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消化内科专科护理措施

消化内科专科护理措施

消化内科专科护理措施

消化内科专科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摘要】传染病在临床上的特点是流行性、传染性和有病原体几个方面。传染病的主要预防措施为切断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和环节,根据这些方面采取主要的消毒与隔离等综合措施。传染病医院里传染的流行和传播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这三个方面。如果我们能够完全切断其中的一个环节,就可以断绝该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然而各种传染病的传染环节各不相同。在预防中我们应充分重视。传染病专科医院的病区是所有病原体相对集中的地方,作为传染病专科医院我们必须做好消毒隔离,防止病区内的交叉感染,切断疾病的传染途径,消灭疾病的传染源。本文中笔者根据几年的传染病医院的工作经验,针对传染病医院病区内感染的消毒隔离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传染病医院;消毒;隔离

传染病医院指的是收容国家法定传染病的医院,所谓传染病专科医院一般指的是以收治传染病病人的专科医院。由于传染病专科医院里的传染源相对集中,并且传播途径较为广泛,所以在我们目前的医疗实践中,如何切断疾病的流行和传播途径,并且有效预防与控制传染病专科医院的院内的感染,这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研究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焦点[1]。

为了预防各种传染病在医院内的流行和扩散,传染病专科医院在消毒措施、隔离措施方面比综合性医院和其他类别的专科医院有着更为严格的规定和要求。笔者所在的医院就是一所传染病专科医院,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院一直坚持严格的措施控制疾病的传播,预防疾病的流行,不断完善各种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有效防止了传染病在传染病专科医院内的传播扩散。

1 消毒措施

1.1 控制传染病医院院内感染消毒隔离工作的保障手段之一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 对病人的消毒措施:在患者住院入病区时,患者的活动最好是局限于污染区的范围内,并且要求患者必须遵守所在医院消毒隔离规定。患者出院时必须经过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处理。患者所接触的一切用品必须相对固定,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专用如体温计,这些专用的器具可用含有效氯0.5% ~1%的消毒剂浸泡。在没有经过消毒处理的情况,是不可以给他人应用。对病人所用排泄物、呕吐物、呼吸道分泌物、餐具、用品、便器等都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病人出院及病故以后,被服一类的物品需要经过消毒处理后再清洗,枕芯、棉被和床垫可用日光暴晒处理或送消毒室处理,通过上述措施以达到彻底终末消毒的目的。

对于医务人员的消毒措施:在医务工作者进入半污染区、污染区工作时,对医护人员不仅需要严格的执行隔离措施还需严格的消毒。尤其是当医护人员需要接触污染物品,以及收污染被服,更换床单,打扫卫生的时候,应立即用0.2%过氧乙酸浸泡双手并且进行彻底清洗。医务工作者进入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在进行操作的前后一定要进行流水洗手。护士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的前后都要彻底洗手,因为被污染的手是传染病医院感染最主要的媒介。认真洗手与手的消毒是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措施。医务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不准戴戒指、手链,并且所有人都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

1.2 杀死病原体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用先进的消毒设备消毒: 紫外线消毒灯、高压蒸汽灭菌锅、干烤灭菌箱、化验单消毒箱等。医院应该在病区内安装需要设置专用消毒间。对于采用先进的消毒设备进行消毒的其他注意事项:例如传染病专科医院的洗衣房、消毒供应室等地方都应该有符合要求的隔离的建筑等。

1.3 要加强传染病专科医院内部物品消毒灭菌处理:在临床实践当中我们经常遇到因为消毒不严而产生医院内感染的情况,由此可见消毒灭菌不严是造成医院感染又一个重要的原因,目前临床当中采用的灭菌方法是非常多,但是经过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我们一致认为高压、高温的消毒灭菌处理效果是最好、最方便的。传染病专科医院里除了对必须进行消毒的器械物品消毒外,我们临床工作当中尤其要注意的是对一些容易受人们忽视的消毒器械物品应进行认真的消毒。

1.4 传染病专科医院应减少高危区域的空气微生物的含量,空气微生物含量的减少是从多个环节要注意的: 所有患者的病房要进行湿式清扫,定时开窗,护理人员在每日完成床单更换,并且进行集中查房之后,用0.5%84消毒液进行空气消毒。在临床当中我们对于高危人群、高危重点科室要实行保护性隔离,并且严格执行探视规定,所有探视人员入室必须更衣、洗手,探视人员在探视后对室内进行通风、消毒擦拭、喷雾消毒等措施。

