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从事职业教育教师的要求

从事职业教育教师的要求

从事职业教育教师的要求

从事职业教育教师的要求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育教师 专业化 发展路径

1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内涵解读

随着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已逐渐从数量满足型向质量提高型的转变,教师专业化日益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焦点问题。教育改革的成效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教师专业化必然要求体育教师专业化。专业化是指一个普通职业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体育教师专业化又被称为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过程,是指体育教师在取得教师资格证书之后,在其整个体育教育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职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是体育教师专业从较低水平向较高水平提升,从一般职业向专门职业发展的动态过程。

2 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时代诉求

2.1 现代体育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新时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世界范围内新型经济浪潮的不断涌现,现代化教育发展亟需专业化的教师。教师职业同其它职业一样,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精细化,而逐步走上了专业的发展道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信息化社会,知识社会,必然要求包括体育教师职业在内的各种职业的专业化。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体现了社会分工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体育在教育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教育职能,有效提升育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是充分发挥体育综合教育功能的重要保障。应对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总体质量的高要求,现代教育更注重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提升教学的效率,专业化和高素质的体育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

2.2 提高体育教师社会地位的有效途径。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指体育教师职业在整个社会职业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它主要由体育教师的专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职业声望四个部分构成,它关系到体育教师整个队伍的稳定、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学训练质量的高低和人才培养的质量等一系列问题。体育教师承担着提高学生体质的重要责任,然而长期以来,体育教师不像医生、律师等职业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由于我国的国情及历史原因,我国体育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总的来说还不高,这是不争的事实,严重影响着这一重要职责的发挥。体育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体育教师的职业就不被社会尊重。因此要使体育教师这个职业得到社会的认可,使体育教师不断激发光荣感,体育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就是大势所趋。

3 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思路

3.1 健全体育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教师资格作为国家对专门对从事教育工作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具备体育教师资格的人,才可以被聘任为体育教师并从事体育教育工作。自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以来,教师资格制度开始在全国全面实施。我国的高校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完全由政府来管理,各地教育部门对获得相应学历的人员组织的几科考试及面试来评定,教师资格制度还不尽完善。如何建立一套严格、科学和可操作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是需要教育部等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共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3.2 提升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同时具有为体育教师工作奋斗终身的专业理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教师,也是对体育教师专业特征的高度概括,也是对体育教师人格塑造的基本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可谓是全方位的,作为新时代体育教师不仅要精通体育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具备体育教师职业的道德水准,形成现代体育教师的职业人格。体育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观体现在要全身心地热爱自身从事的体育教育事业上, 只有热爱自己从事的体育教育事业,才会有自豪感,才会有敬业精神,才能热爱学生,才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积极的责任感,这是对新时代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

3.3 提高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继续教育是通过进修与培训,使教师能在原有的知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继续教育是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对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专项培训力度,加大继续教育培训投入,组织免费培训,减轻体育教师的经济负担,营造良好的继续教育环境。各培训单位应采取进修访学、学术研讨、实地考察等各种途径,尽快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拓宽知识面,完善学科结构,丰富教学实践经验,使之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教学,更新教学手段。培训单位和各高校要严把继续教育质量关,使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3.4 培养体育教师专业化意识。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取决于教师自身,粹依靠外力推动的教师专业化可能会使教师职业获得一定的地位,但并不能有效地促使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高校体育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是自我导向、自我驱动的结果,没有教师的自主参与,教师的专业化只能成为空洞的口号。而作为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一员的体育教师,也应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师的自身意识觉醒将对体育课程改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4 结语

体育教师专业化是终身教育与终身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努力方向。体育教师专业化对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职业声望以及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动态的过程,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既需要教师内在的专业化意识,树立专业精神,同时也需要外在制度动力,列如严格高校教师准入制度、继续教育等措施,通过内外两方面因素的齐抓共管来促进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张华江,徐微.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再思考[J].山东体

育科技,2010(32):56.

[2]何芳.论高校教师的专业精神及其专业发展[J].贵州师范

大学学报,2010(1):130-135.

