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酸性土壤改良方案

酸性土壤改良方案

酸性土壤改良方案

酸性土壤改良方案范文第1篇

一、pH含义

例1(2007年四川省达州市考题)小王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蔗糖水是中性物质B.肥皂水的碱性比纯碱水弱

C.柠檬汁的酸性比食醋强D.雨水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解析:pH是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常见溶液的pH在0~14之间。pH=7,溶液显中性;pH<7,溶液显酸性;pH>7,溶液显碱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肥皂水的pH是10.2,纯碱水的pH是8.1,可见肥皂水的碱性要比纯碱水的碱性强。因空气中的CO2等物质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所以雨水的pH<7,能使石蕊试纸变成红色。

答案:B。

评注:根据pH的大小比较常见物质酸碱性的强弱程度是中考中的高频题。掌握pH的含义是解答这类问题的前提与基础。

二、pH应用

1. pH与农业

例2(2007年江苏省无锡市考题)各种植物都有适宜自己生长的pH范围。几种作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如下:

取某地土壤的浸出液加入石蕊溶液,溶液略显红色,则该土壤最不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A.茶树 B.薄荷 C.马玲薯D.水稻

解析:从表中提供的数据获知,薄荷适宜生长的pH范围是7.0~8.0,即适宜生长在略显碱性的土壤中。现有土壤的浸出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说明该土壤呈酸性,不适宜薄荷生长。

答案:B。

评注: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与土壤溶液的pH有着密切的关系。测定土壤溶液的pH、选种适宜的作物、改良土壤的酸碱性等知识均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应给予足够关注。

2.pH与环保

例3(2007年山东省青岛市考题)小雪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并定时对其进行酸碱性强弱的测定,发现其pH均小于7且逐渐减小,直至稳定在pH=5。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雨水酸性逐渐_________(填写“增强”、“减弱”或“不变”)。煤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或消除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人们向煤炭中加入_________作为固硫剂制成型煤。

解析:因溶解了部分CO2,所以正常雨水的pH会略小于7。不过若雨水的pH小于5.6,就不正常了,此时的雨水因酸性较强而称为酸雨,这是由SO2等气体污染空气造成的。用清洁燃料代替燃煤或在煤炭中加入熟石灰吸收生成的SO2,可降低空气中SO2的含量,减缓酸雨的发生。

答案:增强,熟石灰。

评注:酸雨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引起了人类的共同关注。命制这类试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大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我们应掌握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常见的防治措施。

三、pH测定

例4(2007年成都市考题)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某一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的酸碱度。探究过程如下:

【猜想或假设】溶液的pH可能为:①pH<7;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设计和实验】要测定该溶液的酸碱度,除有正确的操作步骤外,其中不能采用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_(填序号)来进行实验。

①pH试纸 ②紫色石蕊试液 ③酚酞试液

组内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乙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丙同学:将pH试纸直接浸入氯化钠溶液中,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评价与反思】3位同学中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同学。

指出其余同学的操作错误:_________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与分析】丙同学得出:“凡是盐溶液的pH都等于7”,你认为该同学结论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如不正确,请举一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正确,该处不填)。

解析:利用酸碱指示剂,只能判断实验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不能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最简便方法是使用pH试纸。具体测定方法是: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液滴到pH试纸上,过一会儿,将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照,即可知道被测液的pH。在测定时,不能把pH试纸直接浸入被测液中,以免污染试液,也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以免影响测定的结果。

答案:【猜想或假设】②pH=7,③pH>7;

【设计和实验】②③;

【评价与反思】甲,乙同学:pH试纸不能润湿;丙同学:pH试纸不能直接浸入待测溶液中;

【结论与分析】不正确,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评注:溶液(如土壤溶液、雨水)pH的测定是中考的常考内容。除掌握正确的测定方法以外,还要学会讨论用水湿润pH试纸后对测定的结果有何具体影响。

四、pH图像

例5 (2007年山东省临沂市考题)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已知甲、乙分别是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下图表示向甲中加入乙时溶液pH的变化曲线。请写出你从曲线图中所获取的信息:

(1)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曲线起点的pH大于7推知,甲溶液显碱性,是氢氧化钠溶液。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氢氧化钠被逐渐中和,溶液的碱性变弱,pH减小。当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所得溶液显中性,pH等于7,对应图中的C点。若继续加盐酸,得到的溶液中将含有NaCl和HCl两种溶质,溶液显酸性,pH小于7。