2 隔离措施

除了做好传染病医院的消毒措施,先进的隔离是控制传染病医院院内感染的必备条件之一[2]。传染病病区的隔离包括:①病区:应设医护工作人员卫生通过间。对于病房要分设小病室,不同病种病人分别安排在不同隔离病室。在病室内部应按严密的隔离原则进行分隔,内设防护门及卫生间。通道走廊墙壁上设有两层传物窗,工作人员可以不进入病室而传送饮食、药品等[3]。②门诊部接诊室:医护工作人员应有各自出入口。防止医务工作人员把外界的病毒带进隔离区,从而造成交叉感染的可能性。③半污染区:被间接轻度污染或被污染的地方,半污染区的隔离要求:所有病人或者已经穿了隔离衣的医护工作人员通过医院的走廊时,这部分人不得接触医院的物体;对于各类检验标本一定要按照要求严格存放,检验完的标本及容器等应严格按要求分别处理。④污染区:污染区指的是所有被患者或者患者的排泄物、患者的用物等直接污染的地方隔离要求:对于污染区的内物品没有经过消毒处理,这些物品不得带到他处;医务工作人员进入传染病医院的污染区对,必须穿着隔离衣、戴口罩、帽子等隔离服。除了以上的区域隔离以外还应该防止和病人的血液、体液、骨髓等标本有直接接触的机会[4]。⑤清洁区:即没有与患者直接接触,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地方。清洁区的隔离要求:所有传染病医院内的患者及患者接触过的物品不得进入清洁区内;工作人员接触病人之后需要洗手、脱去隔离衣服等才可以进入清洁区。

3 结语

总之,传染病专科医院的一切物品都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如医院里的楼梯扶手、椅、桌、治疗器械,采血的时候要做到三个一:即一人一根止血带、一人一张隔离纸、一次性注射器,通过这些措施以防交叉感染。做好传染病专科医院的消毒与隔离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管理规范.2002-03-2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6-12-2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07-06.

消化内科专科护理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控制;急诊科;医院感染;护理管理

The care management ofthe control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Xia Li

Department of emergency,Suining centre hospital,Suining 629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iatrogenic infection of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Methods The protection awareness of the nursing profession was enhanced,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rules and regulations wereImproved, protective equipment was equipped, nursing practice was regulated,aseptic operation , disinfection, isolation and monitoring measures were strictlyexecuted, strengthen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re management.Results The nurse's awareness of hospital infection was enhanced, the ward environment, materials management, nursing standards and other management operations were strengthed,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was controlled. Conculusions Enhancing care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andthe quality of care is improved.

【Key words】 control; Emergency department; Hospital infection; Car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R4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704-02

急诊科由于其工作特殊性,患者多,流动性大,病种复杂,夹杂着各种潜在的感染和带菌者;患者家属卫生习惯差,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造成环境污染;医务人员忙于抢救病员忽视自我防护,职业危害大。医院感染控制好坏直接影响医院工作,而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1],因此,加强急诊科护理管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是非常重要的。现将我科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护理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1加强护理人员预防医院感染意识

1.1成立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

由科室质控成员组成科室感染监控小组,根据本科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措施,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定期检查监控,随时抽查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1.2加强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定期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知识,要求全科护士必须认识到医院感染与己有关,是护理质量的组成部分,真正明确自己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把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贯穿于每项护理操作过程中,如:夜间操作是否按操作程序进行,在紧急抢救患者时是否所有处置符合要求。这些都联系到是否会发生医院感染。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将检查结果纳入护士的考评中,倡导相互监督,有效提高了全科护士的行为素质,确保消毒、隔离、灭菌和无菌操作的准确无误[2]。

2加强环境物品的管理

2.1病区环境管理

加强病员及家属的健康宣教,保持病区环境清洁,空气新鲜;加强卫生员培训,按规范进行湿式清扫,随脏随清扫,对地面分泌物必须先消毒再清扫,拖布分区使用,标识清楚,用后消毒悬挂晾干,床单元一桌一布,用后消毒;床单、被套、枕套随脏随换,规定禁止在病区过道或病房内清点污染物品,脏布类放规定污物桶内,护理车与治疗车分别存放;病房、治疗室、输液室、抢救室和清创室每天用空气消毒机消毒两次,专人负责,每月定期采集空气标本做细菌培养,并作好记录。