[3]付八军.高校教师专业化的最佳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

从事职业教育教师的要求范文第2篇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包括4个方面:师品、师智、师知、师行。“品智知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更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深刻内涵。正确把握和认识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有利于加强和改善职校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1.师品:职业教育的基石师品,即教师要有良好的品格、人格,德高为师。职校教师跟广大教师一样,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道德素质,有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的坚定信念和为国家、社会培养现代化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忠诚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坚持高尚的情操,廉洁从教,精于教育、勤于育人;发扬奉献精神,不断探索,勇于进取。古人云:“师者,人之楷模也。”学生模仿性强,加上教师与学生濡沫相随,教师品格、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有潜移默化的作用。2.师智:职业教育的内容师智,即要求教师学识渊博、学业精深,学高为师。首先,职校教师既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要掌握较宽广的相关学科或交叉学科的知识,还要掌握教育科学知识。即所谓教师给学生一杯水,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而且是常流水。其次,职业教育教师要具有教学设计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机智、创新能力等专业能力。这些良好的教育教学技能需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反复培养和锻炼。职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提高就必须善于学习,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掌握教育规律;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培养自己的教学管理能力;勇于实践,不断创新。3.师知:职业教育的定位师知,就是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角色要有明确的定位,技高为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传修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志向;授业,是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固有的客观规律;解惑,是使之知晓做人做事做学问最起码的准则和行为规范。职校教师以授业为主,以传道、解惑为辅。这就要求职校教师不仅技高一筹,还要把授业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统一起来。4.师行:职业教育的品质师行,即从事教师职业应具备的“技艺”和行为,身正为师。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学生对教师的言行格外关注,甚至模仿或效法教师的某些行为。因而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还要有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才能有效地感染和教育学生。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以教师行为的力量去感化学生。

二、育人为本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内容

育人为本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内容,其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体现职校教师的一种品格,一种良知,一种对社会、对人民、对事业、对学生的责任。教师要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而不是以学习成绩和技能水平作为惟一标准衡量一个学生。首先,育人为本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育人为本师德观念的建设,体现了以关怀、发展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育人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跟其他教育一样,职业教育只有重视人的作用,重视学生的全面、平衡发展,引导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才能树立“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的教育理念,学校的师德建设才能真正为广大师生欢迎和接受。其次,育人为本体现了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原则。联合国第47届教科文大会的报告指出,把对青少年进行能力培养作为应对全球化挑战优先事项的内容。职业教育,是贯穿需求导向理念,以塑造全面发展的职业人,实现个人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为培养目标的教育。一个“生物人”只有经过职业教育才能成为一个社会所需的“职业人”。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坚持能力训练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对发展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具有非常深刻意义。这使得职校教师将面临新的挑战,对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第一,具有开发实施能力本位教学的课程能力,能够以行业需求为引导,开发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基础的教材及实训实习方案;第二,创新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改变以传统课堂为中心的做法,通过学生在实训实习基地开展模拟职场训练,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第三,开展能力本位教学的方法。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发展,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灵活教学方法。

三、无私奉献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要求

在古汉语中,奉献的“奉”字是一个象形字,是两只手捧起一个酒杯的样子。因此,奉的本意就是双手捧着的意思。它道出了教师的职业特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虽功在千秋,却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品质,特别是在当今价值多元化的趋向下,各种利益不断调整、冲突,以无私奉献为基础的职业道德情操,便成为新时期师德观的核心内容。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系统在狠抓职业道德修养、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同时亦出现一些令人担忧的状况。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执业人员忽略了医学职业以人为本的社会意义,而把经济利益放在了首位。这提醒医学类职校在培养学生时,要端正教师的师德师风,培养学生的正确职业道德与无私奉献精神。将无私奉献这一核心内容贯穿与师德教育之中,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教育学生。其中,无私奉献更是医学院校师德的精髓,也是教育指导学生今后职业人生道路的基本道德理念。尤其对于卫生类学生(特别是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服务性基础医疗工作,这是一门仁爱、广博的崇尚职业,这种职业性质要求医学教育的师德教育必须追求真善美,提倡无私奉献,实现以人为本,引领社会道德前进。将学生培养成为特别有爱心、特别有自信、特别无私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新时期卫生类师德教育的重点。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学校要实现师德教育的价值,就必须实现由传统的师德教育理念拓展到维护人的尊严、尊重人的权利、重视人的价值,最终形成以人为本、无私奉献师德教育新观念。

