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碱性土壤改良措施

碱性土壤改良措施

碱性土壤改良措施

碱性土壤改良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盐城地改良;园林绿化;技术

1 盐碱地改良措施

1.1 物理改良措施

在盐碱地改良的主要措施中,采用最多的方法就是成本低、环保安全的物理改良措施,主要包括整地法、深耕深翻法、秸秆覆盖法和排水洗盐法等。

整地法是指通过削高垫低的方法将土地平整的过程,原理是通过这样的整合后可以使灌溉或者降雨得到的水分均匀下渗,从而提高冲洗土壤中盐碱成分的效果。

深耕深翻法是依据土壤中盐分的分布规律而产生的,土地表层的盐分聚集多,下层的盐分比较少,通过深耕深翻,可以把表层的盐分翻到下层,切断土壤的毛细管,达到增强土壤通透性、减弱土壤水分蒸发和提高肥力的效果,最好的时间一般是春季和秋季,因为这是土壤反盐比较重的季节,且春宜迟秋宜早。

秸秆覆盖法,顾名思义,是将作物的秸秆直接还田的措施,目前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发展迅速。秸秆覆盖可以提高入渗效果,抑制水分蒸发并防止耕层盐化。在秸秆分解时,为植物提供肥料和生长平台,达到环保、低成本、快速恢复植被的目的。根据盐碱化程度和质地的不同,都会造成秸秆覆盖的效果不同,根据研究发现在土壤盐碱化程度较低、沙壤土质地的土壤效果最好。

排水洗盐法,是建立在水利工程设施的基础上的,采用大定额的灌溉,相对来说成本要高,作用机理是通过充分溶解盐碱地土壤中的可溶性盐碱并下渗到深层土中,从而改善土壤的盐碱性,在整个过程中排水是保证冲洗效果的关键。

1.2 化学改良措施

盐碱地的化学改良措施,是通过化肥与土壤发生化学作用而逐渐改善土壤质量的方法。盐碱地的土壤性质一般具有低温、盐度高、碱性、结构差的特点。盐碱地的化学改良是在盐碱地中投入人或动物的粪尿、麦草肥或混合制成的肥料等有机肥,有机肥料会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会转化成腐殖质,并且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机酸,产生的有机酸可以中和土壤碱性和加速分解速度以提高肥料有效性。此外,无机肥料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其中硫酸钾复合肥是微酸性肥料,更加适用于盐碱地。化学改良的常用方法还有施用石膏,也就是硫酸钙,然后灌溉并冲洗,双向措施共同作用,达到改良土壤的效果。

1.3 生物改良措施

盐碱地的生物改良措施,是选用抗碱作物种植在需要改良的盐碱地,以减轻盐碱危害,确保作物能够增加产量,常用的抗碱作物品种有大豆、棉花、玉米、葡萄、高粱等,有时也可以采用选种水稻,这是适合中国采用的改良并利用盐碱地的重要方法。具体的做法是,在插秧之前首先进行排水洗盐,在水稻生长期淹灌以及大量排水换水,冲洗和排走土壤中多余的盐分,起到改良盐碱地的作用。需要的前提条件是健全的排灌水利工程系统,保证按时按量的供水、排盐和水位控制。在水旱轮作区,需要在水稻田周围挖很多排水沟,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在不适于干旱作的广大地区推广种植改良水稻更容易取得良好效果,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2 园林绿化中盐碱地改良策略

园林植物蒸腾作用有利于降低地下水位,浓郁的绿色覆盖减少了地面的水分蒸发,在种植初期需要创造盐碱环境下园林植物能够生存的立地条件,并需要加强养护管理。但是盐碱地对园林绿化会产生障碍,所以在园林绿化的过程中还是需要采取相应的改良策略,具体探讨如下。

2.1 渗管排盐法

渗管排盐法是园林绿化工艺中改良盐碱地的常用方法之一,依据的是土壤中的溶解于水的能力,措施是在土壤中铺设滤水管,目的是将土壤中的盐分浓度过高的盐分随水排出,降低土壤的含盐量,此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起到控制地下水位的作用,可以防止土壤生盐渍化现象的出现。在铺设滤水管时,采用水平封闭的铺设模式,需要将一级管和二级管紧密地结合起来,保证一级管的水顺利渗入二级管中,最终流入污水管道,经过处理后排放到自然水体中,或在二级管末端设立集水井,对渗滤水进行定期排放。渗水管的管道间距、管底高程和铺设坡度,需要根据该地区的土壤结构、地下水水位、气候类型和污水管道的埋设深度来确定,并依据园林绿化工艺和植物种类来进行科学改善,以确保管道各方面的参数均满足园林绿化的要求。

