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强合规管理体系

建强合规管理体系

建强合规管理体系

建强合规管理体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健康持续发展;责任体系建设;瓦斯综合治理;矿井防治水体系

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是构建煤矿安全综合管理的重要路径。因此,在整个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中,要突出质量建设、安全体系、人才资源、规范管理等的应用,促进煤矿企业健康发展,进而实现煤矿整体效益的全面提升。

1构建规范化的责任管理体系

(1)强化行政领导责任。在矿井建设综合管理中,要围绕煤矿综合管理需求,在建立安全责任管理方面,首先要强化领导行政工作人员的主体责任;其中,建立企业各级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制度,行政领导对煤矿企业的综合发展全面负责,作为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者,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职责。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要突出在管理层执行制度方面的完善,突出在责任管理体制上责任的量化、细化等,作为一项具体化的管理职能,形成责任分工明确,管理到位的责任管理模式[1-3]。(2)强化安全责任制教育。在矿井建设安全管理责任制度中,要形成安全责任教育的具体化运用,全面细化安全责任管理,并在实现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的基础上,促进每一个员工尽职尽责管理。因此,要形成系统化的安全责任管理教育模式,采取多种模式的安全教育,通过微信平台、信息化建设、网络宣传等方式,形成对煤矿综合管理的整体规划,尤其是在安全文化教育氛围形成中,构建“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尤其是在职工安全理念、安全操作、安全流程等方面,要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效果。

2加强瓦斯综合治理

(1)形成综合管理原则。在瓦斯控制的安全管理体系中,主要是采取“先抽后采”的原则,在严格控制基础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瓦斯抽放管理队伍,在煤层抽放的综合管理中,形成预防等方式,整体上严格控制。完善并严格落实瓦斯抽放技术措施,做到不抽不采,措施不落实不采。(2)全面加强现场管理。在现场管理中,要全面确保瓦斯抽放的精准时间,主要围绕抽放率、抽放量等指标进行严格细化,结合规范化的管理,在进行班组综合化管理的基础上,加强煤矿通风管理的能力组织,全面确保用风地点配备相对足够的风量,要坚决杜绝瓦斯超量操作的方式。同时,要对瓦斯集聚现象进行有效处理,在确保通风顺畅的情况下,保证安全系数的全面提升;在综合管理方面,要建立相应的防突管理机构,在配备相应素质较高的施工队伍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在检查有出现过动力现象的矿井,要派专人负责,加强现场管理,实现“四位一体”的规范化处理,将“防突”措施严格落实到位。这样可以形成瓦斯地质预报及矿井瓦斯地质图编绘的制度化、经常化等,进而形成科学有效地统计方式[4]。(3)全面完善监测监控系统。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瓦斯综合治理要求,配齐各种瓦斯监测监控系统。高突和高瓦斯矿井要建立瓦斯抽放系统,装备安全监控系统,全面落实“一通三防”四项装备措施,健全和完善瓦斯防治装备和安全设施。

3优化防治水措施

(1)明确相应责任。在细化每个责任的基础上,要构建煤矿水害防治第一责任的意识,在形成总工程师主体负责的过程中,形成相应的规章制度,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掌握矿井地质资源、水资源、水域区域地质灾害等类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并从多个角度进行落实。(2)加强综合性管理。强化管理,完善并落实管理制度和“查、堵、疏排、截、探、防、躲”等措施,保证水害防治工作扎实有效且安全可靠,尤其是在建立综合管理过程中,要加强不同程序之间的衔接,做好全面管理工作。

4制定开采的有效方式

4.1注重煤矿井下安全管理

在安全管理路径中,最主要的是要加强井下开采技术提升。首先是强调安全开采的运用,在优化开采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煤矿企业综合设备实施,采取规划性强的开采技术,在整个方案实施中,对勘测仪器及技术等要素,形成有序性和安全性的优化;在巷道布置过程中,要形成简单、实用、安全的方式,对于不同方案结合煤矿地质条件和赋存条件进行技术交流,形成技术方案和开采方案的有机结合,既可提升开采安全技能,又能减少浪费;在提升安全综合功能的基础上,形成多元化的技术应用,起到更好地科学效果。

