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肩关节术后康复训练

肩关节术后康复训练

肩关节术后康复训练

肩关节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创伤性;浮肩损伤;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康复护理

创伤性浮肩损伤是指同侧锁骨骨折或肩锁关节脱位合并肩胛颈骨折而造成肩关节上部悬吊复合体结构双重破坏的肩部严重不稳定损伤[1]。由于创伤性浮肩损伤导致肩部上方悬吊复合体双重损伤,使整个肩胛带极不稳定,如诊断、治疗和护理不及时,后期会出现患肩外展力量和角度减退、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及畸形愈合、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创伤性关节炎、慢性臂丛神经损伤等并发症[2]。因此,限期对肩部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是恢复肩关节功能的关键。我科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该类损伤患者10例,经手术治疗和系统的康复锻炼,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10例,男9例,女1例,年龄27~52岁,平均年龄(40±7.80)岁。致伤原因: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1例,重物砸伤1例。肩胛颈骨折合并锁骨骨折8例,合并肩锁关节Ⅲ度脱位2例,均为单侧损伤。并发肋骨骨折伴血气胸5例,创伤性湿肺1例。多为高能量直接暴力引起,常有其它部位的合并伤,以头胸部损伤为主。本组患者采用固定锁骨或肩锁关节的同时,行肩胛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修复损伤的肩袖和韧带。无1例发生感染和并发症。随访3~12个月观察患者肩关节稳定性和功能恢复情况良好,经肩关节Constant-Murley[3]评分法评价,康复后肩关节功能平均87.2分(75~100分)。

2 护理

2.1一般护理 用恰当的语言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消除紧张情绪,提供人性化服务。

2.2第一阶段训练(术后1~2d) 术后患肢用三角巾或前臂吊带悬吊。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运动,被动活动手指、腕关节和小幅度屈伸肘关节,待麻醉消退后开始主动进行张手握拳练习,在最大力量下保持2s,并过伸掌指关节和屈伸腕关节,持续10s,8次/d,5min/次。术后48h后引流管拔出后开始行肩部肌肉被动收缩锻炼,健肢协助患肢最大限度屈伸肘关节5次/d,10min/次。

2.3第二阶段训练(术后3~7d) 做肌肉静力收缩运动、远端关节运动和邻近关节的阻抗运动。在术后第3d即开始主动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从10°的小范围摆动开始,增加2°/d,逐渐加大活动范围,。训练患肢主动活动肘关节5次/d,10min/次。7d左右行肩关节被动和辅助下主动地适量外旋和前屈活动,从20°开始增加5~8°/d,3~5次/d,10s/次。训练以疼痛能忍受为基础,逐渐增加训练时间。患者起床活动时,患侧上肢行上肢外展支具外固定,康复训练和睡觉时取下。

2.4第三阶段训练(术后8~14d) 延续第二阶段康复训练,做肩关节及邻近关节无负重活动,主动与被动锻炼相结合,锻炼次数与幅度逐步增加。从肩关节外展30°开始,每天增加5°~10°,逐步使肩关节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①耸肩练习[4]:在健侧手臂辅助下加大肩关节功能锻炼,用手托住肘关节和上臂,做向上耸肩动作,于最高位置保持5min再放松一次,3~4/d,避免引起异常疼痛和拉伤关节。②含胸练习[4]:健侧手臂托患侧肘关节,在不引起异常疼痛的情况下,双肩向前做含胸运动,于最大位置保持5min再放松1次,3~4次/d。

2.5第四阶段训练(术后15~21d) 延续第三阶段康复训练,以低负荷关节活动为主,拆线后做扩胸练习。健侧手臂托患侧手臂时做关节保护,在不引起异常疼痛的情况下,双肩后张做扩胸动作,于最大位置保持5min再放松一次,3~4/d。

2.6第五阶段训练(术后22~28d) 延续第四阶段康复训练和关节活动度练习,6w后去除三角巾。肩关节开始做主动外展、外旋、前屈、上举功能锻炼,锻炼次数和上举高度逐渐递增。首先身体前屈与地面平行,患肢做摆动练习,由前后方向开始,适应后再增加左右侧向,最后增加环绕划圈动作,每个方向20~30次/d。前屈练习时平卧,用健侧手握紧患侧肘部用力向体侧移动手臂,感到疼痛时停止2~3min,减轻后继续加大角度,3~4次/d。

