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培养孩子逆向思维

培养孩子逆向思维

培养孩子逆向思维

培养孩子逆向思维范文第1篇

【关键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训练

顺向思维是按照问题的发展脉络去认识事物,理清问题在时间上的联系,比较问题在前后阶段上的变化,按照一种固定的思路去考虑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逆向思维则与此相反,从事件的反面观察思考,着往往会出新意。

一、顺向训练使思维通畅,逆向训练使思维灵活

低段小学生的思维一般是顺向思维,他们对一些顺向叙述的问题理解起来是比较容易的。在教学中,我也发现教材的例题及练习都是迎合了学生的这一特征,多采用顺向思维。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知识与知识之间是互通的。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有意识的加强学生的逆向思维是相当重要的。只有把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都结合在一起进行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提高。

二、逆运算训练――打通运算“隧道”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性质、运算、思路、方法都是相对的,因此都具有一定的可逆性,也就是可以相互转化。低段主要有: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等等。在教学中加强正逆运算的转化训练,不仅仅可以能让学生掌握知识本身,而且为了解整个知识结构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练习中,提高学生逆向思维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孩子们初步感受“被减数=减数+差”这种抽象的概念。从而提高思维的灵敏性,准确理解各种运算的实质。在学年级上“倍的初步认识”后,一个孩子拿着书本上的练习非常得意地跑到我面前,兴冲冲地对我说:“老师,‘倍’其实很简单的。题目中出现‘几倍’时,只要用乘法就可以了,肯定是对的。”多聪明的小孩子!多善于观察的小脑袋!可惜这种思维一旦形成习惯,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碰很大的钉子。学生会搞混“倍”的意义,会用猜谜语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学习了“倍”的认识后,学生很容易根据一份数求出总份数,也就出现了像孩子们的“重大发现”一样。事实上,他们对倍的认识并不全面,应该说整个模型只搭了一半。而作为老师就应该试着在练习训练中去拓展另半个模型,打通运算结构的“隧道”,让学生能根据已知一个数的总份数和倍数关系,求出一份数。从而初步感知倍的意义,体会数学之间的贯通。

三、逆联想训练――向反方向运动

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克鲁捷茨基在论述心理过程的可逆时指出:“在一种逆向思路中,思想并不总是必须沿着完全相同的思路进行,而只是向相反方向运动。”这里指的“向相反方向运动”是逆联想能力。

由学生从眼前的已知条件联想到与之相反或相对立的别样条件,诱导学生反过来想一想,便能使学生逐步形成由正及反的逆联想思维,那么日后学生在顺向解题感到困难时,就会自觉地调整思维方向――向着反方向作试探、猜测,从而进入新的数学意境。

四、逆思考训练――促进逆向思考意识

1.加强举反例训练

用命题形式给出一个数学问题,要判断它是错误的,只要举出一个满足命题的条件,但结论不成立的例子,就可以否定这个命题,这样的例子就是通常意义下的反例。学生举反例不仅对加深记忆,深入理解数学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纠正错误的常用方法。

整个环节通过实际的操作,有意识地举例出与学生原有认知相冲突的范例,打破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开拓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2.加强倒推法训练

倒推法是一种重要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即从题目所叙事情的最后结果出发,利用已知条件一步一步倒着分析推理,直到问题解决。

我首先引导学生从所求的结论出发,反向推理。寻找所需的已知条件,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来解题。这样就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也可促进学生逆向思维能力逐步发展。

3.用分析法训练

分析法就是从命题的结论出发,逐步追溯充分条件,直到推导出已知条件的一种逆向思维方式。

从给出的信息中去分析出新的条件,运用逆向推理逐步完成整个过程。从而克服了顺向思维所造成的解题方法的刻板与僵化,激活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总之,逆向思维的训练一定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不断加强,当然顺向思维的训练更不能削弱。由于我现在是低年级的教师,因此,在教学中坚持综合练、全面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地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使得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使学生真正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水平,初步形成创新新意识。

参考文献:

[1]郑俊选著.《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

[2]关鸿羽著.《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新世界出版社.