4.2推动综合效能提升

在责任管理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要建立安全责任管理体系,从安全制度完善的角度出发,针对当前煤矿企业综合管理效能,做好责任细化工作。在煤矿企业建立相应的责任落实处理机制,层层进行安全管理,在确定每个领导层人员及工作人员责任的基础上,形成明确分工,搭建一个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保证煤矿安全管理落到实处。同时,加强采矿工作人员的灵活度培养,为一些煤炭专业高校提供一些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并与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丰富煤矿企业自身岗位与综合素养的同时,为煤矿专业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4.3加强矿井机电设备的规范化管理

在机电设备综合管理过程中,侧重在矿井相关设备,如提升机、主通风机、电器防爆、矿井供电等环节的安全管理,从而有效确保整个安全运行的落地生效。同时,要构建规范化的安全生产制度化管理模式,在进行生产设备常规化检修的基础上,加强对保护装置等设施的管理,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全面提升机电设备系统水平的整体提升。在建立完善的矿井安全管理机制上,重点在加强工程开工及巷到布置、技术改造等,形成对综采面初放、收尾、搬家、安装等地质条件相对薄弱的环节,安排专门人员管理;在加强班组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增强安全专项费用与瓦斯控制专项资金管理,侧重于提升瓦斯控制与矿井设备的综合水平,并建立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机制,以有效提升和改善资金利用率,切实提升安全保障能力[5]。

5结语

在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完善中,要注重安全教育意识的全面培育,在结合当前各项工作需求基础上,建立严密、规范、有序的管理方式,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对于提升煤矿企业的综合效能都将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荀国.建立安全长效机制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J].神华科技,2010,8(2):13-15.

建强合规管理体系范文第2篇

一、合规经营的重要性

(一)合规的概念

“合规”是舶来品,由英文“compliance”翻译而来,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合规”泛指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遵守的各种规制、规则和规范。包括承担社会环境责任,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反腐败、反垄断、反欺诈等各个方面。

狭义的“合规”主要指强化合规经营,反对商业腐败和贿赂,本文所指“合规”为狭义范畴。

(二)合规经营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必由之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国际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企业的国际化运营面临着合规的多重挑战。

第一,国际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一是全球遏制商业腐败力度不断加大:国际机构、各国政府颁布了各类针对反腐败的法律法规,打击违规力度加大;全球范围内加强合规治理合作,政府间国际执法合作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积极促进世界范围内建立广泛的反腐败联盟;对贿赂提供方打击力度加大;企业有无合规体系逐渐成为受制裁和解除制裁的前提条件。二是企业竞争规则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推动下,企业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企业从跨国经营向全球经营转变,据此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向全球公司(Global Corporation)转变,企业的责任理念从股东价值最大化向全球责任转变,即,承担包括股东、社会和环境责任在内的全球公司责任。全球企业要求履行全面全球责任,要求企业推动合规反腐,强化企业合规文化,从而改变了企业全球竞争的规则。国际知名公司基本上都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的合规体系。

第二,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竞争压力:一是中国和平崛起,外部世界始终用“有色眼镜”审视中国企业,外部通过合规占据商业道德制高点,成为蓄意打压遏制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手段之一。二是合规成为中国企业适应全球竞争新方式和全球竞争新规则,从而全方位“走出去”的关键所在。中国企业应该主动适应全球企业竞争的新局面,通过强化责任增强软竞争力。三是国家“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倡议要求中国企业“走出去”要依法合规经营。2017年新颁布《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指导中央企业建立健全境外投资管理制度,规范境外经营行为、加强境外风险管控。四是目前“走出去”中国企业普遍缺乏健全的合规制度和健康的合规文化,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合规风险巨大。