答案:(1)氢氧化钠溶液;(2)盐酸溶液;(3)C点表示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4)两溶液恰好中和附近溶液pH变化快。

评注:pH图像题常考查的是溶液加水稀释或向酸、碱溶液中加入某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此时用函数图像把溶液pH的变化情况直观的反映出来。掌握曲线的起点、交点、终点的含义及变化趋势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1.(2007年山东省潍坊市考题)某学生查阅资料得到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表:

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宜食用上述食物中的()。

A.苹果B.西瓜C.牛奶D.豆制品

2.(2007年福建省厦门市考题)小东对某农田的土壤酸碱性和改良方案进行研究。请填空:

取样:如图所示在农田的四点,各取耕作层土壤约1 kg,让其自然风干,磨成粉状后混合均匀备用(以下称为土样)。

实验1土壤酸碱性的测定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方法:取5g土样,放入碗底。加入自来水10ml,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均匀,待其静置澄清后,用玻璃棒蘸取清液到精密pH试纸(可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上,即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土样的pH;

(3)实验记录:进行二次实验,测得pH分别为:3.6、3.5、3.7;

(4)结果分析:

①从测定结果看,此土壤呈_________(填“酸”或“碱”)性;

②此实验方法有一处不够严密,请给予指出并改正:_________ 。

实验2用不同改良剂进行土壤改良的对比实验

(1)实验目的:研究不同改良剂对土样酸碱性的改变情况;

(2)实验方法:取3份土样各500g,分别加入0.2g不同改良剂和约l L左右的水,充分搅拌静置后,测定清液的pH;

(3)实验记录:见下表

(4)结果分析:①从本实验结果看,不能用于改良此土壤的改良剂是_________;

酸性土壤改良方案范文第2篇

一、目的意义

根据烟叶生长特性,实施土壤改良攻坚计划,对全乡植烟土壤进行逐年改良,解决栽培方式简化、绝大多数植烟田块耕作层逐年变浅、犁底层土壤养分不能正常分解释放、有害物质逐年沉淀、植物根系发育环境逐年恶化等问题。

二、目标任务

2013年12月15日前全乡完成稻草还田1020亩,2013年1月10前全县完成冬翻3400亩,撒施石灰2720亩。村任务见附表:

三、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针对我乡植烟土壤环境,土壤改良攻坚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深翻晒垡、调节土壤酸碱度、稻草还田和增施有机肥等措施,调节土壤碳氮平衡,创造土壤微生物繁殖和生长发育环境,达到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和提高土壤再生能力的目的。

1.深翻晒垡

深翻晒垡是在晚稻收割后将土壤进行全面深翻耕,将犁底层土壤充分暴露于空气中,充分利用冬季干燥、低温和霜冻等气候,将土壤晒干、冻融的过程。主要功效是促进土壤养分元素的分解释放、有害物质的转化,为土壤微生物提供有氧环境,促进微生物繁殖和发育,提高土壤自我修复的能力;同时通过土壤的冻融过程,能最大限度地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降低土壤粘性,提高土壤颗粒吸肥传输能力。

深翻晒垡方法:用铧犁(包括单铧犁、双铧犁和三铧犁等)或翻耕起垄机均匀翻耕,可以犁成条状、圆状,对地势低洼的田块,要犁成畦状,疏通畦沟以便及时排水。

深翻晒垡的技术要求:时间要求在晚稻收割以后开始至冬至前进行,翻耕深度要求在土表以下18-20cm,质量要求是将犁底层全部翻晒不遗漏,表面不见表土层,同时要求将田块中50%以上的稻草切碎还田撒施,覆土堆沤,增强土壤通透性。

2.调节土壤酸碱度

我乡植烟土壤水田或水稻土均呈酸性,旱地土壤呈弱碱性。水稻土的酸性程度较为严重,PH值低于5.8的土壤面积占总面积的80%以上,植烟土壤最适宜的PH值在5.8-6.5之间,急需对土壤酸碱度进行调节,即对水稻土加施石灰或白云石粉,不施用酸性肥料(如过磷酸钙);而对旱地碱性土壤则要加大土壤碳素含量,增施大量有机肥,配合一定的酸性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达到降低PH值的目的。

