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船员技工培训

船员技工培训

船员技工培训

船员技工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船企 产业工人 培养模式

随着船舶行业在全球的布局重心由欧美日韩中国,中国国内船舶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技能工人的需求量渐长,并且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供不应求的趋势。

一、船舶行业技能工人的需求与供给分析

1.概述

随着我国船舶行业的快速发展,近5-10年来,船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根据统计:仅江苏省内大小船厂目前已有100多家。然而,船舶行业的快速发展与船企对技能工人的巨大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经济危机过后,这一现象尤为突出。

2.需求分析

(1)总需求量大增。技能工人需求量随着船舶行业的发展而大增。以南通为例举证。南通是著名的“钣焊之乡”,船舶劳务输出闻名国内外,有船舶劳务输出单位10余家,在中国十多家大船厂工作的南通籍熟练劳务工人有近十万人,大连船厂VLCC超级油轮一半以上的焊接工作量由南通劳务大军承包。高素质的劳务大军,为南通船舶工业发展提供了优秀的人力资源。但是,近年来,随着船舶工业的蓬勃发展,船舶制造行业招工难的矛盾日益显现。具有地位优势的江海城市南通涌现出熔盛重工、明德、韩通、惠生、道达等十几家上规模的民营船厂,加上老字号的中远川崎、中远船务,(南通目前的造船完工量在2010年占全国造船完工量的1/7),加上舱口盖、分段制作、钢结构、甲板机械设备等相关配套工厂,共有200余家船舶修造及配套企业。船企的用工量大幅增加。近两年,南通已经成为了船企工人的输入地。不仅如此,尽管工人整体的薪资待遇有明显增幅,用工荒的情形近两年十分突出。

(2)技术要求渐长。国际船运行业对中国造船成本优势的青睐给中国造船行业近10年来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比较优势。然而随着国外造船行业的贸易保护盛行,预计在“十二五”期间,一系列新规则、新标准等技术壁垒将给中国造船业带来最大困难与挑战。今年4月份中国国际船舶工业博览会论坛上,业内人士介绍,今后几年可能进入实施的新标准有:协调共同结构规范(HCSR)、目标型新船建造标准(GBS)、国际拆船公约(《2009 年香港国际安全与无害环境拆船公约》)、压载水公约、NOx/SOx 排放新标准、新船能效设计指数(EEDI)、原油船货油舱涂层性能标准等。举例说明,作为船体结构的主要工种-电焊工,近年来其技术要求不断提高。除了要求船厂焊工必须要持指定船级社焊工证才能上岗操作以外,对整个船厂一类、二类、三类焊工的等级比例提出要求,对某些船型、某些位置等提出要求必须三类焊工操作。

3.供给分析

随着船舶企业的发展,其主体工种技能工人(焊工、装配工、管工等)也出现了地区集聚化、年轻化、稳定率较差的特点。

(1)地区集聚化特点。根据南通地区几家大型船厂的在职员工数据统计分析,船舶企业工人的地区特色比较明显,表现出明显的集聚效应。根据统计,船舶企业工人主要地区分布比例:江苏、山东、辽宁等沿海地区占船舶工人总量的1/3;河南、安徽、黑龙江、湖北等中部地区占比超过一半。而对于某些工种,其地区集聚化的特点更加明显。

(2)年轻化特点。根据南通地区几家船厂在职工人的年龄统计,25岁以下的占比65%以上。如下图所示:

(3)稳定率较差特点

原因一:由于船舶企业特殊的本工与外包工相结合的用工模式,加之船舶生产制造连续性较低的特点,加剧了技能工人的流动,导致了船舶企业员工稳定率较差。

原因二:船舶制造企业较之一般的行业,工作环境较差、劳动强度较大。根据离职人员所在部门、生产工序的统计可知:船体制造部门(组立、合拢)离职的人数占比近70%;生产准备、船舶舾装、涂装部门中离职的人数约1/3。

原因三:年轻人缺乏吃苦精神、职业忠诚度很低。根据对离职人员的分析,得知(1)离职的年龄特征:离职员工出现明显的年轻化特征,同一统计口径内30岁以内离职员工占比过60%。且二次跳槽的几率也明显高于其他年龄层。(2)离职的原因分析:笔者通过对在6个月内离职的新进员工(学徒工)的调查得出:因不适应工作环境、怕吃苦而离职的占比76%之多。

二、内部培养工程

解决技能工人短缺问题,应以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有重点有计划地培养自己的现代产业工人,全力推进“内部培养工程”。

1.对现代产业工人的解释

农民工须经过专业化、职业化两道坎儿,以“大机器生产”为特色,成为工业化的主力(现代产业工人)。具体表现在:

(1)专业化的技能。一般说来,农民工进入的是门槛低、技术要求不高的行业,如建筑业。而船舶行业的技术要求渐长,使得农民工转化为船舶产业工人,需掌握专业化的技能,需接受专业的技能培训,以提高人均产值、以提供专业化技能服务。