综上,“走出去”中国企业要想走得远、走得稳必须建立并实施符合国际标准的合规体系。

二、中国企业合规经营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借鉴国际著名公司强化合规经营的经验

西门子等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在强化责任合规反腐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的经验,其中许多做法值得中国企业学习借鉴,例如:建立完善公司合规管理制度体系;设立权威的合规管理组织架构;加强对第三方、供应商和客户的合规管理,实现企业价值链各环节的合规经营;强化合规体制的执行力度,抓好合规经营预防、监察及应对三大环节等。

(二)发展创新中国企业合规经营的成功经验

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逐步摸索搭建出合规管理的整体架构,即,合规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全员参与、各司其职。在企业总部及所属各单位分级建立健全合规管理制度,建立日常合规管理信息沟通机制,在全公司、全员范围内培育道德诚信的合规文化,有效应对了石油企业“走出去”面对的合规风险。

笔者所在的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既结合国际最佳实践、国际社会要求,又融合公司合规管理现状、海外业务特点及市场环境的“1+7+8”个海外业务合规风险管理体系性文件,搭建了合规风险分级审批管理、工作传达与沟通、监督整改三大合规经营机制。结合公司海外机构设置情况,搭建了中国交建海外事业部、子公司总部、驻外区域中心、驻外国家机构四层级海外合规管理架构,任命并确认了各层级合规官及合规人员。围绕制度体系的实施,形成了运作良好的闭环保障体系:一是合规培训机制化、日常化、长效化。二是分别出台了海外合规审查、合规风险评估及合规调查实施细则。严格的审批机制、全面的培训机制、严格的考核机制、通畅的举报机制和有效的查处机制顺利保障了海外合规制度体系的有效执行落地,将合规风险防范于未然,保障了公司海外业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三是开发了中交海外合规信息化系统,在日常工作监督中,注重规范内部审批流程、严格控制相关风险。目前,中国交建的海外合规业务管理体系已经在非洲全境40多个国家的驻外机构扎实推进,并正进一步向全球驻外机构推进,成为合规体系建设走在最前列的央企之一。

三、中国企业合规建设推进中的建议

第一,建议在政府层面加大推进中国企业尤其是“走出去”中国企业建设并实施符合国际标准的合规体系。近年来,随着全球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国“走出去”企业违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批评,直接影响了国家形象和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下,国家层面应在合规体系建设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指引和行业规范,促进中国企业合规治理的国际化。另一方面,政府在树立中国企业合规经营榜样标杆的同时,督促 “走出去”企业将合规经营放在企业首要责任常抓不懈,“独行快、众行远”,只有全体中国企业采取合规经营的联合行动,才能使中国企业海外合规经营蔚然成风。

建强合规管理体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航道维护 安全管理 体系构建

作为长江航运发展的基础与保障,长江航道与沿江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一直备受社会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2012年长江航道局启动了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化建设,提出了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NSM规则)原理,制订内部的《航道维护安全管理规则》,建立并实施长江航道局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为新形势下长江航道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构建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2001年7月,交通运输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NSM规则),并于2007年7月1日前对国内航行船舶分三批进行了强制推行,10多年的强制实施对水上安全和防污染工作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

2006年,长江武汉、南京、宜昌航道工程局针对500总吨以上自航海轮陆续建立了安全管理体系。2007年3家单位通过了外部审核。5年来的实践表明,3个工程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职责清晰,分工明确,船岸联系渠道畅通,各类信息传递及时,对船舶的监控加强、船舶和设备维修状况得到很大改善,船岸应急反应能够按程序有步骤进行,应急措施可操作性强、事故一直控制在零指标内、险情数逐年下降,特别是重点安全工作,如船舶调遣安全、防范恶劣气候危害,季节性施工航行安全得到有效预防与控制,最大限度地实现该局海上工程施工安全,防止了人员伤亡,避免或减少了环境危害与财产损失。

事实证明NSM规则不仅是船舶安全管理的准则,也是规范船舶安全管理的守则。应用NSM规则工作原理,制订长江航道局《航道维护安全管理规则》,在航道维护单位实行内部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将有效促进长江航道维护管理单位安全管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全面提高长江航道维护安全管理水平。