培养孩子逆向思维范文第2篇

【关键字】高中数学;培养;创新能力

目前,中国制造遍布全球,中国创造却形只影单。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国制造,却很少有人在意中国创造,或许在其他国家或民族眼中,中国是一个缺乏创新能力的国家。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升广大高中生的创新能力十分必要。数学和逻辑学一样,是一门以思维为主的学科,而创新往往来自于人们思维上的灵感与顿悟,数学中思维的火花常常会爆发出创新的星光。数学思维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 ,有逻辑思维、形象思维、逆向思维、想象能力等多种思维能力。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要求以外,还要从数学角度,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这些方法如何运用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这些数学思维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引导学生逆向思维

在高中数学中,遇到证明题时,我们很多时候从正面来思考这个问题会束手无策。但是,如果我们从结果出发,看看要得到这个结果我们需要解决哪些问题。通过结果来推导原因,这样题目就显得容易多了。从结果来探寻原因,这就是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一种摆脱了常规思维,并且又在常规思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的一种思维方式。其实,逆向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它打破了传统思维形式的循规蹈矩,并且又在传统思维形式上有所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丧失思维的主动性和自由度,在传统方法指引下,学生只会成天到晚地按照教师、教材说的去做,这样他们的思维和思想就会接近僵化,毫无创新可言。所以,教师教会学生使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让学生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创新。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逆向思维要使学生明白以下问题:第一,教材和教师说的不一定是对的,只要觉得自己的思路正确,可以大胆发言质疑。要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能力自信。第二,相信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止一个,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殊途同归的。第三,让学生相信,很多题的答案不止一个,要看与提出自己不同的答案和见解。其实,引导学生逆向思维也是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自信能力,只有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能力自信时,学生才会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创新思维方法和思想被发现。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逻辑本身就是一门研究思维的学科,在前面笔者已经提到过,很多思维上的创新和进步,都是在原有思维方法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教师要学习已有的科学思维方法,并用它来指导学生创新。数学中的很多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逻辑思维的发挥。比如,解析几何题中如何层层推进去寻求最终的答案,这需要运用逻辑层层推进,一步一步地演绎。合情推理,归纳推理、类比、命题的逆否、充要条件等,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都思考一遍。可见,高中数学当中有太多的地方需要运用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在教学中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会逻辑思维,明白并学会论证的条理性,改变学生思维混乱、条理不清的状况。当学生学会了有条不紊地思考问题,思维具有了条理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也就更近了一步。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曾经有这样一条新闻:一位家长指着路边的铁环,问自己刚上幼儿园的孩子这像什么,孩子回答这是字母O,并且回答说这是幼儿园老师教的,这位家长当即将这为幼儿园教师告上了法庭,原因就是这位教师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并且以胜诉告终。可见美国家长有多注重孩子想象力的培养。相对论的提出者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间的一切,推动着科学发展,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爱因斯坦这句话解释了这样一个道理:学生能够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但学生的想象能力却是无限的,并且,通过想象力的发挥,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丰富的想象力比一定的知识更重要。观察力是积累知识的前提,记忆力是巩固知识的基础,思维力是获得新知识的途径,想象力则是人们进一步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发展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提出的一些奇特想法,教师不要置之不理,或是给与打击。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提出,并且在教学中还要需找大面积激发学生充分想象的方法,并渗透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多想象,多提出一些创新的想法和观点。

四、教会学生联系知识与实际

培养孩子逆向思维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 逆境 逆商教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012-03

当前的中职学生大多是“90后”,独生子女居多,年龄阶段属于“心理断乳期”,这是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心理变化最激烈、最复杂、最矛盾的时期,是产生心理困惑和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伴随着生理发育的提前,心理发育相对滞后,面对理想与现实、高成就动机与低学业水平的双重矛盾,中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强大,抗挫折的能力较弱,易陷入“精神雾霾”难以自拔,其症状轻则迷惘、灰暗、纠结、焦虑、孤独,重则思想消极,不思进取,意志崩溃。

面对中职生的一系列心理和情感困惑,中职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智商的培育,更要关注学生的逆商教育,开展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抗压力。探究当代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中职生的挫折教育,提高中职生的逆商即挫折商,扫除“精神雾霾”维护其身心健康,筑牢应对逆境的心理防线,预防中职生突发事件的发生,是中职教师不可回避的一项十分紧迫的课题。