四、乐教勤业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体现

乐教勤业是指教师乐于从事教育事业,勤奋努力地从事教育工作。这是教师对待自己从事职业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体现。乐教,就是乐于从事教育事业,以从教为乐,乐此不疲。这就要求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工作当成崇高的事业追求。如孔子执教40多年,始终诲人不倦,即使困于陈蔡,仍然弦歌不缀。孟子也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人生三乐之一。乐教必须以正确的教育观为前途,是以对学生的厚爱为基础。职业教育不同于高等院校的精英教育,它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大众化教育,所以要求职校教师乐教,首先要帮助职校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只有具有职业教育是面向各方面、面向各个阶层、面向人人的这一重要理念,只有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与定位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使得职校教师怀着淡薄名利、志存高远的崇高品质,投身教育中去。勤业,不仅指勤于教人,而且更要勤于自教,不断钻研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故曰教学相长也。真正的乐于教人,总是和自觉的勤学连在一起的。这不仅是职业的需要,也是道德(敬业精神)的表现。目前,由于种种原因,高职学校学生素质普遍不高,起点较低,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了解教育对象的家庭背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动向,重视对每个学生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正做到“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再者,职业教育是以技能为主,它与能力教育根本的区别在于培养的学生是技能型人才,因此,对于教师实践与技术能力的要求,就更为突出。所以更要求职校教师“学而不厌,精于功业”。

五、结语

从事职业教育教师的要求范文第3篇

 

当前,我国教育界的一大热点问题就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根据2014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我国将支持部分有意愿、有条件的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的高等学校,争取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的职业教育结构,并努力实现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普通本科院校应重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从专业特点出发在新专业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一、财务会计教育专业概况

 

从全国范围来看,办有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高等学校不多,据统计共有15所。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师范类院校,共有9所,分别是: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广东湛江师范学院、云南曲靖师范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除此之外还有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聊城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广西财经学院6所非师范类院校。广西财经学院是唯一的办有此专业的财经类院校。

 

从广西财经学院来看,财务会计教育专业设在广西财经学院会计与审计学院,是该校近年新增的本科专业。广西财经学院的财务会计教育专业从201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有财会1341、财会1441两个班共100人。是广西区内唯一在财会人才培养中融入正规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培养专职会计教师的专业。在招生上,该专业以广西区内的招生为主,所录取学生高考分数基本接近广西区内一本线(如表1所示),生源质量良好。

 

从培养目标来看,财务会计教育专业主要培养目标有两个,一是毕业生能在大中专院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二是毕业生能在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相关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工作。根据2014年11月份的一份调查显示,广西财经学院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在校学生中有62%的学生具有从事教师职业的意愿,有31%的学生表示会计和教师岗位都可以接受,只有7%的学生没有从教意愿。同时,结合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即使毕业生从事具体的财务工作,也应该是有培训能力的财务人员,能够对报账人员、新进财务人员、需要提高业务能力的人员等进行培训。因此,如何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是培养的重点。

 

二、财务会计教育专业与职业教育的联系

 

一般意义的会计职业教育是一种贯彻会计职业岗前、岗中的职业性教育,其培养目标是政治素质高、职业道德好、理论知识强、业务能力过硬、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专业会计人员。会计职业教育理念正好符合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目标对相关岗位的要求。

 

根据财务会计教育专业主要培养目标,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既要能从事具体的会计工作也要能从事会计教学工作,而目前我国的会计职业和教师职业都是有职业准入要求的。职业准入包括了两个方面,分别是制度性准入和非制度性准入。制度性准入指的是法规制度规定的职业任职资格与条件,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是行业约定俗成的职业任职资格与条件。这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职业资格,比如从事会计工作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从事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要有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从事教师职业要有教师资格证等。非制度性准入指的是除法规制度以外的职业任职资格与条件,主要表现为职业经验和经历,比如企业会计从业经验、金融行业会计工作从业经验或会计师事务所从业经验、会计教师从教经验等。而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和传统的学历教育相比更侧重于对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注重技术性和技能型的会计职业教育能很好地适应会计岗位和教师岗位的制度性准入和非制度性准入的要求。