2.6第五阶段训练(术后29d以后) 延续上一阶段康复训练和关节活动度练习,以逐渐加大负荷的关节活动为主。①外展练习:平卧,经体侧沿垂直方向上举患侧手臂。②外旋练习[4]:平卧,屈肘90°,健侧手握紧患侧手腕,经体侧沿垂直方向向外推患侧前臂,感到疼痛时停止2~3min,减轻后继续加大角度。③后伸练习:弯腰至90°以健侧手握住患肢手腕从背后做上抬练习。④上举功能锻炼[4]:紧贴墙壁站立,用患侧手触摸墙壁并沿着墙壁向上爬,3~6次/d,10~15min/次,并记录上举高度[5]。

3 出院指导

术后6w内应限量活动,伸展练习在6w开始,不宜用力提或拖拉重物,禁止剧烈活动。患侧上肢应行上肢外展支具外固定3个月,3个月后开始集中进行患肢力量锻炼,6个月以内,每月复查1次,患肢或切口出现胀痛应及时就诊。

4 讨论

创伤性浮肩损伤由于外伤时能量较大,除骨骼损伤外,软组织的损伤也较严重,加上术后关节制动,很容易引起关节功能障碍,超过3d者甚至形成关节粘连[1]。因此,应及早进行术后康复锻炼,对促进血液循环、消退肿胀、防止关节周围粘连和肩关节僵硬及深静脉血栓有重要意义,从而最大限度恢复肩关节功能。实施个性化康复训练方案,尤其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系统规范,才能有效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恢复全范围关节活动度和肩膀力度,甚至达到损伤前的运动水平,从而尽早从事日常生活和工作。

参考文献:

[1]胡小晓,黄维运,叶建平,等.创伤性浮肩的手术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9):862.

[2]潘佳东,尹峰.浮肩损伤的治疗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5):476-478.

[3]Constant CR,Murley AH.A clinical method of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the shoulder[J].Clin Orthop Relat Res,1987,214:160-164.

肩关节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第2篇

【关键词】肱骨颈骨折;康复护理;肩关节功能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属于肱骨颈下大约2cm-3cm处的骨折,该处为骨密质与松质的接壤处,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且以中老年人居多[1]。另外,此类骨折较靠近肩关节,术后肩关节的长期制动导致肩关节僵硬,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因此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是非常必要的。我院以68例行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01月-2014年01月收治的68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患者,其中男46例,女22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59.12±2.13)岁。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骨折,且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钢板术,术后经X线检查显示骨折复位良好。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57.23±2.15)岁,对照组34例,男24例,女10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59.31±2.1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给予系统的康复护理,其主要内容包括:

1.2.1保持正确的

使用支具,将肩关节保持外展前屈的功能位,这样能有效保护肩关节功能[2]。复位固定后则要求患者在不同的时,妥善处理患侧。

1.2.2康复的四个阶段

术后12周内妥善安排康复的四个阶段训练:首先第一个阶段,进行简单的腕关节、肘关节以及肩部肌肉的运动,该阶段最为关键,若坚持训练对日后的迅速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第二阶段,练习肩部的前屈后伸,并逐渐增加患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该阶段以无痛为原则,不能过于勉强;第三阶段,可以开始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比如划圆圈运动、爬墙运动、轮滑运动等,该阶段主要问题是防止患者出现再次骨折,因此护理人员要陪同练习;第四阶段,在完成上述训练外,患者还可以做一些日常生活的自理训练,这样有助于患者自理能力的恢复,也更能提高患者康复的信心[3]。

1.2.3出院指导

出院时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情况为患者制定相应的院外康复训练计划,嘱咐家属和患者要逐渐增加练习的频率和时间,并进行定期的指导和随访。

1.3判断标准

出院三个月后随访,根据Neer评分系统进行判定,其包括:疼痛35分、功能30分、运动限制25分、解剖复位10分。优:总评分>90、良:80-89、可:70-79、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P

2.结果

出院后三个月后随访,根据Neer评分系统评定,研究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88.24%,对照组的优良率为52.9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比较(n(%))