一、逆商在人格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逆商(Adversity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记为AQ),也被称为挫折商、逆境商,是由加拿大培训咨询专家保罗・斯托茨于1997年首次提出的一个重要人生商数,近年来颇受人们重视。逆商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克服困难、超越极限的能力。逆商(AQ)与智商(IQ)情商(EQ)并称为3Q,被公认为当今人们在学业、事业等社会生活中获取成功的必备法宝。大量研究表明,在充满竞争与逆境挑战的社会中,人生的成败不仅取决于人的情商(EQ)与智商(IQ),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逆商(AQ),逆境商数高的人在人生的各个领域都占尽优势。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有句至理名言:100% 的成功=20% IQ(智商)+80% EQ(情商)和AQ(逆商)。由此可见,在智商与情商相当的情况下,逆商对人生的最终成功起着催化剂和砝码的决定性作用。

人生中有高潮也有低潮,没有人能永远处于巅峰状态,也没有人永远置身谷底。一个人的成长绝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遇到许多坎坷和逆境,汲汲追求没有逆境的生活无异于缘木求鱼,是精神与体力的双重浪费,我们必须接受人必有逆境的事实。遇到逆境,有的人能坚强面对,显示出非凡的勇气和毅力,无所畏惧,愈挫愈勇,学业优秀,事业有成。有的人一旦遇到逆境,选择退缩、沮丧、灰心、愤怒、绝望、不知所措,就此压抑成性,导致一事无成。决定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关键性因素是人的逆境商数。

二、中职学生逆商较低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原因。“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号召本意是倡导人们对教育的重视,部分家长曲解号召的内涵,对孩子百般宠爱,甚至到了溺爱的程度,背离了号召的初衷。中职生大多为“90后”,其生活条件与以往的中职生相比有极大的提高,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4+2+1”的家庭结构使得其过着优越的生活。很多家长事事包办代替,过分溺爱孩子,成长小环境的天然缺陷无法磨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很难培养学生应对逆境的能力。家长乃至祖父祖母辈,时时处处为孩子着想,承担了许多孙子辈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忽视对孩子进行逆境教育,逆境体验的缺失,常使孩子错生优越感,认为自己永远会享受鲜花与掌声,扭曲了对生活的本真认知,久而久之养成了孩子的依赖心理。人一旦有了依赖心理,就泯灭了主动性,学习上不求上进,日常生活难以自理,遇到问题束手无策,碰到问题绕道而走,失去依赖寸步难行。长期无忧无虑、只管单纯上学的生活,无形中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他们一旦初次离开家庭父母独立生活,发现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和处事能力都很弱小,面对突如其来的逆境和困难,便茫然不知所措,部分学生便采取消极、过激行为或极端方式来处理问题。

(二)社会环境原因。社会变革在带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会引起人们心理的震荡和行为失范。中职生心理活跃,各种心理素质正在形成但远未稳定,可塑性大,易变性强。社会的急速变化使正处于社会化路口的中职生容易滋生适应困难,难免出现心理问题。中职生以“弱势心态”自居,以消极的态度看待社会变革中的“阵痛”、转型中的“落差”,不能及时主动地调节自我情绪,培育理性的视角,适时倾倒心灵垃圾;加之媒体网络的高度发达,学生接收的社会负面信息也越来越多,造成了对社会不良现象的夸大认识,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容易造成学生逆境心理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正常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

(三)学校教育原因。在我国,素质教育已提倡多年,学校从教育理念到课程教材教法都随之变化,这种变化从理论上说有利于中职生的成长,但现实并非如此乐观,传统教育体制的惯性并没有因素质教育的提出而自动革除。目前。很多学校重视学生智能的培养,忽视学生意志的培养;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训练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初中时在升学压力下,分数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首要指标,这极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在得不到正确引导下易形成内向、闭锁、偏激、逆反、自卑的性格,他们遇到逆境时不能积极面对,而是恐惧、悲观,继而逃避。随着人才流动,人才竞争和就业竞争加剧,面对现实的就业压力和市场的功利化需求,学生心态日益浮躁,忽略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逆商素质的培育,这种急功近利的学习目标,自然会影响中职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提高逆商的策略

相比智商,逆商更多是后天培养的,逆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长期的磨炼培养、提升。只要改善对逆境的看法,征服逆境就具有建设性的精神力量。