 

另外,职业教育在形式上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优势,培训的地点不再局限于课堂之内。指导者和受训者之间的关系也不再是传统的师生关系,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在新鲜感和好奇心的驱动下,这种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其知识体系也能够在实训中得到及时的更新。而且,在校外培训中可能出现的就业机会,也是学生高效学习的动力之一。

 

综上,职业教育在形式上的灵活性、多样性以及潜在的就业机会能提高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注重技术性和技能性的会计职业教育能很好地满足财务会计教育专业毕业生对会计岗位和教师岗位的制度性准入和非制度性准入的要求,会计职业教育的目标与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对会计和教师职业岗位的要求相匹配。

 

三、广西财经学院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建设思路

 

为办出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特色,强化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更好地培养会计和会计教师职业人才,我们要把握好职业教育的脉搏,转变思维方式,采用更灵活和开放的方式建设好财务会计教育专业。

 

(一)明确发展规划。为适应广西及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并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广西财经学院初步制定以培养“双证型”人才为特色,培养基础知识牢、动手能力强、具有专业教育教学素养的复合型、应用型财会教育人才为核心,以高水平教学和科研为支撑载体的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发展规划,并以此作为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建设的指引。

 

(二)加强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和实业界的联系。要建设好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应尽量走出去,重点是加强与会计行业、中职学校的联系,了解会计实务和会计教育对相关技能的要求,还可以让实业界参与到主要教材的制定中来,力求教材内容及时更新,而且在课程的设置上也需要考虑到用人单位的需求。

 

(三)加强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育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的挖掘和培养。目前,广西财经学院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归属于会计与审计学院财务会计教育系,该系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学历结构为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4人,学士学位3人。教师队伍中以实务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主,其中具有双师资格教师4人。为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广西财经学院正致力于建立更多的社会实习、实践基地,并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到各个企事业单位实践,内培外引,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四)促进导师制度的完善。从入学后不久,财会1341班和财会1441班每6—7名同学就配有一位专业导师,导师将在四年的学制时间内对他们进行直接的会计和教师职业引导。导师制将继续在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其他班级实施,并将建立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导师制度,以实现对学生的职业发展的更有效指导。

 

(五)强化实践性教学。实验实践课程是学生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学校教育和学生适应今后工作的重要环节。要依托现有的专业实验室和建设成熟的实验课程,目前,财务会计教育开设有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成本会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习和会计学毕业综合模拟实习,全方位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和锻炼学生教育教学经验,还应设置教育实习环节,我们正在筹建模拟教学实验室,供学生进行校内教育实习使用。并积极与广西区内中职学校联系,开拓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同时,广西财经学院也在应积极探索和师范类院校合作办学的模式,以弥补财经类院校在教育实践方面的不足。

 

(六)加强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我们要以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所遇到的重大问题为线索,结合广西财经学院在教育教学上的探索与实践,重点对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团队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归纳与总结,以更好地指导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发展建设。

 

总之,为适用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内在要求和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把握好职业教育的脉搏,采用适当的、灵活的和开放的方式建设好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将会计职业教育贯彻到财务会计教育职业岗前、岗中的职业性教育中去,以实现加强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建设、更好地培养会计和教师职业人才的目的。

 

作者简介:

从事职业教育教师的要求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师资;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60

基金立项:本文系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基金项目《特殊教育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论文之一,项目编号为:HB13JY004。

一、高校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特殊教育学校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上的问题

过于重视教师学历达标从而轻视了教师的综合素质。目前我国在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上,比较重视学历达标问题,几乎在所有的文件中关于学历达标的问题描述都是最清楚的,而对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描述则是笼统的、难以操作和把握的,这是由于我国没有内容明确而具体的职业教师任职标准。只有完善制度建设才能使师资队伍建设有序稳步地进行,从而建立比较完备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制度、任职资格制度、聘任制度等。