(2)职业化的技术通道。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技术通道的打开,在现代企业中形成尊重技术、膜拜科学技能的氛围,产业工人同时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

2.培训目的与方向。

(1)职业化。重视工人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帮助工人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

(2)知识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农民工、职校学生的培养,要坚持实践加理论的专业培训,适时开展学历教育,这有利于引导产业工人学知识、比技术,也有利于产业工人的自我职业发展。

(3)公司化。除了培养工人的技能、职业观念外,把公司战略、企业文化也要宣贯到工人层面,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忠诚度,以保障员工队伍的稳定性。

三、采取“N+1”的培养模式

1.培训对象的“N+1”模式:立足本地+布局各地

船舶技术工人的培养,应完全挖掘当地劳动力资源,培养一批认可企业文化、忠诚度高、十分稳定的工人队伍,这有利于稳定生产、和谐劳资关系,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当本地资源不能满足企业需求时,应扩大企业影响力,充分开发附近区域的劳动力资源;并适当发展省外资源,有针对性地对接有工种特色的区域劳动力市场,以满足自身生产发展之需。

2.培训渠道的“N+1”模式:立足厂内培训+多方校企合作

(1)立足厂内自主培训。船舶技术工人供求矛盾的形势,使南通地区的熔盛、明德、向海等一批新民营造船厂近几年来不约而同地通过内部学徒工的培养以满足生产岗位的需要。有的通过内部推荐形式招收社会学徒工,有的则成立专门的独立法人性质的学校,引进专业人才、大规模招生,实施规范化管理。

(2)开展多方校企合作,探索提前对接、无缝对接新模式。船舶行业的校企合作,不仅指本科性质的科研院校,还应包括数量更大、范围更广的大中专、技校、职校等在内的职业技术院校。在合作模式上,除了校企实习期间的合作外,应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模式,如“订单”式教育与培训的新模式。在培训内容上,应在职业院校早期导入企业文化与技术需求,力争提前对接、无缝对接。

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培训必须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子。一方面,参与合作的船舶企业依托职业院校进行新职工的培养和在职职工的培训提高,与院校签订人才培养培训合同,在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评估等各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有条件的,可以为合作院校提供专业师资、实训设备,并接受教师和学生进行见习和实习。另一方面,职业技术院校关注企业需求变化,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培训规模,开发、设计实施性教育与培训方案。同时,根据企业需求优化教学过程,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按照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实际要求来安排企业文化、生产流程、技术革新等课程。有条件的,应切实加强相关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和课程教材建设。同时,也要实行灵活的学籍管理和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

3.培训形式的“N+1”模式:岗前集训+师带徒

(1)岗前集训。根据劳动力市场技能型人才的紧缺状况和船舶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应在船舶焊接、装配、船舶钳工、船舶电工等四个专业领域开展集训。一方面,依托内部培训师资、工位、原材料等资源;另一方面,建立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不断加强基地建设,扩大基地培养培训能力,开展短期培训。具体操作上,应先建立内部培训的示范基地,摸索出技能短训的规律,培养一批能实践、会理论、有经验的教员;根据实际需求,在其他合作院校的培训基地复制此短训模式。

(2)师带徒。经过短训的员工,只是具备了基本的操作技能,要培养为成熟的船舶技能工人,还需要时间的磨炼。因此,需安排在岗培训。在实际操作中,人力资源部根据资格条件每位新进员工安排1名带教师傅,签订《传帮带协议》,确定各阶段的培养目标与计划,开展定期考核评估。

4.培训内容的“N+1”模式:技能培训+综合素质培养

技能培训解决了生产岗位的短缺问题,而不能解决员工稳定性较差的问题。针对船舶行业员工年轻化的特点,应开展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出有理想、能吃苦、懂技能、爱企业的现代船舶产业工人。具体包括:

(1)不断加强对新员工的思想教育,引导新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用制度规范新员工的行为。不断鼓励新员工积极进取,同时对出现违纪现象的新员工及时严肃的处理。对于出现思想波动的新员工,及时做好引导工作。

(2)加大新员工的考核和淘汰力度,实行优胜劣汰,对素质较差的新员工及时进行清理,提高整体队伍的学习氛围。

(3)通过现场跟踪、调查、座谈会、文体活动等方式加强交流,加强对新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方面的熏陶教育,使新员工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尽快的融入到公司的生产节奏中去。

5.培养方向的“N+1”模式:产业工人为主,基层管理与技术人才为辅

(1)为产业工人构建一条职业发展路线: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打破学历、年龄、工龄、资历、用工方式等传统的框架、不拘一格培养选拔人才。公司制定培养计划,有计划、按步骤实施产业工人培养。产业工人被聘为技师以后,公司召开隆重的技师称号授予大会,颁发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享受技师津贴。

(2)对优秀员工实施激励,给予内部竞聘机会,优先晋升班组长或工程技术人员,优先转招为长期合同工。同时,实施一年一考评,实行动态管理,更有利于增强员工的竞争意识与忧患意识。