2.2 大穴换土法

园林绿化的盐碱地改良过程中,可能会在地势较高的地方,给改良过程带来困难,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如果排水良好、含盐量不高,可以在植树前挖一个长、宽、高尺寸一定的大穴,拣出石块等垃圾后再填回原土,灌足淡水待土壤干后再灌2~3次后才可以栽植园林中的树木。大穴换土的优点是起效速度快、效果明显,能够及时改善土壤性质,进而达到土壤改良的目的。发生降水时,水分在中立作用下向下移动并带走土壤中的盐分,从而避免穴内土壤盐分难以上升的现象。在穴上部种植园林时,合理地进行施肥、灌溉,巩固大穴换土效果并实现改良土壤的目的。

2.3 加强养护和管理

在进行园林绿化的盐碱地改良过程中,要遵守因地制宜和灵活实施的原则,综合采用多方面的措施共同运用,并采取一定的养护和管理方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在进行园林绿化时,要设置水管网来提供自来水浇绿地,浇水时要确保浇足浇透,防止土壤再次发生盐碱化,另外,低洼处容易引起积水造成植物被淹,所以要格外注意排水的管理。园林的施肥管理要根据树种、树龄和土壤的不同而不同,并注意防治病虫害的管理,城市绿化植物的防治要注意环保,不可以滥用农药。

3 总结

在园林绿化的过程中,对盐碱地改良时采用的是从单一到综合的过程,同时又强调突出重点。对于盐碱地改良利用的研究,还应该在长期监测的基础上,用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因地因时对物理、化学和生物改良措施不断加以调整和完善,同时还要加强区域盐碱化的检测研究。园林绿化在现展进程中的地位不断突显,盐碱地改良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通过上述改良措施的进行,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显而易见,对进一步的改善措施也是在研究中。

参考文献

1 唐旭日.盐碱地改良模式现状及探索[J].江苏农业科学,2011(6)

2 张兵,刘颖新.盐碱地改良及园林绿化施工工艺[J].现代园艺,2011(15)

3 刘萍,魏雪莲.盐碱地园林绿化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2005(2)

4 唐旭日,张法琴.盐碱地改良及园林绿化施工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7(3)

5 王春娜,宫伟光.盐碱地改良的研究发展[J].防护林科技,2004(62)

6 王金才,尹莉.盐碱地改良技术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

碱性土壤改良措施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 提出重庆市主城区园林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偏碱、养分含量低和物理性质差等,并针对各种问题分别提出相应的化学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管护措施等,以期给园林建设提供参考。

土壤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园林绿化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1],直接影响着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2]。然而,由于园林景观和绿化效果主要是由植物直接来体现的[3],园林植物的质量易受到重视,而对于园林植物的生长基质——土壤的质量则往往考虑较少[4,5]。重庆主城区园林土壤来源复杂,相当数量的土壤存在pH值偏高、养分含量低、容重大、砾石含量高、质地黏重、通气性差等缺陷,直接或间接地带来了苗木成活困难、苗木成活后长势衰弱、后期管护困难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园林绿化又好又快的发展。目前,重庆市正在建设国家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随着大量园林建设的进行,园林土壤的问题越发凸显。如何管理和改良园林土壤质量,为园林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园林绿化建设的质量已显得十分重要。

1 重庆主城区园林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庆主城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褶皱带的平行岭谷间,城市土壤以紫色砂泥岩风化物上发育的中性和石灰性紫色土为主[6]。园林土壤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土壤,其特性不同于城市的一般土壤或农田土,其主要来自客土,很大一部分是外来土或添加物。重庆主城区内大量的城市建设使园林土壤土源复杂,土体层次紊乱,表土经常被移走或被底土掩埋,土层中常掺入底层僵土或生土,以及大量的砾石和建筑垃圾等;加之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使其结构退化,养分缺失,影响了园林植物的生态绿化效果。重庆主城区园林土壤主要存在三大主要问题,即偏碱、养分含量低、物理性质差。

1.1土壤偏碱

重庆主城区大部分园林土壤的酸碱性为中性偏碱,pH值在7.0~8.5,其中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强碱性土壤(pH值>8.5),对桂花、香樟、雪松、杜鹃、山茶等喜酸性园林植物而言,这样的土壤条件会大大降低其种植成活率,严重影响其生长。

1.2土壤养分含量低

重庆主城区园林工程进行填埋建植的土壤主要有建筑过程中挖掘出地下未充分熟化养分贫瘠的土壤、混合了建筑垃圾的施工剩土、山地土壤,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氮、磷含量都普遍偏低。据调查,重庆市街约55%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约40%的土壤有效氮含量偏低,约60%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偏低,速效钾含量中等[7]。这样的养分含量水平容易导致植株恢复缓慢、生长受阻。加之对园林绿地养分的补给往往不能使其土壤肥力达到平衡,土壤肥力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制约了城市绿地生产力的提高。