2、特殊教育学校职教师资来源上的问题。

特殊教育学校师资来源渠道广泛,但缺乏规范的准入程序。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职教师资来源比较广泛,主要有普通师范、特殊教育师范、普通高校、兼职教师等,但由于缺乏规范的程序,各渠道的教师来源只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时还要通过非常规的路径才能进入职教队伍,特别是兼职教师的聘用,由于缺乏政策依据,常与所在单位有分歧。由于来源质量复杂,且缺乏严格的准入标准。我国职教教师准入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准入标准过低,难以保证师资的质量水平。如在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师上岗前,必须参加为期1年的新教师上岗培训,培训结束时接受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评估考核,不合格者不能颁发教师资格证书。另外,培养目标不够到位,学术性、师范性、技术性有待整合。

二、我国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1、坚持专业化发展方向,提高职教教师的职业待遇和职业声望

坚持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首先,如果一份职业是人人都可以担任的,那这份职业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从事这份职业的人也是不受人尊重的。这就强调了要凸显职教教师的专业技术含量。职教教师有其本身专业的特殊性,在教师培养方面也有着特殊的训练和教育要求,不是任何人或者具备了某一学历就可以胜任的,尤其对特殊教育学校的职教教师要求更高。大力培养出具备高专业素质的教师不仅是为了维护职教教师的职业地位与声望,更是对学生的未来负责任。其次,要吸引更多优秀的师资力量参加职教教师队伍,就必须坚持专业化发展。只有专业要求提高了,带动职教教师职业地位及职业待遇的提高,进一步提升职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才更有希望选拔更优秀的师资队伍。最后,坚持专业化发展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教师能将更多地精力放在自己的专业上,加强自身专业化发展,长此以往便能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2、加强特殊教育师资的在职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倡导终身学习。任何教师的专业成长贯穿于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有自觉的专业发展意识,能够结合自己的素质特点与教育教学实际,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确定每个阶段职业发展的目标。其次,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发展,终生学习理念对于职教教师尤为迫切。作为职业教育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终身学习对于职教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理念,而应切实转化成行动了。

作为教师发展的专业支撑,教师主体意识和研究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就必须发挥主体意识的作用,然而这只是无专业特征的角色定位。如果教师的研究意识能够增强,使自己成为"研究者",不仅有利于自身素质教学质量等各种方面的提高,使得教师工作焕发了光彩和生命力,也将"知识传授者"这一老套古板的角色定位上升到更高一级具有专业性质的学术层级上来。

会学习的人是懂得反思的人,就是要根据以往经验作出正确的反思,从而得到不断地进步,运用到教师的专业成长上也是同样的道理,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经验加反思,教师要学会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反思自身的原有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和实践,将不断反思与不断学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促进自己专业的发展。也只有在教师个体与其自身具体实践情境和对过往经验的研究结合起来的条件下,先进的教育理论才能得到有效的运用。教师只有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才能够当之无愧地从事伟大的教育事业,因此,把自我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化研究态度的组成部分是值得提倡的。反思型教师正是当下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要的。

3、建立健全特殊教育学校职教师资制度体系,保障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制订特殊教育学校职教师资的专业标准,将教师的学历要求转化为资格要求。由于特殊教育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比普通教师有着更强的专业性,他们不仅要具备一般教师所具备的基本条件,还要具备从事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道德。

从事职业教育教师的要求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师;职业素质;设计依据

我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跨世纪的、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当前我们必须将教师职业素质的提高摆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也只有具备了良好职业素质的高校教师才可以称得上是高校人才型教师。

一、教师职业素质的概念

教师职业素质是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的稳定的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职业形象育人知识与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这种职业品质在一般生理条件合格的条例下(无语言障碍,无形体缺陷等),主要是经过后天科学训练、系统培养与反复实践中形成的。只有具备了这种品质的教师才可以说是一名合格的人才型教师。

高校教师教师是新知识的开拓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能力发展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是学生未来成材的楷模。由于高等学校的教师在完成国家人才培养这一宏观工程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所以素质较高的教师不但能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够迅速地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引发学生尊重和崇敬的心理,而素质较差的教师则相反,特别是在学生中没有威信,得不到学生尊重和崇敬,也不利于教师自己的发展。