四、结语

加强引导,推进“内部培养工程”,保障“内部培养工程”顺利实施。首先要发挥公司内专家咨询组织的作用,开展相关领域人力资源需求的调研,指导专业课程教材的开发、内部教员的培养,保证各相关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的质量。人力资源要与各生产部门密切合作,从培训对象到培训渠道,从培训形式内容到培养方向,都要切实加强对“工程”实施的领导与协调。

同时,加大对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船舶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提取教育和培训经费,并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相关职业院校培养培训技能型紧缺人才。加强对相关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与文化导入,开发并培育出一批船舶产业工人的培训基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研究室.当代中国产业工人队伍状况调查报告[J].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彦庆,韩光,张英香.我国船舶工业竞争力及策略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03年,04期:61/67

[3]吴海滨.中国的“船谷”——南通造船业的发展与建议[H]. gmxy.njue.edu.cn/contents/158/1477.html

[4] 南通市船舶工业现状及发展规划. 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船员技工培训范文第2篇

Key words: crew;distance education;training;network;Qingdao

中图分类号:U6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4-0008-03

1 船员的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

1.1 船员的职业教育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满足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国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船员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职业特色鲜明,培训方向明确,是很有发展前途和挖掘潜力的教育培训项目。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需求,一些院校和培训机构应运而生,我国现有从事船员教育培训的本科航海院校12所、专科院校16所、中专25所,还有其他教育和培训机构50多个。但是,经2010年修正的《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的调整,过渡期履约培训数量开始减少,履约补差培训也进入平稳期,基本安全补差等时间短、见效快、数量大的培训已经基本结束,其他培训也失去2013年以前先发先行的优势,培训总量呈现下降趋势,传统的教育培训项目和方式受到了挑战。

1.2 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远程教育

信息技术发展有很久的历史,在古代,人们为了交换信息,就必须采用一些双方都了解的方式,如壁画、语言等,这些都是早期简单的交换信息方式。

十九世纪中叶之后,在通讯领域,人类发明了电报、电话,发现了电磁波,通过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使用电磁波进行无线通讯,促使通讯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巨大变革。1925年美国研制出首部实用传真机以后,通讯技术不断发生革新。1972年之前,新闻、出版、气象和广播行业主要使用传真技术;1972-1980年,该技术完成从模拟向数字、从机械扫描向电子扫描、从低速向高速的转变,在传送气象图、新闻稿、照片、卫星云图代替电报,在医疗、图书馆管理、情报咨询、金融数据、电子邮政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1980年以后,该技术向综合处理终端设备过渡,除承担通信任务外,它还具备图像处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成为综合性处理终端。这也为现在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使现在的一些应用成为可能。21世纪是信息传播日益国际化的时代,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信息技术不断地渗透到各行各业,该技术主要应用领域为远距离和实时传播。数字化信息传播通过计算机技术,结合卫星通讯和光纤通讯技术将传输距离变得更远、传送速度变得更快、传输范围覆盖的更广、传播的可靠性变得更高。例如在网络教学的模式中,教师使用网络进行授课,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在任何地方接收授课信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远不止这些方面,其中互联网带给人们更多的方便,可以说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互联网在提供丰富资源的同时,也为师生提供了出色的自我展示平台。[1-3]

2015年5月23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合作举办,青岛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青岛召开。大会的召开也充分说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推动全球范围内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学习环境和学习模式的深刻变革。刘延东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的致辞中指出: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育的观念、方式和趋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信息化教育对于时空的无限制性,缩小了教育的差距,促进了教育的公平。教育信息化将教与学的“双重革命”推动起来,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教育质量得到提高。教育信息化实现了“学校的无围墙化”,充分体现出当今社会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教育信息化具备“知识资源的海量性”的特点,使之成为人类文明传承创新的主要平台。[4]

1.3 船员的远程教育

船员教育培训应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充分利用先进的互联网平台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传统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建立适应市场发展的教育培训机制,大力发展船员远程教育培训模式。

远程教育自1999 年开展试点工程被中国教育部批准之后,拥有此项目的高校达到68所,专业开设了140多个,累计注册在线教育的学员540多万人,学员覆盖了除台湾、澳门以外的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逐步走向融合,形成开放教育的新局面,全国还成立了4所开放大学和一批由网络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整合而形成的开放教育学院。2010-2015年是中国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阶段,此后市场渐渐步入成熟阶段。截至目前为止,MOOC(大规模网络开放在线课程)课程的主要提供者有edX. org、Coursera. org、Udacity.com、Udemy.com、P2Pu.org、可汗学院、FutureLearn、iversity、OpennupEd 等。2013年5月清华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成为首批加入edX联盟的亚洲成员,随后7月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加入Coursera阵营,这预示着中国高等学府开始加入到MOOC的阵营中来。MOOC 开始出现以来,不过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在航海类教育领域,2012年1月13日由哈尔滨工程大学牵头,14所船舶行业高校组成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大学联盟”,在育人、科研、学术沟通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推动了远程教育的发展。尽管如此,远程教育培训作为利用网络的电化教育培训模式,在船员教育培训方面还没有形成自身的利用网络远程培训的模式,船员在远程教育中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方面远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全国各类有影响力的MOOC课程,涉及船员的教育培训内容还很少。[5]