《国内安全管理规则》(NSM规则)的主要特征

实施的强制性。NSM规则实行强制性的管理,即规定从事国内经营的航运公司和船舶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分别取得“符合证明”(DOC)、“安全管理证书”(SMC),否则船舶必须停航。

管理的针对性。NSM规则针对以下三个方面提出了管理要求:一是船舶安全管理,要求负责船舶营运的公司制定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并为实现这一方针,建立和实施安全管理体系,从而使公司和船舶的管理按照认可的体系要求运行;二是船舶安全操作,要求船舶按照体系规定的程序、方案和须知进行操作维护,从而保证船舶操作和维护的规范化,满足强制性的国际国内规定、规则的要求,并尽量符合建议性的要求;三是防止船舶污染,要求公司在所制定的安全管理体系中包括防污染的措施、方案、技能等方面的规定,使船舶在实现安全操作的过程中同时实现防污染操作。

运行的关联性。NSM规则从管理出发,涉及公司及船舶安全和防止污染管理的方方面面,规则融入了现代管理理念,从组织机构、责任、程序、过程、资源等方面对公司、船舶的安全与防污染管理做出了系统规定。体系把船舶安全与防止污染管理中的策划、组织、实施、检查、控制等活动要求集中、归纳、分解、转化为响应的文件化的目标、程序、方案与须知。另外,规则还涉及了船旗国政府主管机关及认可的机构、港口当局等外部机构。

管理的系统性。NSM规则将公司及船舶安全与防污染管理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对待,以科学的系统管理方法加以明确规定,是一个闭环、动态的、自我调整完善的管理系统。首先,它强调组织机构的系统性,要求安全和防污染管理中,不仅要有从公司最高管理层到船舶的运作系统,同时还规定要有监控系统。其次,要求公司实行程序化管理,避免了管理行为的随意性,也减少了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争“权”和推诿。第三,要求公司管理实行文件化。公司依据规则建立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文件化、结构化的体系,其中的方针、程序、方案、须知及记录构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相互联系的文件系统,不是简单的文件汇编。

持续的改进性。“公司符合证明”和“船舶安全管理证书”的取得,并不意味一劳永逸,因为证书的有效性服从于年度审核和期间审核。NSM规则本身即是一个逻辑性、系统性非常强的管理标准,依据此规则建立的安全管理体系通过计划——实施——检查——整改——再实施的步骤,使得安全管理工作能得到不断改进。

广泛的适用性。规则考虑到各家航运公司不尽相同,依据安全和防污染要求的一般原则和总体目标制定,用概括性术语写成,各家航运公司可结合实际,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

构建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借鉴NSM规则,在长江航道局构建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必须紧密联系航道维护安全生产实际,有效地协调好影响航道维护安全生产的各类因素,较好地解决航道维护生产中安全管理具体问题,切实达到“流程畅通、管理科学、覆盖面广、有效控制”的预期目标,推动长江航道局航道维护安全管理工作,提升长江航道安全生产能力。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制订航道维护安全管理标准。借鉴NSM规则,结合航道生产实际和航道维护安全管理要求,制订长江航道局航道维护安全管理(包括防污染管理)标准和《航道维护安全管理规则》。

有效实施《航道维护安全管理规则》。根据《航道维护安全管理规则》,制订航道维护单位安全管理体系编写标准和《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编写指南》,敦促各区域航道局编制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制订《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审核规则》。根据《航道维护安全管理规则》,制定《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审核规则》,编写《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建立全局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体系。

对体系运行实施监督管理。按照《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审核规则》,对各区域航道局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及体系运行情况实施审核管理,强化对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监管。

构建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需要解决中的主要问题

按照构建长江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的推进步骤,我们认为还有以下几个问题应引起重视:

对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单位对实施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船岸主动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的意识还不强,仍习惯使用原来粗放式管理手段,怕麻烦,不能沉下心来认真编写和执行体系中既有的规定。