调节土壤酸碱度方法:对酸性土壤采取施用石灰或白云石粉的办法提高土壤PH值,一般第一年亩施石灰或白云石粉50-100公斤,第二年减半使用,第三年不使用,依次循环;碱性土壤则要采取增施大量有机肥、种植绿肥、使用酸性肥料等措施改良即可。

技术要求:石灰或白云石粉撒施均匀,有条件的地方适当灌水并让水分在田间自然落干,加快石灰或白云石粉溶解。土壤粘性重的田块适当多施,沙性土壤适当少施。

3.增施有机肥

目前有机肥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植物秸秆类、动物粪便类和两者结合类,其中对土壤粘性较重的田块宜以植物秸秆类为主,改善土壤通透性;而对粘性较轻的土壤则宜以动物粪便类为主,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含量。不管是哪一类有机肥,施用之前都必须充分腐熟,否则在土壤中发酵时对当季作物的根系会有较大损伤。

技术要求:一般要求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在移栽前30天以上施入土中,保持土壤含水量60%左右,以利于土壤与有机肥的交融。根据当年烟叶生产技术方案要求,单季有机肥施入量必须计入施肥总量。

4.稻草还田

质地粘重土壤其保水保肥能力较强,但是土壤板结、通透性差,不利于根系生长,主要原因是土壤中碳氮元素不平衡,土壤粘结,不能形成团粒结构,离子交换量小。可以通过秸秆还田技术,增加土壤碳源,调节土壤碳氮平衡,改善土壤结构。我县一般采用稻草还田技术,俗称“做白水”。

技术要求:晚稻收割后,将本田块50-100%稻草切成3~4段均匀撒在田间,撒施石灰或白云石粉50-100kg,灌水后用旋耕机翻耕2—3遍,至稻草与土壤混合起浆,保持田间水层7—8cm浸泡15~20天,田间水分自然落干;稻草还田40天后用起垄机翻耕起垄。做白水必须根据天气情况,并最好在11月底前完成,确保做白水后不影响烟叶的整地。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乡党政办负责对全乡土壤改良攻坚计划的组织实施、检查督促、考核验收工作,并对工作进度进行通报。从11月10日起,每日通过黑板通报各村深翻晒垡、土壤改良工作进度。

村要重视和强化植烟土壤改良工作,将乡分配任务落实分解到村小组、包片责任干部,并加强对包片责任干部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和调度,制定具体考核办法,促进植烟土壤改良工作按时按技术要求落实到户、到田块。

乡党政府将在11月底到进度较慢的村召开“全县深翻晒垡、土壤改良工作调度会”,全力推进全县深翻晒垡、土壤改良工作。

2.予以补贴扶持

a深耕早翻补贴50元/亩,同时撒施石灰的深耕早翻补贴为60元/亩;

b稻草还田“做白水”补贴35元/亩;

c补贴兑现方法:稻草还田工作必须在12月15日前完成,深耕早翻和撒施石灰或白云石粉的工作必须在2013年元月10日前完成,经县烟草公司验收合格并公示无异议后,按照验收结果,分户造册备案;移栽结束后再实行面积复核,并经市烟草公司复验后,根据复验结果再重新造册兑付补贴金额;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或未达到质量要求的一律不予补贴。

(2)乡补贴扶持政策;

a规定时间内冬翻整地的补贴10元/亩;

b免费供应撒施石灰或白云石粉;

c新购置翻耕机的补贴500元/台;

3.强化宣传动员

各村要切实抓好宣传发动工作,采取派发宣传单、召开群众会、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土壤改良的好处、措施、技术标准和补贴政策,做到烟农家喻户晓,彻底扭转部分烟农不重视土壤改良,不按农时操作时间落实技术的习惯,推动土壤改良技术按时全面落实到位。

4.落实配套服务

乡、村干部和烟技员要认真指导和帮助烟农搞好种烟田块规划,落实好2013年种烟田块,使种植计划落实到户,要做好土壤改良物资、设备的准备工作,包括石灰(或白云石粉)采购、农机具的购置或维修等,组织好机耕服务队伍,调剂好机耕设备,监控机耕服务价格,加快土壤改良进度,提高土壤改良质量。