随着航海业的迅速发展和船员培训需求的日益增长,船员远程教育培训应顺应时展要求,促进教学模式变革,拓展自身发展空间,提升培训服务能力。

远程教育培训除了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硬件以外,还有以下四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并加大力度解决。第一,开发远程培训项目商业运营模式。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李志民主任指出远程教育的关键不是平台技术,而是商业模式如何运作。市场经济时代,应该按照市场运作模式,依据市场需求开发项目,并运用营销手段推向市场。第二,远程培训课程管理规范。网络化时代,意味着海量的优质教育资源与信息可以通过网络传递,远程教育培训机构是否可以提供足够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规范化管理。第三,远程培训管理人员培养。远程培训需要一批既懂管理又懂远程教育,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互联网和电化教学知识的管理人员。第四,远程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远程培训师资采取网络授课,完全不同于课堂上面对面的教学,不能简单地将上课视频上传网络,远程教育已经经历了课堂视频课件上网、网络公开课、课程直播、翻转课堂四个阶段,现在的网络师资应该根据网络特点,采取适合于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

2 建设船员远程教育培训网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作为山东省首批特色名校,是中远集团技术中心分中心,全国最大的国际海员培训基地,国家人社部认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交通运输部指定的全国3所航运类师资培训基地之一,拥有26项国际船员培训资质和29项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资质。学院可以以此为基础,在传统船员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培训。

2.1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网的构建

构建船员远程教育培训网,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远程教育培训平台系统建设经历了前期调研、方案制定、产品选型、系统开发、部署测试几个阶段之后,在学院云平台上架设了包括培训管理系统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培训网站内容服务器、负载均衡等9台服务器,远程教育培训平台主要包含培训管理、教师空间、学生空间、考试系统、培训网站、实时课堂等功能。中远集团10家境内全资二级子公司、5家境内控股二级子公司、11家境外全资二级子公司和1家境外控股二级子公司均加入船员远程教育培训网,同时也可以接纳其他公司和社会上的培训机构作为入网会员。[6]见图1。

建立专门的录课教室,通过远程培训系统,实现了视频交互、音频交互、电子白板、文档共享、文字交流、课堂点播等多项功能,实现了音频、视频、数据功能等多元沟通方式的同时进行。

培训网提供对应的下载资源如试卷考题,培训机构管理后台可以进行统一考核或评估,统一审核发放资格证书。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网要充分利用学院资源,采取独立办学的模式,运用市场化运作,以优良的教育培训资源、便利的学习方式、海量的信息,为企业服务,解决参培人员工作和学习的时间矛盾,让集团公司和学员从中得益,扩大社会影响,增加经济效益。

2.2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网的运行

教学管理方面,船员远程教育培训网需要成立由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牵头的远程培训教育负责小组,各合作教育培训部门的公司负责人参与,具体负责策划开发远程教育培训项目,编写培训教材,设计教学内容,招聘教师以及评审教学效果等。

平日网络培训管理方面,工作日教学的计划、管理、设计、通联工作由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培训中心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

技术实施方面,与网络公司合作,网络公司作为远程培训平台的建设合作对象,投入海船船员网络培训的前期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再从网络收益中逐步按比例进行提成。远洋船员学院负责进行规划、选定远端教学点,并制订网络培训方案,组织开班教学,收取并管理参培费用。网络公司负责远洋船员学院的录课教室和远端技术设施的安装、调试以及平日的维护、保养和系统运作管理。

培训内容方面,远程教育培训平台的网站主要提供船员管理培训、船员专业知识培训、船员资格证书培训、名人讲堂、船员高层论坛、学历教育、新知识新技术讲座等。远程教育培训平台可以设置九大模块,即文章栏目、文章内容、下载栏目、下载内容、模板管理、资源管理、辅助系统、核心功能、网站配置。其中,文章栏目里面包含了远程培训平台网站首页上面的所有内容,文章内容这里可以修改和上传稿件,辅助系统内设有留言类别、投票管理,核心功能包含站点管理、用户管理、管理员管理等权限。此外,还可以开展船员的基础教育培训、岗位培训、社会文化生活知识培训等。[7]

3 建立船员远程教育培训中心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中心是远程教育培训最关键的组成。中心应下设资源收集中心、资源整合中心、资源上传中心和评估中心,相应负责船员远程教育培训的资料收集、整和、上传和评估项目。[8]见图2。

3.1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资源收集中心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资源收集中心负责收集国内外关于船员培训教育的最新的理论知识和培训方式,引导船员远程教育培训工作。资源收集中心设在船员培训中心,资源收集可利用网络、观察、走访、学术会议等途径进行。收集中心依据其得到的资源信息,参照培训目标、培训题纲、培训设计、培训主题、课程设置等加以分类,提交给资源整合中心。