1.3土壤物理性质差

重庆主城区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形起伏大、水土流失特别严重,土层侵蚀和堆积作用频繁[6],加上广泛分布的紫红色砂岩和页岩夹杂在土层中,在建筑施工时极易致使大量的岩石侵入栽植土壤中,一些栽植土壤还含有大量建筑碎石、砖块、水泥、石灰等建筑垃圾。未清除这些侵入体就地栽植,特别是栽植大树,容易导致泥团外露、苗木泥团周围形成空洞、水分和养分流失、新生根系生长困难等,最终将导致苗木死亡。重庆主城区园林土壤的容重偏高,由于施工压轧、行人践踏、硬化铺装等人为活动,土壤的结构被严重破坏,有的土壤容重高达1.60~1.80mg/m3 [7]。特别是大量行道树的根系被挤压在硬化路面下有限的土壤中,直接造成土壤水气循环受阻等不利条件,使得根系发育受阻,树木生长困难,对直根系的乔木类园林植物危害尤其严重。

2 土壤改良措施

2.1偏碱土壤的改良措施

2.1.1化学措施。①离子中和。改良偏碱土壤的常用措施,对于大面积的偏碱土壤改良较适合。主要是通过强酸根离子将土壤中的碱性离子中和,达到降低土壤碱性的目的,如施用硫磺、硫酸亚铁、柠檬酸等。在实际应用时,要确定用量的大小,一般应通过测定土壤的总碱度再计算出相对精确的用量,也可以根据中和试验筛选出相对合适的用量。②施有机肥。有机肥料含有许多腐殖酸等酸性物质,可中和土壤中的碱性物质,防止土壤板结,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它还具有很强的螯合能力,能交换土壤团粒上的致碱离子。不仅能降低土壤酸碱性,还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2.1.2工程措施。①穴土置换。局部土壤的改良措施之一,对于栽植树木的偏碱土壤改良较适合。在开挖需要种植喜酸性园林植物的栽植坑时,适量放大树坑,栽植前,在树坑中填入原本酸性的或者经过化学改良好的偏碱栽植土,使植物根部周围的小范围内的土壤酸碱性得到改善,以维持树木生命力,待树木生根发芽后其对碱性危害的抗性增强。②挖沟排水。土壤中的致碱物质主要是水溶性盐或碱性物质,地表水能溶解表层土壤中的致碱物质,再通过挖沟排水,把含有致碱物质的土壤深层水排出,达到有效降低致碱物质含量从而降低土壤碱性的目的。同时,应控制好排水沟的密度和深度,可以对排水沟进行加盖和装饰,这样既能防止意外发生,又能提高景观质量。

2.1.3生物措施。①栽植耐碱园林植物。一些园林植物本身具有一定的耐碱能力,如海桐、木槿、柽柳、石榴、栾树、椰树、仙人掌、康乃馨等。这些园林植物都能在pH值7.5~8.5的碱性土壤中生长发育。对于pH值8.5以上的强碱性土壤,因为其高碱性对土壤水肥平衡和园林植物生理代谢的强烈影响,对这些耐碱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也会产生危害,应该先改良再栽植。②栽植绿肥植物。一些绿肥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土壤碱性物质,同时又能在其根部分泌酸性物质以及其根瘤腐化后能在土壤中残留酸性物质。因此,栽植绿肥植物能达到降低土壤酸碱性的目的,可以用作碱性土壤生物改良的绿肥植物有麦草、黑麦草、燕麦、绿豆、苜蓿等。对于新建设的单位、公园、小区等绿地,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改良。

2.2养分不足土壤的改良措施

2.2.1有机肥料培肥。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能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气状况,促进微生物的活动,从而保证植物生长的养分需求。常见的有机肥有泥炭、油饼、鸡粪、菌包等。在新建绿地过程中,对于土壤养分不足的绿地,首先要施入足够的有机肥,具体做法是,栽植乔木前把有机肥和栽植土混合后填于树坑底部;栽植灌木或地被植物前在表土上均匀地撒上一层有机肥,再翻耕于土壤中。对现有绿地也应追施有机肥,补充土壤的养分库。具体做法是,乔木绿地可以转孔施肥,灌木或地被植物绿地可以沟施或撒施。 转贴于