二、人才型教师职业素质的特点:

1.全面性:教育工作是不断促进学生对象社会化的过程,以适应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显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也要求教师素质结构全面,要有全面育人的能力。

2.示范性:教师在育人过程中要言传身教,教师本身的思想品德、个性修养、一举一动都成为学生集资的对象,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形象,这是教师区别于其它职业的显著特点。

3.稳定性:教师直接参与的经常性工作是具有稳定、重复,可操作性的工作。所以对教师的基本职业品质要内化成稳定的心理结构去操纵教师的职业行为,也就是要求教师具有熟练、规范的职业品质。

4.再创性:教师本人传授的是前人积累的知识,但对学生来说这些知识都是未知的领域。如何教会学生,并使学生学会和会学,就要求教师善于科学与艺术地加工有用的信息,并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这就是教师职业品质的再创性。

三、人才型教师职业素质的结构及设计依据

(一)人才型教师职业素质的结构

1.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努力提高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修养。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高尚的思想情操,严谨的执教态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深厚的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具有比较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

3.教师的身心素质。体制健康,精力充沛,具有比较广泛的爱好、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宽广的胸怀和自我控制的能力等。

教师职业素质的三个方面,构成教师职业素质的结构,其中思想品德素质是方向、灵魂,科学文化素质是基础,身心的素质是保证。三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缺少哪一方面都影响教师的整体素质,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我们必须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

(二)教师现代化职业素质的设计依据

社会发展的需求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而人才培养的要求,又给教师素质提出了特定要求。

1.教学能力复合化。从教育现状与未来发展看,学校育人的信息源的构成会发生明显变化,新课程计划也已经把课程划分为必修、选修、活动三大课程。所以要对现有学科教师加强其从事学科课程的教学能力,培养其从事选修课程的教学能力,发展其从事活动课程的教学能力,使教师具有复合教学能力。

2.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学科教学的整体化是21世纪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之一。在多学科对同一个学生个体施教的过程中,要求各科老师有相互配合的意识,应善于从学科交叉、学科对比与学科渗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求教师能从系统理论的高度来驾驭教学内容。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了解相关科学知识,以及一般方法论知识。

3.教育交往的多样化。教师应加强多向的教育交往,业务研究交往,师生情感交往等多种交往能力。

4.教学技术的现代化。现代教育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而发展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教育技术不断进步。目前视听技术发展到多媒体的综合运用,并与计算机结合向智能化发展。全社会的重视教育,加强教育投入,促进了教学装备的现代化。这些都使得教学手段现代化成为新世纪教育发展的一个特点。为此“三片、两带、一机”将成为教师的常规手段,通过电化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提高学习效率,掌握现代教育(下转第37页)(上接第25页)技术将成为教师职业品质的重要一环。

5.增强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教育是超前的事业。21世纪是一个充满着竞争的时代,教师不但要适应教育的今天,还要面对发展的未来。这就不但要求教师要对今天的社会变革与发展有适应力,还要为21世纪社会培养有竞争力的人才,要求教师必须以超前意识为基础,发展教师的获取处理使用信息、教育科研等多项发展能力。

四、大力提高教师职业素质,造就更多人才型教师

1. 广泛深入的开展以教师职业道德为核心的道德建设。教师这一职业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对其职业道德的要求更高、更严。我们必须看到,教师作为文化人,其精神对工作的推动作用往往比一般人更重要,奉献精神是促进教师进步最重要的精神动力,它是教师职业道德中的核心内容。

2.建立健全教师职业素质的运行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一整套运行机制。其中,最重要、最本质的两个机制:一是动力机制,二是约束机制。这两个机制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把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教师队伍的在职培训。教师职业素质的提高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方面,而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在职培训。教师的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仅有文化知识的素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扎实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培训,比如下实验室、下厂锻炼等等。 【参考文献】

[1]阎增援.论大学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职业修养[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4).

[2]马金虎.高职教师职业素质浅论[J].育与职业,2002,(6).

[3]周伟.试论理想大学教师的境界与修养[J].政法论丛,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