5.层层抓点示范

采取层层抓示范点的方法,以点带面迅速掀起深翻晒垡、土壤改良高潮,要求村支书、主任、烟技员每人在11月20日前完成1个集中连片的高标准示范点。村支书、主任、烟技员的示范点面积按以下标准抓好落实,收购计划在1000担以上村的必须达到100亩以上,收购计划在1000担以下的必须达到50亩以上。同时对种烟相对集中连片的地段要实行统一机耕、连片推进的办法加快冬翻进度。

6.加强检查考核

(1)考核时间:所有土壤改良工作必须在2013年元月10日以前完成,2013年元月中下旬组织检查考核。

(2)考核办法:

酸性土壤改良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盐城地改良;园林绿化;技术

1 盐碱地改良措施

1.1 物理改良措施

在盐碱地改良的主要措施中,采用最多的方法就是成本低、环保安全的物理改良措施,主要包括整地法、深耕深翻法、秸秆覆盖法和排水洗盐法等。

整地法是指通过削高垫低的方法将土地平整的过程,原理是通过这样的整合后可以使灌溉或者降雨得到的水分均匀下渗,从而提高冲洗土壤中盐碱成分的效果。

深耕深翻法是依据土壤中盐分的分布规律而产生的,土地表层的盐分聚集多,下层的盐分比较少,通过深耕深翻,可以把表层的盐分翻到下层,切断土壤的毛细管,达到增强土壤通透性、减弱土壤水分蒸发和提高肥力的效果,最好的时间一般是春季和秋季,因为这是土壤反盐比较重的季节,且春宜迟秋宜早。

秸秆覆盖法,顾名思义,是将作物的秸秆直接还田的措施,目前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发展迅速。秸秆覆盖可以提高入渗效果,抑制水分蒸发并防止耕层盐化。在秸秆分解时,为植物提供肥料和生长平台,达到环保、低成本、快速恢复植被的目的。根据盐碱化程度和质地的不同,都会造成秸秆覆盖的效果不同,根据研究发现在土壤盐碱化程度较低、沙壤土质地的土壤效果最好。

排水洗盐法,是建立在水利工程设施的基础上的,采用大定额的灌溉,相对来说成本要高,作用机理是通过充分溶解盐碱地土壤中的可溶性盐碱并下渗到深层土中,从而改善土壤的盐碱性,在整个过程中排水是保证冲洗效果的关键。

1.2 化学改良措施

盐碱地的化学改良措施,是通过化肥与土壤发生化学作用而逐渐改善土壤质量的方法。盐碱地的土壤性质一般具有低温、盐度高、碱性、结构差的特点。盐碱地的化学改良是在盐碱地中投入人或动物的粪尿、麦草肥或混合制成的肥料等有机肥,有机肥料会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会转化成腐殖质,并且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机酸,产生的有机酸可以中和土壤碱性和加速分解速度以提高肥料有效性。此外,无机肥料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其中硫酸钾复合肥是微酸性肥料,更加适用于盐碱地。化学改良的常用方法还有施用石膏,也就是硫酸钙,然后灌溉并冲洗,双向措施共同作用,达到改良土壤的效果。

1.3 生物改良措施

盐碱地的生物改良措施,是选用抗碱作物种植在需要改良的盐碱地,以减轻盐碱危害,确保作物能够增加产量,常用的抗碱作物品种有大豆、棉花、玉米、葡萄、高粱等,有时也可以采用选种水稻,这是适合中国采用的改良并利用盐碱地的重要方法。具体的做法是,在插秧之前首先进行排水洗盐,在水稻生长期淹灌以及大量排水换水,冲洗和排走土壤中多余的盐分,起到改良盐碱地的作用。需要的前提条件是健全的排灌水利工程系统,保证按时按量的供水、排盐和水位控制。在水旱轮作区,需要在水稻田周围挖很多排水沟,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在不适于干旱作的广大地区推广种植改良水稻更容易取得良好效果,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2 园林绿化中盐碱地改良策略

园林植物蒸腾作用有利于降低地下水位,浓郁的绿色覆盖减少了地面的水分蒸发,在种植初期需要创造盐碱环境下园林植物能够生存的立地条件,并需要加强养护管理。但是盐碱地对园林绿化会产生障碍,所以在园林绿化的过程中还是需要采取相应的改良策略,具体探讨如下。