2.2.2化学肥料培肥。施用化学肥料是目前绿地补充土壤养分的最主要手段,但是由于化肥养分的单一性,长期施用将造成土壤养分的不平衡,特别是不科学的施用方法将引起土壤板结,恶化土壤环境,影响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测土配方施肥是解决施用化肥造成土壤养分失衡的有效途径。一种方法是测土施肥:先化验土壤,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再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计算出一个经济合理的施肥量,这是最科学、准确的施肥方法。另一种方法是配方施肥,配方肥是根据不同植物的需肥特性配制化学肥料配方,根据植物种类和生长状况选用适合的配方,这种方法虽没有考虑土壤的状况,但也算相对合理[8]。

2.2.3商品化复合改良剂培肥。与常见的有机和无机肥料相比,商品化复合土壤改良剂具有更快速的改良效果,其主要成分有矿质养分、有益活性微生物、生长激素等,其作用机理为促进土壤养分转化,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活性,促进土壤生态系统恢复。在园林建设中,利用商品化复合土壤改良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改良土壤的效果,提高绿地的绿化质量。

2.3物理性质差土壤的改良措施

2.3.1工程措施。①清除砾石和建筑垃圾。对于有大量的岩石、砖块、水泥、石灰等侵入体的栽植土壤,必须清除这些危害因素,最好对要栽植植物的表层土进行翻耕,在翻耕的过程中去除。②防止压实。在绿地平土和栽植植物时,采用人工驳运和回填,尽可能地减少机械作业,防止压实土壤。对建好的绿地进行防护,防止人为的践踏。③开沟排水。开沟排水能防止植物根部积水,缓解水气矛盾。一般来说,排水沟应略低于园林植物根系深度,以保证园林植物根系周围地下水的排出。应根据土壤情况和对园林景观的影响确定间距大小。④利用有机覆盖物。有机覆盖物是目前国外城市地表覆盖中比较盛行的一类覆盖物质,主要有废弃的树皮、核鳞、树叶、松针、木片、草叶等植物材料。有机覆盖物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能减轻环境胁迫对植物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还具有防尘、装饰的功能。⑤采用透气透水材料。采用加放人工透气管的方法改善乔木根部透气性。具体做法是,将塑料管用无纺布包裹两头,空档处填满珍珠岩,放置于树木根部,管长以从园林植物根部至地表为宜,人为地在土壤中营造出透气空间,从而改善园林植物根部的透气性。

2.3.2管护措施。翻松培肥,通过翻松土壤打破板结层,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使土壤容重变小,孔隙度增加,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增强,养分得到释放。在翻松土壤的过程中,可以往土壤中掺入泥炭、树皮、树叶、珍珠岩等,增加土壤中的孔隙,使土壤的容重降低,从而改善通气状况。

3 结语

园林土壤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对其改良的工作是个重要的过程,而其特殊性质又决定了对其改良又是个长期的过程。在园林绿化建设中,通过多种改良措施为园林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条件,对园林植物在种植后成活和恢复生长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是提高园林绿化质量的根本基础。同时,与具体的改良措施相比,园林土壤的质量管理也非常重要,通过建立科学的园林土壤准入体系、珍惜保护土壤表层土、建立适合园林绿化的栽植和养护规范、控制土壤污染等手段,能有效地促进园林土壤的改良和保护,是提高园林绿化质量的有力保障。

4 参考文献

[1] 张菊芳,方海兰,项建光,等.加强园林土壤质量管理确保上海园林绿化建设质量水平[J].上海标准化,2002(6):53-54.

[2] 陈修富.园林土壤及其管理保护对策[J].四川林业科技,2003,24(2):59-62.

[3] 方海兰.园林土壤质量管理的探讨——以上海为例[J].中国园林,2000, 16(6):85-87.

[4] 胡素英,刘豫明.广州地区园林土壤质量现状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3(5):36-37.

[5] 陈祥,包兵,张晓艳.园林土壤质量管理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探讨[J].农技服务,2008,25(3):32-33.

[6] 王梅.重庆市土壤资源形成特点与分布规律[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2,15(6):60-63.

碱性土壤改良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盐碱环境、盐碱土、改良措施。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土壤简介

所谓盐碱环境是指在水体、土壤、地层、大气、各种宏观或微观环境中含有较高的盐分。盐碱环境不能适合园林绿化植物的生长需要,从而使园林绿化建设难以满足当代城市经济和生态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盐碱土的改良和利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经济的发展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盐碱土地区由于土壤含盐量较高,大多为不毛之地,迫切需要改善绿化环境面貌。因此,在排盐的基础上,用乔、灌木和草本植物组建群落,形成新的生态系统。有效的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抑制盐碱的上移和积累。同时乔、灌、草所形成的强大根系,吸收水分进行蒸腾,起到了降低地下水位作用 ,有效的防止土壤盐渍化,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

