过挖掘困境中个体的自身力量,从而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激发自身积极的力量实现心理问题的预防与缓解,促进自我教育能力的增强,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品质,最终实现心理调节以及社会适应等能力的提高[4]。

2.2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价值

在大学生成长中,自我教育十分重要,通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够促进他们不断进步和自我调节,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对于自我教育来说,就是学生能够将教育要求设为自我奋斗目标,且能够对自己实现目标进行自我监督和实践过程与结果的自我评价。为了实现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全面发展,各高校都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而心理教育具有助人和自助的特点,在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积极性调动的同时,要注重对他们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在大学时期,大学生的个人心理正从幼稚朝成熟阶段发展,是健康心理培养的重要时期。通过自我教育,大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对心理健康教育自主选择,此选择是他们经过自主的思考后而内化的结果,此内化是他人所不能替代的,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规律。通过自我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对自我更加关注,在高等教育中大学生对追求成功具有强烈的愿望,自我意识也急剧发展,大学生往往心理表现出理想自我、现实自我的特征,由于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常常存在矛盾,使心理问题容易发生,通过自我教育能够促进他们心理的自我协调,促进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平衡[6]。

3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理论依据

3.1积极情绪的理论体验

在大学生的自我认识以及评价中,将积极情绪的理论当作理论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积极情绪的理论,大学生在对待周围的环境和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时,就能够表现出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及心理态度。在积极情绪的理论指导下,呈现出积极的作用。首先,大学生能够对社会资源以及自身能力进行正确评估,并将自身能力和社会资源灵活整合,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发展创造能力,从而以创新思维实现自身价值。其次,随着大学生积极情绪和积极品质的不断培养,他们的专注力会得到不断提升,思维也会逐渐被激发,从而促进个体的成长。最后,还能促进大学生自我评价以及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使他们结合自身的身心发展目标以及情绪体验,实现个体发展的有效评价[7]。

3.2积极人格的理论体验

对于积极人格的理论体验来说,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对幸福积极追求,且在追求期间积极感知幸福、愉悦等体验,不断激发大学生的潜力以及能力。相关研究人员在对心理学的特质研究中,构建出全面人格的系统,即VIA系统,此系统对人格的优势以及价值进行全面分析,包括24类性格力量、6大核心美德。借助积极人格的力量,能够促进大学生在时间管理能力以及自我要求能力方面实现有效提升[8]。对大学生的此类能力培养,能够加深他们对幸福以及美好愿景的理解,促进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全面感知,帮助大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对未来发展实施构建,使其以理想的状态向理想的方向发展和前进。在积极的人格理论内,6大美德的力量促进大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能够理智、冷静地处理问题,促使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对目标不断进行调整,使大学生朝着自己所设定的目标不断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大学生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相处。

4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启示

4.1转变传统观念养成积极认知

在大学生出现的诸多心理问题中,都是因为传统的陈旧观念和无知认知导致的,由于固有观念的影响,对待问题或者事情时,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认知偏差的情况。此类问题解决的主要途径就是要转变传统观念、养成积极认知,从客观和全面角度对问题和事情重新审视,构建新的认知理念与模式。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自我教育中,要能够从积极角度出发,让积极情绪和健康观念深入大学生的内心,进而指导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促进积极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模式的建立。比如,当大学生和朋友之间出现矛盾或者冲突时,在传统的观念影响下他们往往都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坚持自己的意见,而这种个体认知是会加深矛盾或者激化冲突的,而积极心理学就要求他们转变传统观念、养成积极认知,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跳出自己单方面的思维局限,从而更加全面和合理地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

4.2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己

在自我意识的形成中,自我认知是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大学生自我评价的前提。在积极心理学中,提倡人们用开放性和欣赏性眼光去看待和评价每一个人,且重视所有人美好的品质以及积极的力量。大学生处在自我意识形成、发展和完善的重要阶段,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对他们自我意识的形成以及健康心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减少各类心理问题的出现。比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成长环境的变化,很多大学生在心理方面表现出不成熟的情况,他们看待问题和处理事情比较自我,总认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是对的,他人应该遵从自己的意愿。有一些大学生由于自我评价太高,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没有对自己的客观定位,进而就会出现诸多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基于积极的心理学,大学生通过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己,就能够端正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面对事情能够具有更加合理的想法与做法,也能够获取别人的认可和信任[9]。