3.2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资源整合中心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资源整合中心根据资源收集中心提供的信息资源,分类进行整合,按不同的培训项目,及船员的等级差异,将初始资源信息相对加工成课件、教学材料、网页、录音、视频、光盘等。每种加工素材自成体系,体系中又有层次的区分,每种层次各有相应的培训目的、安排、需求、重难点、课后考察、释疑等。

3.3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资源上传中心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资源上传中心任务是把整合好的资源传送出去。上传的形式分为现场上传和网络上传。现场上传提供船员现场资源服务,船员可通过拨打电话向上传部门联系,上传中心依照船员的需求确定培训时间、教室和设备、费用。网络上传可用电子邮箱、FTP、Wep等方式传送。

3.4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评估中心

船员远程教育评估中心主要评价培训效果,它以线上考试和现场考试两种方式来评估。现场考试又分实践操作和理论笔试,根据总成绩是否合格来给予相应的等级资格证书;线上考试以网络为媒介将实践操作和理论笔试内容传送给应考者,控制作答时间,限制答题次数,同时以特定的安全保密措施将结果送回评估中心,再由中心进行评测,并颁发相关证书。评估的主要步骤为:学员以网络或其它渠道填好报名信息并提交;评估中心审核通过报名材料后,将允许考试的通知发送给学员;同时将报名资料如:身份证、学位证书复印件、个人履历等快递到指定地址;学员到收快递的地点或培训网站参加考核。

4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评估

船员远程教育培训需成立一种有关教学效果的独有评估体系,监测评估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使切合实际的管理体制和规范以对应的评估结果为基础来制定。船员教育和培训有严格的国际标准和规范,并由国家主管机关的监管。IMO(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简称IMO)即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简称STCW公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海员的培训、评估和发证制度,STCW公约出台至今已经过多次修改,旨在确保海员培训和评估标准的全球一致性。2009 年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要求船员教育院校和培训机构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方式,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以确保教学效果。目前,我国各远洋船员院校均已建立了符合STCW公约的质量管理体系。船员远程教育培训也应该严格按照这一标准进行评估,在评估中应注意以下两点。[9-10]

4.1 加强宏观指导

远程教育的宏观指导也可以通过网络评估体系来实现。远程教育网络评估体系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评估,了解整个远程教育的基本情况、运行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管理者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和发展的策略,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

船员技工培训范文第3篇

1船舶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现状

1.1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目前很多船舶企业的决策者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处于被动应对局面,因此安全教育培训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存在培训经费不够、培训时间得不到保证、培训内容走过场等现象。1.2培训内容简化,形式单一。船舶企业的安全培训主要针对新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即公司级、车间级和班组级安全教育。其他如岗位安全培训、特殊工种安全培训、专职(项)安全培训和日常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则较少。培训结构不合理,培训种类单一,覆盖范围有限。培训方式以课堂灌输式为主,缺少实践操作环节,因此安全培训工作效率较低。1.3对外包工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力度不够。现代船舶企业的外包工占60%~80%,由于招工难,外包工基本就是农民工,文化水平偏低,年龄结构偏大,法律法规意识差,要在短短几个课时让其掌握岗位安全操作技能确实很难,为了赶工期,往往只对外包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就上岗单独操作,导致违章事故频频发生。1.4缺乏有效的安全培训评估、考核与激励机制。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船舶企业的安全培训大都有计划有实施,很少有评价、考核与激励机制,缺少有效的评估和岗位责任制考核,不能有效调动广大职工参与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经验探索