植物和环境是统一的整体,它既受环境的制约,又反过来对环境以重大的影响。在土壤粘重 、含盐量高、地下水位高的盐碱地上,应选择耐水湿,抗盐碱的树木花草。如绒毛白蜡、 柳树、国槐、柽柳,草坪草如白三叶等。这些树种在生命活动中,需要大量的水分,在管理中也可大量浇水,这些水除部分被植物吸收消耗外,绝大部分将成为重力水,携盐碱渗入土壤或通过渗管排出土体以外,使土壤脱盐淡化。同时植物在其生命活动中,借助它发达的根系 ,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机酸,从而降低土壤中的pH值,置换土壤表面所吸附的钠离子 ,随水排出土体以外,使土壤的化学、物理性质都得到改良。

盐碱地的危害

由于土壤内大量盐分的积累,引起一系列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结构粘滞,通气性差,容重高,土温上升慢,土壤中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性差,养分释放慢,渗透系数低,毛细作用强, 更导致表层土壤盐渍化的加剧。盐碱对植物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盐土中含有过多的可溶性盐类,可提高土壤溶液的渗透压,从而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使植物根系及种子发芽时不能从土壤吸收足够的水分,甚至还导致水分从根细胞外渗,使植物萎蔫甚至死亡。

(二)伤害植物组织土壤含盐量过高,尤其在干旱季节,盐类集聚表土常伤胚轴,其伤害能力以碳酸钠、碳酸钾为最大。有的植物体内集聚过多的盐,而使原生质受害,蛋白质的合成受到严重阻碍,从而导致含氮的中间代谢物的积聚,造成细胞中害。

(三)影响植物正常营养由于钠离子的竞争,使植物对钾、磷和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减少,磷的转移也会受到抑制,从而影响植物的营养状况。

(四)影响植物的气孔关闭在高浓度盐类作用下,气孔保卫细胞内的淀粉形成受到阻碍,致使细胞不能关闭,因此植物容易干旱枯萎。

三、盐碱地的改良

盐碱地传统的改良方法

盐碱土中可溶盐类对植物的危害以碳酸钠为最厉害,其次有氯化钾、硫酸镁、氯化镁、氯化钾,碳酸氢钠,硫酸钠毒害较轻。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之前必须把它们从土壤中除掉。

1、物理改良

(1)平整地面。留一定坡度,挖排水沟,以便灌水洗盐。

(2)深耕晒垡。凡质地粘重,透水性差,结构不良的土地,特别是盐碱荒地,在雨季到来之前进行翻耕,能疏松表土增强透水性,阻止水盐上升。

(3)及时松土,松土能保持良好墒情,控制土壤盐分上升。

(4)客土抬高地面。

(5)微区改土,大穴整地。在树穴内铺隔盐层,通过铺粗砂、炉灰渣、锯屑、碎树皮、马粪或麦糠等然后填以客土。

2、水利改良

(1)蓄淡压盐。在盐土周围筑存淡水,促使土壤脱盐。

(2)灌水洗盐。降水条件较好的地区,在田内灌水洗盐,可加快土壤脱盐速度。

(3)大穴客土,下部设隔离层和渗管排盐,回填客土。

3、化学改良

(1)对盐碱土增施化学酸性废料过磷酸钙,可使PH值降低,同时磷素能提高树木的抗性。 施入适当的矿物性化肥,补充土壤中氮、磷、钾、铁等元素的含量,有明显的改土效果。

(2)施用大量有机质,如:腐叶土、马粪、泥炭、醋渣及有机垃圾等 。

4、生物改良

种植耐盐的绿肥和牧草,对盐良有积极作用。降低绿化成本,加快绿化速度,提高美化效果,是评价盐碱地区绿化工程效果的主要指标。 在这其中生物改碱投资最小,但见效慢,美化效果差;抬高地面和地上花盆式客土抬高地面措施,虽然见效快、绿化美化效果好,但投资太高;挖大穴整地、淡水洗盐工程措施,成本低,见效较快、绿化美化效果好,是街道绿化和住宅区绿化的好办法,大穴客土, 下部设隔离层和渗管排盐,见效快,客土持续时间长,绿化美化效果好,成本相对较低,值得推广。

一切改良土壤的措施都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在改良盐土时不能只用单一方法,应本着综合开发;另一方面,不是所有的改土措施都等量齐观,而要因地制宜,有主有辅。而在众多的改土措施中,关键的是遵循水盐运动的规律,培肥地力,保持客土的长效,合理灌溉,有效排水,减少径流,增加重力水,切断毛细管水。