对《航道维护安全管理规则》理解不够。各区域航道局都是初次实行体系化管理,大多数安全管理人员对体系化管理工作不熟悉,对《航道维护安全管理规则》理解不透。在编写文件时,各单位对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没有进行认真分析,影响体系文件编写质量,从而影响了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推进。

航道实际与体系化管理要求存在偏差。主要体现在航道管理机关层次多、船舶种类多、职责不清晰、航道生产实施及船舶配员不规范,航道、航道设施维护与航道公共安全监控不同于一般船舶操作,等等。这些都与NSM规则存在偏差或与现行国家的规章制度存在差距。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是实施《航道维护安全管理规则》的重点与难点。

体系监管有待进一步完善。各区域航道局内部审核、有效性评价、管理复查这些改进体系的重要措施未得到很好的实施,有的走过场,图形式,自我持续改进的动力不强。长江航道局审核的有效性和权威性有待建立。

现有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不规范。已完成体系文件编写的单位,体系运行不规范,存在“两张皮”现象,即实际管理和做法与文件规定不一致,文件规定是一套,实际操作又是一套,体系文件的规定成了摆设,有被动做假台帐现象。体系的实施还时紧时松,如临近审核时,突击补材料,而一旦通过审核,又松懈下来,“重审核、轻运行”、“重结果,轻过程”的情况不同程度的存在。

有效实施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的几点建议

构建长江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关键是抓规则制定和运行监督。围绕着这两个重点,在实践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要素:

切实遵守和执行体系文件。岸基管理部门和船舶要严格按照体系文件组织管理和操作活动,杜绝形成“两张皮”现象。岸基重点做好:船员聘用、人员调派、人员职责熟悉(重点是船长、大副、轮机长)、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对船舶的定期检查,监督船舶关键性操作方案和须知执行情况、组织船岸应急联合演习、对所有不符合情况、船舶、事故和险情的调查分析、对纠正措施的确认和验证、修改体系文件并保持最新。

突出岸基管理这一重点。一是岸基管理部门要自觉履行职责,提高执行力,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业务水平,从管理层到业务部门主动按规范进行管理。二是岸基要为船舶提供足够的岸基支持,包括人员、信息、备件、资金等方面资源,对船舶提出各类需求要及时予以响应,协助解决。三是发挥指定人员和航道管理处相应人员的作用,密切船岸之间的联系,加强对船舶运行情况的监控。

充分尊重船长行使权力。《航道维护安全管理规则》要求体系文件必须包括一个“船长绝对权力的声明”,其目的就是从根本上保证船长权力的行使。在实践中,各区域局要正确处理航道管理处处长与船长之间的关系,真正确保船长负责制,赋予船长在船的权威,不干涉船长在安全和防污染事项方面做出的正确决定。

配备高素质合格船员。一是按照法规要求为每艘船舶,配备合格和健康的船员;二是把好用人关,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标准和提职程序,每一位新提职人员,都必须由有关部门组织提职前谈话和业务技能考核;三是建立程序文件,保证每一位岸基管理和上船工作的新聘、转岗人员,都能在上岗前职责熟悉,掌握必要的岗位操作和应变技能;四是抓好日常安全教育。岸基管理部门和各艘船舶,定期进行各类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业务部门安全管理水平和一线船舶职工的安全技能。

精心管理和维护船舶设备。保证各类设备能按照船检规定和体系要求,对设备进行维护,同时保证所有的设备均按照适当的间隔期进行检查,任何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及可能的原因均能得到报告,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对因突发性运行故障而导致险情的设备和技术系统,如应急发电机、应急消防泵等,对这些备用装置或非连续使用的技术系统要格外引起重视,定期予以测试,特别加以维护和检查,以确保这些关系船舶和人身安全的关键性设备和系统的可靠性。