(一)发挥家庭对学生逆境教育的引领作用。人生犹如登山,逆境常会不期而至,结伴而行。遇到逆境,很多人没有勇气面对并战胜之。家长应当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爱孩子的质量与智慧,全面理解素质教育内涵,加强对孩子的逆境教育,努力培养孩子应对和抵抗逆境的能力。早期的逆境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更有利于丰满人的社会化进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同样的逆境,第二次影响的力度和广度比第一次要弱得多,若提前进行逆境教育,可以有效抑制孩子遭受挫折后的消极心理,培养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乐观主义的生活态度。家长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典范,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活体验,引导孩子从小勇于面对逆境。教育孩子人生千回百转,每一段经历都弥足珍贵,逆境并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上苍的“恩赐”,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实现理想的艰巨性。家长应当改变对孩子过度溺爱、过分保护、事事包办代替的现象,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与担当意识,消除“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从而提高抵抗逆境的承受力。摒弃“只要你学习好,我什么事也不用你做”的陈旧迂腐观念,让孩子明白“吃苦是福不是祸”。此外,家长要支持孩子参加一些磨难教育活动,比如夏令营、军训、驴友队、野外生存以及到实践基地劳动等,有意识地让孩子踏入适度的逆境环境,通过有意创设艰苦环境,让学生走出课堂和家庭,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大自然的考验,锻炼孩子的吃苦精神、磨炼孩子的意志和品质、使孩子在艰苦环境中学会生存,从而提高承受逆境和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

(二)加强中职教育对学生逆境教育的支撑作用。逆境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是一墩成功者坚实的奠基石,在人生的金字塔顶,摆满了成功的金牌和荣誉的花环,而它的塔身和台阶就是由一块块被称为逆境的基石铺就,只有踏着这些逆境的基石,才能达到胜利的顶峰、辉煌的顶点。逆境教育有助于克服当代中职生心理素质的“常见病”:经不起严重的挫折,受不住较大的压力,娇骄有余而坚韧不足,狭隘自私而容不得批评。逆境教育承担着锻造中职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塑造良好心理素质的任务。社会正处于多元化的时期,各种价值观念发生剧烈的冲撞,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信息传递的渠道快捷方便,青少年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学校必须教会青少年如何应对这个复杂的社会,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对于中职学生而言,逆境教育正是增强中职生免疫力的有效方式,通过培养学生的耐挫折,抗打击的能力,能让他们变得更坚强。现实中很多中职生接受中职教育是一种被动、无奈,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历不等于能力”,中职生在社会的大舞台上照样大有可为,前途光明。努力使中职生重拾自信、挖掘自身价值,变挫折为机遇。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开设逆境教育课程,组织有经验、技巧性强的教师担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中职生思想精神状况,疏通学生精神上的障碍和心理上的症结,引导中职生正确面对逆境,并学会解决心理上的困惑。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所具的正向激励作用,以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发中职生积极向上时代风貌,增强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焕发学生的极大的学习热情,培养中职生健康的心理,通过参与校园文化生活,增长知识、锻炼才能、增强自信,减少为难情绪和挫折感,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教师更应该做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通过言传身教,引导中职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构建良好的品格和气质,培养其远大志向。对部分中职生而言,预期目标不能实现时,其不能合理归因挫折,及时调整自身的目标和行为,而是坚持己见,继而导致逆境感的产生,不能做到冷静分析问题,积极有效地处理问题。因此,教师要通过心理和思想教育,引导中职生提高认识,保持心胸开阔、保持乐观心态,愈挫愈勇,从而增强抵抗逆境的能力。