(二)园林工程中具体施工方法

1.渗管排盐:在一些大型在绿地中渗水管排盐是绿地改土的常用方法之一,它是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 水盐运动规律。铺设渗水管把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排走,并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达到土壤脱盐和防止产生盐渍化的目的。

2.客土抬高地面:四周不具备排水条件的小型街头绿地,采用客土抬高地面下设隔离层,利用高差进行排水淋盐,达到改土的目的。抬高高度以土壤临界深度减去地下水位深度即为抬高度。

3.挖大穴换客土:采用挖大穴整地的治盐措施,能较好的、较快的改变土壤盐碱状况,利用创造有利于园林绿化植物生长的土地条件。但无论客土的盐碱程度如何,若不加以排盐和培肥土壤等改良措施, 很快就会使土壤次生盐渍化,甚至变成盐土。有效地控制土壤次生盐渍化,并通过采取适地 适树、小苗密植、适时栽植、种植地被植物、合理灌溉、及时松土、多施有机肥等一系列栽培措施,能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盐碱和大风对树木的危害,有效地提高栽培植物的成活率和促进生长。

实践证明,重盐碱地区的城市园林绿化虽然难度很大,但只要遵循水盐运动规律,根据绿化区的功能要求和土地条件,用合理的治盐工程措施和科学的管理技术,实现绿化美化是可以办到的。选育耐盐碱绿化植物树种、草种,培育盐碱地生态植物群落,是搞好盐碱地绿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盐碱地区,因为投资多、耗费人力大,绿化难度大。如果管理工作跟不上,难以见效,因此,除因地制宜的综合运用盐园林绿化技术之外,起苗、运输、栽植、修剪、灌溉等一系列栽植技术和管理环节,都要强化扣紧。

参考文献:

1.王凤亭浅滩盐碱地的绿化盐碱土造林绿化与综合开发利用文集:1-4

2.杨赉丽主编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碱性土壤改良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盐碱地 水利 农艺 化学

一、地理位置

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界于东经115°10′~116°34′,北纬37°03′~38°23′之间。东部与沧州市的东光县、吴桥县和山东省德州市毗邻,西部与石家庄市的深泽县、辛集市接壤,南部与邢台市的新河县、南宫市、清河县以及山东省武城县相连,北部同保定市的安国市、博野县、蠡县和沧州市的肃宁县、献县、泊头市交界。南北长125.25km,东西宽98.13km。总面积8815km2。全市有3个辖区,2个县级市,8个县。共设57个镇,57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下辖4994个村委会。

二、盐碱地资源

据统计,全市总土地面积为1266万亩。现有耕地面积857.98万亩,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67.8%。在耕地面积中盐碱地面积为32.56万亩,其中轻度盐碱地面积25.804万亩,占盐碱地总面积的79.2%,中度盐碱地面积6.571万亩,占盐碱地总面积的20.1%,重度盐碱地面积0.73万亩,占盐碱地总面积的0.7%,主要分布在桃城区、冀州市、武邑县、深州市、武强县、饶阳县、故城县、阜城县。

三、盐碱地及形成原因

盐碱地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个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份蒸发后,留下盐份,即形成盐碱地。

四、土壤盐碱化的不利影响

1.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

2.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

五、盐碱地的治理

1.水利措施

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强烈地影响着水盐运动,因此科学地调控土壤中的水盐运动,使土壤脱盐是治理盐碱地的关键;治理以治水为中心,完善排灌系统,是调控水盐运动的基本方法。在水利改良措施上,搞好排水工程的配套,是水利改造盐碱地的首要条件。有了健全的排水系统,在排的基础上进行灌溉,既可防旱又可压盐。

2.农艺措施

(1)平整土地。土地不平是形成土壤盐渍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高洼不平的地面上,稍高处由于暴露面积大积盐就多。平整土地,可以改善微地形土壤中水盐的运行状况,使土壤蒸发趋于一致,不会产生局部积盐,并有利于盐斑改良。

(2)精耕细作保墒防盐。盐碱地耕作主要掌握一个“干”字,具体说就是“干耕、干耙出坷垃,干锄养坷垃”。在盐碱地面培养出一层大小适当的坷垃覆盖层,这层坷垃可以阻断土壤毛细管,抑制土壤盐分向上运行,起到保墒防盐作用。

(3)增施有机肥改土治碱。增施有机肥料,除提高土壤肥力外,又是土壤改良剂,可以促进土壤钙素活化,置换钠离子起改盐作用,有利于土壤形成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土壤蒸发,抑制返盐,促进淋盐,加速脱盐。

(4)开沟播种是盐碱地防盐保苗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作用是:①能防盐、躲盐、借墒、保苗。②集中施肥,肥料效益高。