2.1 渗管排盐法

渗管排盐法是园林绿化工艺中改良盐碱地的常用方法之一,依据的是土壤中的溶解于水的能力,措施是在土壤中铺设滤水管,目的是将土壤中的盐分浓度过高的盐分随水排出,降低土壤的含盐量,此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起到控制地下水位的作用,可以防止土壤生盐渍化现象的出现。在铺设滤水管时,采用水平封闭的铺设模式,需要将一级管和二级管紧密地结合起来,保证一级管的水顺利渗入二级管中,最终流入污水管道,经过处理后排放到自然水体中,或在二级管末端设立集水井,对渗滤水进行定期排放。渗水管的管道间距、管底高程和铺设坡度,需要根据该地区的土壤结构、地下水水位、气候类型和污水管道的埋设深度来确定,并依据园林绿化工艺和植物种类来进行科学改善,以确保管道各方面的参数均满足园林绿化的要求。

2.2 大穴换土法

园林绿化的盐碱地改良过程中,可能会在地势较高的地方,给改良过程带来困难,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如果排水良好、含盐量不高,可以在植树前挖一个长、宽、高尺寸一定的大穴,拣出石块等垃圾后再填回原土,灌足淡水待土壤干后再灌2~3次后才可以栽植园林中的树木。大穴换土的优点是起效速度快、效果明显,能够及时改善土壤性质,进而达到土壤改良的目的。发生降水时,水分在中立作用下向下移动并带走土壤中的盐分,从而避免穴内土壤盐分难以上升的现象。在穴上部种植园林时,合理地进行施肥、灌溉,巩固大穴换土效果并实现改良土壤的目的。

2.3 加强养护和管理

在进行园林绿化的盐碱地改良过程中,要遵守因地制宜和灵活实施的原则,综合采用多方面的措施共同运用,并采取一定的养护和管理方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在进行园林绿化时,要设置水管网来提供自来水浇绿地,浇水时要确保浇足浇透,防止土壤再次发生盐碱化,另外,低洼处容易引起积水造成植物被淹,所以要格外注意排水的管理。园林的施肥管理要根据树种、树龄和土壤的不同而不同,并注意防治病虫害的管理,城市绿化植物的防治要注意环保,不可以滥用农药。

3 总结

在园林绿化的过程中,对盐碱地改良时采用的是从单一到综合的过程,同时又强调突出重点。对于盐碱地改良利用的研究,还应该在长期监测的基础上,用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因地因时对物理、化学和生物改良措施不断加以调整和完善,同时还要加强区域盐碱化的检测研究。园林绿化在现展进程中的地位不断突显,盐碱地改良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通过上述改良措施的进行,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显而易见,对进一步的改善措施也是在研究中。

参考文献

1 唐旭日.盐碱地改良模式现状及探索[J].江苏农业科学,2011(6)

2 张兵,刘颖新.盐碱地改良及园林绿化施工工艺[J].现代园艺,2011(15)

3 刘萍,魏雪莲.盐碱地园林绿化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2005(2)

4 唐旭日,张法琴.盐碱地改良及园林绿化施工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7(3)

5 王春娜,宫伟光.盐碱地改良的研究发展[J].防护林科技,2004(62)

6 王金才,尹莉.盐碱地改良技术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

酸性土壤改良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土壤修复 重金属污染 生态效应

中图分类号:R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103-02

前言

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矿业活动的排放,其他来源还包括污灌和污泥滥用、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农用薄膜和化石类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等。国务院于2011年2月18日正式批复《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因此,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是当前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重点介绍国内外有关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木研究进展。

1.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特点

1.1 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土壤重金属污染不像大气污染、水污染及废弃物污染那样直观。

1.2 具有累积性。重金属污染物质在土壤中不易迁移,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超标。

1.3 具有不可逆转性。在土壤中,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某些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能要100―200年时间才能够恢复。由于土壤地球物理化学的自然形成过程极其缓慢,一般每百年以0.5-2.0cm厚度的速率进行,这就意味着土壤资源一旦遭到污染或人为干扰后将很难在短时期内得以恢复。

1.4 具有难治理性。土壤重金属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往往很难恢复,有时要靠换土、淋洗土壤等方法才能解决问题,通常成本较高,治理周期较长。