(三)强化自我教育,提高应对逆境的能力。在面对逆境时,应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它。全面认识逆境的两面性,只看到逆境的消极作用是不对的,还要认识到逆境对个体的积极作用,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弱者却是万丈深渊”。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遭受挫折时,要敢于面对,勇于挑战。鲍狄埃说得好:“力量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自己身上”。要让中职生逐渐明白只有自己才是主宰命运的真正主人,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面对困难、痛苦和坎坷,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获得成功。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原因,对待逆境的心理反应和自我调适能力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在成长的不同时期,应对逆境和失败的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人与人之间在学习成绩、生活水平、人际交往、爱情友情以及择业方面的期望值是不能盲目攀比的,否则期望值越高挫折感就可能越大。中职生应强化自身抗挫素质的培养,在面对不同的困难时,适度运用逆境防御机制、艾利斯的情绪ABC理论,合理调节自身的负面情绪,改变对事物事件的思考角度,以缓解心理压力;自觉地形成对逆境的正确认识,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困难,不断积累经验,正确归因挫折,学会用转移、宣泄、补偿和升华等心理防卫机制来消除受挫折后的不良情绪。要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学会利用情境转移的方法,在受挫时,及时离开或者创造条件改变引起逆境的情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然处之,冷静对待,以换取良好心态;要合理通过宣泄方法,如到空旷地方高声大喊,缓解逆境所带来的压力;也可以向知心朋友适当倾诉或者采用其他不影响他人的方法,让不良情绪释放出来,及时摆脱心理阴影,投入到愉快的学习和生活中。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提高中职生自身对逆境的耐受力和战胜逆境的勇气的有效方式之一。在社会生活日渐丰富的今天,中职生应该积极参与更多的、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譬如勤工俭学、帮困助残、职业体验、义务劳动、志愿者服务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学以致用,还可以深入社会、认识生活、体味人生,培养亲社会行为,为今后踏上工作岗位、融入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职业素养。社会实践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培养中职生的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磨炼他们顽强的意志有着重要的作用。中职生在校期间,通过社会实践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亲身感受社会中的种种困难和逆境,并努力寻求为他人解决困难的方式,不仅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精神、顽强拼搏的作风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更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加强自身的学习动力,领悟逆境产生的根源,完善和发展自我心理调节机制,加强自我磨炼,将他人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逐渐形成自我教育的力量,实现逆境教育的内化,增强克服困难战胜逆境的信心和决心,逐渐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总之,逆境不仅是人生旅途上无可避免的隐形伴侣,也是个人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教育的本质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心智的健全、人格的丰满。中职教育担负着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合格技能型人才人的艰巨任务,学校要加强中职生的逆境教育,使他们学会如何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和不同条件下调整自己的行为,学会用更好的方法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获得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逆商;让中职生清醒地认识自我,积极地改变自我,保持乐观心态,自信、自强,在逆境中发掘最有建设性的维度,积极进取,锲而不舍地将自己塑造成一个立体的人,构建自身完美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杨帆.逆境教育心理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8)

[2]李海洲.逆境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培养孩子逆向思维范文第4篇

一、逆向思维在几何证明中的优势

众所周知,分析法是几何证明中最常用的一种证明方法,而分析法中又有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由因求果”,另一种是“由果索因”.不管是“由因求果”,还是“由果索因”,它的思维方向都是线性方向,前者是正向思维,后者是逆向思维.但“由因求果”易使学生产生发散思维,一个条件写出很多无用结论.

例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是AC上的两点,且AE = CF.求证:DE = BF.

正向思维(由因求果):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B∥CD,AD=BC,AD∥BC

所得结论哪些要用,哪些没用,对于中下层次的学生来说却非易事.

逆向思维(由果索因):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D=BC

∠DAE=∠BCF,【AD=BC】(需证),AE=CF(已知)

ADE≌CBF(更简单)或CDE≌ABF

欲证: DE = BF

“由果索因”方向更明确,思路更清晰,可以避免学生在证明过程中走弯路,写出一些无用结论.

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证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

二、逆向思维的训练

要想学生能熟练运用逆向思维做题,单靠课堂教学讲几道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专项训练.

(一)给学生讲逆向思维的经典故事,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意识

人离水(孩子小做不到)

1.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小孩掉进水缸——救人(结果)

水离人(砸缸,水走,人获救)

2.田忌赛马的故事:田忌赛马,(三局二胜制)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上、中、下)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请同学们设计能让田忌获胜的方案.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从问题入手能更易、更快、更有效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反习惯训练

1. 教学生练习左手写字、左手拿筷子吃饭.

2. 练习比较少用的那只脚进行单脚跳等.

(三)在几何证明时利用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养成逆向思维习惯

几何证明需要学生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对于几何初学者的初中学生来说,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这种思维方式.而在问题设计时运用“由果索因”的逆向思维引导学生更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例如:如图,AB=AD,CB=CD,E,F分别是AB,AD的中点.求证:CE=CF .

问题一:欲证CE=CF,应先证什么?(BCE≌DCF)

问题二:欲证BCE≌DCF,已知CB=CD,还缺什么条件?(∠B =∠D,BE=DF)

培养孩子逆向思维范文第5篇

你一定听到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吧!