(5)植树造林,发展绿肥。在90年代,我市大部分的盐碱地是次生盐碱地。有的盐碱地拿苗2~6成,有的光板,尤其重度盐碱地无法耕种,任其发展,更加重盐碱。20几年来,我市在盐碱土区,老盐河道大种田菁、紫穗槐等绿肥。大种树木,增加地面覆盖率,减少地面蒸发,然后把绿色植物做压绿肥,改良了大部分盐碱地。

3.化学措施

施用石膏、硫酸、硫磺、腐植酸肥料等改良碱土和碱化土。

六、存在问题

2000年以后由于盐碱地已经不是农业部门的工作重点,所以越来越被忽视,加上盐碱地的农作物产量较低,人们对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开发利用以农民自主开发为主,投入低,开发利用的进度比较缓慢;农田道路、灌溉设施、排灌设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制约了对盐碱地的有效改造;缺乏鼓励企业和农民改良盐碱地的优惠政策;盐碱地的利用与改造,没有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田间基础设施,充分发掘盐碱地的生产潜力。

七、几点建议

1.多方努力,协同配合,推动盐碱良工作。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制定优惠政策,调动技术部门提供技术指导和农户积极参与改土的积极性。

2.加大盐碱地改良培训力度。把农业技术人员作为教师来培训,再由这些教师进一步培训农民,实现改良土壤项目区每村至少有一名既掌握改土技术原理、又会实际操作的技术人员,提高改良土壤工作效率。

3.政府加大投入,支持盐碱良事业。政府拨专款支持盐碱地改良,把改良盐碱土壤的项目作为省级和部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单独立项,并加强项目管理。

碱性土壤改良措施范文第5篇

盐碱地 改良 模式

盐碱地的主要特点是含有较多的水溶性盐或碱性物质。由于盐分多,碱性大,使土壤腐殖质遭到淋失,土壤结构受到破坏,表现为湿时黏,干时硬,土表常有白色盐分积淀,通气、透水不良,严重的会造成植物萎蔫、中毒和烂根死亡,所以必须对盐碱地进行土壤改良。治理和改良盐碱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农业、治理环境的一个重中之重,研究和探索盐碱良的最佳途径和有效措施也正在为各国的农业机构及科研机构所重视。

一、盐碱地和盐碱化

盐碱地是一系列受土体中盐碱成分作用的、包括各种盐土和碱土以及其他不同程度的盐化和碱化的土壤类型的总称,是盐类集聚土壤的一个种类,盐碱地可以分为轻盐碱地、中度盐碱地和重盐碱地。轻盐碱地是指它的出苗在百分之七八十的,它含盐量在千分之三以下;重盐碱地是指它的含盐量超过千分之六,出苗率低于50%;中间含量的就是中度盐碱地。

盐碱化是指在特定的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以及由于人为不当的农艺措施及灌溉措施导致土壤盐化与碱化的土壤退化过程,它是一个动态过程。自然因素的影响周期时间较长,并需要特定的地质过程或者水文、气象等因素综合作用,其特点是范围较广、面积较大。人为因素造成的盐碱化属于次生盐碱化,主要表现在农艺措施粗放、不科学,灌溉体系不完备,管理不到位,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地区性、集中性、次生性。

二、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一)盐碱地的形成原因

盐碱土是在一定的自然或者人为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实质主要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底层土和地下水中所含的盐分,由于地面蒸发作用,随着土壤毛细管作用使所含盐分的水上升到地表层,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留在土壤表层,聚积而形成盐碱地;合理的灌溉等人为措施使也能地下水位上升,使易溶盐类在地表层积聚,从而形成次生盐渍化,人为的形成盐碱地;在海滨地区,由于常驻海水侵渍,也能形成盐碱地受含盐的地表径流影响,也能形成盐碱地

(二)盐碱地对农作物的危害

盐碱土的最主要特点是含有较多的水溶性盐和碱,由于盐分大,碱分多,土壤的腐殖物质遭到淋失,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表现为湿时粘、干时硬,通气性和透水性不良,严重的会造成作物萎蔫、中毒甚至死亡。其危害机理如下:

1、生理的水分“胁迫”

由于土壤的盐分较高,土壤的溶液浓度较高,渗透压不断增大,植物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弱,如果植物细胞的渗透压小于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则植物不能吸收水分,出现“生理干旱”而死亡。

2、盐分离子的生理毒害

盐渍环境中,植物被迫吸收较多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细胞的游离钙被钠吸收,产生细胞膜的渗透现象,体内营养不能平衡,常常表现各种营养元素的缺失和不足。