认真对待不符合、事故和险情。首先,要完善各类不符合、事故和险情及时报告制度,保证事故、险情、未遂事件以及不符合均能得到报告。其次,要对事故、险情,包括不符合、未遂事件予以调查和分析,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第三,要定期将船舶发生的各种安全事件、险情信息进行整理,传递到其他船舶,有效达到了信息共享,共同防范事故的目的。

努力提高应急反应能力。体系中通常识别了各种可能发生的如“船舶碰撞”、“全船失电”等紧急情况,规定了紧急情况报告制度、紧急情况时船、岸应急措施,也对岸基和船舶应变演习科目、周期作明确规定。但要保证船岸能在任何时候对船舶面临的危险、紧急情况和事故及时、正确做出反应,需要船岸平时认真组织应变演习和各项应急训练,并且着重提高实战性,增强抵御各类安全风险的能力。

完善内审和有效性评价。定期的内部审核和有效性评价是发现问题,持续改进体系运行效果的重要手段。内部审核、有效性评价必须认真准备相关材料,收集相关证据,做出科学的分析与对比,不能简单的以会议代替,关键是通过审核和有效性评价会议,指出体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针对性地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按照PDCA(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的总要求,不断改进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建强合规管理体系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集团,信息化,规划,研究

一、现状分析

某集团企业(以下简称“集团”)为部级行业管理公司,2009年,资产总额超千亿元。集团实行母子公司管理模式。母公司是集团的战略中心、资源管理中心、决策中心、政策中心、文化中心;母公司对各子公司行使出资人权力,即重大决策权、经营者任免权和投资收益权。各子公司是生产经营的实体,从事具体生产经营活动,是集团的利润

创造中心。

1.信息化现状

集团通过联合重组、资本运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有相当多的成员企业前身是原中央或地方的国有企业,有部分成员企业前身是民营企业。在加入集团前,信息化建设模式各有特点,水平参差不齐。以少数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为代表的成员企业已拥有较高水平的信息化系统,如已建成涵盖所属企业的广域网、建立了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大部分成员企业信息化建设处在若干个单项系统应用水平,如建立了财务管理系统、销售系统等;部分成员企业仍处在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甚至没有建立局域网,只有若干台电脑在单机运作。

2.企业发展对信息化的需求

(1)通过信息化强化企业核心资源的管理

人、财、物、信息是最核心的企业资源,将通过信息化等现代化手段加强人、财、物、信息的管理,以推动发展战略的实现。

(2)建设协同办公系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主营业务信息系统,规范业务流程,提高集中管控能力

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给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和巨大的压力。在人手紧张、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迫切希望借助信息化工具规范业务流程,提高集中管控能力和效率、效益,实现管理创新。

(3)外树形象,为集团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集团实现了快速发展,其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集团面对着国资监管部门、各级政府、成熟的资本市场、股东、员工、合作伙伴等社会各界的审视与压力。快速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对集团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通过信息化树立一个优质的、现代化的企业形象,为集团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4)内强素质,为调整优化、管理整合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根据强化集团内部管理、优化管理体系的目标,组织开展调整优化、管理整合活动。信息化为调整优化、管理整合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让调整优化、管理整合不仅在形式上落地,更要在实质上达到效果,实现内强素质,为集团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效益最好、技术最先进、国际竞争力最强的行业排头兵企业”做贡献。

二、信息化工作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紧紧围绕集团发展战略和主营业务需求,把推进集团发展、实现管理创新、提高主营业务运营水平作为信息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实用高效的信息系统。

三、信息化建设目标与任务

1.总目标与主要任务

(1)总目标

到2014年,基本实现集团信息化向整个企业集成、共享、协同转变,建成集团范围内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实现“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信息化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核心业务应用信息系统达到或接近行业先进水平,信息化企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主要任务

加快建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强化科学管理和集中控制;大力推进主营业务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支持主业做强做大;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应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继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和基础应用,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努力提高信息安全水平,保障信息系统稳定运行;加强信息化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建设,保障信息集成共享和管理科学高效。