2.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2.1 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特定的生物吸收、转化、清除或降解环境污染物,实现环境净化、生态效应恢复的生物措施。生物修复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动物修复等。

(1)植物修复

植物萃取技术是目前研究及应用最多的植物修复技术。近年来,陈同斌等通过田间试验发现蜈蚣草具有富集As、Pb的能力。同时还具有较强的耐As,pb,Zn,Cu毒性能力,是一种修复多种重金属污染土壤(As,Pb污染为主)的优良品种。扶杂草植物中筛选出3种Cd超富集植物:龙葵、球果薄菜、三叶鬼针草。3种植物在土壤中Cd质量分数为25―50mg/kg时。地上部中Cd质量分数均能达到l00mg/kg,并且在污染区试验中也取得了较好效果。

(2)微生物修复

微生物对重金属的生物吸附与富集作用是指土壤微生物可通过带电荷的细胞表面吸附重金属离子。2007年,王瑞兴等选取到一种土壤菌,利用其在底物诱导下产生的酶化作用,分解产生CO32-矿化固结土壤中的有效态重金属(以Cd2+的处理为代表),使其沉积为稳定态的碳酸盐;对被复合重金属(Cd,Cu,Pb,Zn等)污染的土壤样进行微生物修复的实验中,有效态重金属去除率达50%~70%。杜立栋等从Pb矿区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青霉菌,对人工培养基中有效Pb的最大去除率达96.54%。而且富集效果比较稳定,可应用于Pb矿区土壤生物修复。

(3)动物修复技术

动物修复在国外有较长的研究史,国内研究则处于摸索阶段。它包括将生长在污染土壤上的植物体、果实等饲喂动物,通过研究动物的生化变异来研究土壤污染状况,或者直接将土壤动物,如虹蝴、线虫饲养在污染土壤中进行有关研究。同时,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放养蚯蚓,待其富集重金属后,采用电激、清水等方法驱出蚯蚓,集中处理,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也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土壤生态恢复措施。

2.2 物理修复

(1)置换法

置换法主要分为客土法、换土法,可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减少重金属对土壤一植物系统产生的毒害,从而使农产品达到食品卫生标准。客土法和换土法则是用于重污染区的常见方法,在这方面日本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2)玻璃化技术

玻璃化技术是指把重金属污染区土壤置于高温高压下,使之形成玻璃态物质,将重金属固定其中,从而达到从根本上消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该技术方法工程量大,费用偏高,其最大的特点是见效快,适用于对受到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土壤进行抢救性修复工作。

2.3 化学修复

化学钝化多用于原位土壤修复,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施人一些钝化剂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从而减少迁移及对农作物的毒害。

(1)化学钝化技术

A.无机改良剂的应用

近年来,石灰石、天然沸石、赤泥、骨粉、钙镁磷肥等作为改电剂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逐步成熟。其中石灰作为重金属污染土壤化学固定的常用物质,其对重金属的固定主要通过提高土壤pH值,使重金属生成氧化物或以碳酸盐的形态沉淀起作用,明显降低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态含量;天然沸石作为一种优良的铅污染土壤修复材料,通过调节土壤pH值和阳离子交换量抑制重金属铅的生物活性;赤泥可通过提高土壤pH影响重金属的赋存形态,降低重金属的有效性;骨粉可有效降低酸性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酸度,提高pH,增强土壤的吸刚性能,促使+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和生物可给性降低;钙镁磷肥是酸性土壤中常用的修复材料,可降低土壤交换态镉含量,使其向缓效态转化。

B.有机改良剂的应用

对于矿区酸性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养分流失严重和有机质缺失的特点,合理施用有机肥可提高土壤养分,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机物料有助予恢复土壤微生态环堍系统,降低土壤中有毒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从而减少对作物的毒害。常见的有机固化物包括禽畜粪便、无害化后的作物秸秆、豆科绿肥和污泥等。

C.螯合技术

螯合剂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活化作用主要是通过螯合剂与土壤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结合,降低土壤液相中的金属离子浓度,促进重金属在植物地上部的积累:并且对重金属Pb、cu、zn、cd、Ni等有很强的活化能力。

3.技术路线概述

3.1 土壤污染特征调查

通过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价,掌握修复区详细的污染状况,为下阶段土壤修复提供依据,土壤特征调查可分现有资料收集和修复区污染状况前期调查两个步骤进行。