2.2物品管理

灭菌物品按灭菌日期先后存放于无菌柜内,非无菌物品禁止放入无菌柜内,专人管理,若出现过期物品扣发责任人奖金;无菌溶液分类存放,不得混装;一切用物定位存放,凡能高压灭菌或低温灭菌物品一律经预处理后送供应室灭菌,做好消毒登记及与供应室人员的交接登记;使用后的氧气湿化瓶、吸痰器瓶消毒后干燥存放;使用的消毒剂安尔碘,开瓶后注明开瓶时间,尽量一次性用完,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后的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等都要严格消毒。

3认真落实各项规范化护理措施

3.1我院护理部制订了基础护理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贯彻消毒隔离技术于每项护理操作规程之中,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和示教,实行人人考核过关,使各项操作正规化、过程规范化。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无菌操作前严格洗手,戴口罩,必要时无菌手套,抗生素现用现配,操作中应避免在局部有炎症的部位穿刺,预防感染发生[3]。

3.2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

洗手是阻断通过医护人员操作传播的关键环节。护士操作前后、接触病人前后做好手的消毒尤为重要,是防止医院感染的措施之一[3]。因此,科室规定护士上班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为提高洗手质量,还组织全科护士学习正确洗手六步法,并将正确洗手六步法示范图贴在洗手区墙上,让全科护士掌握并严格执行洗手法,认真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办公室洗手肥皂切成小块,肥皂盒悬挂,随时保持清洁干燥,并配备干手设施。

4重视监测工作

每月配合医院感染科定期进行卫生学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使用中的消毒液等,目前为止,卫生学监测结果无一次不合格。

5加强职业防护,树立标准预防理念,防止医护人员医院感染

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坚持做到标准预防;预防锐器伤,建立锐器伤报告制度,伤后要按规范处理伤口,及时上报,进行评估,建档立案及医学随访;标准洗手,加强个人

职业防护,人人掌握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正确使用、毁形、消毒和处理方法。使用防护用具,如:我科改用BD飞玛安全型留置针为急诊病人建立静脉通道后,无一例针刺伤发生;抢救室配备防护眼镜,为危重病员作气管插管时使用,避免分泌物溅至眼睛内。

6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我院制定了严格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将医疗废物按规范分类处置,盛装医疗废弃物的专用桶贴有分类警示标识,损伤性废物置于防渗耐刺的利器盒内,装满容器的2/3时密封置于污物室内,每天医院派专人统一收集至指定的地方处置,科室设有专用登记本,每日对医疗废物处理情况进行登记并签名,落实到人,避免了被污染的医疗器具流入社会。

综上所述,加强护理管理,认真履行职责,积极组织全科护士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监督,指导护士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消毒、隔离、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使科内工作人员重视了医院感染,增强了自我防护意识,能注重手卫生,坚持标准预防,减少了职业暴露;规范各项护理操作,完善相关规章制度,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使医院感染管理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因此,严格的护理管理措施,对预防医院感染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正洁,王绍琼,刘光华.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护理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6):380-381.

消化内科专科护理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医院感染;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无菌物品的供应点,也是污染物品的再处理中心,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控制科室[1]。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的住院安全性,消毒供应中心需要持续改进工作质量,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持续质量改进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加强管理和质控的一种新型质量管理理论,主要从分析现状、制定目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质量改进。

1 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方法

1.1 成立科室护理质量控制小组 护士长任组长,护理骨干作为科室成员,全面负责消毒供应中心再生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等工作,并做好监督和管理[2]。

1.2 制定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标准 对人员、设施设立标准,对护理环节设立标准,对护理效果设立评估标准。每项标准都遵循检查、分析、改进、评估、再检查、再评估方法,进行质量管理[3]。

1.3 查明存在的问题 科室自查、服务满意调查,以及护理人员反映等方式,查明存在的问题。本科室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管理制度不完善,质控管理不到位;重视消毒、灭菌工作,而忽视再生物品的清洗工作;再生物品清洗、消毒操作不规范;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不强。

1.4 分析问题的原因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规范的物品处理流程,造成清洗、消毒、灭菌环节质控的不到位;医务人员普遍存在轻清洗、重消毒灭菌的思想意识;针对消毒供应中心业务操作,没有做好有效的监督管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差异性较大,专业培训不到位,专业理论知识欠缺。