组别 例数 优 良 可 差 优良率

研究组 34 21(61.76) 9(26.47) 3(8.82) 1(2.94) 30(88.24)

对照组 34 10(29.41) 8(23.53) 8(23.53) 8(23.53) 18(52.94)

X2值 8.5708

P值 0.0034

注:P

3.讨论

肱骨外科颈骨折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较大,而肩关节是人体重要的关节之一,也是属于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因此患者术后能否回归正常工作生活的关键就在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而手术后的制动容易导致韧带和关节囊缺乏被动牵伸,会逐渐使关节活动受限,关节周围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容易粘着,从未引起关节的僵硬、萎缩,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关节畸形。早期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肩关节的状况,有利于其功能的恢复。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进行康复护理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行常规护理的患者。

综上所述,早期积极、系统的康复护理是促使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有效措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庄 妹,王雪华.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康复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13):1153-1155.

肩关节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肩功能康复;运动疗法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2.202

肱骨又称为上臂骨, 是临床最常见的骨折位置, 可见于各个年龄段。肱骨骨折多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 以肱骨干骨折、髂上骨折及外科颈骨折为主[1], 对患者肩关节功能影响较大。本次研究为探讨运动疗法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康复的临床应用价值, 选取1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1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通过X线检查, 被确诊为肱骨近端骨折。本次受试患者中男69例, 女46例;年龄20~64岁, 平均年龄(46.3±5.8)岁;致伤原因:跌伤44例, 坠伤36例, 交通事故30例, 其他5例;Neer分型:Ⅱ型骨折35例, Ⅲ型骨折33例, Ⅳ型骨折32例, Ⅴ型骨折15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成A组55例和B组6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肱骨近端骨折相关诊断标准者;②Neer分型Ⅱ~Ⅴ型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 3 排除标准 ①中途退出治疗者;②临床病历资料不全者;③意识不清或精神障碍者。

1. 4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采用不同康复训练方案。A组给予按时给药、体征监测、医嘱传达、饮食干预、病历记录等常规干预措施;B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运动干预方案:①术后1~2 d的运动干预:在患者充分了解术后运动的重要性后, 对初次骨折患者予以运动指导, 以张手、握拳练习为主。指导患者尽可能张开手掌, 用力握拳, 以2~3 s为间隔, 重复上述动作, 持续5~8组/d;②术后3~7 d的运动干预:持续张手握拳训练, 每日练习组数增加至8~10次, 中途可短暂休息;新加入腕关节屈伸练习, 最大范围内活动腕关节, 以20次为1组, 行3~4组/d;加入肢前屈上举训练, 屈肘练习上举姿势, 每次上举维持5 s, 以3次为1组, 练习1~2组/d;③术后2~6周:坚持张手握拳练习、腕关节屈伸练习、肢前屈上举练习, 加入耸肩练习, 耸肩后维持2~3 s, 后放松, 重复20~30次/组, 2~3组/d;④术后7~12周:加入外旋训练、内旋训练, 患肢横过面部触摸患侧肩胛, 15次/组, 2组/d。

1. 5 观察指标 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 比对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差异。

1. 6 评估标准

1. 6. 1 Neer分型标准[2] 参考《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分型》中相关标准。

1. 6. 2 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3] 分为“疼痛、活动水平、娱乐限制、睡眠质量、无痛活动到达位置、前举、外展、外旋、内旋”等多个评分项目, 以70分为界限, 优:90~10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

1. 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干预前, 两组患者在肩关节评分及功能等级评估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A组肩关节功能评分(84.7±3.7)分, 优良率为67.3%, 均明显低于B组的(94.4±3.0)分和95.0%,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本次研究为探讨运动干预方案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应用价值及对肩关节功能恢复影响情况, 选取115例患者为受试对象, 发现康复阶段予以运动练习的B组患者, 肩关节功能评分由干预前的(72.3±5.7)分提高至(94.4±3.0)分, 大部分患者均由可、差级别提高至优、良等级, 其临床优良率达到95.0%, 明显高于为实施运动干预的A组患者, 说明分阶段采取运动康复训练, 可在循序渐进中帮助患者改善肩功能, 促进其恢复正常运转状态, 提高患者预后质量。石恩东等[4]也在其报告中得到类似结论, 其指出术后使用运动训练方案需遵循适度、循序渐进、实事求是的原则, 切勿在患者疼痛忍耐最高限度外强迫其实行运动训练,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适症状, 需立即停止训练并进行综合检查。作者认为此方案适用于65岁以下的青年及中年群体, 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群体临床干预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以免在训练过程中引发断端二次骨折或造成其他患处骨折情况。

综上所述, 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康复训练时予以运动疗法, 可有效促进其肩关节功能恢复, 对其预后提升有利,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闵华.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及其肩关节功能的术后恢复.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 34(11):69-70.