3.2 修复区污染状况调查主要内容

(1)样点布设。根据前期收集的资料,由于前期采样调查取样点较少,针对这种状况,根据综合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布点要求,采取网格布点的方法,对土壤污染进行全面的评价。

(2)现场勘查校正。通过现有资料确定的调查区域内理论监测点位,还要通过必要的现场勘查,最终对理论布点数目和位置进行检验和优化。现场环境条件不具备采样条件需要调整点位的,现场点位调整后要对地图网格所布点进行调整,最终形成调查区域内实际需要实施监测的点位集。

(3)采样检测。采样采表层样及深层样,网格布点样品采样深度为20 cm,深层取样分五层取样:0~20 cm;20~40 cm;40~60 cm,土壤样品采集1 kg左右,装入样品袋,如潮湿样品可内衬塑料袋(供无机化合物测定)。采样的同时,由专人填写样品标签、采样记录;标签一式两份,一份放入袋中,一份系在袋口,标签上标注采样时间、地点、样品编号、监测项目、采样深度和经纬度。采样结束,需将底土和表土按原层回填到采样坑中,方可离开现场,并在采样示意图上标出采样地点,避免下次在相同处采集剖面样。

(4)污染评价。土壤重金属评价采用内梅罗指数法。根据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规定,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常采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区域土壤背景值或部门(专业)土壤质量标准。

(5)绘制修复场地污染物分布图。根据样品测试结果,结合我国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5085.6-2007)》,对典型污染场地的污染现状、污染程度及范围以及污染迁移转化的趋势及规律等进行剖析,根据潜在重点污染区域的检测结果,得到重金属浓度在不同位置变异,进一步确定修复区污染特征,明确污染浓度及范围。

(6)修复方案设计。根据修复区修复的土地利用功能,确定了药剂比例及土壤调理剂的配比及过程的控制条件。得到后期大规模修复所需要的运行参数,进而做出具体的详细的修复方案。具体修复方案如下:

A、修复区不同污染程度划分方案:确定修复区域位置,可根据污染情况将修复区根据污染程度,划定高、中、低浓度区,根据污染程度的不同,做不同的设计。

B、土壤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确定药剂配方、加药比、选择最合适的原位稳定剂施加方式和控制条件。

C、修复后农作物恢复种植方案:为了探究稳定化修复对农产品安全的保护情况,预计选择2种当地常见作物在修复区种植。

D、修复验收方案:目前稳定化修复还没有成熟的验收体系,本项目选用土壤浸出为验收方法,但最终标准需根据场地调查情况及小试情况做调整。

4.结论

通过对国内外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的综述,可以看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其在重金属去除方面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当前的研究发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4.1做好修复试点,逐步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开展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示范,在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进行污染评估,因地制宣地采用生物、物理、化学等措施开展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

4.2以生态文明为指导,探求实现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治理与景观美化、生态建设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的治理模式。

4.3注重重金属污染防治管理、制度、措施及方法创新,逐步建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和重金属污染物产生、排放详细档案。

参考文献

[1] 梁彦秋,潘伟,刘婷婷,邢志强,臧树良,沈阳污灌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2期.

[2] 王瑞兴,钱春香,吴淼,成亮.微生物矿化固结土壤中重金属研究[J];功能材料;2007年09期.

[3] 郝晓伟,黄益宗,崔岩山,胡莹,刘云霞.赤泥和骨炭对污染土壤As化学形态及其生物可给性的影响[J].环境化学;2010年03期.

酸性土壤改良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大棚番茄;土壤pH值;生石灰;产量

中图分类号 S6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235-01

海阳市是重要的蔬菜生产地区,蔬菜是当地菜农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近年来,受传统技术管理的影响,尤其是不科学地大量施肥,造成土壤酸化程度越来越严重,蔬菜的产量、品质有明显下降的趋势[1-3]。结合土壤特点,施入不同量的石灰可以有效调节土壤酸化程度,为探索该技术在大棚蔬菜上的应用效果,特在大棚番茄生产上安排了该试验,以为大棚番茄持续生产提供参考依据[4-5]。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方圆街道北城某农户的种植番茄大棚内进行,大棚占地面积191.25 m2。试验地平坦、整齐、肥力均匀,避开路边、堆肥场所等地块,土壤为潮棕壤土,质地为砂黏质土壤,pH值为4.22~5.24,属中酸性[6]。试验前分别采集0~25、25~50、50~100 cm土层的土壤,进行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及pH值测定,结果见表1。