4.3完善积极人格发挥美德优势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尽管他们的素养存在差异性,但他们身上都存在各自的优点。在VIA体系中,对人类本性提炼出6大美德,常用来对人性的正向力量进行描述。在大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中,都需要注重完善人格塑造和生命意义的达成,这些美德就是他们实现自我目标的重要元素。在积极心理学中,以这些美德为指引,来完善学生的积极人格,让他们在生活中能够充分运用此类优势,能够有效增加他们对幸福的体验和认知,从而培养健康的心理素养。比如,大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他们在生活中要认识到自身优势,智慧型的学生要能充分发挥思维优势,勇气型学生要充分体现自身勇敢品质和坚持不懈的态度;节制型的学生要发挥自身理性思维的优势,在集体中以自身美德优势来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这样就能够促进他们的自我认识,发挥他们积极的作用,增强他们的价值体现和幸福感,从而能促进良好心态的养成。

4.4调节自我情绪培养良好心态

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中情绪是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最为突出的因素,常表现为紧张、抑郁、焦虑等。此类情绪问题的出现,是受到大学生特定时期情绪活动的影响,也受到大学生生活相关环境因素的影响,常表现为对环境不适应、人际交流紧张、理想与现实存在冲突、生活事件导致的压力增加等。面对这些情况,大学生一旦不能实现情绪的有效自我调节,就会出现一系列的消极情绪表现,进而引发心理问题。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要求大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和品质实现自我情绪的调节。比如,当大学生面对人际交流的紧张时,往往会引发他们的不自信和逃离情绪,此时通过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情绪的调节,坚定内心的信念,培养自信心和果敢态度,就能逐渐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人际交流中,这对解决他们的紧张心理问题有着显著的作用。

4.5营造良好环境养成积极心态

在大学教育期间,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养成需要给他们创造良好的支持性环境,在良好的支持性环境内能够潜移默化培养他们积极的态度习惯,从而实现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的目的。在大学里,良好支持性环境的营造可以从学习环境、社交环境和娱乐环境3方面着手。(1)在学习环境方面,由于大学生的学习环境普遍比较宽松,缺少管束,导致很多学生会出现学习消极和不自觉的情况,在积极心理学指导下培养学生保持学习的自觉性与自主性,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做好专业知识的巩固与拓展。(2)在社交环境方面,大学生要保持积极和乐观的心态,不要封闭自己,要通过各种途径多和同学交流与合作,营造利于沟通的氛围,从而建立良好的社交环境,避免社交心理问题的出现。(3)在娱乐环境方面,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要倡导自由和开放,大学生要积极参加一些校内文化活动,如文艺活动、竞赛活动、体育运动等,还可以参与一些社会实践和旅游等活动,这对他们积极心态和良好生活态度的培养均具有重要作用。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从积极角度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当代大学生需要充分认识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各高校努力创造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支持性环境,帮助大学生积极进行心理健康自我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治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4):85-86.

[2]KERNML,WILLIAMSP,SPONGC,etal.Systemsinformedposi-tivepsychology[J].JPositPsychol,2020,15(6):705-715.

[3]陈玲,张雷.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研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8(4):70-74.

[4]曾荣侠.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3):118-120.

[5]李俊芝.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4):293-295.

[6]JIL.Instructionalresearchonmentalhealtheducationforcollegestudentsfromtheperspectiveofpositivepsy-chology[J].Psychology,2020,11(1):49-53.

[7]陈燕妮.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启示[J].北方文学,2017(20):168,170.

[8]罗姝.大学生干部的耐挫折能力及其与积极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对积极心理学的认识范文第3篇

从语文学习积极性的现状,到中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现状,提醒我们重视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是非常必要的。造成学生厌学语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课程设置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既有教师教学水平的原因,也有学生认识及情感方面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教材原因学生觉得语文内容枯燥、要求太高,语文学习与语文考试相脱离,虽然教材编排有新的变化,但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2.教师原因学生觉得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呆板,课堂教学缺乏生动、鲜活的内容,教师很少以具体、鲜活、有激情的形式去感染学生,启发学生,吸引学生,除了本本,还是本本。对任课教师不满而放弃语文。3.环境原因家长、学校更重视对数、理、化的补习,补习语文也没多大进步。语文课很少学生自己读书,多半老师讲课文、讲词句、讲试题。4.学生自身原因学生觉得学习语文吃力,作文不行,就逐渐疏远语文;也有的学生认为学习语文没有多大出息,认为语文学不学相差不大,只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语文易学难精,还不如在理、数、外上多下点工夫。调查中,有50%的学生认为是教师的水平素养造成语文学习积极性的障碍;35%的学生认为教材不贴近学生、不贴近生活、不贴近实际,从而影响学习语文的积极性;10%的学生认为语文学好学坏都一样;只有5%的学生认为自身原因不想学习语文。我们是否可以用“二•八”规律在20%的原因上,解决80%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的问题呢?