2.分阶段目标与任务

根据集团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中心任务,基于集团及所属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的现状分析,将2010年至2014年分为规划提升、系统集成、综合应用、持续完善四个信息化建设时期,内容详见表1。

3.各业务板块信息化建设目标与任务

各子(集团)公司按照集团信息化建设总目标、分阶段目标的要求,在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指导下,根据本企业发展战略及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中心工作,做好本企业信息化建设子规划,确定符合自身实际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重要措施,以指导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基本构想是:按照管理整合的要求,围绕本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及主营业务需求做好信息化建设子规划,更好地服务于子(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以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办公自动化系统为核心,推进基础设施和基础应用建设,实现本企业内部互联互通;以财务集中、人力资源管理等系统为重点,推进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强化科学管理和集中控制;各子(集团)公司及所属重点企业结合不同业务板块特点,有序推进主营业务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

表1:集团分阶段主要目标与任务

信息化

建设时期

时 间

目标与任务

规划提升

2010年

完成集团及所属企业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编制工作;集团及所属企业在规划的指导下,完成1~2个有全局影响的核心项目建设。

系统集成

2011至

2012 年

做好信息化年度工作计划安排,有重点的建设和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和基础应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主营业务信息系统,集团及85%以上的重点企业初步完成统一、集成、共享的信息系统建设。

综合应用

2013年

全面实现企业内部各子系统横向良好集成,初步实现企业内部各管理层级纵向信息集成。集团及90%以上的重点企业进入信息化建设的“数据管理”阶段。

持续完善

2014年

全面建成集团范围内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信息化系统可满足企业各层次的应用需求,信息化系统达到或接近行业的世界先进水平。集团及95%以上的重点企业进入信息化建设的“相对成熟”阶段。

(1)网络体系

网络体系建设是集团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只有建立了稳定、可靠、合理的集团骨干网络,才能真正实现集团范围内信息资源的集成和共享。根据集团所属企业集中度及管理整合的需要,规划建设以集团总部为核心、若干个区域网络中心为节点,基于统一管理、分级维护、按需分配、带宽共享、费用分担的集团双链路信息网络体系。第一阶段将在企业分布较集中的区域规划设立若干个区域网络中心,其他区域所属企业通过专线或VPN技术接入集团骨干网。原则上,各层级子(集团)公司首先实现本企业内部互联互通,再统一接入区域网络中心或集团网络中心。集团信息网络体系规划如图2所示。集团信息网络体系的建设为集团管理整合的推进奠定坚实的信息网络基础,对于集中管控模式尤为重要。

(2)信息架构

集团所需要的二级公司的财务、人力资源、办公管理、安全生产、节能减排、投资等

建强合规管理体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烟草; 商业企业; 质量管理体系; “五化”

中图分类号: F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6-0045-01

一、烟草商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概述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由ISO/TC176(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国际化质量管理标准,广泛用于工业、经济和政府的管理领域。20世纪90年代,我国烟草工业企业开始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90年代末,一些烟草商业企业开始尝试贯标工作。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实践,贯标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效,对提高行业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能力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以2006年9月国家局印发《关于烟草行业全面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为标志,烟草行业拉开了新阶段、新形势和新任务下全面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序幕。在2007年9月召开的全国烟草行业企业管理现场会和12月召开的全国烟草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讨交流会上,国家局对质量管理体系贯标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定位,即要把体系贯标转化为体系建设。这为烟草商业企业构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指明了方向,也标志着烟草商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进入了崭新阶段。

二、烟草商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五化”要求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局姜成康局长在2009年和2011年的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分别强调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三个突出”和“五化”要求。

“三个突出”,即:突出运用,突出创新,突出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五化”要求是国家局在2010年全国烟草行业企业管理现场会上提出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要求,“五化”,即:体系目标化、管理流程化、流程信息化、基础规范化、改进持续化。2011年昆明现场会上,国家局进一步提出:“在实施‘五化’建设的基础上,全面启动‘管理创一流’活动,围绕争创‘一流管理’目的,实现‘五个一流’,即一流的基础管理、一流的体系建设、一流的目标管理、一流的创新机制、一流的管理团队。”