司马光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突然一个小朋友掉到大水缸里,谁也不能把他从水里救出来。这时,司马光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石头把缸砸破,把缸里的水放出来,这样小伙伴就不会被水淹死了。

在现代社会,也有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科学家想研制出一种可以在太空中使用,不会变形漏油,可以在水中、在玻璃表面书写的圆珠笔。为此,他们耗费了数十年的时间和上亿美元的金钱。当美国宇航员带着新研制出来的笔去太空时,却发现前苏联宇航员早就有了这样的笔。你知道前苏联宇航员用的是什么笔吗?答案是铅笔。

你知道司马光为什么这么聪明吗?你知道是什么让前苏联少花费了那么多年的时间和上亿的金钱吗?是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像是成功路上的关起的大门,只要孩子掌握了打开它的方法,就可以让他的智慧加倍,帮助他更快地走到成功的彼岸。

逆向思维让孩子更聪明

我们常以一个孩子有没有创造力,作为衡量他是否聪明的一个标准。创造性思维就是创造力的核心。而逆向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中最活跃的部分。

逆向思维是一种可逆思维,它的思维方式同单向思维相反,它是从事物相反的方面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法,比单向思维更具有批判性。孩子学会了逆向思维,就好像是他多了一只看世界的眼睛,智慧从单车道驶上了双车道,学习起来更是加倍的成功。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孩子的思维如果总是顺着某一个思路进行思考学习,不仅会缺乏创造性,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有时还会钻牛角尖。

这时,如果孩子能让思维作逆向推理,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反其道而行之,很可能会找到全新的学习方法,而且还可能会事半功倍呢!

从1996年开始,作为上海市市级课题的一部分,逆向思维训练开始引入孩子的早期教育,收效明显,训练过的孩子明显胜过其他孩子一筹。

所以,从3~4岁开始,您就可以开始对孩子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了!它能让孩子从小就学会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思考问题,提高他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逆向思维不仅让孩子更聪明,对他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也非常有利,还能提高孩子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逆向思维对于孩子今后学习数学特别有帮助。

罢夷嫦蛩嘉摹安厣淼亍±

LIST1:“花式”数学题

数学,是让孩子更聪明的科学,它对孩子思维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而数学思维又是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

孩子能接受的数学知识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孩子能学会逆向思维,就意味着他学习数学的潜力将进一步得到开发。

比如您可以给孩子写一个错误的算式,请孩子改变其中的一个数字或符号,使它成为正确的算式。举个例子,您可以给孩子一个算式2+1=4,让孩子改正。孩子一般都会改成2+1=3,虽然孩子没有做错,但这就是一种思维的定势。您不要满足于此,应该更进一步,让孩子反过来想想,多少加一等于四呢?这样,引导孩子通过逆向思维,得出2+2=4、3+1=4。

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活动,但日积月累,将极大地增强孩子学习数学的能力。

LIST2:颠来倒去说故事

语言活动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对孩子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如,给孩子看几幅画:第一幅是河里出现了几个泡泡;第二幅是露出了河马的眼睛;第三幅是河马的整个头露出来了;第四幅是河马站起来了。可以说,这是河马从水中冒出来时的画面,但如果将这四幅画反过来排,则会清楚地看到是河马钻到水里去的情景。所以,您在让孩子练习看图说话时,不妨多选择一些有时间顺序的图来让孩子进行排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也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LIST3:生活中的“逆向操练”

常识活动是孩子获得间接知识的重要活动之一,同时它对训练孩子的逆向思维也有重要的作用。您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例子中得到启示――

例一:有同样的两辆汽车,一辆车中的客人向后仰,另一辆车中的客人向前倾,您可以问孩子“哪辆车刚启动?哪辆车刚停下?”

例二:有一幅图,图上有一棵长满苹果的大树,树底下还落了许多苹果,您可以让孩子给熟透的苹果涂上颜色。

例三:有表示早晨、中午、傍晚的三幅图,每幅图上都有一个玩皮球的孩子,您可以请孩子根据画面上的时间提示,在每幅图上画上小孩的影子。

例四:两个水瓶中各放一个球,灌入水后,一个球的位置相对发生变化,浮在水面,一个仍在底下不动,您可以问孩子:“哪个是铁球,哪个是皮球?”

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知识,但却在潜移默化中,赋予孩子逆向思维的能力。不要忽视它们,赶紧利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