[2] 严广斌.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分型.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 5(2):141.

[3] 白露, 王天兵, 张培训, 等.三种评分系统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功能评价作用的多中心回顾研究.中华外科杂志, 2012, 50(4):318-322.

肩关节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第4篇

正常的肩关节有外展、内收、前举、后伸及旋转等功能,易受手术影响的主要是外展功能。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后只要按以下方法进行康复训练,一般肩关节功能都能恢复如初。

拆线前

术后当天不必进行上肢功能训练。

术后第2~3天进行握拳、松手的反复训练,每次10~20遍,每天4~6次以训练手指各个小关节的功能。

术后第4~5天旋转腕关节,每次10~20遍,每天5~6次。还可在健手的帮助下作屈、伸肘的动作训练肘关节,并轻微尝试肩关节的前伸、后举、内收、外展。

术后第6~7天帮助术侧上肢做向前上举动作,直到与头部相持平,每次3~5遍,每天3~4次,至有轻微痛时即可停止。

术后第8~10天先帮助术侧上肢上举、外展,直至逐步超过头部,然后让术侧上肢单独上举、后伸、外展、内收。每次3~5遍,每天3~4次。

术后10~14天让术侧肩外展,直至手掌能高过头顶,并逐步摸到对侧耳朵。每天做3~5次,每次做4~5遍。

术后第14~20天可做肩关节的旋转动作,转的幅度逐渐增大。如果在术后1月内完成上述动作,肩关节的活动便能恢复正常。

拆线后

一般术后14天开始拆线,7天后拆完,拆线后坚持以下锻炼方法――

伸腰:站立,双手握拳屈肘,左右手相对,向上一起伸展,然后握拳收回,做10~20遍。接着左手上,右手下,反复训练,每次10~20遍,每天2~3次。

爬墙面对墙壁,分足站立,双肘弯曲,双手掌以约双肩的高度扶壁,然后通过手指的屈伸向上移动,直至双上臂完全伸展。每天做3~4次,每次做2~3遍。

转绳面对房门,系绳于门把,患者手抓绳端,健手放在腰部,术侧上肢外展90度,与地面平行,尽可能大范围旋转绳子,转速逐渐加快。每天2~3次,每次20~30圈。

棒操取1米长的木棒,双手相距约65厘米握棒,双臂伸直举棒过头,然后曲肘,将棒置于头后,再伸直,反复训练。每天2~3次,每次15~20遍。

滑杠取转绳用过的绳子,扔过窗帘杆或门框上,人站其下,双手各持绳的一端,伸直手臂,左右臂上下交替滑动,反复锻练,有利于恢复上肢各关节的活动度及肌力。

术后锻炼须尽早,如3个月后还未开始,关节很可能已发生粘连、僵直和固定,就很难完全恢复正常。以上训练的前提是伤口愈合良好,如皮下有较多积血、积液,皮片粘合不佳或发生大范围皮片坏死,康复训练应延迟进行。

相关链接

肩关节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乳腺肿瘤;康复操;集体训练;功能恢复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并呈逐年上升趋势[1]。乳腺癌外科治疗以改良根治手术为主,保乳手术和根治术为辅[2],由于手术切除组织广泛,创伤大,往往切除了胸大肌、胸小肌、腋窝及锁骨下脂肪及淋巴组织,影响了患侧上肢的静脉淋巴回流及运动功能,使患者术后出现肩部僵硬、肌肉萎缩、上肢功能障碍,因此,对术后患侧上肢进行功能锻炼尤为重要。我科2008年1月至12月对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自编功能康复操集体训练,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乳腺癌患者,均经病理切片确认为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5.2±2.5)岁;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89例,根治术11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年龄、文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手术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观察组由责任护士专一指导,协助完成康复训练动作,出院后发放自制光盘,并定期复查、电话联络随访,使患者能够按要求完成各阶段的康复训练计划;对照组采取常规锻炼方法,患者进行随意自我功能锻炼[3],主要以术侧腕部运动、爬墙、吊绳运动及上举练习为主,由护士阶段性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wwW.133229.COm