目前,随着我国船舶行业不断进入欧洲市场,在实现从量到质飞跃的同时,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有效的智力投资———安全教育资本的投入,是至关重要的,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地方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在船厂设备硬件更新换代后,针对员工安全技术素质的提高进行了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智力投资”,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初步建立了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形成了企业新一代智力技术资源,并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经验成果。2.1加大企业的安全智力投资,提高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早在2003年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改制开始时,新的领导班子就意识到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公司领导多次在工作会议上强调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并明确表示:企业的安全智力投资在企业智力投资中应排在首位,把安全教育培训明确列入企业智力投资项目中,组织安全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成立安全技术培训部,逐年加大安全操作技能培训投入。首先,对电焊工进行岗前和岗中技能培训,在一大批年轻焊工取得CCS三类焊工资格、部分焊工取得高级焊工资格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焊工的安全操作技能水平。在“GL”(德国劳氏船级社)对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焊工抽检时,任意抽查6名焊工现场进行板对板焊接和管对管焊接,焊接质量和安全操作标准化两项指标全部合格。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对各岗位技术人员素质水平的总体配置,得到“GL”(德国劳氏船级社)的确认,并较快取得万吨船的建造资格。其次,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建造万吨船的过程中,加大专业技能、工艺安全操作流程的智力投资,在边实践边探索的过程中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固化工艺安全操作流程,通过理论与实践操作的培训,消除和减少了安全风险,提高了生产效益。经过多年努力,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现已基本完成钢板下料、喷涂,NC切割下料、管系加工和安装等全系列16个工种的安全技能培训。最后,为不断提高企业管理层和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了一整套颇具特色的培训体系:如中层以上干部安全培训、班组长安全培训、专职安全员安全培训、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全员安全教育、变换工种安全教育、复岗工人安全教育、四新安全教育,等等。这种全方位、全覆盖的安全培训立体网络的建立和实施,有效提高了各岗位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另外,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设置了安全技术培训部,选拔实战经验与技能丰富的企业内训师作为培训讲师,这在集团系统中是首创做法,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做法同步。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将在不断探索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完善和推进安全培训工作。2.2聘请高质量的教师,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提高安全技能培训质量。近年来,随着安全技能智力投资水平的提高,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安全技能培训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从省内外聘请同行专家到企业执教,聘请日本和韩国造船专家长期驻企业指导,培养了大批高技能师资人才。众所周知,高效的产品质量与安全操作技能是分不开的,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长期以来,日本和韩国专家为企业生产质量和安全管理把脉诊断,订目标促整改,向国外先进船舶企业管理模式学习,在培训方面开设“电焊培训班”“转模培训班”“管路焊接专项工艺指导班”“内训师技能培训班”等,这些培训班的开设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培训发挥了重要作用。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安全培训工作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从内部培训走向外部培训,借鉴外部先进的安全培训方法与经验,在企业内部进行消化和运用。近几年,企业多次组织班组长以上干部到国内管理较为先进的船厂进行安全学习培训;在企业内部不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安全技能有奖竞赛活动,同时积极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安全生产活动,并多次获得厦门市“安康杯”和海沧区安全月活动技能竞赛一等奖、二等奖。多元化的安全培训有效调动了广大职工参与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企业职工正在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2.3紧密结合生产实践,避免“纸上谈兵”式的教育培训。安全教育培训必须深入生产实践,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促进生产效益的提高。例如氧气、二氧化碳贮罐的投入使用,对上岗操作人员的培训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根据国家制定GB9448-88“电焊与气割安全规定”进行必要防火防爆教育;第二,到现场进行管道汇流系统检漏、安全设备和场地规范教育,并让操作者提出整改意见;第三,新设备供气试运行模拟培训;第四,制定“汇流排使用安全操作规程”,作为全厂性管理文件执行。这样,教育培训始终贯穿于安全生产的全过程,直至正常运行后才能结束。安全教育培训深入生产现场,避免了“纸上谈兵”式的教育培训,还建立培训后的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与职工薪酬管理挂钩,运用物质激励、岗位激励、精神激励和发展激励等来调动广大职工的主观能动性。

3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研究

3.1安全就是效益。企业的安全培训投资是企业智力投资之一,是一种无形的资产,而不是一种短期效益行为。因此,企业的决策者要高瞻远瞩,转变思维观念,从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逐步加大安全智力投资。如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企业安全与技能培训部,不仅为企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岗位新能手,还得到了厦门市认证培训机构的认可,成为社会办学力量———焊工专业技能鉴定站,这是企业安全技能智力投资的一种体现。3.2安全培训重在安全思想教育。学以思为贵,安全思想教育与安全知识教育应是统一的整体。安全思想教育为安全知识教育奠定了基础,安全思想教育是一种安全观念的转变过程,首先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安全思想教育转变职工的思想观念;其次要加大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技能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筑牢安全屏障,才能使安全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安全思想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贵在持之以恒。要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学习氛围,并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健全长效教育培训管理机制。3.3安全培训要重视企业管理者的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教育,首先要抓各级领导的安全教育,对一个单位来讲,一把手和主管领导安全意识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因为领导具有相对权威性及组织协调能力,任何一项工作,只要领导重视了,组织、经费和人员就都有了保证,很多事情都将由可能变为现实。其次是抓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一个单位仅抓各级领导的安全教育只是抓住了关键,但安全生产的具体管理环节要靠安全管理人员去实施、去管理,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安全管理队伍,就有什么样的安全管理水平。因此,要注重对他们进行理论性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管理素质,提高其对事故的分析、预测和控制能力。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超前教育的目的在于,一般职工还要靠他们去培训、去教育,他们的安全文化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所以,要把抓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当作重点来抓,只有这样,一个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不断提高。3.4安全培训要抓好全员安全教育。要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深入人心,真正实现每位职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就要通过安全知识、安全道德、安全法规的教育,使全体职工都具备现代企业所要求的个体安全素质,具备正确的安全价值观、高尚的安全道德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安全行为准则的习惯,从而使全体职工更完美、更充分地发挥安全生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3.5船舶企业在安全培训资本投入的同时,要实现有偿培训和责任制考核。新职工的培训可以以互动合同的形式来进行,经培训后离司职工未履行合同规定条款的则应按规定索赔培训投资费用;同时可跟踪统计职工安全操作遵守率来实行安全培训责任制考核。

总之,要将安全培训投资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才能取得良好的培训效益。

作者:杜育明 单位: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胡光耀,牟永才,洪金盛.企业安全教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

[2]马小明.企业安全管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船员技工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船舶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开发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01