三、盐碱地改良现状模式及不足

作为粮食生产的潜力载体,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面对全球一百多亿亩盐碱地,人类尝试了各种开发利用的途径,譬如条台田整地和水利工程措施、生物改良利用措施、化学改良措施等。经历长期、反复的探索和实践,人类积累了丰富的盐碱地改良利用经验。然而,由于盐碱地类型复杂,改良十分困难。目前,对盐碱地的开发利用仍然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水利改良模式。

水利改良模式,即为农田水利工程改良模式。水是土壤积盐的因素,也是脱盐动力。建立健全水利设施,实行河、井、沟、渠结合,排、灌、蓄配套,进行合理灌排,调节自然界水分循环,可洗淋排除土壤中的盐分。黄河三角洲是我国盐渍土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区内仅重盐碱地就有23万余公顷,约占区内土地面积的28.4%。为探索重盐渍土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基于当地盐渍良利用的实践,借鉴国内外盐渍土开发利用的先进成果,设计了工程改良、生物利用改良和工程、化学、生物相结合等多种盐渍良利用模式,并自1997年开始在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段进行以水利改良模式为主的改良试验,经过5年多的试验实践,获得了初步的结果。采取引黄灌溉洗盐措施后,100cm土层含盐量当年可下降到0.3%~0.4%,可用于种植苜蓿等耐盐牧草。2~3年后,100cm土层含盐量下降到0.2%以下,土壤有机质等养分状况也明显得到改善。该治理模式每公顷投资约2250元,与传统条田相比,土壤脱盐效果提高。然而,由于缩减了条田宽度,排盐沟比重增加,土地利用率降低,而且后期土壤脱盐效果降低。

(二)农业改良模式

主要表现为以下措施

1、增施有机肥。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保水能力。

2、种植绿肥。是有机肥的重要来源,还有增加覆盖,减少蒸发和抑盐作用。

3、合理耕作。合理耕作及时松土,可减少蒸发,破除板结,改善通气,抑制返盐,利于种子萌发和根系吸引。

4、植树造林。能降低风速,减少蒸发,减轻地面返盐。

5、刮除盐土。在春秋旱季,将含盐表土刮除,移出耕地外,降低土壤含盐量。

农业改良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周期长,见效慢,且成本较高。但由于其操作比较简单,而且易于在小范围内推广,目前已逐步成为被大家接受的改良途径。

(三)生物改良模式

生物改良盐碱地主要是通过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培肥地力,从而提高盐碱地(盐渍化土地、碱化土地)的经济效益。通过常规灌溉 ,不需要任何附加条件和设施 ,将土壤盐分控制在植物根系土层以下的土体中。生物改良盐碱地 ,灌溉水利用率高 ,又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永久性建设。种植根系较多、较深的耐盐植物 ,土壤盐分在灌水条件 ,向下移动较深。在土壤盐分含量较高时,通过2年直接种植比较耐盐的禾本科牧草,0~40cm土壤的脱盐率可达67.3%以上;种植直根系作物枸杞3年后,0~40cm土壤的脱盐率为78.7%。而利用灌水洗盐方式改良盐碱地耗水量大,是生物改良方式的1.6倍。在土壤盐分含量高于1.5%时,利用生物方式改良后土地的产量高于灌水洗盐后的产量。

利用生物改良模式,投资小,效果稳定,不但可以降低土壤盐分,而且可以培肥地力,只要种植种类适当,还可以有一定的经济收入,但是这种模式见效慢,仅耕层脱盐效果明显,该模式仅限于有限的植物种类。

(四)化学改良模式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在盐碱土特别是碱良方面,施用化学改良剂进行改良,目前主要有石膏、钙质化肥以及施用腐殖酸类改良剂。这种改良模式的因土地类型不同,施用量也不同,施用时间长短取决于经验和资金状况,由于这种改良模式周期长、投资高、效果不稳定,推广的范围和面积不是很大。

四、盐碱地改良模式的概括与探索

四种改良模式各有利弊,适用区域和土壤环境也不完全尽同。黄河三角洲地区,应采用深松土壤、化学改良以及种植耐盐牧草相结合的方式,将工程改土、化学改良与生物利用相结合,综合其中的优点。干旱、半干旱地区,如新疆、西北省份及东三省的个别地区可以采用以土壤改良为主、耐盐植物种植为主的改良模式,实施保护性耕作和平衡施肥,采取滴灌农艺,降低成本,加快效果转化周期。水源灌溉比较丰裕、资金充足的南方省份可以采用水利工程改良模式为主、生物改良为辅的模式,加大水利工程实施建设,配套田间工程,并运用纳米技术等生物工程技术,加快对盐碱地的生物改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健康女性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大型铸锻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新型建材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