1.2.2 康复训练方法以“乳腺癌上肢功能锻炼方法”为标准,分3阶段进行。第1阶段,术后24 h至拔除引流管为第1阶段,此阶段主要进行握拳、伸直手指关节,腕关节外旋、内展和肘关节屈伸运动,配以患侧上臂辅助按摩,促进淋巴和血液回流,减轻因手术创伤、回流不畅引起的肢体肿胀。第2阶段为拔管后24 h至术后2周,此阶段主要运用主动与辅助运动,由健侧上肢协助术侧上肢进行上臂肌和肩肌的收缩运动。指导患者进行上举,前后左右摆肩、滑轮、摸耳和爬墙活动。增加肩关节活动度,促进术侧上肢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第3阶段,一般在术后2周进行,按照自编功能康复操每天下午组织观看vcd光盘和示范图,主要增加外展、抱头、扩胸以及两手后背向上举的运动。此3阶段训练方法均由专职护士示范,指导训练均在音乐的旋律下集体进行及评价效果,出院时发放光盘,随访进行指导。

1.3 疗效评价 肩关节活动度(rom):rom是指肩关节活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或转动的角度,运用rom作为测量功能康复的客观指标。使用专用的量角器测量健侧和患侧肩关节于术后4、12周肩关节活动度(肩前屈、肩后伸、肩外展、肩内收)。以患者不出现不适或疼痛为宜。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术后患肢rom比较见表1、2。

3 讨论

乳腺癌术后伴有不同程度患侧上肢功能和患肢淋巴水肿及心理问题,患侧上肢水肿主要由淋巴回流障碍和血液回流障碍两大原因引起。其除了与手术方式、腋窝淋巴组织清除等因素有关,术后的康复锻炼有很大关系。术后正确有效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是预防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及瘢痕挛缩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4]。表1 2组术后4周患肢rom比较表2 2组术后12周患肢rom比较

乳腺癌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及心理压力等因素,卧床多活动少,肌肉在短缩状态下固定5~7 d,肌肉长时间固定不运动,容易造成失用性萎缩,使肌力不同程度的减弱和消失,由于动力作用丧失,收缩幅度减少,使相应关节受限。尤其是肩关节功能占上肢功能的60%[4]。

目前,常规的功能锻炼方法是通过文字资料及护士的言传身教进行,但由于患者语言、文化程度、理解能力、护士技术水平、表达能力、人员少、工作繁忙等原因,康复指导达不到预期效果,患者依从性差,护士花费的时间也多。将自编功能康复操制成光盘,发放于患者,能使患者更直观、通俗易懂地掌握功能锻炼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还可反复观看或跟着学,提高了患者锻炼的兴趣[5]。同时,将音乐的旋律与运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集音乐运动于一体,以不同速度、旋律、音调、音色,使患者患侧上肢产生共振,肌肉主动或被动的节律性收缩和松弛,有效地促进脑与肌肉之间的信息双向传导作用,同时缓解了乳腺癌患者焦虑、恐惧、忧郁心理[6]。

集体训练促进了患者互相交流,提高患者坚持康复训练的主动性和顺从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在肩关节恢复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充分利用了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代替胸大肌、胸小肌及腋下组织的作用,并通过对皮肤的主动和被动的牵拉能有效地防止瘢痕挛缩所造成的不良后果[4]。促进了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对生活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韦田福,何全玲.乳腺癌术后上肢功能康复锻炼研究现状.现代护理,2007,13:218.

2 沈镇宙,李鹤成.谈乳腺癌外科治疗中的热点问题.外科理论与实践,2004,9:89.

3 苏兰若.新加坡乳腺癌病人的健康教育.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146.

4 郭兰青.健康教育路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康复的影响.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9711972.

相关期刊更多

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福建省文化厅

车间管理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辽宁省机械工业车间管理研究会

图书馆建设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