船舶行业属于传统行业,船舶企业也不像一般互联网公司一般对人才有足够的吸引力,这也说明了船舶企业对企业自身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必要性,同时由于船舶企业需要很强的技术支持,船舶企业内部的员工除了少部分上层领导,多数员工都需要拥有很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这都需要行业内进行培养,因此对于船舶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也需格外重视,这样船舶企业才能走的更加长远。

一、船舶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缺乏对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重视。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初期投入较大,获得收益所需时间较多,因此很多企业都对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不够重视且观念落后。船舶企业的业务范围属于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员工招聘多数是选择专业对口的高校学生或专门的技术人才,但是船舶行业的技术也是不断的革新,对于员工的培训也必须同步发展,然而很多船舶企业,没有指定一个系统的培训规划,对于员工培训的经费投入的也很少,这不仅不利于船舶企业未来的发展,而且很容易造成人才的流失。

2.培训内容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制造行业讲究速率,而船舶企业也需要不断提高的劳动生产率才能取得更大的效益,而这和员工的专业技能是息息相关的,不少船舶企业的培训没有针对性,没有依据员工所属职位所需掌握的技术来进行分别培训,很多培训都是由企业内部的前辈自行进行,没有学习新的技术,这大大限制了员工的技术水平,专业技能的停滞不前也不利于整个船舶业的发展。

3.评估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人才待遇不公平。待遇问题对于很多公司来说,都是一个敏感问题,对于船舶公司也不例外,在企业培训开发过程中如果没有一套合理健全的评估机制去对员工的培训结果进行奖励或批评,员工即使受到了培训也无法检验培训成果,这容易使员工认为,培训可有可无,产生不认真对待的后果,并且培训和开发已经占用了企业和员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评估机制可以作为一段时间培训的总结,也是对企业和员工的一个交代,培训中表现优秀的员工没有得到肯定,会减弱对未来培训的积极性,在培训中敷衍对待的员工也没有受到批评,可能会继续以消极态度对待培训,这种情绪也会传染给其他员工,造成不好的影响。

二、船舶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对人才培养和开发的重视程度。针对项目的研发投入更多的资金,定期邀请业内专家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并且在每次培训后要进行考核与记录,要把对员工的培训和开发作为一种长期投资,培训是否成功也关系到船舶企业未来的发展命运,而对于这一环节绝对不能走形式主义,即便对工作多年的老员工也要严格要求,同时对人才的培训过程中也可以选择较为优秀或较有潜力的员工到外地进行一定时间的学习,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员工出国学习,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要不断加强。培训和开发是否成功的依据是在与员工是否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

2.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过程中要依照个体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计划。人力资源不同于其他资源,人力资源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员工的个体差异,每个员工的学历,工作背景,熟练技能都各不相同,因此不能全体员工接受统一的培训与开发,不能只把员工当作企业赚钱的工具,要充分考虑员工未来的发展。例如对于没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员工,除了让他们学习专业技术,还应适当给这些员工进行外语培训方便其日后工作需求,对于没有太多工作经验的新员工,应该让一些有经验的员工带领其工作一段时间。企业在培养内部人才的过程中也要努力发掘员工身上待开发的能力,有创新能力的员工可以让其着重于技术的创新,心思细腻的员工可以让其操作精密仪器和设备,人力资源只有发挥所有员工的长处,优缺点互补才能使企业发展的更好。

3.完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评估体系。“以人为本”是管理的关键理念之一,而在人才资源如此宝贵的今天,船舶企业也应当重视对人才的激励,最大程度的提升企业员工对工作的热忱度和专业度,激励的方式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1)物质奖励。船舶行业虽然属于制造业,但是又不同于普通制造业,由于制造的是体积庞大的船舶,船舶企业员工所面临的困难也比普通生产企业的员工要多。同样,薪酬体制也就更加复杂,随着对人力资源的不断重视,船舶企业的薪酬体制也要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使收入分配趋于公平,这种公平是根据员工的奉献程度所决定的,而员工的奉献大小很大程度上又与员工的培训效果相关,因此船舶企业在员工培训的过程中,也可以采取对学习效果良好的员工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可以相应提高其工资或奖金,鼓励员工继续学习,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率。

(2)精神奖励。物质奖励固然重要,但精神奖励对员工鼓励的效果会更加长久,精神鼓励包括职位的晋升,适当的授权等等。职位的晋升也可以和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联系起来,企业在培训开发过程中努力发掘员工潜能,员工自身也要找寻适合自己的方向,一旦双方契合,不仅企业会获得高效益,员工自身也会得到工作带来的满足,对于这种情况,船舶企业应对员工给予适当的奖励,这也包括了精神奖励,另一方面,晋升与培训开发有了直接联系,也会对企业员工接受培训的积极性有所帮助,员工更加主动的去学习知识技能,完善自己的能力以获得职位的升迁。通过合理的授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员工在工作中所受到的限制,给了企业员工一定的自主决策空间,在这种较为自由的状态下,员工的潜力可能会得以利用,对工作也会有更多的想法和热情。

有奖也会有罚,企业在对人才的培训与开发过程中除了要给予优秀员工肯定之外,也要对态度不够端正的员工进行批评,对培训过程中经常缺席或者态度不认真的员工,开始可以给予口头批评,如果仍不改正,可以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例如降职,减薪等,这能够让员工意识到人才培训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认识到,如今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是一项必须的投入,船舶企业只有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不断的培训,不断的提高员工的能力才能应对如今如此激烈的竞争,船舶企业要改变对人力资源培训的观念,采取先进的培养手段,开发模式,才能在行业中保持有利形势,实现船舶企业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世英,吴能全,闰晓珍.培训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隋先军,龚大伟.技能人才有关问题思考[J].油田经营管理,2008(1).