1.2 试验材料

供试肥料:尿素(纯N 46%)、磷酸一铵(P2O5 44%)、硫酸钾(K2O 50%)、生石灰。供试作物:番茄。

1.3 试验设计

根据土壤肥力、番茄目标产量(75 t/hm2)及理论上每生产1 t番茄所需要吸收的主要养分量,试验共设5个处理,即处理1(习惯施肥):施尿素1 386 kg/hm2、磷酸一铵474 kg/hm2、硫酸钾1 164 kg/hm2;处理2:在处理1的基础上,增施生石灰975 kg/hm2;处理3:在处理1的基础上,增施生石灰1 425 kg/hm2;处理4:在处理1的基础上,增施生石灰1 875 kg/hm2;处理5:在处理1的基础上,增施生石灰2 325 kg/hm2。3次重复,小区面积38.25 m2。

1.4 试验方法

有机肥和石灰按方案要求结合整地翻于20 cm以上土层内。氮肥的20%作基肥,80%作追肥;磷肥的60%作基肥,40%作追肥;钾肥的50%作基肥,50%作追肥。

分别于生石灰施入前、施入后60 d、施入后120 d进行pH值测定,在番茄收获中期,各处理分别随机取10株番茄,对相关农艺性状进行测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下土壤pH值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处理2、3、4、5的土壤pH值均较试验前有所提高,增幅在0.09~0.58,对相同层次的土壤影响随着施入生石灰量的增加而增加,即对0~25 cm土壤土层pH值影响是分别比施入前提高0.19、0.19、0.26、0.25,平均为0.22;对25~50 cm土壤土层pH值的影响是分别比施入前提高0.45、0.37、0.42、0.58,平均为0.46;对50~100 cm土壤土层pH值的影响是分别比施入前提高0.09、0.36、0.36、0.38,平均为0.30。由此可以看出,石灰施用量对25~50 cm土壤土层pH值的影响最大。

2.2 不同处理对番茄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处理4的果实商品率和产量均最高,而处理1的商品率和产量均最低。说明,大棚土壤施用适量的生石灰,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对提高果实商品率和产量有一定的作用。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施入生石灰可有效提高土壤pH值,幅度在0.09~0.58,其中对25~50 cm土层的pH值影响最大,且施入适量生石灰对提高果实商品率和产量也有一定的作用,施用量以1 425~1 875 kg/hm2为宜。

3.2 讨论

(1)石灰需要量受土壤质地的影响甚大。pH值相等的2块田地,如果要施用生石灰使土壤pH提高到相同的数值,2块地所需要的石灰量未必相同,这是因为,一般测出的pH值,只代表土壤中活性酸的浓度,即存在于土壤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所施生石灰不但要中和活性酸,还要中和潜性酸。

(2)确定生石灰的用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根据土壤的交换性酸来计算施入量;二是根据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与盐基饱和度计算施入量;三是根据田间试验结果来确定生石灰用量。采用田间试验的实际结果能为某一地区提出较为合理的用量,该试验正是根据田间试验的结果来确定生石灰的用量。

(3)因土壤类型不同所需生石灰的用量也不同,且生石灰的调解过程实际上是钙元素在土壤中与其他物质有机反应和无机反应的最终结果,这就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这些反应。因而人们很难准确做到一次施入就能将土壤pH值调到植物所需要的中性范围,因此多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即多次施入而逐次递减施入量的方法。该试验仅明确了第1次施入生石灰后土壤pH值的变化状况,要想达到将土壤pH值调到中性范围的预期目标,还需要增加施入次数和做进一步的跟踪调查。

4 参考文献

[1] 王迪轩.蔬菜大棚土壤酸化严重[J].中国农资,2013(2):21.

[2] 张传英.日照市东港区苹果园酸化土壤调节技术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0(4):42-43.

[3] 王桂华,于树增,陈浪波,等.施用生石灰改良苹果园酸化土壤试验[J].中国果树,2005(4):11-12.

[4] 蔬菜大棚土壤酸化的治理[J].大众商务,2010(13):17.

相关期刊更多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催化学报

CSCD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