1.5 建立预期目标 无菌物品合格率达100%,服务满意度达到95%以上,以优质服务,满足临床需要。

2 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质量管理对策

2.1 加强质量控制 科室质控小组每日进行质量监督和检查,每周交叉检查一次,每月对检查结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检查整改情况。护理部每月不定期进行专项质量检查,考评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每季度与医院感染科室联合检查一次,做好质控管理,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

2.2 健全护理制度 明确指控小组的岗位职责,规范化医院感染管理,做好消毒供应中心的业务培训,使护理人员掌握标准制度及管理要求,意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工作中严格执行标准规程,做好质量控制。指控小组每周不定期检查1次,每月考评2次,每月召开质控回忆,讨论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形成质控循环的质量改进系统。

2.3 提高护理人员的法规意识和专业素质 重视消毒供应中心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重要性,强化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自觉执行规范操作,提高法规意识。消毒供应中心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法规知识,提高工作质量,促进科室质量的持续改进[4]。

2.4 切实落实岗位职责 明确规定消毒供应中心的岗位职责,制定规范化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并呈报至医院感染科室和护理部,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5 效果评估 质控评估主要包括护理人员自评、护理人员间评估,以及满意度调查评估。护理部每月调查或者随机抽查,每月进行一次满意度调查,并在护士长例会中,讨论发现的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持续改进消毒供应中心科室工作质量。护士长每周不定期检查,每月进行2次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每月科室内召开工作讨论回忆,分析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对整改后的成绩加以表扬,对于整改不利的部门和个人加以批评,进入持续改进的工作循环状态。

3 结果

经过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得到了大幅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物品处理流程,无菌物品灭菌合格率达100%,服务满意度达到97%,能够满足临床需求,实现医院内部无菌物品的中心供应化。

4 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是以重视质量管理,持续性提高工作质量的长期性、循环性活动,通过推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规范化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管理,做好全程质量管理,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灭菌物品的质量,满足临床科室的需要,确保患者的住院安全性。

持续质量改进过程中,质控人员与护理人员要做到合二为一,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科室规章制度,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提高质量管理意识,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而质控人员需要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效果进行检查和监督,充分发挥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支持和保障工作,促进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可持续改进。

本研究中,经过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得到了大幅提高,无菌物品灭菌合格率达100%。总而言之,加强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提高工作质量,确保无菌物品质量,对于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侯满萍. 消毒供应中心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11):106.

[2] 柏海燕.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感染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中外医疗,2012,9(2):126.

消化内科专科护理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传染科;危险因素;护理;预防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4.087

我国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 一些传染性疾病呈现出高发的趋势[1, 2]。为了保证传染科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本研究主要探讨在传染科护理中出现的危险因素, 并提出完善护理感染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3月本院传染科发生的护理行为危险事件共60例次, 对事件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事件当中主要的护理人员性别均为女性, 年龄22~35岁, 平均年龄(27.8±2.6)岁, 护理年限1~15年, 平均护理年限(9.3±2.1)年。

1. 2 方法 对2015年8月~2016年3月传染科发生的护理行为危险事件60例次的资料进行分析, 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比较实施预防措施前(2015年10月~ 2016年3月)、实施预防措施后(2016年4~9月)危险事件发生率。

1. 3 预防措施

1. 3. 1 健全安全质量制度 对传染科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 需要对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遵守, 对于相对薄弱等环节进行重点的规范, 对锐利器械进行严格的控制, 废弃标本以及具有感染性的敷料进行妥善处理, 在规定地点进行统一销毁处理[3-5]。使用一次性的消毒物品, 并构建消毒隔离常规和质量分析, 在醒目的位置贴放宣传标语。护士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同时依据病情的具体情况, 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3, 6]。

1. 3. 2 加强护理人员的个人防护 传染科护理人员需要加强自己的个人防护。首先是注重手的清洁, 手是医院医院交叉感染的传播途径之一, 在护理过程中应当是一人一巾一消毒, 在护理前后都应当使用肥皂在流动水中洗手, 必要时候对手部进行消毒[7, 8]。另外将与手部接触的各类器械和卫生用具也进行消毒处理。在自身出现患病、手外伤的情况下尽量避免接触病人, 避免交叉感染。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应视为有血源性传染疾病的传染源, 与此接触的时候应当戴上手套, 降低传染的可能性, 加强自身防护意识[9-11]。