二、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理性认识

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仅要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现状,更重要的是要对这些现状进行理性的认识,开展理论研究。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究竟是什么?它和学生心理有什么关系?它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一)影响语文学习积极性的个性基本心理因素分析语文学习积极性是一种学习态度,是一种对待语文学习的认真、紧张、主动而顽强的学习态度。它的心理机制应当归属于个性心理的个性意识。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把握个性基本心理因素对学习积极性的影响:1.认识水平对语文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程度。小学生的认识是具体的,带有情景性的,如为得好分数而学习或为受家长、老师的表扬而学习。对于初中、高中学生则主要看学生有没有长远的认识。2.需求等级对语文需要或要求的强度。自我需求高,学习争取优秀成绩,争当“三好”,积极性就高;反之,满足于及格,学习积极性就不高。3.自觉程度学生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自己独立自主学习的情况。自觉程度高,学习就积极主动,效果就良好;反之,如果被动消极学习,效果就不佳。4.情绪状况学习中能够保持一种饱满的情绪是很重要的。学习很顺利,或者比较顺利,学习经常取得成功,甚至时常获得奖励,刺激学习的情绪就会高涨,积极性就不断获得强化;如果学习情绪不高,学习不顺利、不顺手,甚至考试及格,加上老师、家长的批评,情绪就会低落,积极性也就无从言起。5.兴趣的浓度即对语文学科是否感兴趣?特别是对语文老师是否感兴趣?如果对语文学习的内容、方法和授课教师感兴趣,语文学习积极性就高,反之语文学习积极性就高不起来。6.毅力强度对语文学习的意志和持久性。学习语文非下苦工夫。语文学习中,学生可能顺利,也可能不顺利,比如背诵、作文、积累等方面,甚至遇到困难。只有那些具有坚强意志、顽强毅力的学生,才能始终保持长盛不衰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上述六个要素构成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整体,各个方面相辅相成,根据个体的不同,其中某一方面或者几方面成为制约语文学习积极性的主导因素。

(二)影响语文学习积极性的社会基本心理因素分析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怎样形成的呢?制约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来看,影响语文学习积极性的社会基本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社会的生存和教育的环境社会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宽松环境,追求文化品位,弘扬人文精神的良好氛围,可以极大地培植和激励青少年儿童语文学习积极性;反之,社会混乱,生活贫困,教育落后,使人很难产生积极性。重理轻文甚至鄙视人文的社会风气会严重挫伤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2.学校和家庭的文化氛围校园环境幽雅,教室整洁安静,校风班风良好,人际关系和谐,营造一个语文学习的良好氛围,便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反之,校园环境恶劣,教室嘈杂,人际关系紧张,家庭不和,没有语文学习的必要条件,学生怎么会有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呢?3.语文教师的语文教育教学心理生理状况语文教师身心健康、奋发进取能感染并促进、保持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语文教师心理上没有一个良好的精神风貌,缺乏语文教学的需要、动机、兴趣及理想,生理上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神情疲惫甚至萎靡多病,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就很难激发起来。

三、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认识语文学习的价值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不断给学生以这样的认识: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学科是百科之母。比如语文训练中可以引进数理化解题思路,启发学生认识语文的重要性,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引导学生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只有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才会有前进的动力。语文学习也如此。我很注意这一点,一是让学生明确学段的整体目标。初中新入学,让他们通读教材,了解全局,有一个整体感知;每学期开始之初让他们通读全册,并根据上次考试成绩,拟订一个期中、期末的考试目标、分数。二是明确当前的具体目标。我上课中注意让学生明确每一课书、每一堂课的具体教与学的具体目标。

(三)调适语文教学内容的难度根据俄国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语文教材太浅、太少、太难、太多、太旧都不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语文教师要做语文教材、教学的裁剪师和设计师,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这样才能有力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

(四)努力创设语文教学的良好氛围教室布置语文化,每天早晨早读有声化,举办语文课外活动,教师讲课文采飞扬激情化等,都是感染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对积极心理学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积极心理学

1亟需突破:传统意义生命教育的弊端

当今大学生“无时不网、无处不网、无人不网”的生活方式使传统的教育形态发生了改变,为生命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1.1缺失了的生命意义