“三个突出”、“五化”、“五个一流”既相互支撑,又互为补充。“三个突出”是指导思想,“五化”要求是根本途径,“五个一流”是根本目标。全面落实“五化”要求,全面提升企业制度化、流程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是把握“三个突出”、实现“管理创一流”的重要途径。

三、烟草商业企业落实质量管理体系“五化”要求的途径

(一)围绕战略目标,层层分解指标,强力落实“体系目标化”

烟草商业企业全面推进目标管理体系建设,就需要围绕企业战略规划和管控模式,建立三级目标体系,即:企业层、部门层和岗位层三个层级。三个层级目标体系自上而下逐级分解、有效支撑。同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可将目标分为定量目标和定性目标。对于卷烟营销、物流配送、专卖管理、财务管理等可以量化为具体目标值的目标,必须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商业企业实际,制定定量目标;要建立目标名称、衡量指标、目标值、测量方法和责任单位(部门或岗位)、奖惩措施等内容。目标值的确定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难以实现,发挥不了目标引领的作用,也变相打击了企业及员工的工作热情,而过低则失去了目标制定的意义。对于党政、工会、文化、日常企业管理等要求,可以按照具体管理工作的要求制定为定性目标,可以建立具体工作方法和奖惩措施等内容。目标体系建立后,为应对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保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还需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战略实施情况,着力抓好目标达成效果的有效评价,通过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并定期对战略目标进行重新评估和调整升级,以保证战略目标的适宜性和前瞻性,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二)优化管理流程,精简流程文件,不断深化“管理流程化”

优化精简管理文件,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清理与体系文件重复的红头文件。要运用停、改、并、转等方式,理清红头文件与体系文件的关系,巩固体系文件作为企业管理的主导地位。对于新增的工作任务,流程性强的,原则上下发流程化的工作程序;流程性不强的,原则上下发工作标准,并纳入管理体系文件。对于新增的管理要求,已在管理体系文件部分体现的,以改进管理体系文件为主,不再下发红头文件。二是积极引导体系文件“一体化”。要立足地区实际,以专卖内管、卷烟营销等企业核心业务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地区体系文件一体化。同时,对跨部门、跨层级流程接口进行梳理,整合管理资源,理顺工作接口,提升体系文件的系统性,促进企业管理由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转变。三是完善文件控制程序。要对涉及企业管理、业务经营的执行文件进行重点控制,改变文件分散管理、多头管理的局面,全面准确、有效辨识各类法律法规、红头文件要求,强化企业内部各部门管理体系文件持续改进的协作配合,实现体系文件唯一、现行有效,实现“删繁就简、去芜存菁、变厚为薄”的目标。

(三)完善信息系统,提升运行效率,积极促进“流程信息化”

加强烟草商业企业信息化工作,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统筹业务管理,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大集成。做到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数出一门,推进信息化建设数据、业务、界面、安全、管理全方位集成整合。二是构建运行平台,着力推进信息化管理大融合。在系统集成的前提下,将流程对接和环节控制贯穿于一个专项业务管理工作平台,系统对接各级系统流程和数据,实现各层级单位和各岗位员工同平台操作。三是聚合信息资源,着力推进信息化手段大运用。建立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构建PDCA工作循环链,将企业目标、决策、规范落实到管理和业务操作中,打破机构壁垒、应用壁垒和信息壁垒,整合流程、共享信息,推动管理和业务运行闭环协同,把企业、部门、岗位的关键目标指标转化为信息化系统运行的管控节点,通过固化流程、量化标准、优化运行,强化管理过程控制,提高工作效率。

(四)构建标准体系,抓好规范管理,扎实推进“基础规范化”

规范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而健全的工作标准则是实现规范的保障。烟草商业企业在深化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大力推进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将流程优化、精简、再造与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相结合,使制度、流程、职责、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提升烟草商业企业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相关期刊更多

肝癌电子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合成润滑材料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社会医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