1. 3. 3 加强对物品的消毒 对传染科患者进行输液的时候, 应当一人一管一带, 每天更换湿化瓶内的无菌蒸馏水, 每周使用消毒液浸泡湿化瓶两次, 使用一次性吸痰管, 严格把握吸痰时间, 防止吸痰过程中对气道黏膜的损伤[12, 13]。τ诨颊呤褂霉的穿上用品等放置到专用的污染袋当中, 并且送到专门的污染室进行消毒处理。患者的口杯、脸盆、痰盂等也应当每日进行更换, 一次性物品使用之后进行统一的回收, 并进行无害化的处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危险因素分析 2015年8月~2016年3月本院传染科共发生60例次危险事件, 其中交叉感染29例次, 占48.3%, 消毒液处理不当13例次, 占21.7%, 针刺伤12例次, 占20.0%, 肺部感染6例次, 占10.0%。见表1。

2. 2 实施预防措施前后危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实施预防措施前, 620例次护理行为中, 危险事件54例次, 危险事件发生率为8.7%;实施预防措施后, 708例次护理行为中, 危险事件11例次, 危险事件发生率为1.6%。实施预防措施后危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预防措施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传染病是一种具有传染性质的疾病, 能够在人群中相互的传播, 病原体会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传染到不同的个体[14-16]。传染科护理人员由于对于传染病患者有直接的接触,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具有传染 的危险因素, 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预防。另外, 传染科护理人员应当在日常工作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对自身的护理行为进行规范, 出现情况需要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合理的判断, 沉着冷静[17, 18]。

本研究结果表明, 60例次危险事件, 其中交叉感染29例次, 占48.3%, 消毒液处理不当13例次, 占21.7%, 针刺伤12例次, 占20.0%, 肺部感染6例次, 占10.0%。实施预防措施前, 620例次护理行为中, 危险事件54例次, 危险事件发生率为8.7%;实施预防措施后, 708例次护理行为中, 危险事件11例次, 危险事件发生率为1.6%;实施预防措施后危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预防措施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传染科护理人员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频率较高, 应当注意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素养, 规范感染科护理工作, 从而降低医护人员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刘红莲.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研究.中外健康文摘, 2013, 49(49):58-59.

[2] 武传霞.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及其管理对策.健康必读(旬刊), 2013, 12(10):430.

[3] 张春艳, 常瑞.传染科护理行为的感染危险因素探讨.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 2012, 3(3):134-135.

[4] 谭双燕.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临床研究.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 23(5):190.

[5] 葛金英. 传染科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大众健康(理论版), 2012(11):298.

[6] 邓德慧. 传染科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 大家健康(旬刊), 2014(6):264-265.

[7] 李新, 薛芬. 传染科护士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 医药论坛杂志, 2011(17):130-131.

[8] 刘宝咸, 李娜. 传染科护士面对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09, 20(12):123-124.

[9] 张丽梅. 浅谈传染科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当代医药论丛, 2013, 11(11):245-246.

[10] 林小娟, 洪清慧. 传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5):112-113.

[11] 杨莹. 传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中保健, 2009, 25(19):886-887.

[12] 张友谊. 对传染科护士面对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的探讨. 中外医疗, 2009, 28(26):118.

[13] 王雄心, 魏娜. 传染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与安全防护. 临床医药实践, 2010(8):507-508.

[14] 段秀芬. 基层传染科护士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健康大视野, 2013(2):294.

[15] 刘瑞平, 张义文. 传染科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 健康必读(旬刊), 2012, 11(9):120.

[16] 刘凤惠. 传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母婴世界, 2015, 25(2):263-264.

消化内科专科护理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医院感染; 管理; 预防控制

本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全院各科的危重患者,其患者特点是病情危重、变化快、病因复杂、症状严重[1],这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ICU科室工作的特殊性,医院为其配备了大量的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及专业技术人员,为危重患者抢救和治疗、获得生命的再生创造了条件。但在抢救和治疗的过程中由于侵入性操作和应急的抢救时机比较多,很容易发生医院感染,而一旦出现医院感染则又可明显的增加危重患者死亡的危险性,这也是造成治疗的失败关键环节之一[2]。因此,加强对ICU的科学管理,研究和分析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发生率,采取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措施,是保证ICU危重患者抢救和治疗成功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在危重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院通过对2010年1月-2012年6月入住ICU抢救的685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保证ICU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治疗,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资料为2010年1月-2012年6月入住本院ICU的患者685例,经统计其发生院内感染人数为159例,其中男96例,女63例,年龄19~92岁,平均58岁。院内感染诊断依据中华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制订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诊。患者感染均发生在入住ICU 48 h后或转出ICU 48 h发生,且入院时不存在感染也不处于潜伏期。