网络世界的开放性无组织性使得网民可以同时接触到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类群的道德伦理文化,因而主流的道德文化很难控制到受教者道德品质的形成。在多元价值文化的冲击下,大学生普遍找不到生存的意义,走进学生宿舍,首先入眼的杂乱无章的物品摆放,而在宿舍的学生,不是躺在床上玩手机,就是在桌前打电子游戏,弥漫着一种思想颓废、不思进取的气息。大学中流传的“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不在大学中恋爱,就在大学中变态”、“DOTA穷一生,魔兽毁三代”的俏皮话折射了大学生缺失生命意义,虚度青春年华的现实。

1.2淡薄了的生命意识

打开媒体,大学生校园暴力、自杀和伤害他人等极端恶性事件触目惊心。表现在:①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牺牲他人生命为代价,如药家鑫伤人事件中仅仅是因为他主观上认为农村妇女会比较难缠;②对非己其他生命的漠视,如在校园中每到毕业季,校园被遗弃的小猫小狗随处可见,同时采折花枝、践踏草地等行为也比比皆是;③长期沉迷网络游戏,会导致大学生人格异化,严重者甚至分不清楚虚拟与现实的界限,直接把虚拟世界中杀人的游戏复制到现实生活中去造成悲剧。

1.3边缘化的生存技能

现在的大学生连最起码的生活常识都很缺乏,笔者经常接到学生让人哭笑不得的咨询电话,比如电话卡丢了应该怎么办,或者家里寄东西来了应该到哪去收等等。有的学生宿舍被整改,问及原因时,有些学生反映根本不知道如何打扫卫生,折叠床被。日常生活基本技能尚且如此,更别提一些防电防火、保障个人财产、疾病防护、应激状态下的自我保护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了。在大学校园里,违规用电引起火灾、游泳溺亡等危及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以上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种种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寻求一种能够从根本上扭转大学生的生命意识,从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防患于未然,并且能够持续性的发挥效能的新的方法,而积极心理学理论无疑是担当此任的理想工具。

2异曲同工:运用积极心理学开展生命教育的可能性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的,其理论关注点在于个体本身具有的优势与美德、积极能量和积极潜力等人性积极方面,致力于使个体生命更富于意义和获得幸福,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开展可以充分利用其原理,从心理意识层面进行。

2.1两者的目标方向是一致的

大学生生命教育最根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引导学生尊重所有生命形态,继而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的价值。积极心理学同样重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强调个体内在积极力量与优秀品质的激发,两者殊路同归,终极目标一致。

2.2两者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大学生生命教育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其价值取向必须与当今倡导的和谐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保持高度一致。而积极心理学提倡积极人性论,要求发掘人性积极本能,两者价值取向都是以人为本,重视个体生命力量的激发。

2.3两者的研究内容是一致的

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分为:认知层面、情意层面、实践层面;积极心理学则将人的心理机构分成三个系统:认知、情感和行为。认知层面意在了解个体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即正确的对生命的认知;情意层面意在引导个体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即对生命的情意层面;实践层面在于掌握生存技巧,提高生命质量,这个与积极心理学中的行为相对应……从上分析可见,积极心理学与生命教育无论是从目标方向、价值取向还是研究内容上都是一致的,因而在积极心理视域下进行生命教育实践探索是完全可行的。

3另辟蹊径: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生命教育培养探索

3.1构建积极的教育环境,优化高校生命教育生态

高校首先要创设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校园文化,以陶冶大学生情操,构建大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升大学生生命意识。可以利用校园中的花草树木、建筑布局等物质载体,将一些尊师重教、珍爱生命等名言警句或者典型事例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于无形中接受感恩他人、珍惜生命等观念的熏陶,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高校应该开展各种生命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积极的情感,提升对生命的理解与认知。如通过组织参观医院里的产科、手术室、太平间等,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诞生,体验生命可能遭遇的喜悦、恐惧和生命的无常,从而懂得敬畏生命;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消防演习、地震逃生演练等活动,体验在一些应激状态下如何判定生命的价值,从而学会热爱生命;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公益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和承担责任,从而知道增强生命的责任感;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监狱、看守所、戒毒所或防爱滋病展览等,使学生增强法制观念和自我防范意识,从而自觉维护生命的尊严……

3.2培养积极的生命观,掌握心理危机自救技能

大学生要培养生命存在观、独特观、质量观与超越观,要能认识到生命存在的重要性,学会敬畏生命;要理解到每个个体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要懂得努力提高自身生命的质量,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充实生命的内涵;认识到生命是在不断超越自身的过程中体现其真正价值的,要积极发展和完善自我,提升生命存在的价值。生命历程中,难免会遭遇困难与挫折,会给大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带来各种各样的心理危机,要教会大学生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危机自救技能。大学生应该了解并掌握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认识到无论面临怎样的危机,遭遇多大的挫折,都要首先学会积极的正视现实、正视危机,坚定正确的生存信念。还要学会从逆境中获取积极的意义,认识到正是在不断的克服困难,超越挑战中丰富了生命的意义,提升了生命的价值,学会用积极的认识来调整心态,培养自己积极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潘明芸,喻芒清.关于高校生命教育的再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0).