[3]王淑晶.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术交流,2008(10).

船员技工培训范文第5篇

1 上海海事大学对船员教育培训的认识与理解

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国家之一,表现在海洋运输上,就是要建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船队,运力总规模居世界前列,从航运大国转变为航运强国。要实现上述目标,最重要的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船员队伍,从船员大国转变为船员强国。

上海海事大学船员教育培训实践的基本策略是:深入认识全球及我国航运业宏观现状和发展趋势,充分理解船员教育培训对国际航运发展的作用,科学把握海事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秉持高质量、全球化、面向未来的发展理念,科学规划、加大投入,持续改进学校的船员教育培训工作。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大会(UNCTAD)2011报告的数据表明:2011年全球GDP增长率为3.1%,超过1994—2004的平均值(2.9),仅低于2007年(4.0)和2009年(3.9)。全球经济继续呈现恢复性增长趋势:2010年全球海运货物运输量继续增长,为84.08亿t,为1970年以来的最高值;截至2011年1月,世界油船和散货船船队的总运力为4.75亿t和5.32亿t,比2010年分别增加5.5%和16.5%,而集装箱船则比2010年增加了8.7%,杂货船相对稳定。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并可预测,世界经济及航运必将持续发展,也必将为船员教育培训继续带来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上海海事大学深切理解船员在整个航运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船员专业人才是船舶日常运营和操作的支持和保障、海上安全保障和防污染水平的最终控制者、整个航运产业的基础人才,是国家海事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是锻造国家航运“软实力”、完善航运“软环境”的关键。船员的外派输出,既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改善民生,又能带动国内相关的船员教育培训体系、海事管理服务行业和外派输出服务行业的发展,也是进行国际交流的文化使者。从这个意义上讲,船员教育培训对国际航运业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对船员在航运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视,在国际海事组织(IMO)2010—2015年发展战略中也得到充分体现:在IMO确定的九大发展趋势和外部挑战中,一个重要的挑战是,更加重视人为因素对更安全更保安和更环境友好的航运的贡献,继续改进旨在提高海事界人员表现的措施。

作为航运业真正的一线实践者、航运安全各环节中最重要的人的因素,船员的技术资格要求首先由国际公约确定。《STCW公约》是对船员技术素质和值班行为实施有效控制的国际公约。在PSC、FSC以及其他相关审核监督制度的保证下,与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一起,2010年《STCW公约》新修正案的履行必将进一步提高国际海事安全的整体水平,促进世界航海教育体系的发展和国际船员服务行业能力的提升。在上述国际海事发展的宏观背景下,2010年以来交通运输部、国家海事局为《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履约所作的努力,必将更好地整合我国各类船员培养、使用和管理资源,促进我国充分的、高质量船员队伍的形成,促进船员行业的持续发展。

其次,船员的技术资格要求由海事科技的发展水平决定。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航海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船舶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智能化、低碳环保化等已经成为21世纪航海科技的主要发展方向。一方面是船舶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不断提高,国际上对航运安全和海洋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船舶配员越来越少,这就要求新时代的船员必须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航海技能,较高的环保、安全和保安意识,以及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经过长期的教育培训实践,学校充分认识到,高质量的船员教育培训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学校取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基于上述各种认识和理解,学校认为,培养的高素质船员需要“复合和系统的、专业化的、国际化的、职业化的”航海教育培训体系支持,这也是船员教育培训体系所面临的新挑战。

2 上海海事大学对船员教育培训的 探索与实践

2.1 坚持特色办学、高质量办学

学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学校各方面的工作落实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特色与优势,着力提升学科整体水平和科研能力;采取超常规举措,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积极推进管理创新、服务创优,继续提高教育保障能力;努力培育大学文化,深入推进和谐校园建设。近来,学校还充分利用“085工程”项目建设平台,围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及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科学策划、合理设计各层次教育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创新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学校依据“视教育质量为生命,严谨治学,发扬航运特色,培养一流人才”的质量方针,以培养“完全满足《STCW公约》要求,在航海技术、计算机、英语、船舶管理、人际交流和领导力、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等方面具有良好综合技能和素质的,充分职业化,又有行业发展潜力的船员专业人才”为船员教育培训方面的质量目标,以“特色化”“系统化”和“国际化”的船员教育培训为手段,致力于培养高质量的船员人才,服务国内外航运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