1.2 方法 由本院感科专职人员将医生确定的医院感染的159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按“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对医院感染病例患者的年龄、感染部位、疾病名称及危险因素等进行分类统计。

1.3 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相关规定进行。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临床相关因素情况 本组ICU住院患者共685例,其中159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3.21%,其主要危险因素侵入性操作而致感染,其中使用呼吸机、留置导尿、PICC置管术5例、气管切开、口腔感染8例;共发生医院感染204例次,例次感染率为29.78%。年龄>60岁的医院感染患者125例,感染发生率为26.82%,≤60岁的34例,占15.53%,临床相关因素构成比见表1。

2.2 医院感染的部位 医院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感染,其中呼吸机相关肺炎94例,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52例;其次是泌尿道感染21例,PICC置管术后感染5例。

3 管理措施

3.1 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制 成立医院感染科,由1名院长直接领导,ICU科内由科主任、护士长、医师1人和护士1人组成科室院感领导小组,加强对医院感染有关方面制度及院感知识的宣传学习,使ICU所有工作人员(包括护工、保洁员在内)认识到控制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意义,自觉严格遵守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到最小。

3.2 落实院感制度实施院感监控 医院对ICU医院感染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ICU院感小组反馈,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协助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科室领导对全科工作人员每月组织感染知识学习,增加医务人员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制定相关侵入性操作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及告知制度,如呼吸机相关肺炎、气管切开患者的管理、留置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PICC、中心静脉压测定等操作的感染和预防措施。医务人员在为患者做各项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手的消毒的有关制度;进行侵入性操作前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详细评估患者病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拔管; 留管期间认真做好管道护理[3]。

3.3 加强ICU环境的管理 病区内保持空气新鲜,病区内配备了空气净化消毒机,每日定时消毒2次,每次一小时,患者所用桌、椅、床等用物及地面每日用含氯制剂擦拭消毒3次。每月对病室、治疗室进行空气细菌培养监测一次;医院对细菌监测结果进行检查,控制空气细菌数

3.4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在进行各种穿刺、导尿、PICC、吸痰、换药、冲洗等操作时,要自觉的遵守无菌操作原则[6],特别是吸痰时一定要戴手套,吸痰管一次一更换,使用一次性吸痰管,严格遵守吸痰操作规程,轻柔操作[7],防止污染。笔者对ICU使用呼吸机的管理加大了力度,设专人负责呼吸机的消毒与管道更换;呼吸机接头、湿化罐、螺纹管、呼吸囊以及吸引器等一般医疗设备遵循专人专用原则,每周对呼吸机螺纹管进行消毒更换;尽量使用一次物品,防止发生交叉感染[8]。

3.5 加强基础护理工作 对留置尿管的患者每日进行尿道口消毒2次,每日更换尿袋1次,按尿管厂家规定时间更换留置尿管,每日进行1次膀胱冲洗[9];对高热、昏迷、留置胃管和禁食、气管插管的患者每日2次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口腔,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洁舒适。定时为患者做翻身叩背和吸痰,防止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氧气湿化液-蒸馏水每日进行更换,对长期吸氧者每周消毒更换湿化瓶;对于各种穿刺部位及管路严格尊守无菌操作规程,定时消毒更换,保持无菌状态,控制感染发生[10]。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院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直接相关的作用和影响,也是医德素质水平的重要标志[5],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而ICU是医院危重患者最多、最集中的地方,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发区。因此,加强ICU医院感染的科学管理,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最大限度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障危重症患者的安全、提高临床医疗和护理质量,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郑玉华.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医院感染[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6(中):234-235.

[2]黄妮娜,胡靖青,麦敏玲,等.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防护培训效果分析[J].现代医院,2011,11(8):115-116.

[3]徐亚鹏,牛会.ICU监护过程感染因素与护理对策[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5):91-92.

[4]李伟娟,卢晓燕,周静仪,等.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与护理干预[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3):119-120.

[5] 吕亚. 医院感染管理的关键环节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6(22):102-103.

[6] 赖春霞,姚吐娟,刘丽华. 三甲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教育培训效果评介[J].中外医疗,2012,(2):141.

[7] 刘朝芹. 感染控制策略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2012,(2):127-128.

[8] 杨柳,李宏.医院感染管理控制的现状及发展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2009,16(11):253.

[9] 徐丽华,钱培芬.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