[2]黄培清.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1(11).

[3]周巧红.90后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学工广角,2011(10).

[4]范梦.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新发展[J].学术交流,2013(6).

[5]王佳利.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3(11).

[6]张晓伟.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生命教育路径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对积极心理学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第一课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93

积极心理学是以一种新的视角诠释心理学,将心理学的研究关注点放在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方面,是一门旨在促进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发展完善和自我实现的科学。它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那些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并得到良好的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环境条件下的普通人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为核心任务,以奠基幸福人生为终极目标。有人已经从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积极组织六大主题入手,进行了积极心理学团体心理活动课实践。

[心理第一课教学设计]

心理第一课是学生进入初一的第一节心理课。由于学生在小学里基本没有系统地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最多学校有一个神秘的心理咨询室,所以心理第一课,笔者安排学生用认识朋友的方式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课:认识心理老师,认识心理学,认识心理健康教育课。这节心理课活动丰富精彩、新颖有趣,学生笑声阵阵,阳光心苑温暖馨香的图片引得学生心潮澎湃,效果非常好,学生对笔者心理课的第一印象极好,阳光心苑也因此常常人满为患。

在写教学反思时,笔者发现了问题,这节课的主题是学生在精心安排下认识了一个又一个朋友,对当下最大的适应问题帮助有多大?于是笔者对教学进行了改进。

[教学改进一]我问你答

积极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弗・彼得森认为具有美德水平的结构必须具备“相互关照和关心的人性化”特点,所以心理课要完善具有这一特点的机构。在香港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升学后新环境的心理适应性辅导措施是他们的一大特色,这一措施体现了香港教育以生为本、服务学生的理念,其中有一项措施是中学生辅导小学生。

于是笔者设计请新生写一写你的初中“xin”问题,并请初二学长给予答复。

“初二学长,怎样才能在50分钟内完成吃饭、洗澡以及洗衣服?”

“哪门学科最难?”

“请问学长们,我们该如何学习,帮忙规划一下?”

“晚上我希望早睡,可是书没背完咋办?跟不上英语老师的节奏咋办?”

“我想问一下学长们你们都有哪些学习方法?”

……

面对这些有趣甚至有些无厘头的问题,初二学长们的回答积极、热情而又不失幽默,他们如此回复:

“在初一打好基础,不要抄、对答案,要抓紧晚自习时间,不要在晚自习时玩。”

“作业不会做,求人帮助不如求自己动脑筋。”

“少去小店把方便面当饭吃,还是食堂比较好,方便面对身体不好,如果时间来不及,就吃面包吧!”

“学习遇到困难要勤问。”

“1.认真学习,不抄作业;2.与同学友善相处,以诚相待;3.合理花钱。”

“合理利用每天校车上的时间。”

“树人的日子,刚来时会不习惯,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希望你们取得好成绩,在树人过得开心。”

……

通过这座桥梁,初一新生感受到了来自新学校的祝福、帮助,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一条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的路径。

[教学改进二]新学期正能量

积极心理学强调人类的积极品质,心理课堂是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阵地。因此,笔者不仅要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还要帮助他们培养积极品质,第一堂课请每个学生写一句新学期正能量的话语来激励自己。学生这样写:

“虽然时间会在分秒中悄然流逝,却能换来无尽的知识,我不可惜。不能放弃,即使无法过多前进;不能忘记,彻夜苦读的勇气。只要努力,学习是另一种乐趣!”

“阳光透过窗,正对开始新征途的我注入正能量:背起行囊,继续前进吧!翻开崭新的书本,去学习吧!提起散着墨香的钢笔,去练习吧!为我们的将来奋斗吧!我是学生,我为自己代言!”

“阳光下,海浪不停地拍打着海滩,如果它有梦想,一定会期盼着更远吧。扬中,等着我!”

“我当然是爱着属于我的初中的,当笔尖在纸上擦出生命的火花,粉笔伴着青春掠过黑板和年华,当琅琅的读书声流进教学楼下的小溪……”

[改进后的思考]

心理第一课经过了改进后,学生有了以下几个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